关汉卿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

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

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之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生平事迹不详,根据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

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动,也曾到过汴梁、临安(今杭州)等地。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关汉卿从小生活在一个医生的家庭,由于金代的山西南部地区戏曲活动一直很盛,即使在金代末年也未减弱,故关汉卿从小即受到戏剧的熏染,渐而参加戏曲班社的活动,因此在金王朝灭亡之前,他已经成为一个较成熟的戏剧作家了。

元灭金后,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关汉卿来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并在这里专事戏剧活动。

由于他写了一个名叫《伊尹扶汤》的剧本,经过认真排演后,拿到宫廷献演,得到了皇帝和官员们的称赞,关汉卿由此声名大振。

关汉卿以他的多才多艺,成为当时戏剧界的领袖。

他一生创作多达67个剧本,还有不少散曲和套曲,至今仍有他的18个剧本和一百多首散曲流传下来。

关汉卿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代表作关汉卿(1245年-1321年),字子成,是中国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文学家,也是元代四大剧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部关汉卿的代表作进行介绍。

《汉宫秋》《汉宫秋》是关汉卿创作的一部杂剧,是元代四大传世名剧之一。

剧中主要描述了西汉刘秀与王莽的斗争,以及刘秀终于成功夺取了皇位。

此剧以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引人入胜的剧情著称,展示了关汉卿出色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剧中以歌舞、对唱等形式呈现,唱词优美动听,内容紧凑精彩。

关汉卿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众多丰满的人物形象,刘秀博爱、机智,王莽心狠手辣,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通过对刘秀的塑造,关汉卿不仅展现了英雄的形象,更深入探讨了权力与智慧的较量,使人产生思考和共鸣。

《西华山》《西华山》是关汉卿的又一经典杂剧作品。

该剧主要讲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山水,与山神唐骏相识并成为好友,最终在与唐骏的交往中获得了灵感,写出了《静夜思》的故事。

这部剧以充满诗意的唐人风貌为主题,展示了关汉卿在戏曲创作中对唐代文化的独特理解和赞美。

李白作为民族英雄的形象被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情感的抒发和诗意的表现使人们深受感动。

剧中的音乐、服装设计等方面也凸显了唐代的艺术风貌,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唐朝的盛世之中。

关汉卿将历史人物与艺术形式巧妙地相结合,使得这部剧具有了极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溪山行旅》《溪山行旅》是关汉卿的一部闲适杂剧作品,以山水田园和行旅生活为背景,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雅生活和儒家思想。

剧中没有权谋和斗争,只有山水之间的遨游和文人的情感交流。

关汉卿通过细腻的描写、精心的设置,再现了古代士人在山林间寻求自我安慰和情感抒发的场景。

剧中的唱词多涉及到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这部杂剧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注重个性塑造,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赏析元曲大师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赏析元曲大师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赏析元曲大师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简介
关汉卿(约1241年-1323年),中国元代戏曲作家和演员,被誉为“元曲四杰”之一,以其深情厚意、才情横溢的作品而广受赞誉。

本文将对关汉卿的艺术成就进行赏析,并探讨他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1.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1.1 生平简介
(在此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关汉卿的出身、故乡等基本背景信息)
1.2 创作背景与时代特点
(这部分可以了解元代时期戏曲表演的兴盛以及社会背景的变迁,以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关汉卿创作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
2. 关汉卿的主要作品欣赏
2.1《窦娥冤》
(在此部分可以详细分析该剧情节、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表达主题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解读)
2.2《弟子规》
(同样,可以在这里详细介绍该剧,对人物形象、情节等进行赏析)
2.3 其他重要作品
(列举其他几个关汉卿的著名作品,并进行简要的赏析)
3. 关汉卿对戏曲艺术及文化的影响
3.1 戏曲艺术发展
(在此部分,可以深入探讨关汉卿对后世戏曲艺术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并引用相关文献和学者观点来支持论述)
3.2 文化传承与弘扬
(考虑关汉卿作品的教育意义以及后世如何传承和弘扬关汉卿大师的艺术成就)结论
通过本文旨在赏析元曲大师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与影响,了解他对中国戏曲发展
和文化传承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关汉卿独特而充满情感的创作风格不仅影响了
当时的戏曲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无论是他创造出来的精彩剧目,
还是对戏曲艺术的推动和传承,都使关汉卿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重
要人物。

关汉卿生平事迹介绍

关汉卿生平事迹介绍

关汉卿生平事迹介绍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关汉卿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关汉卿人物简介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祁州人(今河北安国)。

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号已斋叟(一作一斋)。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

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简介

为什么关汉卿能够塑造出这么多血肉丰 光采动人的女性形象呢? 满、光采动人的女性形象呢?
一,戏班和艺人、观众的要求:朱帘秀 戏班和艺人、观众的要求: 据有关记载, 据有关记载,朱、关在演出活动中十分活 配合很好。朱排行第四,人称朱四姐, 跃,配合很好。朱排行第四,人称朱四姐, 曾主演《望江亭》 救风尘》 曾主演《望江亭》和《救风尘》,演得眉飞 色舞,神采焕发,精彩绝伦。 色舞,神采焕发,精彩绝伦。 戴不凡《关汉卿笔下妇女性格的特征》 戴不凡《关汉卿笔下妇女性格的特征》: “可能是关汉卿所在那个戏班子里的那位女 演员,很善于表演带有泼辣味儿的正旦。 演员,很善于表演带有泼辣味儿的正旦。关 汉卿可能在演员敦促下, 汉卿可能在演员敦促下,才写了一大批不好 惹的姑娘。 惹的姑娘。” [南吕 一枝花 《赠朱帘秀》散套: 南吕·一枝花 南吕 一枝花]《赠朱帘秀》散套:
生 平
钟嗣成《录鬼簿》 钟嗣成《录鬼簿》载:“关汉卿,大都 关汉卿, 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 太医院尹 号已斋叟” 太医院尹” 别本《录鬼簿》 太医院户” 金史》 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金史》 或《元史》都未记录“太医院尹”的官名, 元史》都未记录“太医院尹”的官名, 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 “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 因此, 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 的一个医生,但尚未发现他从医的记录。 的一个医生,但尚未发现他从医的记录。
《救风尘》(旦本) 救风尘》 旦本) 赵盼儿: 赵盼儿: 宋引章: 宋引章: 安秀实: 安秀实: 周舍: 周舍: 李公弼: 李公弼: 老鸨: 老鸨 正旦 外旦 外 冲末 孤 卜儿
越剧《救风尘》 越剧《救风尘》
《救风尘》
《蝴蝶梦》 蝴蝶梦》
王婆婆 :正旦 孛老(王父): ):外 孛老(王父):外 王大: 王大: 冲末 王二: 冲末 王二: 王三: 丑 王三: 葛彪: 葛彪: 净 包公: 包公: 外

古代诗人名人关汉卿人物介绍PPT

古代诗人名人关汉卿人物介绍PPT

诗词特点
杂剧特点
人物塑造上,关汉卿重视平民生活,塑造平民角色。不同于传统文人书写 王侯将相,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基于了平民全方位的描写,在其现存的18部 作品中,11部作品是以平民生活为主题,涉及日常生计、婚丧嫁娶,债务 官司等多方面。其中女性角色是关汉卿书写的重点,他共计写了12本作品 是以妇女为主角的“旦本戏”,这些女性形象大多既有中国女性温柔善良 的传统美德,又有同恶势力抗争的坚毅刚烈品格。关汉卿对其抱有讴歌、 赞美和同情的情绪,将其塑造为具有才智、品德和力量的反抗角色,如六 月飞雪的窦娥、抗争改命燕燕和冷静周旋的谭记儿。
诗人生平
晚年生活
八十多岁时,关汉卿自杭州乘船沿古运河北返,经扬州返回祁州,同 行者有杨显之,费君祥等人。因妻早亡,晚年是儿子陪在他身边。在 晚年,关汉卿仍旧未停止元曲创作,据考证其代表作《窦娥冤》就是 在其晚年,甚至是去世前才创作完成的。据考证,关汉卿卒于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到元英宗硕德八剌至治二年 (公元1322年)年间,死后葬在祁州伍仁村。
完结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 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 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 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人物评价
元代《析津志》作者熊自德: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 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淹于辞章者久矣。 明代《太和正音谱》作者朱权: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 之才盖所以取者,初为杂剧之始,故卓以前列。中国戏曲史研究先师王国维:元 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 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 元人第一。

关汉卿朝代

关汉卿朝代

关汉卿朝代关汉卿(约1234年以前-约1300年左右),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

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

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

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

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他的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

他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公案剧揭露政治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

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窦娥冤》,被列入世界大悲剧之中,反映了人民的斗争精神,控诉社会黑暗。

作品写了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

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婚姻爱情剧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肯定女性对于婚姻的自主选择。

那些貌似强大的坏人,在聪明的对手面前,一个个被簸弄得象泄了气的皮球,因此作品也带有更多的喜剧意味。

如《救风尘》《望江亭》《金线池》《调风月》《拜月亭》等。

其中以《救风尘》为最有代表性。

《救风尘》写妓女宋引章与穷秀才安秀实相恋,后贪图财物嫁给富商周舍,结果被朝打暮骂,受尽苦楚。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简介关汉卿(1245年—1323年),字明叔,号希文,山东汶上(今属曲阜市)人,是中国元代的一位著名戏剧作家和文学家。

他被誉为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四大才子”之一,与郑光祖、郑光祖、贾仲明并称。

关汉卿的戏剧作品主要以晋剧、河北梆子和秦腔为代表。

关汉卿是元代初期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广泛的代表性。

他的戏剧作品大多以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通过对人物性格、情节安排和对话的精心刻画,展现出生动的场景和丰富的情感。

关汉卿尤其擅长表达人物的痛苦与坚韧,他的作品经常通过主人公的苦难经历和奋斗,传达出对人生意义和悲剧境界的深刻思考。

关汉卿最著名的作品是晋剧《窦娥冤》,这是一部描述窦氏母女在北魏末年因与宦官之间的纷争而遭受迫害的悲剧。

该剧以其悲情、激烈和激昂的表现手法,揭示了社会黑暗势力对人性的摧残和残酷。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通过窦氏母女的道德高尚和正义感,展示了人的尊严和独立精神的力量。

此外,关汉卿还有其他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单刀会》、《贞观长春》和《吕洞宾三度凡间》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细腻的情感刻画和深沉的思想内涵,成为元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关汉卿的戏剧才华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还表现在他对戏剧表演艺术的改进和推动上。

他在剧本的创作中,注重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刻画,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和丰满,故事更加曲折和动人。

在戏剧表演方面,他注重节奏和舞台流畅性的呈现,通过对音乐及舞蹈的运用,使剧目更具表演特色和戏剧感。

关汉卿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并在中国传统戏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思想深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汉卿简介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
关汉卿(1219——1301年),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汉族,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今北京市)人,及(今河北省)人等说,与、、并称为“”。

时代背景
元代是外族中原统治的一个失败范本。

它沿袭了封建主义的国家建制,但是却没有废除奴隶制的残规陋习。

客观上来看,元朝是几千年封建时期过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短暂。

对汉人的过分盘剥(一个汉人的价值等同于一头牛)势必引发激烈的民族冲突。

很快汉人农民阶级的先锋性体现出来,在部分知识分子参与下,完成暴力起义,建立明朝。

封建制继续得以维系,并进一步。

在这个时而倒流,时而集权的背景关系中,诞生了一批关汉卿这样,由北向南流亡的戏剧家。

常年的流亡生活,增广了关汉卿的见闻,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大变革时期的关汉卿其实更加接近思想改革的前沿,底蕴也更加深厚。

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意义的作品。

批判了元朝腐朽的民族统治,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再现了农民水深火热的生存环境。

关汉卿的人生映衬着浓郁的时代背景,他必须承担起宣扬反抗精神的历史重任。

同时,也因为封建制度的松懈,女性权利开始受到关注。

一些普通妇女形象,比如、妓女、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女性意识觉醒投影到作品当中,不能不说这是时代给予关汉卿的伟大馈赠,亦影响到后世对他作品前沿性的盛赞。

可关汉卿并没有放大出所应有的先进性,在对社会弊端的揭露程度上,都只是略微的碰触。

元末《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

”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

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

《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

《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

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杭州景》(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句)。

还曾到,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代表作品
《窦娥冤》、《》、《》《单刀会》等。

人物评价
关汉卿是元代作家,约生于金末。

钟嗣成着贾仲明天一阁钞本《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领
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析津志辑佚·名宦》曰:“关一斋,字汉卿,燕人。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

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淹于辞章者久矣。


关于关汉卿的生平相当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

据元代后期戏曲家《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祁州(在今河北安国市)(《祁州志》卷八)、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等不同说法。

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

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

《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作品中的名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窦娥冤·楔子》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关汉卿名言
现象,反映出社会的不平和黑暗。

《窦娥冤》
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

《窦娥冤》
东洋海洗不尽脸上羞,西华山遮不了身边丑。

《金线池》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窦娥冤》
官官相为倚亲属。

?关汉卿经典语录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船到江心补漏迟。

《救风尘》
雨里孤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

《望江亭中秋切鲙》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一枝花·不伏老》
一人拼命,万夫难当。

?关汉卿名言
《单刀会》
芳横无终日,贞松耐岁寒。

《望江亭中秋切鲙》
我是个不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事前要思免后悔。

离了名利场,钻入安乐窝。

?
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

不信好人言,必有栖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