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关汉卿是中国元曲剧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创作倾向和特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艺风潮密切相关。
以下是对关汉卿杂剧创作倾向和特点的一个详细分析:一、反映社会现实关汉卿的杂剧作品《汉宫秋》、《窦娥冤》等,往往以时事为背景,通过对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他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节来刻画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使观众对社会现象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强烈的悲剧色彩在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中,普遍存在着悲情的主题和悲剧的结局。
他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无情摧残和对真情的深刻挖掘,从而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他通过展示人物的善良和坚贞的品质,让观众对社会不公和命运的无情感到痛心和无奈。
三、人物形象的生动丰满关汉卿擅长刻画人物形象,他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和对心理的深入挖掘,使人物栩栩如生。
他塑造的人物性格各异,有的坚毅坚贞,有的胆小懦弱,有的机智聪慧,有的心机深沉。
这样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使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加鲜明,情节更为紧凑。
四、剧本结构的紧凑严谨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剧情紧凑,情节连贯,一气呵成。
他善于利用短小有力的文言语言,通过精妙的构思和丰富多样的情节设计,使整个剧本结构紧凑,戏剧冲突悬疑,引人入胜。
五、语言表达的精练凝练关汉卿的杂剧作品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拥有浓厚的韵味。
他善于利用寓言、对话、婉转的词句,渲染情感和表达主题。
他对文言文的运用十分娴熟,通过雅俗共赏的手法,深入人心,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六、关注女性命运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中,女性形象常常成为他关注的焦点。
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体现在对女性爱情的追求和对女性封建压迫的揭示。
他将女性形象塑造为坚贞不屈、勇敢追求真爱、反抗封建压迫的形象,并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表达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和对女性命运的同情。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倾向和特点成为传世之作。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情感的共鸣力和思想的深度,同时也对后世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据说关汉卿一生共创作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
这些剧本代表着元代杂剧创作的主要倾向和突出成就。
由于关汉卿“风月情,忒惯熟”,因此,从他留传下来的全部杂剧的思想内容看,其创作倾向之一,是以描写男女风月情为主。
关剧的思想内容大体分三个方面:描写风月情或以之为线索的有:《拜月亭》、《谢天香》、《山神庙》《金线池》、《望江亭》、《救风尘》、《玉镜台》、《绯衣梦》、《调风月》计9种,占现存剧种的二分之一。
宣扬义气、忠勇、节操、功名等传统道德观念的有:《西蜀梦》、《哭存孝》、《单刀会》《五侯宴》、《尉迟恭》、《状元堂》计6种,占三分之一。
裁断公案的有:《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计3种,占六分之一。
这种创作比例似乎是作者有意安排的。
毫无疑问,作者最热衷于第一方面的杂剧创作。
然而,最具思想价值的是他的第三方面杂剧。
李渔《闲情偶记·词曲部》“审虚实”一节指出:传奇所用之事,或古或今,有虚有实,随人拈取。
古者,书籍所载,古人现成之事也;今者,耳目传闻,当时仅见之事也。
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人谓古事多实,近事多虚,予曰不然。
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言耳。
以李渔的这段话为纲目,我们又可以概括出关剧三方面的创作倾向或特点:第一,关剧所用之事,以古为多,以今为少。
三分之二以上属于或接近历史题材。
整个元代杂剧的创作也多取材于历史故事。
关剧是展示历史人物风貌风采的画廊。
在关汉卿笔下,有以结义兄弟手足之情为重、誓为之复仇的西蜀帝王刘备;有多才思、爱红颜的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有“千金不改其志”的唐代政治家、诗人裴度;有始与李存信(李克用假子)争斗,终被李克用车裂的李存孝(李克用假子);有忠于蜀汉政权、智勇双全的镇守荆州将领关羽;有始教表妹写字弹琴、终与之喜结良缘的东晋文学家温峤;有智断裴炎杀人案的北宋开封府尹钱可;有人称“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的宋真宗时宰相寇准;有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智斩权豪势要葛彪、鲁斋郎,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拯;有曾同为后唐大将的李嗣源(后唐明宗)、李亚子、石敬瑭(后晋高祖)、孟知祥、刘知远(后汉高祖)、李从珂(后唐废帝)等。
关汉卿的风格

关汉卿的风格
关汉卿是明代戏曲文学家,也是南戏、越剧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
戏剧风格融合了南北文化,取长补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首先,关汉卿的戏曲以情节丰富、情感真挚著名。
他的剧本情节
起伏跌宕,既有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情节,也有引人泪下的感人场面,富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是他作品的核心。
关汉卿擅长表现人物间的情
感纠葛,情感真挚,充满人情味。
他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抒发了作
者深厚的人文关怀,使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也能得到心灵上的启迪。
其次,关汉卿的戏剧注重节奏感和韵律感。
他在戏剧的表现上采
用了严谨有序的表演形式,往往以讲故事的方式展开情节,通过舞台
上的动作和语言的律动来传达情感。
他的剧本在舞台上时而轻松活泼,时而沉稳而庄重,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
此外,关汉卿的作品善于表现生活和社会现实。
他的大量作品大
都取材于当时流行的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事件,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和地域特色。
他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表现了人性的善恶、
爱憎、荣辱、忠诚等社会现实问题。
他通过表演形式和人物塑造,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和关切。
总之,关汉卿是中国文艺史上一位杰出的戏曲艺术家,他的作品在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塑造中国戏曲的形象和推广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戏剧风格以情节丰富、情感真挚为主要特色,兼备节奏感和韵律感,并注重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表现,为后世戏曲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汉卿杂剧的特点

关汉卿杂剧的特点关汉卿是我国元末明初著名的戏剧家,他的杂剧具有鲜明的特点,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以下将从唱腔、人物塑造、题材选择、风格转变等方面探讨,介绍关汉卿杂剧的特点。
首先,关汉卿的杂剧在唱腔上有其自己的独特之处。
他将南北曲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关派唱腔”。
这种唱腔既充满了北方曲调的雄壮豪放,又具备了南方曲调的细腻婉转,使得表演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关派唱腔在音乐上注重节奏的变化和对比,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其次,关汉卿善于人物塑造,特别是在表现女性形象方面有独特的眼光。
他通过独特的剧本写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女性形象表现得十分丰满和鲜活。
他塑造的女性角色通常有勇敢、智慧、坚强的一面,同时又不失柔情和温柔。
这些形象在传统中国戏曲中并不常见,使得关汉卿的杂剧更具创新性和独特性。
其三,关汉卿的杂剧在题材选择上多样丰富,既有历史题材,也有民间故事。
他从历史中寻找到了许多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将历史事件与民间传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剧情更加生动有趣。
他的剧作主题广泛,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表现爱情、亲情之间的纠葛,也有展现社会阶级冲突、权谋诡计等的情节描写。
最后,关汉卿杂剧的风格变化丰富多样,展现了他在戏剧创作上的不断探索和突破。
他既能写出婉约细腻的心灵戏,又能刻画出激烈激动的激情戏,使得整个剧作情节紧凑、节奏明快。
他在表演和舞台设计上注重细节,精心打造舞台效果,使观众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剧情之中,产生共鸣。
总结起来,关汉卿杂剧的特点在于唱腔独特、人物塑造鲜活、题材丰富多样以及风格转变多样化。
他的杂剧作品不仅提供了人们审美享受,更向我们展示了戏剧创作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这些特点为我们今天的戏剧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优秀戏剧作品,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简述关汉卿杂剧艺术特点

简述关汉卿杂剧艺术特点关汉卿杂剧,又称“汉剧”或“关汉卿剧”,是我国四大曲艺之一,192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民间艺术。
杂剧系统地汇集了具有特色的地方戏曲,经过关汉卿的完善和发展,以他的名字而命名,形成了以表演风格、剧目、曲调等内容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关汉卿杂剧的表演风格,以“关文”为主,以“汉文”为辅。
“关文”唱腔节奏轻快,表现力强,把情节表现得生动而又不失文采,赋予剧中的角色丰富的感情,给剧情以浓郁的人文气息;“汉文”唱腔抑扬顿挫,感情深厚豪放,文采细腻,可以把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对剧情的变化作出丰富的表现。
关汉卿杂剧的剧目,以历史剧、爱情剧为主,还有大多数叙事性剧目,如武侠剧、民间剧等,可以用来唱功名剧、宫廷剧、家庭剧、婚礼剧等。
剧目多样、杂而不乱,历史剧可以表现出战争的英雄气概,爱情剧可以体现深情厚谊的真挚情感,令观众在欢乐中感受到戏里的心酸事,民间剧能更好地宣传传统文化,让观众能在观看影片中更深刻地体会中国民间文艺创作的精髓。
关汉卿杂剧的曲调,多为七调、滩头调,曲风节奏、旋律有自己的特点。
七调是一种单音调,它以高亢的唱腔进行表演,是杂剧的一大特色;滩头调是另一种唱腔,滩头调的旋律柔和而优美,为关汉卿杂剧提供了更多的曲调表现手段。
这种独特的曲调,唱的时候可以自由地发挥情感,更能表现出唱者的心酸、欢乐之情。
由此可见,关汉卿杂剧在表演风格、剧目、曲调等方面均具有独特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点,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曲艺艺术的精华。
通过关汉卿杂剧,观众可以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我国古老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学习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性。
关汉卿在艺术上的突出贡献,为中国戏曲艺术提供了一种把握当代社会风格的有效方法,并被公认为是中国曲艺的重要艺术传承者和发展者。
如今,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一直延续着,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赞誉。
同时,“关汉卿杂剧(汉剧)”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中国曲艺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汉卿剧的写作特点

关汉卿剧作的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的通俗性:关汉卿的戏剧作品语言通俗晓畅、简单易懂,具有鲜明的通俗性。
他的作品大量使用方言土语,以北方方言为主,这使得他的戏剧更加接地气,贴近百姓生活。
同时,他也善于运用谚语和俗语,这些语言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大的表达力和传播力,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作品的传播交流。
2. 人物的个性化:关汉卿的戏剧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具有个性化特征。
他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语言描绘,塑造出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使得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3. 情节的紧凑性:关汉卿的戏剧作品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他善于运用悬念、突转等戏剧技巧,使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同时,他的作品也注重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这使得情节更加生动真实。
4. 主题的深刻性:关汉卿的戏剧作品主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他通过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反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同时,他的作品也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展现了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总之,关汉卿的戏剧作品以其通俗性、个性化、紧凑性和深刻性等特点,成为了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关汉卿是中国元代著名戏剧作家,他的创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杂剧、传奇、歌辞等,但他最为著名和有影响力的创作是杂剧。
关汉卿的杂剧以《窦娥冤》、《汉宫秋》、《西华山》、《拾玉镯》等为代表,这些作品在元代戏剧和后世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们充满了悲壮的情节和浓郁的人文关怀,人物形象饱满,用词质朴,展示了关汉卿的创作倾向与特点。
首先,关汉卿的杂剧强调人物形象的刻画。
关汉卿善于通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内心活动以及对话等来刻画人物形象,使得角色栩栩如生。
例如,在《窦娥冤》里,关汉卿通过刻画窦娥对冤情的描述和表达以及她与家人的亲情关系展现了她的坚贞与忍辱负重的精神。
在《西华山》中,关汉卿通过对曹国舅的形象塑造,揭示了他的权谋心态和虚伪的人格。
关汉卿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关汉卿的杂剧注重情节的张力和节奏的掌控。
情节是杂剧的灵魂,关汉卿善于运用多样的手法来编织紧凑、扣人心弦的情节。
他常常将悲剧冲突和喜剧情节相结合,使剧情既引人入胜,又富有变化。
他同时注重剧情的起伏和节奏的掌握,使观众始终保持高度的兴趣和紧张感。
在《汉宫秋》中,关汉卿通过一系列的情节设置和反转,紧张悬疑的气氛一直贯穿始终。
而在《窦娥冤》中,他则通过窦娥的遭遇和苦悲展示了悲壮的情节张力,让观众倍感悲伤和愤怒。
第三,关汉卿的杂剧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表达。
关汉卿的作品不仅是情节的展示,更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他善于通过剧中角色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性的触动。
他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下的社会弊端、官僚主义、权谋斗争等问题,同时也关注普通百姓的困境和悲凉。
他通过作品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人性的思考,使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关汉卿的杂剧在展示社会现实的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呼吁。
总而言之,关汉卿的杂剧在创作倾向与特点上体现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张力和节奏的掌控,以及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关注。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摘要:一、关汉卿杂剧作品的特点1.内容以描写男女风月之情为主2.题材虽融合古人旧事,却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3.创作方法上虚实结合4.大半寓意深刻5.叙事深入浅出,语言风格浅近自然,人物台词求肖似6.多写喜剧,多含机趣,注重布置全剧的格局二、关汉卿的代表作品1.《窦娥冤》2.《救风尘》3.《单刀会》4.《碧玉簪》正文:关汉卿是中国元曲杂剧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杂剧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本文将从关汉卿杂剧作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关汉卿杂剧作品的特点1.内容以描写男女风月之情为主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以描写男女风月之情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窦娥冤》。
该剧通过描绘窦娥与张驴儿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现了当时社会男女关系的现状。
2.题材虽融合古人旧事,却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在题材上既融合了古人的旧事,又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例如,《救风尘》讲述了一个妓女与一个穷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
3.创作方法上虚实结合关汉卿在创作杂剧时,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
他的作品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又具有浪漫主义的成分。
例如,《单刀会》中,关羽在现实中与刘备、张飞结义,而在虚幻中则与曹操、周瑜等历史人物对话,展现了关汉卿独特的艺术手法。
4.大半寓意深刻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大多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性。
如《碧玉簪》通过一个宫廷女子的故事,讽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黑暗。
5.叙事深入浅出,语言风格浅近自然,人物台词求肖似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在叙事上深入浅出,语言风格浅近自然。
他的人物台词求肖似,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6.多写喜剧,多含机趣,注重布置全剧的格局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以喜剧为主,多含机趣。
他在创作时注重布置全剧的格局,使作品既有趣味性,又有艺术性。
二、关汉卿的代表作品1.《窦娥冤》《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致死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3—9104(2004)05—0025—0425L堂堂型篙麓蔫篇一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董连祥(赤峰学院中文系,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是:内容以描写男女风月之情为主:题材虽融合古人旧事,却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创作方法上虚实结合;大半寓意深刻;叙事深入浅出,语言风格浅近自然,人物台词求肖似;多写喜剧,多含机趣,注重布置全剧的格局。
关键词:关汉卿;杂剧;创作倾向;特点中图分类号:J809.247文献标识码:BTendencyandCharacteristicsofGUANHan-qin§YuanquOperaDONGLian—xiang据说关汉卿一生共创作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
这些剧本代表着元代杂剧创作的主要倾向和突出成就。
由于关汉卿“风月情,忒惯熟一,因此,从他留传下来的全部杂剧的思想内容看,其创作倾向之一,是以描写男女风月情为主。
关剧的思想内容大体分三个方面:描写风月情或以之为线索的有:《拜月亭》、《谢天香》、《山神庙》《金线池》、《望江亭》、《救风尘》《玉镜台》、《绯衣梦》、《调风月》计9种,占现存剧种的二分之一。
宣扬义气、忠勇、节操、功名等传统道德观念的有:《西蜀梦》、《哭存孝》、《单刀会》《五侯宴》、《尉迟恭》、《状元堂》计6种,占三分之一。
裁断公案的有:《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计3种,占六分之一。
这种创作比例似乎是作者有意安排的。
毫无疑问,作者最热衷于第一方面的杂剧创作。
然而,最具思想价值的是他的第三方面杂剧。
李渔《闲情偶记·词曲部》“审虚实”一节指出:传奇所用之事,或古或今。
有虚有实,随人拈取。
古者,书籍所戢。
--#A.J眈成之事也;今者,耳目传闻,当时仅见之事也。
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人谓古事多实,近事多虚,予日不然。
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言耳。
以李渔的这段话为纲目,我们又可以概括出关剧三方面的创作倾向或特点:第一,关剧所用之事,以古为多,以今为少。
三分之二以上属于或接近历史题材。
整个元代杂剧的创作也多取材于历史故事。
关剧是展示历史人物风貌风采的画廊。
在关汉卿笔下,有以结义兄弟手足之情为重、誓为之复仇的西蜀帝王刘备;有多才思、爱红颜的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有“千金不改其志”的唐代政治家、诗人裴度;有始与李存信(李克用假子)争斗,终被李克用车裂的李存孝(李克用假子);有忠于蜀汉政权、智勇双全的镇守荆州将领关羽;有始教表妹写字弹琴、终与之喜结良缘的东晋文学家温峤;有智断裴炎杀人案的北宋开封府尹钱可;有人称“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的宋真宗时宰相寇准;有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智斩权豪势要葛彪、鲁斋郎,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拯;有曾同为后唐大将的李嗣源(后唐明宗)、李亚子、石敬瑭(后晋高祖)、孟知祥、刘知远(后汉高祖)、李从IiiI(后唐废帝)等。
现存关剧三分之一以下属于现代题材,这些剧目有时也接近或化用历史题材。
如《拜月亭》是以金兵攻占汴梁城为背景的;《窦娥冤》化用了《汉书·于定曩羔篇篇嘉票器堕型墅生一26国传》,尤其干宝《搜神记·东海孝妇》的故事。
关剧确立了杂剧开掘历史题材、以古喻今的创作传统。
这~传统首先被后来的长篇小说家施耐庵、罗贯中等人继承。
第二,关剧以实为多,以虚为少,虚实相生。
它们虽然多数属于历史剧,但是~些材料还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或者说形貌是历史的,精神却是现实的。
它们反映的是当代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怀,他们的日常生活、爱情生活,他们的幸福与痛苦,他们的欢乐与悲哀。
在许多历史人物身上,折射出元代人包括作者自己的身影。
关剧基本上能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严格地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
”另外,在一些要紧关目的处理上,时时若“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
”又表现出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例如关剧以“梦”命名的就有《西蜀梦》、《绯衣梦》、《蝴蝶梦》三种,其中的虚构成分是不言而喻的。
不过,它们d三仍然以写实为主。
仅以《绯衣梦》为例,落笔写实:王得富之女王闰香与李荣祖之子李庆安指腹成亲,这正是当时一种普通的婚俗。
写李荣祖由富变贫,王得富悔婚,派人送去十两银子和王闰香做给李庆安的一双鞋,以示退婚。
说明人们经济地位常处在变化之中,揭示人们嫌贫爱富的心态,均具现实意义。
再写李庆安脱鞋爬到王家花园的梧桐树上,去取断线的风筝,散心的王闰香认出自己做的鞋子,邀李庆安夜晚于太湖石边相会。
表现男女双方对爱情的渴望,符合青年人的心态。
接着写王得富不许裴炎当绵团袄,并骂他是贼头。
裴炎夜晚潜入花园,准备杀死王得富全家,遇见王闰香派来的梅香。
原来梅香按预约带一包袱金珠财宝,准备交给李庆安做财礼。
裴炎杀死梅香.抢走金银财宝。
李庆安触摸梅香死尸,双手沾满血迹,惊恐地逃回家。
王闰香发现梅香已死,只好把隐情告诉嬷嬷。
王得富、嬷嬷直至李庆安家,发现门上的血手印。
李庆安被扭送官府,理刑之官贾虚动刑,李庆安屈招.被下在死囚牢里。
至此.观众如目I晰了一起杀人案或一起冤案铸成的全过程,觉得真实可信。
接下来,作者随意虚构:钱可除开封府尹之职,当需要他在重囚李庆安招状上判个“斩”字时,李庆安让父亲救下的蜘蛛网上的苍蝇,屡次抱住笔尖。
钱可下令除去李庆安的枷锁,并让他在狱神庙歇息。
李庆安说睡语:“非衣两把火,杀人贼是我。
赶的无处藏,走在井底躲。
”差役转告钱可。
钱可依此断定杀人贼是裴炎,又派人在棋盘街井底巷抓获此贼。
就此剧而言,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是剧情发展的需要,为的是适合观众的欣赏情趣,为的是劝导人们弃恶从善,达到作者的创作目的。
第三,关剧“大半皆寓言耳”。
香》、《金线池》等都寓有“君子成人之美”的意思;.《鲁斋郎》、《蝴蝶梦》等贯穿“多行不义必自毙”之理。
李渔在“贵显浅”一节特别强调:元人非不读书,而所制之曲以无一毫书本气,以其有书而不用,非当用而无书也;后人之曲刖满纸皆书矣。
元人非不深心,而所填之词皆觉过于浅近,以其深而出之以浅,非借浅以文其不深也。
这是说,与后世相比,元人的剧作最符合演出的要求。
它们叙述深入浅出,词曲皆有天趣,一片好音,语言风格浅近自然。
关剧反映出元人的这些突出的创作特点。
以《玉镜台》为例:姑母聘请翰林学士温峤教小女刘倩英写字弹琴,又嘱托他为小女在翰林院中保一门亲事。
温峤以玉镜台为定物,派官媒暗中为自己保亲。
良缘将结,他喜不自禁,幻想婚后如何关爱刘倩英,一年四季如何使之生活得快活,与之朝夕相处的自己如何沉浸在梦一般的境界中。
且读他的唱词《煞尾》:俺待麝兰腮、粉香臂、鸳鸯颈,由你水银:贲、朱砂斑、翡翠青。
到春来小重楼策杖登,由阑边把臂行,闲寻芳,闷选胜。
到夏来追京院、近水庭,碧纱厨、绿窗净,针穿珠、扇扑萤。
到秋来入兰堂、开画屏,看银河、牛女星,伴添香、拜月亭。
到冬来风加严、雪乍晴,摘疏梅、浸古瓶,欢寻常、乐余剩。
那时节、趁心性,由她娇痴、尽他怒憎,善也偏宜、恶也相称。
朝至暮不转我这眼睛。
孜孜觑定,端的寒忘热、饥忘饱、冻忘冷。
类似《九歌·湘夫人》中间对湘君筹划迎接湘夫人准备工作的一段描写,又绝不与其凝重典雅的语言风格相同,而是“绝无一毫书本气”,若街谈巷议,若流自肺腑,直说明言。
李渔接着指出:偶有用着成语之处,点出旧事之时,妙在信手拈来。
无心巧合,竞似古人寻我,并非我觅古人。
关剧的某些唱词,甚至大量运用成语、旧事。
然而,“妙在信手拈来,无心巧合”,仍显得意深词浅。
现将《山神庙》第二折裴度面对大雪而唱的两段词《南昌·一枝花》、《梁州》抄录于下:关剧的寓意是深刻的、令人回味的。
如《谢天恰便似梅花遍地开,柳絮因风起。
有山27L—型型坐慧器篙裟_皆瘦岭,无处不花飞。
凛冽风吹,风缠雪银鹅戏。
雪缠风玉马垂。
采樵人荷担空回。
更和那钓鱼叟披蓑倦起。
看路径行人绝迹。
我可便听园林冻乌时啼。
这其间袁宏高卧将门闭。
这其间寻梅的意懒,访戴的心灰,烹茶的得趣,映雪的伤悲。
冰雪堂冻苏秦懒谒张仪,蓝关下孝韩湘喜遇昌黎。
我、我、我,飘得这眼眩耀,认不的个来往回归;是、是、是,我可便心恍惚,辩不得个东西南北;呀、呀、呀,屯的这路弥漫,分不的个远近高低。
琼姬素衣,纷纷巧剪鹅毛细:战八百万玉龙退败,鳞甲纵横上下飞。
可端的羡杀冯夷!有关诗文、故事、神话等.“无一不在所用之中”,包括《世说新语·言语》的谢安、胡儿、谢道韫咏雪;《晋书·文苑传》的谢尚月夜牛渚听袁宏朗诵咏史诗;《世说新语·任诞》的王徽之雪夜访戴安道;晋人孙康,家贫好学,常映雪读书;战国纵横家苏秦困于破漏房屋;韩愈贬为潮州刺史,路经蓝田县,韩湘赶来同行,韩愈当时写下“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咏雪佳句;北宋华州狂子张元《雪诗》妙语“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庄子》里的黄河之神冯夷等。
大量典故运用得灵活自如,使读者浑然不觉,一位满腹经纶而又丧魂落魄的知识分子形象呼之欲出。
还有,关剧的人物的语言,完全达到了“肖似”的标准。
这也是其创作的主要特色。
李渔在“语求肖似”一节里提出要求:务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弗使浮泛,若《水浒传》之叙事,吴道子之写生,斯称此道中之绝4t.。
关汉卿设身处地地为剧中人物布施台词,“上天人地,作佛成仙,无一不随意到,较之南百城,洵有过焉者矣。
至说其苦,亦有千态万状,拟之悲伤、疾痛、桎梏、幽囚诸逆境,殆有甚焉者。
”换句话说,关剧人物的语言,随其处境、心理等的变化而变化,极富个性化与身分化。
试举数例如下:糜芳、糜竺等杀害了关羽,张达等杀害了张飞。
西蜀皇帝刘备重义气,急于为两位兄弟报仇。
《西蜀梦》结尾的[煞尾],充分地反映出刘备的这种心态:饱谙世事慵开口,会尽人间只点头。
火速的驱军校戈矛,驻马向长江雪浪流。
活拿住糜芳共糜竺,阆州里张达槛车内囚。
杵尖上挑定四颗头,腔子内血向成都闹市里流,强如与俺一千小盏黄封头g-.酒!《金线池》说,济南府尹石敏极力撮合,同窗故友韩辅臣与杜蕊娘终成眷属。
杜蕊娘喜出望外,对未来充满信心。
她接连唱道:[川拔掉]似这等好姻缘,人都道全在天。
若是俺福过灾缠,空意惹情牵;间阻的山长水远,几时得月圆?[七兄弟]早则是对面、并肩、绿窗前,从今后称了平生愿。
一个向青灯黄卷赋诗篇,一个剪红绡翠锦学针线。
在《山神庙》里,裴度将玉带归还韩琼英,韩琼英的一句祝福之辞:“据先生如此大量,当来发达于世,岂不壮哉!”则勾引起他对美好前程的向往之情:有一日蛰龙奋头角,风云醉碧桃;酬志也五陵年少,轩昂也当发英豪;伴旌旗日暧龙蛇动,看宫殿风微燕雀高,雁塔名标。
再看《救风尘》:赵盼儿来到郑州,在客店里与周舍相会,她有一段假情假意的宾白:周舍,你坐下,你听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