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

合集下载

关汉卿的简介

关汉卿的简介

关汉卿的简介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

汉族,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

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他在生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录鬼簿》中贾仲明吊词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姓名香四大神物”。

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到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都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可见关汉卿在当时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从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和元代现实生活里汲取了许多素材,真实地表现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斗争。

关汉卿从不写作神仙道化与隐居乐道的题材。

他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与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他的悲剧《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他的喜剧轻松、风趣、幽默,是后代喜剧的楷模。

他的杂剧无论在艺术构思、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许多方面,都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

他的许多杂剧经过改编一直在舞台上演出,为人民所喜爱,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但是,元明清三代只有少数慧眼独具的评论家能正确评价关汉卿。

有的人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贬低他的影响,如朱权说“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明代有的封建文人还肆意篡改他的作品,把《窦娥冤》改成一部“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的庸俗喜剧《金锁记》,磨平原作反抗的棱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关汉卿

关汉卿

3、创作
现知关汉卿的剧本有66种,今存18种。
《窦娥冤》、《单刀会》、《哭存孝》、 《蝴蝶梦》、《调风月》、《救风尘》、 《金线池》、《切脍旦》、《绯衣梦》、 《谢天香》、《拜月亭》、《双赴梦》、 《玉镜台》、《裴度还带》、《陈母教子》、 《单鞭夺槊》、《五侯宴》、《鲁斋郎》。
对于上述现存的十八种剧本,按照习惯,可 以分为三类:
关汉卿与杂剧作家杨显之为“莫逆之交”, 与杂剧作家梁进之是“故友。
与杂剧作家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关系 密切。
并与杂剧名艺人珠帘秀及一些艺人、歌妓 交往甚密。
他经常出入歌楼舞榭,过着玩世不恭、放 浪形骸的生活,有时还参加戏剧导演和演 出活动。
元朝一统后,关汉卿曾南游杭州,写了 散套[南吕۰一枝花]《杭州景》,描绘了
说这几十年以来,元朝的社会风气很坏, 做官的人习惯于贪污,他们的作为与盗 贼没什么区别,他自己不感到耻辱,别 人也不以此为怪。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冤狱冤案很多。
据《元史》记载:大德七年一年,发现 的冤案就有 5 1 7 6件,因为贪赃过错被 革职的官员有 1 8 4 3 7人,这个数字占 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七。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关汉卿一空倚傍,自 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 元人第一。
关汉卿多才多艺,在当时戏曲界有很高 的威望。
他的大半生生活于人民群众之中,他广 交演员朋友,很熟悉舞台演出,他自己 也曾经粉墨登场。
这些不仅能使他的作品反映时代和社会, 而且还很适宜演出,他的剧本都有良好 的演出效果。
1、生平
作为中国古代伟大戏剧家的关汉卿,其 生平情况,只能以现存的一些片断材料 推知大概。
《录鬼簿》记载:“关汉卿,大都人, 太医院尹,号己斋叟。”

田汉《关汉卿》名词解释

田汉《关汉卿》名词解释

田汉《关汉卿》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田汉的《关汉卿》是一部中国传统京剧剧目,以它的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而受到广泛欢迎。

这个剧目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明代宫廷的故事,主要描述了一个忠诚的宫廷歌妓关汉卿的悲惨命运。

关汉卿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她以美丽动人的外貌和非凡的才华为宫廷所倾倒。

然而,由于嫉妒和阴谋,她最终被迫下嫁给一个下层官员。

这个剧目以虚构的方式展示了关汉卿的人生经历,其中充满了爱恨情仇、痴情忠诚和家国情怀。

田汉的《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创作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

这个剧本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戏剧元素,成功地描绘了关汉卿这个角色的复杂内心世界,并通过各种表演形式传递了深刻的情感。

《关汉卿》也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京剧剧目,更是一部探讨人性、伦理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这个剧目通过关汉卿的悲惨命运,展示了宫廷斗争、人性的扭曲以及权力与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

同时,它也强调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呼吁人们探索自我价值、追求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总之,田汉的《关汉卿》是一部富有情感和人文关怀的戏剧作品。

它的故事情节虽然发生在古代宫廷中,但其中所揭示的普世价值观和社会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剧中关汉卿这个形象的塑造,我们能够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困境,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通常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关于田汉《关汉卿》的名词解释: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关汉卿和田汉《关汉卿》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并探讨《关汉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对田汉《关汉卿》进行概述,介绍该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古代诗人名人关汉卿人物介绍PPT

古代诗人名人关汉卿人物介绍PPT

诗词特点
杂剧特点
人物塑造上,关汉卿重视平民生活,塑造平民角色。不同于传统文人书写 王侯将相,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基于了平民全方位的描写,在其现存的18部 作品中,11部作品是以平民生活为主题,涉及日常生计、婚丧嫁娶,债务 官司等多方面。其中女性角色是关汉卿书写的重点,他共计写了12本作品 是以妇女为主角的“旦本戏”,这些女性形象大多既有中国女性温柔善良 的传统美德,又有同恶势力抗争的坚毅刚烈品格。关汉卿对其抱有讴歌、 赞美和同情的情绪,将其塑造为具有才智、品德和力量的反抗角色,如六 月飞雪的窦娥、抗争改命燕燕和冷静周旋的谭记儿。
诗人生平
晚年生活
八十多岁时,关汉卿自杭州乘船沿古运河北返,经扬州返回祁州,同 行者有杨显之,费君祥等人。因妻早亡,晚年是儿子陪在他身边。在 晚年,关汉卿仍旧未停止元曲创作,据考证其代表作《窦娥冤》就是 在其晚年,甚至是去世前才创作完成的。据考证,关汉卿卒于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到元英宗硕德八剌至治二年 (公元1322年)年间,死后葬在祁州伍仁村。
完结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 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 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 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人物评价
元代《析津志》作者熊自德: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 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淹于辞章者久矣。 明代《太和正音谱》作者朱权: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 之才盖所以取者,初为杂剧之始,故卓以前列。中国戏曲史研究先师王国维:元 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 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 元人第一。

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

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

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

汉族,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代表做目录一折【仙吕】【点绛唇】织履编席,能勾做大蜀皇帝,非容易。

官里旦暮朝夕,闷似三江水。

【混江龙】唤了声关、张二弟,无言低首泪双垂;一会家眼前活现,一会家口内掂提。

急煎煎御手频捶飞凤椅,扑籁籁痛泪常淹衮龙衣。

每日家独上龙楼上,望荆州感叹,阆州伤悲。

【油葫芦】每日家作念煞关云长、张翼德,委得俺宣限急。

西川途路受驱驰,每日知他过几重深山谷,不曾行十里平田地。

恨征马宛四只蹄,不这般插翅般疾;踊虎躯纵彻黄金辔,果然道"心急马行迟"。

【天下乐】紧跐定葵花镫踅鞭催,走似飞坠的双镝,此腿脡无气力。

换马处侧一会儿身,行行里吃一口儿食,无明夜不住地。

【醉扶归】若到荆州内,半米儿不宜迟,发送的关云长向北归。

然后向阆州路上转驰驿,把关、张分付在君王手里,教他龙虎风云会。

【金盏儿】关将军但相持,无一个敢欺敌。

素衣匹马单刀会,觑敌军如儿戏,不若土和泥。

杀曹仁十万军,刺颜良万丈威。

今日被坏人将你算,畅则为你大胆上落便宜。

【醉中天】义赦了严颜罪,鞭打的督邮死,当阳桥喝回个曹孟德。

倒大个张车骑。

今日被人死羊儿般剁了首级,全不见石亭驿!【金盏儿】鞍马上不曾离,谁敢松动满身衣?恰离朝两个月零十日,劳而无役枉驱驰!一个鞭挑魂魄去,一个人和的哭声回。

宣的个孝堂里关美髯,纸幡上汉张飞。

【赚煞】杀的那东吴家死尸骸堰住江心水,下溜头淋流着血汁。

我教的茸茸蓑衣浑染的赤,变做了通红狮子毛衣。

杀的他敢血淋漓,交吴越托推,一霎儿番为做太湖鬼。

青鸦鸦岸儿,黄壤壤田地,马蹄儿踏做捣椒泥。

第二折【南吕】【一枝花】早晨间占《易》理,夜后观乾象。

据贼星增焰彩,将星短光芒。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简介关汉卿(1245年—1323年),字明叔,号希文,山东汶上(今属曲阜市)人,是中国元代的一位著名戏剧作家和文学家。

他被誉为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四大才子”之一,与郑光祖、郑光祖、贾仲明并称。

关汉卿的戏剧作品主要以晋剧、河北梆子和秦腔为代表。

关汉卿是元代初期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广泛的代表性。

他的戏剧作品大多以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通过对人物性格、情节安排和对话的精心刻画,展现出生动的场景和丰富的情感。

关汉卿尤其擅长表达人物的痛苦与坚韧,他的作品经常通过主人公的苦难经历和奋斗,传达出对人生意义和悲剧境界的深刻思考。

关汉卿最著名的作品是晋剧《窦娥冤》,这是一部描述窦氏母女在北魏末年因与宦官之间的纷争而遭受迫害的悲剧。

该剧以其悲情、激烈和激昂的表现手法,揭示了社会黑暗势力对人性的摧残和残酷。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通过窦氏母女的道德高尚和正义感,展示了人的尊严和独立精神的力量。

此外,关汉卿还有其他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单刀会》、《贞观长春》和《吕洞宾三度凡间》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细腻的情感刻画和深沉的思想内涵,成为元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关汉卿的戏剧才华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还表现在他对戏剧表演艺术的改进和推动上。

他在剧本的创作中,注重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刻画,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和丰满,故事更加曲折和动人。

在戏剧表演方面,他注重节奏和舞台流畅性的呈现,通过对音乐及舞蹈的运用,使剧目更具表演特色和戏剧感。

关汉卿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并在中国传统戏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思想深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关汉卿诗词

关汉卿诗词

关汉卿诗词关汉卿的诗词作品,很多。

我们也许能记住几首,或者说背诵几句:如《不伏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等。

这些篇目,语言质朴、简洁,又富于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原文:不伏老,争教岁岁年年,朱颜绿鬓,常做伴?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管领春夏秋冬四季风光。

白酒酿成千钟,黄金散尽一身,只为图名利。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来与人无争,宴清都,灵驾返瑶池,仙姬战罢玉楼空。

寿酒满斟齐祝圣,愿保千年,天高地厚。

原来富贵也劳劳,苦把虚名高位熬;若不是枕席儿女哄,怎显的俺男儿大丈夫。

是甚么文章盖世,学富五车,词压四座,人比显官势要高。

比着那厮则强。

情中情多,恩中恩多,直似把可汗脐儿拖破。

醉来时闷往往,愁时闷多,闷来时抽,来时闷多,多时闷煞。

锦上珠,花下珠,闷杀也那堪宿。

锦儿上缺了玉,花儿上折了枝,烦恼着那其间低声厮唤,你可便会得伊么?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情中情多,恩中恩多,直似把可汗脐儿拖破。

天那,天也多咱!忘不了,忘不了!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老了姓叶的,少了姓花的,只有俺孤身,也想的梅子熟了,杏子肥了。

清明节过,黄花儿绿,白发儿稀,服侍着这些儿孙。

死的去了,走的去了,也有那咽气的,丧了天良的。

这早晚不是家中坐,早晚家中睡。

却待怎么?有一日春衫儿薄。

把一日愁来,两日病,三日四日消磨了。

那其间才把的身子疾与痊可。

到晚来思量我好一会家私破。

七八分,气的我咽咽的疼难呵,咳嗽声发似雷,气的我当厅扑地倒。

左手扶着我这东床上,右手指着我这纱厨下。

可便似杀人的场院,和那不要钱买的猪羊。

他每每只顾偷鸡盗狗,咬脐扯袖,抢到跟前,待干罢,打罢,骂罢,苦苦告,哭告,哀告。

关汉卿(元曲编剧)人物简介

关汉卿(元曲编剧)人物简介

• 关汉卿的作品在元代及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
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 他的作品对后世元曲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3
关汉卿在元曲史上的地位与影

关汉卿在元曲史上的地位
关汉卿在元曲史上的地位
关汉卿与其他元曲编剧的比较
• 关汉卿是元曲创作的重要代表人物
• 关汉卿与元代其他著名编剧如白朴、马致远等人相比,
• 关汉卿受到家庭的熏陶,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03
关汉卿的生平事迹
• 曾积极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
• 以才情出众,成为著名的元曲编剧
• 与当时的文人、艺人有广泛的交往
元曲的发展与关汉卿的成才

元曲的起源与发展
•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形式,起源于民间歌谣、曲艺
• 元曲在元代达到鼎盛,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 文学瑰宝
关汉卿元曲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汉卿元曲作品的影响
• 关汉卿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关汉卿的作品在现代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他的作品成为元曲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 他的作品对现代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影响
05
关汉卿元曲作品经典赏析
关汉卿元曲作品经典赏析:《窦娥冤》
《窦娥冤》的故事梗概
• 《拜月亭》是一部描写战乱中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爱
• 《拜月亭》在戏剧结构、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具
情故事
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 关汉卿通过这部作品展示了人性的光辉,对爱情进行了
• 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受观众喜爱
深刻的探讨
关汉卿元曲作品经典赏析:《西华山陈抟高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汉卿戏曲中的女性形象风采综述摘要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作为杂剧艺术的先驱:“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

”透过他笔下的绚丽多彩的舞台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形象各异的人物形象。

其中最精彩的还要数女性形象。

不论是蕙质兰心、才气卓群的大家闺秀,还是心地善良、贞洁孝顺的平民寡妇,愈或敢于斗争、向往幸福的娼妓侍婢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汉卿创作的旦本戏,并不是简单地的以女性为主角,而是透过女主人公遭遇的各个方面,把妇女问题作为社会问题提出来。

这些作品不仅寄寓了底层人民的理想,同时鼓舞了当是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反抗强暴,争取公理的斗争。

关键词:女性形象关汉卿女性观戏曲一、关汉卿女性形象分析关汉卿一生写了六十多部杂剧,现存的十八部杂剧中大多反映妇女的悲惨遭遇。

他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不论风尘女子、千金小姐还是婢女寡妇都带有城市生活的明显痕迹。

但就没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而言,即使是相同系列的,却又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他笔下的人物既有大同又有小异。

在一个系列中充分表现她们的共性和个性,是他们在社会环境、身份地位都相同的条件下,性格都不雷同。

(一)关汉卿女性形象的特点1、美丽、贞节、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在关汉卿剧作数量最多的爱情婚姻剧中,所有的女主角都生得外貌美丽动人。

《救风尘》里的赵盼儿,生的是“花朵儿身躯,笋条儿年纪,”因为姿色动人,所以才能用“风月”的手法拯救落入周舍魔掌的姐妹宋引章;《望江亭》里的谭记儿,长得“大有颜色”,被杨衙内看中,后以自己的美色为诱饵,赚取了势剑金牌,拯救了丈夫和自已;《拜月亭》里的王瑞兰,也是端丽动人,深得书生蒋士隆的喜爱;《诈妮子》里的婢女燕燕,则是一位“半世为人,不曾教大人心困”的聪慧伶俐、俏丽动人的姑娘。

至于《金线池》、《谢天香》中的两位妓女杜蕊娘、谢天香,则不仅姿色出众,更兼“能吹弹”、“惯歌讴”,“语若流莺声似燕”,深受官府老爷和士子的青睐。

末本剧《玉镜台》里的女性人物形象刘倩英,生得是“花比腮庞,花不成妆;玉比脂肪,玉不生光”,被风流老学士温峤一眼看中,施展手段,骗取到手。

她们的美丽一方面为她们反抗强权暴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另一方面,她们因为貌美,又可能带来一些麻烦,让她们自己陷入困境。

因此,她们的美貌成为了一把双刃剑。

窦娥信奉的是“一马难将两鞍鞴”,对贞节不能自保的婆婆很有意见;李氏、谭记儿、王瑞兰等经过各种曲折,通过各种斗争方式与自己的丈夫团聚,她们虽然对自己的丈夫不满,但既举行过婚礼,结为夫妻,则自然要从一而终;连贞操很难求全的妓女杜蕊娘、谢天香,作者也通过官府的干预、“收养”而使她们对爱慕她们的书生保持贞洁。

同时,这些女性又有自我牺牲的无私美德。

窦娥不忍看婆婆被拷打而承担了莫须有的罪名,临赴刑场时,还怕婆婆见了伤心,特意要求刽子手绕道行走;《蝴蝶梦》里的王婆婆,牺牲自已的亲生儿子,保护丈夫前妻所生两子。

《鲁斋郎》里的李氏,在丈夫迫于权势的压迫,不得不把她送给鲁斋郎时,考虑的是孩子生活谁来照顾,丈夫的官职是否保全。

她们的优秀品质是一直存在的。

也为她们的斗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正所谓邪不能胜正,她们的品质也是她们有力的武器。

2、这些妇女形象绝大多数是作为被压迫的形象出现的《诈妮子》中的燕燕,是受尽主子凌辱的的奴婢;《五侯宴》中的王大嫂,是受尽地主压榨的乳娘;《窦娥冤》中的窦娥,是受尽泼皮酷吏折磨的寡妇;《金线池》里的杜蕊娘、《谢天香》中的谢天香、《救风尘》里的赵盼儿,是受尽嫖客、鸨儿、官府蹂躏的妓女;即便是《望江亭》中的学士夫人谭记儿,也在权豪势要的逼迫下无处安生;既便是《拜月亭》里的将门小姐王瑞兰,也在门第藩篱的逼迫下失却了婚姻的自由…这些女性,尽管社会地位各不相同,但在关汉卿的笔下,都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被压迫者。

关汉卿通过表现他们的不幸遭遇,反应了盘踞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诸如权豪势要、卖淫制度、门第婚姻的罪恶。

从而把妇女问题最为一个带有根本性和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提了出来,使得关汉卿创作的这些妇女形象具有着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3、这些妇女形象的绝大多数是作为与压迫和相对立的反抗者出现的有“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的杨衙内,就有“能够着那厮磕着头见一番,恰便似神羊儿忙跪膝”的谭记儿;有“杀人只当房檐上揭片瓦,打死人不偿命”的葛皇亲,就有支持三个儿子为父报仇,直令仇人血泊肉也停尸的王婆婆;有“骑马一世”,惯于玩弄女性的花台子弟周舍,就又让他在“驴背上失了一脚”,反被玩弄的赵盼儿…总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关汉卿笔下的妇女形象很少是安于命运摆弄的可伶虫,而是敢于同压迫者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勇士。

由于关汉卿所处的那个时代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异常残酷所所激起的反抗也异常炽热。

关汉卿的作品中虽没有直接表现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但是他在创造的妇女形象中所激荡着的这样一种愤怒的情绪和自发的反抗,依旧是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潮流相呼应的。

4、这些妇女在进行反抗压迫者的斗争中,都显出了无比的勇敢和智慧这些形象本执着于自己的生活意愿,要求并不高,窦娥只要做一个尽孝守节的寡妇;赵盼儿也只想捡一个称心人嫁出去;燕燕能成为主子的侍妾就心满意足了。

这种生活愿望完全按照封建秩序的规则行事,不仅不为过奢,反而比较可怜,但是关汉卿通过展示他们的遭遇告诉我们,他们生活的现实社会里,就连这种可怜的愿望都会横遭恶势力的损害而无法实现。

这些形象在逆来顺受的过程中,变得坚强起来,从而进行斗争。

因为在受压迫的过程中,又深悉压迫者的阴谋诡计,随意斗争起来针锋相对,必然显出非凡的智慧,这是这种力量和智慧,把矛盾斗争的双方推向了各自的反面:压迫者从原来的强者变成了弱者,被压迫者从原来的弱者变成了强者。

5、女性形象的自我抗争远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窦娥冤》中的窦娥,如果没有她的父亲——皇帝派下来的清官的帮助,她的冤屈只能显示出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但不能被评反昭雪;《蝴蝶梦》中的王婆婆,如果没有清官包拯曲折迂回地惩处顽凶,她只能大义舍亲,眼看自己无辜的亲生儿子牺牲;同样,《鲁斋郎》中的李氏,如果没有包拯偷梁换柱,也不能回到自己的丈夫儿女身边。

《救风尘》里的赵盼儿,在营救宋引章时,一方面利用周舍贪财好色的习性,骗取了婚书这一男权社会里决定女性命运的文书,另一面,又借助官吏的公断,才最终完成了“救风尘”这一使命。

《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在杨衙内要霸占自己,自己丈夫一筹莫展的情势下,也是间接地借助男性——皇帝的力量,保全了丈夫的性命和官职,自己也免遭侮辱。

如果没有势剑和金牌———皇帝权力的象征,谭记儿的命运则可能是另一番样子了。

关汉卿在给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安排命运、结局时,不仅直接或间接地施与男性的权威力量,同时还给她们安排一个合乎男权社会道德伦理秩序的理想结局。

《拜月亭》里的王瑞兰,虽然在兵荒马乱中与书生蒋士隆相识相爱并结为夫妻,但这一婚姻未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能为世俗的男权社会所认可的。

后来蒋士隆参加科考取得成功,被王瑞兰的父亲招赘,这对夫妻才得破镜重圆,这一婚姻形式才得到男权社会的支持与认可。

《玉镜台》里的少女刘倩英,虽然对与老学士温峤结成的老夫少妻式的婚姻强烈不满,希望找一个年貌相当的如意郎君,但是温峤已骗娶了她,尽管她在婚礼上大吵大闹,但是最终仍不能摆脱男权社会赋予她在婚姻秩序中的地位,在太守摆的水墨宴上低头承认了这一婚姻。

《诈妮子》中的燕燕,虽然为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勇敢斗争,借说媒之名,行破亲之事,揭露了千户的丑恶嘴脸,在婚礼上把莺莺小姐骂得狗血喷头,但是,她对幸福美满婚姻生活的理解也不过是要求进入男权社会所规定的道德的伦理秩序中去。

燕燕最后借助奴隶总管、封建男权统治的代言人老夫人的力量,终于“生花满路”。

如果说以上关汉卿塑造的女性形象对自己的命运还稍有抗争的话,那么妓女们的命运在男权社会里更加不幸。

她们没有丝毫反抗的权利和力量。

她们想做一个普通女性,所经历的曲折、艰难更多。

《金线池》里的杜蕊娘、《谢天香》中的谢天香,在与自己所爱的人结为婚姻的过程中,受到官吏们列杖擎鞭的高压,收养在后院的保护之中,她们对此则不能反抗,只能保持沉默和顺从。

总之,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命运是被安排过的,被选择好的,她们的反抗只是促进这种安排和选择的完成,她们的抗争远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

(二)不同阶层的女性形象1、上层社会的千金小姐才子佳人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宠儿,尤其在戏曲方面更为显著。

这类作品大多是作者对封建家长干涉儿女婚姻自由的严厉控诉。

关汉卿也不例外,他的作品中王瑞兰,王闰香,刘倩英都是追求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勇士。

她们都出生于富贵家庭,是贵族小姐,大家闺秀,她们慧质兰心,才气卓群。

却敢于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胆的与自己心仪的对象自由结合,这就等于向封建礼教发出公开的挑战。

对于出生封建官僚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文化熏陶的贵族小姐来说,这是极可贵的。

但他们的反抗方式确实不相同的,因此取得的胜利也不相同。

王瑞兰的父亲硬逼她离开心爱的丈夫,她虽无法违背,但对父亲的做法非常憎恨不满。

然而她始终惦记着自己的丈夫,并借拜月之机对父亲进行了大胆的痛斥,认为它最不懂情最狠毒。

她有深刻的认识:“他则图今生贵,岂问咋夙世缘,违着孩儿心,只要随他家愿。

则怕他夫妻百年,招了这文武两员,他家里要将相双双。

不顾自家嫌,则要旁人羡。

”王瑞兰不仅指出了父亲对儿女婚姻自由进行干涉的要害所在,也指出了封建婚姻制度的实质所在。

同时表达了她追求美满婚姻的强烈愿望。

最终她的祝:“愿天下厮心爱的夫妇永无分离,叫俺两口早的团圆”实现了。

王闰香比王瑞兰更积极主动,大胆泼辣。

一见李庆安就直截了当的质问:“你因何不来娶我。

”她对李庆安一往情深,送给他许多金银财宝,让他作为财礼。

她的父亲嫌贫爱富,为了退婚,诬陷他是杀人凶手。

在这种情况下,王闰香仍没有动摇爱情。

在真相大白以后,她终于嫁给了李庆安。

王闰香虽没有当面和他父亲争吵,但她将一包袱金银财宝送给李庆安,这就是多封建家长的反抗。

而《玉镜台》中的刘倩英被温峤设计嫁给他之后,面对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激起了她强烈的反对。

她不让温峤来到她的身边,甚至要抓破温峤的“老脸皮”,使“他做不得人”。

在这一激烈的戏剧冲突中,不合理的婚姻观念的残酷性为突出的暴露出来,体现了封建传统的婚姻观念和现实生活中青年妇女追求美满婚姻意识的强烈矛盾。

他们的婚姻结局是以刘倩英的妥协告终的。

由于王府尹的干涉,作为名门闺秀的刘倩英由于自己的处境和本身的弱点,妥协是她必然的结局。

真是这样的结局,反映了关汉卿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目光。

2、中层社会的平民寡妇窦娥、谭记儿、蔡婆婆、王嫂都是关汉卿现存杂剧中的寡妇形象。

不幸的命运更加剧了他们生活的困难,他们的处境更加悲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