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节选)_教案2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元杂剧窦娥冤(关汉卿)教案

高中语文元杂剧窦娥冤(关汉卿)教案

窦娥冤(教案)【教学目标】一、大致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

二、感受并赏析窦娥人物形象及其艺术表现手法。

三、初步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并理解窦娥反抗精神在当时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重点】一、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二、主题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看课本彩图插页《窦娥冤》,引入元杂剧。

一、关于元杂剧杂剧之名,最早见于晚唐。

元杂剧是指元代盛行的北曲杂剧,由于元杂剧在历史上取得辉煌的成就,所以一般讲到“杂剧”就是指元杂剧。

1、结构:元杂剧剧本结构有统一的体制,通常是一个楔子(少数剧本无楔子)加四折(也有更长的,如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为一本五折,王实甫的《西厢记》<课本有选段>为五本共二十折加五个楔子)。

楔子独立成戏,一般在开头,也有在折与折之间,用来安静剧场,介绍剧情、角色或衔接剧情。

四折戏一般形成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每一折用一套曲子,曲数可多可少,每一套曲子都用同一宫调。

2、内容:元杂剧内容由曲词、宾白和科(介)组成。

曲词是元杂剧的主体,都用北曲,主要作用是抒情,也起喧染场景和贯穿情节的作用。

宾白含对白(对话)、独白、旁白、带白等。

宾白主要起叙事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并塑造人物形象,有时还起逗笑的作用,可调节气氛,也可用来讽刺。

曲词与主抒情的曲词两相配合,相得益彰。

科(介)主要是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提示语。

3、角色:①末类:男角,有正、副、外、小、大、二末等。

②旦类:女角,有正、副、外、贴、大、小、老、花旦等。

③净类:男女皆扮,为刚烈、凶恶或滑稽之角。

④杂类:指以上三类之外角色不明的其他杂角,如驾为帝王,孤为官员,细酸为书生或秀才,禾为农人,勃为老汉,卜儿为老妇,徕或徕儿这小孩,祇侯这仆人,邦老为贼盗凶徒,曳剌为兵勇等,但“驾”、“孤”、“细酸”等乃金元市井语,非角色名称。

元杂剧全剧一般由一个角色(正末或正旦为最常见)一唱到底,正末主唱者为末本戏,正旦主唱者为旦本戏。

2.2.05高二第一册课堂教学设计简表《关汉卿》

2.2.05高二第一册课堂教学设计简表《关汉卿》
概括小巧门:1、主角2、戏曲对话前的“人物列表”:狱吏禁子狱吏……
关汉卿的人物形象
不畏权势、视金钱如粪土、敢于伸张正义(凛然正气、刚正不阿)、爱憎分明、为民请命、威武不屈
戏剧:
1、矛盾冲突
2、思想内涵
3、人物形象
通过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深化思想内涵。
作业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汉卿》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钱财与权位




学生来源
民一中学
教材版本
华师大试用本
学习经验
教学时间
2010222
生活经验
教学对象
高二
预习要求
设计教师
刘和平
态度倾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戏曲《关汉卿》节选主角、次要主角、配角?哪此是正面角色?哪些是反面角色?
主角:关汉卿、朱秀帘、叶和甫
次要主角:王著、阿合马、狱吏
配角:禁子、禁婆、高和尚、郝祯
正面:关汉卿、朱秀帘、王著、高和尚、狱吏
反面:叶和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阿合马、郝祯
概括戏曲的故事情节
主线:关和斗、关朱会
副线:王著等刺杀阿合马
关和斗:1、叶说王著等因看《窦娥冤》而杀阿马合等,关给予反驳2、叶叫关招假供、并贿赂关,被关断然拒绝
关朱会:1、高度赞扬王著为民除害2、表明与统治阶级做斗争的决心3、坚贞的爱情(对对方的爱慕)

《关汉卿》教案

《关汉卿》教案

学习目标:1.了解剧作家田汉、关汉卿生平,以及有关话剧的知识2.熟读剧本文,了解剧情并能复述该剧内容3.掌握本剧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法4.明确本文选材的特点一、导入:(介绍关汉卿、作者田汉及创作背景。

)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剧作家、诗人。

少年时期,田汉就受到进步诗人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思想。

1916年,受到舅父易象资助,东渡日本,在东京高等师范就读,并加入李大钊主办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进行诗歌创作,还积极参加政治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田汉担任国家文化部门重要领导职务,为繁荣和壮大戏剧队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同时,他还创作了话剧《关汉卿》和《文成公主》。

这两部剧作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九五八年, 当时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举行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十三世纪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活动七百周年的纪念活动 , 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就是为此而创作的。

二、整体感悟1、故事梗概。

元代大都,一列行刑的队伍穿过大街。

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年轻女子就这样被押赴刑场。

临街酒馆里的刘大娘向关汉卿讲述了女犯朱小兰的不幸遭遇,朱小兰的悲剧激起了关汉卿无比愤慨。

富有强烈正义感的关汉卿决定以朱小兰的遭遇为素材,进行创作。

杂剧名角朱帘秀和关汉卿交情很深,听说关汉卿要为朱小兰鸣不平,十分赞赏他的勇气,表示只要他敢写她就敢演,她的徒弟赛帘秀等人也纷纷表示坚决参加演出。

关汉卿夜以继日,伏案疾书,终于完成了一部震天动地的举世佳作《窦娥冤》。

可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竭力阻挠,大加干涉。

叶和甫听说关汉卿居然写出一部冒犯官府、替百姓伸冤呐喊的剧本,假惺惺地劝他千万不能冒这么大的风险创作,应该多写烟花粉黛取乐于人的作品。

刚正不阿的关汉卿把他轰出家门。

在关汉卿和演员们的紧张努力下,《窦娥冤》终于赶排出来,并在颜丞相为其母祝寿之即,在玉仙楼上演。

许多观众被剧中情节所震动,剧场甚至有人高呼“为万民除害”。

朱帘秀扮演的窦娥冤十分成功。

颜丞相的老母也赏给她许多礼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关汉卿曲二首》教案上海五四制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关汉卿曲二首》教案上海五四制版

23 关汉卿曲二首教学目标1.了解元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知道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曲中所包含的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3.反复诵读,感受关汉卿曲“本色”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在借助注释,正音正义的基础上,通过圈划、反复品读曲中具体语句,感受诗人顽强、乐观、幽默的性格,感受曲中“离别相思”的氛围,2.诗人如何表现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

理解作者直抒胸臆表达思念,以景衬情,加深缠绵愁思的方法。

教学过程学习《一枝花·不伏老》一、导入新课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到了元代则以“曲”为傲。

大家熟悉的《窦娥冤》就是元曲的代表作品;作者关汉卿不仅是元杂剧大家,也创作了许多的散曲作品。

二、诵读散曲、初步感知1.请同学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

诵读的要求:借助注释、手中的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在书上做好标记。

2.思考:作者在曲中把自己比作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铜豌豆”;表现了顽强、幽默的性格。

三、再读散曲、自主探究1.面对元朝政府实行残酷的民族统治“书会才人”并没有向黑暗势力妥协,圈划曲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关汉卿的斗争精神?圈划:“你便是落了我牙……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里用夸张放诞的语言,向社会、向世俗的偏见挑战,表示了要坚持走自己的生活道路的坚强决心。

2.品读语言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现自己信念的坚定?排比句、加衬字,使诗句更加口语化;形成了自己的辛辣恣肆而又诙谐滑稽的风格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诵读,并摘录名句,做好积累。

2.自读《四块玉·别情》。

学习《四块玉·别情》一、导入新课关汉卿的套曲有豪爽淋漓之慨,我们读了《一枝花·不伏老》。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首他最著名的小令作品《四块玉·别情》,看看是不是有别样的味道。

二、预习检测:用一句话来概括散曲的内容别情——描写离情别绪三、诵读散曲、初步感知1.听录音朗读,感知此曲的情感基调。

《关汉卿曲二首》(沪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关汉卿曲二首》(沪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关汉卿曲二首》(沪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元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知道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曲中所包含的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3、反复诵读,感受关汉卿曲“本色”的特点。

说明:“曲”作为一种中国文学样式,成熟于元代,并迅速走向繁荣,取得了堪与诗、词媲美的地位。

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前者是诗歌的一种,后者属于戏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关汉卿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王国维称其曲辞“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为元第一”。

关汉卿不仅是位杂剧大家,也是位散曲大家。

今存套数十三套,小令五十七首,内容多为抒发抱负,述说身世或描写男女恋情、离情别绪,时而悲歌慷慨,时而风流艳冶。

可以说,关汉卿的散曲是元代“本色派”散曲的一面旗帜。

《一枝花不伏老》中关汉卿自比“铜豌豆”,用夸张放诞的语言,写出他愤世嫉俗的感情,并且表现他“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顽强、乐观、幽默的性格。

这种性格,体现了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不向艰难困苦低头的精神。

《四块玉别情》围绕着“相思”,以言来传相思之深,以行来绘相思之苦,把一位女子波浪翻滚似的不平静的心情及浓烈的相思之情表现出来。

作为诗歌,从学生较易掌握的诵读入手,以诵读为途径,以领悟为目的,通过诵读来培养诗歌语感,通过诵读来鉴赏诗歌的美。

因此,放手让学生诵读,让课堂上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并且在不断诵读的中,促进学生感受体会作者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枝花不伏老》1.重点:在借助注释,正音正义的基础上,通过圈划、反复品读曲中具体语句,感受诗人顽强、乐观、幽默的性格;体会关汉卿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不向艰难困苦低头的精神。

2.难点:诗人如何表现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

《四块玉别情》1.重点:感受曲中“离别相思”的氛围,在诵读中把握主人公以言来传相思之深,以行来绘相思之苦的情感。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下册《关汉卿》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下册《关汉卿》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下册《关汉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关汉卿》的文学背景,了解关汉卿的生平及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掌握戏剧的基本结构,包括角色、情节、对话等,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的文学创作和欣赏中。
3.学生能够准确地解读文本,理解并运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语言,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小组合作,选取《关汉卿》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改编和表演,录制视频,并在课堂上分享。要求表演生动,能够体现出戏剧的核心冲突和角色特点。
-提示:学生可以适当发挥创意,融入现代元素,但不得改变原剧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3.完成一份关于关汉卿戏剧创作艺术的手抄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关汉卿的生平简介、艺术成就、代表作品分析等。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关汉卿戏剧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2.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解读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尤其是对主角关汉卿的性格和行为的深入理解。
3.体会并运用戏剧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4.将戏剧文本转化为舞台表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肢体语言能力,同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兼顾全体学生的需求。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戏剧的魅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学习《关汉卿》这一章节中收获满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剖析:经典片段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技巧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关汉卿曲二首》教案

《关汉卿曲二首》教案

《关汉卿曲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品读文中比喻、排比语句,结合关汉卿生活的社会背景及其生平,认识作者不羁的性格和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2.反复诵读,感受元曲通俗、自由、生动&rdquo;的语言风格。

说明:
元曲形成发展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了其有别于唐诗、宋词的独特表现风格。

对于比较熟悉唐诗宋词的八年级学生而言,元曲的风格可以让他们更全面地领略古典文学的不同风韵。

因此对作品语言风格的感受是必须的。

任何风格的形成都与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人物个性密切相关。

因此教学中务必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生平才能帮助学生准确认识人物形象,感受到元曲的神韵。

建议课时:1 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感受关汉卿的不屈个性。

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个性的方法。

关汉卿《窦娥冤》教案

关汉卿《窦娥冤》教案

关汉卿《窦娥冤》教案关汉卿《窦娥冤》教案范文关汉卿《窦娥冤》教案1[教学目的]1、巩固学生元杂剧知识及对古白话的理解。

2、培养并提高学生古典戏曲的鉴赏能力。

3、赏析、理解《窦娥冤》主题,人物形象及意义,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

4、赏析,把握《窦娥冤》戏曲语言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把握窦娥人物形象及意义。

2、品味关汉卿本色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导析法[重难点突破]1、通过诵读,品味语言、分析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2、通过诵读、对比,把握语言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回顾导入1、导语设计:上一节,我们已经讲解了元曲特别是元杂剧的有关知识,并且让大家预习《窦娥冤》,下边检查一下上节知识掌握及预习情况。

2、习题①元杂剧知识②典故掌握③古白话理解三、讲解新课㈠作者与背景㈡《窦娥冤》剧情梗概(指导学生看课下注释①)㈢欣赏精彩剧照,认识作品影响㈣解题、导读提示,了解学习要点㈤鉴赏分析1、整体把握①三个场面(找学生概括内容)②本折线索(冤)及感情变化(怨→悲→恨)③矛盾冲突(基本主题)把握2、具体赏析⑴戏曲语言,人物形象赏析(问):窦娥身上最光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体现在哪些场面,哪些唱词中?(生答):略①分析第一场面,范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让学生品味语言,体会语言所体现出窦娥的感情及反抗精神)②分角色朗读第三场面,继续赏析语言,人物形象③点拔第二场面,把握窦娥善良美好心灵(问):为什么要突出窦娥冤善良美好的一面?(答):略④整体把握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继续探讨作品主题。

⑵通过课堂练习,继续把握语言特点①对比阅读《窦娥冤》与《西厢记》唱词。

②总结本剧(关汉卿)语言特点⑶赏析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继续探讨作品主题。

㈥思考讨论明传奇《金锁记》由《窦娥冤》改编而成,剧中窦娥的丈夫蔡昌宗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赶考途中不幸落水,被龙王招为驸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汉卿(节选)教案2
学习目标与方法指导
1.了解剧作家田汉、关汉卿生平,以及有关话剧的知识
2.熟读剧本文,了解剧情并能复述该剧内容
3.掌握本剧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法
4.明确本文选材的特点
内容概要
1.剧作主旨。

剧本以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创作戏剧《窦娥冤》的过程为中心线索,突出地表现了关汉卿"以杂剧为武器,为斗争而创作"的战斗精神,塑造了关汉卿的艺术形象。

并表现了歌妓珠帘秀(即朱簾秀)"以演剧为武器,用生命来斗争"的崇高品格。

2.创作背景:一九五八年,当时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举行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十三世纪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活动七百周年的纪念活动,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就是为此而创作的。

3.剧作特色:
(1)本剧是一部新编历史剧。

作者既忠实于历史,又追求艺术真实;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构思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形成了独特的,带有浪漫主义激情史剧风格。

(2)剧作在戏剧结构上,采用了"戏中戏"的艺术手法。

全剧以关汉卿酝酿、准备、创作、修改、排演《窦娥冤》的全过程来结构戏剧情节,展开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3)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采取了"人中人"的艺术手法。

关汉卿的形象与其所写戏中窦娥的形象,一实一虚,虚实相融,又交相辉映。

(4)剧作写的是历史悲剧,却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重难点提示
一、名词解释
1.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本名田寿昌。

现代剧作家、现代戏剧运动的组织
者和领导者。

1916年留学日本。

11921年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

后与欧阳予倩等创办南国剧社,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从事话剧创作,演出和教学活动。

1930年他作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被选为执行委员。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还与聂耳、冼星海、张曙等合作创作了大量歌曲,如《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都曾广泛流传。

《义勇军进行曲》于1982年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中国剧协主席和党组书记,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创作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及整理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

2.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

元代最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中国古代戏曲创作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钟嗣成《录鬼簿》贾仲明吊关汉卿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话剧: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的戏剧。

话剧一般有四要素:剧本(脚本)、演员、舞台、布景道具。

话剧的剧本属于戏剧作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以及舞台指示组成。

话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剧本创作是第一要素。

二、简答题
⒈《关汉卿》在戏剧情节结构上有何特点?
提示:
作品没有写关汉卿的一生,而是抓住了他一生最辉煌的事迹,即酝酿、准备、创作、修改、排演《窦娥冤》的过程,作为全剧的主线来编织情节。

剧作在戏剧结构上,采用了"戏中戏"的艺术手法。

全剧紧扣《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并以此展开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

2.简析《双飞蝶》对塑造人物、推进情节发展的关系。

提示:
《双飞蝶》出现在本剧的第八场,是全剧关汉卿于朱帘秀爱情线索发展的高峰。

在本剧的前七场,作者已经塑造出一个具有叛逆精神,抗争意识,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坚忍不拔又极富于浪漫气息的人物。

元末熊自得《析津志》曾评价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而与关汉卿形象相映成辉的朱帘秀的形象也得
到了很好塑造。

她是一个美丽善良、豪爽尚义、富有牺牲精神而又十分感人的女艺人形象。

到第八场,在狱中,关汉卿与朱帘秀互诉衷肠,以至于一曲浪漫主义的绝唱《双飞蝶》,将整出戏推向了高峰。

这首曲子集中表达了二人深挚不渝、生死相依的爱情,揭示了人物"作厉鬼、除逆贼"满怀正义的斗争精神,再现了他们"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高尚情操。

同时,优美动人的唱词,又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也为本剧的悲剧结尾--诀别和终曲《沉醉东风》作了铺垫。

3.剧中朱帘秀、叶和甫形象的设置,与关汉卿形象塑造的有何关系?
提示:
关汉卿的形象特点是在矛盾斗争中塑造的。

这种斗争就包括与阿合马为代表的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也包括了与文痞叶和甫为代表的帮凶、帮闲的斗争。

叶和甫是关汉卿是矛盾的另一面,没有叶和甫这个人物,也就没有了矛盾冲突;设置了叶和甫就有了斗争的对立面,事实上,剧作者是用叶和甫来反衬关汉卿的。

在与杂剧界的败类、封建统治者的帮凶叶和甫的尖锐冲突中,则鲜明反衬出了关汉卿的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勇气和节操;
朱帘秀是一个美丽善良、豪爽尚义、富有牺牲精神的女艺人形象。

她作为一个正面人物出现的。

剧作者用她的形象来正面烘托关汉卿。

在关汉卿与朱帘秀的交往中,显示了关汉卿矢志不渝、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的形象。

使得关汉卿、朱帘秀两个人物如两峰峙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三、分析
结合《关汉卿》第八场分析关汉卿"铜碗豆"的性格特征。

提示:
在剧本中表现人物性格,主要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或唱词以及舞台人物行为表情指示来实现的。

本剧第八场,历来被评论家认为是全剧的高潮,表现的是关汉卿在狱中斗争的情景。

而关汉卿的"铜豌豆"性格特征,也主要是在与杂剧界的败类,封建统治者的帮凶叶和甫的直
接冲突中展示的。

剧中叶和甫先是向关汉卿讨好、买好:"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接着就是陷害:"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然后就是威逼、利诱:"你的案情
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等甚至释放你的。

"最后就是收买:"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
而关汉卿始终严辞拒绝,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以"否定"、"鄙夷"、"不耐"、"怒"、"骂",
甚至"打"来应对叶和甫这个败类,及其所倚仗的黑暗势力:"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

你想替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的铜豌豆"!
剧作正是这样刻画了关汉卿"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刚毅乐观,具有叛逆精神,抗争意识,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坚忍不拔又极富于浪漫气息的"铜豌豆"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