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分布(供参考)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汇

(完整word版)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汇

★精品文档★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出国留学高考为大家提供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站的更新!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精品文档★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2014-2018年全国卷一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

2014-2018年全国卷一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
[政治•27]地方制度(巡抚)
[政治·26]宋代监察制度
[政治改革·45]唐太宗谱牒改革
[政治•24]西周分封制
[政治•25]西汉中央集权加强
[政治•25]唐藩镇割据[政治•27]明朝贡贸易
[政治改革•45]汉武帝年号改革
小农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
明清经济
[经济·27]清代对外贸易
[经济·24]战国小农经济的形成
[经济·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经济·27]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改革·45唐代币制改革
[经济·25]小农经济(汉代田庄)
[经济·40]明清人口膨胀
[经济·27]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冲击等级秩序
[经济·26]北宋民营手工业发展井盐
儒家思想
古代科技
[文化·25]唐代儒道佛冲突
[文化·26]宋明理学
[文化·24]汉代儒学
[政治·35]联合国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文化·26]隋唐战争(史学理论)
[文化·24]百家争鸣墨子
古代综合
[文化•40]宋应星与中国古代科技
[文化·40]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唐代儒学复兴、宋代理学
[经济·40]明清人口膨胀与近代人口压力
[经济思想·42]明清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政治·41]地方治理:宋到明清乡约制度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4道,28-31题)
高频考点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鸦片战争与近代经济
[经济·28]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抵抗外资经济
[经济·28] 鸦片战争后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经济·28] 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经济·28] 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

2018年高考历史全套笔记

2018年高考历史全套笔记

2018年历史必修内容复习提纲一、古代部分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③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⑥崩溃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⑦影响: a、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b、消极: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①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②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③等级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朕、制或诏、玺)2.秦朝的中央机构: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018届高中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2018届高中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笔记第一部分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笔记、提纲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朝代表907 960 1127 1279 1368 1644 1912 1949【知识网络】☆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整合】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2、宗法制: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018 高考历史知识点

2018 高考历史知识点

2018 高考历史知识点2018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回顾2018年的高考历史考试,我们可以看到考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考生了解考试的重点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等重大事件,以及秦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汉朝:汉武帝的外戚专权、要禁书和坑害异己、设立丞相等重要政策,以及汉朝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化风貌等内容。

3. 徙东:秦朝时大量人口徙东,秦统一后移民持续增加,东部地区迅速扩张,这一信息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地理变迁和民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4. 初唐: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科举制度、开元盛世等内容,以及唐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繁荣的情况。

二、近现代史知识点1.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这次战争意味着中国的封建主义社会体系已经彻底破产,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晚清政府在民主改革方面的一次尝试,但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日本的干涉,最终失败,使得中国的改革进程陷入停滞。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思潮和社会运动,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倾向和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4. 五卅运动:五卅运动是一次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抗,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工人运动的崛起,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世界史知识点1.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一场重大政治事件,标志着旧制度的瓦解和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影响。

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是二十世纪头十年欧洲社会及政治经济涣散,列强争霸剩以武力较量的局势之下的一次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战争,对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领导下夺取政权的事件,它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考历史考点分布.pdf

高考历史考点分布.pdf

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分布一、选择题考点分布二、主观题考点题号新课标1 新课标2 新课标341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本题通过中国古代乡约制度、清末的地方自治及今天的基层村民自治历史线索脉络,使考生加深了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解,契合了当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热点,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农村稳定与发展问题的重视。

本题考查古今贯通,时间跨度较大,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

试题难度不大,大多模拟试题应该都能扣住此类题目,这体现了高考不避讳热点的思路。

本题中“变化”的解答,需要紧扣材料,概括信息;“积极作用”,需要紧扣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历史背景”,需要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5分)这一题以大豆在中国古代的种植与利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传播为情境设计,考查了我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的成就以及中国为人类文明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彰显了民族自信,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

本题思维含量较高,而且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角度思考,理论建构要求较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本题以上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概括、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契合了社会转型和文明演进的社会热点,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关注,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考生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说明。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习题考点分布表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习题考点分布表

自治

12 分
[政治 ·30]解放战争期间中
卷 问答 1 道,9 共奉行独立自主外交

[文化 ·29]五四运动后马克
思主义的传播
[政治 ·28]洋务运动时期的 [经济 ·42]洋务企业对近现
2018 年Ⅱ 卷
选择 3 道, 12 分
问答 1 道, 12 分
近代外交观念 [政治 ·30]抗日战争时期中 共抗日根据地农民抗日热 情的增强 [文化 ·29]孙中山的新三民

选择 3 道, 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
世纪 70 年代的矿业政策

12 分
[经济 ·28]洋务运动与福州 [改革 ·45]清末北京街道管
卷 问答 2 道, 船政局的“协造”生产
理改革
23 分
[文化 ·29]民国初年追求新 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选择 3 道, [经济 ·28]晚清政府放宽兴 [政治经济文化 ·41]近代西
选择 3 道,
托古改制

12 分
[政治 ·30]抗日战争时期日
卷 问答 1 道,
本金融侵略
15 分
[经济 ·28]洋务运动
[民主 ·46]陈独秀的民主思 想
[政治 ·30]抗日战争时期国 [文化 ·40]康有为与严复关
选择 3 道, 民党的一党专制政策
于缓解人口压力的思想

12 分
[经济 ·28]外资经济对中国
流行
[政治 ·25]宋代科举制的发 [文化 ·42]汉代儒学思想对

人才选拔分类的影响
[经济 ·24]战国以前冶铁业 选择 4 道,
的发展

16 分
[文化 ·26]中国古代药物学 卷 问答 2 道,

2018高考历史考点分布

2018高考历史考点分布

WORD格式整理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分布一、选择题考点分布题号新课标1先秦·科技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24心素养。

中国25唐代·政治·地方唐代政治;打破常规藩镇的弊端,考查角度新颖。

藩镇的积极作用古行政制度代26宋代·经济·民营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史手工业XX地区的民营制盐业27明代·外交·朝贡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贸易的贡品。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落实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中28甲午战争期间·舆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国论宣传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

近29五四运动后·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现选择的争论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

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代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史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30中共·在1948-1949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的概的对外政策念。

本题落实时空观念的考查,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比较简单,“19533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五计划年”“资源勘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世32雅典·人文精神本题考查核心素养是家国情怀,极具现实意义,体现了“现实的问题历史界考”的命题思路,彰显出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古过财富。

代史世33马克思主义从以往高考试题考查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低频考点,今年高考竟然界考到两次,这契合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热点,凸显出历史高考的政治指导性,近又呼应了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问题。

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代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分布一、选择题考点分布
二、主观题考点
的理解,契合了当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热点,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农村稳定与发展问题的重视。

本题考查古今贯通,时间跨度较大,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

试题难度不大,大多模拟试题应该都能扣住此类题目,这体现了高考不避讳热点的思路。

本题中“变化”的解答,需要紧扣材料,概括信息;“积极作用”,需要紧扣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历史背景”,需要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就以及中国为人类文明交流所
做出的贡献,彰显了民族自信,
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历史意义。

本题思维含量较高,
而且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
角度思考,理论建构要求较高。

本题契合了社会转型和文明演
进的社会热点,对现代化进程
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关
注,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
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考
生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
本观点进行说明。

42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
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
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
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
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
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
面。


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
的相关情节为切入点,考查学
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
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
等核心素养,一改观点论述类
题目的限定,让人耳目一新,
体现出高考求新求变的思想。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
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
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
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
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本题讲述了近代著名的洋务企
业汉阳铁厂的建立及投产经
过,反映出近代中国人民在近
代化道路上所遭遇的艰难困苦
与曲折探索,凸显了中国人民
不畏艰难、不断摸索前行的伟
大奋斗精神,也激励学生为了
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求索,是
一个对学生再教育的过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
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
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
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
合。


本题是全国卷历史命题的一大
亮点,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求
新求变的思路。

本题契合传统
文化的热点,考查考生唯物主
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
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解题的关
键是通过阅读材料找出自己的
看法,该看法一定要明确;其
次说明时要史论结合。

45题改革(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
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
历史意义
本题以汉武帝纪年方法的改革
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全国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仍然
不直接考查教材内已有知识
点,因而对于此类新材料试题,
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
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
制改革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
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9
分)
这一题以我国1977—1981年我
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
意义为考查的对象,考查了考
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推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
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
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
一。

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
习,我们认识到改革是顺应历
史潮流的伟大实践,也是思想
解放和社会习俗变革的运动。

解答时必须依据材料的有效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