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解析:《绝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

前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后两句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的画题的诗。

诗中既依画面所绘,又融进作者的想象,刻画了一派江南春天的景象。

《三衢道中》是诗人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写出了他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古诗教学,吟诵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诗的韵味,理解诗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1.出示图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的头脑里跳出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2.你们又想起了哪些古诗呢?预设:《春晓》《咏柳》。

3.春天在我们的眼中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古诗,就是描写春天的,我们一起看一看在诗人的眼中春天是怎样的。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色彩明丽的图画刺激学生的视觉,调动积极性,在头脑中搜索“春天”,激起探究古诗内容的欲望。

二、解读诗题,了解作者1.质疑:第一首诗,是描写春天的诗,但是,从题目怎么也看不出与春天有关。

“绝句”是一种诗歌体裁,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五个字的简称五言绝句,七个字的简称七言绝句。

诗人以“绝句”为题,是因为事先没有想好题目,就用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2.了解作者。

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老师做适当的补充。

杜甫,字子美,汉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第2课时,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村居》的学习:讲解诗句含义,分析诗歌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2. 古诗《咏柳》的学习:讲解诗句含义,分析诗歌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3. 古诗《春日》的学习:讲解诗句含义,分析诗歌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古诗中的生僻词汇、句式结构及诗歌手法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古诗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讲解《村居》、《咏柳》、《春日》三首古诗的含义、手法、情感,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讨论。

3. 巩固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学习的重点,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第2课时2. 内容:- 《村居》:诗句含义、手法、情感- 《咏柳》:诗句含义、手法、情感- 《春日》:诗句含义、手法、情感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2. 按照所学古诗的格式,尝试创作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五言绝句。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春天的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讲解、讨论、练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是否提高,朗读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课 古诗三首

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3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读句子,想象画面”,三年级上册有过“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都为本单元读文章想象画面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是对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的提升,本单元进一步体会、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想象画面,感受事物的美好。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引导学生借助记录卡写一种植物。

《荷花》安排了仿写一种植物,为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做热身,降低了习作难度。

分类 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古诗三首2 1.认识41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6个生字,会写2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默写《绝句》。

3.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4.能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5.能仿照课文中的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燕子2 荷花2 昆虫备忘录 1 口语交际 春游去哪儿玩 1 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

习作 我的植物朋友 2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2 1.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识字加油站2.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援、掷”等生字。

识记“救援、投掷”等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作业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元日》这首诗就是王安石任宰相后不久写的,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

他觉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底层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

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清明》诗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

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

直到晚唐,长期得不到恢复。

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

同一个时期,杜牧在《并州道中》五律诗: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 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

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分层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分层作业

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分层作业作业分类作业内容分层要求基础类1.看拼音,写汉字,相信你能写的正确又美观。

méi zi xiǎo xī fàn zhōu jiǎn shǎo2.辨析下面的形近字,然后组词。

晴()减()舔()睛()喊()添()3.你能给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释义吗?(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A.但是B.再,又(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A.树荫B.阴凉必做题提升类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三衢道中》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他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5.《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人于三衢山道中的感受。

“,”点明了时间及出行方式。

“,”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的心情。

6.用“/”给这首诗划分朗读节奏。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7.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写了怎样的景象?必做题拓展类8.观察图片内容,想一想可以用什么诗句来表达?选做题(1),。

(2),。

(3),。

(4),。

、9.用画笔把《三衢道中》一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自我评价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教师评价参考答案作业分类作业内容分层要求基础类 1.看拼音,写汉字,相信你能写的正确又美观。

méi zi xiǎo xī fàn zhōu jiǎn shǎo2.辨析下面的形近字,然后组词。

晴(晴天)减(减少)舔(舔一舔)睛(眼睛)喊(喊叫)添(增添)3.你能给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释义吗?(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B )A.但是B.再,又(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分层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分层作业

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分层作业作业分类作业内容分层要求基础类1.看拼音,写汉字,相信你能写的正确又美观。

huì chóng lú yá优高2.查字典,学字词。

用音序查字法查“崇”字,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崇”字常用释义有:①高;②尊敬;重视。

在“崇山峻岭”一词中,“崇”的意思是;在“崇敬”一词中,“崇”的意思是。

3.辨析下面的形近字,然后再组词。

惠()高()豚()慧()蒿()琢()必做题提升类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

这首诗是苏轼为好友惠崇的《鸭戏图》所作的一首诗。

5.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正是河豚欲上时”是画面上的景物吗?7.春天的美丽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你还积累过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写出几句。

必做题拓展类8.“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说鸭子最先感知春天的到来。

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能向人们报告出春天的到来,被称为“报春使者”呢?9.用画笔把《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选做题自我评价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教师评价参考答案作业分类作业内容分层要求基础类1.看拼音,写汉字,相信你能写的正确又美观。

huì chóng lú yá优高2.查字典,学字词。

用音序查字法查“崇”字,应先查音序 C ,再查音节chóng。

“崇”字常用释义有:①高;②尊敬;重视。

在“崇山峻岭”一词中,“崇”的意思是①;在“崇敬”一词中,“崇”的意思是②。

3.辨析下面的形近字,然后再组词。

惠(实惠)高(高兴)豚(河豚)慧(智慧)蒿(蒌蒿)琢(琢磨)必做题提升类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1.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逐渐róng huà()了。

2.yuān yāng( )是中国著名的一种观赏鸟类。

3.蒌蒿满地lúyá()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méi zi( )黄时日日晴,xiǎo xī()泛尽却山行。

二、我能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后退②推辞,拒绝③再,又④表示转折1.小溪泛尽却.山行。

( )2.朋友们再三要为我饯行,因盛情难却.,我只好接受了。

( )3.我来了,他却.走了。

( )4.在困难面前,我们决不退却.。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 《绝句》写的是季的景色,从“, ”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2.《惠崇春江晚景》是为画的《》题写的诗,歌咏了的美好时光。

3.《三衢道中》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曾几在(季节)游三衢时写的,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心情。

四、我会根据诗意写诗句。

1.燕子飞来,衔着湿软的泥土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五、我能把诗句补充完整。

1.迟日江山丽, 。

2. ,春江水暖鸭先知。

3.梅子黄时日日晴, 。

六、课内阅读。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杜甫是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迟日:泥融:3.本诗中“ , ”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1课古诗三首一、1.融化 2.鸳鸯 3.芦芽 4.梅子小溪二、1.③ 2.② 3.④ 4.①三、1.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2.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早春江景3.夏季愉悦欢快四、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五、1.春风花草香 2.竹外桃花三两枝 3.小溪泛尽却山行六、1.唐诗圣 2.春日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都描述了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寄托了作者的感情。

《元日》描写了农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景象,寄托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清明》用简洁通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出了重阳日诗人自己在异乡的孤寂,抒发了想念家乡、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古代诗歌并不陌生,但客观、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传达的感情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教学时可以以此为指导重点。

【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旧、符”等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

4.学习一组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感受节日的气氛,传承祖国文化。

【教学重点】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一组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感受节日的气氛,传承祖国文化。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元日》,认识“屠,苏”两个字,会写“旧、符”两个字。

2,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元日》。

重点难点理解诗句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趣意导入解诗题二、1,看图片,猜节日。

出示图片,学生猜诗句。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同学们观察图片,猜猜他们是哪些节日。

(依次出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的图片,生猜)2,聊节日,谈习俗。

师:我们在过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都会做什么呢?生答。

3,揭诗题,解题意。

很多诗人都曾在这些传统节日里留有美好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节的古诗。

师板书“元日”,一起读诗题。

借助注释解析“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设计意图:本课采用“图片导入法”,让学生依次猜一猜有关节日的图片,再揭示诗题,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三首一、选择汉字正确的读音,打“√”。

ā
n ()
ì()
yuàn()ùn()
óng()ún()
óng()í()
二、巧填同音字。

xī流饭
yàn 鲜子
lú山苇
三、照样子先组词,再换偏旁并组词。

例:
四、解释带点的词语。

1.迟日
..江山丽。

_____________
2.泥融
..飞燕子。

_____________
3.正是河豚欲.上时。

_________
4.小溪泛尽却.山行。

________
五、根据意思写诗句。

1.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喊
增减


___

___

___

___

2.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
了些幽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默写《绝句》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请你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这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唐代人。

()
2.《惠崇春江晚景》写的是晚春的景色。

()
3.“小溪泛尽却山行”中的“尽”和“白日依山尽”中的“尽”意思一样。

()
4.“添得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声”表示虚指。

()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

1.《绝句》是 ___ 代诗人___写的。

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2.《惠崇春江晚景》是____朝诗人______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______诗。

诗中写
到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动物有_______ 和_______。

3.《三衢道中》描述了_______时(填季节)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______的心情。

这首
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yuān √ huì√ chóng√ tún√
二、溪稀容艳燕庐芦
三、示例:梅花海(海洋)芦芽鸦(乌鸦)融化隔(隔壁)广泛眨(眨眼
四、1.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2.泥土湿软。

3.想要。

4.再,又。

五、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六、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七、1.× 2.× 3.× 4.√
八、1.唐杜甫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对春日的由衷喜爱2. 宋苏轼春江晚景题画竹桃花蒌蒿芦芽鸭子河豚 3.初夏轻松愉快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