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2.课程类别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课3.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4.适用专业机电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二、课程定位《模具制造工艺》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负责模具制造全过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是面向生产一线的,从事模具制造为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知识运用的综合性,技能实做的复合性,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性等特点。
三、课程目标《模具制造工艺》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教学组织以培养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为主,实现培养具备综合运用知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模具制造类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总体目标《模具制造工艺》教学内容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方式构建。
课程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各学习情境的设置,将学生融入该情境中进行交互学习和训练,结合国家模具制造中级工职业岗位要求,通过与山东省特别是泰安市模具行业的企业合作研讨进行岗位工作分析,确定课程着重来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的能力和素养:分析模具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如零件的结构特点、材料性能、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精度、热处理要求等;分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性,选择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设计工艺过程、确定切削用量等;掌握典型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及装配要求和方法;应用工艺编制的基本知识,制订符合技术规范的工艺文件,并评价、完善工艺方案;应用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基本知识,手工编制加工程序,并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加工及程序检查;遵守操作规范,文明生产;并通过模具制造调试综合实训,使学生初步具备从模具零件的加工到模具装配、调整试模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具体目标四、学习项目规划(一)设计思路依据课程基本内容的能力目标要求,选取典型的学习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了7个学习项目。
选取的典型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是将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强化了职业素养与工作方法的培养。
模具制造技术 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模具制造技术课程编码:20111408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开课部门:模具技术系适用专业及参考学时:64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由常州博赢模具有限公司(校中厂)、华生塑业有限公司(厂中校)合作进行,属于校企合作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模具制造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可获得“模具制造工”职业证书。
2.课程定位模具制造技术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核心技能是使学生掌握编制模具零件制造工艺和模具装配工艺的能力。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是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模具制造工作任务来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理解工艺文件编制的内容与编制方法过程,进一步理解普通机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电加工技术、光整加工技术、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以及模具装配调试技术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能进行典型模具轴套零件、板块类零件、成型类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进行典型模具的装配工艺分析与工艺文件编制,理解逆向工程技术的基本应用,进行数据采集与建模、快速成型工艺文件的编制。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模具制造相关工艺应用能力,养成学生严谨、协作的良好工作作风。
为《项目综合实训》等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知识、工艺编制能力和职业素质基础。
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模具机械加工》、《模具设计》、《模具零件数控加工》、《模具CAD/CAM 应用》后续课程:《模具制造实训》、《项目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内容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编制模具零件制造工艺和模具装配工艺的能力,围绕模具制造与装配的特点和能力要求,通过具体模具零件的普通加工、数控加工、电加工、光整加工等技能入手。
依据模具零件的制造和模具装配过程设置项目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完成各项目模具零件的制造和模具装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为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模具制作技能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展开模具零件的制造和模具装配内容安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模具制作过程为载体组织项目课程内容。
模具专业课课程标准

模具专业课课程标准模具专业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学科,它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模具设计、加工和制造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改变,模具专业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模具专业课程标准,即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
一、课程体系模具专业课程标准的体系包括以下方面:课程目标、课程大纲、课时分配、实验教学和课程实践。
其中,课程目标是模具专业课程标准的核心,它明确了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
课程目标应该与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相适应,能够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课程大纲是模具课程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应该包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内容,让学生清晰了解课程的要求。
课程大纲也可以帮助教师做好课程的教学安排和准备。
课程大纲也应该遵循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学生学到的是最有效的和最实用的知识。
课时分配是指根据课程大纲将课程时间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章节。
这样能够有助于教师节约时间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时分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真正满足课程的要求。
实验教学是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实验教学可以分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个部分。
实验设计是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是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报告是指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和进行实验总结。
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课程实践是指让学生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模具设计、加工和制造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产实际情况,了解模具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终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教学方法模具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实践。
课堂教学是传授理论知识的主要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为实际操作提供支持。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备处理模具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 :能适应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 ,具备继续学习和继续提高的初步能力。
二、课时、学分72学时、6学分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模具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动向,初步形成应用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四、课程设计思路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模具制造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课程中,还根据几个典型模具的制造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课程模块项目名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学时模块一模具零件机械加工项目一:模架组成零件的加工1、初步掌握导柱、导套、模座( 板 ) 的加工工艺。
2、了解其他模具结构零件的加工方法。
具备根据模具零件正确选择加工方法、工艺装备并制定其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
4项目二:冲裁凸模的加工1、了解圆形凸模及非圆形凸模的加工方法。
《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课程建设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开课部门:模具实训专业部课程编码:总学时:180总学分:8分修课方式:必修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二、课程简介1、课程概述《模具制造》是模具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在学生掌握了钳工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铣削加工、磨削加工和冲压模具加工装配技能。
实现学生能对模具零件进行机械加工,具备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处理模具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将模具制造技术应用于生产现场。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模具制造》学科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典型产品(设备)为载体,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模具制造行业专家对模具制造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三、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了解常用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操作技能,具有解决生产实际中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能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1、能力目标1)、能熟练操作两轴数显电子尺各功能;2)、掌握普通铣床的操作技能和铣削加工工艺;3)、掌握铣削用量及常用铣刀的使用;4)、掌握平面磨床的操作技能和磨削加工工艺;5)、了解冲压设备应用,熟悉冲压模具的结构和装配工艺。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2.课程类别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课3.学时学分学分学时,4644.适用专业机电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二、课程定位《模具制造工艺》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负责模具制造全过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是面向生产一线的,从事模具制造为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知识运用的综合性,技能实做的复合性,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性等特点。
三、课程目标《模具制造工艺》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教学组织以培养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为主,实现培养具备综合运用知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模具制造类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总体目标《模具制造工艺》教学容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方式构建。
课程的学习目标,文档Word.是通过各学习情境的设置,将学生融入该情境中进行交互学习和训练,结合模具制造中级工职业岗位要求,通过与省特别是市模具行业的企业合作研讨进行岗位工作分析,确定课程着重来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的能力和素养:分析模具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如零件的结构特点、材料性能、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精度、热处理要求等;分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性,选择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设计工艺过程、确定切削用量等;掌握典型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及装配要求和方法;应用工艺编制的基本知识,制订符合技术规的工艺文件,并评价、完善工艺方案;应用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基本知识,手工编制加工程序,并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加工及程序检查;遵守操作规,文明生产;并通过模具制造调试综合实训,使学生初步具备从模具零件的加工到模具装配、调整试模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具体目标文档Word.四、学习项目规划(一)设计思路依据课程基本容的能力目标要求,选取典型的学习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了7个学习项目。
选取的典型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是将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强化了职业素养与工作方法的培养。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二、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非模具专业学生的一门拓展专业课。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冲模加工的特点,初步具有编制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进行设计简单冲模的能力;了解塑料成型的特点,掌握塑料模的基本结构和塑料模设计的基本知识。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开设本课程,是在修完《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开设;与该课程平行开设的课程有:《数控自动编程技术》,这些课程讲述了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而模具零件也是机械零件的一类,其他零件适用的模具零件也适用。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形成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整体框架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针对岗位工作过程任务、项目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培养,符合高职教育中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色。
在设置上具有针对性同时又强调适应性,课程内容不能太专、太细,而要考虑到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能跟上时代发展、职业变化的需求而不断调整自身的问题,因此着重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讲授必需冲压和塑料成型基础知识,着重介绍典型模设计制造内容,并适当简介新工艺和新的成型模具。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非模具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
三、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拓宽机械类非模具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
使机械类非模具专业的学生具有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实施、模具零部件生产、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维修、模具加工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基础知识。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摘要:1.模具制造工艺概述2.模具制造工艺的课程内容3.模具制造工艺的应用领域4.模具制造工艺的发展前景正文:一、模具制造工艺概述模具制造工艺是指通过各种加工手段,将金属、非金属等材料制作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具和模具的技术。
模具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建材等众多行业。
模具制造工艺的发展和创新,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具制造工艺的课程内容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旨在培养具备模具设计、制造、维修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模具设计基础:包括几何建模、数值分析、模具结构设计等。
2.模具材料与热处理:介绍模具材料的性能要求、选用原则以及热处理技术。
3.模具制造工艺:涵盖了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电加工、化学腐蚀等模具制造方法。
4.模具装配与调试:涉及模具组件的装配、调整、试模及修模等技术。
5.模具维修与保养:讲述模具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及延长模具寿命的方法。
三、模具制造工艺的应用领域模具制造工艺在众多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1.汽车行业:用于生产汽车车身、发动机、变速器等部件的模具。
2.家电行业:制造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的外壳、内胆等部件的模具。
3.电子行业: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塑胶外壳、五金件等模具。
4.建材行业:生产建筑装饰材料、卫生洁具等产品的模具。
四、模具制造工艺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模具制造工艺的需求越来越大。
未来模具制造工艺的发展前景可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升级: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模具制造工艺的精度、效率、寿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技术创新:新型材料的研发、加工技术的进步,将为模具制造工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3.人才培养:模具制造工艺对人才的需求较大,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总之,模具制造工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制造工艺》
课程标准
目录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3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3
1.2课程的基本理念--------------------------------------------------------------- 3
1.3课程设计思路----------------------------------------------------------------- 3
2.课程目标-------------------------------------------------------------------------- 3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
3.1理论教学部分----------------------------------------------------------------- 4
3.2实践教学部分----------------------------------------------------------------- 5
4.课程考核方式及标准---------------------------------------------------------------- 6
5.其它说明-------------------------------------------------------------------------- 6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授课单位:
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课程的作用模具制造工艺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主要讲授模具加工的基础理论和加工方法,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和特种加工工艺,以及模具装配工艺。
培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在模具制造方面的专业能力与技能。
前导课程:《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制造基础》
后续课程:《中等复杂模具设计与制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1.2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是依据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任务情景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典型模具类型如冲裁模、锻模、铝挤压模、塑料模具等典型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和实际操作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1.3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根据工作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各教学单元。
通过知识拓展,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注重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
2.课程目标
2.1课程任务目标
(1)准确解释模具加工的相关术语及其含义的能力
(2)加工工序和实现工序所需模具选择的能力
(3)冲裁模、锻模、铝挤压模、塑料模具的工艺分析与工序设计能力(4)模具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方法选用的能力
(5)具有正确进行设备选型的能力
(6)模具的安装、调试能力
2.2职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
(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课程考核方式及标准
(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100分):
理论考试成绩50% +实操成绩50%。
(2)理论考核成绩组成(100分):试卷考核成绩60%+平时作业成绩30%+考勤成绩10% 理论考核方法: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卷面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
课程理论考核为闭卷。
考核时间:100分钟。
(3)实践成绩包括:实训操作60%+实训报告30%+考勤成绩10%
5.其它说明
教材:《模具制造工艺》、《模具制造工艺实训》参考书:1、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
2、模具制造学
3、机械制造工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