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
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和原则。
4.掌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6.具备编制简单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
7.能够运用质量控制方法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监控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勤奋钻研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与参数、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
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机械加工方法:介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如铸造、焊接、切削、磨削等。
3.工艺过程与参数:讲述工艺过程的组成、特点和顺序,以及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4.工艺规程编制:介绍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
5.机械制造质量控制:讲述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工艺参数。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3、学时:76学时
4、适用专业:数控加工(数控车方向)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传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相关知识的专业课。
课程介绍了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主要教学内容:毛坯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装配等四部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综合处理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关系的能力;能够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具备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机械加工设备的主要结构、性能和加工范围,并能根据要求合理选用;熟悉常用毛胚和热处理方法,掌握各种表面的加工方法;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方法,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熟悉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掌握机械加工质量的分析方法;熟悉装配工艺,掌握保证装备精度的方法;了解精密、超精密加工的基本知识。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
⑴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实例逐步引出理论的抽象概念,科学地组织教学。
⑵理论联系实际,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了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充实、丰富教学内容。
⑶结合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强化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⑷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和课时安排等进行适当调整。
五、课时分配
《机械制造工艺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与作用《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
课程归纳总结机械制造工艺的有关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工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作用为培养高素质机制专业人才从事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机械装配工艺设计等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实用技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有关工艺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工艺等制造技术问题的能力及自学工艺理论和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有关理论和方法;2)掌握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关理论和方法;3)理解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4)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方法;5)了解现代制造技术。
(二)职业技术能力目标1)能制定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分析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有关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保证零件加工精度;五、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代表重点★代表难点)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工艺尺寸链 24学时[主要内容]1. 基本概念●2.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3.确定毛坯●4.定位基准的选择●5.工艺路线的拟定●6.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7. 时间定额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8. 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9. 工艺尺寸链[教学要求]:1. 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本概念,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内容、步骤;2. 会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好坏,掌握零件毛坯的选择方法;3. 掌握工艺规程制定中的主要问题和内容确定;4. 理解工艺尺寸链的概念,掌握工艺尺寸链极值法解算公式并能应用其解决常见工艺尺寸链的问题;5. 了解机械加工生产率和经济性的基本知识。
(二)机械加工精度 8学时[主要内容]1. 基本概念●2.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3.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4. 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5. 工艺系统的残余应力引起的加工误差★6.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7. 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方法和途径[教学要求]:1. 理解精度、误差、工艺系统及原始误差的概念;2. 掌握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3. 掌握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 掌握工艺系统的热源及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影响;5. 理解工件残余内应力的概念及产生过程和消除方法;6. 了解提高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能够对实例进行加工误差分析。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科学,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和掌握《机制工艺》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2、熟悉制定工艺规程的方法3、掌握尺寸链概念及尺寸链计算方法4、了解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5、了解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生产率与经济性、装配工艺等有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课题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1、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工序、工步、安装、工位)3、生产类型及工艺特点。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及工艺文件的格式。
5、零件的工艺分析。
毛坯的选择。
6、工件的定位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7、工艺路线的拟定。
加工余量的确定。
8、工艺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习题课:工艺尺寸链的计算)。
9、机床、工艺装备的选择。
1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实例分析关键词:工序、工步、安装、基准、尺寸链课题二轴类零件加工简介1、轴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2、轴类零件的预加工。
3、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车削加工。
4、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磨削加工。
5、外圆表面的精密加工。
6、花键及螺纹加工。
7、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课题三套筒类零件加工简介1、套筒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2、内孔的一般加工方法。
3、孔的精密加工。
4、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课题四箱体类零件加工简介1、箱体类零件主要技术要求。
2、箱体类零件的材料与毛坯。
3、平面加工方法。
4、孔系加工。
5、箱体类零件工艺分析。
课题五圆柱齿轮加工简介1、圆柱齿轮的主要技术要求。
2、齿轮的材料与毛坯。
3、铣齿、滚齿、插齿、剃齿、珩齿、磨齿。
4、圆柱齿轮加工工艺分析。
课题六机械加工精度简介1、加工精度的概念。
2、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3、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4、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课题七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简介1、表面质量的含义。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导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制造工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涉及到材料选择、加工工艺、设备选型等方面,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大纲、实验设计等。
课程目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熟悉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包括铣削、车削、钻削等;3.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4.能够选择合适的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
课程大纲下面是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大纲:第一部分:工艺基础1.工艺学概念和分类2.机械制造工艺的作用和意义3.材料的选择和特性4.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常用工艺1.铣削工艺–铣削机床的分类和特点–铣削刀具的选择和使用2.车削工艺–车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车削刀具的分类和应用3.钻削工艺–钻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钻削刀具的选择和使用第三部分:工艺设计与优化1.工艺规程的编制2.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3.工装夹具的设计和选择4.工艺改进和提高实验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实验设计:实验一:铣削工艺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铣削工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技术2.实验内容:–熟悉铣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习选择和使用铣削刀具–进行简单的铣削操作,如面铣、侧铣等实验二:车削工艺实验1.实验目的:理解车削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2.实验内容:–学习车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车削刀具的分类和应用–进行简单的车削操作,如外圆车削、内孔车削等实验三:工艺优化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应用工艺设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工艺优化2.实验内容:–选择一个已有的工艺流程–分析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结语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机械制造工艺能力的重要环节。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2)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部件加工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1.融会贯通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础理论知识;2.学会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创新能力;4.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实际应用的理解。
三、课程设计内容1. 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以机械制造工艺学为基础,结合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设计。
步骤一:选择零件学生自行选择一个机械零件,要求零件具有一定的工艺复杂性,例如外形复杂、加工难度大等。
步骤二:分析零件分析所选择的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确定其加工工艺流程,并制定相应的工艺方案。
步骤三:分析材料对所选机械零件使用的材料进行分析,包括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加工性能等方面。
步骤四:制定工艺流程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材料的加工性能,制定详细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加工设备的选择和加工顺序等。
步骤五:制定工艺文件编制相应的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路线图、加工工序卡、工艺参数表等。
要求一:全面准确设计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确保设计的工艺方案全面准确。
要求二:合理可行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选零件的特点和加工要求,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工艺方案。
要求三:规范整齐设计要求学生的工艺文件要求规范整齐,工艺路线图、加工工序卡等文件要清晰明了。
要求四:团队合作设计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和协同能力。
四、课程设计评估1. 评估方式本课程设计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包括课程成绩评定和实际操作评估。
2. 评估要素要素一:工艺方案分析评估学生制定的工艺方案是否全面、准确,并能合理解决问题。
要素二:工艺文件质量评估学生编制的工艺文件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能否清晰表达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2. 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及其对加工工艺的影响;3. 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表面质量等关键技术指标及其控制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机械加工设备、工具和量具,进行简单零件的加工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2.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节能、减排、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但对机械制造工艺学了解较少,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工艺过程、加工方法;2. 材料加工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切削性能、热处理性能;3. 加工工艺:车削、铣削、磨削、钻孔、镗孔、刨削等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4. 精度与表面质量: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精度控制方法;5. 加工设备与工具: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刀具、量具的选用和使用方法;6. 零件加工: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加工顺序、工艺参数选择;7. 机械加工新技术:数控加工、激光加工、精密加工等。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基本概念、工艺过程;第二周:材料加工性能;第三周:加工工艺(车削、铣削);第四周:加工工艺(磨削、钻孔、镗孔);第五周:精度与表面质量;第六周:加工设备与工具;第七周:零件加工;第八周:机械加工新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对机械制造流程的规划和优化能力。
本门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以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通过选择适当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原理与方法。
具体课程设计内容如下:1. 课程介绍与实践基础•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熟悉实验室的设备和工具,学习基本的工艺操作和安全知识。
2. 工艺计划与流程设计•学习工艺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流程设计的原则;•选择特定的机械零件,进行工艺计划与流程设计的实践。
3. 加工工艺与设备选择•学习不同加工工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了解不同工艺设备的原理和技术参数;•设计合适的加工工艺与选择相应的设备进行加工实验。
4. 数控加工与自动化生产•学习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并进行实际加工操作。
5. 工艺控制与质量管理•学习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和质量管理的原则;•了解各种测量与检测工具的原理和应用;•进行实际的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实验。
三、课程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够:1.深入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工艺计划与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3.熟悉常见的加工工艺与设备,并了解其应用场景和操作要点;4.理解数控加工的原理和编程方法,并进行实际加工操作;5.能够进行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并运用测量与检测工具进行实践。
四、课程设计评估方式本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2.设计方案:学生需要根据课程要求,设计机械零件的工艺计划和流程,并进行实际操作;3.课堂展示: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展示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4.课程考试:学生需要通过闭卷考试来检验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二)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三)学时
建议课程实施课时为76 标准学时。
二、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对应模具制造岗位、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岗位、机械制造岗位、夹具设计岗位、产品质量检测员岗位、产品销售和售后技术员岗位技能和素质培养要求,讲授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等技能知识。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形成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相关课程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加工设备》、《公差与技术测量》和《机械零件》。
后续课程是《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模具制造工艺》、《现代制造技术概论》。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本课程以真实模具产品生产任务、生产实际产品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掌握各种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专业素养。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除了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模具制造方法,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等专业知识以外,通过课内实训、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礼仪习惯及工作素养以及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加工等毛坯成型加工的工艺过程;
(2)掌握工件加工方法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艺规程的制定;
(3)掌握尺寸链的分析方法及计算方法;
(4)掌握机械制造精度、表面质量的分析方法;
(5)掌握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2. 能力目标
(1)能掌握各种机床的操作方法和毛坯加工方法
(2)会编制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
(3)会分析产品的制造精度、表面质量
(4)能对机床进行装配方法进行选择
(5)会查阅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和图册。
3. 素质目标
(1)具有不怕吃苦、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品质;
(2)能严格遵守工艺纪律、执行工作规范的工作习惯,有高度的责任心,具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
(3)具备生产质量意识、生产效率意识和生产成本意识;
(4)具备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6)具有目标追求毅力。
(包括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7)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生活心态。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本门课程是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总体思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针对现时企业冲压模具生产制造技术人员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职业能力等要求进行深入分析,确立具有职业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企业完成工作任务的流程,合理地设计出教学方法,并依据职业教育学相关原理,参照职业技术要求,结合学校自身教学条件,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载体,进而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
(二)课程内容结构
本课程围绕现时模具制造行业、机械加工行业、汽车加工行业、电子电气加工行业等企业的需求,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学习本专业所需毛坯制造工艺、金属切削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典型工件加工,装配工艺过程等相关知识;比照机械行业国家标准,
因此把课程设计为毛坯加工、金属切削加工原理、金属切削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典型零件的加工、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等七个项目任务,具体内容结构如表1。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对接现时模具制造行业、机械加工行业、汽车制造行业、电子电气制造行业等企业的岗位需求,将本课程内容分为毛坯加工、金属切削加工原理、金属切削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典型零件的加工、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等七个项目,具体项目任务内容与要求如下表:
表2项目任务内容安排表
项目五:典型零件的加工
五、课程资源标准
(一)教学团队
本课程专任教师要求具备机械制造专业全面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好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二)实习实训条件
本课程的专项能力训练主要是综合实训,必须具备以下实习实训条件:
1、理实一体化教室1间,能容纳50人同时进行实训、
2、普通车床(10台)、数控车床(5台)、加工中心(4台)、
3、50人容量的多媒体教室1间。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
本课程建议采用以下教材:
1、孙希禄曹丽娜《机械制造工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常同立《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教学参考资料:
1、孙希禄曹丽娜《机械制造工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四)其它资源
1、多媒体资源:结合教学部分播放各种汽车、电子电器等新模具的生产及新材料的更新
等视频。
2、网络资源:
中国机械制造产业平台http://www.chi najxz z. com/
机械制造网/
3、各种校外企业实训基地。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
(二)考核内容
(三)考核结论
考核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90分以上为优
秀,80-89分为良好,60-79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七、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模式
根据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建议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课内项目训练与综合项目设计训练相结合,任务驱动,学、练同步,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紧紧围绕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组织教学,通过项目分解和提炼,以项目训练实现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全面掌握模具的制造方法及各种机加工设备的操作,培养在机械产品的生产、模
具制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建议本课程使用的教学方法是:理实一体化法、多媒体演示法、项目驱动法
1.“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与课堂单元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尽量安排学生多种形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有实践的机会。
如安排一定的学时在实训室通过教师的示教、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完成对各种机械产品的加工工艺性分析及加工工艺流程的编制等实验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机械产品的加工方法及各种加工机床的操作等基本技能,加深在理论课堂上学习机械加工的方法的理解与认识及对各种机床的理解和操作掌握。
2.“多媒体演示”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课时应理论联系实践,尽量采用形象生动的实物结合理论教学,尽可能采用直观教学如动画、模型、图片、工程图、录像、实物、参观生产过程现场等多种手段进行。
3. 项目驱动法以产品的实际生产及模具设计为任务,联系企业实际生产要求进行讲解。
(三)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配有大量图片、实物,联系实训车间现有设施进行现场模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为一体化教学
八、其它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可上网的多媒体教室,与课程相关的音像资料。
课程教学实训设施设备要求:一体化教室、机械设计室、机械加工实验室、模具加工实验室、实训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