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
肺结核患者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肺结核患者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征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方法:分析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结果:肺结核患者主要存在紧张焦虑、孤独抑郁、恐惧自卑等不良心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结论:肺结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治疗肺结核重要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肺结核;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 A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该病具有传染性、长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使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形成心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
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除了实施正确的治疗方案,还要重视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掌握其心理变化,以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始终,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1.心理特征1.1否认、多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一时难以进入病人角色。
表现为否认疾病的存在或严重性。
这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心理上的应激,避免过分的担忧与恐惧,但一概否认则会贻误疾病的治疗。
多疑心理的患者到多家医院进行重复检查,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
大多数患者被确诊为“肺结核病”后具有恐惧心理,以为患了不治之症,害怕传染给他人、影响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增加负担;害怕受到歧视,特别是年轻患者,害怕影响婚姻和幸福。
1.2紧张、焦虑、抑郁心理:焦虑和抑郁已成为肺结核病人最常见的合并症,并成为影响肺结核治疗效果的原因之一。
金虹、蒋琴调查显示肺结核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7.78%和66.67%[1]。
表现为失眠、不安,抑郁寡欢,对工作和生活失去信心。
长期焦虑会引起内分泌紊乱以及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
1.3自卑、孤独、悲观心理:患者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缺乏,担心别人知道自己患呼吸道传染病而受到歧视。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其病程长,可使患者产生心理负担,随着病情的波动肺结核的患者心理负担更为突出,常常感到孤独有强烈的自卑感,总担心背永远看成“传染病患者”,失去正常的社会交往,据此我们组织患者及家属甚至邻居或者同事听课,使他们明白70%~80%肺结核患者痰菌阴性无传染病,只有少部分痰菌是阳性才有传染性,而消除传染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对排菌者的合理治疗,消除心里产生焦虑、孤独、恐惧非常重要。
1 病人入院时的心理分析及护理1.1孤独不安的心理新入院病人由于环境的改变和疾病煎熬,往往产生孤独不安的心理。
我们医护人员要以热情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来接待病人,使病人如亲人,使病人感到温暖抚慰以解除心理负担,加速其对医院环境的适应,使患者安心治病。
1.2焦虑心理许多患者在初诊为肺结核时,心情十分复杂,易产生焦虑情绪。
患者焦虑的心理表现为A:发病后躲在家里不敢见人,认为自己得了传染病,会被人歧视,对疾病缺乏了解。
B:一再向医护人员询问自己病灶大小,有无空洞、能否结婚等。
还有的患者担心以后能否参加劳动或工作、能否结婚等,我们医护人员应该给与耐心细致的解答,帮助他们认识疾病战胜疾病。
2 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分析及护理2.1恐惧心理结核病人恐惧心理多产生在初次大咳血时,恐惧地心理长短不一,有的只在大咳血发生的同时,止血后逐渐消失;有的持续数日或更长时间,恐惧的程度也不相等,大咳血者恐惧严重(患者认为咳血量与病情成正比),而性格乐观意志坚强的病人恐惧程度轻。
因此在患者大咳血时,医护人员绝对不能惊慌,在一边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一边安危病人,给与关心、体贴、细心护理,帮助患者了解肺结核病的知识,增强战胜疾病信息,解除其恐惧心理,避免发生再次咳血。
2.2忧郁心理生理因素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受家庭神会的影响。
例:患者:女,28岁,患肺结核多年,本次已反复咳血、咳嗽而入院。
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基本稳定但因家人不来探视,情绪低落,经常怄气,夜间不能入睡。
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病人的心理因素对疾病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本文对结核病的心理护理进行阐述,同时阐明护士要把健康教育融入到结核病接诊、治疗的全过程,要正确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相关医学知识,掌握常见解决办法,帮助结核病人顺利度过疗程长的难关。
【关键词】结核病心理护理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和部位,严重威胁则人类健康,近50年来,由于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高效结核药物的合理应用,结核病得到了成功的控制,但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结核病仍然是严重的需要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为更好的治疗和帮助结核病患者,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和规范管理率,我们从心理因素方面对2019年1月—2019年11月15日我门诊进行规范化治疗的结核病患者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有其特殊性。
根据其心理特征,我们采取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的护理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9年1月—11月15日我门诊进行规范化治疗的320例结核病人,其中男性189例,女性131例,年龄从12岁—84岁,学生14例。
1.2方法: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差,调查内容包括:焦虑、恐惧、自卑、抑郁、意志消沉,期望六项问题。
同时给患者家属也发放问卷,调查内容略作改动,包括:焦虑、恐惧、疑问、厌烦、期望5项问题。
患者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20份,家属发放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
2、调查结果分析 2.1 病人焦虑244例,占76.25%,恐惧227例,占70.9% 病人家属焦虑195人,占97.5%,恐惧187人,占93.5%病人及家属焦虑、恐惧的心理非常大,比例很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病人及家属对结核病的知识、病程缺乏足够的认识,以为得了结核病就是一种不治之症,特别是初次感染结核病的人或者偏远平困地区农村居民,担心治不好,担心药物费用高,担心影响工作等。
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肺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对于肺结核病人来说,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帮助他们控制病情、提高免疫力、减轻痛苦和恢复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1.了解病情肺结核病人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预后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了解病情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控制病情、遵循医嘱、预防病情恶化和合理管理自己的生活。
2.注意个人卫生肺结核病人应该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包括经常洗手、勤换衣服、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等。
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或讲话时应该遮住口鼻,减少病菌的传播。
3.合理饮食肺结核病人需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和蛋白质,提高免疫力。
病人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和锌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瘦肉、鱼类等。
避免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吸烟和饮酒等不健康生活习惯。
4.按时服药肺结核病人要按时服药,严格遵循医嘱,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治疗期间要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适症状和药物副作用,避免病情反复。
5.加强锻炼肺结核病人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呼吸、增强自信心和提高身体素质。
但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度劳累,以避免加重病情。
心理护理1.正确认识病情肺结核病人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不要因为害怕或者焦虑而产生消极情绪。
要理解肺结核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只要积极治疗和合理管理生活,就可以实现完全康复。
2.保持良好心态肺结核病人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和减轻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3.与医生和亲友交流肺结核病人要和医生和亲友保持联系,随时向他们咨询和倾诉自己的病情、恢复进度和生活压力等方面的问题。
可以通过电话、邮件、聊天工具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让医生和亲友及时了解病情和提供帮助和支持。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摘要】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它病较长,传播广泛,于是每年的3月24日是结核病防控日。
因此,做好结核病的防治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责任,其中做好心理护理是治疗肺结核病人的关键。
做为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观察,主动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待病人如亲人,急病人之所急。
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讲解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使病人能合理、规律用药,以良好的心态去积极配合治疗,使病人能一次性根治,减少结核病的蔓延,促进社会的和谐,全民的健康。
【关键词】肺结核;心理护理;结核病知识【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86-02结核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慢性传染病,俗称“痨病”。
它是结核杆菌引起的,在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全球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已经感染结核菌,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几百万例,全球目前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二千万例,每年死于结核病达三十万例,而肺结核病与其他结核病相比,比它们的总和还多,占据遥遥领先的位置。
而且结核杆菌对结核药物的耐药性越来越强。
因文化差异,地域环境,经济状况导致的结核知识的欠缺,导致结核病人的数量与日俱增,病者家庭负担过重等恶性循环。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三月二十四日定为“世界结核病防治日”,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蔓延是我们结核病院医务人员重中之重的责任。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
做好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治疗肺结核的关键。
肺结核病人除了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心理方面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为它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此类病人远比其他疾病的病人心理脆弱,他们更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家人,朋友的关心,呵护,开导。
所以我们护士应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收入,全面了解,分析病人的心理变化,给与最为恰当的护理方法,更好地配合治疗,以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1诊断初期的心理护理肺结核病人初起的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数病人缺乏结核病的相关知识,发病初期的头痛,低热,咳嗽,乏力误认为普通感冒,不去在意,逐渐症状加重,或有的病人痰中带血,才去正规的医院去就医,经检查才被诊断为肺结核。
肺结核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的探讨

肺结核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的探讨: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
方法:制订出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心理护理可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结核患者的康复。
标签::肺结核;心理特点;护理措施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在医学领域里的心理学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
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该病治疗具有长期性、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很容易使患者产生丧失治愈的信心,出现严重的心理不良状态。
心理压力往往是造成患者身心健康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
在不利的精神因素影响下,潜在地增加了治愈疾病的难度。
而病程愈长,抑郁程度越重,二者互相作用,恶性循环,有时抑郁情绪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危害比肺结核引起的器质性的损害更为严重和持久,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除了应用准确的治疗方案,更重要的的分析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其心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身心健康的目,这更有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
1患者的心理特点心理1.1角色冲突: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诊断后患者一时难以接受肺结核病人的角色,不能进入病人角色。
心理性应激使得病人心理冲突明显,这时,病人就出现心理冲突,表现为焦虑不安以至痛苦。
使病人的理智减弱,遇事易冲动,甚至与亲人、朋友、医护人员发生冲突。
1.2怀疑与恐惧心理:由于缺乏有关医学知识,病人容易对结核病产生恐惧心理,一怕治不好病;二怕不能上班,会给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影响生活和工作;三怕自己生病的事让他人知道后,会受到歧视,特别是年轻病人,害怕将来不好找对象等。
另外某些病人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错误,反复向医护人员和患同种疾病的患者打听与自己疾病相关的信息,不顾身体疲劳,要求到其他医院进行检查,重新诊断,从而使病情加重。
1.3焦虑与抑郁心理:患者一旦得知所患无疑时,常表现为极度悲观和失望,情绪低落,优柔寡断,对治疗措施抱以淡漠态度,心理状态变得很复杂,常伴有失眠,精神很难集中,注意力分散,甚至连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
对不同年龄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对不同年龄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肺结核病人住院时间较长,容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做为护理工作者,除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外,还必须了解病人的心里状态。
因为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们对88例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进行了如下探讨。
1 初患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初患病人往往有恐惧、悲观、焦虑等心理状态、其原因,有些是对结核病缺乏正确认识,住院期间目睹重患的死亡、大咯血、自发性气胸等受到刺激,有些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病情好转则心情愉快,疗效不佳或恶化则悲观失望,不安心住院治疗,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患者讲解有关结核病的自然疗程及治疗的知识,耐心地交待病情,提高他们对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认识,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不同年龄病患的心理特点2.1青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工作、前途、恋爱、婚姻、提干等方面的心理顾虑。
我们针对青年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实事求是地将病情及转归告诉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问题,消除其对结核病的错误认识,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娱乐活动,活跃文体生活,使病人身心愉快,早日康复。
2.2中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因家庭生活经济负担较重,子女就业、升学、赡养父母、晋级、提干及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心理顾虑,他们不愿较长时间住院,而是疾病稍有好转就要求出院。
出院后,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中断治疗,以及生活不规律等因素而使并且又加重恶化而再次入院,有的病人甚至出现无法挽回的后果。
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如发现有上述因素和心理状态,首先应同病人单位和家属联系,给予妥善处理,同时应耐心向病人讲解提前出院的利害关系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以引起病人的重视,使其安心休养直至痊愈。
2.3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由于年老体弱,有的病情较重而心理压力大,对死亡的恐惧也是有些老年患者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
有的病人因生理功能衰竭而在性格上的改变,如固执、烦躁、沉默、反应迟钝及行动不便或身边无子女,致使性格怪癖或孤独等。
肺结核患者的心态分析与心理护理

肺结核患者的心态分析与心理护理标签:肺结核;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护人们身心健康,使患者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
心理活动是人们反映客观世界对待客观事物的全部过程。
心理护理就是以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精神等来调动患者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精神处于最佳状态,利于疾病的恢复。
本文对197例肺结核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
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护理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心理学各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临床资料我院2005-2007年共收治浸润型肺结核患者197例,女87例,男110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1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悲观、失望等心理因素,为此,我们开展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为患者排忧解难,使患者视医院为家,视医护人员为亲人。
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证明,开展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它与治疗工作同等重要,已成为治疗结核病的重要环节。
2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肺结核是由结核病菌侵袭机体而致病的,但与机体的抵抗力、精神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不良的精神状态、劳累可诱发肺结核。
反之,患有肺结核的患者易有悲观、失望、恐惧的心理。
这样使某些患者的心理、生理出现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者,且长期以来,由于受生物医学的影响,护理工作一直是对患者的躯体进行护理。
近年来,随着身心医学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所产生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因此,开展对患者心理的研究,加强和改进患者的心理已成为当前加强护理工作,开展护理科学的主要课题。
患者在整个患病过程中,其心理状态和正常人不同,情绪常不稳定。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内心体验。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的机能有密切的联系。
在情绪变化时,神经、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内分泌、代谢都有相应的变化,所以患者易激动,对行为的控制及对刺激的耐受性均降低,要求更多的关切和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心态及心理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心态反应,针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不良状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彻底铲除了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心态,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彻底消除了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心态反应,提高了对肺结核的治疗信心、治疗效果,提高了肺结核的治愈率。
【关键词】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21-02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感染所致。
中国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结核病患者数占居世界第二位。
由于该病治疗具有长期性、久治不彻底而反复发作的特点,于是患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许多不良的心理反应,从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很容易使患者产生不坚持治疗和丧失治疗的信心。
在肺结核患者的心理上产生了各种不良心态反应。
因此,对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心态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心态反应及心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1 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心态反应
1.1 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心态反应初患初治肺结核患者,由于对肺结核缺乏了解和认识,误认为肺结核最难治,是不治之症,继而在思想上产生悲观失望,不安心治疗、不坚持治疗的心态。
针
对此情况,我们医护人员用良好的神态和语言,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讲解患了肺结核不要恐惧和悲观,只要耐心坚持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使患者的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安慰。
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者讲解肺结核的治疗方法和方案、治疗时间、注意事项及治疗过程。
这样使肺结核患者了解掌握了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治疗程序。
解除了患者对肺结核的思想顾虑,提高了患者对结核愈后的认识,从而树立了战胜肺结核的坚定信心。
1.2 肺结核患者怕工作和婚姻受阻的不良心理反应患者患了
肺结核身体健康有很大改变,全身乏力、消瘦、干不了重活。
在思想上表现顾虑重重,精神不振。
对生活失去信心,怕周围人们冷落自己,别人不敢接近自己,工作不好找,婚姻受阻等等。
整天思前想后,精神上产生极大负担。
我们的护理人员要尊重体贴患者,如实地将病情及转归告诉患者,结核不可怕,坚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不会影响找工作和婚姻的。
从而消除了患者对肺结核的错误认识,坚定了战胜肺结核的信心。
主动要求进行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1.3 家庭经济困难治疗有困难的心理顾虑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治疗不起,延误治疗和治疗不及时,或在治疗时中断治疗,这样会使病情加重或复发。
也有个别患者在生病期间生活或工作中有了不如意的事就不去治疗了,继而是病情加重。
患者感到痛苦和悲伤。
针对这些我们应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清楚,治疗不及时,中断治疗或延误治疗,都能产生不良的严重后果。
引起患者的充分重视,使
他们安心治疗。
1.4 孤独古怪性格患者的心理顾虑年老体弱者患上肺结核,因生理功能减退在性格上有很大改变。
如固执、烦躁、沉默、迟钝、行动不便等,或因身边无子女及家人照顾,故使患者产生厌倦、不满等暴躁情绪,遇事不冷静、性格古怪或孤独。
我们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潜在的积极性,用苦口婆心的语言嘱患者要有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念。
使患者在孤独,古怪,精神不振等心理障碍中解脱出来,使患者情绪稳定。
我们要尊重老年患者,以亲热的语言,温暖的语气,可亲的态度,耐心解释。
从而得到患者的信任。
使这些异常性格的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发生改变。
同时帮助患者了解病因及转归,正确对待疾病,以消除患者的异常心理状态,调整机体的内外平衡,提高疗效,达到充分治疗和治愈的目的。
1.5 患者疑虑的不良心态总认为自己的身体一直很结实,健壮,无毛病。
体检查出有结核,他首先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怀疑体检透视能错了。
从而对医生产生了怀疑,不听医护人员的解释和劝导。
对这样的患者,我们要特殊做思想工作,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治疗信心,帮助患者制定治疗计划,争取早日治愈康复。
1.6 肺结核伴有并发症患者的心理顾虑肺结核患者往往有并
发症发生。
如伴有肺气肿,肺心病,大咯血,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肺结核患者感到:肺结核没治愈又添了并发症这太可怕了。
肺结核的痛苦没消除又增添了新的并发症痛苦这太残忍了。
这些不
良的心理反应,如不及时消除,会严重影响肺结核的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医护人员必须向患者讲明白,有了并发症不要害怕,通过认真对症治疗效果是良好的。
不会影响治疗肺结核,使患者消除了并发症的思想顾虑,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安心治疗肺结核。
2 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针对患者的需求而进行的,主要心理护理措施如下:①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医德风尚,文化修养及品德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风尚,热心为患者服务,嘱患者要正确对待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②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得了病不能着急上火要慢慢的耐心医治。
既来之则安之,一定会治好的。
③有些病症较轻的患者,持有满不在乎的态度,在治疗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按要求不按时间进行打针吃药,给治疗带来不利。
嘱患者在治疗时要耐心,要坚持,不能间断治疗。
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④不遵守医嘱,采取自己说了算的态度,这是完全不对的。
这样做会给自己身体造成伤害的。
在治疗疾病中,必须按医护人员的指示去做,按医嘱办事,才能早期治愈。
⑤家人及亲朋好友要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帮助消除患者的不良心态。
患者才能得到有效治疗。
⑥养成和患者沟通的良好习惯,经常和患者谈话交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经常和患者沟通对话,能随时了解掌握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心理反应。
通过积极听取患者的各方面意见,并能及时解答患者所需要了解的各种问题。
让患者懂得治疗的重要性和迫切
性。
只有坚持正确的服药方法和服药时间、消除不良心理状态,治疗效果才最佳。
3 讨论
①通过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病人的情绪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起到重要作用。
②我们必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和护理心理学知识。
懂得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病程可能发生的变化等,才能为患者治好病,才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