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教案

合集下载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介绍2. 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3. 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4. 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5. 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和教学素材。

2. 收集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资料和新闻报道。

3. 准备讨论问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

4. 讲解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5. 引导学生讨论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2. 分析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和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理解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易的知识点测试,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西气东输工程的专家或相关从业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程实际运行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天然气调配中心或相关设施,增强学生对跨区域调配实际操作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优秀教学案例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优秀教学案例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亮点一:实践性教学
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亮点二:跨学科整合
本案例涉及地理、经济、环境等多个学科领域,强调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使其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人文地理素养。
3.通过学习西气东输工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为未来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问题导向
本案例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深入探讨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设计一系列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如:“西气东输工程为何选择这样的路线?”“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醒学生注意论文的完成时间,鼓励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本章节教学内容与过程紧密结合教材,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能源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它将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地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人文地理素养。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能源分布及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2. 使学生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及意义。

教学内容:1. 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 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线路、建设意义。

教学过程: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能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 简介西气东输工程,让学生了解其背景、线路及建设意义。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存在问题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及意义的掌握。

教案章节:二、西气东输工程概况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对跨区域能源调配工程的认识。

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终点、线路长度。

2. 西气东输工程的天然气资源、输气能力。

教学过程:1. 通过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工程起点、终点、线路长度。

2. 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天然气资源、输气能力,让学生了解工程规模。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起点、终点、线路长度的掌握。

2. 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资源、输气能力的理解。

教案章节:三、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

2. 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

教学过程:1.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作用,让学生了解工程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贡献。

2. 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让学生了解工程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掌握。

教案章节:四、跨区域能源调配的挑战与应对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跨区域能源调配所面临的挑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2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西气东输工程。

2、我国进行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

3、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

2)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

3)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予的自然资源往往。

2、西气东输工程1)背景:以为基础,以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到的输气管道。

2)方案:西起塔里木盆地的,向东经过、、、等地形区,并穿越、、等河流,最终到达。

3)气候:经过西部气候区,生态环境。

4)注意问题:注意保护、保护,做好工作。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对能源需求量,但能源。

2)西部地区经济,能源。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1)煤炭作为能源;①排入大气大量,是大气中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排入大气大量,造成危害。

③煤炭的,燃烧的,造成。

④给我国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的压力。

2)以天然气为能源具有、、、的优点。

3、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

2)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和。

3)目前东北、华北地区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和管道等,增加,拉动,将西部地区的转变为。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状况,优化,促进。

3、提高资源的,促进东、西部的。

4、对环境的影响:1)东部地区:改变以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

2)西部地区:沿线农村地区可减少对的需求,缓解因带来的环境压力。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走向、途经地区。

(2)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和意义。

(3)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阅读和资料分析,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

(2)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心区域协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和途经地区。

(2)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和意义。

2、教学难点(1)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综合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概况、原因和意义等重要知识点。

2、地图法运用地图展示西气东输的线路和途经地区,增强学生的空间认知。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相关图片和数据,提问学生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能源分布与消费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引出西气东输工程。

2、新课讲授(1)西气东输工程概况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图,讲解一线和二线工程的起点、终点和途经地区。

介绍西气东输工程所输送的天然气的来源和特点。

(2)西气东输的原因从能源资源的分布不均方面,讲解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而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大但资源相对匮乏。

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角度,分析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强调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也是推动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原因。

(3)西气东输的意义对西部地区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西气东输 优秀公开课教案

西气东输 优秀公开课教案

西气东输“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道管,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

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

自新疆轮台县塔里木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鄯善、哈密、柳园、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宝鸡、西安、洛阳、信阳、合肥、南京、常州等地区。

东西横贯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10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

我国西部地区的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陕甘宁和四川盆地蕴藏着26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和丰富的石油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的87%。

特别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量有8万多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

塔里木北部的库车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有2万多亿立方米,是塔里木盆地中天然气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具有形成世界级大气区的开发潜力。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发现,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国之后的天然气大国。

2000年2月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这是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资项目,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

1.效益西气东输工程投资巨大,整个工程预算超过1500亿人民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就工程本身来讲,据初步测算,与进口液化天然气相比,塔里木天然气到上海的价格大概便宜6分钱以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与东部地区大量使用的人工煤气相比,虽然煤气价格便宜,但其热值远低于天然气。

按同等热值计算,塔里木天然气到东部的供气价每立方米只相当于煤气的三分之二。

西气东输建设工地按此价格,气田开发企业和管道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应是有保障的。

2.经济带动:"西气东输"工程将大大加快新疆地区以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应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还将促进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第5课时西气东输学案

第5课时西气东输学案

第5课时能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学案一、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分布1、水能资源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石油资源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煤炭资源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然气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和消费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西气东输工程一线:西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到____________意义:西部地区:社会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环境:__________ ________东部地区:社会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环境: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课堂练习:读“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_________盆地(C地),东到__________市(B地), D地的_________ 盆地、E 地的__________ 盆地与陕甘宁鄂尔多斯等地的天然气田,为“西气东输”补充了丰富的气源。

(2)“西气东输”主干管道在中段向北折向靖边的原因是__________。

(3)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C.气候条件D.河流状况(4)天然气输往东部不走铁路而用“西气东输”工程来完成,其主要原因是()①减轻铁路的运输压力②可实现昼夜不停连续运输③运输量极大④运输成本低⑤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小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西部地区开发的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页,共3页作业新疆拥有丰富的能源优势,是我国对外开放重要门户、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和我国主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之一,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占全国陆地预测资源量的30%、34%、40%,光、热、风等资源也在全国占有较大份额。

高中地理《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教案

高中地理《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教案

高中地理《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实施西气东输”的背景,以及其所属的重大战略意义。

2. 掌握“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包括市场需求、环保要求、能源安全等因素。

3. 培养学生对国家战略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的背景与意义2.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三、教学重点难点:1. 要求学生对“实施西气东输”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2. 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2. 互动探究法四、教学过程:【导入】请学生看一组图片,让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天然气的认识:图1:石油加油站图2:天然气加气站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石油加油站和天然气加气站的区别是什么?我们能否把天然气输到石油加油站?__教师提示:__21世纪是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时代,天然气具有清洁、高效、低污染等优良特点,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现实要求推动了中国西气东输项目的建设。

【学习过程】1. 西气东输的背景与意义西气东输是指中国从中亚或西伯利亚输气到中国东部地区。

它是中国政府针对国内发展的战略需求,在提高我国能源安全、实现内部区域能源平衡、推进沿线经济合作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竞赛,展示比赛结果。

组织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6名同学。

每组要认真学习有关西气东输的有关资料,自己分析和思考。

然后每个小组用ppt等形式,给大家展示它们的分析结果和观点。

__思路提示:__1)西气东输是中国能源安全和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它具有明确的国家战略意义。

2)西气东输有助于加强中国与中亚、俄罗斯等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促进沿线均衡发展。

3)西气东输能够推动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促进“煤改气”,提高工业和民生用气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

2.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市场需求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
——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
主干管道建设
东部用户管网建设
消费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

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⑵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方面思考。

3.2002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

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⑴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
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⑵开发利用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目前,这些
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高原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求较高。

场动力。

四、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从具体意义分析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西部地区,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3/4都在中西部地区。

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②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
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1.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
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2.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3/4、同等热值煤气的2/3
⑷对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据监测显示,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长期高度依赖煤炭,例如,上海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

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

②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

③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通过该材料的阅读,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并输送电力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

2.西电东送工程将形成三大通道。

⑴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⑵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千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⑶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