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热处理工艺修订稿

合集下载

铝合金热处理的工艺

铝合金热处理的工艺

铝合金热处理的工艺铝合金热处理的工艺一、引言铝合金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然而,由于铝合金的晶粒尺寸较大且存在内部应力,需要经过热处理来改善其性能。

本文将介绍铝合金热处理的工艺流程及其影响因素。

二、铝合金热处理工艺流程1. 固溶处理(Solution Treatment)固溶处理是将铝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使其内部元素达到均匀分布并形成固溶体溶解。

该过程可以消除晶界和析出物,并增加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2. 淬火(Quenching)在固溶处理后,需要快速冷却以保持固溶体中元素的均匀分布。

淬火可以通过水、油或气体等介质进行。

选择不同的淬火介质将影响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3. 时效处理(Aging)时效处理是通过再次加热铝合金至较低温度,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温度进行。

该过程有助于形成强化相,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三、影响铝合金热处理的因素1. 合金成分不同的铝合金具有不同的成分,其中包括主要元素和合金元素。

这些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将直接影响到热处理工艺的选择和效果。

2. 加热温度加热温度是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材料性能下降。

选择适当的加热温度非常关键。

3. 冷却速率冷却速率对铝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有很大影响。

快速冷却可以产生细小均匀的晶粒,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

但是,过快或过慢的冷却速率都可能导致不良效果。

4. 时效时间时效时间是指在时效处理中保持稳定温度进行的时间。

较长的时效时间可以使强化相更充分地析出,从而提高材料性能。

然而,过长时间也会导致晶粒长大和析出物过多。

四、铝合金热处理工艺优化1. 确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参数根据铝合金的成分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冷却速率和时效时间。

通过试验和实践,优化工艺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材料性能。

2. 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材料达到所需的固溶度和组织结构。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材料造成不利影响。

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铝合金热处理工艺1. 引言铝合金是一种重要的构件材料,在航空工业、汽车工业以及建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热处理是铝合金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通过控制合金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改善其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和热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以及工艺参数的选择与控制。

2. 铝合金热处理原理铝合金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合金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组织,从而调控其力学性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铝合金热处理的首要步骤,其目的是将合金材料中的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溶解到基体中,形成均匀的固溶体溶液。

固溶处理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对于合金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2 冷却速率控制冷却速率控制是热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可以影响到合金材料的析出相、晶粒尺寸和组织结构。

通常通过调整冷却介质的性质和冷却方法来控制冷却速率。

2.3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在固溶处理完成后,通过重新加热合金材料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得合金中的析出物达到稳定状态。

时效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3. 常用的铝合金热处理方法铝合金热处理方法种类繁多,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3.1 溶解退火溶解退火是将铝合金加热到高温区,使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溶解于基体中,然后通过合适的冷却速度形成均匀的固溶体。

3.2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将铝合金加热到固溶区,并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使固溶体达到均匀溶解的状态。

固溶处理后的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韧性。

3.3 加强时效处理加强时效处理是将铝合金在固溶处理后,重新加热到较低的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以促使合金中的析出物形成并细化,从而提高其强度和硬度。

3.4 自然时效处理自然时效处理是将铝合金在固溶处理后,不进行额外的热处理,而是让其在室温下经过一定时间自行发生时效,适用于一些需要高韧性的应用。

4. 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与控制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与控制对最终的合金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关键参数:4.1 加热温度加热温度是铝合金热处理中的关键参数之一,不同合金材料具有不同的加热温度范围,需要根据合金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

铝合金的热处理

铝合金的热处理

铝合金的热处理铸造铝合金的金相组织比变形铝合金的金相组织粗大,因而在热处理时也有所不同。

前者保温时间长,一般都在2h以上,而后者保温时间短,只要几十分钟。

因为金属型铸件、低压铸造件铸造铝合金的金相组织比变形铝合金的金相组织粗大,因而在热处理时也有所不同。

前者保温时间长,一般都在2h以上,而后者保温时间短,只要几十分钟。

因为金属型铸件、低压铸造件、差压铸造件是在比较大的冷却速度和压力下结晶凝固的,其结晶组织比石膏型、砂型铸造的铸件细很多,故其在热处理时的保温也短很多。

铸造铝合金与变形铝合金的另一不同点是壁厚不均匀,有异形面或内通道等复杂结构外形,为保证热处理时不变形或开裂,有时还要设计专用夹具予以保护,并且淬火介质的温度也比变形铝合金高,故一般多采用人工时效来缩短热处理周期和提高铸件的性能。

一、热处理的目的铝合金铸件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稳定尺寸,改善切削加工和焊接等加工性能。

因为许多铸态铝合金的机械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除Al-Si系的ZL102,Al-Mg系的ZL302和Al-Zn系的ZL401合金外,其余的铸造铝合金都要通过热处理来进一步提高铸件的机械性能和其它使用性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除由于铸件结构(如璧厚不均匀、转接处厚大)等原因使铸件在结晶凝固时因冷却速度不均匀所造成的内应力; 2)提高合金的机械强度和硬度,改善金相组织,保证合金有一定的塑性和切削加工性能、焊接性能; 3)稳定铸件的组织和尺寸,防止和消除高温相变而使体积发生变化; 4)消除晶间和成分偏析,使组织均匀化。

二、热处理方法 1、退火处理退火处理的作用是消除铸件的铸造应力和机械加工引起的内应力,稳定加工件的外形和尺寸,并使Al-Si系合金的部分Si结晶球状化,改善合金的塑性。

其工艺是:将铝合金铸件加热到280-300℃,保温2-3h,随炉冷却到室温,使固溶体慢慢发生分解,析出的第二质点聚集,从而消除铸件的内应力,达到稳定尺寸、提高塑性、减少变形、翘曲的目的。

高强度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优化

高强度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优化

高强度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优化关键信息项1、铝合金材料的型号和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热处理工艺的具体步骤和参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处理设备的型号和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质量检测标准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优化目标和预期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双方的责任和义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保密条款的相关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违约责任和赔偿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协议的有效期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争议解决的途径和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协议背景11 鉴于高强度铝合金在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性能,优化热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12 双方基于共同的意愿和需求,就高强度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优化事宜达成合作。

2、合作目标21 本次合作旨在通过优化热处理工艺,提高高强度铝合金的综合性能,包括但不限于强度、硬度、韧性、耐腐蚀性等。

22 实现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3、铝合金材料31 明确双方合作所涉及的高强度铝合金的具体型号和规格。

32 对铝合金材料的化学成分、原始组织状态等进行详细规定。

4、热处理工艺41 详细描述优化后的热处理工艺的具体步骤,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等。

42 对各工艺参数的选择依据和范围进行说明。

43 制定工艺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和注意事项。

5、处理设备51 确定用于热处理的设备型号和规格,确保其能够满足工艺要求。

52 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责任进行划分。

铝合金材料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铝合金材料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铝合金材料的热处理工艺研究近年来,铝合金材料在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轻质、高强度和良好的可塑性特性,使其成为替代钢铁材料的理想选择。

然而,铝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还有待提高,其中热处理工艺的研究成为提高铝合金性能的关键环节。

热处理工艺是通过控制铝合金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以达到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改良。

其中最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和淬火处理。

固溶处理是将铝合金材料加热至溶解温度,使合金元素均匀溶解在基体中,从而改善材料的可塑性。

时效处理是通过在固溶处理后进行适当的时效保温,使材料再结晶,达到强化和稳定性的提高。

而淬火处理则是通过迅速冷却,使合金元素排列得更加紧密,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在铝合金热处理的过程中,加热温度和时间、冷却速度以及固溶和时效的参数都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巨大。

因此,对于不同种类的铝合金材料,需要具体设计适合其组织和性能改善的热处理工艺。

例如,在A6061铝合金中,经固溶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和延展性,但同时也会降低强度。

因此,在固溶处理后,需要通过适当的时效处理来提高材料的强度。

通过控制时效温度和时间,可以实现固溶和时效处理的最佳组合,从而使铝合金材料达到理想的力学性能。

另外,冷却速度也是铝合金热处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当材料迅速冷却时,合金元素的扩散速率减缓,容易形成致密的晶体结构,从而提高硬度和强度。

相反,当材料缓慢冷却时,合金元素的扩散速率加快,晶体结构较为疏松,材料的可塑性增加。

因此,在热处理工艺中,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可以实现硬度和塑性之间的平衡,使铝合金材料具备理想的综合性能。

除了上述常规的热处理方法,近年来,新型热处理工艺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等离子体强化技术、高温拉伸和冷间隙淬火等都在提高铝合金材料性能方面显示出潜力。

这些新工艺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在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总之,铝合金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对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具有重要作用。

2024铝合金t351热处理工艺

2024铝合金t351热处理工艺

2024铝合金t351热处理工艺
2024 铝合金是一种新型高强度铝合金,常用于制造航空航天器、汽车零部件、建筑结构件等。

t351 是一种热处理状态的名称,表示该状态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了疲劳寿命要求。

2024 铝合金 t351 热处理工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预处理:进行表面预处理,如抛丸、喷砂等,以去除表面污渍和油脂,提高表面光洁度。

2. 热加工:将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通常在 900°C 左右,进行热加工,如轧制、挤压等。

3. 冷却:将热加工后的铝合金材料快速冷却至室温,以便获得所需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4. 热处理:将材料再次加热至 900°C 左右,进行 t351 状态的热处理,以增加材料的疲劳寿命。

5. 冷却:将热处理后的铝合金材料快速冷却至室温,以便获得所需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热处理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以确保热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铝合金热处理方案

铝合金热处理方案

铝合金热处理方案简介铝合金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材料温度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加工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铝合金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基本原理铝合金的热处理基于其固溶和析出行为。

通过加热材料到一定温度,使合金元素溶解在铝基体中,然后通过快速冷却或持续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控制合金元素的析出,从而得到所需的组织和性能。

常用热处理方法以下是常见的铝合金热处理方法: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将铝合金加热到合金元素溶解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以达到均匀溶解合金元素的目的。

通过固溶处理,合金元素可以均匀分布在铝基体中,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淬火处理淬火处理是在固溶处理后,迅速将材料冷却至室温,以防止合金元素重新析出。

淬火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自然时效自然时效是将材料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以促使合金元素发生析出。

通过自然时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可以进一步提高。

人工时效人工时效是在固溶处理后,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以促使合金元素更快地析出。

通过人工时效,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材料的性能。

注意事项在进行铝合金热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合适的热处理参数: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等参数需要根据具体合金材料的要求来确定。

防止氧化:铝合金在高温下容易氧化,因此需要在热处理过程中采取适当的防氧化措施。

设备和环境要求:热处理设备和环境应符合安全要求,以防止意外发生。

质量控制:热处理后的铝合金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达到预期的组织和性能。

以上是关于铝合金热处理的简要介绍和方案。

通过合适的热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铝合金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设计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设计

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1.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作用将铝及铝合金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以获得预期的产品组织和性能。

1.2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其基本作用原理1.2.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分类(见图1)图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分类1.2.2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基本作用原理(1) 退火:产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到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

通过原子扩散、迁移,使之组织更加均匀、稳定、,内应力消除,可大大提高材料的塑性,但强度会降低。

①铸锭均匀化退火:在高温下长期保温,然后以一定速度(高、中、低、慢)冷却,使铸锭化学成分、组织与性能均匀化,可提高材料塑性20%左右,降低挤压力20%左右,提高挤压速度15%左右,同时使材料表面处理质量提高。

②中间退火:又称局部退火或工序间退火,是为了提高材料的塑性,消除材料内部加工应力,在较低的温度下保温较短的时间,以利于续继加工或获得某种性能的组合。

③完全退火:又称成品退火,是在较高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以获得完全再结晶状态下的软化组织,具有最好的塑性和较低的强度。

(2)固溶淬火处理:将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材料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使材料中的第二相或其它可溶成分充分溶解到铝基体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然后以快冷的方法将这种过饱和固溶体保持到室温,它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处于高能位状态,溶质原子随时有析出的可能。

但此时材料塑性较高,可进行冷加工或矫直工序。

①在线淬火:对于一些淬火敏感性不高的合金材料,可利用挤压时高温进行固溶,然后用空冷(T5)或用水雾冷却(T6)进行淬火以获得一定的组织和性能。

②离线淬火:对于一些淬火敏感性高的合金材料必须在专门的热处理炉中重新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不大于15秒的转移时间淬入水中或油中,以获得一定的组织和性能,根据设备不同可分为盐浴淬火、空气淬火、立式淬火、卧式淬火。

(3)时效:经固溶淬火后的材料,在室温或较高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不稳定的过饱和固溶体会进行分解,第二相粒子会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或沉淀),分布在α(AL)铝晶粒周边,从而产生强化作用称之为析出(沉淀)强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作者:中国铝板带箔信息中心?日期:2006-12-16点击数:284
铝合金热处理原理
铝合金铸件的热处理就是选用某一热处理规范,控制加热速度升到某一相应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并以一定得速度冷却,改变其合金的组织,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增强耐腐蚀性能,改善加工型能,获得尺寸的稳定性。

3.1.1铝合金热处理特点
众所周知,对于含碳量较高的钢,经淬火后立即获得很高的硬度,而塑性则很低。

然而对铝合金并不然,铝合金刚淬火后,强度与硬度并不立即升高,至于塑性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但这种淬火后的合金,放置一段时间(如4~6昼夜后),强度和硬度会显着提高,而塑性则明显降低。

淬火后铝合金的强度、硬度随时间增长而显着提高的现象,称为时效。

时效可以在常温下发生,称自然时效,也可以在高于室温的某一温度范围(如100~200℃)内发生,称人工时效。

铝合金时效强化原理
铝合金的时效硬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决定于合金的组成、时效工艺,还取决于合金在生产过程中缩造成的缺陷,特别是空位、位错的数量和分布等。

目前普遍认为时效硬化是溶质原子偏聚形成硬化区的结果。

铝合金在淬火加热时,合金中形成了空位,在淬火时,由于冷却快,这些空位来不及移出,便被“固定”在晶体内。

这些在过饱和固溶体内的空位大多与溶质原子结合在一起。

由于过饱和固溶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必然向平衡状态转变,空位的存在,加速了溶质原子的扩散速度,因而加速了溶质原子的偏聚。

硬化区的大小和数量取决于淬火温度与淬火冷却速度。

淬火温度越高,空位浓度越大,硬化区的数量也就越多,硬化区的尺寸减小。

淬火冷却速度越大,固溶体内所固定的空位越多,有利于增加硬化区的数量,减小硬化区的尺寸。

沉淀硬化合金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随温度而变化的平衡固溶度,即随温度增加固溶度增加,大多数可热处理强化的的铝合金都符合这一条件。

沉淀硬化所要求的溶解度-温度关系,可用铝铜系的Al-4Cu合金说明合金时效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图3-1铝铜系富铝部分的二元相图,在548℃进行共晶转变L→α+θ(Al2Cu)。

铜在α相中的极限溶解度%(548℃),随着温度的下降,固溶度急剧减小,室温下约为%。

在时效热处理过程中,该合金组织有以下几个变化过程:
形成溶质原子偏聚区-G·P(Ⅰ)区
在新淬火状态的过饱和固溶体中,铜原子在铝晶格中的分布是任意的、无序的。

时效初期,即时效温度低或时效时间短时,铜原子在铝基体上的某些晶面上聚集,形成溶质原子偏聚区,称G·P(Ⅰ)区。

G·P (Ⅰ)区与基体α保持共格关系,这些聚合体构成了提高抗变形的共格应变区,故使合金的强度、硬度升高。

G·P区有序化-形成G·P(Ⅱ)区
随着时效温度升高或时效时间延长,铜原子继续偏聚并发生有序化,即形成G·P(Ⅱ)区。

它与基体α仍保持共格关系,但尺寸较G·P(Ⅰ)区大。

它可视为中间过渡相,常用θ”表示。

它比G·P(Ⅰ)区
周围的畸变更大,对位错运动的阻碍进一步增大,因此时效强化作用更大,θ”相析出阶段为合金达到最大强化的阶段。

形成过渡相θ′
随着时效过程的进一步发展,铜原子在G·P(Ⅱ)区继续偏聚,当铜原子与铝原子比为1:2时,形成过渡相θ′。

由于θ′的点阵常数发生较大的变化,故当其形成时与基体共格关系开始破坏,即由完全共格变为局部共格,因此θ′相周围基体的共格畸变减弱,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亦减小,表现在合金性能上硬度开始下降。

由此可见,共格畸变的存在是造成合金时效强化的重要因素。

形成稳定的θ相
过渡相从铝基固溶体中完全脱溶,形成与基体有明显界面的独立的稳定相Al2Cu,称为θ相此时θ相与基体的共格关系完全破坏,并有自己独立的晶格,其畸变也随之消失,并随时效温度的提高或时间的延长,θ相的质点聚集长大,合金的强度、硬度进一步下降,合金就软化并称为“过时效”。

θ相聚集长大而变得粗大。

铝-铜二元合金的时效原理及其一般规律对于其他工业铝合金也适用。

但合金的种类不同,形成的G·P 区、过渡相以及最后析出的稳定性各不相同,时效强化效果也不一样。

几种常见铝合金系的时效过程及其析出的稳定相列于表3-1。

从表中可以看到,不同合金系时效过程亦不完全都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有的合金不经过G·P(Ⅱ)区,直接形成过渡相。

就是同一合金因时效的温度和时间不同,亦不完全依次经历时效全过程,例如有的合金在自然时效时只进行到G·P(Ⅰ)区至G·P(Ⅱ)区即告终了。

在人工时效,若时效温度过高,则可以不经过G·P区,而直接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过渡相,合计时效进行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时效后合金的结构和性能。

表3-1几种铝合金系的时效过程及其析出稳定的强化相
影响时效的因素
从淬火到人工时效之间停留时间的影响
研究发现,某些铝合金如Al-Mg-Si系合金在室温停留后再进行人工时效,合金的强度指标达不到最大值,而塑性有所上升。

如ZL101铸造铝合金,淬火后在室温下停留一天后再进行人工时效,强度极限较淬火后立即时效的要低10~20Mpa,但塑性要比立刻进行时效的铝合金有所提高。

合金化学成分的影响
一种合金能否通过时效强化,首先取决于组成合金的元素能否溶解于固溶体以及固溶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如硅、锰在铝中的固溶度比较小,且随温度变化不大,而镁、锌虽然在铝基固溶体中有较大的固溶度,但它们与铝形成的化合物的结构与基体差异不大,强化效果甚微。

因此,二元铝-硅、铝-锰、铝-镁、铝-锌通常都不采用时效强化处理。

而有些二元合金,如铝-铜合金,及三元合金或多元合金,如铝-镁-硅、铝-铜-镁-硅合金等,它们在热处理过程中有溶解度和固态相变,则可通过热处理进行强化。

合金的固溶处理工艺影响
为获得良好的时效强化效果,在不发生过热、过烧及晶粒长大的条件下,淬火加热温度高些,保温时间长些,有利于获得最大过饱和度的均匀固溶体。

另外在淬火冷却过程不析出第二相,否则在随后时效处理时,已析出相将起晶核作用,造成局部不均匀析出而降低时效强化效果。

时效温度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时效时,析出相的临界晶核大小、数量、成分以及聚集长大的速度不同,若温度过低,由于扩散困难,G·P区不易形成,时效后强度、硬度低,当时效温度过高时,扩散易进行,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相的临界晶核尺寸大,时效后强度、硬度偏低,即产生过时效。

因此,各种合金都有最适宜的时效温度。

铝合金的回归现象
经淬火自然时效后的铝合金(如铝-铜)重新加热到200~250℃,然后快冷到室温,则合金强度下降,重新变软,性能恢复到刚淬火状态;如在室温下放置,则与新淬火合金一样,仍能进行正常的自然时效,这种现象称为回归现象。

关于回归现象的解释是合金在室温自然时效时,形成G·P区尺寸较小,加热到较高温度时,这些小的G·P区不再稳定而重新溶入固溶体中,此时将合金快冷到室温,则合金又恢复到新淬火状态,仍可重新自然时效。

在理论上回归处理不受处理次数的限制,但实际上,回归处理时很难使析出相完全重溶,造成以后时效过程呈局部析出,使时效强化效果逐次减弱。

同时在反复加热过程中,固溶体晶粒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对性能不利。

因此回归处理仅用于修理飞机用的铆钉合金,即可利用这一现象,随时进行铆接,而对其他铝合金则没有使用价值。

固溶处理与淬冷
为了利用沉淀硬化反应,首先通过加热及快速冷却,形成一种过饱和的固溶体。

形成固溶体的工艺过程称固溶热处理。

其目的是把合金最大量实际可溶解的硬化元素溶于固溶体中。

这一工艺过程包括把合金加热到足够高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水中快冷。

概括的说,提高铝合金强度、硬度的热处理,包括三个步骤的工艺过程:(1)固溶热处理-可溶相的溶解。

(2)淬火-过饱和固溶体的形成。

(3)时效-在室温下(自然时效)或高温下(人工时效或沉淀热处理)溶质原子的沉淀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