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反应ClCOOCl3(g)2COCl2(g),在

合集下载

动力学-1-习题

动力学-1-习题
(2)由于cA,0:cB,0 = 1:2,与A,B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相 同,故反应过程中始终有cA:cB = 1:2即cB = 2cA,则速率 方程变为:
dc A ′ 2 − = k A c A c B = k A 2c A dt
dp A = kpA pB 。 5-1-8 已知气相反应 2A + B →2Y的速率方程为 − dt 将气体A和B按物质的量比2:1引入一抽空的反应器中,反应温
度保持400 K。反应经10min后测得系统压力为84 kPa,经很长时 间反应完了后系统压力为63 kPa。试求: (1)气体A的初始压力pA,0及反应经10 min后A的分压力pA; (2)反应速率系(常)数kA; (3)气体A的半衰期。
t1/2 =ln2 /kA =1.56×10−3 s 。
5-1-3 H2O2的催化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水溶液中的H2O2浓度可 用KMnO4溶液滴定后确定。测得滴定所消耗的KMnO4溶液体积 V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 t /min 0 V/ml 46.1 5 10 37.1 20 29.8 30 50 5.0
= 20min
5-1-9 反应 2A + B→ Y由试验测的为二级反应,其反应 速率方程为:− dcA = k c c A A B
dt
70℃时,已知反应速率系(常)数kB = 0.400 dm3·mol−1·s−1, 若 cA,0 = 0.200 mol·dm−3, cB,0 = 0.100 mol·dm−3。试求反应 物A的转化率为90 %时,所需时间t = ?
dcA = k A cA cB 解:(1)− dt
因为 cA,0<< cB,0 ,所以 cB ≈ cB,0 = 常数,故有
dc A ′ − = k A cB,0cA = k A cA dt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重排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重排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重排反应反应方程式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过程。

在大学有机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反应方程式,其中包括重排反应。

本文将对大学有机化学中的重排反应进行总结,介绍其机理和一些典型反应。

1. 环丙烷重排反应(C1C2速度放缓)在环丙烷分子中,碳原子1和碳原子2之间为一个甲基基团,环丙烷重排反应就是指这个甲基基团发生位移,形成其他异构体的过程。

环丙烷重排反应可以发生两种类型的重排:1,2-重排和1,3-重排。

1,2-重排:环丙烷中的甲基基团发生位移,形成丙烯和丙烯烷的异构体。

1,3-重排:环丙烷中的甲基基团发生位移,并且环丙烷的碳原子2和碳原子3之间的键断裂,形成丙烯和甲烯烷的异构体。

2.1-甲基移位反应1-甲基移位反应是指分子中一个碳原子上的甲基基团在反应中发生迁移,形成另一种异构体。

这种反应在很多有机化合物中都可以观察到,例如烷烃、烯烃等。

3. α,β-不饱和酮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Knoevenagel缩合反应是α,β-不饱和酮与活性甲基化合物(如甲醛、甲基丙烯酮等)在碱的催化下进行的加成反应。

这个反应的机理涉及羰基亲核加成和酸碱中和等步骤。

4. 列维架桥异构化反应列维架桥异构化反应发生在某些烯烃和孤立的单质金属之间的反应中。

该反应可以形成由金属和碳原子构成的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总结:大学有机化学中的反应方程式总结重排反应,包括环丙烷重排反应、1-甲基移位反应、α,β-不饱和酮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和列维架桥异构化反应等。

这些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理解有机反应的机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和运用这些反应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们的机理,并且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技巧。

动力学习题汇总11,2级反应

动力学习题汇总11,2级反应
8-1-1 反应ClCOOCl3(g)2COCl2(g),在定温定容容器中进 行,测得总压力p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 t /s 0 51 206 454 751 1132 1575 2215 p/kPa 2.004 2.064 2.232 2.476 2.710 2.969 3.197 3.452
已知为一级反应,求反应速率系(常)数。已知t=0时,只有反应物。
设反应物初浓度为cA,0
t1/2= ln2/k
二级反应 kt 1 ( 1 1)
cA,0 1 xA
(1)t1=t1/2/2
t1/2=1/(kcA,0)
一级:
k t1

ln 2 2

ln
1 1 xA
1-xA=0.707=70.7%
二级:k t1

1 2cA,0
1( 1 cA,0 1 xA
1)
dcA dt
kAcAcB
因为 cA0<< cB0 ,所以 cB cB0 = 常数,故有
dcA dt
kAcB,0cA
kA cA
11
于是 t ln
kA 1 xA
解得 t

1102
1 mol1·dm3·s1
1.00mo·l dm3

ln
1 1 0.2

22s
k 't 1 1 pB pB,0
2A(g) + B(g) C(g) + D(s)
t=0 2pB,0 pB,0
0
t=t1 2pB pB
pB,0-pB
p(总)=pB,0+2pB pB=p(总)-pB,0/2
t=0时 p(总,0)=3pB,0=3 kPa 则 pB,0=1 kPa

高中化学题型之配位化合物的反应机理计算

高中化学题型之配位化合物的反应机理计算

高中化学题型之配位化合物的反应机理计算化学是一门实用性极高的科学,而在高中化学学习中,配位化合物的反应机理计算是一个重要的题型。

在这个题型中,我们需要通过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机理,来计算反应的结果。

本文将以具体题目为例,分析配位化合物反应机理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并给出一些实用的指导。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题:【例题】已知配位化合物[Fe(H2O)6]Cl3,它在氨溶液中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一个新的配位化合物。

请计算该反应的反应机理,并给出生成的新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

为了解决这个题目,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反应机理。

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的配体离子或分子组成的,其中中心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与配体离子或分子相连。

根据配体的不同,配位化合物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在这个例题中,[Fe(H2O)6]Cl3是一个六配位的配位化合物,其中铁离子Fe2+是中心金属离子,六个水分子是配体离子。

当它与氨溶液反应时,氨分子将取代水分子成为配体离子,生成新的配位化合物。

根据反应机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式:[Fe(H2O)6]Cl3 + 6NH3 → [Fe(NH3)6]Cl3 + 6H2O通过对比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到,氨分子取代了水分子,生成了化学式为[Fe(NH3)6]Cl3的新配位化合物。

这个新配位化合物是一个六配位的配位化合物,其中铁离子Fe2+与六个氨分子通过配位键相连。

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配位化合物的反应机理计算主要是通过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机理,来推导出反应的结果。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熟悉常见的配位化合物结构和配体。

不同的配位化合物可能有不同的配体和结构,因此我们需要熟悉常见的配位化合物结构和配体的性质,以便在计算中进行正确的推导。

2.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配位键形成和断裂机理。

配位键的形成和断裂是配位化合物反应的关键步骤,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配位键的形成和断裂机理,以便在计算中准确地推导反应的结果。

最新精选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1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鲁科版课后练习三十八

最新精选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1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鲁科版课后练习三十八

最新精选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1节化学反应的方向鲁科版课后练习三十八第1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B、SO3与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4 ,SO2与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C、明矾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D、室温下,SiO2(s)+3C(s)=SiC(s)+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将CO2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

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有误CH3OH(g)+H2O(g),下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如图,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ΔH>0,ΔS>0B、ΔH>0,ΔS<0C、ΔH<0,ΔS<0D、ΔH0【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反应过程中,△H>0且△S>0的是( )A、CaCO3(s)═CaO(s)+CO2(g)B、NH3(g)+HCl(g)═NH4Cl(s)C、4Al(s)+3O2(g)═2Al2O3(s)D、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量的KI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后,用CCl4萃取其中的I2 ,分液,在水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仍呈血红色,说明该反应有一定的限度B、在一定条件下,一份双氧水样品经过2h,H2O2的浓度从0.05mol?L^﹣1下降到0.03 mol?L^﹣1 ,该双氧水在这2h中分解的平均反应速率约为0.015 mol?L^﹣1?h^﹣1C、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升高,对于吸热反应,反应速率加快,对于放热反应,反应速率减慢D、一定条件下,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2C(g),当容器内A,B,C的浓度之比为1:1:2时,该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对于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ΔH=-444.3 kJ·mol^-^1ΔS=-280.1 J·mol^-^1·K^-^1。

(完整word版)2019年高三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八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完整word版)2019年高三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八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的是()
1热纯碱溶液的洗涤油污能力强②误将钡盐[BaCl2、Ba(NO)2]当作食盐混用后,常用
0.5%的NqSO溶液解毒③溶洞、珊瑚的形成 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
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PbS(s)+2l-(aq)的化学平衡常数为5X1018
9.在tC时,Ag2CrQ(橘红色)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AgCI
的Ksp=1.8X10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k:(A*7/nicL»L-'
1xur ■'
k
R
・■■■■
1
■皿
1X l[W
t (CrO; J/niokL-1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BaSO固体中加入浓NqCO溶液, 充分揽拌后,取沉淀(洗净)放入盐 酸中
有气泡产生
说明Ksp(BaCO)<Ksp(BaSO4)
B
将SO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
溶液红色褪去
SQ具有漂白性
C
向尿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蚀液
没有红色沉淀
生成
说明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D
向溶液X中滴加NeOH稀溶液,将
的NazS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1gc(Cu2+)和-lgc(Zn2+)与Na>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
图所示。(已知:Ksp(ZnS)>Ksp(CuS),1g3~0.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2++
A.溶液pH:a B. a点的ZnCI2溶液中:c(Cl-)< 2[c(Zn)+c(H )]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微专题09 新情景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与书写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微专题09  新情景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与书写
【解析】(1)装置B利用浓硫酸、NaClO2和Na2SO3制备ClO2,制备过程中应使用浓硫酸,若使用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会带出少量水气,极易溶解生成的ClO2,影响后续的产率;装置C用于缓冲,防止ClO2极易溶于水使装置内压强骤降引起倒吸。
(2)装置D用于制备NaClO2,反应中H2O2氧化ClO2同时与NaOH作用生成Na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2OH-+H2O2=2ClO +2H2O+O2↑。
3.(2022·天津河北·一模)(三)电催化CO2还原制甲酸(HCOOH)
(1)图3为电催化CO2还原生产HCOOH的示意图。该电解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解析】(1)由图可知,甲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甲酸,因此甲醇所在电极为阳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阴极为CO2得电子生成甲酸,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则总反应为 ,故答案为: ; 。
1.(2021·海南·高考真题)无水 常作为芳烃氯代反应的催化剂。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流程,以废铁屑(含有少量碳和 杂质)为原料制备无水 。
已知:氯化亚砜( )熔点-101℃,沸点76℃,易水解。
回答问题:
(1)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解析】(1)根据已知信息氯化亚砜( )熔点-101℃,沸点76℃,易水解,可得 与SOCl2生成FeCl3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一、工艺流程中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
【归纳总结】
(1)细读题干寻找提纯对象,结合工艺流程示意图分析被提纯元素的存在形式及杂质的去除情况。
(2)确定未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题意分析溶液环境,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中学化学教案学案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中学化学教案学案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G 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目录G 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G2 化学平衡及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标中必须有)17G3 速率、平衡图像38G4 等效平衡与化学平衡计算50G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综合61G1 化学反应速率【题文】(化学卷·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07))2. 下列四个数据都表示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其中代表同一反应速率的是 ①v N 2 = 0.3mol L min 11··-- ②v NH 3= 0.9mol L min 11··-- ③v H 2= 0.01511s L mol --·· ④2H v = 2.25mol L min 11··--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G1【答案解析】B 解析:先将③进行单位变换为:0.9mol L min 11··--,根据同一反应的同一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速率比等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比即:v (N 2):v (H 2);v (NH 3)=1:3:2,得①③代表同一反应速率,故答案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注意同一反应的同一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速率比等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比。

【题文】(化学卷·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07))6.在A2+3B2= 2C的反应中,经过t秒钟后,C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在此期间,反应速率V (B2)=0.45mol/(L·S),则t值为A. 1秒B. 1.5秒C. 2秒D. 2.5秒【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G1【答案解析】C 解析:根据V(B2)=0.45mol/(L·S)得到V(C)=0.30mol/(L·S),再利用经过t秒钟后,C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即可计算t=0.6mol/L÷0.30mol/(L·S)= 2秒;故答案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是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p =2p0 = 4.008 kPa
1 cA,0 1 p p0 kA ln ln t cA t p pt
t /s 51 206 454 751 1132 1575 5.75 2215 5.79
kA/104s1
5.96 5.84 5.91 =5.83×104s1。
5.79 5.80
dpA kp A pB dt 假定反应开始只有A(g)和B(g)(初始体积比为1:
1),初始总压力为200 kPa,设反应进行到10 min时, 测得总压力为150 kPa,则该反应在300 K时的反应速率 系(常)数为多少?再过10 min时容器内总压力为多少?
解:
A(g) + B(g ) Y(g) pA,0 pA pB,0 pB 0 pA,0- pA
解: k 1 ln A
cA,0 cA
t
1 V0 ln t Vt
5 10 20 30 50
0.0440
t / min
kA / min1
0.0434 0.0436 0.0428 0.0440
<kA> =0.0436 min1
5-1-4 氯化重氮苯的反应如下:
C6H5N2Cl(溶液) C6H5Cl(溶液) + N2(g)
50℃时测得放出的N2体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V与时间t
的关系如下:
t / min 6
9
12
14
18
22
24
26
30

V/cm3 19.3 26.0 32.6 36.0 41.3 45.0
46.5 48.4
50.4 58.3
已知为一级反应,求反应速率系(常)数。
解:cA(V-Vt) cA,0 V
解:p =3p0 =123.9 kPa
1 cA,0 1 p p0 kA ln ln t cA t p pt
t/s 390 4.43 777 4.37 1587 4.46 3155 4.50
kA/104s1
kA =4.44×104 s1
t1/2 =ln2 /kA =1.56×103 s 。

6.60 6.17 5.79
5.00 3.71
1.40 -0.24 -1.98
已知为一级反应,求反应速率系(常)数。
1 cA,0 1 0 ln 解:kA ln t cA t t
t / min 10 20 40 80 180 300
kA/2= ln2/k
二级反应 kt 1 ( 1 1) cA,0 1 xA (1)t1=t1/2/2
ln 2 1 ln 一级: kt1 2 1 xA
t1/2=1/(kcA,0)
1-xA=0.707=70.7%
二级:kt1 (2)t2=2t1/2
1 1 1 ( 1) 1-xA=0.667=66.7% 2cA,0 cA,0 1 xA
1 一级: kt 2 2 ln 2 ln 1 x
kt2 二级: 2 cA,0 1 ( 1) cA,0 1 xA 1
1-xA=0.25=25% 1-xA=0.333=33.3%
5-1-7 在定温300K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气相反应: A(g)+B(g)Y(g)测知其速率方程为
t=0: t=t:
则时间t时的总压力为 pt = pA+ pB+ pA,0 - pA= pB+ pA,0 因为 则 故 pA,0= pB,0 符合化学计量系数比,所以 pA= pB pt = pA + pA,0 pA= pB= pt -pA,0
dpA 2 k ( p p ) 代入速率微分方程,得 t A,0 dt 1 1 kt 积分上式,得 pt pA,0 pt ,0 pA,0
1 cA,0 1 V kA ln ln t cA t V Vt
t / min 6 9 12 14 18 22 24 26 30
kA/102min1 6.70 6.56 6.83 6.86 6.85 6.72 6.66 6.82 6.66
<kA>=6.74×10-2 min1
5-1-5 蔗糖的转化反应可用旋光仪进行研究,恒温下测得溶液 的旋光角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 t / min 0 10 20 40 80 180 300
5-1-3 H2O2的催化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水溶液中的H2O2浓度可 用KMnO4溶液滴定后确定。测得滴定所消耗的KMnO4溶液体积 V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 t /min 0 V/ml 46.1 5 10 37.1 20 29.8 30 50 5.0
19.6 12.3
试求H2O2分解反应的反应速率系(常)数。
1 1 kt 已知pt,0=200kPa,pA,0=100kPa,即 pt 100kPa 100kPa
代入t=10min时,pt=150kPa,得 k=0.001kPa1· min1 当 t=20min时,可得 pt =133kPa
<kA>=5.15×103min1。
5.13 5.18
5.32
5-1-6 对于某一级反应和某二级反应,若反应物 初浓度相同且半衰期相等,求在下列情况下二 者未反应的百分数。 (1)t1=t1/2/2; (2)t2=2t1/2 。
1 解:一级反应 kt ln 1 xA
设反应物初浓度为cA,0
5-1-1 反应ClCOOCl3(g)2COCl2(g),在定温定容容器中进行, 测得总压力p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 t /s 0 51 206 454 751 2.710 1132 2.969 1575 3.197 2215 3.452
p/kPa 2.004 2.064 2.232 2.476
已知为一级反应,求反应速率系(常)数。已知t=0时,只有反应物。
kA
5-1-2 二甲醚的气相分解是一级反应:
CH3OCH3(g)CH4(g)+ H2(g)+ CO(g)
504℃时把二甲醚充入真空的定容反应器内,测得总压力数据如下: t/s p/kPa 0 41.3 390 54.4 777 65.1 1587 83.2 3155 103.9
试计算该反应在504℃的反应速率系(常)数及半衰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