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1)

合集下载

《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松江一中马月波一、教材分析《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是高一化学第二学期第七章第二节内容。

第七章是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其实就是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而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是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在历年的高考中可以说是必考的。

学好离子反应,对于以后水解知识和电解质溶液电解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问题。

二、教学对象分析我所任教的学生是具有良好初中化学基础的区重点中学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离子共存等问题,学生也能通过已学知识进行分析。

并且在学习本节内容前也对溶液导电性强弱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即: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反之,溶液导电性越弱。

这样一来,学生应该能够对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的反应中,灯泡由亮到暗再亮的现象进行分析。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初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高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等基础上展开的。

教学时,从Ba(OH)2和H2SO4两溶液混合反应导电性实验出发,让学生对现象进行讨论,感受到溶液中物质发生了反应,从而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通过学生动手做一做Na2CO3、K2CO3、(NH4)2CO3分别与足量的HCl反应,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演示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再让学生通过几个实例进行练习。

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进一步探究,总结出离子方程式的本质:离子方程式不仅代表特定物质间的某一反应,而且表示了同一类的离子反应。

最后通过一个情景设计,有关污水处理的问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同时引发学生思考环境保护问题,寻找科学除污的办法,变废为宝。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概念;②初步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③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④利用离子反应知识,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解决实际问题。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1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1

(4)氢氧化铜和盐酸的反应 Cu(OH)2 +2H+= Cu2++2H2O
2、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BD ) A、实验室制氧气; B、实验室制氢气; C、木炭的燃烧; D、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
3.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B ) A.铁跟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氯气跟水反应:Cl2+H2O=H++Cl-+HClO C.钠跟水反应为:Na+2H2O=Na++2OH-+H2↑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 Ba2++SO42-=BaSO4↓
本质特点是:
溶液中离子间结合生成了 难电离的物质和挥发性物质
+
5.根据下列离子方程式写化学方程式 2+ 2(1) Ba +SO4 =BaSO4↓ 2+ 2(2) Ca +CO3 =CaCO3↓ + (3) OH +H =H2O 2+ (4) CO3 +2H =H2O+CO2↑
6.在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A. B. C. D.
+ Ba 、Cl 、NO3 、Na + 2+ 2K 、Cu 、SO4 、Cl + + 22Na 、K 、CO3 、SO4 2+ 2Mg 、SO4 、OH 、NO3
关键是的第二步“改”,哪些物质能改写成离子呢?
1、易溶且易电离物能改成离子符号: 强酸:HCl、HNO3、 H2SO4等 强碱:NaOH、KOH、Ba(OH)2等 可溶性盐:钾、钠、铵盐、硝酸盐等 2、难溶、难电离物不能改,仍写化学式: 难溶物: BaSO4、AgCl、CaCO3、 Cu(OH)2等 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电解质溶液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电解质溶液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电解质溶液化学反应的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或分压的动态平衡状态。

了解化学反应平衡对于研究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产物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而电解质溶液是指在溶液中存在可导电的离子的溶液。

本文将就化学反应的平衡和电解质溶液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化学反应的平衡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浓度或分压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反应停止,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浓度或分压保持不变,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呈动态平衡。

1.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c)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一个指标。

对于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定义为:Kc = [C]c[D]d / [A]a[B]b,方括号表示物质浓度。

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可以用来预测反应的方向。

2. 平衡与配平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化学反应的物质组成和反应过程。

为了使化学方程式配平,需要调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

配平的目的是在化学反应中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3. 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的平衡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和浓度等。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系统会试图抵消这种变化并重新建立平衡。

二、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指溶液中存在可导电的离子的溶液。

其中,离子是由电解质物质在溶液中解离而产生的。

电解质溶液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解离度高,可以完全离解成离子。

典型的强电解质溶液包括盐类溶液和酸碱溶液。

在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电荷作用力,可以导电。

2. 弱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解离度低,只有一部分离解成离子。

弱电解质溶液可以通过酸碱反应或水解反应产生少量的离子。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电荷作用力较弱,无法导电。

3. 电解质与脱离子水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时会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化学物质和离子合物。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3 2+
①看物质的书写形式是否正确; CO +2 H =CO ↑+ H O (√)
②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③看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Cu Cu + + 2OH OH = =Cu(OH) Cu(OH)↓ ↓ (×)
2+ 2+ -22
② NaCl溶液与HNO3溶液 Na++NO3- = NaNO3 (×) ③ CuSO4溶液与NaOH溶液
H2SO4 = SO42- + 2H+ Ba(OH)2 = Ba2+ + 2OH-
(3)反应后溶液中原有的离子的浓度会如何变化? 能否通过实验验证之?
实验·探究
通过这个实验,你对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 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填入下表。 反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实验现象 ①溶液的红色逐渐变 浅,直至消失; ②不断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现象的原因 ① H+和OH-发生了反应,溶液 中OH-离子浓度逐渐减小, ②Ba2+与SO42-发生了反应, 生成了BaSO4白色沉淀; ③溶液中离子浓度先减小,有 离子参加了反应,硫酸过量后 离子浓度又增加。
迁移·应用
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NaOH溶液和H2SO4溶液的反应 H+ +OH- =H2O ②KOH溶液和盐酸的反应 H+ +OH- =H2O ③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的反应 Ba2+ +SO42- =BaSO4↓ ④Ba(NO3)2溶液和Na2SO4溶液的反应 Ba2+ +SO42- =BaSO4↓ 通过对上 述各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的比 较,你发现了 什么?你能说 出离子方程式 和化学方程式 有哪些区别吗?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PPT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PPT

2.质量守恒原则:即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相等。请根据以上 原则判断钠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
Na+H2O ==== Na++OH-+H2↑
提示:该离子反应方程式错误,错在反应前后氢原子的数 目不等。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 ====
2Na++2OH-+H2↑。
3.电荷守恒原则:即反应前后的电荷总数相等。试判断 AgNO3和Cu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Cu+Ag+ ==== Cu2++Ag
1.结合课本P43观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向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出 现什么现象?电流表指针有何变化? 提示:溶液红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无色,同时溶液中出 现白色沉淀,电流表指针逐渐接近“0”刻度。
(2)对于该实验现象,你如何解释呢?
提示:溶液颜色的变化说明Ba(OH)2电离出的OH-被H2SO4电
2.结合物质的分类,分析讨论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哪类 物质需拆写成离子形式?对于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应怎样处
理?
提示: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分析应拆写成离子的物质应 遵循一个原则,即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可溶性强电 解质如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均应拆写。 对于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则只能电离成金属离子和弱酸根 离子。如NaHCO3溶液中NaHCO3只能写成Na+和HCO3-,不能写 成Na+、H+、CO32-。而多元强酸酸式盐则可完全电离,如 NaHSO4则可写成Na+、H+和SO42-。
(3)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且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
化学式,如把Cl2通入石灰浆中制取漂白粉: Cl2+Ca(OH)2 ==== Ca2++Cl-+ClO-+H2O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26张PPT).pptx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26张PPT).pptx

Ba(OH)2+Na2CO3 ===BaCO3↓+
2NaOH
复分解 反应
知识·回顾区
2. 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强酸有 盐酸、硫酸、硝酸 ;常见的强碱有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 。
本 节
(2)你知道的可溶性盐有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多数
栏 目
硫酸盐和氯化物 ,难溶性盐有 BaSO4、PbSO4、Ag2SO4、
学习·探究区
[活学活用]
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C)
A.Na+、Mg2+、Cl-、OH-
B.H+、Ca2+、CO32-、NO- 3

C.Cu2+、K+、SO24-、NO- 3
节 栏
D.Na+、HCO- 3 、OH-、Ca2+
目 开
解析 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关键是看离子间能否

节 栏
Ca2+与 CO32-、Ag+与 Cl-、Ca2+与 OH-等;

开 关
(3)生成气体物质如:CO23-、S2-与 H+等;
(4)HCO3-既不能与 H+大量共存,也不能与 OH-大量共存。
学习·探究区
本 节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C)
A.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2CO3+2H+===2Na++
学习·探究区
(3)由上述分析可知:离子反应的概念:在溶液中 有离子
参加 的化学反应。离子反应的实质:某些离子的浓度降低。
2.离子反应常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1)离子方程式是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
节 栏
反应的式子 。

鲁科版高中化学《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精品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精品教案

第二节电解质(第二课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认识离子交换引起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掌握一些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迁移等探究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实质,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化学反应机理的电解质溶液理论

化学反应机理的电解质溶液理论

化学反应机理的电解质溶液理论化学反应机理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步骤和路径。

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时,电解质溶液理论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电解质溶液理论在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原理和应用。

一、电解质溶液理论的概念电解质溶液理论是描述电解质在溶液中行为的理论。

电解质是指能够在水溶液中产生离子的物质,包括阳离子和阴离子。

在溶液中,电解质会发生电离,即分解为离子。

电解质溶液理论描述了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过程和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二、电解质溶液理论的原理电解质溶液理论基于电离动力学和离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

电离动力学研究了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过程。

根据电离动力学的理论,溶液中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与浓度有关。

高浓度下,电离程度较低,反之亦然。

离子间相互作用力研究了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间的库仑作用力、水合作用力等。

三、电解质溶液理论的应用1. 酸碱中和反应机理电解质溶液理论在酸碱中和反应机理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根据电解质溶液理论,酸和碱在溶液中电离生成离子,然后发生中和反应。

酸的电离产生H+离子,碱的电离产生OH-离子,H+和OH-离子结合形成水,完成中和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电解质溶液理论也广泛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研究。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物中的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电解质溶液理论中的电离过程能够帮助解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解质以及溶液中的离子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3. 反应速率的影响电解质溶液理论还可以解释溶液中反应速率的影响。

由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较高,因此它们能够增加反应物的有效碰撞机会,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在一些反应中,电解质的添加可以作为催化剂,促进反应的进行。

四、总结电解质溶液理论在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溶液中电解质的电离行为,解释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并能够影响反应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是有条件的
碳酸钠、硫酸、氯化钡溶液两辆混合,是否能发 生反应?请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实验2
实验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碳酸钠+硫酸 碳酸钠+氯化钡 硫酸+氯化钡
讨论:什么样的离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结论: 有气体、沉淀或者水(弱电解质)生成
练习1:
请判断以下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离子反应?如 果可以发生,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硫酸+氢氧化钾 (2)硝酸钾+氯化钠
实验3
实验 碳酸钠+盐酸 碳酸钾+盐酸 碳酸铵+盐酸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讨论
(1)为什么不同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却是相同的? (2)#43;盐酸行吗? (3)离子方程式CO32- + 2H+→CO2↑ + H2O
可以表示哪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4)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有什么不同?
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实验1
1.这些反应属哪一种化学反应 类型? 2.实验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3.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前后,离 子形式有什么区别?
实验分析
实验内容
相同 现象
不同现象
哪些微粒 发生了反应
氢氧化钡 +硫酸
红 色
出现白色沉 淀
SO42 Ba 2 2H 2OH 2H 2O BaSO4
氢氧化钠 +硫酸
褪 去
灯泡熄灭 亮度变化不明显
H OH H2O
结论: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实际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一、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H OH H2O
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1、离子方程式反映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2、它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 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小结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发生离子反应是有条件的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练习2: 课本77页第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