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联想美术课教案
《汉字的联想》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教案

《汉字的联想》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美术”,章节为《汉字的联想》。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汉字的起源、汉字的结构、汉字与美术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汉字美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结构和美术价值,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富有创意的汉字美术作品。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汉字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结构及与美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汉字图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富有创意的汉字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15分钟)(1)介绍汉字的起源、结构及与美术的关系。
(2)讲解联想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示范(10分钟)以“心”字为例,示范如何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汉字美术作品。
4. 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汉字进行联想创作。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汉字的起源、结构2. 汉字与美术的关系3. 联想的方法4. 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字为主题,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一幅汉字美术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汉字的起源、结构及与美术的关系,但部分学生在联想创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富有创意的汉字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汉字美术作品。
2. 示范环节:以“心”字为例,示范如何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汉字美术作品。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汉字的联想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汉字的联想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汉字的联想(通用9篇)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汉字的联想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加深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用中国画的方法对汉字进行大胆联想和创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交流、分析及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大胆地运用中国画的作画工具和笔墨技法,表现生动、有趣的汉子形象,创作新颖的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中国汉字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情感的体验中增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汉字象形表意的构形特点,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体验用汉字为题材进行水墨画创作的乐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利用汉字的构形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以及用中国画形式进行创作的笔墨技法。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板书毛笔国画颜料笔洗生宣象形字卡片学生:国画颜料毛笔洗笔筒毡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游戏导入:“连图猜字,连连看”。
引出象形文字: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创造出来的文字。
这些文字像画一样美丽,多有趣的联想呀!出示课题《汉字的联想》。
二、新授:1、提问:我们的祖先最早是如何记录发生的事情呢?(结绳记事)2、小故事: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结绳记事→岩画→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简化字3、想一想:汉字最初是由什么演变来的?汉字是从图画记事演变来的。
(字由画生)4、观察汉字演变表:①早期的象形文字这么生动有趣,为什么今天不再用它了?书写麻烦,线条复杂,写法不统一,有局限性。
②对比早期以图形为主的字和近现代的字,从外形上看,你发现了什么?早期:形象具体,基本能认出来;线条复杂,不好书写。
近现代:形象概括抽象,笔画横平竖直,线条相对简单,易记好书写。
③小结: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由具象到抽象,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5、欣赏有趣的字:羊、竹、美、饮、休的演变。
6、小结:汉字艺术是博大精深的,随着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由图案化的形象符号演变为由线条构成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神奇美丽的书法艺术。
小学美术《文字的联想》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字的起源和演变、不同字体的特点,以及创意字体设计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字创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更多有趣的字体设计。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字的演变过程、字体设计原则和创意实践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展示、对比和实例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创意字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文字中融入节日元素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字体设计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进行文字装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认识不同字体的特点。文字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了解字体的历史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创意设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创意字体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使信息传递更加生动有趣。
(3)文字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容易局限于文字的字面意义,缺乏深入思考和丰富联想。
突破方法:教师通过提问、故事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从文字的象征意义、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联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文字的联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各种有趣的字体设计?”比如,商店的招牌、广告海报上的创意字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文字的创意奥秘。
汉字的视觉联想美术教案

汉字的视觉联想美术教案汉字的视觉联想美术教案篇一:字的联想美术课教案字的联想美术课教案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美化字体的能力,学写变体美术字。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培养学生美化字体的能力,学会创作变体美术字。
电教、教具、学具:范图若干各种材料的作画工具:如水彩笔、蜡笔、颜料等、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象形字师:猜猜这是什么字?你为什么这么猜?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3、师:如今的文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后,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
4、出示一组汉字和一组变形字。
师:你们更喜欢哪一组?为什么?5、学生自由发言。
6、小结:今天我们也来学回古人,将这些文字进行变化,变成有趣、好玩的变形美术字,一起来学习《字的联想》。
7、板书课题:《字的联想》。
二、讲授新课(一)、象形1、出示“果”,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2、出示范作,你们更喜欢哪一个字?4、板书:象形(二)、会意1`、出示变体字“秋”。
这是什么字?你出现什么变化了吗?说说它好在哪里?2、小结:蟋蟀、莲藕、菊花,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事物,这样变化使得这个“秋”字更加秋意盎然。
师范秋字:老师用树枝和树叶也对这个秋字做了变化。
来看一下吧。
3、这样像根据文字的意思来进行联想的方法叫会意。
(还如休)(三)、总结:无论象形还是会意,在将文字进行联想变形的时候,都要注意其内容和形式一定要符合。
三、联想的基本方法:例如:折1、联想:折,可以折弯,可以折断2、举例:看看折是怎么变化的(图)折弯了折断了四提供文字:竹、鸟、鱼、胎、风、雨、雷、电、??五、学生作业(背景音乐)六、展示优秀作品汉字的视觉联想美术教案篇二:美术课教学案例——字的联想美术整合案例:字的联想教材分析:字的联想是关于美术字设计基础训练课。
它与纯美术字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更加注重教材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避免了学科知识专业化。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7课 字的联想4-苏少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7课字的联想4-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字的联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2.通过对字的结构、形态、意义等方面的联想,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细节、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字的联想方法、创意美术作品的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字的联想,以及如何将联想转化为具体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准备1.课件:展示字的联想作品、美术作品等。
2.材料:画纸、画笔、颜料等。
3.学生作品:上一课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上一课学生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字的结构、形态、意义等方面,提出本课主题:字的联想。
2.新课讲解(1)展示字的联想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字的联想方法。
(2)讲解字的联想步骤:观察字的结构、形态、意义,进行联想,创作美术作品。
(3)讲解创意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表达字的联想。
3.课堂实践(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字,进行字的联想,讨论创作思路。
(2)学生创作:根据讨论结果,每组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
(3)教师指导: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鼓励和建议。
4.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介绍创作思路和过程。
(2)拓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字的联想,创作出更多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五、课后作业1.选取一个字,进行字的联想,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观察生活中的字,记录下有趣的字的联想,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字的联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2.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3.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展示经典字的联想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字在不同形态下的美感,如“山”字可以联想到山的轮廓、山的连绵等。
汉字的联想美术教案

汉字的联想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基本构成和演变历程;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联想能力;
4.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汉字的基本构成和演变历程;
2.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汉字的联想美术创作。
三、教学过程
1. 汉字的基本构成和演变历程
1.讲解汉字的基本构成和演变历程;
2.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和不同字体的特点;
3.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字体的特点,了解汉字的美学价值。
2.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1.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练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3.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字体的笔画和结构,了解汉字的美学特点。
3. 汉字的联想美术创作
1.讲解汉字的联想美术创作;
2.给学生提供一些汉字,让学生根据汉字的意义和特点进行联想创作;
3.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分享。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讲解汉字的基本构成和演变历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美学价值;
2.练习法:通过练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3.创作法:通过汉字的联想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美术素养。
五、教学评价
1.学生的作品评价;
2.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3.教学效果评价。
六、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教学方法是否合理;
3.学生的反馈和建议。
《字的联想》教学设计(精选3篇)

《字的联想》教学设计(精选3篇)《字的联想》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字的联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字的联想》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自豪感。
2、技能目标: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3、情感目标: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教学难点:如何发掘的学生的创造力,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游戏导入:猜一猜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幅很特别的图片,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出示日、月、人、水甲骨文)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认为呢?真聪明!(这些文字和现实中的物像非常的相似。
)师:对了,这些其实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我们也可以称他们为象形文字。
一个文字本身就是一幅画。
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些象形文字就是受生活和大自然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字的联想》,学习用联想的方法把字变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
(出示课题)二、新授1、玩“变一变”的游戏师:首先,我们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下面的几幅图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展示三种变化的“鱼”字小结:这几个字都是用图片代替了文字的某些笔画。
你会用这种方法来变化文字吗?试一试出示“运动会”看到这个字你联想到什么?你打算怎么变?想不想看看老师的作品?能不能给我提提意见?想法真好!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这种方法了。
2、翻开书,找出你最喜欢的字,观察这个字的变化,说说是怎样变得?回答这样变的好处在哪里出示课本中“甜”的变体字,引导学生离开书本后如何将这个字进行更深入的变化。
再来看看这个字“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变化呢?(因为花生可以榨油)我们平时吃的油还可以从哪些农作物中提取?花生的外形和三点水很接近,所以这样变化更美观。
汉字的联想美术教案(

汉字的联想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四章“汉字艺术”第三节“汉字的联想”。
详细内容包括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与美术的结合、汉字联想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丰富内涵,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感受汉字之美。
2. 学习汉字与美术的结合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通过汉字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汉字联想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与美术的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富有创意的汉字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汉字与美术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5分钟)(1)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汉字之美。
(2)介绍汉字与美术的结合方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3. 实践环节(15分钟)(1)教师示范汉字联想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分组进行汉字联想实践,创作美术作品。
4. 课堂展示与评价(10分钟)5.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道汉字联想题目,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例题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汉字的结构特点2. 汉字与美术的结合3. 汉字联想的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字为例,进行汉字联想,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答案提示:可以从春天的事物、景色、活动等方面进行联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汉字,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审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汉字联想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环节:教师示范汉字联想的方法和技巧。
3. 作业设计:以“春”字为例,进行汉字联想,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的联想美术课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美化字体的能力,学写变体美术字。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培养学生美化字体的能力,学会创作变体美术字。
电教、教具、学具:
范图若干
各种材料的作画工具:如水彩笔、蜡笔、颜料等、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象形字
师:猜猜这是什么字?你为什么这么猜?
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3、师:如今的文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后,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
4、出示一组汉字和一组变形字。
师:你们更喜欢哪一组?为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
6、小结:今天我们也来学回古人,将这些文字进行变化,变成有趣、好玩的变形美术字,一起来学习《字的联想》。
7、板书课题:《字的联想》。
二、讲授新课
(一)、象形
1、出示“果”,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范作,你们更喜欢哪一个字?
4、板书:象形
(二)、会意
1`、出示变体字“秋”。
这是什么字?你出现什么变化了吗?说说它好在哪里?
2、小结:蟋蟀、莲藕、菊花,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事物,这样变化使得这个“秋”字更加秋意盎然。
师范秋字:老师用树枝和树叶也对这个秋字做了变化。
来看一下吧。
3、这样像根据文字的意思来进行联想的方法叫会意。
(还如休)(三)、总结:无论象形还是会意,在将文字进行联想变形的时候,都要
注意其内容和形式一定要符合。
三、联想的基本方法:
例如:折
1、联想:折,可以折弯,可以折断
2、举例:看看折是怎么变化的(图)
折弯了
折断了
四提供文字:竹、鸟、鱼、胎、风、雨、雷、电、……
五、学生作业(背景音乐)
六、展示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