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面试说课稿《荷塘月色》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说课稿

《荷塘月色》说课稿

《荷塘月色》说课稿《荷塘月色》说课稿1一、说教学目标高中与学校相比,在学习力量、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如本单元——现当代散文单元学习重点就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尝文章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根据同学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学问与力量目标:观赏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

同时,学习本文比方、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老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育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把握肯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3〕情感与看法目标:理解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育正确的审美观二、说教材《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其次单元的第一篇文章,由于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因此,这篇文章事实上是同学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一篇现代文。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独具魅力,被称为写景的好手。

并且在景物描写中,能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使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壮年时期的作品,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现代白话文的典范。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同学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更要让同学认真品位语言,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重点:1让同学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淡淡喜悦淡淡哀愁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课借景抒情的手法。

2通过品读语言,尤其是精彩语段4—5段的赏析,品尝文章语言美,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

难点:1理解在文章中流露的冗杂的感情2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三、说教法对于老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老师既是与同学公平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同学阅读的促进者。

说课稿《荷塘月色》

说课稿《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荷塘月色》,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对课文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必修5本书共有文言文单元5个, 17篇文章。

涉及了5个方面的文章类型: 古代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议论性散文、人物传记和古代抒情散文。

《荷塘月色》属于山水游记散文, 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散文。

本单元学习的是写景状物散文, 而学习重点在整体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 品味文章的语言, 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在《荷塘月色》这篇散文里,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色荷塘相互映衬的美丽图景。

文章语言优美, 典雅, 是一篇著名的散文。

所以, 在阅读这类的散文, 要展开想象, 力求身临其境, 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 体会文中所描绘的美景,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于那些美妙的句段, 要反复诵读斟酌,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基于教材以及三维一体的目标要求, 现做如下设计:1.知识与能力目标: 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 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通感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掌握一些基本赏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重、难点及确定依据这篇散文构思精巧独特, 语言优美隽永。

所以, 我将语言的运用技巧、赏析散文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内容安排、拓展布置预习1.回忆初中学习的《背影》情况, 了解朱自清散文写作的特点, 、试赏析《荷塘月色》中的精彩语句。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师是学生的对话者, 亦是课堂的组织者,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必要的点拨是必不可少的, 但不能越俎代庖。

因此,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法、欣赏法、讲解法,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荷塘月色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荷塘月色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荷塘月色》一、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散文,本文通过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教案将分析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教学提供指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 重难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2. 突破策略:通过分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荷塘月色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美和意境美;3.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3.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阅读与解析;2. 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 探讨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4.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5. 课内外相关作品的比较阅读。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美和意境美;3. 解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4. 探讨意象: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荷塘月色的魅力;5. 学习修辞: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6. 比较阅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相关作品的比较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山西特岗教师招聘:高中语文面试说课稿《荷塘月色》

山西特岗教师招聘:高中语文面试说课稿《荷塘月色》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山西特岗教师招聘:高中语文面试说课稿《荷塘月色》
【说教材】
《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本部分学习的重点是鉴赏散文的意境美,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读”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领悟作者所蕴含的情感,在“读”中品味语言之妙,从而主动探究本文的魅力所在。

【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情况分析
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初中的学习已经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散文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鉴赏和品味散文的能力,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审美的技巧和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2.教学目标制定的理论依据
本单元是现当代散文单元,学习重点是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景,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3.制定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能力: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揣摩重要词句。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三个目标的要求我设计了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通过品读语言,尤其是精彩语段4—5段的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复杂的感情。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荷塘月色》说课稿完美版

《荷塘月色》说课稿完美版

《荷塘月色》说课稿各位评委:晚上好!我说课的文本是《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

这篇文章是高中学习起步阶段(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或者第二单元、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板块)必须学习的一篇经典性散文,学好《荷》文对学生鉴赏散文可起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作用。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我从三个方面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生平。

2、掌握第一次正式接触的修辞方法:通感。

3、品味《荷》文中优美的语言与意境,品味朱自清散文语言的风格。

二、过程和方法1、导入我不主张采用介绍1927年大革命失败等背景、介绍作者生平的方式导入课文,这样的介绍不自觉的就把学生引到“政治味道”很浓的路子上来了。

作者曾说过的一句话:“国学是我的职业,文学是我的娱乐,这便是我现在走的路”。

(朱自清《哪里走》)真正优秀的文章是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的打磨和洗礼的,脱离那种特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也是可以解读的很透彻到位的。

我的导入方法是,让学生与我一起回忆学习过的朱自清的作品。

这种导入方法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唤起了对朱自清语言的曾有的记忆,为进一步领略本文语言预设基础。

具体的导入语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匆匆》)这是叹流光易逝、惜时如金的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这是热爱自然,珍惜青春的朱自清;以上是一代文学大师用饱蘸深情而又富有灵性的笔,为我们描绘出的优美画卷,抒发了对爱自然、青春和生命热爱的感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又一美文《荷塘月色》,一起走进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宁静、淡雅、柔和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之中。

《荷塘月色》说课稿11篇

《荷塘月色》说课稿11篇

《荷塘月色》说课稿11篇《荷塘月色》说课稿1步洪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在此,我来谈谈自己不很成熟的教学设计,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相信阅读过这篇散文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__,她结构精致,语言生动、优美,感情细腻、含蓄,通篇气韵贯注,灵动多姿,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愉悦。

此外,由于__系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开篇之作,对他们初步感受到高中语文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加之高中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它既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任务,又肩负着培学生养人文素质和健康性情的重任。

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课文和情境进行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是指教材,也是指学生。

教授此课时,我们面对的是刚上高中的学生,在初中,他们学过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说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

因此,我确定《荷塘月色》学习的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物境美、语言美、结构美,进而体会意境美,培养学生感受美、接纳美的能力。

今天,我从五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分析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同时,学习__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和双线索环形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点拨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思考探究、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并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因此我确定重点是通过4—6段赏析,品味__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

由于学生散文阅读知识积累较薄弱,所以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两个:一是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二是理解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三、教学时间:拟定两课时。

四、教具使用:多媒体五、教学设计原理第一课时一、通过预习,让学生归纳,这篇散文我们学什么?1、教师明确教学目标2、释题:思考问题,文题改为《清塘荷韵》好不好?此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教师明确荷与月组成的文题具有象征义,在此讲析象征的概念,为学生现代文问阅读中表现手法做知识积累。

荷塘月色语文说课稿5篇

荷塘月色语文说课稿5篇

荷塘月色语文说课稿5篇荷塘月色语文说课稿5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下面给大家分享荷塘月色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荷塘月色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荷塘月色》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篇。

本单元是在学习第一单元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荷塘月色》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既承接了师词单元语言优美精练传神、景色如诗如画的特点,也为学习本单元的其他文章中的形象打下了基础。

2、说教学目标:在《荷塘月色》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为“掌握写景散文的特点”。

依据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散文教学的说明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会学生文中抒情的方法。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情”与“景”的交融。

怎样才能领会文中的情,感受文中的景,是学生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关键,并且学会“景”与“情”互生,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鉴于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为“掌握写景散文的特点”。

3、说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我把这一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两个。

一是领会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特点。

二是本文中的“月”与“荷”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载体。

难点确定为了解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确定本节课中重点的依据是:《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在理清本文的情感脉络,欣赏本文如诗如画的景色后,“情”与“景”怎样交融形成浑然一个整体,就成了一个重点。

而散文中的情,打上了作者个性人格的印记,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同时又是社会生活、时代风云在作者心底留下的痕迹,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所以选择“月色”“荷塘”这样的景来写的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解了景,就了解了人,同时读懂了作者,也就更深入的了解了文章,所以我把“月”与“荷”这一载体再进一步分析,分析出它的独特意义,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其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荷塘月色》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课书第一册第1单元的第1篇课文。

本册书现代文阅读共三个单元,每单元不分文体组织课文,但围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它是阅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基础。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

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

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物境之美。

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归功于传神的动词,巧妙的叠词,以及通感等修辞。

传统语文数学仅把课文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恰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所以本课的学习重点我拟定于领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散文的教学和其它文章不同,用传统的分析法教学会破坏文章整体韵味和优美的意境,所以我打算把传统的散文分析课变为鉴赏课,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

本文作为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尤其是语言方面有许多值得鉴赏的地方,因文章不长也适合鉴赏。

从学生角度分析,传统的分析法重分析较鉴赏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束傅,久而久之,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其次,这阶段的学生从初中毕业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具有散文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能够鉴赏。

三、说目标1 、知识目标:(1)能通过揣摩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能力目标:(1)培养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3 、德育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注社会、追求理想的感情,促使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说课时依照目标分为两课时。

第1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感情第2课时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师面试说课稿《荷塘月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 ...号考生,今天,我为大家试讲的题目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荷塘月色》所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师:让我们做这样一个比喻,把全篇文章比做树叶,那么,我们来说说看,是文章的哪些因素组成了它的主干?
师:嗯,你说是时间的先后顺序,非常好,还有吗?
师:你说还有——小路、月色下面的荷塘、荷塘上面的月色、荷塘四周,也就是移步换景。

说的也非常的准确。

二、析读
师:现在,老师就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还有哪些因素构成了它的叶脉呢?
师: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大家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师:第一组同学已经自觉的坐好。

小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讨论成果。

师:哦,你们认为“精美的语言”构成了文章的叶脉。

(板书:语言精美)
师:那文章有哪些精美的语言呢?
师:是啊,文中有很多类似的句子,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它们之所以读来流畅、自然,就是因为他们都采用了——叠词。

师:如“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缕缕、密密、脉脉、”等。

师:哦,你说如果不用叠词是否可以?
师:那就让我们试着换一种说法。

师:“曲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很多的叶子”、“微风过程,送来缕清香”... ...
师:你的头啊,都快要成拨浪鼓了。

师:看来你是不赞成删掉叠词的,那就说下你的理由吧。

师:嗯,你说叠词更能体现文章的柔美、舒缓、流畅。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再次感受下文章的叠词之美。

师:嗯,果然理解的到位,读的都不一样了。

师:第二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哦,你们觉得“贴切的修辞”也构成了文章的叶脉。

师:那文章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呢?
师:哦,你说“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将叶子比喻成舞女的裙子,写出叶子的美丽。

师:你说的非常准确,不仅点出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指出了它的作用,基础知识非常的扎实,好,请坐。

师:你说“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将白花人格化,写出花的婀娜多姿。

同样精准到位,请坐。

师:那老师说一句,大家看看这是什么修辞?
师: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师:有同学说还是比喻。

再好好看看。

师:清香是我们用鼻子闻到的,而歌声是我们用耳朵听到的,我已经听到我想要的答案了。

师:没错,就是——通感。

师:也就是将嗅觉和听觉互通。

师:那缕缕清香和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师:哦,你说远处高楼上的歌声是时有时无的,一会能听到,一会听不到。

就好像缕缕清香,若有若无,一会能闻到,一会闻不到。

师:所以通感的好处就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师:第三组同学说语言的凝练,也构成了文章的叶脉。

师:那课文中有哪些凝练的词句呢?
师:你们觉得——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这一句话中“泻”字用得特别好,那它好在哪里呢?
师:嗯,泻字说明月光非常的柔和、细腻。

师:那如果我这里将它换做“静静地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是否可以呢?
师:是啊,如果将“泻”换成“照”就和前面的流水不一致了,这足见作者把控全篇的能力,同时写出了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师:好了,同学们,课上的时间总是短暂的。

师:这节课,在各小组的共同补充下,我们知道本篇文章美在——精美的语言、贴切的修辞、凝练的语言。

师:其实,本文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值得鉴赏的角度可远不止如此,课下希望同学不用停止分析的脚步,继续去细细品读本文。

师:这节课,我们就先分析到这里。

师:现在,请同学们记下我们的作业。

师:第一,预习下一课《故都的秋》
师:第二,写写自己身边的美景,适当运用今天所学到的写作技巧。

师:好,同学们,下课。

三、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