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历史演变

合集下载

community、社区、共同体

community、社区、共同体

community社区、共同体的概念和研究角度摘要:从腾尼斯以来,社会学界对“社区”的理解和研究方法发生了历史变化。

“社区”的主要理论含义从一种“社会类型”转向“地域社会”、“社会组织”或“社会网络”。

社区作为在某种基础上形成互动关系和认同意识的人群或共同体,也是一个理论研究的对象。

但研究者对其本质形态和概念内涵没有一致认识,因此有人将研究者与社区比喻为“盲人”与“象”。

本文拟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对社区理论与研究中的概念和视角差异做初步总结。

一、社区概念的历史变化与内在联系无论作为学术概念还是社会语言词汇,目前“社区”含义的主要差别在于是否包含地域因素。

从腾尼斯以来,社会学界对“社区”的理解和研究方法发生了一定的历史变化。

“社区”的主要含义从一种“社会类型”转向“地域社会”,在今天则更多指“社会组织”或“社会网络”。

无疑这些变化与社会条件密不可分。

在19 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中,大规模商品生产开始出现,通讯交通日益便利,一些商人和经济组织进行跨地域交易,其他人也增加了横向的水平流动,日常活动超出原来的地域社区。

一些社会科学家敏锐地注意到,这些变化意味着产生了不同的身份关系与社会关系。

享利•梅因提出“地位”与“契约”概念,H•斯宾塞提出“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理论,E•迪尔凯姆提出“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理论。

腾尼斯用“社区”与“社会”两个综合性分析概念,说明了人类演进过程中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两极特征,并将“社区”定义为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

然而,工业化城市社会本身也是一个重组和发展的过程,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为典型的社会学家开始更加关注城市社会的群体组织和内部分工,以及城镇、城市、城市区、城市带、郊区等不同社区的形态和接替,因而地域性社区(群体)成为20 世纪前期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社会现代化带来了社会利益的分化和自主意识的增强。

社区概念也开始超越地域限制而具有更多维的内涵。

社区常被用于指任何具有共同需要、利益、信念、价值和相对聚合、持续关系的人群。

第二章社区工作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社区工作的历史发展

二、专业化时期:1945年至1960年代初
(一)联合国的社区发展 •1947年起联合国提供技术项目援助。 •1951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通过了 390D号议案 •1957年,发达国家的应用
(二)社区工作专业化发展 1、社区工作专业化倡导活动 • 1939年的兰尼报告(lane Report) 2、教育和训练的发展
丙 丁 戊
2、慈善组织会社的作用与特点 • 作用:结束了慈善滥用 使慈善有效协助值得帮助的人 动员了助人的力量 • 特点:任用友善访问者进行家计调查 避免舞弊和鼓励贫民节约和自助
(二)睦邻组织运动 (The Settlements Movement)
1、英国的社区睦邻中心 • 1884年伦敦巴涅特(Samuel A.Barnett)创办 的“汤恩比馆” • 特点:设于贫民区,与贫民密切接触; 根据居民需要提供服务; 挖掘当地资源,强调互助合作; 传播文化。
第二章 社区工作的历史发展
一、起源时期:十九世纪末至“二战”结束 (一)慈善组织会社 (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C.O.S) 1、慈善组织会社的产生和工作方法 • 产生:1869--英国伦敦 1877--美国纽约 • 方法:家计调查 组织机构调整

A
甲 乙 丙
B
提尔里· F的自传出版后,立即成了畅销书,并引发巨大争议。但提尔里为自己 辩解说:“我知道我从社保制度获得了好处。但让我惊讶的是,这么多年来一直能 制度的空子,却没有任何人追究。因此我写了这本书,来对这一怪现象进行谴责。
五、小结
社区工作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转变: 1、取向上: 福利性--政治性--福利性 2、政府角色: 无介入--推广介入--私有化(再脱离)
1939-1945年间,在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下 的一个社区组织委员会,对社会工作学院 所开有关社区组织的课程做了广泛而深入 的研究,并提出建议。 1946年,在布法罗召开的美国社会工作会议 上,成立了社区组织研究协会。

社区的渊源及内涵

社区的渊源及内涵

第一节社区的渊源及内涵一、社区的产生社区概念的提出,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

社区是指相对立的一种传统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组织形态。

此后,美国社会学家罗密斯第一次在译文中划分了社区和社会的概念,提出社区和社会是有区别的。

认为社区是自生的,而社会是结合的;社区是同质的或异质共生的,而社会则是异质的;社区是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而社会则是相对开放的,相互依存的;社区往往是单一价值取向的,而社会则是多元价值取向的;社区是人们感情和身份的重要源泉,而社会则是人们理性和角色的大舞台。

二、社区的内涵国内外学者对社区的概念理解各有侧重,对社区的定义也是人人言殊,但对社区的地域性却是基本认同的。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社区成为多学科学者研究的对象。

有的学者表述为“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部分社会学家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也有的学者指出: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

还有的认为:社区是由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按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可见,人们在概念的理解、定义的确定上各有不同,但大都同意在地域意义上使用社区一词。

因此,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二节社区的特征及构成要素一、社区的特征社区的概念既然是有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那末它必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了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因此,社区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生活;不仅包括一定的地域,而且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历史社区自治知识点总结

历史社区自治知识点总结

历史社区自治知识点总结一、社区自治的起源1. 古希腊城邦古希腊是社区自治的发源地之一。

在古希腊城邦制度中,各个城邦拥有相对独立的政治组织和自治权力。

城邦内部的公共事务由公民大会和议会共同决定,市民们可以通过参与政治来影响城邦的决策和管理。

这种社区自治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平等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世纪欧洲的自治市镇在中世纪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民通过战争、起义等方式争取到了自治权力,形成了自治市镇。

这些自治市镇拥有相对独立的政治组织和自治权力,可以自行管理城市的内部事务。

市民们通过参与市镇议会、选举市长等途径参与城市的管理和决策,体现了一种相对民主的社区自治模式。

二、社区自治的发展1. 工业革命后的城市自治19世纪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和社会结构,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自治成为迫切的问题。

一些国家开始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促进城市自治的发展。

例如英国的《地方政府法》和德国的城市自治法等,为城市自治提供了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

在这一时期,城市自治成为社区自治的主要形式,城市自治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逐渐完善。

2. 社区自治运动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社区自治运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诉求。

社会主义者和工人运动者倡导通过建立工人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等形式,实现社区的自治和民主管理。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了“社会主义的城市自治”政策,通过建立苏维埃制度,实现了工人阶级对城市的自治和管理。

社会主义国家为社区自治运动提供了政治支持和制度保障,推动了社区自治的发展。

三、社区自治的影响1. 民主价值观的传播社区自治强调公民的参与和共同管理,体现了民主、平等和公平的价值观念。

它为民主政治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制度经验,促进了民主价值观的传播和普及。

社区自治的经验和模式,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 社会组织的多样化社区自治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多样化和民间力量的发展。

社会学概论--第七讲社区-659

社会学概论--第七讲社区-659
在一个城市的时代,城市化的方向和 规模直接决定现代社区的演变模式。
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争论
大城市重点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我国应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建设 和发展大城市,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和城市 带,以此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其主要依据是:
第一,大城市在一定时期快速发展是历史的趋势。 第二,大城市的规模效益显著, 蕴含着巨大的生命
虚拟社区:通过网络技术,以 互联网为平台形成的社区。
按照组织 方式和控 制类型
神圣社区:在地理、社会和心理
上与其它社区相隔离,独立存在和 发展的社会单位。神性信仰是基本 的精神纽带和控制方式。
世俗社区:与其它社区相联系,
强调理性与科学,社会控制以法 律和契约为主。
按照产业 结构、市 场规模和 人口密度
四、社区研究的发展
无论是对于一个社区本身或对于整个社会来说, 社区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整个社会是由一个个 或大或小的社区所组成的。任何一个社区就是一 个规模不等的具体的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的不 同程度的缩影
同整个大社会相比,社区则显得具体可感,易于 把握。一般地说,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个个 具体的社区里进行的。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 现象必然会在各个社区里有所表现。社区研究是 社会研究的具体化。
力。从未有事实证明城市大到何种程度会出现不经济 现象。
第三,大城市辐射能力强。 第四,大城市与“城市病”并无必然联系。
小城镇重点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发展小城镇是现阶段促进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有人 甚至认为,它是我国城市化唯一正确的道路。其 主要依据是:
第一,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业人口的蓄水池, 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
在同一时期,美国学者R.S.林德和H.M.林德夫妇又开创了 社区研究中以小镇为对象的全貌研究,即描述社区的各个 不同部分并解释这些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

社区的历史嬗变与整合

社区的历史嬗变与整合

社区的历史嬗变与整合作者:申恒胜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2期申恒胜(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摘要:在社区的历史嬗变中,农村社区经历过分散与断裂,而城市社区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传承与整合的形态。

不同的历史变迁路径形塑了社区不同的内部结构,因此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社区进行整合。

农村社区有望在村民自治的框架内得到整合,而城市社区则需要在道德伦理、公共安全与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重塑。

关键词:社区;嬗变;整合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2-0233-02社区(Community)一词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腾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提出的,最初的含义是指在传统的自然感性一致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起来的社会有机体,即乡村社会。

后来,经过众多社会学家的研究和改造,这一概念成为研究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一种理想范型。

费孝通认为,“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这对象并不能是概然性的,必须是具体的社区,因为联系着社会制度的是人民的生活,人民的生活有时空的坐落,这就是社区。

”[1]可见,一个村庄,一个小镇、一个大城市或大城市的区,都可以视作一个社区。

一、农村社区:历史与断裂农村社区是一个组织较为严密的封闭式实体。

在村落的形成和发展中,就存在一种“自我禁闭”的趋向。

传统社会主要是一种小农经济,人们经常处于一种生计经济(subsistence economy)的威胁当中。

人们通过聚居组成村社而对自身利益进行防卫,自主地处理村庄事务,防止外来力量(包括国家和政府在内)的侵入。

人们需要联合起来,按照血缘、地缘关系组织起一个个聚落,从而形成了一个个相对孤立而又分散的农村社区。

在农耕社会,人们的愿望就是要避免国家介入他们的事务中,因为这种介入意味着对资源的攫取与掠夺。

村落的自闭有效地防止了外来力量对村庄事务的干预,村庄与外界的交往也有效地隔断了,但在村内,人们之间的交往却较为频繁,关系也较为密切,乡村社会的家族意识和社区观念也较为浓厚,使得人们在处理村社事务时,扩大了相互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获得了对村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美国社区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美国社区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美国社区的历史和文化特色美国社区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许多历史和文化特色。

这些特点来自于美国多样的移民历史、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探讨美国社区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一、美国社区的历史美国社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欧洲移民开始在美洲建立定居点。

这些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宗教和语言,这些因素为美国社区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美国的西部开拓开始了,许多移民和拓荒者穿越大草原,建立了新的社区。

这些社区有着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比如牧场主和牛仔文化在西部社区非常盛行。

二、美国社区的文化特色1. 宗教文化:美国社区有许多不同的宗教信仰,如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在美国社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支持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2. 风俗习惯:美国社区的风俗习惯因地域、民族和宗教差异而异。

例如,新英格兰社区的居民喜欢在感恩节烤火鸡,南部社区的居民则喜欢吃油炸鸡和烤肉。

3. 健身文化:美国社区的健身文化非常发达,健身房、跑步、游泳等运动项目在美国社区中非常普遍。

此外,美国社区还有许多球类运动,比如篮球、美式足球、棒球等。

4. 音乐文化:美国社区的音乐文化多样,包括流行音乐、爵士乐、蓝调音乐、乡村音乐等。

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音乐文化习惯,例如南部社区的布鲁斯音乐和乡村音乐。

5. 志愿服务:美国社区的志愿服务非常重要,人们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为社区服务和帮助有需要的人。

许多社区组织拥有自己的志愿服务项目,例如义工帮助老人、下岗工人、儿童等。

6. 艺术文化:美国社区的艺术文化繁荣发展,包括文学、电影、绘画、雕塑等。

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例如纽约市的百老汇音乐剧、旧金山的艺术画廊等。

三、美国社区的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社区将继续发展和演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变迁,美国社区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但是,美国社区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它们将永远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1讲 中国城市社区的变迁2019

第11讲 中国城市社区的变迁2019
后期阶段,20世纪40年代—新中国成立前,相对 停滞。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城市的空间结构,整体上具 有传统建筑区域、殖民区域以及两者混合区域 等多种类型,整个城市呈现出多区拼贴的特点, 反差与对比度比较大。
依据其形成背景的不同,可分为几大类地区:
第一类是中心老城区。
第二类是商埠区或租界区。
• “闾左”:身份卑贱者,“豪右”:富贵之家。
二、汉唐:里坊制
• 先秦文献无“坊”名,都称“里”,有时称 “闾”或“闾里”,汉袭秦制。
• “坊”这个名词用于城市,可见西汉长安。 不过当时正称仍为“里”,隋初开始改“里”为 “坊” 。
• 汉唐时期,城市的基本居住单元被称为“里” 或“坊”,并且有坊墙,形成相对封闭的居住区 空间结构。
2015年9月,成都就提出“大成都建小街区”的概念。
从2015年12月起,包括中心5城区和高新区、天府新区 等在内的九大片区,将按照“窄道路、密路网”的标准 打造成一种开放式的街区模式。
根据当地规定,街区单元尺度不宜大于200米×200米, 街区单元规模约50亩左右;道路网密度宜不低于 10km/km2,道路宽度宜不大于25米;公共交通方面,实 现公交站点半径300米基本满覆盖。这种街区模式被成 都称为“小街区规制”。
第11讲 中国城市社区的变迁
什么是社区?
社区,是指在城市一定区域内建筑 的、具有相对独立居住环境的大片 居民住宅。
历史上的城市有社区吗?
一、先秦:闾里制 二、汉唐:里坊制 三、两宋:街巷制 四、元明清:胡同与四合院 五、近代:里弄与骑楼 六、当代:封闭大院到街区制
中央的最大目的在于“治堵”和“防堵”。
2016年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 作的若干意见》印发,描绘出了“十三五”乃至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发展规划的新“蓝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的历史演变
早在社会学者形成社区这一概念之前,社区这种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现象就已存在。

人类总是合群而居的。

人类社会群体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理区域,具有一定地域的社区就是社会群体聚居、活动的场所。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是农业发展的产物。

在远古游牧社会中,居民逐水草而居,并无固定的住地。

严格说来,那时的游牧氏族部落只是具有生活共同体性质的一种社会群体,不是今天所说的社区。

其后,随着农业的兴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需要定居于某个地区,于是出现了村庄这样一种社区。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在广大乡村社区之间又出现了城镇社区。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区进入了都市化的过程,不但城市社区的数量日益增多,而且城市社区的经济基础与结构功能都不同于以往的社区,其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大城市、大都会社区。

社区在类型和规模上的发展,使社区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种种变化。

以往无论是一个村庄或一个小城镇,还是一个城市,其地域范围都具有比较确定的疆界。

例如,一个完整的农村社区的地域范围通常是以其村民的聚居点为中心,并将由这个中心辐射到附近的各种服务功能的射线极限点联结起来,构成这个农村社区的地理区域。

而一个完全的城市社区的地域范围,通常则是由其市区和包括若干小城镇及乡村的郊区构成的。

每个社区都有一定的制度、机构和设施,为整个区域服务,以满足其成员的各种需要。

每个社区的社区中心都设有服务性的商店、学校、工厂、政府机关、医疗单位、群众团体等,以整个社区的地域范围为其有效的“服务地区”。

社区这种社会统一体正是通过它的各种机构和设施的服务活动来推动各种制度的运行,使社区成员在本社区疆界内得以维持其全部日常生活。

同时,社区机构设施的有效“服务地区”又是形成和保持该社区疆界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作为地方社会的社区,其地方性的差异逐渐减少。

社会大众传播如广播、电视的普及,国家义务教育的推行,以及各地居民人口流动的增加,各社区之间在规范、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上的差异程度已显著降低。

社区的许多地方性功能已为“大社会”的普遍统一的功能所取代。

在同一个大社会里,此处社区居民与他处社区居民之间,其相似之点多于相异之点。

随着大城市、大都会的发展,社区地域范围的疆界也不如以往那么分明了。

一个大城市往往包含着若干个原先相对独立的社区,但在市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行政区划上则又可能与原先各社区的地域分界不一致。

长期以来,满足成员日常谋生的需要,是社区的基本功能之一,社区居民一般都是在本社区内就地劳动谋生。

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现代社区的许多居民每天都到本社区以外的地方去上班。

因此,社区成员之间除了具有当地居民的共同利益,还分别具有各自从社区以外谋取生计的种种不同利益。

这种情况就从社会纽带和社会交往上削弱了社区地域疆界的确定性。

由于全国性的企事业组织和政治、文化团体的出现,地方社区里的工厂、商店、社会团体等等,有不少就是这些全国性组织系统中的下属单位和分支机构,其决策主要是听命于本系统的上级组织而不是当地社区。

因而,作为地方社会的社区,其自主性也有所削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