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历史哲学演变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发展史

西方哲学发展史

西方哲学发展史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西方哲学思想的逻辑进程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共同历史源头。

一、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黑格尔:运用了“代”、“期”和“段”这样三级分期法。

罗素:基本上沿用了黑格尔的历史分期法。

对西方哲学史可作以下划分:古代哲学(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哲学)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中期(苏格拉底至亚里士多德时期)后期(后亚里士多德时期)中世纪哲学(西欧封建社会哲学)前期(教父哲学)后期(经院哲学)近代哲学(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哲学)以意大利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英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法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德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现当代哲学(19世纪中期以来)前期(19世纪中后期)中期(20世纪前期)当代(20世纪后期至今)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进展1.古希腊罗马哲学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之前是古希腊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无限的空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毕达哥拉斯。

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又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赫拉克利特。

爱利亚学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巴门尼德、芝诺巴门尼德:“存在”概念是对一切事物所有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存在属性的抽象。

芝诺:论证存在的唯一和不东,否定“多”和运动。

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来论哲学克服了以往从具体感性事物中寻求本原的局限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水、气、火、土。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古希腊哲学的中期发展阶段,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时期。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人成为与自然并列的哲学主题。

6张图读懂西方哲学发展史和流派

6张图读懂西方哲学发展史和流派

6张图读懂西方哲学发展史和流派古希腊罗马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哲学三个阶段,为西方哲学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上学打下了传统根基。

它提出了逻各斯、存在、实体等成为西方哲学的经典命题,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共相性质的争论开启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关于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苏格拉底代表论著:《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政治家篇》•柏拉图代表论著:《对话录》《理想国》《柏拉图对话集》•亚里士多德代表论著:《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恩培多克勒:《论自然》《论净化》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基督教成为西欧不可侵犯的绝对意识形态,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被基督教信仰的浓重阴影所笼罩。

从教父哲学(柏拉图-奥古斯丁体系)到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体系)的过渡反应了希腊罗马理性精神的复苏,而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对立为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论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奥古斯丁代表论著:《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论美与适合》•阿奎纳代表论著:《神学大全》《论君主政治》《反异教大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诠释》•威廉·奥卡姆代表论著:《逻辑大全》《辩论集7篇》近代早期西欧哲学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开始,演化出欧陆唯理论同不列颠经验论的对立,其核心是理性反思和对经验(外在或内在)的重视。

唯理论演变成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中的独断论,而经验论则在休谟那里成为彻底的怀疑主义,这为法兰西启蒙思想和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莱布尼茨代表论著:《神义论》《单子论》《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沃尔夫代表论著:《关于人类理智能力的理性思想》《关于上帝、世界及人的灵魂的理性思想》(讲演“中国的实践哲学”,1721)•休谟代表论著:《人性论》《道德原则研究》《人类理解研究》《宗教的自然史》18世纪法国哲学包括法国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两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上则表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1)西方历史哲学的演变解析

(1)西方历史哲学的演变解析

分析: (1)“史料怀疑”和“史料批判”的原则(历 史真实):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实的原则、研 究者必须坚持理智的和批判的态度。修昔底德用怀 疑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他的前辈们,对纪事家们的作 品和希罗多德的著作都进行过批评。主张不要轻信 传闻、要对资料进行批判和考证,还要尽量避免先 入为主的偏见。 (2)客观的原则:他主张历史学不应该取悦流 俗,而应该以叙述历史的真实为最高目标。修昔底 德不仅在叙述史事时比较成功地克服了个人的情感, 做到了“冷漠无情”,而且在评价史事时也能够遵 守“客观”原则,按照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来判断 人事的是非善恶。


自然灾害(如洪水)、历史、城邦等等都是循环出现的。
“他们(希腊人)被自然宇宙的可见秩序和美妙所 吸引,生灭变化的宇宙规律也就成为解释历史的范 式。根据希腊人的世界观,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向 同一个事物的永恒回归;过程返回到它的起点。” 在希腊人看来,历史不会出现新奇事物,一切都 是过往事件的循环往复。 “平行宇宙说”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荣格,心理学家)

(2)历史循环论 “当行星正好这回它们曾经穿越过的同一路线, 在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期创造出来的每一个存在物都会以正好相 同的方式再次出现。苏格拉底会再次出现,柏拉图 也会。每个人,连同他的朋友和同一城邦的人都是 如此;他们中的每个人将经受同样的考验,做同样 的事情;每一个城邦,每一个村庄,每一个营地都 会复原。这种宇宙的重建不止发生一次,而是许多 次;或者说,相同的事物会没完没了、无限期地再 次出现。”(斯多葛学派)

(2)在历史写作中对史料应持什么态度? 从希罗多德开始,已初步运用历史批判方法, 注意考订史料,比较各家记载,促进历史学发生了 具有决定意义的变化。自觉反省、理性批判精神。 (3)历史书写方式如何、原则是什么? 《历史》的记叙体、《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 编年与记事的结合。 在叙述史事时要克服个人的情感,做到“冷漠 无情”,而且在评价史事时也要遵守“客观”原则, 如实反映历史真实。如实、客观的书写,区别于神 话。

西方历史哲学思想演进2

西方历史哲学思想演进2
• 在理性与信仰、哲学与基督教的问题上,奥古斯丁摈弃了古典人文主义关于 理性独立的根本精神。他主张信仰是人生的最高权威,理性必须以信仰为向 导。他以神为中心,启示为基本,而哲学则为神学的使女;他主张信仰使人 看见真理,而理智使人多了解真理,但信仰乃至上;“研究的正确方向,必 须是从信仰出发。” “如果要明白,就应当相信,因为除非你们相信,你们 不能明白。” • 没有信仰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理解,理性本身无法形成正确的道德标
——托马斯•阿奎那
• 二、历史的动力是什么? •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善与恶的矛盾冲突, 就是善恶两种力量抗衡的过程,即"上帝
之城"与"世俗之城"的冲突,最终结果就
是"上帝之城"战胜与取代"世俗之城",上 帝之城会最终取得永恒胜利。
“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
• 奥古斯的历史神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上帝之城》一书中。 410年,罗马城被蛮族攻陷,惨遭洗劫。异教徒把罗马的陷落归 咎于罗马人改信基督教,因而得罪了罗马旧神。奥古斯丁撰写此 书予以驳斥。
第二节
中世纪的历史神学
• 在公元4—5 世纪,西方进入基督教思想盛行的中
世纪时代,有关历史的观念由于基督教思想的影 响而经过重新塑造,也进入一个“历史神学”时 代。 • 在神学家看来,历史是上帝的作品,是神圣信仰 的产物。
走近真实的中世纪
• 18世纪西方历史主义兴起以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历史割裂的不合理,开始比 较客观地看待中世纪;
响,脱离摩尼教,一度醉心于新柏拉图主义和怀疑派的著作。
• 他最后皈依基督教的契机是“花园里的奇迹”。据他的自传《忏悔录》记述, 某日正当他在住所花园里为信仰而彷徨之际,耳边响起清脆的童声:“拿起,

哲学:西方哲学思潮发展史概览

哲学:西方哲学思潮发展史概览

哲学:西方哲学思潮发展史概览西方哲学思潮发展史概览哲学是一门研究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的学科,通常被认为探究了生命、宇宙与人类的意义和真理。

在西方文明的漫长历史中,哲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思潮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相继探讨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哲学、启蒙哲学及现代哲学等重要时期的思潮发展历程。

古希腊哲学:理性的萌芽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代表了欧洲古代文明的高峰。

其主要思考基本问题包括宇宙的本质、存在的本质、道德价值等,从而奠定了哲学的基础。

在古希腊哲学家中,最为著名的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

柏拉图主张存在着一个理想世界,而现实世界则是其不完美的影像。

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哲学的实践达到这一理想境界。

亚里士多德则着重于逻辑和实证哲学,提出了关于实体性、表象和因果关系等著名学说。

中世纪哲学:神学与哲学的合一中世纪欧洲是基督教信仰的盛行时期,因此其哲学体系也深深影响着宗教生活。

中世纪哲学家主要致力于探讨有关神、宇宙、人等问题,他们主张理性与信仰的结合,同时组织严密的逻辑体系。

由于信仰和理性的合一,带来了大量富于经验的哲学理论体系。

其中,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神学哲学”理论以及彼得·阿尔特泰特(Petrus Albertus)的万物论被广泛传诵流传。

这些理论为中世纪哲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哲学:人为中心的思考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思考方式进行了另一种探讨。

现实主义哲学家们认为,人类之所以出现,是为了研究自身和身边的世界。

他们主张哲学家必须通过自己的血汗劳动,把理论与现实融为一体,这就需要打破先前基于上帝宗教理论的约束。

即使只基于人类的理性,也可以达到高度的哲学成就。

伊曼努尔·康德的理性哲学成就,被认为是文艺复兴哲学的代表。

启蒙哲学:理性解放18世纪启蒙运动是欧洲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源头,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学派,它强调人的理性被束缚在种种偏见之中,并寻求通过理性贯穿始终的自由和进步。

西方哲学史概说——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哲学

西方哲学史概说——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哲学

西方哲学史概说——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哲学西方哲学史大致可分为古希腊、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的哲学。

一: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5世纪的希腊哲学及继后的罗马哲学。

这是西方哲学的开端,也是西方哲学的摇篮。

西方哲学后来的各种观点,都可以在形式多样的古希腊哲学中找到它们的最初形态。

古希腊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童年,有着朴素、直观的特征。

这一时期,哲学逐渐脱离宗教、神话,自然科学还没有同哲学分离。

哲学主要是围绕着生成与存在、一般与个别、变与不变等问题(苏格拉底以后又增加了人事问题)来探讨本体论。

至于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希腊哲学已开始提了出来,但还处于萌芽状态,没有象近代哲学那样,达到明确的有所意识的程度。

就是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感觉世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实质上还是关于一般与个别的问题。

倒是灵魂问题是绝大多数希腊哲学家经常论及的问题。

从毕达哥拉斯派到晚期斯多亚派都主张灵魂脱离肉体,灵魂不朽。

而从德谟克利特到卢克莱修则认为灵魂是由精微的质料(原子、中子)构成的。

这不能驳倒对方的观点。

以致到了公元1世纪末,灵魂不朽为基督教多承继,成为它的教义之一。

随着希腊文化的衰落、基督教的产生,希腊哲学也就被基督教教父学所代替。

希腊——罗马世界的多神教也就被基督教一神教所代替。

二: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是指西欧5世纪至15世纪初的基督教哲学,主要是形成于11世纪的经院哲学。

教父哲学是基督教哲学的最初阶段。

经院哲学用上帝同万物的关系取代人与世界的关系,以阐发圣经、教义,论证神学理论为根本任务。

因此从根本上说,经院哲学是信仰哲学。

然而它在理性服从信仰的前提下,又力图使神学体系化理论化。

这又使它不可避免地涉及、论及那些属于哲学内容的问题。

安瑟尔谟从伟大无比的观念必然存在证明上帝存在,实际上就涉及到观念(思维)和存在的对立和结合。

围绕共相(种和属)实在性展开的唯名论和唯实论的论争,实质上就是关于个别和一般关系的论争。

现代西方哲学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现代西方哲学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刘放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在内的整个近代西方哲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有了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演进态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永葆青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就必须对此予以密切关注和深入考察,从中汲取营养,推动自身的不断创新。

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来龙去脉作宏观把握,无疑是一件富有意义的工作。

从西方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西方近代哲学通常指从笛卡尔到黑格尔这一时期的哲学,从整体上说属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其中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经验论和唯理论等派别的对立,但它们大都在不同程度上肯定哲学不应以“神”为中心,而应以“人”为中心;人可以而且应当凭借本身固有的理性能力(包括经验感知和理性反思)去认知世界。

这种理性精神既含有一种以资产阶级的人权思想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又与当时兴起的近代自然科学精神相一致。

通过对理性的倡导,当时的哲学家们把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客体)的世界明确区分开来,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被提到哲学的首位,西方哲学发展由此出现了所谓认识论的转向。

这一转向克服了古代哲学的素朴性和中世纪哲学的神秘性,对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科学反对宗教的斗争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西方近代哲学同时又隐含了严重的片面性和深刻的矛盾。

这首先表现在原本丰富多彩的“理性”日益走向狭隘化、绝对化。

近代哲学家们用“理性”构建的哲学体系,往往成了与现实生活和科学发展相脱节的抽象形而上学体系。

这种体系不仅被当作“科学的科学”,而且被用来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

其次,由于将主客、心物的区分绝对化,近代哲学家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了二元论。

二元论在认识论上必然导致与理性精神相悖的独断论或怀疑论。

由于二元论将主客分离,主客体的存在都被抽象化,成了纯粹的意识实体或自在的物质实体,由此出发建立的哲学要么是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要么是与人无关的机械唯物主义或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

西方哲学历史演进

西方哲学历史演进

现代哲学
公元 19 世纪 - 20 世纪:分析哲学和存在主义
分析哲学主张通过语言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它包括语言学、逻辑学、数学等。存在主义 关注个人的存在意义、选择和责任等主题
现代哲学
公元 20 世纪 - 现在: 后现代主义和多元文化主 义
后现代主义对真理、客观性和知识进行了批 判性的审视,强调了差异、多元性和不确定 性。多元文化主义则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 异、平等和交流
3
现代哲学
现代哲学
公元 17 世纪 18 世纪:经验主 义和理性主义
这个时期,哲学家们开始质疑传 统的知识和真理观念,通过经验 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思潮的争论 ,探索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能力
现代哲学
公元 18 世纪 - 19 世纪 :德国唯心主义和浪漫主 义
德国唯心主义试图解决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之间的矛盾,强调了理念和主观性的重要性 。浪漫主义则强调了情感、个性、想象等因 素的价值
2
中世纪哲学
中世纪哲学
公元 4 世纪 - 13 世纪:基督教哲学 的兴起
这个时期的主要哲学家都是基督 教思想家,如奥古斯丁、波爱修 、阿奎那等,他们主要探讨了神 学和哲学的关系
中世纪哲学
公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 世 纪 - 14 世 纪:经院哲 学的繁荣
这一时期哲学家们主 要通过讨论和争辩来 探索哲学和神学的问 题,如共相问题、自 由意志与预定等
BRILLIANT JOURNEY ABOUT NATURE
-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XXXX
XXXXX
古希腊哲学
公元前 5 世纪 - 4 世纪:苏格拉底和伯利克利托斯
苏格拉底提出了对知识和道德的独特理解,伯利克利托斯则研究物质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然灾害(如洪水)、历史、城邦等等都是循环出现的。
❖ “他们(希腊人)被自然宇宙的可见秩序和美妙所 吸引,生灭变化的宇宙规律也就成为解释历史的范 式。根据希腊人的世界观,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向 同一个事物的永恒回归;过程返回到它的起点。”
❖ 在希腊人看来,历史不会出现新奇事物,一切都 是过往事件的循环往复。
❖ 写作方法、目标: ❖ “在叙事方面,我决不是先入为主、一拿到什么
材料就写;我甚至不敢相信我自己的观察就一定可 靠。我所记载的,一部分是根据我亲身的经历,一 部分是根据其他目击其事的人向我提供的材料。这 些材料的确凿性,总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 考证方法检验过的。然而即使费了心力,真情实况 也还是不容易获得的:不同的目击者,对于同一件 事情会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因为他们或者偏袒这一 边,或者偏袒那一边,而记忆也不一定完全可靠。 我这部没有轶闻奇事的史著,恐难引人入胜。但是, 如果学者们想得到关于过去的正确知识、借以预见 未来(因为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未来虽然不一定 就是过去的重演,但同过去总是很相似的),从而 判明这部书是有用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我的 著作不是为了迎合人们一时的兴趣,而是要作为千 秋万世的瑰宝。”
第二章、西方历史哲学的早 期演变
一、西方历史哲学的萌芽
❖ 1.西方古代历史哲学与古典史学
❖ 时间:约公元前5世纪始。 ❖ 开创者:希罗多德(Herodotus,约B.C.484~425)、
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B.C.460~395)
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
希罗多德的历史思想
❖ 希罗多德: ❖ “历史之父”,所著《历史》(《希腊波斯战争
❖ “范例历史学”——修昔底德写作《伯罗奔尼撒 战争史》的目的,是想通过叙述这场战争给希腊世 界造成的影响、以及雅典等城邦在战争前后的成败 兴衰的变化过程,来垂训后世。
❖ 2.西方古代历史哲学思想的特点
❖ 他们对历史有反省和反思,至少认真思考了如 下的问题:
❖ (1)历史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 希罗多德提出史学的任务是“为了保存人类的 功业”,把史学从记神事发展到记人事,人本观点 是其史学的实质。修昔底德也一再赞赏人的主动精 神与非凡气质。这一传统为罗马史学家萨拉斯特、 李维、塔西陀等人所继承。人本主义的特征。
❖ (2)在历史写作中对史料应持什么态度?
❖ 从希罗多德开始,已初步运用历史批判方法, 注意考订史料,比较各家记载,促进历史学发生了 具有决定意义的变化。自觉反省、理性批判精神。
❖ (3)历史书写方式如何、原则是什么?
❖ 《历史》的记叙体、《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编 年与记事的结合。
❖ 在叙述史事时要克服个人的情感,做到“冷漠无 情”,而且在评价史事时也要遵守“客观”原则, 如实反映历史真实。如实、客观的书写,区别于神 话。
❖ 分析:
❖ (1)“史料怀疑”和“史料批判”的原则(历史 真实):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实的原则、研究 者必须坚持理智的和批判的态度。修昔底德用怀疑 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他的前辈们,对纪事家们的作品 和希罗多德的著作都进行过批评。主张不要轻信传 闻、要对资料进行批判和考证,还要尽量避免先入 为主的偏见。
❖ 公元前424年被推选为雅典的“十将军”之一。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主要是在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 两个联盟之间展开,从B.C.431开始,一直持续到 B.C.404。
❖ 用抽象的和永恒的“人性”来解释和理解历史发 展。修昔底德认为:“古往今来,人就是人,有不 变的人性。因此,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在未来会以 十分相似的方式重复出现。”
❖ 特点:主要是历史的讲述,不重在对历史“当行星正好这回它们曾经穿越过的同一路线, 在前一时期创造出来的每一个存在物都会以正好相 同的方式再次出现。苏格拉底会再次出现,柏拉图 也会。每个人,连同他的朋友和同一城邦的人都是 如此;他们中的每个人将经受同样的考验,做同样 的事情;每一个城邦,每一个村庄,每一个营地都 会复原。这种宇宙的重建不止发生一次,而是许多 次;或者说,相同的事物会没完没了、无限期地再 次出现。”(斯多葛学派)
❖ 对于历史的动力或规则:对于历史事件,希罗 多德并没有首尾一贯地解释发生的原因,有时诉诸 神的意志和命运,有时认为取决于个别人物的才能, 也有时借助于对历史或地理情况的分析。(这说明 他对历史本质的了解只是处于萌芽时期,具有开创 性,具有猜测的成份和色彩,但是很有启发性)
❖ 修昔底德: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政治史”的先河。
❖ (2)客观的原则:他主张历史学不应该取悦流俗, 而应该以叙述历史的真实为最高目标。修昔底德不 仅在叙述史事时比较成功地克服了个人的情感,做 到了“冷漠无情”,而且在评价史事时也能够遵守 “客观”原则,按照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来判断人 事的是非善恶。
❖ (3)修昔底德认为:叙述历史,就是要寻找历史 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修昔底德试图站在世俗的立 场上、从人事活动的角度总结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 因及其教训,用以垂训后世。
史》),开创“社会文化史”的先河。 ❖ 《历史》一书共9卷,1—5卷第28章,叙述西亚、
北非及希腊诸地区之历史、地理及民族习俗、风土 人情。第5卷第29章起,主要叙述波斯人和希腊人 在公元前478年以前数十年间的战争。
❖ 历史思想
❖ 对待史料的态度:希罗多德在欧洲史坛最先对 史料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批判态度,而不是盲目 相信一切传闻(使历史从神话中分离出来,具备了 独立性,以求真为历史的目的)。他创造了叙述历 史的新方法,把记载史实和加以阐释有机地结合起 来。
❖ 3.西方古代历史思想的评价:
❖ (1)可以称为是历史哲学吗?
❖ 对历史以上诸方面的自觉的反省,提供了历史哲 学最早的思想资源和基础,构成了西方历史哲学的 起源。
❖ 但是严格来说,他们对历史的看法还很难说是真 正的历史哲学,他们对历史、对历史学的认知还仅 仅是处于自发的认知层面,尚没有形成对历史本身 的自觉反省,因此还不能说他们已经形成了系统的 历史哲学体系。称他们的思想为历史思想比称历史 哲学更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