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项目信息

合集下载

药学学科各研究方向介绍

药学学科各研究方向介绍

药学学科各研究方向介绍药物化学学科基地: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化学、医学、生物学科的基础上,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

建有国家化合物卫星分库、全军特种损伤防治药物重点实验室,是浙江省抗肿瘤药物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小分子药物研发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的参与单位。

学科队伍:学科已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老中青结合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现有教工15名,其中教授/研究员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8名,讲师1名,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浙江省药学会药化与抗生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和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入选者。

研究方向与成果:本学科研究领域包括天然活性物质及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药物的设计合成与结构优化、药物-靶标相互作用和构效关系、类药组合化合物库的构建及筛选、分子探针设计与应用。

完成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韩A3前瞻计划等20多项项目,获得省部级奖项5项,自主开发获得临床批件2项,已在Science、Nat Chem Biol、J Med Chem、JACS、Angew Chem Int Edit 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

研究生培养: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点,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点。

学科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28人,硕士研究生49人。

学科胡永洲教授团队入选浙江大学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提名奖。

本学科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多种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先后选派20多名学生赴欧洲、美国、日本等进行国际合作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研究生在J Med Chem、JACS、Angew Chem Int Edit等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 获得了包括国家奖学金、豪森学术创新奖、好医生学术创新奖在内的多项荣誉称号。

紫外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研究黄芩苷的转化规律

紫外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研究黄芩苷的转化规律
郑辛甜 , 瞿海斌
( 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 , 杭州 3 0 5 ) 10 8 摘要 采用紫外光谱法采集不 同工艺条件下黄芩苷转化过程的光谱数据 , 合多元 曲线 分辨一 结 交替最小二乘
法( R A S 处 理获得 的数据 , MC — L ) 得到黄芩苷转化反应过程 中各组分 的光谱 图和浓 度随 时间变化 曲线.结 果 表明 , 黄芩苷转化过程符合两步连续一级反应模型 ; 根据不 同时 间点采集 的多级 质谱和飞行 时间质谱信息 , 推断 了黄芩苷转化产物和可能的转化途径 , 转化产 物主要包 括黄芩苷 的 同分 异构体 、黄芩 素和黄芩 素二聚 体.对黄芩苷转化规律 的研究有助于黄芩制剂 的质量控制.
用 A i n P C Fn ia C g et L —ingnL Q离 子 阱质 谱 仪 ( 国 l H 美
A in 公 司 ) gl t 效 液 相 色 谱 仪 ( P C) get l ,A in 高 e H L 包
括在 线脱 气机 、 元泵 、自动进 样 器 和二 极 管 阵列 二
2 0℃ ,检钡 波长 2 0n 0 8 m.洗 脱梯 度 : —2 i , 5 A 0 0 r n 7 % — 5 a %A; 0 2 i , 5 _ 1 %A; 5 3 2 _ 5m n 5 %A ÷ 5 2— 0
mn 1 %A %A.样 品经 u i, 5 一5 V检 测 器通 过金 属 毛细 管 接人质 谱 将样 品分 流进 入质 谱仪 ,质谱 分析 采
黄芩提 取物 ( 黄芩 苷质量 分数 > 0 , 海凯 宝 9% 上
药业 有 限公 司 ) ;黄芩 苷 、黄 芩 素 和 汉 黄 芩 苷 标 准
收 稿 日期 : 0 1 63 . 2 1 - —0 0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李文龙【摘要】紫外-可见(UV-Vis)光谱法作为一种传统的光谱分析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该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对该技术在大类物质含量测定、作为色谱检测器、及其与化学计量学的结合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论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可为该技术更为深入、全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8(027)022【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紫外-可见光谱;中药质量控制;比色法;检测器;化学计量学【作者】李文龙【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学院, 天津 300193;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 浙江杭州 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UV-Vis)是指波长范围在200~760 nm之间的波段,该波段属于电子光谱,是由于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利用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所产生的UV-Vis光谱及吸收程度可以对物质的组成、含量及结构进行分析、测定和推断。

UV-Vis光谱用于具有紫外、可见光吸收物质的检测,灵敏度高,特征性好,在中药质量控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UV-Vis光谱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 比色法测定多种大类物质的含量比色法(colorimetry)是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并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确定待测组分浓度或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检测波段是UV-Vis波段,虽然该方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分析方法,但目前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仍被广泛应用。

苏玉顺等[1]对UV-Vis光谱法测定植物多糖含量过程中的显色剂选取、测定条件的优化以及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古炳明等[2]采用UV-Vis 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巴豆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检测波长为593 nm,巴豆中可溶性蛋白在0.010 3~0.103 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7%,RSD为1.01%,该方法简单、方便、专属性强,可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丹红注射液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

丹红注射液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

丹红注射液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推荐单位意见该项目围绕丹红注射液创制与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将科技创新贯穿于新药研发、制造、临床应用全过程,创新提出了“依据中医理论创制现代中药、依靠高端先进制药技术生产药品、依托医药前沿科技保障临床疗效”的现代中药新药创制及产业化模式,建立了相应的技术平台和关键技术,使丹红注射液成为现代中药新药创制及产业化的成功范例,销售额位居全国医药产品最前列。

该项目已在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实施产业化,直接经济效益逾100亿元,集中体现了中医药科技创新驱动成就,引领了我国创新中药的发展方向和科技进步。

项目简介本项目围绕丹红注射液创制与产业化关键科技问题,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开拓出在制药工程科技创新中创制现代中药大品种的快速发展之路,主要创新点为:1)以中医气血理论认识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特征,针对丹红注射液创制与产业化过程中技术瓶颈及难点问题,建立5大技术平台,实现16项关键技术的突破;通过辨识药效物质及致敏物质,优化设计生产流程工艺,制定生产管理规范并构建药品质量保障体系;以发挥临床优势为主导,实施由科技制高点迈向市场制高点战略,发展形成了“依据中医理论创制现代中药、依靠先进制药技术制造中药产品、依托医药前沿科技促进临床应用”的中药新药创制及产业化模式,历经10年奋斗使丹红注射液成为我国近年上市新药中销售额最大的原创药物。

2)首创基于设计空间法的中药制药技术,通过科学设计制药工艺参数操作区间,显著提高制药工艺稳健性;为有效降低异常工况发生率,提出中药制药过程轨迹方法,破解丹红注射液提取过程状况无法监控难题,使过程仪器分析技术从“检测指标成分”提升为“监控制药过程状况”;将药品质量控制与生产质量管理融合贯穿于丹红注射液制造全过程,创立了以国际前沿的QbD质控理念为导向、以制药过程稳健运行为目标、以数字化制药系统为主体、以数字化GMP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的中药制药技术体系,实现中药制药技术的高端突破,引领了国际植物药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

微波干燥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

微波干燥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

微波干燥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龚行楚;瞿海斌【摘要】In this paper, microwave drying equipmen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wave drying technology in Chinese medicine were introduced. Advantages of microwave drying in the prepa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s and products were also summarized. Advantages of microwave drying include fast drying, high energy utilization, uniform drying effect, effective sterilization, and easy automatic control. Meanwhile, thre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solve the application problems, which include the study of drying processes mechanism, development of online testing technology and evaluation improvement of microwave drying methods.%本文介绍微波干燥设备及微波干燥技术在中药提取物、浸膏及多种剂型产品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出微波干燥技术具有干燥速度快、能量利用率高、干燥效果均匀、灭菌能力强、自动控制容易等优点,也针对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重视微波干燥过程机理研究、提高在线检测技术水平、完善干燥效果评价方法等建议.【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1(013)002【总页数】5页(P374-378)【关键词】微波干燥;中药提取物【作者】龚行楚;瞿海斌【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杭州,310058;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杭州,310058【正文语种】中文微波是指波长在1mm~1m,也即频率在300~300000MHz之间的电磁波。

我院药学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及展望

我院药学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及展望

【 关键词]医院 药学信息化 ;信息系统 ;药学服务;药事管理 【 中图分类号】 9 4 [ R 5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1 7— 8 9 2 1 )4 0 0 - 3 2 2 0 (0 2 1 - 0 6 0 6
CI 缸 l妇 , ms l c n
锄 dn 嘲
0 班瞰 ma f
m 嘲 i a
i l IOt l r
ZHAN G Yi W ANG Li -u L Yi g , n rn , I n
T e i t f l tdHoptlC l g f dcn , hj n iesy Ha g h u3 0 0 , hn h r i i e si , ol e Me iie Z ei gUnv ri , n z o 10 3 C ia F sAf a a e o a t
运 作方 式 Ⅲ 。但 是 在 医院 的 整 体建 设 中 ,药 剂 科 作 员在 药学 活动 中 的能力 ,推进 药学 工作 的进 步 。
为连接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重要纽带 ,信息化进程相
医院的药学信息数量巨大且 内容复杂,依靠传
对落 后 。进 入2 世纪 ,以 药品 调 配为 主要任 务 的 传 统技 术 手 段进 行处 理 ,已无 法适 应 医院 药学 的学 科 1
ta i o a h r a y sr iem o e n o h l h r a it ar o tp am a e tc ls r ie nd sr n te r dt n lp a m c e vc d la d t ep p a i m css c ry u h r c uia e v c sa te gh n p am a y a m iitai n Th o t u u e eo me to o ptlp am a e tc li f l ain tc n l g so h r c d n srto . ec n i o sd v lp n fh s i h r c u ia n om to e h o o y i f n a g e t ept h r a e tc l ev c s wh c rhi lme t gg a u l o e ila y tm . r a l p a h o m c uia r ie , ihwot s mp e n i r d al t fr arg c l se n y o m n s

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水飞蓟宾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水飞蓟宾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收稿 日期 : 0 7 2—6 2 0 481 . 基金项 目:国家“ 九七 三” 计划 ( 准号 : 0 5 B 24 2 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 目( 批 20 C 5 3 0 )、 批准号 : 0 5 10 6 以及新世: C T0 - 1 ) N E - 0 5 资助. 6 5 联系人简介 : 王 毅 , , 士, 男 博 讲师 , 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和药物信 息学 相关研究 . - a : y y j.d .a Em i m s @z e u c l k u
中图分 类号
代 谢组 学 ( t oo c) Me bnmi 方法从 系统生 物 学 角度 研 究 生 物 体 液 中各 种 小 分 子代 谢 物 ( a s 氨基 酸 、有 机酸 、 类 及 脂 肪 酸 等 ) 药 物 、毒 物 或 环 境 影 响 下 的 变 化 情 况 … .代 谢 组 学 以 核 磁 共 振 谱 糖 在
黄 欣 ,龚益 飞 , 王 毅 , 海斌 , 瞿 程翼 宇
( 浙江 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 , 杭州 30 5 ) 0 8 1
摘要 运用代谢 组学方法研究 四氯化碳 ( C 致小 鼠肝损及水飞蓟宾肝保护作用 的机理.通过气相 色谱 一 C 1) 质
谱 ( CMS 技术分析 C 1及水 飞蓟宾作用下的小 鼠肝组织匀浆及血浆代谢物谱.使 用正交偏最 小二乘判别 G— ) C 分析法研究正常组与 C 1模型组之间的代谢物谱 差异 , 通过变量重 要性投影 ( I) 取肝组织 与血浆 中 C4 并 VP 选 各1 2种标志性代谢物.使用 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水飞蓟宾预防性及治疗性给药对 C 1肝损 的干预效果 .通过 C 比较选取的标志性代谢 物的含量 的差异 , 探讨了水 飞蓟 宾对 C 1 C 致小 鼠肝 损 的保 护机理.结果 表明 ,C 1 C

丹红注射液提取过程轨迹及质量在线监控研究_黄红霞

丹红注射液提取过程轨迹及质量在线监控研究_黄红霞
图 4 基于 5 批 NOC 试验丹红注射液提取过程统计监控 模型 Fig. 4 Statistical monitoring model for extraction process of Danhong injection based on five NOC batches
3. 3 在线监控提取过程轨迹 一旦统计控制模型 建立,就可以对新的批次进行监控。测试批次 6( 模 拟原料配比问题) 和批次 7( 模拟加热温度异常) 用 于考察所建立统计模型的监控能力,其提取过程轨 迹见图 5。图 5( a) 和( b) 为第 1 和第 2 主成分得分 控制图,上述 2 个测试批次均有或者部分采样点落 在控制限外面,表明这些批次均存在过程异常。从 图 5( b) 观察到,批次 6 因为原料配比问题,提取过 程轨迹一开始就偏离正常轨迹,该批次的大部分提 取过程轨迹远离正常控制限; 加热温度异常的批次 7 在 采 样 点 9 短 暂 偏 离 正 常 轨 迹,在 采 样 时 间 段 30 ~ 45 min,提取过程处于偏离正常状态。
中红花产地为新疆,丹参药材产地为山东。 1. 2 提取过程 按照一定比例称取丹参和红花药 材,混合均匀,置于 2 L 多口圆底烧瓶中( 装置见图 1) ,加入适量蒸馏水,装上回流装置、透反射探头和 温度计,待水浴锅加热系统将温度升至一定温度后 保温一段时间。
图 1 提取装置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of extraction experiment set-up
图 3 丹红注射液提取过程轨迹 Fig. 3 Extraction process trajectory of Danhong injection based on PC scores
第 38 卷第 11 期 2013 年 6 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翼宇
中医药虚拟研究院构建技术的基础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项目(2000-J-P-52)
程翼宇
健康人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合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重点项目(2000-J-Z-02)
瞿海斌
先进中药数控连续干燥生产设备
浙江省中药现代化专项重大项目
瞿海斌
药物代谢组学的共性技术及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应用
毛勇
基于整合调节的中药配伍多目标优化方法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830121)
程翼宇
基因芯片用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数据重现性问题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556)
范骁辉
应用蛋白质组学与信息学技术研究黄芪丹参方的配伍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461)
王毅
逆境胁迫法从金粟兰属植物组织中靶向发现倍半萜类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
参麦注射液现代化示范研究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9-929-02-05)
程翼宇
分布式中药数据库构造计算技术基础研究
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95-预-32-4-1)
程翼宇
药用植物有效成份的辨识与结构表征
国家科技部政府间合作项目(99-0108-A15)
程翼宇
药物代谢组学中数据分析技术规范的构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5CB523402)
瞿海斌
方剂复杂组效关系辩识方法学与计算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0209005)
程翼宇
复方丹参方活性成分的体内代谢及药动学研究(合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0209044)
李川
基于计算智能的血瘀症量化诊断方法学研究(合作)(第二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430)
吴斌
省部级课题
中药质量评价及生产过程质量监测
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021103549)
吴永江、瞿海斌
指纹图谱应用示范研究
浙江省科技厅(010007029)
程翼宇
中医多维信息集成式诊断智能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重点项目(2000-J-Z-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615)
瞿海斌
脑梗塞血瘀证的血清肽组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1068)
王书芳
植物中具有芳香化酶抑制活性的异黄烷类化合物的快速发现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1048)
马忠俊
基于多策略融合的癌症诊断分子生物标记鲁棒化选择算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705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45002)
程翼宇
指纹图谱应用示范研究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1A01)
程翼宇
中药浸膏真空带式干燥工艺标准化研究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21A44)
瞿海斌
苦黄注射液指纹图谱研究及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研发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程翼宇
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5C13026)
刘昌孝、程翼宇
药物分析信息学若干技术及应用研究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C33024)
瞿海斌
丹参注射液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2008C13004-1)
瞿海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0209011)
刘平
中药材质量整体识技术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940)
程翼宇
基于多维分析信息辨识的中药活性成份测定新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890)
程翼宇
基于柔性计算智能的中医辨证方法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00218)
刘平
中药药效组分指纹图谱分析理论研究
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项目信息
国家级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及编号
课题负责人
气血并治方的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G1999054405)
程翼宇
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生物信息学和数理统计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子课题(G1999054408-3)
瞿海斌
中药组分配伍优化设计方法基础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