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探讨解读

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探讨解读
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探讨解读

第一、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大约为11、12岁~15 16岁,初中阶段。

一、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加速

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

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就是第二发展加速期(第一发展加速期是0~1岁)。

身体外型的变化:身高、体重

生理机能的变化

性的发育和成熟

身体外形变化

1. 身体长高

身体迅速长高是青春发育期身体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

在青春发育期,平均每年长高则达6-8CM,甚至达10-11CM。

男女青少年在身高的发育上有明显的差异:女孩从九岁开始,进入生长发育的突增阶段,11、12岁则到高峰。而男生一般是从13岁左右开始,14岁达到生长高峰。

2. 体重增加

青春发育期,体重每年可增加5-6公斤,甚至可达8-10公斤。

男女青少年在体重的增加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10岁之后,女孩领先发育,体重增长较快。两年之后,一般情况下男孩赶上女孩。

平均14岁体重增长达到高峰,15岁以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趋于平稳。(二)青春期:从儿童到成人的生理转变

青春期:puberty来自拉丁语pubertas,意思是开始变得多毛,此时,个体达到性成熟并开始具备生育能力。

青春发育加速期:身高和体重加速增长,女孩开始于10.5岁,12岁时发育速度达到最高峰,13~13.5岁时速度回落到较慢水平。男孩滞后2~3年,到13岁时才进入发育加速期,14岁时达到高峰,16岁回落到一个较为缓慢的速度。

体形上:女孩乳房轮廓和臀部的变宽,男孩肩膀的加宽。前额伸展、鼻子和下巴变得突出及嘴唇变大,面部比例接近成人。

性成熟:女孩大约13岁左右达到初潮(第一次月经的时间),但没有排卵。第二年,随着乳房发育的完成和腋毛的出现,性发育告一段落。

男孩随着睾丸的增大,大约14、15岁时性成熟开始。伴随着体毛的出现,性成熟另一个标志是伴随着喉结发育和声带变宽而出现的声音低沉现象。

发育的个体差异很大,有些男孩直到17、18岁还未到达青春发育期。所以,在中学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体形,从完全孩子气到完全成人化。长期趋势——成熟变早

原因:良好的营养和医疗条件的进步使孩子们更早达到遗传潜能所允许的成熟程度。身材高大、体重超标的女孩也倾向于更早成熟,而一些舞蹈专业、体操专业以及其他经常参与剧烈体育运动的女孩的初潮则晚得多。

青春期女生的运动锻炼和自尊

身体锻炼能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还能降低发育中的身体的脂肪水平,而且有利于社会交际,增强女孩的自我价值水平。

2000年研究者设计了一份精巧的问卷来测量大学1年级女生在中学时期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广度和深度)。以及一份评价她们现在的自尊水平;身体能力感;身体形象;拥有果断及适当的竞争意识等阳刚之气的程度的问卷。

结果:中学生时期参与运动与大学时的自我价值水平有明显的正相关。

只有在体育活动确实促进了身体能力、良好身体形象和果断性等个人品质的发展,这时才能增强女孩的自我价值。

(三)性的发育与成熟

性的发育:身体迅速发育的同时,性激素促使性的发育成熟,第二性征的发育和出现,发展了性别意识,成为自我概念整体的一部分。第二性征的变化如下:

A、毛发的生长:短柔毛的生长是青春期开始的预兆,也是青春期的显著现象,指在身体某些新的部位上出现毛发,包括阴毛、腋毛、胡须、胸毛、腿毛等。

B、乳房的发育:乳蕾的出现一般也是男女发身的标志。乳头乳晕增大,女孩乳房形状成熟。乳房发育通常在月经初潮前完成。男性乳房也会有暂时性增大。

C、月经来潮或遗精:月经来潮是未受精的子宫膜每月一次的脱落,是女

性性成熟的象征。女孩对此的态度取决于对初潮的准备和周围人尤其是母亲传递的态度。遗精指男性睡着的时候射出精液,男孩对此的紧张惊奇可比女孩的月经来潮。

D、皮肤变化:小脓包和粉刺出现,是青春期皮肤最显著的变化。皮脂腺活动使皮肤油腻,毛孔增大变粗,还使毛发油腻;汗腺活动增强身体气味。(四)内部生理机能的变化

心脏机能的增强

肺的发育

脑和神经的发育

1. 心脏机能的增强

在12岁时达到初生时心脏大小的10倍,接近成人水平;

心脏密度也成倍地增长,构成心室壁的肌肉增厚,心肌纤维更富有弹力。心率、脉搏减慢

男女青少年心血管系统的生长发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女性在心脏重量、大小每次收缩所排出的血量和血压等方面,均比男性低10%左右,而心率、脉搏则比男性快8-10次/每分钟。

2. 肺的发育

12岁左右,肺的发育迅速增长,肺重量为出生时的10倍,肺小叶结构逐渐完善,肺泡容量增大,与呼吸有关的某些肌肉发育加快,使呼吸功能进一步加强。

肺活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男女性肺活量也存在显著差异,一般男性比女性的肺活量要大得多。

3.脑和神经的发育

脑重量与脑电波的发展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

脑重量与脑电波的发展

青少年期的脑重量逐渐增加,12岁时接近1400克,几乎达到成人的平均脑重量。

13-14岁时,脑电波出现第二个“飞跃”现象。脑皮质细胞在功能上的成熟,它具体地表现为感知觉非常敏感,记忆力、思维力不断提高,这就为它们系统地、深入地掌握高难度的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

青少年两种严重的饮食障碍

一、神经性厌食症

潜在的致命的饮食障碍,患者对身体变胖有一种病态的恐惧,情愿做任何努力以清除体内的脂肪。大多是来自中产阶级或富足家庭十几岁的安静的、顺从的、做事追求尽善尽美的十几岁的女孩。

原因

家族内遗传,只有在家庭不和谐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

父母较为强硬,过度保护,不能忍受一丁点不同意见和消极情感。

不能摆脱父母控制的女孩希望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控制,通过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保持身体形象来控制自我。

治疗途径:

医院里通过管道喂食,或者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来改变饮食习惯。

父母减少控制,让患者确信可以通过除饥饿之外的其他途径来获得自

我控制和较高的自尊。

二、神经性暴食症

表现在周期性的暴饮暴食和排泄活动(如自我强迫呕吐、使用泻药或严格的禁食和锻炼)。他们(3%)的体重正常或者稍超重一点,初潮较早。具有外向和冲动的特点,而非安静、拘谨,比厌食患者更可能与他人发生公开的冲突,家庭内缺乏亲情。

副作用

促进排泄的物质如泻药和利尿剂,可能导致体、内钾元素的流失,引发心律失常以及诱发心脏病;

经常性地呕吐可能导致肠疝气,经常处于抑郁状态。

治疗

个体心理治疗(帮助病人理解患病的原因和如何控制暴食);

给病理性抑郁者服用抗抑郁药物。

青春期的早晚对人格和社会交往的影响

对男孩可能的影响

早熟:自信、体育好、受欢迎、当干部,社交能力强、有威望、镇定、放松、有支配力。

晚熟:自尊水平低、消极自我表象,不能胜任班级工作,往往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赶上后更热心、健谈、果断、宽容和自信。

原因:出众的体形和身体力量有助于获得成人和同伴的认可;外表更像成人,使其他人高估了他的能力并给予他一般成人才有的特权和义务。父母对他的成就期望高些,在诸如作息时间和交友等问题上也较

少发生冲突。

对女孩的可能影响

早熟:体态丰满,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不满意,缺少自信并有心理压力,她们也不太受同学的欢迎。

晚熟:往往被认为是有吸引力的,很活跃、有社交能力,常常成为集体的“小领导”。

原因:与同班女生差异大,受到嘲笑;男孩发育晚,还没有对比较成熟的女孩感兴趣。

三、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

心理生物性紊乱

生理系统的不平衡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

症状多半是功能性紊乱所致;

对症状的过分夸大,造成情绪紧张和焦虑。

容易出现心理和行动偏差

易出现的心理疾病有神经症、病态人格、躁狂症等。

四、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急剧增长的成人感和独立自治的需求与仍不成熟的心理发展水平的矛盾

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

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产生不满和不信任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表现出成人的果断和能干,有优越感与成就感;遇到失利或失败,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

青春期心理特点

有主见

发脾气

思维敏捷

总体来讲

初中生的个性的特点有二,其一是不平衡,其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

高中生出现“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价值观的确立”和出现“自治需求”。

五、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 过渡性

勒温:由儿童“心理场”向成人“心理场”的过渡, 是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边缘人”

林崇德: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

包括身体/生理、社会生活和心理等各方面过渡

(二)矛盾动荡性

特征表现:

1. 生理和性成熟带来的新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2.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3.自我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4.自我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矛盾性的具体表现行为

不稳定性:行为冲动,喜欢冒险

两极性:情绪表现常两极波动,易动感情,充满激情和热情。

取得成绩或遇到高兴事就欢呼雀跃,遇到失败和挫折就又极易愤怒或抑郁

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

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

二、12-16岁青少年的思维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

记忆容量超出成人短时记忆容量(11.04)

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

15~16岁,被试对各种不同材料的记忆达到最高峰

自觉运用意义记忆,机械记忆效果差

有效运用意义策略

二、思维的发展

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

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束缚;

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1)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Piaget)假设认知发展存在四个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把握物体。2岁前儿童通过操作物体和尝试错误的学习来解决问题和获得知识;

前运算阶段:符号的掌握和前因果思维的掌握。7岁前儿童能使用越来越复杂的语言,参与假装或象征性游戏,能推断他人思考,这时的推理大部分是直觉型的,如“我累了,所以一定是夜晚了”而不是“天渐渐黑了,所以一定是夜晚了。”

具体运算阶段:把握具体现实。12岁前儿童发展出给物体分类的能力,能按顺序排放物体,从事有规则游戏,能从他人视觉位置看东西,能以加减乘除操作数字,即使用基本逻辑而非直觉来解决问题。

形式运算阶段:思维能力的掌握。青春期青少年使用逻辑来解决抽象问题,能够进行假设推理,即提出一个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假设并推断其是否真实。他们能考虑所有的可能,并能和时间变化关联起来,最后形成相对的思维能力。

皮亚杰认为,把可能性和现实性结合和分离的能力是形式运算思维的基础。具体和形式推理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思维范围的扩大(贮存更多信息,探索更多领域);概括能力的增强(解决更多相关及相近问题);创造力的增强(在前面的基础上进入更高级的假设世界)。一旦进入青春期,达到形式运算阶段的水平,人们就可以对所面临的事情和问题进行真实地思考,他有想象,他能想出尽可能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局限在某一个具体的情境里。

根据皮亚杰学派的观点,学习和推理向可能性领域的扩展是高级

认知发展的标志。这种新形成的思维形式将伴随人生未来的发展道路。另外,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对成功发展的准备需要大大依靠对过去发展过程的体验,尤其是那些落后的、歪曲的、被忽略的方面。

金斯伯格和奥博对皮亚杰关于青少年智力活动的思想这样总结,“皮亚杰发现了形式思维对青少年生活的很多方面产生影响,在智力领域,青少年有一种喜欢涉及抽象的和理论的问题的倾向。他创立复杂的政治理论或发明高深的哲学思想。他可能提出完全改组社会的计划,或沉湎于形而上学的冥想。他刚发现自己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就开始毫无限制地运用。……有时会脱离实际,觉得仅仅通过思维就可以做好一切事情。在情感领域,他能把自己的感情用于抽象的理想,而不只用来对待人们。他以前能热爱母亲或憎恨某个同辈,而现在他能热爱自由和憎恨剥削。青少年发展了新的生活方式:可能和理想既占有他的心灵,也占有他的情感。”

2)青春期的思维特征

Copeland(1974)曾经把青少年对发展压力的反应称之为“青少年特质”,这种“青少年特质”不一定表现为病态过程,Copeland对青少年的思维特征、情感和行为特征作了描述。青少年的思维特征包括:

A、自我意识的高涨。这个阶段的思想表现为强烈地卷入自我,可能是自我陶醉,也可能伴随自我怀疑和自我信任的危机。

B、充满幻想。丰富的幻想源自他们体验到的强烈冲动和强烈的情感。幻想可以起控制冲动的作用,也会带来某种程度的满足。

C、自我表达的需要。做我自己的事,为获得独立与父母或权威抗

争。

D、充满哲学抽象、理论与理想。他们沉迷于新近发现的逻辑思想的力量,发展出自己的一些理论和观点,许多常常与权威的理论相反。他们无法区分自己的想法与现实世界的区别,所以可能会有些不切实际。

E、对性感兴趣。最初的异性关系非常强烈而且过于理想化,变得关注外表和穿着,爱打扮自己。

F、享乐主义和禁欲主义。对冲动的反应常常是极端的,要么是享乐,完全沉迷于感官享受,要么是禁欲,因恐惧和罪恶感而放弃它们。

G、从众。认同同辈群体,以此作为对权威的一种抗争,但却往往遭到抗争对象的批评和指责。

3)、青春期的情感特点

对青春期青少年而言,情感越来越被看作发自自我的内部,而不是被当成外部事物的相关物。儿童把情绪和外部正在发生的事件以及他们自己感觉好坏或有趣与否联系起来,而到了青春期,他们会更多的往里看,寻找自身内部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青春期的感情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被大大扩展了。

青春期能具有矛盾的感情。儿童几乎不能容忍混合的情感,他们只有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情绪,青春期则开始有不同性质的较分化的情绪反应,比如对同一个人既爱也恨,对幸福感到悲伤,也能用不同的词句去描绘内心的感受。青春期能表达对亲人、社会、爱情、性等问题的矛盾的情绪,比如我们常见的学生诗歌里所谓“痛苦的爱”、“破

碎的心”这样的表达。

青春期也承接了儿童期的对情感反应的敏感,仍然会对小的刺激作出大的反应,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可能造成大问题,对其他也许很大的事情又可能毫不在乎。他们容易激动,情感变化非常快,而且非常强烈,在表达上容易以躯体化的方式和行为来代替情感的表达,比如我们常见的害怕上学,就可能生病在家休息,沉溺网络游戏逃避不良的家庭关系,发生冲突可能以打架来解决等等,这些都是青春期常见的应激反应方式。

随着青春期强烈性冲动的产生,这里有全新的对自我的探索和发现。对自己和他人的新的看法,超越了儿童期的具体思维的性意识,比如往往他们的朦胧的爱情,陷入痴想,自己也知道它可能并非真实,但却在感情上充分体验和享受这可能性,却又承担了在现实状态的不可能。所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俅,……”很好地表现出了这样的状态。

4)、青春期的自我中心

青春期虽然在智力思维方面有足够的长进,但思维仍然没有完全成熟,因为其自我中心的自我意识观念可能长期存在。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也认识到别人有别人的思想,但是他对自我的关注使他相信,别人的思想会集中在自己身上。所以艾尔金德说,“正是这种信念,即别人一心想着他的外表和行为,构成了青少年的自我中心。”

想象的观众。艾尔金德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一直设想有一个想象的观众,或者对这个观众作出反应。我们说观众,是因为

他们觉得自己的注意的中心;我们说是想象的,是因为在实际情境中的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这个想象的观众可以解释青春期早期的自我意识。每一颗青春痘,每天的发型,每一件衣服,都如此重要。他们在镜子面前留连,为的是自我欣赏,也是自我批评,他们怎样看自己的细微末节,就会怎样看别人的细微末节,而且也以为别人也是同样在乎我的样子。

虚构的自己。青春期青少年觉得自己独特,与众不同。没有人象我这样爱得深,没有人象我这样被冤枉,我的痛苦是世界上最痛的,古往今来,就是这样。他所梦想的,也都是与众不同的物事。他们因此意气风发,甚至目空一切。因此他们也就相信,我非常人,规矩岂是为我设的,由此可以解释青少年的张扬自我的叛逆和勇于尝试的冒险行为:我就是与众不同,特立独行。

在青春期晚期,这种自我中心可能会减弱,当他们越接近成人阶段,就慢慢更现实地考虑问题。一方面,他们想象的观众会成了现实的观众,明白自己并非注意的焦点,别人关心别人关系对自己的虚构也逐渐消解。他们会发展思考自己的能力,毕竟在以后的社会中,是要自己去适应,而非强调自己。这样会给自己逐渐清晰的定位,与他人建立成熟的关系,以及如何适应社会。

5)、青春期的自我价值与自我认同

青春期早期的青少年关注的是身份和归属感,如果没有被同伴群体接受,就体验到疏离感,从长远来看,他们可能发现自己是孤独的,难以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而社会支持对于个人的幸福和健康特别重要。

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同,青少年必须拥有一些结交和发展同伴关系的机会,所以父母在这个阶段要避免对青少年的过度限制,但又要避免过度放纵他们而不监督以致不良交往,导致出现品行问题(Kazdin,1995)。

青春期晚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自我定位,关注的是清晰的自我身份,即回答“我是谁”的问题。青少年需要从各个方面寻求对自己身份的确认,并确立对自己的信心。所谓自我价值,即他们需要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而非鹦鹉学舌地重复权威的观点;他们要发现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所能成就的而自豪;他们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和他人的关系,并希望别人认可、喜欢、尊重和爱自己。

青少年寻求自我定位和自我价值的过程往往表现得摇摆和往复。有时会显得幼稚,有时又会显得深沉,他们不喜欢甚至非常反感大人把他们当小孩,即使他们也可能承认,自己的思想和举止仍然有些象孩子。

埃里克森强调,青少年想要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努力不是“一种不成熟的状态”,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生命力的过程,它有助于加强成熟的成人自我成长的力量。

青春期也是充满理想主义的时期,他们可能热衷于环境保护、动物保护、节能、慈善等社会公益活动,也可能真正投身于某个他认为能体现自我价值的社会活动,如志愿者或义务社工。他们可能痛恨社会的不公不义,社会的腐败和虚伪保守,从而试图改变这世界。他们是认真的,如果能有效地引导,他们能为自己的理想作出积极的贡献。

青春期对自我身份和自我价值的认同,Marcia(1981)发现有四种不同的表现。自我认同涣散的青少年没有建立起很明确的自我认同,这样的青少年对自己的一切没有坚定的追求,缺乏目标;拒绝自我认同的青少年让父母或权威为自己做决定,自尊很低,容易陷入吃喝玩乐,也容易社会适应不良。自我认同延缓的青少年在自我身份确认之前尝试体验各种角色,甚至负面的或者反传统的角色,经历一个漫长的延迟期。经过延迟阶段获得自我认同明确的青少年,树立起了自己的稳定的价值观体系,他们高度自尊和独立,目标现实,面对压力时富有弹性。他们不会有毫无目标的生活,也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在自我认同方面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性别角色的认同。儿童期男孩女孩在如玩具偏好、游戏、同伴群体行为、和认知发展等方面都不同,女孩比男孩更快地发展语言和数学能力。而在青春期,男孩数学能力超过女孩,语言能力差异拉平,男性在完成空间任务方面会一直强于女性。孩子的性别角色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自我认同和性别差异。

三、12---16岁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变化,在学习、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会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成长时期,如果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躯体疾病,甚至会发生偏离社会规则的事情。所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早期发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1.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特征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特征

2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

3.引起青春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3.调节心理健康的途径

(1)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

(2)加强自我调节:面对现实,分析原因,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自

我调节。如转移注意、自我积极暗示、合理宣泄、学会幽默等。(3)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形式:书信咨询;电话、互联网咨询;门诊咨询如何解决好人际关系

(1) 真诚相处,交流思想;

(2) 互相尊重,求同存异;

(3)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4) 学会批评的艺术;

(5) 学会关心别人;

(6) 学会评价自己;

(7) 学会一些交往技能.

如何建立良好的适应能力

一、改善环境,使之利于我们健康的发展

二、努力发展自己,适应环境的需要

如何消除强迫症状

(1)树立信心

(2)保持生活有规律

(3)多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如何克服对抗倾向

(1)承认问题

(2)克制感情

(3)多想他人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本章提示 本章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及相关理论的内容介绍,是发展心理学内容板块又一出题重点,考生首先要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个宏观的了解,如青少年心理发展分那几个阶段,分哪几方面,各个阶段主要发展的内容有哪些基本的特征,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在此基础上还要掌握相关的重要概念及理论,同时还要与儿童心理发展对比起来复习,形成知识脉络,便于理解和记忆。 第一节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概述 青少年期一般指11、12岁至17、18岁,相当于中学阶段的中学生,中学阶段又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约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的时间。 初中阶段又称为少年期。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年时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初中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平稳,由此而造成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和表现,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从14、15岁到17、18岁,高中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在生理发育上已达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二)一般特点 总的来说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 ?过渡性,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的过渡时期,在这过程中,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也有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特点。 ?闭锁性,内心世界逐步复杂,从开放转向闭锁,开始谨慎地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社会性,比起儿童来说,青少年期的心理带有较大的社会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更多的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动荡性,青少年思想敏感,叛逆,容易走极端,打架、斗殴等不良品行容易出现在这一阶段。 这些一般特点具体说来可以从青少年的思维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及情绪发展上体现出来。 首先,思维的发展,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及形式逻辑思维的出现,能用假设、逻辑推理及逻辑法则解决问题;高中生阶段形式逻辑迅速发展,个体各种思维能力已经接近成人,尤其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已占优势地位。 其次,个性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发展的飞跃时期,个体自我意识高涨,到了高中阶段,自我意识呈现独立、成分分化等特点,关注自己个性,有较强的自尊心和道德意识。 再次,社会性发展,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再度进入“自我中心”,同时产生了学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交友范围缩小,同时,由于独立意识的增强,与老师、父母等成人关系矛盾加大。

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就好比一条蜿蜒的长河,时而激起奔腾的波涛,时而静静地流逝。人的发展也会有起有伏,有激流勇进,有平静流淌;循环往复,循规变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自身的发展,只有了解了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才能健康成长。心理的发展,就是我们人格的发展,只有健康的人格发展,才能塑造出健康的自我成长。 在这一章,我们将引用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对一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大家介绍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任务。 第一节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一、婴儿期(0—1)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这个阶段的婴儿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者能以慈爱的方式来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的需要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婴儿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后会有种种的生理需求,要吃、要抱、要有人逗他说话,当他的这些需求获得了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尤其是照料他最多的母亲产生一种信任感,感到世界是可靠的,人是可靠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得不到成人应有的照料,婴儿一涉世就会对人和世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这一阶段要求培养婴儿的信任感,并不等于说不能有不信任感,而是说信任感要超过不信任感。 如果这一阶段发展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相反失败就会形成惧怕。 二、儿童期(1—3)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迅速形成许许多多的技能。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换言之,父母必须具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但仍然必须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父母鼓励、允许儿童做力所能及的行为,如吃饭、走路,儿童可以发展自主性;如果父母对幼儿尿床或尿裤子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从儿童发展到成人,其心理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年龄阶段。除了乳儿期与婴儿期外,从3岁至6-7岁为幼儿期,6-7岁至11-12岁为儿童期,11-12岁至14-15岁为少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为青年初期。按学习阶段来分,幼儿期是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期是小学阶段,少年期是初中阶段、青年初期是高中阶段,各个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区别。人是有个性差异的,所以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年龄心理特征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但就其每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最基本方面而言,应该是大致相似的,作为教育来说,必须掌握这些特征的个别性与一般性,典型性与多样性。 国外一些心理学者把儿童的年龄心理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反应阶段,第二阶段是知觉行动阶段,第三阶段为个性社会化阶段,第四阶段为初级智力行为阶段。小学阶段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往往是让别人承认自己,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接着是性成熟的少年期(即初中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个性发展不平衡,出现明显的心理矛盾,表现出爱和恨、自信和怀疑、尊重和轻蔑的感情,同时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发展,理想在其行为中产生了明显的效力。此后是青年初期(即高中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可以说只是机能的变化,巩固和完善少年时期已形成的心理特征。高中生已处于独立生活的前奏,也是考虑自身前途的关键时刻。因此在他们面前,有作出自决的必要性。这时他们已把生活道路的选择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因此择业(包括升学中对专业的选择)成为高中生心理活动的中心。他们已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立场,并从这一立场出发对社会、政治、生活都具有初步的观点,他们已能从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出发来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任务。 这里特别要指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处于身体成熟的阶段,也是性成熟的完成阶段。但性成熟并不意味着人的社会成熟。所谓青春期,是从纯生理成熟向社会成熟的过渡。社会成熟的主要内容是参与"成年人"的活动,掌握社会的一般规范与准则,一般地说,一个人的社会成熟(与此相应的是心理成熟)是比较迟的,因为要受到必要的相对完整的教育需要较多的时间,还要看这种教育与社会联系的程度和对学生在各方面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激发程度。 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都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而且各个阶段的发展顺序先后不能颠倒和超越。但由于教育在各人身上所起的作用程度不一,所以各人在心理发展的速度上,彼此可能会出现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资料为网络流传经典笔记,并非勤思考研辅导的内部讲义。如果需要详细的资料,和完整的解答,以及在复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咨询我们在线的各专业在线老师!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少年时期:少年时期是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四年的时间,这一时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又一显著的加速时期,个体身体的各个方面都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但是心理发展的速度却远远赶不上其生理的发展,这就造成少年在身心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和特殊表现,使其面临一些心理危机,这阶段的儿童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 2)青年期:这一阶段是14,15岁到18,19岁这段时间,这段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都已基本成熟,当此阶段结束的时候,个体已都满18岁,可以获得公民资格,开始考虑如何选择未来的学业和生活道路;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

青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分。) 1. ( B)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A. 身体变胖 B. 身体迅速长高 C. 出现第二性征 D. 长出胡须 满分:分 2. 在青少年的注意成分中,( B)占优势。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无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满分:分 3. 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C )。 A. 儿童期 B. 少年期 C. 青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满分:分 4. 男女生殖器官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这种与生俱有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称为(B )。 A. 第一体征 B. 第一性征 C. 个体特征 D. 第二性征 满分:分 5. ( A)提出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6.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种类有直接的观察学习、(B )、创造性观察学习 A. 联想性观察学习 B. 抽象性观察学习 C. 想象性观察学习 D. 记忆性观察学习 满分:分 7. ( B)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A. 班杜拉 B. 埃里克森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

满分:分 8. ( B)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A. 瓦龙 B. 米德 C. 皮亚杰 D. 华生 满分:分 9. 着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由心理学家(B )做的。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10. 英国心理学家( C)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开创了科学智力测验的先河。 A. 比纳 B. 西蒙 C. 高尔顿 D. 韦克斯勒 满分:分 11. 青少年保留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又具有成人的一些心理品质表现为(A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矛盾动荡性 满分:分 12. 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最好采用( D)的方法。 A. 横向研究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纵向研究 满分:分 13. 直到(C )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 A. 12 B. 13 C. 14 D. 15 满分:分 14. (D )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 A. 斯腾伯格 B. 塞斯顿 C. 吉尔福特 D. 卡特尔 满分:分 15. 英国的心理学家(B )在1904年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 在这些年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初中生难管难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多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大都处于鼎盛时期,而且第二性特征也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趋向性成熟。随着这一系列生理上的所发生特别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比如说十三四岁的孩子经常表现出成人的一些想法,觉得自己长大了,在各方面都能独立自主了,有了摆脱家长和老师控制的一面。家长们在这一阶段往往很头疼,感觉很难管理孩子,老师对孩子们也很头疼,感觉很难教育。对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言,该如何对学生的叛逆、极端等不良心理进行教育呢?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 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 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 2.实践意义: 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 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可变性的表现: 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发展速度有变化)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他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诱惑。 理论的启示: 这一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一)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 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 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 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 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 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 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 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 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 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 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 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 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 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 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 一、填空题 1.形式运算 2.吉尔福特 3.卡特尔 4.效度 5.个别差异 6.执行决定 7.朱智贤 8.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9.智力成分亚理论 10.效度 11.青少年期 12.需要 13.观察学习 二、名词解释 1.测验法: 是指运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个体进行测量,从而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2.同化: 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全于一个正在形成的结构,也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3.意志: 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4.顺应: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5.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班杜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其义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6.第二性征: 第二特征指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第一性征或性激素的影响下出现的男女身体形态的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 7.成熟: 格塞尔认为,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受基因控制的,他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8.生长突增: 在青少年期开始前,身高增加率突然改变,好像一夜之间长了很多,骤然间失去了儿童期体型的和谐外型,这现象称为“生长突增”。 9.焦虑: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当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三、判断改错 1.错不需要改为需要 2.对 3.对 4.对 3.错情感和情绪交换位置 5.错改为:少年和青年初期

青少年性心理特点

青少年性心理特点 青少年性心理特点性心理的朦胧性和神秘感 青少年的性心理起初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基本上还是一种生理急剧变化带来的本能作用,好象鬼使神差似的对异性发生兴趣、好感与爱慕。 但是这种性爱的萌动,似乎披着一层朦胧的轻纱,其中不少男女青年并不了解多少有关性的知识,只是对性有较浓厚的神秘感。 这时他(她)们对异性的兴趣、好感和爱慕,主要由于异性的吸引,正是在此基础上,在朦胧纷乱的心理变化中,性意识会逐渐强烈和成熟起来。 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 青春期心理上显著的特点是它的闭锁性和强烈的求理解性,这也导致了他们性心理外显方式的文饰性。 一方面他们十分重视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印象与评价,另一方面却又表现得拘谨、羞涩和冷淡;他们内心对某异性很感兴趣,但表面上却又有意无意地表现得好像无动于衷,不屑一顾,或作出回避的样子; 他们有时表现得十分讨厌那种男女亲昵的动作,但有时实际上又很希望自己能体验体验……。这些矛盾心理的表现,使他(她)们往往产生种种冲突与苦恼。

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性能量最旺盛的时期。但由于这时不少青年的心理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固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加上自我控制的能力很弱,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动荡不安。 现实生活丰富多采,五花八门的性信息,不良的影视镜头,黄色的淫秽书刊,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性解放”和“性自由”的思想影响,极易使个别青年的性意识受到错误的强化而沉醉于谈情说爱之中,甚至发生性过失,性犯罪。 与此相反,另一部分青年由于性的能量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升华而导致过分的压抑,有少数人还可能以扭曲的方式、变态行为表现出来,如“厕所文学”、同性恋、窥视或恋物等。 想要让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除了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之外,心理健康保健问题也是不能够轻易的去忽视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和思想,轻松地度过青春期。 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健康的性心理发展是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主要涉及青少年对自身性征发育的关注、与异性交往的体验、性冲动带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以及性价值观、恋爱观等方面的形成,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洛克提出的“四阶段”观点具有较为广泛的认同度。 赫洛克认为,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关于与异性交往的发展,在此阶段,大多数青少年要经历疏远异性的“否定期”、向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

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学知识、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确把握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对于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当代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有哪些特点呢笔者浅谈如下: 一、情感丰富、强烈,但欠成熟稳定,容易冲动失衡。 进入青少年期后,情感逐步变得丰富、活跃,富有感染力,很容易动感情,这是本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一部动人的影视片,一本迷人的小说或一场精彩的演讲,常使中学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这是青少年情感特征和大脑兴奋性增强的反映。 青少年中学生脱离儿童期幼稚型情感,逐步从低级、单纯、较为原始的情感活动向高级、复合型、社会性情感发展。具有一定的群体感、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向往美好理想的复杂情感。这是进入青春期教育和道德、理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心理基础。 但也应该指出,青少年期情感活动常表现出不稳定,欠成熟,容易冲动失衡的特点。遇到生活中的矛盾,感到不满和委屈时容易激动发怒,呈现出激情爆发状态,男生比女生更为明显。少数男生尤为突出,他们往往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争吵、谩骂、斗殴、甚至一气之下酿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尽可能将青少年间发生的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二、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广交朋友,由于缺乏鉴别能力,判断力和选择力不强,容易感染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青少年期的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故积极参加自己所喜爱的文体活动,群览博阅,从事一种或多种适合自己兴趣的课余活动。 大多数青少年都有自己的一定交友范围。一般都有几个彼此无话不说,非常投机的知心朋友,伙伴朋友之间讲究信义,常常将朋友利益高于家长、教师和社会集体利益,容量讲“哥儿们义气”、“姐妹交情”,因此,我们在交友问题上必须对青少年中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鉴别、判断、选择能力较差,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影响难

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

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与发展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急剧变化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各种矛盾时有发生。这些矛盾既为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提供机遇,也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挑战。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承担着正确引导青少年成长的责任。 一、青少年的定义 从时间上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也叫青春期,它正是生理、心里和社会发展的第二高峰时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度,并不断走向成熟的时期。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之间的矛盾 身体的急速成长,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己已经发育成熟的体验,这就是成人感。具有了成人感,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属于成人水平,应该被社会、环境和周围成个平等相待;便要求与成人相应的社会地位,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心理发展速度的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的童年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实际上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等都处于半成熟状态,于是就出现了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即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这是发展中的矛盾,是人生的矛盾冲突,这是青春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 (二)心理断乳与精神信赖之间的矛盾 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三)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青少年出现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这是因为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所致。另外的原因是这时的青少年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而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又增加其闭锁性的程度。但是,与此同时,青少年的诸多苦恼又使他们备感孤独和寂寞,很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并得到理解。这种开放胸怀的愿望促使他们很愿意向同龄朋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青春期: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 2.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3.发展: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 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其中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语言发展则指儿童青少年习得语言系统,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5.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6.社会性发展: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7.心理发展特征:指心理发展由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8.生物性过渡:指青少年经过一系列的生理身体的变化,在生理上基本完成了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 9.认知过渡: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10.社会性过渡:指青少年随着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逐渐实现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过渡。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B)。 A.高峰期 B.过渡时期 C.迷茫时期 D.黄金期 2.心理发展具有(C)与顺序性。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方向性 D.差异性 3.(A)是脑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能保证感觉冲动的顺利传导。 A.髓鞘化 B.突出修剪 C.神经系统 D.生物成熟 4.大脑最晚发育成熟的是(D )。 A.枕叶 B.顶叶 C.颞叶 D.额叶 5.(C)思维保证了青少年能够运用科学的假设检验来解决问题。

青少年心理特点及沟通

青少年心理特点及亲子沟通技巧 无疑的,青少年是一群令许多成人觉得惶恐与困惑的孩子 ——想放手却放不下心,想参与却不得其门而入 也许您有一个正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您正在为他的叛逆任性而焦躁、为他的学习散漫而担心、为他的问题行为而失望、为他的难以沟通而郁闷……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情绪波动很大,喜欢独立思考,有着强烈的成人感和自尊心,渴望了解社会,了解人生而心理还很不成熟。 (1)家庭教育的误区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主要根源。有的家长把自己的人生模式强加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长经常性地挖苦讽刺是对他们精神的严重损害; 有的家长离异争吵也困扰着青少年稚嫩的心灵;学校学业的繁重。 (2)社会上不良倾向的影响,使处于性心理发育的青少年过早模仿、好奇,以及不正确的性教育使他们产生罪恶感、压抑感。 (3)有不少学者报道,青少年自杀与重度扰郁症相关,且性格内向、怪异、自卑、不善交往、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者易发生。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什么?怎样为您的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合情的期望?合适的指导?怎样进行亲子沟通?这些都是家长们热切想知道的,下面我们简单探讨一下: 一、中国青少年问题 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存在四太和四无的情况 四太: 太动——多动,沉不下心做事 太幼稚——心理年龄小于体格年龄 太自私——以我为中心 太娇蛮——娇气、蛮横 四无:一切无所谓、学习无兴趣、生活无榜样、人生无目标 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1.渴望独处而又害怕孤独。 2.渴望被理解而又不主动理解他人, 3.敏感、情绪化、叛逆。 4.渴望独立而又离不开父母照顾。 5.时常感到渺茫,想找他人倾诉又怕他人看穿自己: 三、亲子沟通技巧 1.朋友型:过于宽容、太多让步会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用纪律来约束才能成为一个懂得自律人。 2.回避型:不愿和孩子正面沟通、解决问题,孩子长大后不知道如何解决人际关系遇到问题。 3.专制型:大声责骂、羞辱迁怒孩子,孩子成年后,会专横跋扈。 4.商量型:双方合理让步,采取折衷方法,但要掌握好退让原则,切不放弃父母权利。 5.指导型:明确指出孩子行为后果,合情、合理,使孩子明白对自己行为负责,成人后,更具责任感、更成熟,这是一种最好的方法。 四、拒绝家教中不良“心理效应” 1.禁果效应:禁止孩子做什么,孩子反而想做什么。 2.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刺激时间过长,会使人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心理。 3.手表效应: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时间,二只时间不同手表反而不知道准确时间,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否则孩子无所适从。 4.光环效应:所谓光环效应就是人特出的特征象光环一样给人留下清晰印象,其他特征模糊被人忽视了。在家庭教育中要全面评价孩子,多元评价孩子潜能,不能用成绩一维评价。 5.花盆效应:花盆的花,离开人工舒适的环境,花儿难以生长。过度溺爱,娇生惯养孩子,无疑亲手开掘温柔陷阱。

当今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点

当今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点 1、怕吃苦 2、意志力薄弱 3、自我意识太强 4、承受挫折能力差 5、自控力差 6、责任感差 当今青少年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问题 2、同伴关系的困惑 3、手机带来的心理问题 4、迷恋网络游戏 5、早恋问题 一、学习问题 1学习焦虑2学习疲劳3厌学4学习能力不足 5 考试焦虑 1、学习焦虑: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初高中学生普遍感受学习带来的压力。 小文诉说着自己的情况:“最近一段时间我每天上课都听不进去,自习看不进书,想到考试就害怕。”小文从普通中学考入某重点高中就读,一直很努力,也很要强,但成绩却不能名列前茅,于是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太笨。面临本次期中考试,她不敢想象会有怎样的结局,故不能集中精力复习,想到考试便害怕。“从小学到初中,我学习一向很优秀,获得过很多赞誉,同学们认为我‘有学习的天赋’。但现在,当我在休息时间看书时,同学就会说:‘你好认真哟’,我很不喜欢听这样的话,我觉得他们似乎在说:‘你好笨,付出了这么多的时间,只考了这样的成绩。’“他人的一举一动对我的触动很大,当我看到其他同学做的题目或复习的内容和我做的或复习的不一样时,我就会想:他们看的资料我都没有看过,时间来不及了。想到这些,我就会很不平静,感到自己花了很多时间,结果好像什么都没有复习。” 2、学习疲劳据有些学生反映:他们经常一捧起书本就头疼、恶心,心情烦躁,坐立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混乱,夜间常有失眠发生,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种问题多是由学生长期处于过度紧张和疲劳状态造成的。 3、厌学这类学生的口头禅是“我真不知道学习有什么意思”,“我对英语烦透了”等等,他们对学习或某一学科极度的厌倦,认为它枯燥无味、没有乐趣可言。 4、学习能力不足一部分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不善于倾听,作业速度慢,漏做作业,对知识的理解肤浅而片面,初高中学生会出现不适应初中、高中学习,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考试焦虑许多学生诉说自己甚至在考试前些天就紧张心悸,考试过程中起初也很慌乱,但慢慢能平静下来,进入状态。这属于一种正常的兴奋性紧张,如果适度,可以促使学生发挥高水平。但有些学生考试时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思维混乱,导致考试失利,成绩远不如平日,这便是一种需要矫治的病态心理。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阶段,在此期间,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已相当成熟,是学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应该说,中学生已经是“准成人”了,人生的中学时期,曾被人喻为多事的季节,心理学上谓之“心理断乳期”,其年龄范围大体为13至18岁,属于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俗称为青春期。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生活和社会体验开始占主导地位;急剧而又呈弥散性的身体和激素变化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渴望自己能被他人像成人一样对待;自我形象在波动摇晃;心理社会思潮常常像“巨浪”般涌现;身体发展的不一致性,会因为希望自己被同龄伙伴、异性对象和家庭成员认为正常、为人吸引的欲望而变得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在14~16岁之间,中学生的身体会进人生长的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这对于心理准备不充分的少男少女来说,的确影响不小。少女们为避免他人的注目,常常不惜以牺牲自我形象为代价,驼起背,畏缩着身体,穿上臃肿而又有些奇形怪状的衣服来掩饰自己的身躯,使自己的身高和胸部尽可能不为人所注意。对月经的来临,虽然有的少女会产生温暖的满足感,但也有些少女可能会感到肮脏和痛苦。少男们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感觉或许不像少女们那么强烈,但有一件事是经常发生的,那就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发育会和同伴们大不一样。

由身体的迅速发育引起的心理变化之另一个方面,是中学生的成人感变得特别强烈。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应该从父母营造的温室里走出来,独立自主地开辟新天地。如果父母要过问他们的一些事,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的事由我自己来做,不要你管。要是父母对他们的事干涉得太多,他们对父母可能是以仇相报,或突然离家出走。在社会关系上,他们将从家庭、游戏伙伴转向同辈集体和友谊。通过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他们希望能够从中享受到与成人一样的待遇:自由地结交朋友并分享快乐;毫无拘束地发表意见并可能得到采纳;自主地拟订计划并加以实施。 然而,中学生的自我形象并不稳定,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之中。一个中学生早晨起来面对镜子,可能自言自语说:“我应 该追求……”但到了晚上又可能改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我应该追求……”他们卧室的墙上可能贴满自己所崇拜的某个( 些)明星的照片,但也许在某一天突然间会觉得毫无意义,而将墙上的明星照片撕下来扔进垃圾桶里。一个女中学生在根本不知道将来该嫁给什么样的人的情况下,就可能构想着与某个男生的情感生活,甚至莫名其妙地为之哭泣、担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完成学习任务对许多中学生来说,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可能因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不当,或对学习内容不适应而在学习上感到困难重重。但事关前途命运的学业成绩却不得不时时挂在心上。他们对考试心存恐惧,却又必须面对。对付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 一般特点: 1)少年时期:少年时期是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四年的时间,这一时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又一显著的加速时期,个体身体的各个方面都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但是心理发展的速度却远远赶不上其生理的发展,这就造成少年在身心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和特殊表现,使其面临一些心理危机,这阶段的儿童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 2)青年期:这一阶段是14,15岁到18,19岁这段时间,这段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都已基本成熟,当此阶段结束的时候,个体已都满18岁,可以获得公民资格,开始考虑如何选择未来的学业和生活道路; ?生理特征 青少年期的生理特征具有其突变性,表现为形体形态、内分泌等一系列的生理现象都要发生一个迅速而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内分泌机制完善。青少年时期,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不断增多,最终与成人接近;生长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促性腺素等的分泌也达到了新的水平。这些激素是人体的催化剂,加速了青少年人体机能和形体上巨大变化。 2.生理机能逐步增强。这主要体现在大脑发育趋向完善上。这个时期,大脑的发育主要是脑神经纤维变粗、增长,分支的髓鞘化,脑神经细胞分化机能达到成人水平。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显著提高。这些变化使青少年的记忆力、理解力、思维能力得以实质性的提高。 3.第二性征出现。青少年由于身体内分泌和物质代谢等各系统功能的增强,特别是性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的不断增加,男女均出现第二性征。男性表现为身体肌肉发达、骨骼变硬、身高迅速增长、阴茎变大、长出阴毛和腋毛、喉结突出、声音变粗而浑厚、并出现所谓的男子气;女性方面表现为,整个身体皮下脂肪增厚、皮肤光泽、体态丰满、乳房隆起变大、月经开始(高潮)、长出阴毛、臀部变圆、髋部变宽等。 ?心理特征 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心理发展上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点。青少年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更是错综复杂。具体表现如下: (一)智力发展显著。青少年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个时期,他们的感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力不断增强,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青少年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时,他们会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二)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或者说是对自我及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个体进入青少年时期,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关注和评价,并且凭借这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也即是说,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在对自己做出评价时,有时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突出优点,对自我评价过高,导致沾沾自喜、甚至居高自傲、盛气凌人的心理。由于对事物识别能力不足,看问题时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往往又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评价别人时也常带片面性、

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1、认知的发展 在感知方面,中学生的感知、观察能力在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显著发展。随着学习动机的激发和智力活动自觉性的提高,中学生逐步学会根据教学和实践任务的要求,较长时间地、集中地观察要认识的事物;在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观察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他们不仅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更加全面地感知事物。 在注意方面,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明显发展,就是对当前不感兴趣或存有困难必须学习的材料,也能集中精力加以注意。在良好教育的影响下,中学生注意的自觉性和保持注意的习惯逐步形成,注意的品质进一步增强。 在记忆方面,中学生的记忆力达到一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他们记忆的有意性进一步提高,逐渐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自觉地提出短期或长期的记忆任务;他们理解记忆的能力随年级增高而不断上升,相反,机械记忆的比重随年级增高而逐渐减少;他们的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也在发展,其中,抽象记忆的发展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形象记忆的发展在初中三年级后则有所下降。 在思维方面,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初中阶段的“经验型”抽象思维向高中阶段的“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也就是从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支持的抽象思维,向根据理论来进行逻辑思维的抽象思维发展。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初中阶段的独立性、批判性、自觉性有显著增长,但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高中阶段向着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方面进一步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初中阶段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高中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追求创新,鄙视陈腐之见或浅薄的认识,日益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但也存在固执己见而不易改变的特点。在想象方面,中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想象的现实性不断提高。例如中学生的作文能够围绕中心思想进行连贯构思,这是他们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的例证;在文学创作、艺术表现、科技小发明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少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较高的创造性和务实性,这是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和现实性品质日趋发展的例证。 在言语方面,中学生不仅广泛掌握了各种日常概念和生活用语,而且还掌握了很多科学概念和学术用语,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本族语言复杂的语法结构,语言越来越准确、生动、优美,口头言语和书写言语都达到了一定的修养水平。当然,有些中学生的言语表达还存在着词不达意、堆砌词藻、不合规范等缺点,需要进一步锻炼和纠正。随着外语学习的普遍展开和不断深入,中学生对语言的认识日益深化,不少中学生通过对本族语和外国语的异同比较,进一步增加了对语言的认识。 2、情感的发展 从中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来看,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中学生的情绪高亢强烈,充满热情和激情,活泼向上,富有朝气。二是情感的两极性明显,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同中学生主客观矛盾的增多和青春期生理发育有关。三是情感内容的社会性越来越深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内容与水平愈益丰富和提高。四是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表现形式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高中学生,其情感表露越来越带有文饰、内隐和曲折的性质。五是中学生的友谊感迅速增强,并且出现两性爱情的萌芽,这种情况若引导得当,可促进其心理品质和行为的发展,但若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一些中学生的哥儿们义气,拉帮结伙,早恋或两性关系上的“劣迹”形为,对些应引起高度重视。 3、意志的发展 中学阶段学习活动的范围和难度的增加,以及青春发展期生理上的剧变和情感的波动,要求中学生大力增强意志的控制能力。这种客观需要推动了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使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中学生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他们对外界或成人指令的依赖性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下降,根据目的任务自觉作出意志决定的水平则随年级升高而递增;中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随年级升高而增强,这同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集体舆论的约束力有很大关系;中学生的其他意志品质,如果断性和自制力,在良好教育的培养下也有很大发展,不过在初中阶段,轻率、冲动的现象还经常可以看到,这需要教育者的耐心引导和帮助。特别需要把意志的培养和情感的调控结合起来,以情炼意,以意制情,在控制情感的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