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的历史
本溪介绍-本溪简介PPT(经典版)

“钢铁之都”、“中国医都”、“中国枫叶之都”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溪历史悠久,庙后山古人 类文化遗址证明,在四、 五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 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 息,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 我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 人类化石的空白,而且为 研究东北亚人类分布和迁 移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料。
3、旅游景点
五女山
位于本溪市桓仁县城东北8千米的浑江西北岸, 是中国历史名山,山体呈长方形,主峰海拔 824米,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峭壁 垂直高度200多米,这里是高句丽民族文明的 发祥地,山上曾建有高句丽第一王城(纥升骨 城)。
3、旅游景点
本溪湖
位于本溪市溪湖区,2010年“世界最小的湖”吉 尼斯世界纪录获批,成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 最的第2346号纪录。 本溪湖是天然形成的湖,以小巧著称,湖面仅 15平方米。本溪湖是洞中湖,外阔内狭,极似 犀牛角做成的酒杯,故称“杯犀湖”。据史料记 载,清雍正十二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 难写难认,故取其谐音改称“本溪湖”。
2、城市概况
本溪
桓仁五女山城是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的发祥地、 清朝的肇兴地。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本溪水洞
通往水洞的码头,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宛如一 幽静别致的“港湾”,灯光所及,水中游船、洞 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 从护岸石阶拾级而下,通过长廊从码头上船, 即可畅游水洞。水洞全长5800米,现已开发 2800米,面积3.6万平方米,空间40余万立 方米
3、旅游景点
关门山
本溪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名胜 风景区,中国枫叶之都核心景点,位于本溪市 东南七十千米处。由于山峻景秀,酷似黄山而 得名“小黄山”,被誉为“燕东胜景”之一。 关门山内有四大景区:小黄山景区、夹砬子景 区、龙门峡景区和月台子景区、约108处景点。 观音阁水库风景区位于本溪县境内,距本溪水 洞六千米。
本溪湖:往事如铁

本溪湖:往事如铁莫永甫“本溪的铁,北京的焦,上海的钻头,哈尔滨的刀。
”这是流行于一个时代的民谚。
民谚是时间过滤后的经典,民谚述说的产品,更是被岁月磨砺后的金牌产品。
冶金产品中的四大品牌,本溪的铁又是头牌。
这个头牌从上世纪20年代起,一直风靡到今天,快一百年了。
一百年来,挂了头牌的本溪,自然成了“中国第一铁镇”。
认真说起来,不是本溪而是本溪湖,才是“中国第一铁镇”。
本溪湖是“中国第一铁厂”诞生地,正是在本溪湖这块土地上,才试制成功了名扬天下的“人参铁”。
“先有本溪湖,后有本溪市”的历史承续也证明了这一点。
说到本溪湖,很多人都难以置信,这个名称竟然是雍正皇帝钦定的。
它有一个更古老的名称叫阴湖屯,怕是有人闻所未闻。
本溪湖名称的变迁史,就是一部本溪的冶铁史。
这段历史的间距,长达六百多年。
1江河萦带,叠万山于深远。
这是明王朝众多到过辽东的官员们对辽东的印象。
那时,辽东是大明王朝的国防前线,战事频繁,军情峻急,一夕数惊。
朝廷不少高官都有亲赴辽东勘察处理一件件棘手事件的经历。
出了北京,来到山海关,难免登关远眺。
目力难以企及的辽东,孤悬山海关千里之外,只有前人留下的“万山重叠,路径纷歧”的话语成为辽东印象,丰富着他们的记忆。
当然,还有一个名称也烙印在他们的记忆深处:阴湖屯。
一个历史的路径经过这里。
在辽史的记载中,太子河沿岸,自古以来就是产煤铁的地方。
大明王朝收复辽东之初,数十万驻军的后勤供应都要从关内运来,巨大的运输成本构成的包袱,沉重地压在明王朝身上。
解决的思路后来成为影响明王朝有关辽东战守的决策,即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
屯田、屯盐、屯铁就是具体措施。
说到辽东屯铁,阴湖屯之名称就蹦跳到官员们思路的焦点上。
“阴湖”,是对这泓湖水的准确定位:潜藏于山石下的小湖,永远都处于被太阳照不到的位置,以“阴湖”称之,最贴切不过。
加一个“屯”字,就不是水,而是村落了。
联想开去,这附近有个村落,因阴湖的关系而得名“阴湖屯”,一定是这样的因果。
本溪水洞导游词 本溪水洞导游词讲解

本溪水洞导游词导游词讲解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本溪水洞!我将为大家详细讲解本溪水洞的历史、地理以及独特的地质景观。
一、历史介绍本溪水洞位于我国辽宁省本溪市,是一处以溶洞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景点。
据考古学家研究,本溪水洞的形成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曾是古人类聚居和活动的地方。
在水洞中发现的岩画和古代工具遗迹,为我们研究古人类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二、地理特点本溪水洞位于山区深处,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水。
水洞内部石笋林立,洞壁上布满了奇特的石钟乳,形成了各种形状独特的地质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水洞内还有一条地下河流,水流清澈见底,人们可以乘船游览,感受水洞的神秘和美丽。
三、独特景点1.水幕瀑布在水洞的入口处,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壮观的水幕瀑布。
这个瀑布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人工构造的,通过几十米高的崖壁上流下的水体形成。
在阳光的照射下,瀑布流水折射出七彩的光芒,非常美丽壮观。
2.神秘石钟乳进入水洞后,我们会看到洞壁上挂满了各种形状奇特的石钟乳。
有的石钟乳像灯笼,有的像幕布,色彩斑斓,非常美丽。
每一个石钟乳都有一个神秘的谜团等待我们去解开。
3.地下河水洞内还有一条地下河,水流清澈见底。
我们可以乘坐游船,划过地下河,欣赏水洞内壮丽的景色。
河水上漂浮着各种形状的石块,泛着微弱的蓝光,非常幽静神秘。
四、旅游注意事项在参观本溪水洞时,大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穿着合适水洞内湿气较大,温度较低,请穿着合适的衣物。
同时也要注意脚下的安全,走路时小心脚下的石头。
2.保持安静水洞内环境非常静谧,为了不破坏氛围,请保持安静。
3.勿触摸石钟乳石钟乳非常脆弱,如果触摸或碰撞,会对其造成破坏,请大家不要触摸石钟乳。
4.遵守导游规定参观时请遵守导游的带领,不要脱离团队,以确保安全。
谢谢大家的合作,希望大家在本溪水洞度过愉快的时光!。
基于地域文化的本溪旅游纪念品开发探析

基于地域文化的本溪旅游纪念品开发探析本溪市位于辽宁省北部,是一个充满着浓郁地域文化气息的旅游城市。
作为旅游城市的本溪,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探析本溪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一、地理位置本溪位于辽宁省北部,东临渤海,地处锦州平原南端。
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本溪的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因此,本溪的旅游纪念品也应该与其地理特点相关联。
例如,可以设计以本溪的大山、大河、大海为主题的各类纪念品。
例如,可以推出一些以本溪秀美的山色为主题的冰箱贴、书签等小型纪念品。
二、历史文化本溪市历史悠久,是中国辽宁省重要的文化名城之一,其发展历程也决定了本溪在文化上的特色。
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方面,可以结合本溪的历史文化特点,设计与本溪历史文化相关的纪念品。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本溪古建筑、古文化等相关的纪念品,比如以本溪的古剧院、古寺、古建筑等为主题的钥匙扣、各类小雕塑等。
三、风俗习惯本溪市区居住的主要是汉族、朝鲜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手工艺等文化习俗也为本溪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带来了不同的灵感。
例如,可以推出一些与本溪少数民族风俗相关的景徽、手帕、丝巾、钥匙扣和手机壳等纪念品。
这些纪念品将是旅游者回忆本溪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好选择。
综上所述,基于地域文化的本溪旅游纪念品开发探析,在本文中,我们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三个方面探讨了本溪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只有通过对本溪地域文化的深入探究,在开发本溪旅游纪念品的过程中,才能够精准地捕捉本溪的独特魅力,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创造出更有品牌价值的旅游纪念品,为旅游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辽宁红色六地简介

辽宁红色六地简介
辽宁红色六地是指辽宁省内六个具有重要红色革命历史意义的地方,包括沈阳、抚顺、鞍山、本溪、丹东和营口。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也是东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一站。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曾多次在此设立机关并领导抗战工作。
沈阳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的重要战略节点。
抚顺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由工人为主体的城市,也是东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抚顺的一片红旗下,曾产生了众多英雄壮举。
鞍山是长征途中的重要驻地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鞍山人民在困难时期坚持抗战,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溪是东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节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县级党委所在地。
当年的本溪是工人阶级和共产党人英勇斗争的战场。
丹东位于辽东半岛,是东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一个地区。
丹东人民同敌占势力进行了顽强抗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重要的基础。
营口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建立的最早乡村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东北抗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营口人民为保卫故土和革命事业进行了英勇斗争。
这六个地方承载了辽宁省红色革命的光辉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辽宁六地的历史故事

辽宁省的六个地级市,即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和丹东,涌现出了许多历史名人,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历史名人故事:
1.沈阳:
皇太极:是明朝末年建立后金政权的重要人物,他在沈阳建立了清朝的前身,为中国历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曾多次在沈阳进行巡视和驻跸,对沈阳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大连:
刘公岛: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刘公岛的故乡,他是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为保卫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3.鞍山:
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在鞍山长大并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对中国的历史和政治有着重要影响。
4.抚顺:
林彪: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和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他在抚顺长大并接受了军事训练,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5.本溪:
王洪文: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他在本溪生活和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丹东:
丁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和文化活动家,她在丹东工作和生活过,并创作了许多具
有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
这些历史名人的故事代表了辽宁省各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传承,他们的贡献和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历史的重要一部分。
本溪名人故事

本溪名人故事
本溪是辽宁省的一个城市,拥有许多杰出的名人。
以下是其中几位著名的本溪名人和他们的故事:
1. 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也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和开国元勋。
他出生于广东中山县(现属本溪市),因此人称"中山先生"。
孙中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共和国政权。
他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2. 董必武: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20世纪初参与了中国的革命运动,积极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他致力于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和工人运动,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3. 于右任:于右任是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教育家。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作品以描写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为主题。
他的书法被誉为"东方之瑰宝",对中国书法
艺术有着重大影响。
同时,他还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在教育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4. 陈赓:陈赓是中国军事家和抗日战争的英雄。
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组织指挥了多次重要战役,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被誉为"华北战场上最高的战争指挥员",被尊称为"东北王"。
这些本溪名人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杰出成就
和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重要影响。
他们的故事不仅展示了本溪的骄傲,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榜样和启示。
本溪满族自治县概况

本溪满族自治县概况本溪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腹地、太子河上游,地理位置在东经123°34'53″—124°45'42″,北纬40°48'50″—41°33'50″之间,东与桓仁满族自治县、宽甸县相临,西与本溪市、辽阳市接壤,南与丹东市毗邻,北接沈阳市、抚顺市。
全县总面积3344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属于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
全县辖14个乡镇总人口30万人,有汉、满、回、蒙、鲜等15个民族。
县政府所在地设在小市镇。
一、地名由来本溪县名源于清代。
据《重修观音寺碑记》载:“盛京(今沈阳)城南百里之外,有本溪湖,湖侧有观音古刹。
”另据《八旗通志》载:“雍正五年(一七二七年)此湖(本溪湖)称为杯犀湖。
”很久以前传说,湖水尚小,宛如一杯清水,湖底下窄上宽,形如犀牛之角,故以形态命名“杯犀湖”。
这是本溪湖较早的名。
后因杯犀湖较为难写难认,遂改称为本溪湖。
清光绪三十二年始设本溪县,因县衙在本溪湖附近,故名。
二、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境内为长白山脉东南延续部分。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有大小山岭达240多座。
主要山峰有韭菜顶子山、西大顶子、大凹岭、长砬子等,海拔均在1032米以上。
本溪满族自治县辖区内,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从东向西横贯全境,形成东起东营坊、兰河峪,经草河掌到南部连山关的东南屋脊地带。
全县千米以上的山峰大都分布在这里,平均高度海拔600米左右。
位于千山山脉南麓的草河城、草河口一带,为南部丘陵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00米左右。
县境中部为太子河大断裂带。
两岸形成许多羽毛状的小断裂,构成以太子河谷为中线的沉积小平原,平均海拔不足300米。
县境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山势较缓,平均海拔450米上下。
俯视全县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之势。
县内最高山峰是东营坊乡小东沟村的出不来沟顶,海拔1310米;最低绝对高为120米,是偏岭镇北三家子村太子河出境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溪的历史
据《史记·匈奴列传》载,战国时期。
“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
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是时本溪市区、本溪县(指今所辖境域,下同)为燕国辽东郡襄平境内;桓仁县(指今所辖境域,下同)属燕国辽东郡外徼,为高夷部族辖地。
公元前221年,秦灭燕统一中国后,将全国划分36郡,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东郡襄平县;桓仁县属辽东郡外徼。
汉代,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幽州辽东郡襄平县。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灭卫氏朝鲜,增设乐浪、玄菟茧、真番、临屯4郡,桓仁县属玄菟郡;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扶余王子朱蒙避难逃亡至纥升骨城(即今桓仁县五女山,有旧城遗址),建国立都号称高句丽,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高句丽琉璃明王二十二年)移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纥绝升骨城做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0年;之后,桓仁地域一直为高句丽部族政权辖地,直至唐代。
三国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幽州辽东郡襄平县。
西晋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平州辽东郡(国)襄平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平州辽东郡襄平县。
南北朝和秦朝时期,本溪市区。
本溪县属高句丽部族政权所辖。
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唐灭高句丽,收复辽东故地,置安东都护府,本溪市区、本溪县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辽城州都督府;桓仁县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哥勿州都督府。
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大柞荣建立渤海国,桓仁县属渤海国西京鸭渌府桓州。
公元909年(辽太祖三年),契丹占据辽东,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契丹部族辖地;公元919年(辽大祖神册四年),契丹修辽阳故城,改名为东平郡,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平郡。
公元926年(辽太祖天显元年),灭渤海国,改其地为东丹国,是时桓仁属东丹国;公元980年(辽景宗乾亨二年)废除东丹国,改置东京道,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京道辽阳府,桓仁县属东京道鸭渌府。
1125年(金大帝天会三年),金灭辽,继而废道置路。
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京路辽阳府,桓仁县属东京路婆娑府。
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在辽阳等处设置行中书省,翌年改东京路为辽阳路,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阳行省辽阳路,桓仁县先属辽阳行省婆婆府路,后改隶婆娑巡检司。
1371年2月(明洪武四年〕,置辽东卫指挥使司,同年7月改置定辽都卫,1375年10月(明洪武八年)又改置辽东都指挥使司;1377年(明洪武十年)改所椿州县为卫、所:1403年(明永乐元年)设置建州卫;1409年(明永乐六年)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本溪市区。
本溪县属辽东都指挥使司东宁卫,桓仁县属贝儿子都指挥使司建州卫。
1644年(清顺治元年),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于辽阳府;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移府盛京(后改为奉天府),降辽阳府为辽阳县;1664年(清康熙三年),升辽阳县为辽阳州;至1906年本溪县设治前,本溪市区、本溪县分属于奉天府辽阳州、兴京抚民厅、凤凰厅三地。
清康熙年间桓仁一带被列为封禁地;1877年(清光绪三年)设置怀仁县,隶兴京抚民厅。
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本溪地区活动频繁,强行开采煤炭资源,中日交涉事宜日多;加之本溪地处山区,煤炭。
木材、山货等资源丰富,人烟日渐稠密,匪息屡起。
盛京将军赵尔巽,鉴于本溪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加强对这个地域的管理,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0月28日奏请请:“辽阳州属本溪湖附近一带,毗连兴京、凤凰,万山重叠,路径分歧,为盗渊薮,应另设知县。
”1906
年(清光绪三十二年)7月筹设县署衙门,同年10月,清政府正式批准将辽阳州东部、兴京抚民厅西南部、凤凰厅北部地区划出,设本溪县建置。
据《清实录》载:“光绪三十二年十月辛卯,添设本溪知县,从盛京将军赵尔巽之请也。
”本溪县设置后,始属东边道,后属奉天首。
1914年(民国3年)本溪县、桓仁县(是年由怀仁县改称)均隶属于奉天省东边道。
1928年(民国17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本溪、桓仁两县仍属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翌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本溪县隶属于奉天省,桓仁县隶属于安东省。
1937年(民国26年)日伪政权实行街制,在本溪县公署所在地本溪湖设立本溪湖街。
日本政府以撤销“治外法权”名义,将满铁附属地文还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伪满政权,原满铁附属地本溪湖火车站、顺山。
河沿一带并入本溪湖街。
1939年(民国28年)伪满政权将本溪湖街、宫原一带从本溪县划出,设置本溪湖市,隶属于奉天省。
1945年”八·一五”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
9月1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部队进驻本溪。
10月8日和10月18日,先后成立本溪市、本溪县民主政府,均隶属于辽宁省。
1946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5月3日占据本溪市区,成立国民党本溪湖市政府及本溪县政府,隶属于辽宁省。
本溪市、县民主政府由本溪市内转移到本溪县后,干当年6月,辽宁省政府决定撤销本溪市民主政府。
本溪县民主政府在本溪农村开展游击斗争。
1946年10月1日,国民党辽宁省政府下令撤销本溪湖市,将市区并入本溪县。
1948年本溪全境解放,成立本溪市人民政府。
本溪市、本溪县。
桓仁县均隶属于安东省。
1949年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安东省与辽宁省合并,成立辽东省、辽西省,本溪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
直辖,本溪县。
桓仁县隶属辽东省。
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本溪县,其原辖区亦并入本溪市。
195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决定,本溪市改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
1954年6月,国务院决定辽东省。
辽西省合并成立辽宁省,本溪市改由辽宁省管辖,桓仁县为辽宁省安东专区所辖。
1956年5月人国务院决定,重新设立本溪县,由本溪市代管。
1959年,桓仁县、本溪县划为本溪市管辖,1966年4月植仁县改由丹东市管辖,1968年12月,桓仁县复归本溪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