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小人_哲理故事

合集下载

敬畏小人

敬畏小人

敬畏小人2018-04-06昨天读到一篇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漂亮的女孩无意中发现自己下巴下面长了一个小白点,于是就用手去抠,当时是抠掉了,可是第二天发现在原有的位置又冒出两个白点。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种状况缓慢的延续着。

她去了医院,医生认为是皮肤过敏,开了药她就回去了。

可是这种状况并没有因为她的用药得到缓解,小白点还在面部肆虐着——最后几乎整张脸都遍布了。

她害怕了,又去了一家更权威点的医院。

这次专家给她的诊断是一种罕见的细菌感染,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虽不至于要命,但很有可能整个面部缓慢的被细菌侵蚀,甚至出现面部变形。

她不相信,她要与命运抗争,于是她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用以排遣内心的恐惧。

然而事实并没有因为她的坚强和努力得到改善,她的右脸开始萎缩,——周围的人开始慢慢地回避她、嘲笑她,称她为丑八怪”,没有人愿意跟她在一起。

她伤心,然而所有的伤痛更坚定了她的意志。

最后,她成功了,她接受了高等教育,在她右眼慢慢萎缩甚至失明的时候,她成为了美国着名的律师。

写到这里,我也想说说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了。

文章宣扬的是女孩那种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的意志。

而透过文字的表面,我感觉得到的启发是这样的。

如果那女孩从面部出现第一个小白点时就忽略它,不去抠它,情况会是什么样呢??也许正是因为你试图破坏它,用了不洁净的手指,手上的病菌和白点内的病菌才得以融合,继而升级繁衍的。

你妄图去除它,它就会疯狂地报复你。

由此,我想面上的小白点不就是现实中的小人吗?虽然小人可恨,但我们却要敬畏小人”。

因为小人必定有其超凡的小伎俩、恶毒的报复心理,如果我们直截了当的揭其短,那么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要过普通的日子,现实中的很多人、很多状况是无法预知的,所以敬畏小人,远离小人,不创磕小人,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以免他日后患无穷。

西安高新一中初三:葛露水文章。

常怀敬畏之心的典故

常怀敬畏之心的典故

常怀敬畏之心的典故文章一(针对青少年读者)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常怀敬畏之心”这个话题。

你们知道吗?在咱们中国古代,有好多特别有名的典故,都在告诉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去做事、去做人。

比如说“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

妻子就哄孩子说:“你乖乖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她从集市回来后,曾子真的准备杀猪。

妻子拦住他说:“我只是哄孩子的。

”曾子却认真地说:“对孩子可不能撒谎,不然他们以后就不会相信大人的话了。

”曾子就是怀着对诚信的敬畏之心,说到做到。

还有“杨震拒金”的故事。

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王密前来拜见。

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

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杨震对自己的操守有着深深的敬畏,坚决不接受贿赂。

小伙伴们,这些古人的故事是不是很值得咱们学习呀?咱们在生活中,也要像他们一样,对规则、对道德、对承诺常怀敬畏之心,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文章二(针对成年读者)朋友们,咱们常说要常怀敬畏之心,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在中国古代,有不少典故能让咱们更明白这个道理。

就拿“商鞅立木”来说吧。

商鞅想推行变法,可大家都不太相信。

于是,商鞅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它搬到北门,就赏十两金子。

没人敢动。

商鞅把赏金提到五十两,终于有个人站出来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立刻赏了他五十两金子。

商鞅就是用这种方式,让大家对他的法令产生了敬畏,从而顺利推行了变法。

“唐太宗畏魏征”也是个好例子。

唐太宗李世民算是个很厉害的皇帝了吧,但他对魏征的直言进谏总是心怀敬畏。

哪怕有时候被魏征说得下不来台,他也能虚心接受,因为他知道魏征是为了国家好。

再说说“包拯执法”。

包拯铁面无私,不管是谁犯法,都一视同仁。

连皇帝的亲戚犯了法,他也绝不姑息。

正是因为包拯对法律怀着敬畏之心,严格执法,才赢得了百姓的称赞。

关于“敬畏”

关于“敬畏”

关于“敬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xiá)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因果,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言教。

小人不懂得天命因果,所以不知道怕,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的言教。

人不知道怕才是最可怕的。

我有个朋友是医院负责取肾的,他说罪犯们在执行死刑的时候,一个个怕到晕的晕、哭的哭、屁滚尿流的屁滚尿流,可惜怕已经晚了。

懂得怕不是件丢人的事,人只是自然的一份子,就算你心气再高,地球也不可能绕着你转。

要想改变世界,必先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要懂得随顺自然,畏惧因果。

“大人”在今天可理解为国家法律、规章制度,代表政府的权威和人民的意志,你非要和他相左,便要遭到国法王难,自毁前程。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言就是指圣人之言。

今天的时代更不能误将“老人言”当成是“老年人说的话”,那随时可能会中毒。

现代人只要多读圣贤书就好了,那才是真正的敬老尊贤、亲近长者。

“圣人言”不是圣人的创造,而是圣人通过自己的经验、思考,发现的宇宙人生的真相,转而告诉我们,教导我们言行符合自然的法则。

中医的专家每遇到疑难病症,会再读《黄帝内经》去寻找答案,军事家则对《孙子兵法》一读再读。

我们平常为人处事,一部《论语》可以常伴左右,其中智慧隽永,常阅常新,能不断给我们新的启迪。

我们学习圣人言教,若果能终身受持其中一二言句,则必定受益无穷。

古人说,人必须有三畏:畏天、畏地、畏己。

畏天就是要顺应天道与自然;畏地则是心怀感恩,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中的万物;畏已就是敬畏自己珍惜生命,因为生命是大自然的精华,人们应当恭敬而虔诚地对待生命,千万不要去作践和摧残它,否则苍天会降灾难于人类,大地会迁怒于人类,人祸更会频发。

可以想象:那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心怀敬畏,是心怀神圣感的尊敬和惶恐,既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又是一种生活的信念,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作文素材]7个尊重他人的哲理小故事

[作文素材]7个尊重他人的哲理小故事

[作文素材]7个尊重他人的哲理小故事7个尊重他人的哲理小故事故事一、《买铅笔的商贩》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

”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故事二、《鲁迅的故事》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

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

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

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故事三、《纪晓岚的幽默》纪晓岚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进庙里,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见他衣履还整洁,仪态也一般,便招呼一声:“坐。

”又叫一声:“茶。

”意思是端一杯一般的茶来。

寒暄几句,知他是京城来的客人,赶忙站起来,面带笑容,把他领进内厅,忙着招呼说:“请坐。

”又吩咐道:“泡茶。

”意思是单独沏一杯茶来。

经过细谈,当得知来者是有名的学者、诗文大家、礼部尚书纪晓岚时,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满脸赔笑,请进禅房,连声招呼:“请上坐。

”又大声吆喝:“泡好茶。

”他又很快地拿出纸和笔,一定要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禅院。

纪晓岚提笔,一挥而就,是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方丈看了非常尴尬。

故事四、《张良拾履》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

”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一见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

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既已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

防范被小人算计励志故事

防范被小人算计励志故事

防范被小人算计励志故事为大唐中兴立下赫赫战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不仅在战场上攻取得心应手,而且在待人处世中,还是一个特别善于对付小人的处世高手。

郭子仪与小人打交道的秘诀,就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安史之乱”平定后,立下大功并且身居高位的郭子仪并不居功自傲,为防小人嫉妒,他做事反而比原来更加小心。

有一次,郭子仪卧病在床,有个叫鲁费的官员前来拜访。

此人乃是*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奇丑,生就一副铁青脸,脸形宽短,鼻子扁平,两个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世人都把他看成是个活鬼。

正因为如此,一般妇女看到他这副尊容都不免掩口失笑。

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马上下令左右姬妾都退到后堂去不要露面,他独自等待。

鲁费走后,姬妾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的病,您从来不让我们躲避,为什么此人前来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个人相貌极为丑陋而内心又十分*险。

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失声发笑,那么他一定会记恨在心,如果此人将来掌权,我们的家族就要遭殃了。

”郭子仪对这个官员太了解了,在与他打交道时做到了小心谨慎。

后来,这个鲁费当了宰相,极尽报复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统统铲除,唯独对郭子仪比较尊重,没有动他一根毫毛。

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仪对待小人的办法既周密又老练。

那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鼠辈小人,他们的眼睛牢牢地盯着我们周围所有大大小小的利益,随时准备多捞一份,为此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准备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令人防不胜防,所以我们要处处防范被小人算计。

谁都不愿意与小人打交道,可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遇到小人都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在与小人打交道时,千万要小心,以防被小人所害。

小人畏威不畏德庸人敬恶不敬善的意思

小人畏威不畏德庸人敬恶不敬善的意思

小人畏威不畏德庸人敬恶不敬善的意思《小人畏威不畏德》一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小人畏威不畏德”这句话。

啥叫小人?就是那些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总想着占别人便宜的人。

这种人呐,他们怕的不是你的品德高尚,不是你的善良和宽容,他们怕的是你的威严,怕你有让他们吃苦头的能力。

就说村里有个恶霸,整天欺负弱小。

大家好言相劝,跟他讲做人的道理,他根本不听。

后来有个退伍军人回村,一身正气,恶霸一见他就怂了,为啥?因为他知道这退伍军人不好惹,有本事收拾他。

这就是小人畏威不畏德。

咱们在生活中遇到这种小人,可不能光想着用德去感化他们,该强硬的时候就得强硬,让他们知道咱不是好欺负的。

二咱都知道“小人畏威不畏德”,那到底是咋回事呢?你看啊,学校里有个调皮捣蛋的同学,老师好声好气跟他讲道理,他左耳进右耳出。

但要是老师发了脾气,罚他站,他立马就老实了。

这就是典型的畏威不畏德。

还有那种在工作中爱偷懒耍滑的人,老板温和地提醒没用,一旦扣工资、降职,他就慌了神。

所以啊,对待小人,光讲道德感化不了,得让他们知道作恶是有后果的,得让他们怕。

咱们自己呢,也得有点威严,不能让小人觉得咱好欺负。

三“小人畏威不畏德”,这句话大家都听过吧?比如说,在菜市场有个爱缺斤少两的小贩,顾客跟他理论,说做生意要讲诚信,他根本不当回事。

直到有一天,市场管理员来了,要罚款,他吓得赶紧道歉,保证不再犯。

这小贩就是典型的小人,只害怕权威和惩罚,不把道德放在眼里。

再比如,小区里有个乱停车的家伙,别人劝他要守规矩,他不理。

后来物业给他的车贴了罚单,他再也不敢乱停了。

遇到这样的小人,别指望光靠道德能改变他们,得用点厉害的手段。

四今天咱们来说说“小人畏威不畏德”。

大家想想,古代那些奸臣,皇帝对他们宽容大度,他们反而越发嚣张。

一旦皇帝发怒,要治他们的罪,他们就吓得跪地求饶。

这就是因为他们害怕权威和惩罚,而不是被皇帝的仁德所感化。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

邻居家有个不讲理的小孩,抢别人玩具,还打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_名人故事素材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_名人故事素材
隆冬时节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大部分花都敌不过这寒冷的冬天纷纷藏了起来而这时有一种花儿在这等寒冷的时节迎着寒风怒放这花儿的名字叫做寒梅君Fra bibliotek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启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心胸宽广,思想开朗,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大人与小人的哲理故事

大人与小人的哲理故事

大人与小人的哲理故事
佛法真实不虚,于佛法能生起真实信心,就会有大利益。

我感觉学习心经几句,我的厌离之心就增强了,对佛法愈加珍视。

只需想想我们眼见的一切都没有一个实际的存在,都是种种因缘聚集而成,想想我们所受的种种苦楚,想想我们原本的生命,那如如不动的自*,就不能不生起求解脱,*真相的强烈欲望。

“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即使恩爱又如何,当一切都消失了,你曾经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如果一切都不会消失,你的生命必将堕入轮回,苦苦无尽,你又当怎样面对你的爱人呢?如何忍得他见你苦,如何忍得你见他苦?爱又如何!真的大爱,就是引导他出离轮回,永脱诸苦。

以前一直提醒自己要做大人,今日又悟得要做小人,这个小人就是小孩子的意思。

在自己心里要时时告诫自己要做大人,但是,在人面前要时时做小人,就是谦卑、和顺、忍辱,不自高。

这样两面结合起来才是完善的,否则就是有缺失的。

福建的工作虽然由于违缘而失败了,但是,我还可以继续尝试下一个。

如果下一个也不成功,我就以居士身法去学习。

如果这也不成,我就出家。

我相信,出家总能找到一个收留我的地方。

即使出家也不收留,也不害怕,随缘任运,能做事就做事,做不得就仰赖他人,总之是能活下去并修学佛法的。

人生一定要找到一个依归,而今我找到了,就是佛法。

我心甚慰。

以后我要以小沙弥自居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小人
敬畏小人
憨佗
好人一生,注定会遇到坏人的。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武将能像关羽一样,被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甚至草寇强盗共同顶礼膜拜。

唐朝礼部尚书虞世南称颂关羽:“利不动,爵不絷;威不屈,害不折;心耿耿,义烈烈;伟丈夫,真豪杰;纲常备,古今绝。


有人用“忠、信、勇、义”四字概括关羽,而这四个字为古今中外所有利益集团推崇,于是,关公庙不仅遍及华夏大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也处处可寻。

这样的伟丈夫,一生最悲凉的是败走麦城。

酿成这一悲剧的不是敌军强大,而是自己阵营里出了叛徒——糜芳、傅士仁。

关羽无论如何也难料到糜芳会背叛蜀汉。

糜芳是糜竺之弟。

刘备在徐州败于吕布之时,糜家兄弟助军资帮他渡过困境,并嫁妹于他,后来,糜竺得封安汉将军,地位在军师诸葛亮之上。

糜芳被任为南郡太守,拱卫荆州,绝非偶然。

糜芳本事不大,但倚着国舅的身份,先言赵云长坂坡投敌,后又与关羽时有摩擦。

关羽看在兄长刘备的面子上,毫不介意。

患难知人心,关羽一失荆州,糜芳即投敌孙权。

气得关羽怒气充塞,疮口迸裂,昏厥于地。

此前,关公在攻取襄阳风头正健之时,随军司马王甫曾提醒他说,糜芳、傅士仁两人恐不用心竭力。

关公大大咧咧地说:“汝勿多疑,只与我筑烽火台去。

”好人的悲剧就在于此:对坏人缺乏必要的防备。

关公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杀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临江亭单刀赴会,捉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何等英雄豪迈,不料却栽在只会搬弄是非的小人之手。

关公死后,其弟张飞虽有“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勇技,也被这帐下两个小人范疆、张达所刺死,好人打不过小人的悲剧再度重演。

君子与小人不两立,而小人与君子不同谋。

君子坦荡荡,用心于正,疏于防备;小人常戚戚,用心于邪,暗施诡计,让人防不胜防。

君子布方阵鸣号角出击,小人用夜战施烟幕突袭。

君子是打不过小人的,如果小人毫无天地良心。

因此,君子要敬畏小人。

敬,即是敬而远之;畏,即是畏而防之。

敬畏小人,不是敬重小人,而是疏远小人。

敬畏小人,不是畏惧小人,而要防范小人。

君子不仅要胸襟荡荡,还要学会应对邪恶小人,若一味地不屑与小人见识,可能会放纵小人,助其阴谋得逞,反坏了君子的声誉或生命。

(王玉强)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