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诗歌内涵研究
穆旦诗八首解读

穆旦诗八首解读穆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以其简洁、清新、含蓄、丰富的意象和形象,凝练深刻,雄浑苍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其中,他的八首千古名诗更是成为了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穆旦诗八首进行解读,探究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1.《题西林壁》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滟漪无限江山入。
这首诗是穆旦的名作之一,以描绘西林园林景色为主要内容。
在诗歌中,穆旦运用自然意象描绘了绿树环绕、楼台倒映、水晶帘轻抖的景象,配合细腻雄浑的文字加深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他以简洁、清新、含蓄的方式,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了审美的效果,也暗含着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层思考。
2.《墨梅》我家洛阳女,才好五十口。
金盘洗手池边水,微雨过天晴。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位洛阳女子洗手和暮春时节下雨之后云消雾散的景象。
穆旦用深入生活的方式,平凡中见奇,将家庭美景与自然景色巧妙结合,达到了经典之作的境界。
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发展与内心感悟,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由的珍惜。
3.《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的中心句在后两句,大意是一个老人孤独地钓着江中的fish,旁边只留下寒冷的雪花。
穆旦通过孤舟、蓑笠、翁这些意象,表达了自然景物和老人相互映衬的意味。
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无意中透露出怀旧之情,表达了对寂寞、孤独之境的体悟。
4.《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将描写春天的鸟语、风雨、花朵作为重要内容,层层递进,情景交融,达到了情景交融,情绪互动的意境。
整首诗风趣活泼,华丽古朴,渲染了春天醒来的气息和新生事物兴旺的景象。
5.《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包括翠绿的草地和红色的花卉、远处探显的水村山郭和飘扬的酒旗以及江南四百八十寺烟雨中远望而知的多少楼台。
穆旦通过自然景物和人文环境的交融,在艺术构图上达到了独到奇特的艺术性。
穆旦诗歌神秘赏析

穆旦诗歌神秘赏析穆旦(Mutan)是一个神秘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深刻的哲理。
他的诗歌常常让人感到迷惑和困惑,但同时也让人产生无尽的想象和联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穆旦的诗歌进行神秘赏析,探索他的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哲学思考。
穆旦的诗歌常常以自然为题材,他善于运用自然的意象和象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大自然的景象,如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这些景象在他的诗歌中往往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生命的循环和变化,以及人类内心世界的起伏和变化。
在穆旦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些神秘的符号和暗示,这些符号和暗示往往让人感到困惑和迷惑,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诗歌的无尽遐想和联想。
比如,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些神秘的动物和生物,如狼、狐狸、乌鸦等,这些动物在他的诗歌中往往代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和存在,让人感到神秘而又不可捉摸。
穆旦的诗歌还常常表现出一种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和探索,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命和存在的独特见解和哲学思考。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些关于生命和存在的深刻的哲学问题,如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等,这些问题在他的诗歌中被表现得深刻而又神秘,让人感到无尽的思考和探索。
穆旦的诗歌还表现出一种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洞察和表达,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人性和情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些关于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描写和表达,如爱恨情仇、忧喜哀乐等,这些情感在他的诗歌中被表现得深刻而又神秘,让人感到无尽的共鸣和感悟。
穆旦的诗歌常常让人感到神秘而又深刻,他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让人感到无尽的思考和联想。
他的诗歌常常以自然为题材,善于运用自然的意象和象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人感到无尽的遐想和联想。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些神秘的符号和暗示,这些符号和暗示往往让人感到困惑和迷惑,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诗歌的无尽遐想和联想。
总之,穆旦的诗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深刻的哲理,他的诗歌常常让人感到迷惑和困惑,但同时也让人产生无尽的想象和联想。
理想穆旦诗歌含义

理想穆旦诗歌含义理想穆旦诗歌是指古代中国诗歌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理想的境界和穆旦的意境为基础,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表达出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它具有深邃、含蓄的意境,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理想穆旦诗歌的含义。
一、历史背景理想穆旦诗歌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文人墨客,尤其是宋代的文人雅士。
这个时期,国家治理相对稳定,社会风气相对开放自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更加强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理想穆旦诗歌应运而生。
它既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梦想,又积极引导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正面思考和改进。
二、特点1. 理想主题理想穆旦诗歌的核心主题是理想和希望。
诗人透过诗歌表达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表达了一种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通过描绘理想境界来抒发内心情感。
2. 穆旦意境穆旦意境是理想穆旦诗歌的一种独特艺术手法,表现为诗歌余音悠长、意境深远、诗意丰富。
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形象的描写,诗人试图给读者以柔美的感受,引导人们超脱尘世的琐碎和烦恼,进入一种宁静、纯粹的精神世界。
3. 形式多样理想穆旦诗歌的形式多样,既有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又有律诗和双调等形式。
这种多样的形式使得诗歌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诗人的情感和理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意义1. 情感思考理想穆旦诗歌通过对理想和穆旦的描写,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产生反思和思考。
它引导人们对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进行思考,激励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去改变现状,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
2. 精神寄托理想穆旦诗歌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使得人们在现实生活的艰辛中能够找到慰藉和宽慰。
通过欣赏和品味这样的诗歌,人们能够超越现实,进入一个宁静祥和的精神境界。
3. 文化传承理想穆旦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它承载着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传承并弘扬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综上所述,理想穆旦诗歌作为一种古代中国诗歌的风格,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代文人雅士表达情感、启迪思想、思考人生意义的重要方式。
穆旦诗八首赏析

穆旦诗八首赏析穆旦诗八首是近代著名诗人穆旦的代表作之一,既具有浓郁的古典风韵,又体现了现代诗歌的特色,充分展示了诗人的诗歌才华和思想深度。
下面,本文就对这八首诗进行一一赏析。
1.《清秋杂忆》这首诗以感慨自然之美和人生之短暂为主题,全诗以“我”为笔触,及时切入晚秋的气氛,表现出诗人深切的感受和对时间流逝的焦虑。
像这句“十月白露擎琼,我置一挂心中”表达的就是诗人对秋深的露水之美的表述,令人感到一股深深的诗意。
2.《闻归悄悄应道》这首诗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佳作,以天下忧患为主题,融入个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全诗以“朋友”为述,朴实自然、真挚感人。
特别是最后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达出诗人爱国情怀和气节高尚的品质,感人至深。
3.《淮楼吟》这首诗以自由意志为主题,表现出诗人的自由、豁达情怀。
全诗以“我”为笔触,形象地描绘出河畔的景色,以及诗人自由、豁达的心境。
特别是“自取罗裳月夜行,闲倚东篱把酒听……无边天地入看不尽,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句,表达出了诗人追求自由、豁达的愿望,既深刻,又动人。
4.《过秦楼》这首诗以历史沉淀与人生感悟交融为主题,融入了对时光流逝的痛感和对历史变迁的追思。
全诗以“我”为笔触,富有深情和沉郁。
特别是“风摆银灯影不定,远看烟笼十里堤”一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到作者对时间的急迫和对历史的关切。
5.《定风波》这首诗以忠诚为主题,表达了对忠臣义士的敬意。
全诗贯穿着忠臣痛哭失志之情和云销雾散之感。
特别是“丈夫贫困志气高,不问东西求妇荣”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正直人格与高尚精神的崇敬,使人感受到忠诚之美。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以世间物感为主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月)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全诗以“我”为述,叙述了一夜夜里对月的追逐与感悟,充分展示了作者的超凡思维和对自然美好的追求。
7.《战城南》这首诗以反侵略为主题,表现了诗人的反战情感和民愤。
全诗以“我”为笔触,紧扣战争主题,情感深沉、慷慨激昂。
穆旦诗八首赏析文学

穆旦诗八首赏析文学穆旦写于1942年的《诗八首》是一组被公认为最难解的现代爱情诗,这大概与穆旦语言的陌生、晦涩,以及诗意的深邃辽远有关。
每有表达,诗人都要求其容纳足够多的东西,“内涵几乎要突破文字,满载到超载,然而这正是艺术的协调。
”只有这样,他才能将充盈深沉的思想完美无损地传达出来,以呼应世界的丰美。
本文将着重分析穆旦是如何彻底地颠覆传统爱情意境,从而将对爱情的解读从表面升华至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中。
一、颠覆“神圣”:从根部瓦解爱情“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你底,我底。
我们相隔如重山!”——节自《诗八首(之一)》爱情产生于什么呢?无心邂逅,电光火石般地一见钟情?如徐志摩笔下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也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还是如《红楼梦》中前世姻缘,木石为盟?或者如《牡丹亭》中一场春梦,心上人翩然而至,似乎冥冥中自有注定?传统语境下的爱情总是产生于不受人力控制的神秘因素,其悲欢离合似乎在无形中被神灵掌控,任多少人事变迁都无法改变相爱的事实,这就无形中增添了“爱情”神圣不可侵犯、不可更改的色彩。
而穆旦决然地击碎了这个“神圣”的神话,一语道破“爱情”的本质:“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你的眼睛看见的不过是“一场火灾”。
也就是说,爱情不过是成熟身体的相互需要,是渐离母体后孤寂心灵对温暖的渴求。
情欲并不必然作用在这个“你”和那个“他”之间,而是在适宜的年纪,在无数个“他”身上都具有无数的可能性。
正如一个虚位以待的未知数X,将X1固定为你的惟一,只能说明你先入为主的固执,以旁观者清醒的目光,X2,X3……其实都可能具有与X1相同的地位。
这就从源头上切断了爱情的神秘感和惟一性,因而也从根部颠覆了它的神圣性:贾宝玉并不必然要爱着林黛玉,杜丽娘并不必然要追随柳梦梅,浪漫与激情不过是生理欲求在一点机缘的帮助下,作祟于青年男女之间而已。
细读穆旦诗八首——以“新批评角度”解读

细读穆旦诗八首——以“新批评角度”解读穆旦(1887-1934),原名陆增祥,字梅叟,号穆旦,江苏武进人,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诗作风格独特,诗风清新淡泊,充满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哲思,对中国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新批评角度”来解读穆旦的八首诗。
一、《夜行》夜色满城寂无声,地上萧条树影成。
星辰各自东归去,唯我夜行客独行。
此诗节奏明快,引人入胜。
穆旦通过写夜行的境况,展现了自己一个晚上归来的深深感触。
这首诗从文字上不难看出其作者的技艺之高,不仅采用了朴实自然的语言方式,句式也别具一格,让人听起来很舒服。
同时,这首诗还很好地把握了诗歌的情感特点,诗人的孤独、冷落的感觉贯穿全诗,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二、《秋日游》窗外一雨蝉声急,心中却婆娑搜动。
临江水至百岁桥,百岁桥边老将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情感感受,又以诗行生动具体的描写,使读者置身其中。
通过描述窗外的雨声以及临江的情景,揭示出诗人对过去的思念。
同时,这首诗还运用了岁月和光阴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思辨思考,让人在婆娑不定中产生深深思绪。
三、《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表达了对凉州地区的沉痛感叹。
穆旦运用了隐喻手法,把羌笛和杨柳联系起来,意在表达凉州被侵略的苦痛。
诗人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凉州孤城的苍凉之感紧密结合,展现出作者的悲痛之情。
整首诗体现出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现了对历史与文化的关注。
四、《江亭夜泊》月青江水万家灯,无言谁诉愁思情。
风韵耳中马吼远,阶前自有笛声成。
此诗通过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独白。
在描写江亭夜景的同时,诗人的情感经历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阁楼上吹来笛声,带来了一种优美的时空感。
诗人生动地描绘了江亭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受。
五、《雨窗》一夜霜天欺别后,风雨如晦月如钩。
何人借得吴钩好?空教画颜重不收。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的心境。
穆旦诗歌意象

穆旦诗歌意象
穆旦是一位现代中国诗人,他的诗歌意象多元且丰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穆旦诗歌意象:
1. 自然景象:穆旦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自然界的景象,如山、水、云、风等。
他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对自然世界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 花草植物:花草植物是穆旦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他用花草植物的形象来描绘各种情感和心境,如用花的盛开代表喜悦和希望,用枯萎的叶子代表凋零和岁月的流逝。
3. 动物:动物是穆旦诗歌中重要的意象元素,如蝴蝶、鸟、鱼等。
他通过描绘动物的形象和行为,来寓意人类的情感和命运。
4. 音乐:音乐是穆旦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他借用音乐的形象来表达文字的美感和抒发情感,如用音符和节奏来形容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
5. 时间和记忆:穆旦的诗歌中常常出现时间和记忆的意象,如时钟、钟声、小时、日子等。
他通过描绘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回溯,探索人们对岁月的感悟和对过往的回忆。
总体来说,穆旦的诗歌意象广泛而深刻,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诗歌的力量和美感。
穆旦《诗八首》细读

穆旦《诗八首》细读纠缠与超越——解析穆旦《诗八首》摘要:紧扣穆旦《诗八首》,通过细读文本,对其中所体现的理性与感性的纠缠进行分析,及最终爱情所呈现出的超越之势,得出《诗八首》中的爱情的独特性。
关键词:理性感性超越《诗八首》写于1942年的2月,是穆旦的代表作,这首诗被认为是穆旦最为晦涩难懂的一首爱情诗,很多人对其有不同的解读,也许诗中的爱情与我们所理解的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其不是对爱情的颠覆,而是使爱情得到了超越,成为了更广泛意义上的感情。
那时年轻的诗人刚刚从西南联大毕业,在24岁这样一个年纪,对爱情的理解却有着如此深刻的把握。
没有追求时肤浅的表白,没有热恋时的誓言与缠绵悱恻,更没有爱情消失后的无聊与怀疑,八首三十二句带给我们另一种关于爱情的真相与经历。
第一首: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你底,我底。
我们相隔如重山!你我的相遇并不如同那完美的爱情的起点,在彼此的第一眼中就已心意相通,我想我是爱上了你,平凡的我用什么来吸引你的目光,来让你注意到爱你的我的存在呢?我可以为你燃烧起我,但你却把我看成了无关于你的一场危险的火灾。
在你的面前,我愿意失去自己,而你的眼中依旧没有我。
看看我自己,联我也要怀疑了,也许我并不是真的爱你,我只是爱上了我那成熟的年代,我只是为我燃烧着的青春所感动。
你或许并不是我眼中的唯一,而仅仅只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你。
你的世界,我的世界其实是两座远隔万里的青山,永远地屹立在自己所坚持地地方,我们并不曾遇见真正的你我。
在这里爱情浪漫的色调消失了,原来美丽的邂逅其实与别人无关,爱情的唯一性不存在了,爱情只是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上必然会经历的生理欲求罢了。
第二首: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的,承受着遗弃,生命起始的不圆满,充满了无助。
流淌的时间带走了许多的东西,可为什么要把我们留在这坚硬的世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穆旦诗歌
时间是最好的读者,或许也是最靠得住的读者;40年代,他如“宝石出土,便放出了耀眼的光辉,当时就受到了不少读者赞美”(林元:《一枝四十年代文艺之花》),但相对的在文学史的漫长中,穆旦是被“经典”的光芒掩盖的璞石,正如蓝棣之所预言,穆旦的诗“会通过种种途径,首先在一些诗人中,然后在较高层次精神生活的人们中,有所渗透,逐步成为民族的一种文化遗产。
这就是他的诗越到后来越有价值的原因”(《论穆旦诗的演变轨迹及其特征》)。
这一原因就是穆旦融合了现代主义个人独特体验与智性思辨,它一方面为“穆旦现象”以及他被提升到“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大师”之列所证明,另一方面也因晦涩难懂而造成了普通读者的阅读障碍和艰难。
贯穿着高深的诗歌技巧和个人哲思体验,使诗人与西方,与世界相对话;而我们最熟知的却是他那些与民族现状最密切相关的,最具民族气息的目光和注视之处.如《赞美》。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诗人是世界性的,但更是立足于民族之根上的苦痛的脊梁之一及清醒的发见者.
穆旦的诗歌是博大的。
正如张同道所言“评说穆旦的痛苦在于,穆旦丰富的几乎无法概括----任何概括都意味着更多的遗漏”。
而在其中有一种对个人生存意义的困惑的不懈辩驳:从拖着“昏沉着的头,苦的心;火热般的身子,熔化了——棉花似地堆成一团”,“可仍是带着软的腿,一步,一步,一步……”(《流浪人》)不断寻觅的“流浪人”到饱受了整整十四年政治意识形态和肉体压迫和奴役而蜷缩于“已筑起寒冷的城,把一切轻浮的欢乐关在城外”(《春》)的感受着生命的衰朽的“梦呓者”(《老年的梦呓》);从艰难的三千里步行到残酷的自杀性殿后战,在祖国大地上漫长的疲倦的行走和异域的热带毒雨、致命的痢疾、大的可怕的蚊子、无际的幽深和黑暗所笼罩的死亡的恐惧中,仅仅二十左右岁诗人在经受肉体上的几乎毁灭性的折磨时,这种困惑依旧纠缠着他,可以说是众多"丰富,和丰富的痛苦”最为顽固的苦痛。
这种种磨难鞭打着“和神一样高,和蛆一样低的肉体”,也锤炼着这颗早熟的心,以至于蔓延到诗人生命长度的每一寸。
这个“在流亡途中看到内地农民受苦的样子,又是常有忧郁的反思的”诗人,逐渐将个人视野扩展到民族生存的宏阔关注中,“抗战胜利不久,刚到三十岁,他就已经感到处于‘过去和未来两大黑暗间’”的诗人( 王佐良《谈穆旦的诗》),将滚烫的热血、深沉的情感、愤怒的复仇之种种经内心的提炼流铸于笔纸上曲折的诗行,书写对黑暗的窥视:那些“在玻璃的夹道里,穿来,穿去”的德名太太们;“打恭微笑,象块里程碑”(《蛇的诱惑——小资产阶级的手势之一》)的店员们,;那些“五色羽毛镶着白边,粉红纱裙拖在人群里面”游荡于“高贵,荣耀,体面砌成了她们的世界!”里的小姐们(《两个世界》);逃避现实,“让我们远离吧”,在公园里“谈着音乐,社会问题,和个人的历史,顶喜欢的和顶讨厌的都趋向一个目的,片刻的诙谐,突然的攻占和闪避”(《华参先生的疲倦》)的调情约会中,走着高贵的脚步,有着轻松愉快的谈吐的绅士淑女们(《绅士淑女》);那些在“新中国”的沙发,爵士乐,英语会话,最时兴的葬礼——是这样蜂拥的一群”,“已得到热烈的喝采和掌声”的“大使夫人,简任秘书,专家,厂主”,正在“笑脸碰着笑脸,狡狯骗过狡狯”(《漫漫长夜》)地相互阿谀暗里密谋着的权贵们······年轻的诗人都给予他们形象的简笔勾勒和无情的嘲讽。
他们“在啃啮,啃啮所有的新芽和旧果”(《鼠穴》)的犹如耗子一样的“爬行的吸血动物”(《漫漫长夜》),却“被称为社会的砥柱”;诗人怀着愤怒给予他们这些“寄生在你玻璃窗里的害虫”(《城市的舞》)以蔑视、控诉和诅咒。
然而,无数的人卷入了这场钢铁水泥铸造的城市文明:“大街伸延着像乐曲的五线谱,人的符号,车的符号,房子的符号”,快速的生活节奏;“起伏的欲望”,“唱着超时间的冷漠的歌,从早晨的匆忙,到午夜的寂寥,一年又一年,使人生底过客,感到自己的心比街心更老”;这种“从虚无到虚无”的生活,使人心逐渐麻木,生存的意义走向无数重复的虚空,“新生的希望被压制,被扭转,那改变明天的已为今天所改变”。
诗人痛苦着,在“你不要活吗?你不要活得好些吗?”和“我是活着吗?我活着吗?活着,为什么?”这“两条鞭子的夹击中”发出疑惑:“我将承受哪个?阴暗的生的命题……”
毫无疑问,在诗人眼里,城市人群是未曾担负起诗人理想的生存意义和重负的,也没有给出对这一命题的美好答复。
诗人对这里时刻保持着警醒---------“在雷电的闪射下,我见它对我发出抗议的大笑”,并用自己的方式对其进行反攻甚至报复。
面对“始终安稳地生产”的印钞机,“庞大的数字像是一串列车,它猛力地前冲”,“把贫乏加十个零,印出来我们新的生存”,而“我们不过是它的尾巴,在点的后面飘摇”,“大
水淹没到我们的颈项”,“我们正要起来发威,一切又把我们吓倒”(《通货膨胀》)。
从“我们只希望有一个希望当作报复”的近似绝望的呼救到大喊着“毁坏它,朋友!让我们自己就是它的残缺!”(《被围者》),再到将自己的灵魂投注到旷野上的野兽,“它抖身,它站立,它跃起”,“它拧起全身的力。
在黑暗中,随着一声凄厉的号叫,它是以如星的锐利的眼睛,射出那可怕的复仇的光芒”,借助兽性的力量对这个世界的脏污发出彻底的反抗!诗人似乎不满于太多太多,而对生存意义的追寻也似乎有着陷入绝望的境地的威胁。
或许这一点恰恰和鲁迅极其相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穆旦是鲁迅对生命意义探索在绝望与怀疑中辩证痛苦的思索的延续。
诗人幻化出无数的具体形象在现实中进行深切的体验,并返归内心完成那庞大的思想构建。
如果说这一切的尝试探寻结果都是灰暗的、死寂的、肮脏卑贱的,而毫无希望,那么------犹如重拳击打在虚无的空气中,这样的反抗或许只能够呈现出一种姿态,而其实在是空虚无力的,因为没有力的支撑点。
那么说,诗人是怀抱虚无的反抗者吗?若不是,诗人的力量和自信又来自哪里?这力量和自信是薄弱的还是浑厚有力度的呢?
在解答这一问题之前,先允许我另开一笔,以便追根溯源。
与鲁迅绝望的反抗和彻底的怀疑相比,诗人穆旦有着更为可追溯的,明确的憎恶和怜悯。
在他笔下,勾勒出一群更容易为我们和时代感受的下层人物图谱,如在婴孩饥饿哭泣中回家的年轻的浣衣女工“丝缸里,女人的手泡了一整天,肿的臂,昏的头,带着疲倦的身体,摸黑回了家,便吐出一口长气……”(<<两个世界>>);沉夜中默默劳作的老木匠,“深夜,摆出一条漆黑的街,振出老人的工作声音更为洪响。
从街头处吹过一严肃的夜风卷起沙土。
但却不曾摇曳过那门板隙中透出来的微弱的烛影。
”(<<一个老木匠>>);敲着更锣,“冬夜的街头,默默地从大街步进小巷”的更夫(<<更夫>>);小贩徘徊于街头呼喊,“更声仿佛带来了夜的严肃,远处,有凄恻而尖锐的叫卖声”;工厂工人“阿大在上海某家工厂里劳作了十年,贫穷,枯槁”(<<祭>>);寒冬中苍老的农人容颜,“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在古老的路上,在田野的纵横里闪着一盏灯光,一副厚重的,多纹的脸”(<<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不断搓洗,“一天又一天,你坐在这里,重复着在痛苦的洗刷里脏污的,分泌的奴隶(<<洗衣妇>>的洗衣妇女;“在街头的一隅”,“鼓胀的肚皮”,“迟钝的目光”,“伸出无力的小手向现在求乞”的孩童;在“荒草,颓墙,空洞的茅屋,无言倒下的树,凌乱的死寂……再没有袅袅的炊烟,再没有走来走去的脚步贯穿起”(<<荒村>>)的被遗弃的荒村里,诗人在注视,在寻找,“他们那里去了?”这“稳固的,被泥土固定着的,为贫穷侮辱着,为恶意压变了形,却从不破裂的······那默默无言的父母妻儿和牧童?”对于他们,诗人穆旦有着同情也有着歌颂,这些匍匐在中国大地上的底层农民的身上寄予了诗人的希望。
“在他的弱小的,绝望的身上,缩短了你的,我的未来”。
他们是痛苦的,但他们也是沉默的。
“沉默是痛苦的至高的见证。
”(《诗》)在战争和黑暗污秽的社会现状的翻搅下,“他们一如大地充满希望,却没有人来承继。
”(<<饥饿的中国>>),只是坚韧的默默承受和劳作,甚至忍受。
而他们无言的眼神和肢体语言又是沉默而有力的。
诗人在注视中,在感受着他们肉体的磨难时,并不断叩问自己内心灵魂,对自己知识分子灵魂不倦的拷问”------我活着吗,我活着,我活着,为什么?如他的同学王佐良所说“是这一种受难的品质,使穆旦显得与众不同的。
”(王佐良《一个中国诗人》)。
穆旦灵魂的高贵之处就是在这一次次充满苦痛但又一次次不懈磨砺内心的历程中洗练出的。
在穆旦眼里,他们的地位虽是低贱的,却又是质朴的坚韧的担负起中国重量的脊梁。
穆旦的“小我”和这些无数个受难的小我一起承担着民族的苦痛。
也因此诗人是自信的。
他们是诗人背后的力量源泉。
“因为我们的背景是千万人民,悲惨,热烈,或者愚昧的,他们和恐惧并肩而战争”。
搏求者穆旦于是高声唱出了那高昂的赞美,谱写下中华民族的激昂的怒吼之声:
“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赞美》)
在这雄浑的吼声中,诗人置身于广阔苍茫的中国大地上,“以带血的手”和“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