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歌
晚唐诗十首经典

晚唐诗十首经典1.《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是晚唐诗歌经典之作,运用了苍凉的清景、舒缓的节奏和质朴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一种无限的怀想与神游。
通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描绘,表现出诗人独自登高,见证不同的天象,感叹自然的伟大与神秘。
接着,诗人以落木的形象刻画出秋天的季节特点,展现出独具美感的景色,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苦涩。
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来描述年岁的在逝,并借此慨叹苍天不仁,人间苦难。
整首诗表达出的是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崇敬。
2.《赤壁》陆游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矢石亲前卫。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秋波,顿起千行万涛声。
陆游的《赤壁》被誉为晚唐诗歌中的典范之作,以三百年前的赤壁之战为素材,抒发了充满英雄气概和抱负的情感。
在描绘战争场面时,“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矢石亲前卫”,表现出战士们坚毅顽强的斗志,不怕艰难险阻,搏斗到底的英勇形象。
在诗的后半部自对月泉的描绘中,陆游通过“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一描述,表现出对风景的深刻感受和美的理解。
整首诗激昂慷慨,意境清新,为后人所传颂。
3.《鹿柴》王之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为晚唐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鹿柴》由诗人王之涣创作。
通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表现出孤独的情感,以及对山林的沉思。
随后,通过“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来形象地描绘出光与影的感觉,将诗人在山林中的思考和自然界所呈现的景象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展现出了晚唐诗歌的婉约之美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4.《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晚唐诗歌代表作品

晚唐诗歌代表作品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
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国力渐衰,因黄巢起义影响其根基而灭亡。
今天本店铺就与大家分享晚唐诗歌代表作品,仅供大家参考!晚唐诗歌代表作品11、《秋日登越王楼献于中丞》李渥唐代越王曾牧剑南州,因向城隅建此楼。
横玉远开千峤雪,暗雷下听一江流。
画檐先弄朝阳色,朱槛低临众木秋。
徒学仲宣聊四望,且将词赋好依刘。
2、《寄灵一上人》刘长卿唐代高僧本姓竺,开士旧名林。
一去春山里,千峰不可寻。
新年芳草遍,终日白云深。
欲徇微官去,悬知讶此心。
3、《逢贾岛》张籍唐代僧房逢着款冬花,出寺行吟日已斜。
十二街中春雪遍,马蹄今去入谁家。
4、《锄草怨》司马扎唐代种田望雨多,雨多长蓬蒿。
亦念官赋急,宁知荷锄劳。
亭午霁日明,邻翁醉陶陶。
乡吏不到门,禾黍苗自高。
独有辛苦者,屡为州县徭。
罢锄田又废,恋乡不忍逃。
出门吏相促,邻家满仓谷。
邻翁不可告,尽日向田哭。
5、《叹庭前甘菊花》杜甫唐代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6、《南塘泛舟会元六昆季》韦应物唐代端居倦时燠,轻舟泛回塘。
微风飘襟散,横吹绕林长。
云澹水容夕,雨微荷气凉。
一写悁勤意,宁用诉华觞。
晚唐诗歌代表作品21、《相和歌辞。
宫怨》于濆唐代妾家望江口,少年家财厚。
临江起珠楼,不卖文君酒。
当年乐贞独,巢燕时为友。
父兄未许人,畏妾事姑舅。
西墙邻宋玉,窥见妾眉宇。
一旦及天聪,恩光生户牖。
谓言入汉宫,富贵可长久。
君王纵有情,不奈陈皇后。
谁怜颊似桃,孰知腰胜柳。
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
2、《湖中闲夜遣兴》朱庆馀唐代钓艇同琴酒,良宵背水滨。
风波不起处,星月尽随身。
浦迥湘烟卷,林香岳气春。
谁知此中兴,宁羡五湖人。
3、《中春登楼》刘兼唐代金杯不以涤愁肠,江郡芳时忆故乡。
两岸烟花春富贵,一楼风月夜凄凉。
王章莫耻牛衣泪,潘岳休惊鹤鬓霜。
唐代文学史·晚唐诗歌

《郡斋独酌》:“平生五色线, 愿补舜衣裳。” 《河湟》、《早雁》
二.品评历史,借古讽今
《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 《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 未可知。” 《过华清宫三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 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 枝来。” (《新唐书· 后妃传》:“妃嗜荔枝,必欲
姜夔《扬州慢》下片:“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 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抒发政治悲叹
《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 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 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 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 (yuān)雏竟未休。”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 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 问鬼神。”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 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 《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 时回首背西风。”
——李璟《摊破浣溪沙》上片:“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齐安郡后池绝句》:“菱透浮萍绿锦 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
咏史怀古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 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tuò),无 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 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 家有莫愁?” 《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 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爱情题材(无题诗)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 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 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 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 蓬。”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 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夜雨时。”
晚唐诗歌的特点

晚唐诗歌的特点
晚唐诗歌是唐朝晚期的文学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色彩浓郁:晚唐诗歌多以写景、抒情为主,其中抒情更显深情、热烈,像《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浪淘沙·北岛》等,洋溢着浓郁的感情色彩。
2. 独具匠心:晚唐诗人追求创新,不拘泥于传统诗歌形式,常常采用新的写作方式和技巧,如李商隐的诗歌充满了诗意和隐晦性,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 倡导自由:晚唐诗人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思,反映在他们的诗歌中,普遍表现出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反对旧有制度的思想倾向。
4. 讲究音韵:晚唐诗歌的音韵优美,多用双声、平声、仄声的组合以及排比、叠句等手法,使诗歌更富有韵律美。
5. 多元化:晚唐诗歌流派众多,如“骈文诗派”、“短歌行派”、“唐宋绝句派”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总之,晚唐诗歌以其色彩浓郁、独具匠心、倡导自由、讲究音韵、多元化等特点,构成了唐朝晚期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 1 -。
杜牧与晚唐诗歌

杜 牧 与 晚 唐 诗 歌
5、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 以郑谷、韦庄、罗隐为代表。 《秦妇吟》:内库烧为锦绣灰,天 街踏尽公卿骨。 罗隐:《帝幸蜀》:“马嵬山色翠 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 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杜 牧 与 晚 唐 诗 歌
晚唐诗的特点:是诗人心中都好像 压着一道王朝末世的阴影,往往流 露出莫名其妙的感伤情绪。
杜 牧 与 晚 唐 诗 歌
2、以杜牧为代表的怀古咏史诗 3、苦吟诗人 贾岛、姚合 创作态度上的共同表现是苦吟 倾心于近体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缺点是诗境狭窄,有句无篇。
杜 牧 与 晚 唐 诗 歌
4、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以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罗隐、杜荀 鹤等诗人为代表,避世心态和淡泊情怀, 形成了淡泊诗歌意境。 与前代诗人相比,缺少陶渊明那种对社会 人生的严肃思考,也缺少王维的禅悟和对 自然美的深刻感受。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觉后 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杜 牧 与 晚 唐 诗 歌
第二节
杜牧诗歌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 年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其 为人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喜谈兵, 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全祖望称他 是“中唐后最有才干之第一人”。“小李 杜”“文赋”和古文大家
杜 牧 与 晚 唐 诗 歌
一、杜牧诗歌的表现内容
杜 牧 与 晚 唐 诗 歌
历史说明自中唐以后,唐朝向衰亡的途上走 去,藩镇跋扈,宦官窃柄,内乱外患,相逼而至, 在这样国运危险万分之际,晚唐诗人应该怎样本 着杜少陵的非战文学,积极的反对内战!应该怎 样继着初唐、盛唐诗人的出塞从军的壮志,歌咏 慷慨的民族诗歌!然而事实是使我们失望的!晚 唐的诗坛充满着颓废、堕落及不可救药的暮气; 他们只知道沉醉在女人的怀里,呻吟着无聊的悲 哀。” ——《美学散步〃唐人诗歌中所表现 的民族精神 》
晚唐诗歌

遣怀杜牧本诗是作者回忆昔日的放荡生涯,悔恨沉沦的诗,表面上是抒写自己对往昔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实际上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作品注释:1、落魄:潦倒。
2、江湖:旧时泛指四方各地。
3、载酒行:装运着酒漫游。
意谓沉浸在酒宴之中。
4、楚腰纤细:《汉书·马廖传》:“吴王好剑客,百胜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5、掌中轻:《飞燕外转》:“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这句是写扬州歌女体态苗条。
6、青楼:歌馆妓院。
赠别二首之一杜牧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分别之作。
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作品注释:1、娉娉:同娉婷,美好貌。
2、袅袅:纤长柔美貌。
3、豆蔻:形似芭蕉的植物,初夏开花,故“二月初”尚未开苞,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4、梢头:形容娇嫩。
5、春风十里:指长长的繁华街道。
唐宋诗词中多用于扬州。
叹花杜牧全诗四句二十八字。
诗人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作品注释:1、自是:都怪自己2、校:即“较”,比较3、狂风:指代无情的岁月,人事的变迁4、深红色:借指鲜花5、子满枝:双关语。
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
早雁杜牧此诗采用比兴象征手法,借雁抒怀,以惊飞四散的鸿雁比喻流离失所的人民,对他们有家而不能归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的同情;又借汉言唐,对当权统治者昏庸腐败,不能守边安民进行讽刺。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作品注释:1、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
晚唐诗歌(语教)

讨论三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题:明· 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 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 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怎么认为呢? 请结合全诗进行鉴赏。 此类题型属于:鉴赏观点型。 它的规范化模式: A、表明态度; B、再现诗中意境,简述理由。
李商隐其他诗中的名句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咏史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二首(其二)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 因成二绝》
参考书目
1、李长之《李白传》(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 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2、莫砺锋《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肖占鹏《韩孟诗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作业: 1、名词解释: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郊寒岛瘦 2、试析《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读书笔记
又如《无题》(相
见时难别亦难), 通过描写难得的相 见与难忍的离别、 忠于爱情的表白与 誓言、真挚的祝愿 与希望,表达了恋 人之间缠绵执着的 深情。还有描写夫 妻情爱的诗歌,著 名的如《夜雨寄 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P216
首句言相见难得,而离别则更难以让人忍受。次句言离别
之时正当暮春时分,则其难堪更添一层。三、四句以春蚕、 蜡炬为比兴,上句情思缠绵,下句语气沉痛,言相爱之生 死相与,九死不悔。五、六句从对面写来,暗含离人相思, 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结尾用典,以希望 作结,但蓬山的虚无缥缈泄露的又是隐隐的失望。 鉴赏:颔联抒写“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 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 “思”谐音,表明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 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 的煎熬,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直到蜡烛烧 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诗人用比喻手法表现了复杂的心理 状态,联想丰富,对仗工整。
晚唐时期杜牧诗歌赏析

晚唐时期杜牧诗歌赏析晚唐杜牧诗歌赏析11清明杜牧〔唐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2阿房宫赋杜牧〔唐代〕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不知其一作:不知乎;西东一作:东西)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有不见者一作:有不得见者)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杜牧
对满目秋景,感到兴致勃勃 (愉悦)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感叹人世的愁多乐少 (旷达、抑郁)
旷达之中寓以自励自勉 (掩盖着内心的抑郁苦闷)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通过表面的超然物外,委婉 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和感慨
1、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诗人在描写景物用 了什么手法?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 • 清澈静谧、山水一色浑然一体、和谐明媚 • 动静结合,诗人站在高处俯视江水,再加上 大雁从中飞过,从而使水都具有了动态之美, 周围环境静谧万分,动静结合,浑然一体。 • 借代,借翠微代替齐山,流露出诗人对眼前景 物的愉悦感受。
1.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写了一场悲伤 的送别,请分析诗歌中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几幅画面,分 别使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通篇以“别”为 主题,四联虽有所侧重,内在联系却非常紧密,始终围绕 “情”与“思”展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把忧伤、祝愿、希望 等复杂丰富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层层深入,回环往复,有力地 突出了诗的主题。
第2步 悟读——诗情画境 蚕丝回环,情丝缠绵;烛泪不止,人泪涟涟。或许从此一 别再难相见。犹如蓬山相隔,一个天上,一个人间。即便如 此,也隔不断刻骨铭心的爱恋。那只爱情的精灵——青鸟飞雁 传书。青鸟能被感动,上苍也能被感动。愿奇迹会在我们身上 发生,愿我们不再相见难,分别难。
“菊花须插满头归”出于南北朝诗 人何逊的联句“插花行理鬓”,以 鬓边插花表示旷达。这在唐代是很 流行的做法。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该联运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 颔联语虽旷达但意含抑郁失落 • 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 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 借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 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 收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无题诗是诗人作诗另有所托,不便标明诗题。李商隐所写 的《无题》诗约有十余首,这类诗多写得隐晦曲折,含蕴遥 深。其中大部分以爱情为主题,或者借写有关事情来寄托其政 治上的失意或困惑。本诗主要是写爱情的缠绵、执著和离别相 思之苦。一说可能有政治方面的隐喻。
第1步 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通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颈联流露出诗人哪些情感?
• 旷达以及对友人、对自己的安慰和勉励
4、尾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流露了诗 人什么样的情感?
用典。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杜牧认为人事代 谢,自古而然,不必像齐景公那样为此而感伤 流涕。 诗人表面看破红尘,超然物外,委婉曲折地 抒发了自己内心的不平和感慨。
5、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 旷达出之”,你同意吗,试作分析?
“尘世难逢开口笑”,是《庄子》的 典故 ,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 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 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 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 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 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通 “悦”)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 通道者也。”。 说人的一生,常常 是处在痛苦悲愁之中。
【答案】
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美人吹箫的明丽画面,
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 象的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牛李党争的牺牲品——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 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 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 身。
这是一首自励自勉、安慰友 人的抒情诗。该诗曲折地表现了
诗人抱负不能施展而引发的不平
与感慨。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间,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 州)牛僧孺幕中做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幕中任节度使判官的 韩绰相识。这首诗是当时杜牧离开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 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绰 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深厚的情谊。
这是诗人别后寄给友人的一首小诗。诗人描绘了扬州美丽 的景观,在清丽俊爽的画面中,抒发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 时也流露出了自己对扬州的怀念。
第1步 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答案】 虽然已过深秋,但江南草木仍未凋落。正是由
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 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华之乡的故人。
3.后两句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什么样的情 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背景
杜牧于唐会昌四年九 月担任池州刺史,次 年其友张祜前来拜望。 两人一个怀有很高的 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 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 一个遭人排挤,怀才 不遇,两人同病相怜。
解题
1、重阳节有哪些风俗? 登高, 赏菊花, 喝菊花酒, 插茱萸, 吃重阳糕
2、不看题目,我们能不能根据诗的内容判断 这是一首写重阳节登高的诗? 上翠微,菊花插头,佳节,登临
1、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诗人在描写景物用 了什么手法?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 • “涵”字极有气势。 • ①涵就是包容。 • ②江水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诗人俯 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江水中,见到鸿雁南 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 “涵”字摄入眼底。 • ③融成一幅浑然一体、和谐明媚的图画,借 赏心悦目之美景,抒愉悦畅快之心情。
• 同意! • 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 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 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 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旷达。 • 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的凄 恻低回。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人的抑郁之思 笼罩在旷达之下,委婉曲折的流露出诗人内心 的不平和感慨。
1.“青山隐隐水迢迢”中“隐隐”“迢迢”写景中蕴含无 尽情趣,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 【学习目标】 • 1、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情感表现。 • 2、了解用典手法的作用。 • 3、背诵并默写全诗。
•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 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 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 “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 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杜牧善文工诗,人 称“小杜”。亦工书画,传世书迹《张好好诗》 最为著名。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 屡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九日齐山登高》 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 深沉的悲慨。
【答案】
“隐隐”“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
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 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 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2.“秋尽江南草未凋”一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是一首爱情诗,抒发了男女双方刻骨铭心的
相思之情。全诗抒情有回环往复婉转深微的特点。 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诗的每两句就是一个抒情层次。 首联由抒情入笔写惜别之苦,颔联借春蚕和蜡烛自比,写对爱 情的忠贞。颈联转换角度,推己及人,因为诗人自己对对方的 相思到了刻骨铭心的程度,因而便设想对方也在思念着自己。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杜牧擅长绝句,常能用这类小诗写景抒情,构
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表达真挚的情思和深邃的意境。这首七言 绝句,正是诗人用他那爽朗、峭拔、俊丽的语言,抒发了对旧 日扬州和故友的思念之情。诗写得情真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