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诗歌上课
大语唐诗-上课用

寅 《 全 唐
曹寅的母亲=康熙的奶妈
诗
曹寅的经历=《康熙王朝》中 》
的魏东亭
曹寅的孙子=曹雪芹
曹雪芹生平=《红楼梦》中贾
宝玉原型
……
曹 寅 《 全 唐 诗 》
数量上,《全唐诗》收诗55000多首。在唐朝,似乎 无人不能高歌低吟 …… 体裁上,各种诗歌体裁在唐代都达到了成熟。在唐代, 诗歌达到了不可再现的高峰。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是一个无法企及 的高度。《诗源辩体》中的唐代七律诗论 2011.09
玉花却在御榻上, 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 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 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 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 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 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 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 终日坎壈缠其身。
评析:
诗起笔洗炼,苍凉。先说曹霸是魏武帝曹操之后,如今削籍, 沦为寻常百姓。然后宕开一笔,颂扬曹霸祖先,曹操称雄中原的业 绩虽成往史;但其诗歌的艺术造诣高超,辞采美妙,流风余韵,至 今犹存。开头四句,抑扬起伏,跌宕多姿,大气包举,统摄全篇。 清诗人王士禛十分赞赏,称为“工于发端”。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
神。
《梦李白》
—— 杜甫
•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 观百家”,“常横经籍书,
制作不倦”。年少时,随
家从碎叶迁居四川江油县
青城山下。道教洞天
• 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 曾歇”,道教的影响,几
乎伴随他一生。
哥的一生
• 25岁起李白“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 3年后,即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 入长安,为期3年,隐居在终南山。
李 白P324
上课 唐诗五首

文题背景
《从军行》原是中国古代的歌曲类别,属乐 府《相和歌辞· 平调曲》。《乐府解题》中 说:“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王昌龄的 《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 生活,是由七首联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 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者 内心的思想感情。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 首,写西北边塞战士艰苦奋战的高昂斗志。
答:是“王孙自可留”一句。前面三联 都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随意 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化用楚辞中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反 其义而为“可留”,表现诗人对隐居生 活的满足,表明了诗人远离世俗、继续 隐居的愿望。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 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 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 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空山 ---寂静的山。形容山间空旷宁静,空明洁静。 新雨后---刚下过雨之后。 晚来秋---晚上天气寒凉,更有秋意。 空山里刚刚下了一阵雨,雨后天气转凉了许多, 到了夜里,秋的味道就更浓了。
诗首联点出时序,是秋天,下了一场秋雨之后的 傍晚。雨用新字描述,很新鲜,意思指雨刚刚下 过。身处山中,在这儿却用空字,其实是指山的 辽阔空旷。空旷的山中,雨后更显洁净,尤其傍 晚时分,清凉之外,幽静的气氛油然而生。
景物特点:清新,寂静,明快,舒朗。 作者情感: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 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 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 理想境界的追求。
欣赏题二:这首诗中间两联同是 写景,却各有侧重,请对描写的 对象和景物特点作简要分析。
要点:颔联写物,颈联写人;颔联动 静结合,颈联写动景。颔联侧重写物,以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 哲学家,字梦得,洛阳(现在 河南洛阳)人。唐顺宗永贞元 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革新 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 被贬为朗州(现在湖南常德)司 马。元和十年(815年),被召 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 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在广东 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 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 州(现在安徽和县)刺史,在任 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 扬州。路经金陵时,写下组诗 《金陵五题》,《石头城》是 这组诗的第一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唐诗歌优质教学精品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唐诗歌优质教学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唐诗瑰宝。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第三章“唐诗繁荣与发展”中第一节“初唐四杰”和第二节“盛唐气象”。
我们将详细解读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诗作,领略“初唐四杰”文学风采;同时,品味杜甫、李白等盛唐诗人之作,体会盛唐时期文学气象。
二、教学目标1. 解初唐四杰和盛唐诗人文学成就,掌握唐诗基本发展脉络。
2. 领悟唐诗艺术特色,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唐诗艺术特色及其时代背景。
教学重点:初唐四杰和盛唐诗人代表作品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唐诗选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进入课堂,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唐诗发展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初唐四杰和盛唐诗人创作特点。
(1)初唐四杰:以王勃《滕王阁序》为例,讲解其文学成就和艺术特色。
(2)盛唐气象:以杜甫《春望》为例,分析盛唐诗歌意境和情感。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初唐四杰和一首盛唐诗人诗歌,进行详细解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外两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 盛唐诗人:杜甫、李白等3. 代表作:王勃《滕王阁序》、杜甫《春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初唐四杰和盛唐诗人各自一首诗歌艺术特色。
示例:(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李白《将进酒》答案:(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
诗中运用丰富想象和夸张手法,展现壮阔意境,体现初唐诗歌创新精神。
(2)李白《将进酒》:此诗以豪放、奔放笔触,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向往。
诗中运用大量夸张和比喻,展现盛唐诗歌浪漫主义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分析初唐四杰和盛唐诗人诗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唐诗艺术特色。
五章中唐诗歌精品课件专用精品课件

五章中唐诗歌精品课件专用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五章中的唐诗歌精品。
具体内容涉及唐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如李白《将进酒》、杜甫《春望》、王之涣《登鹳雀楼》等。
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些诗歌的主题、意境、韵律及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唐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格律等。
2. 领悟唐代著名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唐诗歌的韵律、格律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唐代著名诗人的创作风格、艺术特色以及诗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代历史背景,引出唐诗歌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教材第五章中唐诗歌的韵律、格律等基本知识,分析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
a. 李白《将进酒》:讲解其豪放洒脱的写作风格,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b. 杜甫《春望》:解析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沉郁顿挫的写作特点。
c. 王之涣《登鹳雀楼》:阐述其豁达的胸怀和宏伟的景象描绘。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仿诗人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教材中的诗歌鉴赏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唐诗歌的基本知识(韵律、格律等)2. 著名诗人代表作品分析a. 李白《将进酒》b. 杜甫《春望》c. 王之涣《登鹳雀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教材第五章中选取一首唐诗歌,分析其主题、意境、韵律及修辞手法。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条理清晰,分析透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唐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可以组织诗歌朗诵、鉴赏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重点诗歌选取与分析。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晚唐诗歌的背景,包括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
(2)掌握晚唐时期主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3)分析晚唐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晚唐诗的内涵。
(2)学会欣赏晚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晚唐诗歌的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意,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与社会。
二、教学内容1. 晚唐诗歌的背景介绍: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
2. 晚唐时期主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特点:如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
3. 晚唐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晚唐诗歌的背景、主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特点、晚唐诗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晚唐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晚唐诗歌的背景、诗人生平和创作特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晚唐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晚唐诗的艺术特色。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晚唐诗歌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晚唐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晚唐诗歌,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特点。
3. 讲解:讲解晚唐诗歌的背景、诗人生平和创作特点。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晚唐诗的艺术特色。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晚唐诗歌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晚唐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文学教材,如《中国文学史》等。
2. 参考书籍:提供晚唐诗歌相关的研究书籍,如《晚唐诗研究》等。
《上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望庐山瀑布》解析
总结词
这首诗以庐山瀑布为背景,通过夸张的手法 ,表现了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的赞 叹之情。
详细描述
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 景象。通过夸张的手法,将瀑布的壮丽表现 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表达 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登鹳雀楼》解析
总结词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表达了 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详细描述
古代诗歌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 等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
古代诗歌的起源与演变
总结词
融合多种文化元素
详细描述
古代诗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 、道家哲学、佛教观念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古代诗歌的起源与演变
总结词
影响深远,流传至今
详细描述:探讨古代诗歌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背景,理解诗歌在当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意义和价值。
05
CATALOGUE
古代诗歌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 与意义
古代诗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01
02
03
培养人文素养
古代诗歌蕴含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人文精神,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文 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传承中华文化
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 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感受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理解诗人所传 达的情感和意境。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总结词:分析技巧
详细描述:分析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修辞、意象、节奏等方面,理解诗人所运用的艺术 手法和技巧。
上课5诗词曲五首概要

}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美好祝愿
1、词的上下两片主要写了什么内 容?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片:对月饮酒,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 借景抒情
下片: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情景交融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 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意: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做了土
战争连连 改朝换代
主旨议论 兴 亡
百姓苦
人民疾苦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杜牧
折戟沈沙①铁未销, 自将②磨洗认前朝。 东风③不与周郎④便,
铜雀⑤春深销二乔⑥。
【注释】 ①折戟沉沙:断戟没入沙中。 ②将:拿起。 ③东风:指吴蜀联军借东风火攻曹操事。 ④周郎:吴军统帅周瑜。 ⑤铜雀:台名,魏曹操所建。顶上饰有大铜雀。 ⑥二乔:乔玄两女。大归孙策,小嫁周瑜。
诗 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 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歌
怀旧空吟闻笛赋,
赏 到乡翻似烂柯人。 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
析 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 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
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
旧日的光景了。 感叹遭际
意志坚强 沉舟侧畔千帆过,
诗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
起笔突兀 想象奇特
{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上 阕
{ 我欲乘风归去, :
心情矛盾 又恐琼楼玉宇, 问
《晚唐诗歌(13)》PPT课件_OK

擅长七言律诗
• “义山七律,得于少陵者深,故秾丽中时带沉郁。”
•
——清·施补华《岘(xian)佣说诗》
• “杜甫是以其博大溢出于事物之外,义山则是以其深锐透入于事物之中;杜 甫之情得之于生活经验者多,义山之情得之于心灵之锐感者多而其以过人的 情感的浸没,泯灭了事物外表之局限的一点,则两人却是相同的。”
7/21/2021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周茂君
17
创作:
•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 为题作为此类诗的题目,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其实李商隐的 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 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 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像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 子”。
7/21/2021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周茂君
4
杜牧
• 杜牧的咏史怀古诗: • “二十八字史论”。 • 寓褒贬于形象之中。
7/21/2021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周茂君
5
杜牧
• “盛唐主气,气完而意不尽工;中 晚唐主意,意工而气不甚完,然各 有至者,未可以时代优劣。”
•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7/21/2021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周茂君
20
3、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 (1)感伤的情调:以个人感伤为主,扩大到家国沉沦、民生疾苦。 • 原因: 感伤、内向的性格。
危机四伏、江河日下的现实。
7/21/2021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周茂君
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之咏史诗经常用反用其事的笔调。这首 诗中杜牧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 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 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 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戟
泊秦淮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
藩镇割据
藩镇的叛乱与割据,是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遗 留下的一个痼疾。中晚唐时期,特别是宪宗、武宗 时期,曾经有过对藩镇用兵的胜利,如宪宗时平淮 西吴元济,武宗时收复昭义镇等,但这些短期的胜 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藩镇问题。
晚唐时期,实际上各个独立王国已经形成。 到昭宗朝,各割据藩镇便纷纷立国了。大顺二年 (891),王建建立前蜀国,景福元年(892)杨行密 建立吴国,景福二年(893)钱鏐建立吴越国,王审 知建立闽国,乾宁三年(896)马殷建立楚国。方镇 与宦官争夺权力,昭宗利用当时拥有重兵的方镇宣 武节度使朱全忠杀尽宦官。结果,宦官清除后,昭 宗也被朱全忠所杀,唐王朝随之灭亡。
遗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诗歌的表现内容
❖ ❖ ❖ ❖
大表杜
妇 女 题 材 诗
写 景 纪 行 诗
咏 史 怀 古 诗
政 治 咏 怀 诗
致 有 以 下 几 类
现 内 容 来 看 ,
牧 的 诗 歌 , 从
:
杜牧诗歌 ●咏史怀古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 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 知是荔枝来。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 之争”。同样给唐王朝带来灾祸。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 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 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 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人官场,称为“门荫”出身。
“牛李党争”从中唐开始,一直延续至唐亡。两党在党争过程中均 排斥异己,在不少地方,带有互相倾轧的性质,实于朝政有害。
朋党之争,实为唐王朝走向崩溃灭亡之一助力
二、晚唐诗歌特点:晚唐诗歌的别样美丽
关于晚唐诗歌,过去评价一直较低。宗白华先生说:“历史说明自中唐以后,唐 朝向衰亡的途上走去,藩镇跋扈,宦官窃柄,内乱外患,相逼而至,在这样国 运危险万分之际,晚唐诗人应该怎样本着杜少陵的非战文学,积极的反对内战! 应该怎样继着初唐、盛唐诗人的出塞从军的壮志,歌咏慷慨的民族诗歌!然而 事实是使我们失望的!晚唐的诗坛充满着颓废、堕落及不可救药的暮气;他们 只知道沉醉在女人的怀里,呻吟着无聊的悲哀。”(《美学散步·唐人诗歌中所表现 的民族精神 》)其实这种看法是偏颇的。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 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 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 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 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 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苔多湘回逐骑来门明哀外半雁
。菰少?春纷。灯孤。惊虏》
米人
风纷
暗影
飞弦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这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从情景和气氛两个方面,烘托出失群孤雁的孤寂 和悲凉。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 隐约感受到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
杜牧诗歌 ●小结
晚唐的诗坛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热闹,但却决非一片荒芜,不 可救药的颓废,而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商隐有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 近黄昏”(《乐游原》)。如果说晚唐是唐王朝的黄昏,那么,晚唐诗歌也仍有它 落日前的余晖、晚霞,所辉映出的美丽。
在晚唐,盛中唐的各种流派、风格、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和中唐相比, 晚唐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 到发展。李商隐、杜牧为晚唐诗人之翘楚。他们的诗歌,在忧时悯乱、感叹身 世之中,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但无论表现内容还是创作艺术都取得了杰出 的成就。
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 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 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 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 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哀秋, 而是歌颂大自然的秋色 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 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 拂笔端。
杜牧诗歌 ●感慨时事
处莫
在须
过仙
开金
岸,厌一,知数,掌四,河《
莓水潇一岂胡声长月散云秋早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可说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极为落寞凄凉的诗人。他九岁时, 父亲李嗣去世,家境极为艰难,他在家随堂叔学习。二十五岁时中进士,但此后却由于党 争的原因,一生处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在为人做幕僚的生活中度过了坎坷的大半生,四 十六岁时郁郁而死。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的瓜葛,是从令狐楚对他的赏识开始的。他曾说自述“樊南生十六, 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樊南甲集序》),这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令狐楚是牛党的上层人物之一,他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便引入幕府(时令狐楚为天平军节度使, 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待他如亲子。由于当时的公文都是用骈文写的,所以,令狐楚便亲自 指点李商隐与自己的儿子学骈文。李商隐的骈文写得好,是与令狐楚的指点分不开的。唐 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二十五岁,上京应举,这一年的主考官为高铠,令狐綯时任 左补阙,由于令狐綯的推荐,他得以中举。也就是说李商隐既受令狐楚父子之恩,应算是 牛党的成员了。但是考中进士的第二年,令狐楚却去世了,李商隐的生计成了问题。这时, 任泾原节度使的王茂元又聘李商隐做幕僚。王茂元有个小女儿,长得很漂亮,又有才华, 王茂元有意将女儿嫁给他,所以李商隐便入了王茂元的幕府。由于王茂元被认为是李党中 的上层人物,因此,李商隐就被认为是“背牛就李”,不能为牛党所谅解。
杜牧生平: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 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 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 樊川”。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晋杜预,是 他的十六世祖。 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 关心时政。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 史,黄州、 池州、睦州等地刺史,以及司勋员 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 排挤, 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 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
诗歌欣赏:
1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
了末❖路宦。唐官王专朝权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 腐败❖以及藩晚镇唐割时据期三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
❖ 朝臣党争
宦官专权
自中唐以后,唐王朝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到了晚唐时期,则发展到 了可以掌握皇帝废立的地步。
唐宪宗为宦官陈宏志所杀;敬宗为宦官刘克明所杀,穆宗和文 宗皆为宦官所立。唐文宗即位后,在大和五年(831),曾用宋申锡 之谋,欲除去宦官,由于宋用人不当,为同谋者所出卖,结果以失败 告终,宋也贬死开州。大和九年(835),用李训、郑注,谋去宦官, 结果反为所败,宦官仇士良等率兵大杀朝官,宰相王涯以下朝官六百 余人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朝官人人不能自保,至有不得不入朝 时,与家人辞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穆宗长庆以后,唐王朝危机进一步加深, 士人心态发生巨大变化,诗坛风貌出现 明显转变,唐诗由中唐进入晚唐。
三、小李杜的诗歌代表及赏析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 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杜”,以别于杜甫。其诗风格俊爽清丽, 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杜牧(803-852) 字牧之,祖居樊川乡,
此后,宦官权势更盛,文宗形同傀儡,常常泣下沾襟,自叹“受 制于家奴”。以后的历届皇帝,均为宦官所控制。武宗朝,宦官仇士 良致仕前,给他的同党留下玩弄皇帝的经验说:“天子不可令闲暇, 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 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色蛊其 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 力欲焉往哉?”(《新唐书·仇士良传》)宦官专权,实是唐王朝衰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再、大厦将倾 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 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 是咏史怀古,写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 和悠远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一 格。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 玉谿生,有《李义山 诗集》。 “直挥笔为文,不爱 攘取经史”
李商隐生平遭际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与 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此外,晚唐还有一位段成式,三 人俱排行十六,又都擅长骈体文,因而当时有“三十六体”之称。但以诗歌的总体成就及对 后世的影响而言,温、段均不能和李比。
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 晚唐时期的诗人杜牧。 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 约略可以知
道:杜牧善于将个人 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 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 之中。他的诗歌作品 与晚唐气象紧密结
合,同样也体现格——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他的诗,纵横古今, 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 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 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 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 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千里 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 名”(《遣怀》)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