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规范种植概要
中药材的种植及管理技术

一、引言中药材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药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因此,中药材的种植及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的种植及管理技术,以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二、中药材种植技术1. 选地与整地中药材种植地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适宜的地块。
整地前,要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进行深翻、耙平,使土壤疏松。
2. 种子处理中药材种子处理包括消毒、催芽等步骤。
消毒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30分钟,然后捞出晾干。
催芽时,将种子放入40℃的温水中浸泡2-3小时,捞出后置于湿布上,保持湿润,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3. 播种与定植中药材播种时间根据气候和品种而定。
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和穴播等。
定植时,要根据品种特性和生长习性,合理密植。
4. 浇水与施肥中药材生长期间,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植株生长需求进行适时浇水。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遵循“薄施、勤施、看天施肥”的原则。
5. 病虫害防治中药材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可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抗病、抗虫品种。
(2)合理轮作、间作,避免病害滋生。
(3)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清洁。
(4)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三、中药材管理技术1. 田间管理中药材生长期间,要定期进行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2. 采收与加工中药材采收时间根据品种特性和药用部位而定。
采收后,要及时进行加工处理,以保持药材品质。
3. 仓储与运输中药材仓储应选择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
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霉、防污染。
四、结论中药材的种植及管理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涉及多个方面。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保证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本文对中药材种植者有所帮助。
中药种植技术要点

中药种植技术要点一、播种1、种子处理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预防病虫为害,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
(1)精选和晒种。
对纯度低、杂质多的种子应进行精选,保证种子纯净饱满,减少病、虫、草害。
播种前1~2天晒种,也能促进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生活力。
(2)浸种催芽、机械损伤、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能打破种子休眠,增加种皮透性,促种子吸水快,早发芽。
(3)消毒。
能预防病虫为害。
用25%或50%多菌灵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2%~1%,或用药液浸泡,蘸无性繁殖材料。
2、播种量应根据播种方式、种植密度、千粒重、发芽率、土壤条件等灵活掌握。
3、播种期多数中药材宜春播或秋播。
一年生、耐寒性差的,如薏苡、紫苏、决明子、红花、荆芥宜春播。
在北方,多年生草本如甘草、黄芪、桔梗、黄芩等适宜春播,也可夏播。
4、播种方式有条播、撒播、穴播等,生产上多为条播,其优点是覆土深度一致,出苗整齐,通透性好,也便于田间作业。
硬粒种子可以机播,节省人工,播种质量好。
5、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决定播种的成败,多数中药材种子细小,芽拱土能力弱,宜浅播。
一般原则: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3~5倍,约为1~2厘米,播后一定要压实,并浇出苗水。
二、田间管理1、间苗、定苗中药材的种子具有成熟度不一致的现象,播种时常加大播量,因此,易造成出苗后密度大,必须及时间苗。
在子叶出土后3~5天内进行,除去过密、瘦弱和有病虫的幼苗。
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及时定苗,留苗密度视品种和苗情长势灵活掌握,适当密植是增产的关键。
2、中耕培土和除草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消灭杂草,增加土壤通透性,如元参、地黄等全生育需多次中耕。
培土可以保护芽头,增加地温,利于块根、块茎膨大,如元参、半夏等。
药材田间杂草防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幼苗长势弱,生长时间长,要进行多次农药除草。
3、施肥中药材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大,不同种类需要化肥的规律也不同,施肥的总原则是:1~2年生及全草类药材,苗期应多施氮肥,促茎叶生长,中、后期追施磷、钾肥;多年生及根和地下茎类药材,整地时要施足有机肥,生长期需追三次肥,第一次在春季萌发后,第二次在花芽分化期,第三次在花后果前,冬季进入休眠前还要重施越冬肥。
中药材栽培技术

中药材栽培技术中药草本植物作为传统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中药材的栽培技术日益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材栽培技术,包括土壤要求、种植环境、生长周期和收获方法等。
一、金银花栽培技术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药用价值,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重要中药材。
金银花喜欢湿润的环境,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较快。
金银花的种植一般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栽培过程中需注意及时除草,并对其进行适量的施肥。
金银花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播种和插条两种方法。
播种是将种子撒在肥沃的土壤上,并轻轻覆土,保持湿润;插条则是将金银花的茎条插入土壤中,并保持湿润环境。
二、五味子栽培技术五味子是一种具有滋补肝肾、开胃健脾等功效的中药材。
五味子的栽培环境适宜在富含有机质的疏松土壤中生长。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并进行定期的施肥。
五味子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嫁接和播种两种方法。
嫁接是使用优良品种的枝条,并将其嫁接在砧木上;播种则是将五味子的种子撒在肥沃的土壤上,并轻轻覆土。
三、黄芪栽培技术黄芪作为一种补益气血、提高免疫力的中药材,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黄芪在栽培过程中需要选择排水条件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
播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太阳直射。
黄芪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和分根繁殖两种方法。
种子繁殖是将黄芪的种子撒在覆盖一层土壤的容器中,并保持湿润;分根繁殖则是将黄芪的根茎分开移植到新的土壤中。
四、当归栽培技术当归是补血养血的中药材,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当归的栽培环境适合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栽培过程中要保持土壤湿润,并进行适量的施肥。
当归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和分根繁殖两种方法。
种子繁殖时需要将种子撒在覆盖一层薄土的容器中,并保持湿润;分根繁殖则是将当归的根茎分开移植到新的土壤中。
总结起来,中药材的栽培技术包括金银花、五味子、黄芪和当归等多种植物。
在栽培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土壤和环境,注意保持湿润的条件,并进行适当的施肥。
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详细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
今天我整理了中药材的种植标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鉴定目前我国药材的鉴定标准分为三级,即一级国家药典标准;二级部颁标准;三级地方标准。
国家药典药典是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我们国家控制药品质量的标准,收载使用较广、疗效较好的药品。
中国药典自1953年版起至2000年版止,共出版7次。
2000年版药典一部每种药材项下内容为:汉语拼音、拉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等。
部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药品标准简称部颁标准。
对药典未收载的常用而有一定疗效的药品,由药典委员会编写,卫生部批准执行,作为药典的补充。
值的提出的是,国家食品药品监视管理局新机构的成立,省、市相应机构也将会在归属方面有所变动。
有关部颁标准、地方标准制定、发布、修改也将会有新的条文出台。
地方标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审批的药品标准简称地方标准。
此标准系收载中国药典及部颁标准中未收载的药品,或虽有收载但规格有所不同的本省、市、自治区生产的药品,它具有本地区性的约束力。
上述三个标准,以药典为准,部颂标准为补充。
但凡在全国经销的药材或生产中成药所用的药材,必须符合药典和部颁标准。
凡不符合以上两个标准或使用其它地方标准的药材可鉴定为伪品。
地方标准只能在本地区使用。
市场上经销的药材必须经各省、市、县药检所鉴定方有效。
生产技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有了长足的开展,对一些重要中药材的生产栽培技术进展了深入的研究。
就药植所而言,从六十年代开场,科研人员深入到全国各地开展中药材引种栽培研究,帮助当地开展中药材生产并建立中药材的研究机构,解决了诸多中药材生产中的问题,先后开展了黄连、当归、贝母、天麻、金银花、丹参、元胡、番红花、人参、西洋参、黄芩、甘草、北沙参、枸杞、桔梗、红花、芍药、牡丹、山茱萸、地黄、金莲花、杜仲、薏苡、山药、银杏、五倍子、猪苓、黄芪、金荞麦、肉苁蓉等中药材的栽培技术研究,并取得成果。
中药材种植方案 (2)

中药材种植方案1. 引言中药材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疗法中。
中药材的种植是确保中药质量和稳定供应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的种植方案,包括选址、土壤准备、种子选用、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内容。
2. 选址良好的选址是保证中药材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选址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气候条件: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是中药材生长的基本要求。
根据不同中药材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气候条件种植。
•土壤条件:中药材对土壤要求不同,有的喜欢酸性土壤,有的喜欢碱性土壤。
需进行土壤测试,确定土壤质量,并作相应调整。
•水源供应:中药材生长期需求充足的水源供应。
选址附近应有稳定的水源。
3. 土壤准备良好的土壤准备是成功种植中药材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清除杂草:在开始土壤准备之前,需要清除掉杂草和其他不必要的植物,保持土壤的整洁。
•翻耕土壤:采用翻耕的方式,将土壤深度翻松,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
•施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添加有机肥和无机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4. 种子选用种子的选用对中药材种植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种子选用的注意事项:•正规种子来源:选择来自正规种子供应商的种子,确保种子的品质和品种的纯度。
•品种选择:根据种植的目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
•种子质量检测:进行种子质量检测,如发芽率、病虫害抗性等,以确保种子的质量和种植的成功率。
5. 水肥管理水肥管理对中药材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水肥管理的建议:•水源供应:确保稳定的水源供应,避免中药材遭受干旱或过度浇水的情况。
•施肥方法:根据中药材的需求,合理施肥,可以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的方式,更好地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
•施肥的时机:根据中药材的生长周期和需求,合理安排和投放施肥的时机。
6. 病虫害防治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病虫害防治的建议:•病虫害监测:定期检查中药材植株,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
中药材种植技术与管理规范

灌溉与排水
建立良好的灌溉和排水系 统,确保水分供应和排水 通畅,避免积水。
种植过程管理
种子与种苗选择
选择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的种子 和种苗,确保生长健壮、抗逆性
强。
种植密度与行距
根据中药材的生长特性和需求,合 理安排种植密度和行距,以提高产 量和质量。
施肥与除草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中药材需求, 合理施肥,同时进行适当的除草, 避免杂草与中药材争抢养分。
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政策支持
随着国家对中药材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药材种植将 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
技术创新
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药 材种植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
市场拓展
加强中药材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中药材产业 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药材种植成功案例分析
1 2 3
枸杞种植
通过科学选种、合理密植、精细管理等措施,提 高枸杞产量和品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双赢。
人参种植
在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采用规范化种 植技术,保证人参的品质和安全,为中药材市场 提供优质原料。
丹参种植
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土壤改良和田间管理,提 高丹参产量和品质,推动丹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中药材种植质量标准
品种纯正
确保种植的药材品种纯正,符合 国家或地方标准,避免混杂其他
品种。
生长环境
选择适宜的药材生长环境,包括 土壤、气候、水源等条件,以满
足药材生长需求。
病虫害防治
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 少农药残留,确保药材无公害。
中药材种植质量控制方法
中药材种植技术

中药材栽培技术要点一、选地、整地1、选地:土壤条件好坏,直接影响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多数中药材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力高,酸碱度为中性的土壤中。
根和根茎类药材,适宜沙壤土种植,黄芪和甘草等根系深,还要求深耕地,但如果土质不适宜,即便深耕也会使根系生长不良,影响商品质量。
选地还应注意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如砷、汞、铅、铜的含量,参照绿色蔬菜生产的标准,不能超标。
忌选盐碱、低洼、易涝地块。
2、整地:中药材的根系,50%分布在0~20厘米的耕层,30%分布在20~50厘米土层,深耕具有增产作用。
但耕深因品种而不同,黄芪、甘草、牛膝等深根类,应深耕30厘米以上。
贝母、知母、半夏等根系浅,耕深15厘米左右。
其他品种耕深20厘米左右。
适墒翻耕,整平耙细,使地平、土暄、上松下实。
结合整地,要施足底肥,多施腐熟农家肥、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
二、播种中药材的繁殖方法,分有性和无性两种。
有性繁殖,用种子播种,繁殖系数高,是主要的繁殖方法,如黄芪、黄芩、望江南、红花、柴苏、薏苡、白芷、柴胡、防风及十字花科、苋科的多种药材。
无性繁殖利用茎、叶、芽、根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是母体阶段发育的延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可提早开花结实,但繁殖系数低。
在自然条件下,有的中药材只能进行有性繁殖,如人参、西洋参、桔梗、白芥子、决明子等,而有的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如蕃红花、川芎等,还有一部分中药材既能进行有性繁殖,又能进行无性繁殖,如地黄、玄参、牡丹、芍药、甘草、知母、贝母等。
介绍有性繁殖方法如下:1、种子处理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预防病虫为害,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
(1)精选和晒种。
对纯度低、杂质多的种子应进行精选,保证种子纯净饱满,减少病、虫、草害。
播种前1~2天晒种,也能促进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生活力。
(2)浸种催芽、机械损伤、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能打破种子休眠,增加种皮透性,促种子吸水快,早发芽。
(3)消毒。
能预防病虫为害。
用25%或50%多菌灵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2%~1%,或用药液浸泡,蘸无性繁殖材料。
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规范

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规范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规范是为了保证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和品质,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方法。
以下是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1. 土壤选择:选择优质土壤作为中药材的种植基质,土壤应具有较高的肥力和良好的透气性、保水性。
同时,避免选取有污染物的土壤或有重金属超标的土壤。
2. 种子选取和贮存:选择健康、活力强的种子进行种植,避免使用虫害、病害等受损种子。
种子应保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高温和潮湿。
3. 种植区域选择: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进行中药材的种植。
避免选择高海拔、严寒地区或接近工业污染源的区域。
4. 种植方式:按照中药材的生长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如种植在田间或温室中。
合理安排种植密度,避免过于拥挤或过于稀疏。
5. 施肥和灌溉:根据中药材的养分需求和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避免过量或不足。
同时,合理控制灌溉量和频次,避免积水或干旱。
6.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的问题。
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保证中药材的环境友好和健康安全。
7. 采收和贮藏:在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期进行采收,避免过早或过迟。
采用正确的采收方法,避免损坏中药材的有效成分。
采收后采取适当的保存措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8.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中药材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禁止乱砍滥伐和随意开垦。
推广轮作和地域适宜的种植方式,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损害。
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规范是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举措。
通过科学种植、合理管理,可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规范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础,其完善和执行对于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增加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
9. 有机耕作:采用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进行中药材的生态种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AP简介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s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
GAP共10章57条:
1、总则:目的意义 2、产地生态环境:大气、水质、土壤环境 3、种质和繁殖材料:鉴定物种,保证种质资源 管理 4、栽培与养殖管理:植物栽培、动物养殖,制 定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对各生产 环节提出要求。
(二)提高和稳定药材质量的栽培技术 (三)优质药材的采集和维护
三、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
一部规定了538种中药材和植物油脂 的质量标准。
(一)质量标准的分类
法定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行业标准—药用植物 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5.花类药材
一般适宜在花蕾期或初花期采收。
6.果实种子类药材
一般多在果实近成熟或完全成熟后采收,如 枳实、青皮。
7.全草类药材 多在植物茎叶生长量达到高峰期时采收。 8.藻类、菌类、地衣类及孢子类药材 适宜采收时节不一。 9.树脂或以植物叶汁人药的其他类
(三)中药材产地加工
(二)国内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现状
2002年6月1日起施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 规范》,以此来规范和控制我国中药材质量。 2003年 11月1日起施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和《中药材认证检查 评定标准》。 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生量管理的认证工作,已 经于2003年春季启动。
近年来,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管理局和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对中药材的规 范化生产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也加大了扶 持和管理的力度。 科技部已经将四川、吉林、云南、贵州、江 苏、山东、湖北、河南等省列为中药科技产 业化基地,目国先后建立了120多个重点中 药材品种的规范化种植研究示范基地
(三)水源及水质 (四)其他因素 大气的质量、基地的交通条件、供电情况、 人口情况等社会经济因素。
二、栽培品种选定及良种繁育
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 自然分布的生物类群。 品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遗传性比较一致 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 种源:对同一物种分布区范围内不同地点所收 集的各种繁殖材料的通称。
(二)检查评定标准及认证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
检查评定内容共104项,其中关键项目(条款 号前加*)19项,一般项目85项;
认证的主体:生产企业; 认证的对象:特定地域上生产的药材种类;
认证过程:经过资料初审、形式审查、认 证中心制定检查方案,派出检查组进行现 场检查,逐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定结果。
第二节 植物类药材的规范化生产
一、生产基地选定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注重在 地道药材产区建设种植基地。 (一)气候条件:温度和降水 (二)土壤条件
土壤耕层内有害物质是否超标,应作为基 地选址的否决性指标。有害物质主要包括 两类: 一是重金属离子:汞、镉、铬、铅、砷、 铜、锌等;
二是有机氯和有机磷化物:六六六、滴滴 涕、油酚等有机农药的残留物。
关键项目不合格项目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 不合格为一般缺陷; 不存在严重缺陷项目,且一般缺陷项目少于 或等于总条目的20%则通过认证并颁发《中 药GAP证书》,并予以公布。 一般项目大于总条目的20%或有严重缺陷则 不通过认证。
(三)质量认证的动态管理 《中药材GAP证书》 中药材GAP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5年,生产企业有 效期届满前6个月应重新申请认证有效期内,每年 检查一次。
根据规范化生产状况制定与生产水平相适应的 药材质量标准,对提高我国中药材质量及其管 理水平,对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管理和认证 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中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
SOP:是遵循GAP针对生产过程的各环节分别编制, 如育苗操作规程、施肥操作规程、病虫害防治操 作规程、采收操作规程等,也可以编制包括全生 产过程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
第一节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概况及其认证
一、实施目的和意义
目的:生产安全、有效、稳定的中药材以
及制药工业所需要的原料。
意义
中药产业是我国在世界上独具特色和优势
的产业领域之一。
保证人类健康,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实
现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 展。
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强的技术壁
三、规范种植技术
不同植物类群的栽培方式和栽培技术各异。
(一)基地区划和整地 (二)育苗和直播种植 (三)移栽种植
四、规范田间管理措施
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是对药材产量 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几项生产环节 。
(一)肥料种类与施肥 (二)灌溉和排水 (三)病虫害防治 (四)其他管理措施
从保证中药质量出发,控制影响药材生 产质量的各种因子,规范药材生产各环节至全 过程,以保证真实、安全、有效、稳定。 全过程:从种子到商品药材。
对象: 药用动、植物 栽培、饲养的物种 也包括野生种、外来种,包括野生抚育。
任务: 过程控制 终端产品(药材)检验。 从03年到08年,已有50余种,企业通过国家 GAP现场检查和认证。
中药饮片:茯苓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及出口业务。 占地面积95亩,全年加工能力可达3500吨,并建有占 地5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药用植物品种124个。 2004年通过GAP认证。 现已与皖西制药厂、安徽安村中药材公司、湖北湖村 中药材公司、劲酒集团和浙江天目山药业集团等单位 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和业务关系。 公司现有员工86人,其中主管药师2人,具备专业药学 技术及相关技术职称的有45人,占总人数的55%。 50年的18600余亩山林使用权,拟开辟成刺五加、七叶 一枝花、杜仲、天麻、茯苓等多个野生药用植物的家 种培育试验基地,推动中国药用植物的科研和应用。
湖北惠涛医药有限公司
大型医药商业批发销售公司。 汉阳经济开发区龙阳大道特8号 占地面积33.32亩,全部建筑面积25751平方 米,其中仓库达14000平方米。 现有员工36人,执业药师2人,具有专业药学 技术及相关技术职称的有28人。 2004年通过“GSP”认证。
茯苓相关产品
湖北惠涛九资河药业有限公司
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 利于干燥。 5.干燥 6.挑选分级
湖北通过GAP认证的第一个中药材
2004年11月10~14日
北京同仁堂湖北中药材有限公司英山县石头咀茯 苓种植基地 湖北惠涛药业有限公司罗田县九资河茯苓种植基 地 湖北省首批首个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检查,拉 开了湖北省中药材GAP认证工作序幕。
中药材采收后,除少数要求鲜用外,绝大 多数需要进行产地加工,经过拣选、清洗、 分级及加工,应迅速干燥。
1.挑拣与修整
挑拣就是去除杂质、非药用部位和不合规格 部分。
2.蒸、煮、烫
适用于含黏液质、淀粉或糖类成分多的药材。
3.洗涤和浸漂
多用于根及根茎类药材;直接晒干或阴干的药材 多不洗涤,芳香气味的药材不用水淘洗; 减除药材的毒性和不良气味,避免药材氧化变色。 4.发汗
1.根及根茎类药材 一般适宜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以 及春初发芽前采收。 2 .茎类药材及木类药材 茎类药材,一般适宜在秋、冬季节植物落叶后或 春初萌芽前采收,如大血藤等。
3.皮类药材
茎皮类药材,一般适宜在清明至夏至之间采收; 根皮则以秋末冬初采收为宜。
4.叶类药材
一般适宜在花前盛叶期和花盛期时采收,如 桑叶等。
(三)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适宜地区发展地道药材
2.加强种质资源研究,选育优良品种 3.规范栽培管理技术,提高药材质量 4.规范采收技术,稳定药材质量
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认证及其组织管理
(一)认证管理机构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负责全国药品GAP认证工作 负责国际药品贸易中药品GAP互认工作; 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承办药品GAP认证的具体工作。
(二)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内容
(1)中药材名称 (2)来源 (3)性状指标 (4)鉴别指标:显微、理化 (5)检测指标:一般杂质、特殊杂质、水分、 灰分、浸出物 (6)含量测定:HLPC、UV (7)加工炮制方法 (8)功能与主治 (9)起草说明
(三)制定规范化中药材质量标准的意义和 原则.
第三节 动物类药材的规范化生产
历代本草共记载动物药约600余种,其中《神 农本草经》收载动物药65种 《新修本草》收载动物药128种 《本草纲目》收载动物药461种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动物药47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药用动物约1850多 种。
一、药用动物养殖基地的环境
5、采收和初加工 6、包装、运输、储藏 7、质量管理 8、人员与设备 9、文件管理:详细记录、保存5年 10、附则:补充说明、名词解释
GAP实施,与GLP、GCP、GMP、GSP构 成药品质量完整的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控 制中药的质量,真正做到“药材好,药才好”。 GAP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CP Good Clinical Practice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药物非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SP Good Supply Practice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UP Good Use Practice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 GVP Good Validation Practice验证管理规范 GEP Good Extraction Practice 药品提取管理规范 GPP Good Pharmacy Practice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