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九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点80 古代先哲与古今著名政治家(1-4)

考点81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5-7)

本试卷共七个主观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1、(10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猛(325—375年),字景略,汉族人,氐族政权前秦的著名重臣。王猛出身贫寒,愤动乱之世而隐于华山,“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前秦氐族贵胄苻坚好读经史典籍,恳请王猛出山,两人谈及兴废大事,“若玄德之遇孔明也”。苻坚即位后,王猛受到重用,官至丞相。时前秦行胡汉分治,氐汉之间、氐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王猛以“黎元应抚,夷狄应和”为基本国策,劝课农桑,兴修关中水利,汉、匈奴、鲜卑等族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在王猛的赞导下,前秦还恢复太学等各级学校,宣扬儒教,考核任用孝悌、廉直、文学之士,“宗室外戚,无才能者皆弃不用”。由是前秦大治,仓库充实,百姓丰乐,“四夷宾服,凑集关中”。376年,前秦灭前凉和代国,统一北方。前一年,王猛病逝,苻坚极其哀痛道,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摘编自贾俊菊《乱中求治——试论前秦治国贤相王猛》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猛出仕前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猛的治国之策。

2、(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3、(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回顾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光辉的一生,他对人类的卓越贡献可分为三个方面:其一,对古巴而言,他领导古巴人民实现了社会革命,缔造了社会主义制度,树立了革命者的典范;其二,对拉美而言,他领导的古巴革命最彻底、反帝斗争最坚决,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其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而言,他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对社会主义本土化的探索,并在民族独立、社会公正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思想。

——摘编自毛相麟《卡斯待罗对古巴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卓越贡献》材料二卡斯特罗在世界左翼知识分子眼中就是一个凝固了的永远革命的符号。……苏联解体之后,卡斯特罗认为苏联的经验不能成为古已社会的全部解决方案,要做出恰当调整。……1997年后,卡斯特罗将古巴社会主义道路从“模式中心”转向为“原则中心”,将冷战时期的复制一整套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政治模式,转变为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劳动解放”和“社会正义”的原则为目标,同时充分考虑古巴的经济特色和民族、政治传统,独立自主地制定古巴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政策。

——摘编自韩欲立《论卡斯特罗的遗产和古巴社会主义的更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卡斯特罗是一个“凝固了的永远革命的符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卡斯特罗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4、(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

5、(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贾思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影响巨大。贾思勰成年后走上仕途,历任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遍访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吸取了大量农业生产知识。中年后贾思勰回到故乡经营农牧业,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约公元533—554年,贾思勰经过长期的分析、整理和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林、牧、副、渔等范畴。该书主要内容有:土壤耕作和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园艺和植树技术,包括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动物饲养技术和畜牧兽医;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技术等。书中引用了100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使《汜胜之书》《四民月令》及《陶朱公养鱼经》等一些遗失著作的部分内容得以保存下来,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贾思勰能够编写出《齐民要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的历史价值。

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詹天佑于1872年11岁时赴美国留学9年,1881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回国;从1888年开始,他投入中国刚刚起步的铁路事业,1905年至1908年,首创中国独立筑路的奇迹——建成了艰险异常的京张铁路,震动了世界,为中国与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詹天佑对清王朝的所谓“新政”改革感到失望,1906年,他指出,“当前中国正处于极不稳定的情况下,正在进行代价很高的试验以进行革新。今后发展如何,无人能料及”。作为邮传部候补丞参,詹天佑1911年指出,“邮传部正在收回所有的铁路干线,是善是恶,终将有报。我强忍着不作任何评论,而每一个人都和我一样,洞悉此事”。詹天佑对辛亥革命的发生并不感到意外,更不感到恐惧与忧伤。相反,他积极地迎接革命与新时代的到来。他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平静而友好地支持新的民主政权与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

詹天佑在一次演讲中指出:“吾人居官者,世人恒讥之为刮地皮,孰知铁路工程师真乃刮地皮者。鄙人忝为工程师三十年之久,刮地皮之多,似以鄙人为第一,而天下肯以刮地皮第一自居,殆鄙人一个矣……化学家能将各物质分化而变幻之,使人不知其原质为何物,亦能变易各种颜色,不啻所谓颠倒黑白也。然所谓政治家、法律家者则无庸费此种种手续,而亦能颠倒黑白也。则其学问既非化学家所能及,尤非工程师、矿学师所可能矣。”

——据经盛鸿、孙燕《詹天佑与辛亥革命》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詹天佑在中国近代化方面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詹天佑能作出贡献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