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生活中的冷色》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生活中的冷色美术教案

生活中的冷色美术教案

生活中的冷色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冷色调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冷色调的运用方法;3.能够通过冷色调表现生活中的美景。

二、教学内容1.冷色调的概念和特点;2.冷色调的运用方法;3.生活中的冷色美景。

三、教学过程1. 冷色调的概念和特点冷色调是指以蓝色、绿色、紫色为主调的色彩组合,给人以冷静、沉静、安静、深沉、高贵、神秘等感受。

冷色调的特点是色彩明度低,色调偏暗,给人以深沉的感觉。

2. 冷色调的运用方法冷色调的运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单色调运用法单色调运用法是指在画面中只使用一种冷色调,如蓝色、绿色、紫色等。

这种方法可以使画面更加统一,给人以深沉、高贵、神秘等感受。

(2)对比运用法对比运用法是指在画面中使用冷色调和暖色调相对比,如蓝色和黄色、绿色和红色等。

这种方法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3)渐变运用法渐变运用法是指在画面中使用多种冷色调,通过渐变的方式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柔和的过渡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使画面更加柔和、自然。

3. 生活中的冷色美景生活中有很多美景都是冷色调的,比如:(1)海洋海洋是蓝色的,蓝色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冷色调。

在海边欣赏海洋的美景,可以感受到蓝色的深沉、高贵、神秘等感受。

(2)山林山林中的植物大多是绿色的,绿色也是一种冷色调。

在山林中欣赏自然风光,可以感受到绿色的清新、自然、安静等感受。

(3)夜景夜晚的城市是紫色的,紫色也是一种冷色调。

在夜晚欣赏城市的夜景,可以感受到紫色的深沉、高贵、神秘等感受。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冷色调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冷色调的运用方法,能够通过冷色调表现生活中的美景。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生活中的冷色教学设计4篇

生活中的冷色教学设计4篇

生活中的冷色教学设计4篇生活中的冷色教学设计4篇教师可以通过身边冷色知识的教学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冷色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生活中的冷色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初步掌握冷色的知识,并能以冷色为主画一幅风景画。

二、教学重难点色彩的搭配与绘画的手法。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师生交流,导入课题出示冷暖不同的两幅装饰画。

师:冬天到了,老师家里比较冷,想在房间里挂一幅看起来比较暖和的画,请同学们帮老师选一幅吧!生:选橙色的。

师:为什么不是那幅蓝色的呢?生:因为它是冷色,暖色会给人温暖的感觉,而冷色会让我们在寒冷的环境让人觉得更冷。

导出课题并板书:色彩丰富了我们的视觉世界,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生活中的冷色。

2、探究学习复习冷暖知识出示色相环,让学生找出暖色,并分析。

师:暖色让你联想到什么?(火、花、太阳、节日…)师:那蓝色让你想到什么?(大海、天空…)那绿色让你想到什么?(茂密的树林、一望无际的田野、希望…)紫色呢?(优雅的紫丁香、神秘的山洞…)师:像这几种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安静、清凉、优雅、神秘、寒冷…)师总结:像这样的颜色我们称之为冷色。

了解冷色的相对性钴蓝和湖蓝哪个更冷?草绿与黄绿哪个更冷?总结: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欣赏名家作品分析凡高的《星月夜》1)里面有哪些颜色?哪些冷色?有没有暖色?暖色的作用是什么?冷色与暖色谁的面积比较大?这幅画给我们什么感受?2)在一幅作品中,如果大部分的颜色是冷色,我们就把它称作冷色的画。

3、教师演示,引导创新教师用简练的手笔创作出冷色的作品。

引导学生继续欣赏课本中作品,并提问:作品中有哪些冷色?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进行创作练习,教师辅导。

四、讲评并小结1、在班级内举行小型画展,进行多层次评价。

2、小结:我们生活在缤纷炫丽的色彩世界中,我们要用我们手中的彩笔描绘周围美丽的景象…通过对比感受冷暖色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觉。

小学美术《生活中的冷色》教案

小学美术《生活中的冷色》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生活中的冷色》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冷色调的概念时,普遍存在一定的难度。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用更直观、更生动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色彩概念。例如,可以准备更多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冷色调的特点。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非常高,但我也注意到有的小组在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偏离了主题。这说明我在引导和监督方面还需要加强,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有所得。
最后,我也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和课堂管理能力。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又能保持课堂的秩序,是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课题。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画作的主题,指导他们如何运用冷色调来表达主题,例如描绘冬天、夜晚等场景;
-在团队协作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创作心得,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冷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树木或者紫色的花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生活中冷色的奥秘。
-在创作实践中,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冷色调进行绘画,强调其在画作中的表现。
2.教学难点
(1)学生对冷色调的识别与运用;
(2)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巧妙地运用冷色调,使之与主题相协调;
(3)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如何相互借鉴、沟通交流,共同完成创作。

《生活中的冷色》名师教案

《生活中的冷色》名师教案

《生活中的冷色》名师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知道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并能运用冷色调画一幅风景画。

方法与过程:借助书本范画及对于色彩工具的认识提高学生色彩感受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用美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艺术直觉。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完成了三原色与三间色知识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基础的色彩知识。

本学期学习的色彩冷暖知识,是建立在原色和间色知识基础之上的。

本课是在上一课学习暖色的基础上认识色彩中的冷色,对于冷色色彩知识的学习会比较顺利。

在本课实践环节,学习梵高的小笔触点染的表现方法,创作风景画是学生即将面临的新问题,在点染技法、色彩搭配技巧方面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大力帮助。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冷色调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难点: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师生问好![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

]活动2【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引出课题。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后,教师提问:1.画面中出现了什么颜色?生:答。

2这个场景大家熟悉吗?生:答。

3.如果有雾霾,我们还能看到这美好的环境吗?生:答。

4.怎样留住这美妙的环境?生:答。

5.你们还在哪见过这些蓝色?生:答。

[设计意图:用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绪,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6.生活中处处可见蓝色,王老师这也有几幅蓝色的图片,我们来看看。

出示雪景图片。

7.白雪皑皑的冬天,深蓝色的夜景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冷8.炎炎夏日里,我们换上一袭蓝色系的衣服,视觉效果怎么样?出示蓝色系服装图片。

生:清爽。

9.为什么一些国际性会议场所会选择蓝色作为背景?出示蓝色系会议场馆图片。

生:庄严。

10.看书中第6页《蓝色圆舞曲》和幽蓝卧室中出现的颜色,带给你什么感受?小组讨论的形式。

生:宁静。

11.我们就把带给我们寒冷、清爽、庄严、宁静感觉的颜色叫做冷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冷色》。

美术课生活中的冷色教案

美术课生活中的冷色教案

美术课生活中的冷色教案欢迎来到http:///教案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美术课生活中的冷色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美术课生活中的冷色教案篇一: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生活中的冷色》《生活中的冷色》教案一、二、三、课题:生活中的冷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知道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并能运用冷色调画一幅风景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书本范画及对于色彩工具的认识提高学生色彩感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用美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艺术直觉。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确运用冷色调画一幅风景画。

2. 难点: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五、六、七、教学准备:课件、水粉颜料、水彩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1)课件展示几幅冷色调的窗帘的图片让学生欣赏(2)用导入语创设情境:“夏天到了,天气非常炎热,请为你家选择一幅窗帘,你会选哪种色彩的窗帘?为什么?(3)出示色阶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暖色,知道暖色都有哪些。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冷色都有哪些色彩。

”2.新授(1)欣赏图片,直观感知教师用PPT展示蓝色、绿色、紫色三种色彩,提出问题请学生联系实际回答a.蓝色想到生活中的什么?b.绿色能联想到生活的什么?c.紫色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2)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与联想:从冷色中联想到怎样的画面与场景,并用语言描绘一个冷色调的画面情境;最后淡一谈冷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教师总结讲解:a.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寒冷b.多媒体展示福田平八郎的日本画作品《水》,并欣赏一批印象派画家的风景画作品,讲解在绘画作品中冷色的运用。

(4)示范讲解a.出示平涂与点染作品对比并提问:画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b.教师示范点染的技法:点的方向、大小、密度不一样、染的色彩丰富,深浅有变化。

c.出示不同的用点染法完成的有色彩变化的学生作业欣赏。

美术课生活中的冷色教案

美术课生活中的冷色教案

美术课生活中的冷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冷色的概念,了解冷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表现。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分辨出冷色,并运用冷色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践创作中,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冷色带来的宁静、清凉等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关注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生活品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冷色的特点,掌握常见的冷色,如蓝色、绿色、紫色等,并能在绘画中准确运用冷色表现出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冷色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冷色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创造出富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颜料、画笔、画纸等)、冷色为主的艺术作品(图片或实物)。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 5 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夏日海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色彩,并提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面中主要运用了哪些颜色?”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幅画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画面中主要运用了蓝色、绿色等颜色,这些颜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冷色。

”2、讲授新课(约 15 分钟)(1)认识冷色教师出示色卡,向学生介绍冷色的概念:“冷色是指给人以寒冷、宁静、清凉等感觉的色彩,常见的冷色有蓝色、绿色、紫色等。

”然后,让学生观察色卡,分辨出哪些是冷色,并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冷色的。

(2)冷色的特点教师展示一幅以蓝色为主的绘画作品和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对比观察,讨论:“这两幅画在色彩上有什么不同?给你的感觉有什么差异?”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冷色的特点:“冷色通常会让人感觉收缩、后退、宁静、深沉。

美术课生活中的冷色教案

美术课生活中的冷色教案

美术课生活中的冷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冷色,了解冷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掌握运用冷色进行绘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冷色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冷色在生活和艺术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素养。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冷色,理解冷色的特点和表现力。

学会运用冷色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冷色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在创作中,如何处理冷色与其他色彩的搭配和协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冷色的图片、绘画作品等。

绘画工具,如颜料、画笔、画纸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水彩笔、油画棒、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展示一组生活中冷色的图片,如蓝色的大海、绿色的森林、紫色的花朵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颜色给人的感受。

提问学生:“看到这些颜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引出课题——生活中的冷色。

2、讲授新课(15 分钟)认识冷色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让学生将其分为暖色和冷色两组。

讲解冷色的概念:冷色是指给人以寒冷、安静、深沉等感觉的色彩,如蓝色、绿色、紫色等。

冷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展示不同深浅的冷色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特点。

总结冷色的特点:冷色通常具有收缩感、后退感,能够让人感觉平静、凉爽、遥远等。

举例说明冷色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如蓝色象征着冷静、理智、广阔;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平、希望;紫色象征着神秘、高贵、优雅等。

3、欣赏作品(5 分钟)展示一些运用冷色创作的绘画作品,如梵高的《星夜》、莫奈的《睡莲》等,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中冷色的运用。

提问学生:“这些作品中冷色是如何表现主题和情感的?”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生活中的冷色教案

生活中的冷色教案

生活中的冷色教案《生活中的冷色》图图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

通过本课学习让我们了解生活中的冷色,体验冷色的感受,掌握点染法的技法,运用点染法画一幅冷色调风景画。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认识色彩冷暖的相对性。

2. 学习点染法技法。

3. 能运用点染法画一幅冷色调风景画。

提高学生色彩感受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运用点染法画一幅冷色调风景画。

初步了解掌握冷色调的特点。

难点:适当运用点染法描绘冷色调画面,提高色彩审美感受和运用能力。

四、教具学具教具:图片,课件,彩色卡纸学具:油画棒,水彩笔,图画纸,彩纸,风景图片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游戏“点点回家”先来玩个游戏,让你的眼睛、耳朵、大脑活动起来,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这个游戏叫“点点回家”,这有一幅画,都是用“点”点出来的,可是有两群“点点”太调皮了,集体离家出走,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分别这幅画的哪个位置,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好不好?(课件《阿西西附近的风景》)(二)复习“暖色”知识课件出示“复习提纲”—— 1、什么是暖色?(暖色带给你什么感觉?)它能使你联想到什么? 2、哪些颜色属于暖色?最典型的暖色是什么色? 3、如何运用暖色?(它可以表现出什么样的画面气氛?或者表达出什么样的情绪?)(三)自学“冷色”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提纲”——1、什么是冷色?(冷色带给你什么感觉?)它能使你联想到什么? 2、哪些颜色属于冷色?最典型的冷色是什么色? 3、如何运用冷色?(它可以表现出什么样的画面气氛?或者表达出什么样的情绪?),自主学习冷色相关知识。

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强调色彩的相对性。

(四)了解“点彩派”及其绘画特点,分析平涂法与点彩的区别。

欣赏梵高《花园里的树丛》、《星月夜》等,分析点染法的技法运用,点的排列方式与物象的形状有什么关系,突破难点。

师生互动板画。

(五)体验表现创新布置作业:试着选择冷色,并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张风景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生活中的冷色》教案设计
第三课生活中的冷色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认识色彩冷暖的相对性。

(冷暖相对性是对教材的补充)
2. 能运用冷色调画一幅风景画。

(给学生设置一个场景)
3.借助书本范画及自己准备的教具提高学生色彩什么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运用冷色调画一幅风景画。

初步了解掌握冷色调的特
难点:知道冷色调所表达的感受,提高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三.教具学具
教具:两个可乐罐,冷色为主图片
学具:油画棒,水彩笔,图画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展示冷暖色手套
2.设置场景:师:老师怕冷,帮老师选个暖和的手套。

生:暖色的手套
设下疑问:为什么不是这个呢?(板书—生活中的冷色)
(二)复习新课:
投影六色环,提问哪些是冷色
暖色能联想到什么?生:阳光,秋叶,火,节日,鞭炮。

(三)传授新课
1.冷色的概念
提问:那蓝色呢?生回答:(天空,大海,冰山上的蓝色阴影。

提问:绿色能联想到什么?生回答:(田野,希望,幼芽。

提问:紫色联想到什么?生回答:(优雅的紫丁香,神秘的山洞,让人觉得寒冷,清爽,宁静。

师总结:这些叫做冷色:安静,清爽,寒冷,朴素,高雅。

2.冷色的相对: 展示三张色卡纸钴蓝,普兰,橘黄)
提问:钴蓝和普兰比较哪个更暖?湖蓝跟橘黄比哪个暖?
生回答,师总结:冷色不是绝对不变的
3.色调概念
a.展示教具图片,(凡高松柏中的麦田)
师:里面有哪些颜色?哪些冷色?有没有暖色?它给我们什么感受?
生:安静朴素
总结:有冷色多,也有少许暖色,以冷色为主,我们把它叫做冷色调的画
b. 出示两幅画《麦田上的乌鸦群》《向日葵》
学生回答:冷色调,暖色调
4.运用于生活(揭示课题)
a. 展示可乐罐(雪碧,旺仔)学生分辨冷暖色调。

b.提问设置场景老师的房子还没有窗帘,天气冷了,请同学们帮老师选块布做窗帘。

提示:天气冷,要暖和。

生:暖色调的布
5.布置作业:
可是老师墙上没画,老师喜欢安静,清爽整洁的感觉,同学们帮忙画一幅风景画送老师?
要求:冷色调,完整构图,以海,河为主题的风景画(目的减少课堂构思时间,更快的进入状态,重点考虑颜色)
6.个别辅导
7.点评:选三幅典型的进行点评,从冷色调应用出发五.课后反思:
1.语速方面重点应放慢些,整堂课节奏太快。

2.当提出画面上有没有暖色时,有学生回答白色,对于白色涉及无间色的概念,考虑到接受知识的容量,未在课堂上给予明确答案。

3.学生对范画很感兴趣,但考虑学生作业时模仿,欣赏时间太短,未满足学生要求。

4.情景设置较好,体现师生合作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