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第四章阅读指导教案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学意图:有人说:读书是精神王国的探险,是灵魂的壮游,是内在性灵不断成长的源泉。
还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XXX的文笔非常优美,清新之中透出典雅的气质。
他的《草房子》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故事里有少年的欢笑,也有少年的忧郁,有大喜也有大悲,这是部能深深打动人的书。
评论家XXX老师说,这是部“追求永恒之作”。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读透《草房子》的《药寮4》,为整本书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2、通过读书,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3、通过读书,引导学生与好书交真正的朋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4、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平时都喜欢看书吗?喜欢的请举手,那你们平时都喜欢读些什么书呢?2、喜欢念书是功德,不过念书我们也得掌握一定的方法,不能盲目地去读。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平常的阅读,你们一定积聚了一些念书的方法。
俗语说:有福共享。
谁先来说说你的念书方法?(学生各抒己见)3、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不但爱读书,还很善于总结积累,把你自己的读书心得写下来,就是你自己的“凡人名言”啦。
关于读书方法XXX曾做过很经典的介绍,老师把它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感到就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材料,那就会觉得更厚了。
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
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
这是每个好学的人都要经历的过程。
这样,并不是学的知识变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
)(指名读)你觉得XXX先生说的有道理吗?一起来读一读。
这些读书方法光纸上谈兵可不行,得落实到自己的读书活动中。
下面老师就把时间留给同学们,请你们自由阅读手上的文章(《草房子》选段《药寮4》),在你们读书的过程中,老师会到你们中间去了解发现哪些人的读书惯、读书方法最好。
2024年【教案】《草房子》导读课教案

2024年【教案】《草房子》导读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九册《草房子》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单元的自然灾害主题,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在草房子里度过自然灾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4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房子的特点,感受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主人公的勇敢、坚强、善良品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关爱他人,增强团结互助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主人公的勇敢、坚强、善良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房子的特点,感受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自然灾害的认识,进而引入课题。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草房子的特点,感受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课堂讲解:a.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b. 讲解草房子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草房子的优点和不足。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分析其他人物性格,并进行交流分享。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草房子》2. 内容:a. 草房子的特点b. 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 人物性格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分析课文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c. 谈谈自己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体现团结互助的精神。
2. 答案:a. 草房子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损坏、保暖性能差。
b. 参见课堂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应及时反思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方面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草房子》阅读指导语文教案通用

《草房子》阅读指文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
我们将学习小说的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作者曹文轩以及作品《草房子》的背景知识;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如主人公秃鹤、纸月等;3. 理解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如秃鹤的帽子被抢、纸月被欺负等;4. 领悟小说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如友情、成长、勇气等。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草房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能力;2. 通过对人物形象和事件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3.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事件,领悟小说主题思想;难点: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深入理解小说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带好《草房子》书籍、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觉得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草房子》第一章至第五章,教师巡回指导;3. 分析: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引导讨论人物形象和事件;4. 讲解:教师讲解小说中的难点内容,如人物心理和情感;5.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如写作、讨论等;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草房子》人物形象:秃鹤、纸月等事件:帽子被抢、欺负纸月等主题思想:友情、成长、勇气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草房子》中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形象,并说明原因;2. 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在阅读《草房子》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3. 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草房子》中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并准备进行分享。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阅读《草房子》,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在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锻炼。
通过讨论和写作,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草房子第四章艾地阅读教案

第四章艾地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走进名著《草房子》,鉴赏其中精彩的人物及其故事,分析人物形象。
2、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人物的理解,在阅读交流、阅读参与中发现阅读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1学生自读第四章,并概括主要内容;艾地是在油麻地小学西北角最矮小的草房子旁,长满艾的一片小小的土地。
秦大奶奶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她没儿没女孤苦伶仃。
虽然为她盖好了新房,但她仍守着她的小草屋和那片艾地。
不惜与政府、与学校、甚至与所有人抗争了十几年,有时还会像孩子般在学校的苗圃上打滚,她还放出鸡、鸭、鹅扰乱整座宁静的校园。
在人们眼里,秦大奶奶是个很可恶的老婆子。
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固执、倔强,明明有一个更舒适的房子却怎么也不肯搬,在我眼中,秦大奶奶简直是一头倔驴,她的种种做法也让我忍无可忍,随着文章的展现让我转变了看法。
在乔乔不小心落水时,秦大奶奶奋不顾身的跳入水中救起乔乔,自己却奄奄一息。
从此以后秦大奶奶跟油麻地小学的师生相处的特别好,这时她在我心中的形象完全改变了,原来她是一个可爱善良又十分孤独的老人。
当读到故事的结尾时,我的心也随着桑桑号啕大哭而十分难过。
一位善良的老人为了去捞那只南瓜,永远的离开了大家,留下的只有散发着特有香气的艾地和大家对她的思念。
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敬佩,让我感动。
虽然《草房子》这本书我已经全部读完了,但是那一大片散发香气的艾草地上,这位特别善良的秦大奶奶,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
2 理解词语:秋风乍起朝夕相伴摩挲挥霍忽明忽暗火辣辣韧性纯净古朴金泽闪闪结结实实昏昏欲睡轰隆隆红艳艳绿晶晶汗淋淋水淋淋大模大样乌溜溜鼓舞3 精彩片段:.白鸽在天上盘旋着,当时正是一番最好的秋天的阳光,鸽群从天空滑过时,满空中泛着迷人的白光.这些小家伙,居然在见了陌生人之后,产生了表演的欲望,在空中潇洒而优美地展翅、滑翔或做集体性的俯冲、拔高与穿梭.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
《草房子》四

《草房子》阅读交流汇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小说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和感受小说诗一般的语言。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4.推荐优秀儿童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加深对小说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和感受小说诗一般的语言。
以点带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学生谈阅读后的读后感。
四、课前准备:1.学生阅读《草房子》,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2.教师阅读《草房子》,做好上课的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江边芦苇片片,岸上杨柳依依,清风伴明月,风光无限好。
孩子们上树掏鸟蛋,下河摸小鱼,生活无忧无虑。
村庄房子更是别具特色,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房子呢?也许阅读这一段话后,你便有了答案。
出示:PPT①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②用这种特殊的茅草盖成的房子就叫——草房子。
见过这种房子吗?(看图)此房只应书中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啊?但有一位作家就以“草房子”为名(给草房子加上书名号)写了一部小说。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他一起走进《草房子》。
二、走近作家知作品。
(一)介绍作者。
指着投影上出示的曹文轩图片:这就是作者曹文轩拿到这本书之后,从哪儿可以了解到作者的信息呢?(作者简介)你真聪明,真会读书。
请你读一读简介,然后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曹文轩的文学成就?补充:曹文轩从小就生活在农村,他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他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反映中国农村孩子的生活。
(二)闪亮在《草房子》上的光环。
《草房子》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请你翻开书的正面折页,看看闪亮在《草房子》上的光环。
PPT补充。
如果你初拿到这本书就看见了它所获得的这么多的奖项,你有什么想法?(很想立即就进去看看)那我们就赶紧先了解一下这部作品吧。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草房子》第四章“孤独的夜晚”。
详细内容包括:主人公桑桑在油麻地小学的生活片段,描述了他与杜小康、细马等同学的友谊,以及他在老师温幼菊的关爱下,度过孤独的夜晚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草房子》第四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关系,理解主人公桑桑在孤独的夜晚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中的主要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草房子》第四章阅读笔记、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与孤独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经历过的孤独时刻,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引导:让学生快速阅读第四章,了解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桑桑与杜小康、细马等人物的友谊。
3. 例题讲解:分析第四章中的一段描述桑桑孤独的夜晚的文字,讲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主人公的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例题,分析第四章中其他表现人物情感的部分,进行随堂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第四章中桑桑与同学、老师之间的感情变化,分享各自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章节:《草房子》第四章2. 主人公:桑桑、杜小康、细马、温幼菊3. 情感表现:孤独、友谊、关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第四章中桑桑与杜小康、细马等人物的友谊,谈谈你对孤独的理解。
答案要点:桑桑与杜小康、细马等人物的友谊在孤独的夜晚得到了升华,他们相互关心、相互支持,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
孤独是一种正常的人生体验,通过友谊和关爱,我们可以战胜孤独。
2. 拓展作业:阅读其他描写孤独的文学作品,比较其与《草房子》第四章的不同之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阅读《草房子》第四章,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课外阅读课指导教案(草房子)

课外阅读课指导教案(草房子)第一章:引导阅读兴趣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房子》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草房子》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1.2 教学内容:介绍《草房子》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分析《草房子》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草房子》中的重要情节。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草房子》的基本信息。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情节。
1.4 教学步骤:1.4.1 介绍《草房子》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1.4.2 分析《草房子》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1.4.3 引导学生关注《草房子》中的重要情节。
1.4.4 布置作业:阅读《草房子》第一章,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第二章:分析人物性格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草房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草房子》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关注人物性格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2.4 教学步骤:2.4.1 分析《草房子》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4.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2.4.3 布置作业:阅读《草房子》第二章,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章:品味语言风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草房子》,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语言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草房子》的语言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
3.4 教学步骤:3.4.1 分析《草房子》的语言风格特点。
3.4.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
3.4.3 布置作业:阅读《草房子》第三章,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
《草房子》教案教学设计

《草房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草房子》教材第四章“秃鹤”,详细内容包括:对秃鹤形象的分析,理解作者对秃鹤的情感态度,探讨秃鹤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草房子》,理解并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秃鹤的形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秃鹤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重点:理解作者对秃鹤的情感态度,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草房子》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秃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秃鹤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草房子》第四章,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
3. 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秃鹤的形象特点。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对秃鹤形象的理解。
4. 例题讲解:(1)讲解秃鹤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作者对秃鹤的情感态度。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六、板书设计1. 大《草房子》第四章秃鹤2. 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秃鹤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分析《草房子》中其他人物形象。
2. 答案:(1)桑桑:善良、纯真、勇敢、坚韧。
(2)爸爸:严厉、保守、爱孩子。
(3)妈妈:慈爱、勤劳、坚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阅读《草房子》的其他章节,了解故事的全貌。
(2)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提高文学素养。
(3)开展“我心中的秃鹤”主题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房子》第四章《艾地》
一、引出阅读内容
这一段时间以来,有一本书一直牵动着我们的心,这本书就是《草房子》。
今天我们来交流大家在这本书第四章里面的阅读收获。
二、质疑: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前面几章的主人公是谁,这一章就用他的名字作题目,比如《秃鹤》,比如《纸月》,比如《白雀》,为什么这一章的主人公是秦大奶奶,但它的题目却是《艾地》呢?
师: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
三、初识秦大奶奶
1.我们先来看一下,秦大奶奶和桑桑第一次见面时,作者对她进行了详细的正面描写,哪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这段文字? ---PPT
生读:(秦大奶奶)身材高高的,十分匀称,只是背已驼了。
浑身上下,穿得干干净净,只有粽子大的小脚上穿着一双绣了淡金色小花的黑布鞋,裤脚用蓝布条十分仔细地包裹着,拄着拐棍,一头银发,在风里微微飘动。
师:从人物描写的方式上看,它属于什么描写?
生:外貌描写。
2•你从外貌描写认识到了一位怎样的秦大奶奶?
(1)老了的秦大奶奶。
(2)爱美的秦大奶奶。
师:哪个地方表现了秦大奶奶爱美呢?
她的鞋上绣着小花。
(3)干干净净的秦大奶奶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
师:非常准确。
(板书:干净)那曹文轩为什么要描写秦大
奶奶爱美、爱干净的特点呢?或者说:秦大奶奶自始至终都是这么爱美、这么爱干净吗?
四、再识秦大奶奶----热爱土地
前面的秦大奶奶不这么爱美,也没有这么干净。
1.生读:75页,他们(秦大和秦大奶奶)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欲望:穿一件新袄遮挡风寒的欲望;还有:终年光着的脚板师:确实不怎么干净。
那么秦大奶奶为什么不买一件新袄、穿一双新鞋呢?
生:不舍得买。
师:噢,那她省下钱来干什么?
生:买地。
师:对,秦大奶奶白发苍苍了还那么爱美、那么爱干净,年轻的时候却不穿鞋,不穿新衣服,为的就是省下钱来买地,可见土地对她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板书:土地)
除此之外,还有描写她不顾自己爱美和爱干净的地方吗?
2.82页,终日干干净净的秦大奶奶,居然不管不顾自己的衣服了,像个坏孩子似的躺在了苗圃上,从东向西滚去。
还有:秦大奶奶像一捆长长的铺盖卷在滚动。
她滚动得十分投入。
有几次滚出苗圃去了,她就慢慢地调整好,直到放正了身子,再继续滚动下去。
她闭着眼睛从东滚到西,又从西滚到东,一边滚,一边在嘴里叽叽咕咕:“这地反正是我的,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 ”
师:这段描写真是精彩极了,那么爱干净的秦大奶奶为什么要在地上打滚呢?
生:因为她觉得桑校长侵犯了她的土地。
师:还是因为土地!那么大年纪的一位老太太,那么爱干净的一位老太太,居然在满是尘土的地上打起滚来了,她为了什么呢?土地!还有吗?
生:她躺在地上不起来。
师:在哪一页?读一下好吗?
3.89页,桑桑走到艾地边上。
他立即看到艾地中央躺着一个人。
师:她为什么要躺在艾地中央呢?
生:因为她的房子被拆掉了。
师:那她还可以去她的新房子呀。
生:她不愿意去。
师:我要问的就是一一“她为什么不愿意去?”
生:她觉得土地是她的。
师:绕来绕去,最后还是绕到了什么上?
生齐答:土地!
师:对秦大奶奶心灵的天平上,土地比什么都重要。
她躺在艾地里,满身是霜,她就不怕自己被冻死吗?
生:不怕!
师:不怕?你们为什么不躺在地里睡觉呢?(生笑)后文当
中,村里的老人说:“她这是在找死呢。
”你们觉得这是一句骂人的话吗?一一不是,秦大奶奶确确实实地在“找死”,这片土地里有她的汗水和泪水,有她的勤劳和辛苦,同时还寄托着她对秦大的一份深情。
土地就是她的生命,失去了这片土地,她的生命就没有了意义。
这也是作者为什么要用《艾地》作题目的主要原因。
五、接近秦大奶奶----感动于善良
把土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秦大奶奶,后来不但自己
主动搬走了,而且还把自己的鸡鸭鹅一只一只地卖掉了,为
什么呢?
生:她觉得自己在学校里碍事了。
师:她本来就碍事呀,从一开始她就是油麻地小学一个很不和谐的音符呀!老师们不喜欢她,村民们不喜欢她,政府不喜欢她,甚至连孩子们也不喜欢她,反过来,她不喜欢老师,
不喜欢村民,不喜欢政府,也不喜欢小孩子,但是,在一个事件发生之后,秦大奶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这是一个什么事件呢?
生:乔乔落水事件。
师:秦大奶奶为什么会在这个事件之后发生转变呢?
生:因为别人救了她,并且来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所以她也被感动了。
师:对,(板书:感动)在此之前,没被感动,是因为没有人来主动地感动过她。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没有主动地来接近她呢?
生:不是,桑桑接近过她。
师:桑桑接近她时,他挨打了吗?
生:没有。
师:他为什么没挨打?别的孩子为什么会挨打?
生:因为她喊她“奶奶”,别的孩子喊她“老太婆”。
师:“老太婆”还不算难听的,有一个在上课时摸到鸡蛋的孩子还叫她什么?
生:死老婆子。
(生笑)
师:你那么骂人家,人家会喜欢你吗?当然不会。
桑桑只是叫了一声奶奶,她就抚摸了桑桑的脑袋,而且跟她说了很多话。
这说明了秦大奶奶的本性其实是怎样的?
生:善良的。
师:对,“人之初,性本善”啊!(板书:人之初,性本善)秦
大奶奶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为了土地,她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但是,在善良的本性面前,土地又显得微不足道了。
(板书:土地、善良)
师:还有一点,乔乔哭着说是秦大奶奶救了她,为什么安排在人们救起秦大奶奶之后呢?安排在这之前不行吗?生:不行。
师:也就是说,村民们是不是因为秦大奶奶救起乔乔才作为报答去救起她的呢?
生:不是。
师:这样的描写,作者意在告诉我们村民其实也是一一生:本章节最让我们感动的内容是什么呢?----ppt
秦大奶奶被人从水中捞起时,似乎已经没有气了。
在她湿漉漉地躺在一个大汉的臂弯里,被无数的人簇拥着往河堤上爬去时,她的双腿垂挂着,两只小脚像钟摆一样地摆动,银灰色的头发也垂挂着,不停地滴着水珠;她的脸颊上有一道血痕,大概是她在向水中扑倒时,被河坡上的树枝划破的;她的双目闭得死死的,仿佛永远也不会睁开了。
无论是村民,还是秦大奶奶,不管是干部,还是孩子们,油麻地的人们是朴实的,是善良的,这也是曹文轩写这部小说的目的之一,用善良来打动我们,打动每一个人。
(板书:草房
子)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