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7教案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七》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七》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七》
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七》教学设计教案
练习七
教学内容:44页2—7题
教学要求: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第二题
1.出示题目,弄清题意
2.学生完成分段统计
3.怎么计算合计人数呢?算加法
4.分析数据: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前十名,你能估计她的成绩可能是多少吗?(只要估计)
二、第三题
1.分别画出横向统计图
2.注意标注数据
三、第四题
了解我国代表团在第24~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完成统计图。

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韩国汉城 5枚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西班牙巴塞罗那 16枚
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美国亚特兰大 16枚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澳大利亚悉尼 28枚
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雅典 32枚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北京 51枚
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英国伦敦 38枚
四、第五六题
学生设计表格,在班内统计后,完成统计表
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分工合作。

数据记录准确,分析有道理
五、作业:完成思考题,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7》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7》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7》教案练习7【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能正确使用。

2. 通过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法知识,完整书写句子。

【教学重点】1. 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使用。

2.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 句子书写的规范性。

【教学难点】1. 阅读理解。

2. 句子书写的规范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册、笔和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介绍本节课的目标,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七课的课文,并通过练习题来加深理解。

2. 让学生打开练习册,认真听题。

二、呈现课文内容(10分钟)1. 课前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一个小队长。

设计“带头读”的活动,每组选择一位优秀学生读出第七课的课文。

2. 老师课堂读一遍,学生跟读。

3. 老师设置几个阅读理解问题,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1)马夫在车里发现了什么?2)青蛙是如何去找女儿的?3)青蛙说了哪两句话?三、巩固课文内容(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问题。

2. 分组展示答案。

3. 老师核对答案,纠正错误。

四、操练与应用(2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1)根据课文内容,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马夫在车上发现了一只________(青蛙)。

青蛙大声地叫道:“请让我下去。

”2)阅读短文,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马夫在车上发现了一个口袋。

3)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马夫从小河边走向车子。

鸟在牵着马儿骑车。

青蛙从小河游向田里。

马儿站在车前面。

4)根据短文,回答问题。

马夫是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青蛙?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向学生强调重要知识点。

2. 提醒学生将今天学习的内容整理到笔记中,以便复习。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 阅读练习册中的相关文章,并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练习7【课后反思】本节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和练习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能运用语法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练习七》|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练习七》|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练习七》|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数学思维。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练习七中的题目。

2. 相关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解:讲解练习七中的题目,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3. 示例:通过示例,展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七中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和心得。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练习七》2. 主要内容:练习七的题目、相关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3. 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七中的题目。

2. 思考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心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讲解要清晰、准确,避免歧义。

2. 示例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3. 练习要适量,避免过多或过少。

4. 讨论要充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练习7》教案

《练习7》教案
《练习7》教案
一、教学内容
《练习7》教案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七单元《分数的乘除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解分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增强数学知识体系的连贯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运算步骤和实际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分数乘除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1)分数乘除法的约分:学生在进行分数乘除法计算时,容易忽视约分步骤,导致最终结果错误。
-举例:计算2/3 × 4/6,学生可能会直接得到8/18,而忘记进行约分得到4/9。
(2)分数除法转换为乘法:学生需要理解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并在实际计算中熟练应用。
-举例:计算3/4 ÷ 2/3,学生应将其转换为3/4 × 3/2,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分数的乘除法》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同学能够迅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计算中,但也有部分同学在约分和转换倒数这两个环节上遇到了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些难点内容的讲解和练习。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乘除法的兴趣被成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课讲授中,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七》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填方框》的内容,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其对图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明确填空的规则和要求。

- 进行有效的观察,丰富想象力,准确填写方框内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文《填方框》- 练册《练七》- 颜色铅笔、橡皮擦- 黑板、粉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画面,引导他们描述画面中有哪些元素。

2. 引出本课的主题:“填方框”。

让学生猜测方框内可能填写的内容。

研究(15分钟)1. 分发练册《练七》,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要求。

2. 请学生默读课文《填方框》,并回答以下问题:- 这个故事讲述了谁的生活?- 画面中的人物都在做些什么?- 方框内的图案有哪些?3. 请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用颜色铅笔填写方框内的内容。

实践(20分钟)1. 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图片,画出方框内的内容,并用颜色铅笔进行填写。

2.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方框作品。

总结(5分钟)1. 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总结填方框的技巧和要点。

课后练1. 完成练册《练七》的相关练题。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尝试用方框来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更多的方框创作,并将其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教案:练习七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练习七中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七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二、教学内容1. 练习七中的数学题目,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 练习七中的数学游戏,如找不同、走迷宫等。

3. 练习七中的数学故事,如《小猪佩奇学数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练习七中的基本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练习七教材、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练习七中的数学故事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讲解练习七中的数学知识,如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七中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七中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练习七中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 板书布局:合理布局板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观看板书时能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练习七中的课后作业,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计算准确。

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教案
19 1 7
观察、思考、全 班交流
3 570 3 27 27
0
5 535 5 35 35
0
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740÷2 612÷3 84÷7 4、刚才我们一起练习了几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节课, 我们继续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互动解疑 1、指导学习课本练习七中的 1-3 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完成 1-3 题练习。 ②提问:通过估算与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年级数 练习七》 三 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课 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点 突破重点、 难点设想
教学媒体
练习七
练 习 课 课 时 1课 时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的计 算方法的正确率及熟练程度。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正 确率及熟练程度。 从实际情况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件、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卡、小黑板
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 预 设 一、创境激疑 创境激疑 1、口算。 21×4= 7×20= 84÷2= 120÷4= 60÷3= 400÷5= 0×7= 6×0= 770÷7=
学生活动预设
指名学生回答
360-90= 18+0= 0÷12=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板演与齐练
读课题
独立计算 思考 指名回答
1
③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④教师引导得出:发现了估算的结果和计算的结果很接近。 ⑤教师讲解订正。 2、指导学习课本练习七第 9 题。 ①课件出示本题表格及问题。 ②提问:你从弄脏的购物发票中能获得那些信息? ③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④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⑤教师讲解订正。 三、启思导疑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要养成什么良好习惯? 板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当除到被除数某一位不够商 1 时,就 商 0,不要空位;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 四、实践运用 1、 ( )中最大能填几。 ( )×6<58 )<65 ( ( )×7<50 )×8<70 5×( ( 413÷3 100-96÷4 先独立再说计算 顺序和方法 独立完成 指名说说 )<26 9×( 742÷7 3、脱式计算。 40+75÷5 (32+43)÷3 4、 小华 3 分钟打字 126 个, 小花 2 分钟打字 90 个, 谁打字打得快? 5、小军买了 5 个足球,共花去 725 元,平均每个足球多少元? 五、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大家一起来总结。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注意什么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当除到被除数某一位不够商 1 时,就商 0。 )×7<34 板演与齐练 612÷6 讨论交流、指名 说说 仔细看 指名回答 独立解决 指名说说

6的乘法口诀《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6的乘法口诀《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2.答案如下:
(1)6÷3=2
(2)6÷2=3
(3)6÷2=3
(4)6×10=60
(5)6÷3=2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6的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意义。
当堂检测:
1.请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以下题目:
(1)6×1= ?
(2)6×2= ?
(3)6×3= ?
(4)6×4= ?
(5)6×5= ?
2.请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小明有6个苹果,他要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
(2)妈妈买了6个香蕉,她和爸爸每人吃了2个,剩下的香蕉还够不够分给弟弟和妹妹各个?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6的乘法口诀的背诵和运用。
解决办法:通过多次练习和小组竞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难点:将6的乘法口诀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办法:设计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6的乘法口诀《练习七》(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练习7【教材分析】本次练习我们学习四个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读与积累、口语交际。

“语文与生活”,这一次的语文与生活的训练中心是用词得体,要了解在日常交往生活中,学会在一定场合中正确使用客套话,体现文明修养和语文素养。

“诵读与积累”,本题有12个成语,意义相连,讲了四季景色特征,中心突出,讲了惜时意义,有意境有韵味。

“写好钢笔字”,写单个字,要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写一行字,还要讲究字与字之间的穿插、避让和布局。

“口语交际”,要能在生活中关注环保,能发现身边的环保问题、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目标】⒈学习了解客套语言的意思和用法,培养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2.通过诵读积累12个描写四季更替的词句,增加时间观念,学会珍惜时间。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学习重难点】⒈学习了解客套语言的意思和用法,培养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能在生活中准确运用这些表示礼貌的词语。

⒉通过诵读积累12个描写四季更替的词句,增加时间观念,学会珍惜时间。

⒊开展“七嘴八舌话环保”口语交际活动,学会就环保问题进行选择并流畅、清晰地表达。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⒈学习了解客套语言的意思和用法,培养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能在生活中准确运用这些表示礼貌的词语。

⒉开展“七嘴八舌话环保”口语交际活动,学会就环保问题进行选择并流畅、清晰地表达。

一、预习导学⒈我知道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常用到的表示礼貌的客套词语有:、、、、。

⒉查查词典,理解词语:久违包涵赐教借光⒊我来说一说:环境保护要从我们的身边的事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

我们的家乡,我们居住的小区,还有我们的学校,环境状况怎样?请你去做一次了解,做点记录,想想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二、课堂助学⒈导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⒉学习“语文与生活”⑴指名读书信,概括故事内容。

⑵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

⑶因为是晚辈向长辈回信,要特别注意礼貌的用词:“光临”应该改成“拜望您”,称呼前应加上一些表示尊敬的话,“亲爱的”,最后的署名要加上“侄女”。

请同学们用修改符号在书上作出修改。

⒊合作探究“语文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能在言谈中使用恰当的礼貌客套用语,让谈吐更得体更有礼貌?学习步骤:⑴学生自由认读书中交往中常用的词语:⑵准确认读这些词语,思考这些词语都在什么场合下使用?⑶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来说说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

⑷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书上第三题的括号里口语交际:开展“七嘴八舌话环保”活动,选择一个话题,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⑴读一读口语交际的题目要求。

⑵你觉得你身边的环境如何?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还存在问题?⑶我们交流这样的话题时,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表达更有条理呢?生活中,环境保护要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

要多从自己身边的问题提出建议⑷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写下同学的看法。

代表心里“编”写提纲,试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以及同学们的看法。

(先说说状况,再介绍危害,还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⑸教师及时指导:恰当地点拨,使讨论逐渐深入。

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肯定。

鼓励不善发言的大胆表达自己观点。

三、当堂训练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礼节性用语。

例:表哥考上了清华大学,我见到他便笑着说:“(恭喜)你考上了名牌大学!”1、我和爸爸去伯父家做客,回家时伯父一直送我们到门口,爸爸忙说:“请(),不要再送了。

”2、小组讨论时,王小华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同学们啧啧称赞。

组长对王小华说:“请继续发表()!”四、巩固练习班级开展“七嘴八舌话环保”活动,选择一个话题,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我了解到的状况是我的看法和建议是第二课时【课时目标】⒈用钢笔描红《大江保卫战》中的一段话,注意字迹的美观和行款布局。

⒉诵读有关“四季更替”的成语,学习在不同语境中使用这些词语。

一、温故预习⒈按要求写成语。

(各写四个)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珍惜时间:⒉读诵读与积累中的12个成语,遇到不理解的,查工具书,将解释写在书上。

二、课堂助学⒈导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写好钢笔字”“诵读与积累”。

⒉预习反馈找出学生错误,重点指导。

⒊合作探究写好钢笔字:选自《大江保卫战》。

⑴审题: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大江保卫战》中的片段。

⑵指导: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

⑶练习: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⑷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诵读与积累”:理解12个成语的意思,感受四季更替,增加时间观念,学会珍惜时间⑴集体读、指名读成语。

⑵提示成语中易写错的字:茵、象等。

⑶分类别再补充一些四季更替的成语和诗句。

⑷背诵成语,检查反馈。

⒋教师小结三、当堂训练⒈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⒉默写练习7中的12个成语,并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下面的括号中。

四季轮回,周而复始。

你看,那春回大地,正是( ),()之际,大地生机勃勃,()真可谓是色彩分明,而()则向我们展示一块巨大的绿毯,真是美不胜收呀!夏天到来,气温上升,()让人感觉酷暑难耐。

天气变化无常,这不刚才晴空万里,现在又()。

还是秋天好啊,天空是(),()让人感觉舒适无比。

那()的冬季,()。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几十年过去了,少年变成了老者,真是()啊!因此,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时,要珍惜时间,因为现在是()啊,切莫老大徒伤悲呀!四、巩固练习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巩固练习学校班级姓名评价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dùjīn bǐyùshēn jiàn zhēzhù()()()()shúxīchuán cāng huái shùxīgài ()()()()二、用“√”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3分)应和.(hé hè)情不自禁.(jīn jìn)不假.思索(jiā jiǎ)储.藏(chú chǔ)麦秆扇.(shān shàn)翘.首遥望(qiáo qiào)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情境在()内填上合适的成语。

(10分)寒气()人岁月如()秋高气()芳草如()桃红()绿()阳似火饮水思()大雨()盆我爱()的春天,我爱()的夏天,我爱()的冬天,但我更爱()的秋天。

菊园里的菊花();果园里的果子挂满树梢;农民伯伯忙碌着,收获着,一个个()。

秋天是异想天开的诗人,秋天是浓墨重彩的画家,我爱秋天。

四、照样子写词语。

(8分)光溜溜翩翩起舞郁郁葱葱大呼小叫五、从下面的日常生活用语中选择合适的填空(5分)久违劳驾高见请教包涵拜托恭喜借光打扰赐教请问留步1.她从舞台上下来后,还十分礼貌地说:“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

”2.王充平时说话十分礼貌,每次向同学请教问题都会说:“对不起,()您了。

”3.爸爸为了一个难题()了王教授,他对王教授说:“听了您的一番(),我豁然开朗,真是谢谢!”王教授起身相送,爸爸忙说:“请您(),不用送了。

”六、选择正确的答案(3分)1.下列哪一个选项与例句意思搭配恰当,请在括号里打“√”。

(1)洞内一团漆黑,A.什么也看不见。

()B.只能看见近处的东西。

()c.一切都是摸模糊糊的。

()(2)天气十分寒冷,A.人一出门,就感冒了。

()B.泥土被冻得硬梆梆的。

()C.连松树的叶子也枯黄了。

()2.下列句子中意思不同的是()。

A.他今天一定不会来。

B.今天他一定不会来。

C.他今天一定会不来。

D.他今天不一定会来。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1.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多么像哇!树林内外,,,叽叽啾啾,似,如,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灰椋鸟》)这样的场面让我想到的四字词语有、2.夏天来到文峰公园,只见荷叶满池,荷花开得正盛,我不由得吟诵起杨万里的诗句:“,。

”3.月亮历来是诗人吟咏的对象,我就会背:“,”;“,”等诗句。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一)母亲的微笑人人都喜欢面对温和的笑脸。

不同的笑脸给人不同的美感:小妹妹的笑天真无邪,大哥哥的笑豪放爽朗,长辈的笑慈祥和蔼,而最令人感动的是母亲的微笑。

母亲的笑像一股暖流,那么温馨,那么安详,流遍整个身心,给我们无限幸福,给我们满怀希望。

母亲的笑像一只小船,装满了勇气和力量。

跌倒时,它鼓舞我们爬起来;沉沦时,它载着我们度过惊涛骇浪。

永远向前,这是它传递的信仰。

母亲的笑像一束阳光,无限光明,无比辉煌。

黑暗中,它为我们驱除恐惧;彷徨时,它指引着迷途的羔羊,让我们心中永远充满着光明和理想。

“上帝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母亲。

”母亲是生命的源泉,母亲的微笑是力量的琼浆。

哪一个伟人不是在母亲微笑的爱抚下得以成长?母亲的微笑呵,我为你歌唱。

1.“笑”是一种永恒的力量。

请你写下一些表示笑的成语吧!(写对两个即可)(2分)2.这篇文章把母亲的微笑比作了、和,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种强烈的美好情感——(2分)3.“母亲的微笑”是多么有魅力呀!如果把它改写一首小诗多好。

创造就在你的心中,试试看,一定行!(4分)母亲的笑像一股暖流,那么温馨,那么安详;母亲的笑像,那么,那么;母亲的笑像,那么,那么。

(二)钱被风刮跑以后一月二十日,长春,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头往前紧蹬。

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路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liè)趄(qiè),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

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

过路行人都()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条街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就要没了①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没过多久,风似乎有些小了,“抢钱”的人们也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在他的手里。

②老人(),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

看得出来,老人有点情面难却,便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

数完,只见老人略为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

是二十六张。

老人抬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围在四周的人们,自言自语地说:“不对……”老人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有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