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学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
学校建造实验楼工程方案

学校建造实验楼工程方案一、工程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学校的实验教学质量,我校计划建造一座实验楼,用以承载学校的各种实验教学活动。
本文将就该实验楼的建造工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二、建筑规划1. 项目名称:实验楼2. 项目地点:学校教学区3. 项目用途:承载学校的实验教学活动4. 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5. 建筑高度:5层,地下1层6.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设计方案1. 整体设计实验楼的设计采用了现代简约的风格,外观整体呈现出简洁、大气的感觉。
建筑外观以白色为主色调,黑色的线条勾勒出建筑的轮廓和内部结构,使整个建筑看起来富有现代感。
2. 功能布局(1)地下1层:设立实验室仪器设备室、实验室储物间、实验室备课室。
(2)1层至5层:分别设置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学生自习室、洗手间等。
(3)屋顶:设置实验楼休息区,绿化空间,用于学生和教师的休闲和交流。
3. 设施设备实验楼内的实验室将配备一流的实验仪器设备,以满足学校的实验教学需求。
同时,每个实验室还将配置先进的通风、排气系统,保证实验室内的空气质量。
教师办公室将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学生自习室配备多媒体学习设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施工方案1. 施工单位本工程将由专业的建筑公司承担,施工单位需具备相关的建筑资质和施工经验。
2. 施工工艺实验楼的建造将采用现代化的建筑工艺和技术。
施工单位要做好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流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施工进度实验楼的建造将分为地基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等工程阶段,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的按时完成。
五、环保措施1. 噪音治理施工期间,要采取有效的噪音控制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2. 绿化保护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周边绿化的保护工作,确保植被的不受破坏。
3. 垃圾处理建设期间,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确保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卫生。
皋兰县忠和火烧崖小学教学楼初步设计说明

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
牡丹花,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
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
赞美!
清平乐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买花
唐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蝶恋花·牡丹黄裳
每到花开春已暮,况是人生,难得长欢聚。
一日一游能几度,看看背我堂堂去。
蝶乱蜂忙红粉妒,醉眼吟情,且与花为主。
雪怨云愁无问处,芳心待向谁分付。
红牡丹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牡丹刘灏清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翦朝霞·牡丹贺铸
云弄轻阴谷雨乾,半垂油幕护残寒。
化工著意呈新巧,翦刻朝霞飣露盘。
辉锦绣,掩芝兰,开元天宝盛长安。
沉香亭子钩阑畔,偏得三郎带笑看。
学校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学校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 1 -1.1 项目概况.............................................. - 1 -1.2 初步设计(代可研)编制依据............................ - 1 -1.3 编制原则范围.......................................... - 2 -1.4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 2 -1.5 研究结论.............................................. - 3 - 第二章项目的提出及建设的必要性.............................. - 4 -2.1 项目背景的提出........................................ - 4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5 -2.3 结论.................................................. - 6 -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 6 -3.1 需求分析.............................................. - 6 -3.2 学校各类用房现状...................................... - 7 -3.3 建设规模的确定........................................ - 7 - 第四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 8 -4.1 项目建设地点.......................................... - 8 -4.2 建设条件.............................................. - 9 - 第五章初步设计............................................. - 10 -5.1 指导思想............................................. - 10 -5.2 建筑规模............................................. - 10 -5.3 总平面设计........................................... - 10 -5.4 建筑设计............................................. - 11 -5.5 结构设计............................................. - 13 -5.6 给水、排水及供暖设计................................. - 16 -5.7 电气设计............................................. - 18 -5.8 消防设计............................................. - 20 -5.9 室外配套工程设计..................................... - 21 - 第六章节能设计............................................. - 21 -6.1 执行标准............................................. - 21 -6.2 节能计算............................................. - 22 - 第七章环保设计............................................. - 23 -7.1 设计依据............................................. - 23 -7.2 环境现状评价......................................... - 23 -7.3 项目建设与营运对环境的影响........................... - 23 -7.4 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 24 - 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 24 -8.1 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 24 -8.2 安全设施............................................. - 24 -8.3 消防设施............................................. - 25 - 第九章项目组织管理......................................... - 25 -9.1 项目管理机构......................................... - 25 -9.2 工程建设管理......................................... - 25 -9.3 财务管理............................................. - 26 -9.4 人力资源配置......................................... - 27 -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27 -10.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27 -10.2 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 - 27 - 第十一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 28 -11.1 固定资产总投资...................................... - 28 -11.2 工程费用的编制依据.................................. - 28 -11.3 资金筹措............................................ - 28 -11.4 资金使用年度计划.................................... - 28 - 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 28 -12.1 财务评价依据........................................ - 28 -12.2 服务收入支出预测.................................... - 29 -12.3 财务评价结论........................................ - 29 - 第十三章招标投标方案....................................... - 29 -13.1 招标依据............................................ - 29 -13.2 招标范围............................................ - 30 -13.3 招标组织形式........................................ - 30 -13.4 招标方式............................................ - 30 - 第十四章社会效益........................................... - 30 - 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 31 -15.1 结论................................................ - 31 -15.2 建议................................................ - 32 -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XXXX农场学校综合实验楼(2)项目建设单位:XXXXXX农场学校(3)建设单位负责人:(4)项目主管部门:XXXX教育局(5)项目建设地点:XXXXXX农场学校校园内(6)项目建设性质:新建(7)项目建设规模:拟建综合实验楼建筑面积4133.25平方米,地下一层(局部),地上三层,框架结构。
实验楼教学大楼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对实验楼教学大楼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教学、科研、实验等需求,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决定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实验楼教学大楼。
本项目旨在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实验环境,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二、设计原则1. 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
2. 确保建筑安全、环保、节能、节水。
3. 体现学校特色,注重人文关怀。
4. 优化空间布局,提高使用效率。
5. 注重可持续发展,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三、设计目标1. 提供满足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学、科研、实验空间。
2. 创造舒适、安全、便捷的师生学习、生活环境。
3. 建立高效、智能的管理系统。
4. 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四、总体布局1. 功能分区:将教学、科研、实验、办公、辅助等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确保各功能区域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2. 交通组织:设置环形交通流线,实现人车分流,保证交通顺畅。
3. 空间布局:充分利用空间,提高使用效率,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五、建筑设计1. 外立面设计:采用现代简约风格,结合学校特色,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建筑形象。
2. 结构设计: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确保建筑安全、稳定。
3. 建筑材料:选用环保、节能、耐用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能耗。
4. 室内设计:注重室内空间布局,提高使用舒适度。
六、功能分区1. 教学区:设置教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讨论室等,满足各类教学需求。
2. 科研区:设置实验室、科研办公室、学术报告厅等,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3. 实验区:设置各类实验室、实验操作室、仪器室等,满足实验需求。
4. 办公区:设置行政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等,提高管理效率。
5. 辅助区:设置食堂、宿舍、卫生间、更衣室等,满足师生生活需求。
七、智能化设计1. 智能安防:实现视频监控、门禁、巡更等智能化管理。
2. 智能照明:根据自然光照和人员活动情况,实现节能照明。
3. 智能空调: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参数,实现智能调节。
教学综合楼工程主体方案

教学综合楼工程主体方案一、引言教学综合楼是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建设方案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改善学生学习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教学综合楼工程主体方案展开讨论,包括建筑结构、空间布局、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设计。
二、教学综合楼建筑结构设计1. 结构形式教学综合楼建筑结构形式应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还要满足美观、实用和经济的要求。
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应根据教学综合楼的规模、使用功能、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 抗震设计教学综合楼是学校重要的教学场所,对于其抗震性能要求较高。
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有效的抗震设计方案,确保教学综合楼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安全保障。
抗震设计要充分考虑地震作用在结构上的影响,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抗震措施,保证建筑在地震荷载下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3. 结构材料选择在教学综合楼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应选用具有良好性能且质量可靠的结构材料。
主要的结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需要保证其强度、韧性和耐久性,以满足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要求。
三、教学综合楼空间布局设计1. 教室空间布局教学综合楼的教室是学生学习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空间布局应符合教学需求。
教室的布局应合理,保证学生和教师的舒适和安全。
教室的大小、形状、采光、通风等设计要素要得到充分考虑,确保教室环境舒适、教学效果良好。
2. 实验室空间布局教学综合楼还包括一些实验室,在实验室的空间布局中应考虑实验室的使用功能、设备设施和安全要求。
实验室的布局要合理,能够满足实验和研究的需要,同时要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保证实验室环境安全、清洁和整洁。
3. 办公空间布局教学综合楼中还会设置一些教师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等空间,这些办公空间的布局应考虑工作人员的工作需求,保证办公环境舒适、办公效率高。
四、教学综合楼设施设备设计1. 建筑设备教学综合楼的建筑设备主要包括给排水设备、电气设备、采暖通风设备等。
xx小学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一、概况:1、工程名称:xxxxx小学扩建工程2、建设单位:xxxxx小学3、建筑地点:xxxxx4、基地现状:为现有的xxxxx小学,周边地势平坦,四面视野开阔,交通便利。
二、设计依据1、项目立项批复:xxxxx越城区发展和改革局文件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xxxxx;3、浙江省民用建筑节能审查意见书:xxxx4、《中小学校建设设计规范》(GB50099-2011)等有关学校规划建设规范、规定;5、《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6、《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7、《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0、规划部门提供的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图、位置图;三、工程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1955.9m2,建设用地面积30092.8 m2,项目建筑规模约37338m2,其中包括已建的行政综合楼3301 m2,已建普通教学楼(二)中2659m2,地下汽车库3751 m2,按在校生2160人规模的小学设计,共48个班。
扩建项目包括普通教学楼(一)(二)(三),综合实验楼,行政综合楼(改造),综合艺术楼,报告厅,食堂及风雨操场,门卫。
四、设计范围:xxxxx小学的扩建工程的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暖通设计、弱电设计。
(按招标文件中的设计内容)五、总平面:1、场地概述:xxxxx小学位于xx公路以北,xx以西,xx以南,xx以东。
场地内建筑红线退让情况:南退用地红线25m,西退用地红线10m, 北退用地红线5m。
2、总平面布置:我们将整个校园分为综合教学区、运动生活区两个区块。
在对教学区的安排上我们结合了各自功能性质的特点并结合基地环境综合考虑,考虑到最大程度地弱化城市干道对学校教学区的干扰,我们将主要教学组团设置于校园中心,使教学组团远离西面及南面主干道,并将各组团之间的连廊作为隔绝噪音的屏障,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安静的环境。
教学实验楼的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实验楼作为学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特制定本教学实验楼设计方案。
二、设计理念1. 功能性:充分考虑教学实验楼的功能需求,确保各类实验室、教室、办公区域等功能区域布局合理,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2. 环保性: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注重节能减排,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3. 美观性:注重建筑外观设计,体现学校特色和文化内涵。
4. 安全性: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等。
三、设计规模1. 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2. 层数:地上6层,地下1层3. 使用功能:实验室、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休闲区等四、建筑布局1. 实验室区域:位于教学实验楼的一至三层,包括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等,满足各类实验教学需求。
2. 教室区域:位于教学实验楼的四至五层,包括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讨论室等,满足各类教学活动需求。
3. 办公室区域:位于教学实验楼的五层和六层,包括教务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教师办公室等。
4. 会议室、图书阅览室等公共区域:位于教学实验楼的一层和地下层,方便师生交流和学习。
五、建筑设计1. 外观设计:采用现代简约风格,立面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体现学校特色和文化内涵。
2. 结构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
3. 建筑材料: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节能门窗、环保涂料等。
4. 保温隔热设计: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降低建筑能耗。
六、智能化设计1. 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确保建筑物安全、舒适、高效。
2. 教学实验楼智能化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现实验过程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 网络设施: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接入,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求。
七、配套设施1. 停车场:设置地下停车场,方便师生停车。
中小学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篇概述一、项目概况1、基地位置项目地块位于,总用地面积平方米(约亩),其中规划建设用地平方米(约亩),代征防护绿地及规划道路用地面积47平方米。
2、工程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各一所,其中初级中学办学规模为30班、40人/班;高级中学办学规模为36班、平均35人/班;小学办学规模为84班、30人/班;幼儿园办学规模为15班、20人/班;合计班级数165班,在校生人数5280人。
在本设计中,主要建筑物包括一栋三层幼儿园综合楼;两栋教学楼,分别为五层和六层;两栋行政综合楼,分别为四层和五层;两栋学生宿舍,各六层;两栋学生食堂,各三层;一栋教职工宿舍十四层;一栋礼堂二层;一栋体育馆二层。
总建筑面积75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1、()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3、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现行标准、规范、规程。
三、经济技术指标第二篇总体规划设计说明在设计中着重强调校园的开放性、自然性、人文性、历史性。
在这里我们采用三个走势截然不同的元素:线形步行广场、集中式运动区、开放式连廊形成的教学综合体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巨大的张力,加强整体上的向心感。
一、功能分区学校布局按照“分区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分别以小学部、中学部、幼儿园和教工宿舍作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管理分区,体育馆、礼堂(多功能教室)等设为共享区域。
小学部设置于地块的西侧,由生活区、运动区、教学区和综合办公区组成。
组团以运动区为中心,教学区、生活区采用首层架空,建筑之间通过开放式连廊连接,使各建筑及连廊形成围合空间,供师生在课间活动使用。
主入口设置于南侧次要规划路上,位于小学部组团的中间部位,紧挨运动区,人行及景观视野开阔。
中学部紧邻小学部,位于小学部东侧。
以教学区为起点自南向北布置综合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
各功能组块通过开放式线形步行广场相互联系起来,形成稳重而又不完全对称,围合而又相互渗透的空间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设计总论一、 项目概况 二、设计依据三、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 四、设计指导思想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一、场地描述 二、总平面布置 三、场地竖向设计 四、绿化景观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三章 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 二、平面功能布局 三、水平及垂直交通与防火 四、立面设计 五、无障碍设计 六、剖面设计 七、建筑用料八、节能设计第四章 结构设计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依据 三、建筑分类等级四、主要荷载(作用)取值 五、上部及地下室结构设计 六、地基基础设计 七、结构分析 八、主要结构材料第五章 给排水设计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范围 三、给水系统 四、排水系统 五、消防系统 六、灭火器配置第六章 暖通设计一、设计依据二、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三、气象资料(定西(寒冷B 区)) 四、通风及排烟系统 五、节能环保六、主要设备表(见图纸)第七章 电气设计一、建筑概况及设计依据 二.设计范围 三、电源四、导线选择及线路敷设 五、设备安装 六、照明系统七、建筑物的防雷及安全接地系统 八、有线电视系统 九、综合布线系统 十、广播电铃监控系统 十一、施工注意事项 十二、电气节能 十三、参考图集第八章 节能定西市安定区巉口中心小学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说明第一章 设计总论一、 项目概况1、工程名称:定西市安定区巉口中心小学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定西市安定区体育教育局3、建设地点:甘肃省定西市巉口中心小学校园内4、可研方案设计建筑面积:3251 平方米5、建筑性质:新建6、建筑形式和层数:主体五层,局部四层7、建筑高度:18.45米8、建筑层高: 3.60米9、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10、室内外高差:0.450米 11、本建筑为乙类建筑12、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13、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二、设计依据1、有关文件(1)由建设单位提供的《定西市安定区巉口中心小学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设计委托书(2)建筑设计方案通知书及补充说明 (3)规划条件通知书(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6)《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8)《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2011(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8(10)《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13)、《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甘肃省公安厅关于规范我省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的通知》甘建设〔2013〕454号 (1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2、建设内容和范围定西市安定区巉口中心小学综合实验楼施工图设计文件范围内的工程内容。
3、气象资料(1)、降水量:全市年降水量400~600mm 呈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分布。
降水集中在夏季(6~8月),占年降水量的53.3%。
秋季与春季基本相当占22%左右,冬季最少占1.2%。
降水变率大,年平均降水量相对变率15%~24%,各季节降水对变率高达20%~60%。
(2)气温: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30~34e,极端最低气温-2~21e,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6~20e,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5~11e 。
全市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1~13e 。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4、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土地类别为II 类。
水位埋深较深,为15.6米-16.4米,对建筑物无影响。
5、能源供应及公用设施条件(1)供水:水源由市政管网供给,综合实验楼五层设水箱间。
可满足该建筑物生活、消防所需水压和水量。
(2)排水:室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吸污车清理。
(3)供电:本工程负荷除疏散照明及疏散应急灯为二级负荷外,其他均按三级负荷供电,二级负荷灯具自带蓄电池。
(4)供热:本建筑采暖热源为市政供热管网供水,供回水温度85/60℃。
系统定压方式为变频补水泵定压。
三、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1、设计规模本项目为定西市巉口中心小学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主体结构为五层,局部四层。
基地面积:712.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51.00平方米,建筑物总高度为18.45米。
2、设计范围根据设计合同,本项目的设计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本设计为其中的初步设计说明书和初步设计图纸。
园林绿化设计与室内装修二次设计均需另行委托。
四、设计指导思想尊重校园肌理及地块景观,结合项目功能特点,充分发挥教育建筑优势,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符合时代特征的建筑。
(1)根据综合实验楼使用功能的要求,合理确定建筑材料,杜绝盲目选用各种高标准设备、设施和装修材料,既考虑一次性投资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长期运行的管理成本及效益。
(2)严格执行以人为本,努力满足综合实验楼各项技术要求;绿地相对集中、清洁、美观。
(3)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特别应满足消防等特殊技术要求,院内外交通便利、道路畅通,功能分区明确。
(4)建筑风格:庄重、大方,体现人文合一的现代化建筑。
并与整体建筑环境相协调。
(5)设计充分利用周边自然景观,最大限度争取最佳朝向和景观合理确定综合实验楼建筑朝向,满足日照要求。
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一、场地描述建设场地位于定西市安定区新城区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适于建设。
二、总平面布置1、校园主入口设置在场地东侧道路312国道,场地东侧(即主入口对面)为已建4层教学楼,场地西侧为运动场地,南侧为已建食堂,在场地北侧布置新建综合实验楼,入口处设置机动车停车位,运动场南侧设置自行车车棚及机动车停车位,场地西南角为已建公共卫生间,西北角设置化粪池,东北角设置垃圾收集点,东南角设置隔油池。
建筑物主体尺寸长62.8米,宽16.8米。
满足城市规划、消防、日照、卫生视距、交通及疏散要求。
2、该校园内沿原有建筑设置环形消防通道,并将道路延至新建综合实验楼主入口,道路均按车行道考虑。
3、运动场地160米环形跑道。
4、新建综合实验楼为五层,局部四层,根据建设单位使用功能要求,一至五层为教室。
综合实验楼呈“一”字型布置,总长62.8米,总宽16.8米,主体建筑总高度为18.45米,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建筑平面功能合理、布局紧凑,流线顺畅。
5、教室面坐北朝南布置,日照均能满足冬至日满窗日照2小时的要求。
6、在人员活动相对密集的地方设置垃圾箱,以便于收集生活垃圾,教育培养师生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场地竖向设计新建综合实验楼场地地势平坦,室内外高差为0.45米,道路横坡为2%,雨水及积水排至就近绿化带,纵面坡度为0.5%。
同时结合建筑地段及校院干道的竖向设计确定室内完成地坪。
四、绿化景观景观设计采用多层次、立体化,几何形式的系统结构,种植、铺地、小品、照明有机结合,营造舒雅宜人的人文环境。
室外将广植树木、花卉和草坪,以保证整个院落环境的整洁文明。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 11847.4 m 2 总建筑面积: 5188.25 m 2 已建建筑面积: 1937.25 m 2 新建建筑面积: 3251.00m 2 建筑基底总面积: 1569.98 m 2 容积率: 0.43 建筑密度: 13.25%绿地率: 34% 机动车停车位: 17 非机动车停车位: 60第三章 建筑设计一、 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依据文件 (1) 项目选址意见书;(2) 安定区巉口中心小学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立项批复; (3)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用地范围; (4) 多次论证批准的设计方案; (5) 建设单位的委托书; (6) 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 2、依据的主要设计规范(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5)《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9)《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二、 平面功能布局教学楼为五层钢筋砼框架结构,一层中端位置设6.90米X7.00米的门厅,门厅西侧设开间4.80米X6.90米的主楼梯间,主楼梯西侧设教师办公室两间,普通教室四间,门厅东端设接待室,无障碍居室,休息室,办公室,管理室等各一间;最东端设开间为3.30米X7.10米的疏散楼梯间;主出入口设1:12的无障碍坡道及双侧扶手。
在二层在主楼梯以北设美术教室、准备室,教师办公室各一间,主楼梯西侧设普通教室两间教师办公室一间,主楼梯东端设办公室两间,设6间休息室;三层主楼梯以北设科学实验室及其准备室、教师办公室,主楼梯西侧设阅览室及其图书室,主楼梯东端设两间教师办公室以及六间休息室;四层在主楼梯以北布置音乐教室及其准备室、教师办公室;五层主楼梯以北设会议室及教师办公室和水箱间,主楼梯西侧设多功能教师及其准备室。
在综合实验楼中部和东端各设卫生间一间。
三、水平及垂直交通与防火综合实验楼内部水平交通走廊设置在中间,西面为教学功能用房,在水平交通走廊的中部相应教学楼门厅处设置 4.8米开间的双分楼梯一部,东端设3.30米开间的疏散楼梯一部,满足防火规范双向疏散要求,各层均同。
本项目每层设一个防火分区,由于是人员密集公共建筑,楼梯间均设计为封闭楼梯间。
三、 立面设计立面采用水平与竖向构图相结合的手法,突出重点,强调立面虚与实的对比,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使立面造型层次丰富,简洁明快。
立面主墙面采用桔红色涂料,乳白色装饰线条,一层墙面采用深灰色外墙涂料。
一层窗台下墙裙采用外贴1.30米的深灰色仿石砖,整体立面简洁明快,活泼大方。
四、 无障碍设计一层主出入口处设1:12的无障碍坡道和双侧扶手,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在每层每个卫生间各设置一个无障碍厕位,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五、 剖面设计室内外高差:0.450米 层高:3.60米 女儿墙高:1.2米 建筑高度: 18.45米六、 建筑用料顶 棚:混合砂浆顶棚 内 墙:混合砂浆墙面 墙 裙:环保油漆墙裙楼 面:水磨石楼面外 墙:环保涂料墙面踢 脚:水泥踢脚栏 杆:不锈钢栏杆 台 阶:水磨石台阶散水:混凝土散水第四章 结构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工程地点、工程分区、主要功能工程地点为定西市安定区巉口中心小学,本工程地上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