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中广告文化分析
论唐宋诗歌与古代广告活动

过程 中逐 步固定了下来 ,也就是说 吹箫 已成为卖饧 的一种 固 定标 识 了。东汉郑 玄笺云 :“ 箫 ,编 小竹管 ,如今卖饧 者所
吹也。 ”( 《 十 三经注 疏》卷十 九 )可见卖饧 吹箫在 东汉 时就 有 。后延续至唐 宋明清 , 依然 盛行 。再如唐代孔颖达疏解 云 : “ 其时卖饧之人 吹箫 以 自表也 。《 史记》称伍子胥鼓 腹吹箫 , 乞食吴市 ,亦 为 自表异 也 。 ”( 《 十三经注 疏》卷 十九 )北宋 秦观诗 作 《 春 宫绝句 五首》载 :“ 懒读夜 书搔短 发 ,隔垣时 听卖饧箫 。 ”欧阳修 《 出省有 日书事》诗云 :“ 谁 向儿童报归 日?为翁 寒食 少 ( 一作 “ 且” )留饧 。 ”为此 ,梅 尧臣特 意和 诗一 首 ,梅 尧 臣所 和诗题 为 《 出省 有 日书事和永叔 》 ,其 中 有 “ 千 门走马将看榜 ,广 市吹箫 尚卖饧 ”一句 。还有很 多关
第 l 5卷第 3期 2 0 1 4年 8月
长 沙铁道 学院 学报 ( 社 会科 学版 )
J 0URNAL oF CH ^ NGS HA RA I LW Ay UNI VERS I T Y
、 0l , _ 1 5 No . 3
Au g . 2 01 4
论唐宋诗歌 与古代 广告 活动
诗歌写作的 目的就是 为了做广告 。在唐宋时代 ,题壁诗非常作 为古代 广告的载体,对 于商 家形象宣传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
[ 关键词] 唐宋诗歌 ;广 告活动 ;题壁诗
[ 中图分类号】 1 2 0 7 . 2 2
[ 文献标识码] A
点明了唐代诗人与酒旗的密切关系。
除卖饧吹箫入诗外 , 卖花人 的叫卖声也经常入诗 。 卖花声 也是 声响广告 的一种 。如宋人孔武仲 《 旅枕 》云:“ 萧条过百 五,犹有卖花 声。 ”王安石 《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六——用乐道
程如 浅谈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

浅谈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1004班姓名:程如学号:20100001419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国古代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语言文字以及深远的意义得以流传千年,不仅给我们美和文化的熏陶,更是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广告文案作为广告作品中为传达广告信息所使用的语言文字部分,如何运用美的语言,文字便成为关键。
古诗词运用于广告中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它的文字美,意境美和画面美对于广告文案的创作不仅提供了素材,更是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键字:古诗词poems 广告文案advertising copy 创作creation在博大静深的中国文化中,古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光芒穿越千年的时空越发显得耀眼。
一首优美的古诗能让我们感受到许多种美好而高尚的情感。
古诗词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拜领中国文化,更能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以引领作用。
它体现了一种文化美,意境美,语言美和画面美。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得以流传千百年,深刻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性格,不仅给我们美和文化的熏陶,更是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广告文案作为广告作品中为传达广告信息所使用的语言文字部分,如何运用美的语言,美的文字就成为关键,古诗词为所大家所熟悉,容易拉近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而古诗词优美的意境,对广告文案的创作也大添光彩。
中国古典诗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古典诗词在形式上具有音乐美和建筑美,世界诗歌苑地中都是独具一格,广告文案的古诗词类型较多。
无论格律诗还是自由诗,都讲究形式的优美,押韵平仄或对称都迎合了广告文案作品的写作要求,尤其在感性诉求的广告文案上,诗词形式的广告文案更是被广泛应用。
例如《孟子》中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则被用在贵州天马广告公司制作的公益广告中,以达到规劝人们尊老爱幼的目的。
以传统的古典文学对联的形式,给人以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冲击力。
浅析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应用

广告传播guanggao chuanbo- 75 -浅析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应用李爱哲[摘 要] 广告文案主要是以词、句进行广告信息内容的表现,需要以精确、简短的语言介绍产品信息。
古诗词具有语言简短、便于传播、意蕴深远等特点,将古诗词应用到广告文案的创作中,既能满足广告信息传播的需要,又能展现产品及品牌的文化底蕴。
本文从分析古诗词应用在广告文案中的特点切入,结合案例分析古诗词应用在广告文案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古诗词;广告文案;应用[作 者] 李爱哲,防灾科技学院。
广告业发展至今,受众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直白简单的文案,越来越多的广告人在广告语言中添加多种修辞来增强广告语言的生动性、感染力和艺术性。
一、古诗词应用于广告文案的特点随着传统佳节和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品牌和产品大多会在节日时发布借势广告,将古诗词运用在现代广告文案中成了传统节日广告文案形式的好选择,既能够营造出传统佳节、传统文化的气氛,又能让人眼前一亮。
将古诗词内容与现代广告文案融合到一起,一般有以下方法:(一)在广告文案中直接引用古诗词在现代广告文案中直接引用古诗词就是把自古流传下来的古诗词直接应用于广告当中,不经过任何修改。
[1]在广告文案中直接引用古诗词,可以借用古诗词的知名度,使人们能自然地把古诗词与产品或品牌联系起来。
广告文案一出来就能受到民众广泛的关注,便于人们记忆和传播。
而且,直接运用古典诗词的品牌或产品,会给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感觉,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附加价值。
例如,品牌名称“杜康”出自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里借用了古典诗词的名气,人们很容易就能把诗歌内容和品牌联想到一起。
人们在听到“杜康酒”的时候,就能联想到曹操的豪情与壮志,想到一代枭雄礼贤下士的场景,会产生杜康酒传承了数千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感觉。
直接引用古诗词的产品一般为与古诗词有关联性的产品或者是情感诉求类的产品。
所谓的关联性产品,即与古诗词描述的内容相关,如酒。
程芳 浅析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

浅析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广告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运用且形式丰富多样,而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音韵美、意境美、形式美、语言美使广告更具有感染力。
这种诉求方式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很好的体现某些品牌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古诗词广告效果运用形式传统文化正文:时代发展给大众消费带来了许多新的需求,人们的文化水品和价值观念所产生的变化直接表现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从物质功能到精神,文化性的软消费的提升,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的发展趋势,这也使现代广告面临更多的挑战。
本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许多广告都呈现出民族化的特点。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广告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运用且形式丰富多样,而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音韵美、意境美、形式美、语言美使广告更具有感染力。
这种诉求方式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很好的体现某些品牌的文化意义。
古诗词大量运用于广告词中,现在许多的广告为了吸引消费者,体现其自身的文化意义,大量化用古诗词。
如“杏花村”酒所做的广告,它引用的是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
再如:湖北“白云边”酒的广告引用了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词“南湖秋水夜无烟,奈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又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杜康酒做的广告,它是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些广告很巧妙的化用诗词中的语言,且这些诗词本身和品牌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像杜康酒的广告词,其本身就是和酒文化有关,这些古诗词在广告中的运用塑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表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诗词在广告语中运用的形式是多样的。
一、引用。
这也是古诗词在广告中最简明直接的方式。
引用又分为直接引用和截字断句这两种表现方式。
如汾酒广告语“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就属于直接引用。
唐诗宋词中广告文化分析

唐诗宋词中广告文化分析作者:刘桃良来源:《经济师》2012年第06期摘要: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诗词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
前人主要是从文学角度解读和研究唐诗宋词,成果丰硕。
根据唐诗宋词丰富的思想内容,从广告方式和广告作用的角度,分析唐诗宋词中的广告文化现象。
以挖掘和强化中国广告文化元素,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广告结合,把古代诗词融入广告创作,强化和提升中国广告的魅力和地位。
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化。
关键词:唐诗宋词广告方式广告作用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52—03首先,从广义上对“广告”作一个界定,凡是由发布者通过一定媒介传播信息给接受者的过程和现象都称之为广告。
所以“任何一种广告活动,都必须具有广告主、广告信息、广告对象、广告媒体等四种基本要素。
”根据广告活动的诸要素可以判断,唐诗宋词中充满了丰厚的广告方式和广告活动。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高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唐诗篇什繁富,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55000多首。
”“宋词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由于唐诗宋词的巨大魅力,多年来人们不断地去吟诵、传唱和研究,以推动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诗词文化的研究中高峰迭起,成果如山。
诗词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这个时代文化的反映。
唐诗宋词意蕴丰厚,内容深广,可谓博大精深。
从媒介信息传播的角度解读诗词,发现唐诗宋词在创作中彼此影响,互为促进,具有丰富的集体无意识的广告文化思维。
一、唐诗宋词中的广告方式1.物鸣达意。
从最早的《诗经》开始就普遍运用这种广告方式,如《小雅·甫田》中:“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猿啸哀”的“物鸣达志”的广告方式传达诗人晚年的种种悲苦。
骆宾王的《咏蝉》“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广告与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65[2014.10]广告在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它与中国的古典诗词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古代广告与中国古典诗词许多人都认为广告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实际上,我国古代就有广告的存在。
而且,广告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关系还十分久远。
还记得大诗人李白的《客中行》吗?诗中写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其实是李白喝了兰陵美酒之后写的一首广告诗,通过寄情诗画的语言把兰陵酒的色、香、味巧妙地描绘出来,让人心驰神往,一饮为快。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苏轼为卖油煎馓子所作的这首七言诗,也是流传千古的广告诗。
“玉”“碧油”“嫩黄”几个词将馓子的色、香、味描述出来,让读者对馓子的美味向往无比。
此诗句句押韵,易于记忆;文词优美,清新自然,引发联想,堪称佳句。
由此看来,我国古代不仅有广告,而且还与当时的诗词有着密切联系。
而我国的古典诗词也为广告提供了文化底蕴,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二、现代广告与中国古典诗词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广告更成为传播各种社会信息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现代广告中,尽管运用了声、光、电、色彩等多种手段和表现方式,但语言文字依然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告的灵魂。
因此,广告人往往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增强广告语言的生动性、艺术力和感染力。
这样,古典诗词自然而然就越来越受到现代广告的青睐。
比如某房地产公司用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作为销售广告,树立了企业亲善的社会形象;济南某广告公司则以南宋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为企业的广告宣传语印在公交车车体上。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的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千古佳句灿如星河,这是现代广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古典诗词的语言、形式、意境、音韵都很美,现代广告可在这些方面加以运用和借鉴。
浅析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应用

浅析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应用浅析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应用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精华,其瑰丽的文字质朴的语言以及通俗易懂的内容受
到历代人士的喜爱和赞赏。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古诗词也逐渐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特别是广告中,古诗词经常被大量应用,使得广告内容极具诗意,深具文学艺术质量。
那么,到底古诗词背后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首先,通过古诗词对广告文案进行点缀,不仅能气定神闲地装饰文字,而且还
能使文字变得更加灵动。
例如,金百利广告中引用的“穿花蛱蝶,点翠柳”,将优雅和古典的气息融入其中,从而拉近了消费者与商家的距离。
此外,古诗词中蕴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能够给广告带来强大的效果。
比如,中国茅台也使用古诗词对其商品进行宣传。
其中,“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凸显了茅台酒的女性化的形象,从而打动消费者的心。
其次,古诗词还可以丰富广告的情节,以及宣传营销的场景,让广告更加有血
有肉。
有时候,古诗可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虚构故事,让观众深深吸引。
例如,迪士尼集团引用复现千古流传的古典故事,赋予其公主们一个完美的结局。
这样,观众便牢牢记住了迪士尼集团的品牌形象,其中也可以感受到古诗词中所展示的浪漫情趣。
总之,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应用,利用它的旋律或图景,使广告的形式变得
更加适宜,同时还能够增强广告的文学质量,给人以强烈的文化印象,提升产品的影响力。
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五篇)

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五篇)第一篇: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摘要:古诗词运用于广告文案由来已久。
从古诗词的传播优势出发,描述了广告文案中引用诗词的三种主要形式,并指出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运用的意义,在广告文案日趋个性化的今天,深入探讨恰当运用古诗词的策略。
关键词:广告文案;古诗词;运用古诗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代表性文化,它具有音韵美、形式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特征,易于朗诵和记忆,其中的名篇佳作更是经久流传。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古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而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文学不可避免的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深刻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性格。
古诗词以其独特魅力与境界,赢得了世人的赞誉,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
而广告文案,作为广告作品的语言文字部分,怎样更好的进行广告诉求一直是广告文案写作探求的重点。
而人们总是较易接受自己了解的东西,如果在广告文案创作中能较好的运用古诗词,就容易拉近产品与顾客的距离,使产品获得成功。
同时利用古诗词意境可以描绘出一种基于现实而又不拘泥于现实的诗情画意,使广告文案更具感染力。
一、古诗词在广告中有悠久的传播历史自从有了商品交换行为,为了推销商品,古人很早就开始有了广告,如春秋时期“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这段精妙的文字不仅描述了酒家讲究服务态度,用美酒待客,还表明了他们已知道采用高挂酒旗的广告手段来招揽生意。
有广告的诸多形式,必定有广告文字和文案出现。
中国的古典诗词具备了广告文案写作的诸多特点,从中国广告历史发展来看,广告文案确实从一开始就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常用古诗词形式来宣传某件事物。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客中行中》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也许可算我们至今能够确认的第一首广告诗。
宋代绍圣年间,苏东坡被贬至海南儋州,当地有一位孤老太太所卖的环饼非常好吃,但因饼店处在偏僻的地方,生意清淡,难以维持生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中广告文化分析摘要: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诗词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
前人主要是从文学角度解读和研究唐诗宋词,成果丰硕。
根据唐诗宋词丰富的思想内容,从广告方式和广告作用的角度,分析唐诗宋词中的广告文化现象。
以挖掘和强化中国广告文化元素,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广告结合,把古代诗词融入广告创作,强化和提升中国广告的魅力和地位。
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化。
关键词:唐诗宋词广告方式广告作用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52—03首先,从广义上对“广告”作一个界定,凡是由发布者通过一定媒介传播信息给接受者的过程和现象都称之为广告。
所以“任何一种广告活动,都必须具有广告主、广告信息、广告对象、广告媒体等四种基本要素。
”根据广告活动的诸要素可以判断,唐诗宋词中充满了丰厚的广告方式和广告活动。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高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唐诗篇什繁富,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55000多首。
”“宋词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由于唐诗宋词的巨大魅力,多年来人们不断地去吟诵、传唱和研究,以推动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诗词文化的研究中高峰迭起,成果如山。
诗词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这个时代文化的反映。
唐诗宋词意蕴丰厚,内容深广,可谓博大精深。
从媒介信息传播的角度解读诗词,发现唐诗宋词在创作中彼此影响,互为促进,具有丰富的集体无意识的广告文化思维。
一、唐诗宋词中的广告方式1.物鸣达意。
从最早的《诗经》开始就普遍运用这种广告方式,如《小雅·甫田》中:“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猿啸哀”的“物鸣达志”的广告方式传达诗人晚年的种种悲苦。
骆宾王的《咏蝉》“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以秋蝉高唱触耳惊心,引起客思,写出诗人在狱中对家乡深深眷恋之情。
北宋诗人柳永《玉蝴蝶》一词通过描绘清幽的秋景,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词中有“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词人用断鸿的哀鸣,来衬托自己的孤独与惆怅,形象生动,最具表达力。
诗词中“物鸣达意”的“物鸣”主要包括:动物的鸣叫、器物的响声等。
“物鸣达意”在诗中普遍运用,是中国最早的音响广告。
“物鸣”是中国音响广告中的天籁之音。
这种音响广告是借大自然中动物的鸣叫和物体击打发出的声音作为媒介,是自然与生活有机结合的广告形式。
人们听到这种广告会感到亲切熟悉,自然顺耳,深入人心,容易记忆。
因此这种广告具有天然性、便捷性和传播性,也具有特殊的广告效果和象征意义。
2.旗帜传信。
从最早的《诗经》开始就有这种广告方式的运用,如《大雅·江汉》中:“既出我车,既设我旗。
”古代旗帜广告的内容、形式和功能丰富多样,主要服务于政治、军事、招聘、生活等。
在唐宋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所以唐宋商业广告兴盛。
由于古代诗酒同源,所以商业广告中酒旗广告丰富。
对酒旗的最早记载在《韩非子·外储》中提到:宋国人开了一家酒店,酒很美,对客人特别有礼貌,度量也很公平,而且有“为酒甚美,县(悬)帜甚高者”。
“帜”就是酒旗,是酒铺的标志,也称“幌子”,这是春秋战国时坐贾出现以后流行的一种广告形式。
在古代诗词中传播商业信息以酒旗广告形式最为盛行。
唐代文化发达,酒楼、酒店、酒铺繁华,有诗酒联姻的文化现象。
因此酒旗广告在唐代非常盛行,在唐诗中有大量记录。
酒旗由素色到彩色,由单一到多样。
写“酒旗”的颜色和造型:如韦应物的《酒肆行》:“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
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
”可见这家豪华的酒楼的酒旗上面的颜色是彩色的。
如皮日休的《酒中十咏之酒旗》:“青帜阔数尺,悬于往来道。
多为风所扬,时见酒名号。
”可见该酒旗是青色的、有数尺大小,上面还写有所卖酒的品种。
白居易的《杭州春望》“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八首》(之四):“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通常的酒旗都是青色的,所以在这里便用“青旗”。
写“酒旗”传播的内容和作用:如杜牧的《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云:“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
惊起鸳鸯岂无恨,一双飞去却回头。
”通过这些酒旗广告看到,从古代统治阶级开始,一旦国家形成,人们需要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认同。
这种认同需要一种标志来确认,这种标志就需要一种稳定的图案化的符号来代替。
经过长期的文化整合与发展,这种符号就是旗帜。
旗帜具有标识和引领作用,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权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需要呈现大众化趋向,旗帜广告开始从政治走向生活,从统治阶级走向普通百姓。
也由于旗帜广告制作成本低,于是旗帜广告从单一性走向多样化、生活化、大众化,全方位为人们的生活和需要服务。
3.鸿雁传情。
这种广告方式从最早的《诗经》开始就有了运用,如《小雅·鸿雁》中“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朱熹:“大曰鸿,小曰雁。
肃肃,羽声也。
”“老而无妻日鳏,老而无夫日寡。
”对唐诗宋词来说此方式的运用更为普遍。
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作者借“秋雁”来传达自己离乡在外与友人离别的思念和人生不如意的悲苦情绪。
唐代诗人杜甫也有鸿雁传情的诗,如《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类似还有《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都是这种广告方式的运用。
从古至今,人们总是根据季节交替和节令变化来认识天象与自然。
秋天就是回归、团聚、思念的季节,自然界中一切生命在深秋都有这种共识和感应,其中鸿雁就是传达秋意的先知和使者,它是秋天到来的标志和象征。
于是古代文人把这种广告方式用于诗歌,既认识了自然,也传达了情感,传递了信息。
因此,“鸿雁传情”从古代开始就被人们广泛的认知和使用,形成共同的“鸿雁传情”的广告文化思维。
4.明月托思。
在古代诗词中有无数诗人有大量“明月托思”的广告情结。
如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春天夜晚江上花林的朦胧月色,这个夜晚充满思念和乡愁。
一切的美景和愁绪都是由月亮生发,整首诗都是围绕月色来表现,诗中“月”字出现15次。
正如诗中所说“江畔何人初见月,见月和年初照人。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叶摇情满江树。
”整首诗就是采用“明月托思”的广告方式来传播作者的思念,体现“月”是故乡魂的思想。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北宋词人苏轼有不少词也是这种广告方式的充分运用,如《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是对兄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怀。
还有《江城子·记梦》“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是对离别十年的妻子的怀念。
“明月托思”的广告方式在诗歌中的运用从春秋战国开始有所呈现,在唐诗宋词中的运用最为普遍和辉煌。
因为从汉代开始文化发达,尤其是唐宋文人倍出,才子佳人众多。
诗词创造成为那个社会的主流需求,文人情感诉求多元化。
按照季节的轮回,明月并不是夜夜都有,时时都圆。
圆圆的明月高悬,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所以盼到月圆时人们并会倍加珍惜。
也由于人在社会中变化无常,分离不断,饱含相思。
人间的等待离别与天道自然变化规律一脉相承,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何时才能相见,好不容易等到月圆时,却不见亲人影。
于是触景生情,借月托思。
人们的这种文化共识并在诗词中得到充分运用。
5.江水话光阴。
在古代诗词中,凡是写“江水”都是借用江水来传达对光阴流逝的叹息,这种悲叹总是和人生的不如意紧密相连。
这是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传播,因为生命是时空的构建。
如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中以一个“但”通过“长江送流水”形象生动的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悲叹。
体现出“江水话光阴”这种广告方式有力的传播效果。
李白《将进酒》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都是这种广告方式的运用。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借“长江水”,以“惟”字起头,对光阴流逝之感叹。
苏轼有不少词也是这种广告方式的充分运用,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通过唐诗宋词所表现的内容可以看出,古代诗人充满着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很有道德自律感和政治参与意识。
但是他们的政治追求与爱国热情总是与当朝者产生矛盾冲突,在政治上基本没有话语权,大多数诗人在中晚年被零落、排挤、贬斥。
于是他们寄情山水,归隐田居。
呈现出早期受儒家教育积极人世和晚期受道家教育悲观出世的双重人格特征。
于是晚年抑郁不得志,虽然排挤朝外,但爱国之心犹存,可是人已老,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感叹光阴如水,一去不复返。
诗人只要写到江水一定是借江水来向世人诉说时光岁月的短暂与宝贵,这是对生命的呐喊和对时光的呼唤。
也旨在警示后人珍惜生命。
6.借秋抒怀。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其诗《秋兴八首》中有“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春,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写山野秋景,在闲逸中表现出苦闷和彷徨。
骆宾王的《咏蝉》“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