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现象分析 (1)
小学音乐学情分析报告(通用6篇)

小学音乐学情分析报告(通用6篇)分析报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文体。
有市场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社会问题分析报告等等。
分析报告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公文式,另一种是新闻报道式。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音乐学情分析报告(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学情分析报告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春天;可爱的动物;童趣;音乐会;牧童之歌;爱祖国;老师的歌;爱和平;家乡美。
本学期继续运用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
学生的特点还是天真、可爱、好奇的儿童,他们的生活还是以游戏为主,因此,创作和表演是学生喜欢的活动。
动是儿童的天性,创造是人类的希望,从小让学生有这样的良好的创造环境,使学生爱音乐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及创作欲望。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
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4、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5、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6、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7、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8、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9、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
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10、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1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研究报告 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发展

研究报告: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发展一、引言中国流行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一部分,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流行音乐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报告将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二、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1、多元化发展:中国流行音乐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包括流行、摇滚、电子、民谣等多种音乐类型。
同时,各地区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如四川的川渝说唱、广东的粤语流行歌曲等。
2、互联网与新媒体的推动: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网络歌曲和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对流行音乐的影响越来越大。
许多网络歌手和原创音乐人通过这些平台迅速走红,也使得流行音乐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3、音乐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的音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专业的音乐制作公司、唱片公司、音乐节和演唱会等,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三、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1、原创音乐的崛起:随着版权意识的提高和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创作和发行原创音乐。
未来,原创音乐将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
2、与国际接轨:随着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流行音乐将有更多机会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各地的音乐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3、音乐与科技的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将在音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流行音乐的创作、表演和传播带来更多可能性。
四、结论中国流行音乐正处在一个多元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鼓励创新和原创,同时也要加强对音乐版权的保护,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价值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中国的流行音乐刚刚起步,主要由西方国家的音乐和歌曲构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校园音乐文化现象探析

、
校 园文化 与校 园音 乐文 化
大学校 园音 乐文 化并非 封 闭文化 , 而是 与外 界 环 境有 密切 联 系 。正 同 于校 园文 化 需要 立 足 于 社 会 文化 一般 , 校 园音乐 文化 同样 离不 开外部 环境 的
音乐 文 化 与 校 园文 化 呈 一 种 交 叉 发 展 趋 势 。 它 既不是 校 园文化 的补 充 与分支 , 更非 文化 层 面上 的音 乐 审美 , 仅仅从 音 乐 的意义 出发挖 掘音 乐文 化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 , 必然形成 自己的文
化 。这 种文 化在 我 国称为 校园 文化 , 在 西 方则称 其 为 学校 文化 。校 园音 乐文 化恰 是其重 要组 成部 分 , 校 园音 乐文 化具 有开 放 、 多元 等 多重 特性 。
1 . 开放 性
性与特点展开论述 , 通过其现象分析 , 明确校 园音 乐文 化 于素质 教育 的重 要作 用 。
有形 、 无形 环境所 共 同构 成 的氛 围。实则 不 过是 校 园文化理论 的翻版 , 这抹 杀 了音乐 文化 的 自身 特性 。
大 学校 园 中是 一 群 饱含 活 力 的学 子 。较 之 于
其他人 , 他们更富创新精神 , 更善于接受和转化全
新 事物 , 对音 乐他 们也 有更 为浓 烈 的兴 趣 。在音 乐 追 求上 , 由于校 园学 生 的特 点 , 他 们 迫切 需 求 形 式 多样 的各 种 音乐 来 满 足 自身 渴求 。 在音 乐 的选 择 上 具多 样 性 , 古 典音 乐 、 戏 剧 音乐 、 流行 音 乐 , 多 样
有别于校园文化 , 我们很难从片面的表象上解释音 乐文化现象 。无论是试图从音乐 的教育功能、 精神 意境及其形式等方面解释音乐文化, 都是一并不成
当前网络音乐传播的现状分析

当前网络音乐传播的现状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音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音乐的方式,也对音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本文将分析当前网络音乐传播的现状,并探讨其对音乐产业和音乐文化的影响。
一、网络音乐的传播方式1.网音平台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音乐平台,如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
这些平台通过音乐版权的购买或与音乐公司的合作,向用户提供海量的音乐资源。
用户可以通过订阅或下载音乐,随时随地收听各种类型的音乐。
2.社交媒体的传播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也成为了音乐传播的途径。
无论是独立音乐人还是音乐公司,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音乐作品,建立粉丝圈子,并通过分享、点赞等方式扩大影响力。
3.在线音乐的分享在线音乐的分享是网络音乐传播的另一个重要方式。
通过一些音乐分享网站,用户可以上传和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也可以从中发现新的音乐。
这种方式使音乐传播变得更加自由和多样化。
二、网络音乐传播的特点1.界限模糊网络音乐的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用户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使用网络搜索和下载音乐。
同时,网络音乐也使得音乐传播的门槛变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上传音乐来分享自己的创作。
2.多样性与个性化网络音乐传播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选择音乐。
无论是流行音乐、古典音乐还是民间音乐,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并收听。
这种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也推动了音乐的多样性发展。
3.互动性与参与感网络音乐传播让用户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
用户不仅可以分享、评论、点赞等,还可以通过直播、线上演唱会等方式与音乐人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感使得音乐传播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而是一种多维的体验。
三、网络音乐传播的影响1.对音乐产业的冲击网络音乐传播的兴起给传统的音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传统的唱片销售模式逐渐被网络音乐取代,音乐公司的收入大幅度下降。
同时,网络音乐也推动了音乐市场的发展,通过数字音乐销售、音乐订阅等方式,为音乐产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中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1)

中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影音乐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音乐风格的多样化上,还体现在音乐元素的丰富性和跨界融合上。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中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1. 音乐风格的多样化中国电影音乐在近年来呈现出音乐风格多样化的趋势。
从传统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摇滚乐,乃至电子音乐、爵士乐等,各种音乐风格在中国电影音乐中都有所体现。
这种多样化的音乐风格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听觉体验。
2. 音乐元素的丰富性中国电影音乐在元素的选择上也逐渐丰富起来。
除了传统的乐器和声乐元素外,还融入了自然声音、电子合成音、环境音等元素,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得电影音乐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3. 跨界融合的趋势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影音乐也逐渐呈现出跨界融合的趋势。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不同风格的融合上,还体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人的合作上。
这种跨界融合为电影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二、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以下是主要的影响因素:1. 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多元化和音乐市场的日益成熟,电影音乐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制片方和导演更加注重电影音乐的独特性和创意性,这也促进了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和元素选择的丰富性。
2. 创作团队的专业化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音乐的创作团队也逐渐专业化。
专业的作曲家、音乐制作人、音效设计师等成员的加入,使得电影音乐的创作更加精细和专业化,从而推动了音乐品质的提升和风格的多样化。
3. 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的进步也为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数字音频技术、计算机合成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音乐创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这些技术也使得音乐元素的选择和融合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
文化震荡的例子(一)

文化震荡的例子(一)文化震荡1.定义文化震荡指的是一种文化冲击和转变的过程,通常是由于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而导致的。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都可能发生重大改变。
2.例子•音乐的文化震荡在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社会中,随着流行音乐的引入,年轻人开始接触到新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这种文化冲击可能导致他们对传统音乐的欣赏和接受程度下降,而更多地倾向于接纳流行音乐。
这种转变不仅使音乐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影响了年轻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饮食的文化震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种国际美食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追求外国菜肴,这导致了饮食习惯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例如,西式快餐的普及,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互联网的文化震荡互联网的普及和流行对社会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内容。
同时,互联网也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在网络上交流和分享彼此的文化体验。
这种全球化的交流和互动促使各种文化在碰撞和融合中相互影响和改变。
•娱乐产业的文化震荡随着全球化时代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娱乐产业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输出领域。
好莱坞电影、韩剧、日本动漫等外来文化作品通过媒体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文化冲击使得大众观众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更加感兴趣,并可能导致当地艺术作品和文化产品受到冷落。
3.结论文化震荡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文化融合和冲击将会持续存在。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保持开放心态,尊重和接纳其他文化,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只有在相互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文化震荡才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4. 文化震荡的影响•文化认同的变化:文化震荡可能导致人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下降。
《2024年韩国流行音乐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研究》范文

《韩国流行音乐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愈发频繁,韩国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韩国流行音乐(K-Pop)的崛起不仅为韩国文化带来了全球影响力,还推动了“韩流”文化的走向世界。
本文旨在探讨韩国流行音乐如何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韩国流行音乐的特色及发展1. 韩国流行音乐的特色韩国流行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强烈的节奏感、精美的MV制作、多样的音乐类型等。
此外,韩国流行音乐还注重舞蹈的编排和表演,使得音乐更具观赏性。
2. 韩国流行音乐的发展韩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随着韩国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K-Pop逐渐崭露头角。
进入21世纪后,K-Pop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三、韩国流行音乐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1. 韩国流行音乐的国际影响力韩国流行音乐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互联网、社交媒体、音乐平台等。
K-Pop的热门歌曲、明星偶像和独特文化元素吸引了大量国际粉丝,为“韩流”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 “韩流”文化的全球影响随着韩国流行音乐的传播,韩剧、韩国美食、韩国时尚等“韩流”文化元素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
这些文化元素与K-Pop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韩流”文化的全球化。
四、原因分析1. 优秀的音乐作品与精良的制作水平韩国娱乐公司注重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制作水平,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打造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吸引了大量粉丝。
2. 多元化的市场策略与全球化的推广手段韩国娱乐公司采用多元化的市场策略和全球化的推广手段,将K-Pop推向全球市场。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音乐平台等渠道,K-Pop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
3. 粉丝文化的兴起与社交媒体的普及粉丝文化的兴起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为K-Pop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

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在音乐文化的交融环境中,个性与共性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音乐文化交融的现状,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个性与共性的表现和内在关系,并深入探讨音乐文化交融对个性和共性的影响。
音乐文化交融是全球化的产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多元化、丰富性的音乐图景。
这种交融现象在流行音乐、世界音乐等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这种多元交融的环境下,个性与共性的并存成为了音乐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个性与共性的表现和内在关系呈现出复杂多样性。
一方面,不同音乐文化之间的交融促进了共性的传播和普及,如对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音乐元素的共通理解。
这种共性为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提供了基础,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在音乐中寻找共鸣。
另一方面,个性则是音乐文化交融中的独特标识,是区分不同音乐风格、体现个体创造力的关键。
在这种环境中,共性与个性相互依存,共同塑造了音乐文化的多元化。
音乐文化交融对个性和共性的影响深远。
音乐文化交融促进了不同音乐风格的交流与借鉴,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元化的素材。
这种交流使得音乐创作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化背景,而是汲取不同文化的精华,形成独特的个性魅力。
音乐文化交融对音乐接受者来说,也增加了体验和感受音乐的多样性。
通过接触不同的音乐文化,个体可以在音乐中感受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情感,从而丰富个体的审美体验。
音乐文化交融对文化传承也具有积极意义。
在交融过程中,不同的音乐文化得以互相传播和延续,使得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传。
同时,音乐文化交融也为传统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使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得以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共性为音乐创作和接受提供了基础,个性则为音乐文化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色彩。
音乐文化交融对音乐创作、音乐接受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音乐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得以充分展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作业
姓名:卢吉
学号:17135101210008
课程:音乐文化现象分析
指导教师:曾华燕老师
从艺术产业与传媒角度看《张家界·魅力湘西》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当代艺术的生态发展促使了艺术产业与艺术传媒的出现。
一方面,从产业和传播的角度,的确,艺术生产力得到解放,并且也提高了艺术的创作活力,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艺术产业与艺术传媒带来的功利性。
过分地强调产业,以商业和资本为导向必然会带来艺术的媚俗化问题,过分地强调传媒,则必然会突出中介而淡化了内容的本质意义。
[关键词]:艺术产业;艺术传媒;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产业与艺术传媒是当代中国艺术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艺术组织由于总是突出展现鲜明的主流价值与体系,其与当代民间艺术生产之间也总是存在一种差异、对抗、矛盾或协商的关系,所以我们看到,当代艺术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为政府体制所不容、位居地下的不合法性。
然而,
魅力湘西位于素有我国“国家森林国家和地质公园”之称的张家界武陵源区景点内,主要是为中外游客表演原生态的节目,当然还有与时俱进与现代各种音乐、舞蹈、灯光相结合的节目。
魅力湘西由于致力于原生态节目的采编与编排,因此对于我国湘西文化的保存与完善意义重大,魅力湘西也称被评为我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不但成为张家界游客必去的景点,同时也成为众多省市学习发展的榜样。
魅力湘西是我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年来给无数民间艺人提供了展示平台,将湘西失落的文化拾起。
为了在魅力湘西大剧院里给大家呈现更多的精品,魅力湘西的创作团队经常扎根在湘西的原始村寨中搜集并整理湘西民族、民间的文化素材和表演形态,可见精品的来之不易。
另外,在探求湘西文化与现代歌舞结合的道路中,魅力湘西也在积极探索。
比如与古丈及凤凰县剧团、湖南省民族歌舞团、湖南省歌舞剧院的合作,魅力湘西将原生态文化的音乐与现代舞蹈相结合,加之灯光、音响、舞美的配合,给大家呈现出了一幕幕精彩的节目。
如轰动春晚节目的“追爱相思楼”、“千古边城翠”、“英魂归故乡”等。
魅力湘西本只有室内舞台剧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让游客更直观的观看魅力湘西的节目,体味湘西文化的特色,魅力湘西特意巨资打造了魅力湘西室外剧场,主要表演土家硬气功、土家摆手舞、湘西三大蛊巫术表演等,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沟通。
至此,全国唯一一家拥有室内剧场和室外剧场的魅力湘西大剧院成功落成,为了惠顾广大游客,魅力湘西还实行室内剧场和室外剧场一票通用制度,真正做到了为广大游客服务。
魅力湘西的表演节目有:展现苗族最大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椎牛舞、土家祭祀舞蹈茅古斯舞、苗族最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鼓舞、土家三杯土家哭嫁舞、湘西赶尸舞等。
由上述节目表演剧目我们可以知道,魅力湘西表演的节目都是土家、苗族、瑶族或白族等少数民族本土的文化舞蹈,这些舞蹈在史料中都有记载,传承到今天可见其意义。
比如其中的节目之一湘西赶尸。
赶尸是湘西一种特有的文化习俗,相传是赶尸人将客死异乡的人的尸体带回到家乡安葬,央视记录节目还曾专门为湘西赶尸文化作过一期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
而将其搬到魅力湘西的舞台则是为了保存这种文化习俗,并让更多的人了解。
《湘西赶尸》作为魅力湘西的经典剧目,也是众多中外游客的最爱。
《湘西赶尸》表演内容为:以鸦片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无数中华儿男为了保家卫国客死异乡,赶尸人将其尸体赶回家乡的故事。
节目一开始是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上战场的画面,紧接着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及演员的动作,观众仿佛血液也跟着燃烧。
但是忽然火光四溅演员们全部牺牲了。
这时候室内灯光开始昏暗,伴随着时不时的乌鸦声,整个场景阴森恐怖。
但是这时候一个留着满脸
胡须手拿令旗的人出现了,只见其嘴里念念有词当其呼喊出“战士们,我们回家喽”时,观众们不禁一片动容。
然后神奇的事情是,尸体彷佛真的听的懂号令,一个一个开始整齐的排列在一起行进,最后是赶尸人带领着将士们的尸体回到家乡的画面,一句“回家喽,回家喽”便是父母迎接儿子、妻子迎接丈夫的场景,不同于一开始离别时不依不舍的情绪,此时舞台上弥漫着恸哭声、嚎啕声,父母捶打儿子的声音,看到此情此景不少观众都留下了动容的泪水。
《湘西赶尸》以短短十几分钟的场景描述了热血中华儿女为了保卫祖国无暇顾及父母、妻女,结果还可能客死异乡的场景,赶尸人的存在不是一种变异不是一种恐怖,他们是将客死异乡的中华儿女待会父母、妻子身边的引路人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根据湘西民俗改编的《湘西赶尸》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必然。
对于其他地区来说,要想打造本地的文化产业,需要找到本地区的原生态及特色文化并加以保存与完善,因为在现在都市千篇一律的情况下,民族的特色的艺术才能更受人追捧与喜爱。
2.2与时俱进展现文化特色
与时俱进是魅力湘西成功的另一个因素。
虽然原生态舞蹈人们都很喜爱,但是由于原生态舞蹈部分动作比较粗犷不美观,因此根据现在舞蹈特点加以改编成。
为必然。
比如2012年春晚唯一的“免检”节目《追爱》就是一场原生态文化加之杂技、灯光、舞美、音乐改编成功的典范之一。
《追爱》原名《追爱相思楼》,又称《爬楼》,是瑶族人的一种求爱习俗。
主要是说:在月亮升起的时候,若干小伙子围聚在心仪姑娘的吊脚楼下,用歌谣和舞蹈向心爱的姑娘求爱。
但是由于姑娘想要挑选的不仅是歌美的男青年,更要勇敢、果敢、充满智慧,因此姑娘就
采取爬楼梯的方式,谁能够爬上楼梯便能赢得姑娘的芳心。
《追爱》的成功源于几个方面:一是演员阵容强大,《追爱》的演员都是魅力湘西的顶级演员;二是与灯光、音乐的配合使得编排更加精彩;三是与杂技的结合,舞蹈中四名演员表演的“人绳”是相当高难度的杂技动作,因此各方面配合下来的《追爱》能够一举成名成为必然。
在打造《追爱》的过程中,仅仅选材时期魅力湘西就携大批工作人员到湖南各个地方进行采风,了解《追爱》故事原型的民俗习惯,最和结合其他元素才打造出了这样一幕精品,为观众展现出了这样一场美奂绝伦的表演。
因此对于其他想要打造文化产业的省市一样,在把握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注意与现代灯光、舞美、音乐、杂技等技艺的结合将会事半功倍。
2.3与当地旅游景点相结合
魅力湘西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打造过程中张家界的作用不可小觑。
张家界作为我国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本身吸引力极大。
张家界自身有四个主要景区,有国家森林公园、武陵源区、天门山等,每一个景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对游客有别样的吸引力。
比如贺龙公园、悬浮山等。
再加之张家界作为《阿凡达》和《西游记》的外景拍摄基地,更是声名大噪。
因此魅力湘西依托当地旅游景点,两相结合发展可谓前景广阔。
对于其他省市地区而言,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产业,或依托当地旅游景点、或依靠当地原生态文化、或结合影视文化产业,相信两者结合加之改编得当定会发展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