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与地理环境

关于音乐与地理环境
关于音乐与地理环境

音乐与地理环境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这是对音乐特点的一句几句概括力的话。但是如果进给音乐一个这样的定义就太宽泛了。今天,我就是从一个方面入手,来正确看待这句话的。

自古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养育的一方人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文化,音乐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带有不同风格的音文乐化,地理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制约着音乐文化。民歌信天游,它就是出自我们陕西这一片的代表,每每听到或是唱起信天游,我总能感受到高亢,深远,辽阔,悠长之感,跳动的旋律以及特有的音调让我感受到的高原文化的个性。这种个性,因地而起。我们的黄土高原有着独特的地形地貌,它是晋,陕,宁,内蒙古的交界区,东边有太行山,西边有阴山,西部更有黄河和贺兰山,千沟万壑,连绵起伏,少雨多旱,土地贫瘠,农作物收成低下,交通也极具不便,因此这一带便出现了脚户。他们风餐露宿,奔波于沟,壑,传,粱间,因此在漫长而枯燥的路途中,便有了这一带的民歌。由于地理因素,这个声就洪亮高昂,代表了一种信念与精神。由此可见,地理环境是形成独特的音乐文化的一大重要要素。

沙漠地理、沙漠气候和沙漠气氛的各种因素首先影响并陶冶了阿拉伯人的性情,进而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然后经过长久的文化分滤和积淀,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阿拉伯音乐体系。阿拉伯人最早的歌曲叫“胡达”。这是一种纯朴而单调的原始歌曲,它采用当时流行的阿拉伯诗歌的节奏。阿拉伯传统的音乐强烈的节奏感、滑音的较多运用、重复性和单调性、长曲长调和对天籁之音的模仿等特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沙漠地理环境的影响。沙

漠是旷阔而神秘的,因此,在曲风上沙漠音乐都比较热烈,或者就是凄惨空灵。并且在音乐文化的影响下,舞蹈文化也蓬勃发展,并且与音乐相配合,或婀娜,或妖艳,或低沉。

国内外对比,音乐文化的形成都是有着长期积淀,这也正如一个地区的其他文化一样,但是他们的本质都是有这各自独特的特点,没有那两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地理环境始终影响着音乐文化的形成,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现象。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音乐文化,我们才更加清楚的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这么说来,文化和文化直接也是互相影响的,所以,我们探究地理环境对音乐的影响,实际上也是我们对一种文化形成的探究

总之,我通过地理环境看到了音乐文化现象以及其相关联的内容,因此欣赏音乐应有一种强烈的文化意识。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

凯里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 开课院部:音乐学院 主讲教师:何家国 授课班级:音乐学本科三年级 授课学时: 64学时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编号110104003 授课专业音乐学班级2009级本科课程类型 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公共基础课() 选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64 学分数 4 学时 课堂讲授学时数32 实践课学时数32 实验学时数0 课堂讨论学时数8 使用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曲式分析基础教程》 (第二版) 高为杰、陈丹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主要教学参考书 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及出版社 《曲式与作品分析》 《音乐分析与创作》 吴祖强 杨儒怀 200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 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曲式这一概念,理解一些基本术语,建立初步的学科概念,为以后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基本内容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基本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与 从属部分;曲式的调性布局以及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主题;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难点:怎样理解曲式这一抽象概念以及主题的意义与判断。

教学过程 音乐是时间艺术,因此,作为音乐结构的曲式就是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在一个由起止的时间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曲式:学生都学习过文章的分段方法,同样道理,音乐也是可以被分为一段一段的,文章中有一段,一句,半句,个别字,一首乐曲也是可以逐层细分结构的,只不过要用到一些曲式原则,并且掌握各级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对乐曲结构的曲式分析。当然,曲式学的内容也是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扩充我们的知识,做深一层的曲式学研究。 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够乐曲或该乐段的基本面貌的乐思,也称作主导乐思。其长度通常是一个乐句或乐段。 主题主要是通过音调要素来体现的,虽然随着音乐的进行,伴随主题的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等要素在改变,但是,富有特性的主题音调的面貌是完全可以听出来,看出的。(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提示主题出现时各种要素的变化。 主题分为单一材料与复合材料两种构成方式。(逐一分析并讲解曲例1和2) 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一首完整乐曲的趋势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由于表达完整乐思最小的单位是乐段,因此,乐段是最小的整体结构,其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不能构成独立的结构单位,也就是说以乐段为主体结构的曲式,不能再划分出次级结构。因此,次级结构必须存在于大于乐段的曲式结构中。如二段曲式、三段曲式等。整体结构与次级结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用乐曲自身的主要调性来完全终止既为收拢性结构,反之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为开放性结构。收拢性结构乐曲具有稳定,结束感较强特点,常常是这一结构单位的结束。而开放性结构则多为作曲家构思需要,为了求得乐思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结构中间的衔接与融合。 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成为基本部分,而在基本部分前后的引子、连接、过渡、补充、结尾等段落成为曲式的从属部分。两者具有相对性,有时从属部分也具有独立性,也起到表现音乐的作用。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尾声部分。

音乐基础知识讲解

基本乐理教程 第一章音及音高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而不同。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乐音体系音列音级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 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的。

字母体系:C D E F G A B 唱名体系:1 2 3 4 5 6 7 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 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或“b”来标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来标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来标明。 如:升C或#C 降C或bC 第三节音的分组 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 在音列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 比小字一组高的组顺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小字二组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来表示。 比小字一组低的组,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及大字二组。

论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区别与融合

论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与融合古典音乐是穿着优美的礼服静静端坐的豆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流行音乐是热情奔放在阳光下快乐旋转的少女,伸开双手邀你共舞。 这就是最初对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理解。而事实也证明由于发展历史不同,聆听者的不同,确定了她们在组织方式、表现主题、表现形式、表现乐器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同。 在组织形式方面,古典音乐讲究音乐的逻辑性,动机的统一性,音乐发展的连贯合理性。因此,就算是一部庞大的恢弘的古典交响乐,他在音乐的衔接与内容的表达上也会和谐统一,不会有突兀或冒失的地方。但是流行音乐在组织形式方面缺乏严谨的理性思维方式,只拥有一些比较简单的逻辑,但也正因如此,在初听时更能给人一种爽朗的感觉。 在表现主题方面,古典音乐透过严谨而完整的结构,优雅而曼妙的旋律表达完整的乐理,散发出严谨、庄重的气质,传达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涵,颂出赞美歌咏的圣歌,他能通过悠悠的旋律表达出人类最深层、最炽烈的感情和最为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但又保留着含蓄与内敛,因此深刻、多变且耐人寻味,给予我们遐想、思考、回味的余地,即使时代变迁也能常听常新,带个我们其他音乐类型无法实现的心灵安慰与精神鼓舞,让我们在凡尘中寻得一片世外桃源。相对而言,流行音乐透过跳跃的音符,大幅度的音阶变化来表现与刻画突然的情感因素与感情变化,更具有娱乐性,更加直白,在现代社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冲击与当时的快感。 在表现形式方面,古典音乐是教堂音乐,长于合唱,是室内乐、交响乐、歌剧音乐。注重营造典雅华贵、祥和隆重的气氛,以此来衬托以及更加突出古典音乐的端庄,利于其传达思想。而流行音乐更乐于将自由的天地作为舞台,以增加其娱乐性与欢乐性。 在表现乐器方面,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乐器是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其他的管乐器,统一婉转,来表现和谐的和声等,突出起整体性。而流行音乐的主要是爵士乐、摇滚、电子合成乐等,用自由的节拍,不规则的节奏来营造一种太空般的幻境,以强调感情的突发性。 古典是经典,流行是潮流,但是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经典与潮流的结合成为必然,古典与流行的距离越来越近。 现在的流行音乐注重挖掘音乐深层的内涵,古典也力图改变自己过于拘谨、与大众较为疏远的传统形象,因此流行与古典的联姻也是大势所趋。而且,我们也看到,这些结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女子十二乐坊用创新的表现形式与演奏方式拉出了现代的古典音符。流行音乐借用古典音乐的曲调,例如,SHE的《不想长大》歌曲部分旋律参考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古典的华丽,让莫扎特穿越时空绚丽起舞;蔡依林的《离人节》改编自肖邦的《离别曲》E大调练习曲,温婉可人;SHE的《波斯猫》改编自科特尔比的《波斯市场》,迷人诡异。古典音乐取消了过于严谨的演出方式,著名的柏林森林音乐会就是很好的例证,在那里人们可以以悠然自由的欣赏古典音乐,不拘泥与服饰是否得体,不顾忌于是否正襟危坐,可以随心所欲地鼓掌喝彩等。 总而言之,古典音乐正影响着现当代的艺术作品,而流行音乐尤甚。而现代的流行音乐也只会在领会、借鉴、融合了古典音乐之后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升华到一个更好的发展,才会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给观众更新的感受和冲击。而古典音乐也需借助流行音乐才能拥有更强的生命力与发展势头。

音乐基础知识课件说明

《音乐基础知识》课件说明 一、课件设计理念和特点: (一)设计理念: 课件的制作旨在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来实现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本课件采用大量的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素材进行编辑,使它们融为一体并具有交互性,从而制作出丰富多彩的交互式多媒体应用系统,以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二)课件的四大特点: 1、页面设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所能看到的文字实际上我都将它们处理成图片,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使用更加丰富多彩的字体,而且课件在不同的主机上使用,不会随着主机字体的不同而影响画面的效果。因此这个课件的图片多达539张,大多数图片都事先经过Photoshop和画图功能制作过,包括背景,小插图等,使得页面设计活泼生动,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图片的处理,还可以呈现动态的效果,提高教学效果。如:在“音的高低”一章的“五线谱怎样记录音的高低”一节中,点击红色的字体“五线谱”,会出现一副动态的图,这其实是做了20来张图片,将它们创建成一个组,然后将组里的图片按顺序交替呈现,形成现在所看到的这样一个动画的效果。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非常直观的教学效果。“谱号”的方法也是一样的,动画感观让学生马上能掌握谱号的正确书写方法。 2、操作简便灵活,提高教学效率。 在制作过程中,我做了大量的按钮及其精确的动作编辑,使得课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简便,使用灵活。 例如:在“常见记号”一章的“波音”或“延长音记号”中,看到红色的文字,鼠标移 入光标会变成的形状,则表示对该知识点还有扩展或补充。点击可出现对象,若想要此对象退出,点击背景即可,或者点击另外的红色的文字,也可以让此对象退出而其相对应的对象出现。 再如:每章的课堂练习里,由于选择项多,也是做了大量的按钮及动作编辑。仅这一页,对象多达60多个,而且要做到选择任何一个答案,都要有相应的绿色符号图片出现,还要有相应的声音和“√”、“×”图片出现,而选择另外一个答案时,则要出现另外一组对象和退出其他几组对象。因此制作起来动作的编辑很多。制作很麻烦,但做好的效果却不同一般。 3、优化影音媒体,提高学生感观效果。 课件中涉及大量的乐谱,所有的乐谱都是事先用“作曲大师”软件制作好,也是作为图片放进去。音乐则是用cooledit软件制作。这个软件能将音乐处理得比较细腻,比如它有个功能,就可以将音乐片段结束处可以处理渐弱消音,这样不会因为音乐的突然停止而影响欣赏的效果。 每章的“课堂练习”页面上能点击链接处进入供学生欣赏的音乐影像。影片采用DVD 解码,并截取片段,转换格式做成。为了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达到更好的效果,我想在下面打上字幕,可这个软件没有字幕的功能,我就试用了文本对象的过渡功能,就是将文本对象设定不同的进入时间和不同的呈现时间,然后再一点点计算秒数甚至是毫秒。想不到真的可以做成字幕的效果。制作很麻烦,但做好给人的效果完全不同一般,还是值得一做的。 4、强化师生互动,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课件中设计有供学生填空或选择的练习题,能及时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测试并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比较异同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比较异同 摘要:本文通过对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阐述,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异同 关键词:古典音乐,流行音乐 有人说流行音乐就象一个修养不高的美女,你会对她一见终情,但是你不会和她相守一生。古典音乐就象一个长相普通又土气但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女人,刚接触你一定不喜欢,但是和她处久了,你会被她人格魅力所吸引,而不嫌弃她的外表。 其实我认为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并非古典音乐就是高雅,流行音乐就是低俗。它们只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两种不同时代背景产生的音乐。古典音乐相对于轻音乐和通俗流行音乐,具有持久价值而非仅仅风行一时的音乐。 古典也是从流行中不断被历史筛选后才成为现在的古典的:在Mozart、Bach还有Beethoven等等的那个时代,他们的音乐就曾经是最流行的;我觉得对于音乐,不应该用所谓的流行或者古典来定论,虽然现在的主流观念是那样;我个人认为,音乐只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别,供不同层次的人来欣赏。比如Mozart的G小调弦乐小夜曲,那就是雅俗共赏型的,虽然人们不一定知道那是Mozart的作品,但是一旦听到那优美的旋律,都会情不自禁的被其中的美丽和和谐所感动,其实人们所追求的还是音乐本身的美,不论它是什么形式出现的,只要是充满美丽因素的,就是人们喜欢的,当然,那些纯属用于发泄的除外。从语言的角度,“Classical“和”Popular(also as pop)“还可以理解为:经典的和受人欢迎的,应而可以看出只要艺术家的作品在一段历史时期内都任不被淘

汰,不被人们遗忘,那些作品往往都会成为Classical。应而,Pop music 只要是能够经得住历史考验的,都能够成为Classical music。 古典乐和流行音乐,从形式上讲都是音乐,但本质上不是一类的东西。它们表达的不是同一类型的情感和意境。现代流行音乐本质上是与从前的流行音乐一脉相承的,古典音乐盛行的时代,酒吧间里同样有现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但它绝不是古典音乐。古典和流行某些角度上来说只是时代的划分而不应该是类别的划分只不过因为时代的迁移音乐形式产生了变化所以古典和流行才会产生感觉上的本质区别。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比较 1对象。流行音乐的爱好者俗称追星族,很多人认为喜欢流行音乐的人阳春白雪,清高孤寡,很难听懂古典音乐的奥妙。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则有爱乐者的雅名,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多在自己的团名中加入“爱乐”一词,如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交响乐团等。爱乐指爱古典音乐,他们全力演绎的仅仅是古典音乐。认为追星族浅俗和众追星族从头开始兴奋的是音乐,但爱到深处,就爱屋及乌,到尾时恋的是歌星;爱乐者从头到尾爱的都是音乐,对创造和演绎出不朽之作的伟人和巨匠们一直只怀着深厚纯洁高尚的崇敬之情。大家可以看一看港台歌星,大陆歌星的演唱会,歌星往台上一站,眼睛一闭,台下人山人海,群情亢奋,有时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而演奏古典音乐呢?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演奏厅里静悄悄的,人也少得多,最多在一曲终了,有些掌声,这个反差太大了。 2.结构。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表面上看是两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它们有不同的音乐特点,不同的表现方式,其实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音乐组织方式不同。古典音乐的组织讲究音乐的逻辑性,动机的统一性,音乐发展的连贯合理性

音乐艺术特征及作品鉴赏心得

音乐艺术特征及作品鉴赏心得 这几周上了一节有关音乐艺术特征及作品鉴赏的通识课,在老师的穿针引线的指导下,学到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欣赏了很多好听的,耐人寻味的歌曲,知道了许多音乐方面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以及他们不为人知的艰难创作历程,同时学到了很多的有关音乐专业方面的知识,我觉得自己真是获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这门课的一点心得体会。 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音乐,有它自己的所长,又有自己的局限。就是说,音乐与其他同类艺术相比,有许多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所运用的声音,是从客观世界里的各种声音现象抽象、挑选出来的有组织的一群声音序列。这些声音又依它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性能构成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以及配器等音乐语言的要素,有时它还包括一些经过选择、加工的噪音。 二、音乐是属于听觉的艺术,要了解音乐的特性,必须了解声音、听觉感受和听觉表象的实质,也即从感性基础进入到音乐审美意识的全部过程。有时它还通过全身的感觉来感受音乐。比如,对于节拍、节奏和力度等,就不仅仅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 三、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特别是在没有歌词语义结合的器乐曲中表现得更清楚。一首乐曲,可能是一种情感的起伏发展,以及几种情绪的对比和冲突。 四、音乐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音乐通过演奏、演唱,才能为人们所感知而产生艺术审美效果。表演,应该说是音乐的二度创作。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许多有意义的内容,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也欣赏到了许多著名的曲目,感觉真的很不一样。不像以前总是很盲目的去听歌,根本什么都不了解,一味地追求流行音乐,把很多经典的音乐遗忘了。在后来的课上,我们又听了许多的西洋交响乐。我觉得听这些交响乐又和传统的民族器乐不同,应该有文化的差异,而且交响乐是很多器乐一起演奏,表现出来给人复杂的情感和磅礴的气势。当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每一个作品后,我懂得了要了解了一首歌或者一首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了解当时作者的心理状态,自己融入到当中去,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的阐明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唯有与作者当时心灵和心理距离的缩短,才能真正品味作者的作品。 除了欣赏音乐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官享受外,我们更要透过音乐思考背后深层意义。比如通过作品可以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一个时代的历史。而音乐给我们的更多的也是思想情操上的陶冶,培养我们高尚、健康的兴趣追求。在我们紧张大学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操的培养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我们的心灵清澈明亮,生活更加愉悦美好。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的魅力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的魅力 ——让人“惊异”的美 歌德说:“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便是惊异”。 在上这个选修课之前,我对于古典音乐的了解趋近于零,对于现代音乐,也只局限于流行歌手的唱念做打。可以这样说,在现代社会网络和电子产品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虽每天都能身处音乐的海洋,但却永远只是徘徊在音乐圣殿的门口,从未真正接触过音乐的灵魂。 在经过课堂上老师讲解的一点一滴熏陶下,在感受了中外音乐名作带给我的震撼后,我终于意识到音乐不仅仅只是我闲暇生活时的调剂品,它更是从古至今人类情感的一项传承,一种精神。我开始思考,让无数人可以倾尽毕生心力专注研究的音乐,身上究竟蕴藏了怎样的魅力? 从传统的古典音乐到自由的现代音乐,在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经典沉淀,有不尽的精粹升华。在这“沉淀”与“升华”间,许许多多的人开始感受到古典与现代结合的魅力,那是含蓄与张扬碰撞出的绚烂火花,那是深奥与简单融合后的迷人芬芳。我没有专业的音乐文化知识,也没受过一项正经的乐器训练,我有的,只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的一颗感受音乐的心。以我这个对五线谱勉强识得,对钢琴、大提琴、小提琴等等乐器一窍不通的音乐门外汉来说,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的魅力,或许在于对人类内心情感上的“惊异”冲击。

众所周知,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今天的维也纳,更是一个古典与现代艺术并存的,让无数音乐家向往的先锋殿堂。维也纳Klingston重奏组的的三位演奏家致力于古典与现代音乐融合的研究。然而我要说的是,追逐古典与现代结合魅力的,不只是少数有着极高音乐造诣的人们,还有无数个像我这样不懂旋律乐器的“音乐平民”。为什么古典与现代结合的音乐能如此大众化的被人接受并喜爱呢? 因为从这样的音乐中,我们既能领悟古典音乐的那种细腻、深邃,又能欣赏和品味现代派音乐的张弛、拓展。更深刻的来说,是我们能从中体悟到喧嚣的都市与古典的宁静共存的气息。这气息对于被现代快速节奏渲染与压迫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 古典音乐是一种直奔人灵魂而去的音乐,是需要用心感受和领会的。它就像茶,需要慢慢地品味才能找到其中的美妙滋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期待直接的、简单的,能立刻给人带来快感的旋律,于是现代音乐应运而生。“先锋音乐”、“爵士摇滚乐”等等一时间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它打破了传统音乐的理念,改变了音乐欣赏的审美情趣及表现方法,给人以新奇的视听效果。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追求的境界也越来越高。到如今,更多的人在意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哲学、一切智慧更高的启示;音乐能使人的心灵与精神境界变得高尚、纯净,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据研究,小孩听了莫扎特音乐能提高数学能力。由此可见,音乐与人们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所以,古典气息与现代元素结合的音乐,利用简单的旋律、和声、节奏却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的音乐,怎

音乐基础知识与赏析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音乐基础知识与赏析 课程报告 题目:《卡门》赏析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方向) 班级:国商201301 姓名:赖笑雪 学号:20136137 指导老师:张莉

日期:2014年6月11日 《卡门》赏析 经济管理学院国贸(商务)专业赖笑雪 20136137 摘要 法国梅里美的作品《卡门》1847一发表,便成为经典之作,生长在吉普赛的卡门,不会对任何事后悔,她希望自由地生活,自由地死亡,就像展翅于空中的自由飞翔的鸟,她永远不会为了任何事哪怕是生命而放弃自由。卡门,是一种浪漫和野性的自由精神,谁都可以是卡门,但是谁又都难以成为卡门。尽管被无数人翻唱,但欣喜的是我能每一次感受它每一个音符里饱含的情感。 关键词:卡门吉普赛爱情不羁

前言 《卡门》是一部音乐创意十分出色的作品,是一部真正综合概括了19世纪抒情艺术的歌剧,也是一部在艺术历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的歌剧。 作曲家比才的代表作品——歌剧《卡门》,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歌剧舞台上最受欢迎并且久演不衰的作品。作为法国杰出的作曲家,比才是浪漫主义终结和现实主义兴起的接力者,尼采曾称他为“地中海的太阳”,也曾受到李斯特的高度赞扬。在音乐中作者把浓郁的民族色彩、激动人心的戏剧矛盾冲突、个性鲜明的音乐语言、富有表现力的交响发展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作者简介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 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他的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都德编剧;后配乐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和《卡门》等九部歌剧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 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二)作品赏析 即使我不能完全明白曲中的专业音符音调和节奏,但是仍然能够明白在空气中洋溢着浪漫与激情的十九世纪,在美丽的西班牙小城塞维利亚,有一位迷人的吉普塞姑娘用她短暂的生命轨迹奏响了一曲震慑人心的爱情咏叹。她的名字叫卡门。当她爱上一个男人,她会全心全意;当她不再爱的时候,就义无返顾地放弃。放荡不羁的卡门轻而易举地诱惑了年轻的士兵堂·何塞,并引发了何塞对她疯狂的爱情。

音乐知识与作品赏析之收获及感受

主讲教师:张宁 第一章概述 一、什么是音乐 音乐是一种声音和时间的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或描写客观事物,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音乐是有组织的声音 声音包括乐音和噪音,是按照声音的频率划分的,过去人们以为乐音才是音乐,到了近现代音乐家们把噪音也作为一种音乐的创作元素称为噪音音乐。 二、为什么要开设音乐欣赏课 三、音乐欣赏的过程——心理状态 1、知觉欣赏的层次 2、情感欣赏的层次 3、专业欣赏的层次 四、怎样欣赏音乐 1、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一首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要比较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作者的创作个性 不同的作曲家由于生活时代、经历、素养和艺术趣味的不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创作思想和个性,这就使得作品具有不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另一方面,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个性也会随着其本人的经历而发生变化。 3、民族特征 一切音乐作品都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其民间音乐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征。好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強烈的时代气息,同时也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4、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 音乐语言要素: 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 音色和声复调调式曲式... 一部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必须通过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表现出来。(一)旋律: 1、概念:又叫曲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组成的音的线条。 2、因素:高低和长短 1 1 5 5 6 6 5 — 4 4 3 3 2 2 1 —??????1、高低——音高 乐音体系、音列 音阶: 1 2 3 4 5 6 7 (ì) 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音名:c d e f g a b (C) 2、长短——节奏 1、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即节奏。 2、节奏的属性 1)强弱关系

音乐基础知识与歌曲赏析论文

音乐基础知识与歌曲赏析论文 音乐选修课之谈 大学选修课,是我们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大部分。在众多的选修课中,我选择了南老师这一门音乐课程,虽然我不怎么懂得音乐,但是听音乐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因此音乐选修课就成了我每周最期待的课。 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风格、艺术的形式,正如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绚丽多姿。它们之间是互补互存,百花齐放,而绝不是什么竞争关系。可以说,一部音乐的历史,就是将音乐与生命割裂的历史,就是将音乐与生活分离的历史,就是将音乐变成音乐家的音乐的历史!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建立的历史功绩。音乐对于人的道德、情操的影响,内修的作用,古今中外已经有许多思想家、哲学家、音乐家做过无尽的、精辟的论述,应该说,音乐对于当今人欲、物欲横流的社会比起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需要。 音乐选修课作为一门学科,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南老师经常讲到的音乐中蕴藏着人生的道理,我们要学会玩儿音乐。 首先,音乐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其次,音乐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第三,音乐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直觉的发展。在教会我们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勿庸之言,音乐选修课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音乐之美之谈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展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水平,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价值的范畴来讲,音乐包含着审美价值和功用价值。在功用价值方面,音乐能改善物理环

音乐欣赏论文 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大 学 音 乐 欣 赏 论 文 系别:经济与管理科学班级:08市场营销8班学号:88888888 姓名:森哥

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摘要: 随着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大多数高校设置了《音乐欣赏》等音乐类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对广大普通高校的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在很多高校,《音乐欣赏》已经成为最受同学们欢迎的全校选修课之一。 本文对音乐鉴赏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它对学生身心素质和欣赏品位的提高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从音乐的发展到流行音乐的盛行,乐器的不同介绍,著名音乐家和著名音乐曲子的介绍等等不同的方面对音乐鉴赏的必要性和对大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做介绍。 关键词: 音乐鉴赏传统音乐现代音乐 一、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我一直觉得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音乐是由情而发,纵贯历史,横看中西,文明的发展中总有音乐这个重要的角色去推动着,从远古的诗经的朴素到唐诗宋词的华丽和缠绵但元曲的现实和丰富,它们不仅见证着中国文学的巨大发展,加之中国传统古典乐器就成为中国古典音乐的繁荣发展史,我们不禁赞叹:古人用他们特有的智慧让我们后代人体会到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的传世经典,一直到后来的民族音乐的盛行,中国几千年的音乐风格在经久不衰地传递着华夏民族最具特色的东方文化。 西方传统音乐以神秘浪漫为主,很多宗教思想的写照,钢琴的加盟使它越来越具抒情、浪漫、自然风格。经过中世纪时期、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西方音乐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与中国古典音乐的空灵与返古相比,它所具有的浪漫是空前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音乐越来越注重乐器的协奏和声调的组合,正如中西方意识形态一样,中西方音乐也呈现出它们截然不同但又各具韵味的时代和地域特色。 历史的车轮转动着,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中西文化的不断交融,使音乐的风格也各自出现了变化。19世纪以来,西方音乐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经济的发展是音乐的大众化变的越来越深刻,流行音乐开始蔓延至全世界,华尔兹、波尔卡、探戈舞、布鲁斯、爵士音乐、摇滚等等,直到现在的通俗音乐,他给人的是自由的呼吸和心灵完美的感应,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成为人们精神的港湾,它不是贵族化的奢侈而是平民化的消费,能被各种类型的人接受,成为世界范围的大众文化盛宴。 处在这个时代,我们所拥有的不仅是对民族历史要了解多少,要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还要对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这就要求对音乐发展历史

音乐作品分析

音乐作品分析 1. 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的结构。乐段的特征:①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表现完整 乐思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结构,是建立在单一主题上的,最小的完整曲 式。②乐段的组成部分是乐句,乐句间相互用终止式划分开来,又通过终 止式的功能关系联合成有机的曲式结构。③乐段常由几个乐句组成,这些 乐句之间具有问答呼应的关系。④主调音乐风格的乐段,在陈述发展和结 束乐思时,和声的表现手法起很大作用。⑤乐段的结构规模一般不太长, 但形式完整,统一,能体现鲜明的音乐形象。⑥乐段可以作为独立乐曲的 曲式,也可以是较大型作品的一部分。 2. 单乐段划分依据原则:①依据和声——调性布局可以分为开放性乐段(乐段不结 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收拢性乐段(乐段结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转调 乐段(乐段结束在从属调)等;②依据主题材料及乐思发展的状况可以分 为:重复性乐段,飞重复性乐段,展开性乐段,“无终旋律”式的乐段等; ③依据乐段拥有的乐句数量可以分为:二乐句乐段,三乐句乐段,四乐句 乐段,多乐句乐段等;④依据结构的模式可以分为:方整性乐段,不方整 乐段等。 3. 乐段的补充,扩充和约缩 A .补充——乐句或乐段末尾形成终止式以后的收束性扩展称为补充。补充的典型 形式是:①延长或反复主和弦,如肖邦《g 大调前奏曲》最后8小节。主和弦的延长常常构成主音持续音,并常常出现下属系的和声或向下属系的离调和转调;②反复终止和弦,如贝多芬《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9~12小节。③用正格终止结束以后再用变格终止作为补充终止,如格里格《加德》最后9小节。 B .补充——乐句或乐段在内部(即在用终止式结收束以前)进行结构的扩展,称 为扩充。扩充的方法有:①动机或乐节的反复,模进,模仿或变奏。②延长终 止和弦。③在阻碍终止或不完全终止后,重复前面的乐节或乐句,最后以完全终止结束。④用复调手法,变奏手法或调性发展的手法扩充内部结构。

声乐作品分析

对《驼铃》的分析 歌曲总体 这是一首应影片需要而创作的一首歌曲,他不具有作者所在时期的时代特征,但是他却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歌曲另外一种含义——这首歌曲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表达了影片的内容,和影片的主题感情。歌曲的背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文革,那是一个非常恐怖和黑暗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真理被颠覆,什么都不存在真正的正义,只是很多的黑暗。而影片正是讲述着这样的一个故事,而我们的词曲作者——王立平。作者的生活趟过那文革的记忆,他在历史过去三十年后,他为这样一部影片作词曲,他怀着怎样的心情,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个歌曲分析中,寻找那么一丝丝的细微的感情。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歌曲,以至于在八十年代创作至今,依旧深受欢迎,在电影发布之时,这首歌曲随着影片一起穿家入户,可是影片走了,歌曲却被深深挽留下来,这首歌曲成为当时所有军队,部委的保留歌曲,成为当时演唱歌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歌曲背景分析 《驼铃》是王立平为《戴手铐的旅客》而作的电影插曲,于洋又演又导,片中惊险场面吸引了大量观众,而此歌由蒋大为演唱,成为经典歌曲。歌词紧扣影片剧情,表达了浓浓战友情,而成为部队、公安、甚至同学毕业时首选,影响甚大,传唱至今仍旧不衰。 《戴手铐的旅客》是王立平配曲的第一步故事片,。1980年5月1日,摄制组在中缅边境取外景,需要曲稿,王立平应邀去和摄制组会合,可是一路上也没有找到词作者,而距离交稿日期越来越近。于是王立平就在昆明写了词,在车上酝酿曲子。“云南的路不好走,得知我是北京来的。大伙儿就让我坐在司机旁的第一个位置上,有时候我进入状态,就手舞足蹈的哼唱着,回头一看,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我,和主演,也是导演汪洋见面后,他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主题曲拿来了不?快给我听下。“我说别急,在唱这歌之前,给你们讲个故事,其实说道故事,剧组所有的人对剧本比我清楚多了。可是我为什么还要讲呢?我只是想告诉他们,我的创作意图,或者说源泉是什么?当然这话是王立平之后讲的。在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当老公安刘杰正在追击特务时,而一张有关他的通缉令落到了他一个战友的手上,理由他是走资派。但是这位战友没有扣留他,握着他的受送他上了征程,我给导演念了我的词。“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主题曲的所用的乐器,我在所有的程度上,我没有用导演组准备的流行的电子琴,电吉他,而是取材于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用了琵琶,二胡。在风格上,还用了民族化的音乐元素。 词曲作者 王立平 二十年来王立平创作了大量的影视音乐作品,作品大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和鲜明的个性,同时王立平还是一位词曲兼常的歌曲作家,锁创作的歌曲不但优美动听,情深意切,富于哲理和文化品位,雅俗共赏,广为流传,久唱不衰。 演唱者 蒋大为是我国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是一位最具实力的歌唱家,是歌坛上的一棵长青树,具有深厚的声乐造诣。他的演唱甜美,音色明亮,感情真挚。他的歌唱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三十年来,他的歌声传遍海内外,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三十年来他演唱过上千首的歌曲和上百部的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歌。经他演唱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歌在八十年代真可以说是独领风骚、家喻户晓。 蒋大为无愧于这些美称,他以他的实力确立了他在中外歌坛上的无比辉煌的地位。蒋大为有着非常独特的和使人难以忘怀的歌喉。他的音色清醇自然、明亮通透,既富有磁性的魅力又有金属般的穿透力。他原先是学习美声的,可贵的是他

传统音乐及现代音乐之对比探析

传统音乐及现代音乐之对比探析 摘要:对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产生、发展分别进行阐述,通过实例对两者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传统音乐;现代音乐;艺术精神;传承与发扬 21世纪的音乐像万花筒般出现了很多变化。变化之大,可比之前一千年的总和,反映出人类环境的变迁。大千世界,能否找到一种充分宣泄人们的情感方式呢;找到最适合的表现方法来记录这个时代的生活、以及人们的喜怒哀乐。 “现代人”欣赏艺术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现代艺术”更能深人人心还是“传统艺术”更加丰厚。真正的艺术家往往走在时代的前端,他们的作品往往在当时轰动一时,让世人瞩目,并冠以传奇的称颂,因此当代的音乐家也在不断地尝试和努力、用音乐记录属于我们时代的情感。在不同的音乐领域中,作曲家用不同风格的音乐创作,以表达自己的心声、流传给后世。 自十八世纪以来古典音乐一直出现在庄严,肃穆的场合,所以古典音乐更需要我们能够专注去听。到音乐厅坐下来,用心感受那份庄严与高贵。如果你愿意倾听一颗细腻而敏锐的心灵投身在时代潮流之中所创作的心血结晶,用耳朵

和心去感受时代的脉动,那你将能够从二十世界之后许多的音乐作品中,得到领悟与感动。随着时间的变迁,也深刻的感受到一个年代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回忆,那是一辈子的审美和价值观的结合。按古典音乐的宽泛广义看,印象派音乐和现代音乐皆不属古典音乐之类;若按严格的古典音乐定义,代表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音乐作品。莫扎特的音乐犹如《诗经》,声韵优美,扣动心弦它舒缓庄重,娴静平和,典雅清悠,实“有可远观而不可袭玩也”的意境。贝多芬的音乐则傲岸随意,时而轻松惬意、时而戎重激荡,仿佛像君王的双眼在注视云云众生。正如古人所说言不尽意,古典音乐含义深远,悠远流畅,曲雅意美,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古典音乐需要人用心去慢慢体会,融人进去,才会发现源远流长的内在因素,发现音乐的美:音乐是一种语言,奏出的是知音方懂的心声,感悟人生的真谛。 古典音乐不论年代多久远依然常听常新,百年来久盛不衰。大部分西洋古典音乐的主题是歌颂、是赞美,有着悠扬欢快旋律以及优雅欢畅的品质。而且即使是有一些主题严峻、思想深邃的古典音乐作品,难以靠近我们的生活,也往往想要传达出一种“严肃中的快乐”。譬如贝多芬著名的《欢乐颂》、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虽然这些作品都饱含着高尚而深沉的哲理,但都带给我们指明灯般积极开阔的振奋感。享受古典音乐的关键在于反复多次聆听,

音乐基础知识欣赏部分复习资料

音乐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一、人声的类别:男声、女声、童声。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女低音。 男高音:当今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卡雷拉斯、帕瓦罗蒂——《我的太阳》。(帕瓦罗蒂于2007年9月6日当地时间凌晨5时在他位于意大利莫迪那的寓所内逝世,享年71岁)。李双江、蒋大为等。 女高音:彭丽媛、宋祖英《爱我中华》。 女中音:关牧村、罗天婵、德德玛、张暴默《鼓浪屿之波》 男低音:刘秉义、温可铮。夏里亚宾(俄国)——《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民歌。 女低音:安德森(美国黑人歌唱家) 民歌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二、音乐家及代表作品 1、第十三册 《新疆之春》——马耀先、李中汉。小提琴独奏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管弦乐)——郑律成 《婚礼进行曲》(管风琴)——瓦格纳(德) 《葬礼进行曲》(钢琴)——肖邦(波兰)——钢琴诗人 《拉德茨基进行曲》(管弦乐)老约翰.施特斯劳(奥地利) 《G大调弦乐小夜曲》体裁:小夜曲——莫扎特(奥地利)——音乐神童 《如歌的行板》体裁:弦乐四重奏——柴科夫斯基(俄国) 《二泉映月》体裁:二胡独奏——阿炳(华彦钧,江苏无锡人) 2、十四册 《游击队歌》——贺绿汀。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保卫黄河》选自《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黄河大合唱》大型声乐套曲。 《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无伴奏女声三重唱 《鼓乐》——非洲鼓和鼓乐 《西非民间音乐》——(马林巴合奏)

《摇篮曲》——勃拉姆斯(德)——德国三B之一,巴赫、贝多芬。 《鳟鱼钢琴五重奏》——舒伯特(奥地利)——歌曲之王 《惊愕交响曲》交响曲——海顿(奥地利)——交响乐之父 《雷鸣电闪波尔卡》——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圆舞曲之王 《渴望春天》——莫扎特《春天来了》——雷雨声《春晓》——陈怡 3、十五册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音画)——鲍罗丁(俄国) 《图画展览会》(音画)——穆索尔斯基(俄国) 《噶达梅林》(交响诗)——辛沪光 4、十六册 《爆布与溪流》(管弦乐)——李宝树《日出》——格罗菲(美) 《瑶族舞曲》——管弦乐《渔舟唱晚》——古筝 歌剧:《猎人合唱》——《自由射手》 《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洪湖赤卫队》 《饮酒歌》——《茶花女》:威尔第,意大利作曲家 《卡门序曲》(管弦乐)——比捷(法国) 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连歌》——选自红色娘子军 场景音乐、西班牙舞曲——《天鹅湖》-柴可夫斯基(俄国) 《飞天仙子》——《丝路花雨》 戏曲: 京剧:1、四大行当:生、旦、净、丑。2、唱腔:二黄、西皮。3、代表人物:梅兰芳4作品:《穆桂英挂帅》《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智斗》《唱脸谱》 越剧:浙江嵊县的地方戏。《十八相送》。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何占豪、陈钢曲。

50音乐学专业《曲式与作品分析》

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纲要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说明 《曲式和作品分析》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的曲式和音乐作品分析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曲式分析基本理论;二是音乐作品内容分析。要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曲式类型的特征以及判断依据,能分析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特征及音乐内容特征。 二、参考书目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为杰陈丹布编著)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3、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 第二章:一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一段曲式;乐句、乐节和乐汇之间的区别;一段式的分类原则。 2、理解:一段曲式的特征;乐段内部各单位的相互关系;复乐段的结构意义。 3、重点分析曲目:格里格《我爱你》 巴托克《献给孩子们》。 4、分析要求:能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作简要的和声分析;说明音乐内容。 第三章:二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二段曲式?二段式呈示段的特征;什么是再现的二段式?什么是无再现的二段式? 2、理解: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重点分析:舒曼《初衷》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判断曲式形式;画出曲式结构图;分析音乐内容。

第四章:三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三段曲式?什么是引伸型中段?什么是并置型中段? 2、理解:引伸型中段和并置型中段各有哪些特点? 3、重点分析: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NO2 《在银色的月光下》。 4、分析要求:判断何种类型的三段曲式;画出结构图式;分析中段写法;说明音乐内容。 第五章:三部曲式 1、识记: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图;中部的写法可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什么叫三声中部? 2、理解:三部曲式的基本特征;呈示型中部与展开型中部有哪些不同? 3、重点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三乐章 肖邦《降E圆舞曲》OP18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乐段;判断曲式类型;画出结构图式;分析音乐内容。 第六章:变奏曲式 1、识记:变奏曲式的定义;什么是固定低音变奏?什么是装饰变奏? 2、理解:变奏曲式依据变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重点分析:阿连斯基《固定低音》OP5.NO5 莫扎特《主题与变奏》 刘庄《钢琴变奏曲》 4、分析要求:能较准确地描述变奏曲主题及各个变奏的创作手法特征及调性布局。 第七章:回旋曲式 1、识记:什么是回旋曲式?画出其图式。 2、理解:回旋曲式插部与叠部之间的关系。 3、重点分析:洗星海《到敌人后方去》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4.NO2第三乐章。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标出叠部和插部;画出曲式结构图。 第八章: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及其他 1、识记:奏鸣曲式的定义、结构图式;回旋奏鸣曲式的定义、结构图式。 2、理解: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各有哪些特征?回旋奏鸣曲式与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各有哪些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