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普通话教育研究及发展中心资料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网上资源

对外汉语网上资源

电子资源库:(一)综合网国家汉办网/该网站由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提供国内外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新闻、H S K考试的有关规定及资讯、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培训及考试的有关规定。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http://202.112.195.8/hsk/login.asp本语料库是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作文考试的答卷语料库,收集了1992-2005年的部分外国考生的作文答卷,共计10740篇,约400万字。

后经补充,语料总数达到11569篇,约430万字。

本语料库是母语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中介语语料库。

运用本语料库中的作文语料,可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多方面研究。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该网站内容丰富,包括文化传承、华校动态、网上教学、汉考消息、文化时评、汉语课堂、学生习作等栏目。

我的中文网/由加拿大“我的中文网”网络公司主办,主要是面向加拿大的华人华侨以及北美地区以英语为母语的中文学习者。

网站内容包括: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的世界汉语教学最新资讯、H S K考试最新消息、网上中文教学以及网友们之间的交流等。

中文教育网/index.htm由北京东大正保集团主办,包括汉语学堂(名家朗诵、生活汉语、旅游汉语等)、关于中国(中国地理、中国气候、民族文化、中国旅游、中华美食等)、趣味汉语等栏目。

网络孔子学院/index.htm它是“汉语国际推广北京基地”的组成部分,该网站提供中国之声、在线学习(快乐汉语、简易汉语、奥林匹克汉语、快乐旅行)、语言资源、感受中国、博客、论坛等栏目。

外国人在中国/汉语知识,网站文字以英文为主。

对外汉语交流信息网/有关对外汉语各类新闻信息及链接。

汉语世界/发布对外汉语最新动态、新闻交流、实习信息。

中国语言文字网/index.htm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承办,包括语文工作、民族语文、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语料库等。

中国语言资源网/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承办,它提供了语料库检索系统。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所毕业手续填写指导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所毕业手续填写指导

***目录***一. 概述二. IANG签证申请指南2-1. 概述2-2. ID990A填写指南2-3. ID990A第8页办理指南2-4. 香港中文大学毕业证明申请指南2-5. IANG签证办理指南三. 内地逗留D签注办理指南3-1. 概述3-2. 香港路线3-3. 深圳路线四. 学位认证办理指南4-1. 概述4-2. 中联办留学证明申请指南4-3. 学位认证办理指南五. 其他可能需要办理的手续(通行证换证,学生签注延期等)办理指南5-1. 学生签注延期办理指南5-2. 通行证换证申请指南六. 附录,包括:6-1. 毕业无意留港工作人士返港快速办理所有所需手续的流程指南6-2. 供蛋疼菊紧人士参考的通行证学生/工作无缝换本指南***END***一. 概述那么,总的来说,我们在毕业之后需要办理的手续主要有三个:IANG签证及对应的内地逗留D签注,中联办留学证明,以及之后的港澳学历认证。

接下来的文章里,本人就按照正常情况下办理的先后顺序,为大家简要说明一下这些手续的办理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人乃2012中大毕业生,且以下材料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准,辅以各路资料陪衬及完善。

故部分内容将仅适用于中文大学毕业生,其他院校毕业生请仅供参考,谢谢!二.IANG签证办理指南2-1. 概述(Ver.1.1更新)对于大部分打算毕业留港工作的学生,结课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应该就是办理IANG签证了。

这个签证可以使你在香港不受限制的工作,且只要你的工作内容是与学科相关的,在到期之后就可以办理续期,直至获得永久居民资格。

办理IANG需要的资料有:1. 往来港澳通行证(原件及身份页,香港学生签注页,第一次入境和最后入境盖章页复印件)2. 香港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3. ID990A表格(包括需要贴在上面的2寸半照片一张)4. 毕业证书/毕业证明信(由学校出具,可提交原件或复印件)有关详细的所需资料清单,请参阅.hk/chtml/id991.htm#VII那么,接下来我就针对第3项和第4项详细说明一下。

普通话学习资料

普通话学习资料

普通话学习资料普通话,是中国的标准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增强,学习普通话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水平,本文将介绍一些优质的普通话学习资料,供读者参考和使用。

一、教材类资料1.《标准普通话教程》:这是一本由国家语委编写的教材,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

它包含了丰富的听、说、读、写训练内容,适合初学者和进阶学习者使用。

2.《新实用汉语课本》:该教材由北京语言大学编写,注重实用性和交际能力培养。

它通过真实的对话和情景训练,帮助学习者提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听力类资料1.网络音频课程: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收听各类普通话课程。

例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汉语教室》节目提供了丰富的普通话学习资源,包括听力材料和语音练习。

2.普通话口语训练软件:市面上有许多普通话学习App,它们提供了各种听力练习和语音纠错功能。

例如,有道口语助手、汇通口语等应用程序,可以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练习普通话。

三、口语类资料1.汉字拼音对照本: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是正确的发音和拼读。

通过使用带有汉字拼音对照的阅读资料,学习者可以在阅读中理解并模仿正确的发音,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口语练习材料:《实用日常口语表达》、《地道口语365句》等图书提供了大量的日常口语练习材料,它们内容丰富,涵盖了各个场景和话题,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口语流利度和语感。

四、阅读类资料1.中文读物:阅读中文书籍是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语言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习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中文读物,例如《小王子》、《红楼梦》等,通过阅读提升普通话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2.新闻和时事资讯:阅读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当今社会和政治情况,并且拓宽知识面。

通过接触不同主题的文章,学习者可以提高普通话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以上介绍的普通话学习资料只是冰山一角,市面上还有许多其他优质的学习资源。

【大学介绍】香港中文大学简介

【大学介绍】香港中文大学简介

【大学介绍】香港中文大学简介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一九六三年,是一所高瞻远瞩的研究型综合大学,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创校使命。

中大的师生来自世界各地。

于二零零七年,我们有教职员五千八百多人,本科和研究生共达二万之数,其中约三千人来自香港以外四十五个不同国家和地区。

目前,中大有九十个本地和海外校友组织,联系全球超过十一万名毕业生。

中大的教育以培育既专且博的人才为目标,特色包括灵活学分制、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并特设通识教育,以扩阔同学视野,及培养综合思考能力,使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成为出色的领袖人才,贡献社会。

中大开设的学院包括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另设研究院。

全校提供超过三百三十项本科和研究院课程。

二零零六至零七学年,大学的研究经费高达港币十三亿六千万元,包括来自本地及海外的资助。

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甄选为卓越学科领域的十个项目中,四个由中大教师领导研究。

我们与许多海外和内地学府合作成立研究中心。

不少研究成果已透过科技转移,发展成产品,亦带动多间科技公司成立。

在二零零六年公布的十年策略计划中,我们将会重点投放资源,发展五个已达卓越水平的学术领域: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讯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及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

预期这些领域的研究发展将会更上层楼,造福社会。

书院制是中大的特色,为本港大学中独有。

现有的成员书院包括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和逸夫书院,与大学相辅相成,提供以学生为本的全人教育和关顾辅导,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巩固同学对书院和母校的归属感。

我们新近增添五所新书院,分别是晨兴书院、善衡书院、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为同学提供更多选择。

中大校园面积一百三十四公顷,俯瞰吐露港,是全港最宽广绿化的校园。

大学共有七所图书馆,另有文物馆、音乐厅、游泳池、运动场、网球场、壁球场、水上活动中心和健身室等。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概况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概况

>7>7沿沿沿b_>7河沿沿>7b>7滂沿》7。

>7。

≯>7>7>7),>砌,7>≯治。

7>,≯—>:式77≯>^),。

70)_>≯≯卜>:武巧090,巧{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概况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于1965年成立,历年致力于培训学位教师、教育研究及专业人才,并积极推行研究和发展活动。

学院的使命有三:教学方面,锐意建造一充实丰足的环境,为职前及在职教师提供优质的专业及学术培训.使之成为高效能的教育专业人才;研究方面,积极从事教育研究及专业发展工作,务使学院成为香港以至亚太区具影响力的研究及发展中心:服务方面,为政府及学校提供响应教育变革的支持,并与各地有关机构及院校加强联系与合作。

现任院长为学院课程与教学学系李子建教授。

目前,学院下设四系、一部、一中心:教育心理学系(系主任为侯杰泰教授)、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系主任为汪雅量教授)、课程与教学学系(系主任为黄显华教授)、体育运动科学系(系主任为庄大伟教授)、体育部(主任为卢远昌先生)、大学与学校伙伴协作中心(主任为李子建教授)。

各学系、学部为不同的教育范畴提供教师教育课程、教育研究、发展及服务计划,并积极联系各地教育团体,推行交流及协作活动;大学与学校伙伴协作中心致力于促进大学与各中小学健康互惠的关系,藉筹办不同的学校发展项目,积极推展全入教育和优质教育。

院内并设有三个课程委员会,统筹各类学务工作:教育高级课程委员会(主席为卢乃桂教授)、教育专业课程委员会(主席为钟宇平教授)、教育本科课程委员会(主席为陈维鄂教授)。

编制方面,学院及其研究队伍共有员工三百余入,包括专任教师82人(教授17人、副教授19人、助理教授11人、专业顾问1人、高级导师11人、导师23人)。

本学年学生共2238人,分隶以下课程:学士课程239人、学位教师教育文凭1232人、硕士676人、哲学博士41人、教育博士50人。

学院成立迄今,毕业生已逾15000名。

据统计,2003年香港约32%的小学校长和47%的中学校长为学院校友。

香港中文大学授课式研究生课程

香港中文大学授课式研究生课程
香港中文大学,授课式研究生课程
学院
专业
文学院
人类学文学硕士
中国语言及文学文学硕士
文化研究文学硕士
文化管理文学硕士
视觉文化研究文学硕士
英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英文(文学研究)
艺术文学硕士
比较及公众是学文学硕士
语言学文学硕士
汉语语言学及语言获得文学硕士
音乐文学硕士
哲学文学硕士
宗教研究文学硕士
神道学硕士
基督教研究文学硕士
神学研究文学硕士
社会工作社会科学硕士
社会学文学硕士
跨学院课程
高级环境规划技术理学硕士
地球系统科学理学硕士
中国研究文学硕士
性别研究文学硕士
社会科学院
建筑硕士
可持续与环境设计学硕士
全球传播文学硕士
新闻学硕士
新媒体理学硕士
广告社会科学
企业传播社会科学硕士
地理信息科学理学硕士
可持续旅游社会科学硕士
临床心理学社会科学硕士
心理学学士后文凭
通识教育社会科学硕士
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科学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
家庭辅导及家庭教育文学硕士
社会服务管理文学硕士
社会政策文学硕士
信息工程学理学硕士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理学硕士
电子商务与物流技术理学硕士
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理学硕士
高级管理人员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学硕士
理学院
中医学硕士
针灸学理学硕士
中医学理学硕士
中药及草药学理学硕士
生物化学及生物医学理学硕士
食品营养与科技理学硕士
数学理学硕士
物理理学硕士
风险管理科学理学硕士
数据科学及商业统计理学硕士

全纳教育背景下的双语共融计划——香港中文大学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考察心得

全纳教育背景下的双语共融计划——香港中文大学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考察心得

学 习 手 语 同样 可 以 发 展 认 知 和 思
语 言 。 教 学 时 自然 手 语 和 口语 分
维 , 进 左 右 脑 发 展 。 因 此 , 共 开 使 用 。在 课 堂 上 , 们 用 手 语 时 促 在 他
融 计 划 实 验 班 的 课 堂 上 ,聋 人 教

般 不 说 话 ,而 说 话 或 朗读
上 没有 主 次之 分 , 位 是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的 , 地
都 要 独 立 承 担 教 学 ,对 全 班 同 学 共 负责 任 。在课 堂 的个 别 学 习过 程 中 , 们 看 到 , 听儿 童 主 动找 我 健
聋 人 教 师 寻 求 帮 助 。 这 一 理 念 和
习为方 式 开展 的 ,每组 都 有 老师 进行 个 别 指导 。该计 划 使 用香 港 青 田教 育 出 版 社 《 自 己会 读 》 我 系
师 。手 语 双 语 共 融 计 划 强 调 , 人 聋
施 了手 语 辅助 阅读计 划 。这一 计 划 以学 生 个 体 的 阅 读 能 力 水 平 为
基 础 , 以 分 组 学 习 和 个 人 自主 学
教 师 与 健 听 教 师 ,在 责 任 和 地 位
目标 是 让 聋 生 与 健 听 学 生 共 同 掌 握 口语 和 手 语 两 种 语 言 能 力 , 并
联 合 国 儿 童 基 金 会 天 津 项 目办 公 室 组 织 的 考 察 团 一 行 7人 到 香 港 中 文 大 学 的 手 语 及 聋 人 研 究 中 心 , 察 了香 港 “ 语 双语 共 融计 考 手 划” 的研 究 与 实 施 情 况 , 们 的 共 他
法 和 口语 语 法 并 不 相 同 , 自然 手

2023年语合中心课题

2023年语合中心课题

2023年语合中心课题2023年语合中心课题:简体中文的使用与推广引言:简体中文作为一种汉字书写系统,自1956年起在中国大陆逐渐推广使用。

尽管一直以来简体中文受到了部分人群的争议和批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简体中文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使得它成为了中国最主要的书写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2023年语合中心的研究课题,即简体中文的使用与推广。

一、简体中文的历史背景简体中文的发展源于20世纪中叶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为了提高全民素质和推动国家发展使用简化字来降低国民的识字难度便成为了一个重要任务。

在中国大陆的努力下,简化字逐渐被接受和使用,并在各个领域推广应用。

二、简体中文的使用与推广1.教育领域简体中文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使用简化字,孩子们能够更快地掌握汉字,并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此外,简体中文也在海外华人学校和留学生中广泛使用,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与传承。

2.政府机构与企事业单位简化字的广泛应用为政府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便利。

简体中文的使用使得公文和文件的处理更加高效,可以减少沟通的阻碍和误解。

同时,在海外交流中,简体中文的使用也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媒。

3.网络和新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简体中文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

大量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使用简体中文,以满足庞大的用户群体需求。

简化字的使用使得信息的传达更加迅速和方便,有助于广大民众获取和分享信息。

三、简体中文的优势与问题1.优势简体中文的最大优势是易于学习和理解。

相比于繁体中文,简化字简化了过多的笔画,减少了识字难度,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快速上手并流利地使用简体中文。

此外,简体中文在印刷和打字方面也更加方便,节省了时间和资源。

2.问题与挑战尽管简体中文在大部分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仍然有一些人群对其持有异议。

有人认为繁体中文更加具有艺术性和文化底蕴,简化字的使用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所冲突。

此外,一些人也担心简化字的推广可能会对未来的儿童造成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
中文教學(普通話為授課語言)專業文憑課程(2008)
PMI01標準語教育及中文科與普通話科課程發展
組別:A組
學員:劉小慧
日期:2008年8月1日
我看「普教中」--上課十天的反思
對於應否用普通話教中文這個問題,我有很多疑問,所以修讀這個課程,希望深入了解普教中與粵教中的分別。

從未曾試過用普通話教中文,我最關注的,是普教中能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是運用語文的能力。

其實,我本來是反對普教中的,因為普教中不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我總覺得用粵語教學才能揮灑自如。

直至幾年前歐遊時,外國人跟我說普通話,我尷尬地用英語回應,那一刻,我才認真思考學習普通話的必要。

而且,這幾年到國內升學的學生及來香港讀大學的內地學生都愈來愈多,又有很多行業要求員工回內地工作或公幹,香港人需要用普通話的機會不斷增加。

從社會需求而言,香港學生學習普通話是必須的。

程介明先生指出,「語言教學必須考慮下一代將面對的環境」;「應用對學習語文最重要」,我同意他的看法。

我們必須承認普通話是世界華人的共同語這個事實,讓學生及早學習普通話這種國際用語,免除長大後才學習語言的痛苦。

值得深思的是:只有普教中才能令學生學好普通話嗎?我覺得不是。

但中文科課節多,讓學生長時間沉浸在普通話的環境中,較易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兒童的學習能力很強,如果學生從小一開始便用普通話學習中文,學生的語言障礙不會太大。

普教中對教師的影響更大,我的普通話水平不高,壓力很大。

教學是育人的工作,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前途及終身學習的需要。

無可否認,改變教學語言對教與學都有影響,為師生帶來困擾。

但為了下一代,作為中文教師,我們不應該貪圖一時的教學方便,堅持用粵語教學。

我們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肯定改用普通話教中文不是為了與其他學校競爭或避免失業,而是為了滿足學生長遠發展的需要。

以開放的態度接受普教中,消除被迫改用普通話授課的無奈,才能教學相長。

其次,我們要裝備自己,學好普通話,嘗試用普通話
教學。

親身體驗遠勝於空談理論,深信只有經過課堂實踐,才能確切了解普教中的成效。

另一方面,我覺得教學語言的轉變,或許能帶動教學模式及教學法的轉變,提升學生的素質。

從教學目標而言,中國語文科的教學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

除了培訓應付實際生活及交際的需要的技能之外,中文教師還必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在這方面,張勵妍和黃虹堅老師談及的教學觀念,對我的啟發很大,特別是培養語感和重視感悟這兩項。

香港的中文教學,一向以語識為主,重視知識的灌輸、理性的分析與討論,不重視朗讀及感悟,忽略語感的培養。

回顧自己的學習經驗,中小學老師都只會朗讀詩詞及短篇文言文,不會朗讀長篇散文。

長篇散文只會按字、詞、句、段、篇逐一分析。

當了教師以後,我的教學法跟老師一樣,結果學生只學到零碎的知識,很快便把文章忘記。

反觀內地的語文教學,特別重視感悟,強調通過誦讀領悟理解,這種感悟學習,令文章內容直入學生心坎,學生能感受到中文的優美,更能明暸作者的人生觀及價值觀,形成「精神的根底」,一生受用。

我看過一個內地的課例,教師教授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她朗讀課文一遍後不斷要求學生朗讀,每讀完一遍便問學生幾道題目,層層深入,令學生完全明白作者的價值觀,並在現實生活中舉例引證。

在一節課裏,學生用不同方式把課文朗讀了五、六遍,最後可以把課文背誦出來。

這種以朗讀為中心的教學法,既能培養學生的中文語感,又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讓學生把經典文章深植心內。

看錄像後,我深知自己的不足,決定向內地借鑑,願意嘗試用普通話教中文。

總而言之,對於香港學生來說,普通話是第二語言,他們必須經過正規學習及長時間的沉浸,才能學好普通話。

要排除學生用普通話學習的障礙,以至樂於用普通話學習中文,中小學的中文教師都必須努力不懈,改變教學觀念、教學法及語言態度,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現在,香港政府還沒有制全面而明確的教學語言政策,普教中實在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路漫漫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