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症解剖结构

合集下载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斑块里面的结构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斑块里面的结构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逐渐加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减退。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数百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且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由于该病的致命性和影响范围,对其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淀粉样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重要病理特征。

淀粉样斑块是指在患者大脑组织中发现的一种斑块状结构,主要由β淀粉样蛋白(Aβ)组成。

Aβ是一种由蛋白质多肽组成的蛋白质片段,积聚在脑组织中形成淀粉样斑块,是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和大脑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淀粉样斑块的结构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通过科学研究和实验,已经对其组成和形成机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淀粉样斑块里面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概述。

1. 淀粉样斑块的主要组成成分在淀粉样斑块中,主要成分是由Aβ蛋白片段聚集形成的斑块结构。

Aβ蛋白片段是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经过酶解作用产生的,有两种主要类型:Aβ40和Aβ42。

其中,Aβ42对淀粉样斑块的形成作用更为显著,因其更容易聚集形成斑块结构。

2. 淀粉样斑块的结构特点淀粉样斑块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形态和成分两个方面。

在形态上,淀粉样斑块呈斑块状结构,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可见其丰富的纤维结构。

在成分上,淀粉样斑块主要富集了Aβ蛋白片段,而且还伴随有其他蛋白质和神经元降解产物的积累。

这些结构特点是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学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结构有助于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

3. 淀粉样斑块的形成机理至今对于淀粉样斑块形成的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是由Aβ蛋白片段的异常聚集和沉淀所致。

研究表明,Aβ蛋白片段的过度产生和沉积是形成淀粉样斑块的重要原因,而这一过程可能受到遗传、环境和芳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 对淀粉样斑块的治疗研究针对淀粉样斑块结构和形成机理的研究,科研工作者们也开展了诸多治疗研究。

病理生理学-阿兹海默症

病理生理学-阿兹海默症

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s Disease)
l 病症 l 静止时颤抖(resting tremor):单边或双边的手臂
会不由自主地抖动。双腿、双脚或下巴也会有抖 动的现象。 l 僵直(rigidity):中枢性的持续性肌肉紧张,导致 肌肉疼痛或是身体无法伸直。
l 运动不能〔akinesia〕和运动缓慢 (bradykinesias):呈现面部表情獃滞,足部蜷缩 等病症
阿兹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一、根本概念 二、病理改变 三、临床表现 四、病理生理机制 五、實驗設計
一、概 念
• 是一种原因不明、表现为智力 与认知功能减退和行为及人格 改变的进行性退行性神经系统 疾病,是老年痴呆的一种最常见 的形式
Auguste D, the patient described in the 1906 case study by Dr Alois Alzheimer and the first person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what subsequently became known as Alzheimer disease.
• 病理学: • 病毒感染学说 • 中毒学说 • 自身免疫学说关系 • 兴奋性氨基酸〔EAA〕学说 • 遗传学说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Ataxia Telangiectasia,AT)
•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Ⅰ型综合征(ataxia telangiectasia syndrome)又称共济失调性毛细血 管扩张症、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免疫缺陷症 (immunodeficiency with ataxia telangiectasia) 、Louis-Bar综合征Boder-Sedgwick综合征等。

阿尔茨海默病(ADppt课件

阿尔茨海默病(ADppt课件

轻度



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首先是近事记忆障碍, 后期出现远期记忆障碍,对发生已久的事物的 遗忘。 面对生疏复杂的事物易焦虑和消极,甚至出现 人格障碍,如不爱清洁、易怒、自私多疑等。 此期发生的记忆力减退易误认为是老年人常见 的退行性改变而忽视,因此容易和年龄相关的 记忆障碍想混淆,直到出现定向力障碍才引起 重视。



认为Aβ的生成与清除失衡是导致神经月 变性与痴呆的起始事件。 家族性AD的三中基因突变均可导致Aβ的 过度生成,从侧面印证啦该假说。 组织病理学:神经炎性班(嗜银神经轴 索突起包绕β-淀粉样变性而形成。)
Tau蛋白假说


认为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影响啦神经元 骨架微管蛋白的稳定性,导致神经原纤 维缠结形成,从而破坏啦神经元及突触 的正常功能。 组织病理学:神经原纤维缠结(过度磷 酸化微管的Tau蛋白在神经元内高度螺旋 化)
中度

记忆障碍继续加重,开始出现思维及判 断力障碍、性格改变、情感障碍、患者 的生活、学习及社会接触能力明显减退, 特别是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巧的衰退。
重度

上述各项症状继续加重,还可出现言语 无常,甚至不能完成穿衣、进食等简单 的日常生活事项。
MRI
PET-CT
辅助检查



神经影像学是最具有实际鉴别意义的。 CT上见脑萎缩、脑室扩大,脑MRI检查 示双侧颞叶、海马萎缩是诊断AD的强有 力的证据。 脑电图、脑脊液中Aβ12和Tau蛋白定量 检测、基因检测等有一定帮助。 神经心理学测验在诊断AD中是必不可少 的内容。
阿尔茨海默病 (AD
病因及发病机制



分为家族性(10%)及散发性(90%) 家族性:主要与淀粉样前体蛋白(APP) 基因和早老素基因(PS1,PS2)有关。 散发性:目前肯定有关仅是载脂蛋白E (APOE)基因。 直到目前,关于AD的确切病因还不明确, 主要是各种假说。

阿尔茨海默症病理学表现

阿尔茨海默症病理学表现

阿尔茨海默症病理学表现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以认知功能损害和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

病理学上,阿尔茨海默症主要表现为大脑神经细胞的异常变化和病理蛋白的异常沉积。

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理学特征之一是神经纤维缠结。

在患者的大脑皮质和海马等区域,可以观察到大量的神经纤维缠结。

这些缠结主要由异常的神经原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形成了纤维团块,影响了神经元正常的信号传导。

阿尔茨海默症还伴随有神经元原位异常变性。

这种变性主要表现为神经元体积的缩小和形态的改变,细胞核的异常变形等。

这些异常变性现象导致了神经元功能的下降和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理学特点还包括β-淀粉样斑块的沉积。

β-淀粉样斑块主要由β-淀粉样蛋白聚集而成,它们在大脑皮层和海马等区域沉积,形成了斑块状结构。

这些斑块的沉积会进一步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功能异常。

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理学表现还包括磷酸化tau蛋白的异常沉积。

tau 蛋白是一种在神经元中起支撑作用的蛋白质,但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tau蛋白会异常磷酸化并沉积在神经元内。

这些异常的tau蛋白沉积会导致神经纤维的断裂和神经元功能的受损。

总的来说,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神经纤维缠结、神
经元原位异常变性、β-淀粉样斑块的沉积以及磷酸化tau蛋白的异常沉积。

这些病理学变化共同导致了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和记忆障碍的出现。

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理学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诊断与影像学技术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诊断与影像学技术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诊断与影像学技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以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为特征,不断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虽然目前尚未找到阿尔茨海默病的根本治疗方法,但病理诊断和影像学技术在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诊断主要通过脑组织的解剖学和组织学检查完成。

在病理学上,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特征是大脑皮质和皮层下结构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和异常蛋白质沉积,特别是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异常沉积。

此外,病理诊断还要排除其他有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脑动脉疾病、颅脑损伤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除了病理诊断外,影像学技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的监测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脑脊液分析中的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在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中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脑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信息。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可提供高分辨率的脑结构图像。

在阿尔茨海默病的MRI图像中,通常会观察到大脑皮质和海马体萎缩,这与病理上大脑区域的神经元丧失和胶质增生相一致。

此外,MRI还可用于评估白质损伤和局灶性异常。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是一种通过注射具有放射性示踪剂的特殊药物来评估脑功能的方法。

在阿尔茨海默病的PET图像中,常常显示出颞叶和顶顶额叶区域的代谢减少,这与神经元活动的异常降低相一致。

此外,PET还能准确探测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指标。

其他影像学技术还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磁共振波谱(MRS)。

fMRI可以提供关于脑区活动和连接性的信息,通过测量血氧水平变化来反映神经活动。

MRS则可以检测不同区域的代谢产物,如谷氨酸、谷氨酸和乳酸等,从而提供更全面的脑功能信息。

总而言之,病理诊断和影像学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神经病理学特征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神经病理学特征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神经病理学特征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进行性智力损害和认知功能减退。

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病理学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元丢失和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

首先,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学特征之一是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

β-淀粉样蛋白是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断裂产生的,它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沉积成斑块和团块。

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会导致神经元功能异常,干扰神经传递和细胞信号传导,最终导致认知和记忆功能的下降。

其次,神经元丢失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皮层和海马体等与记忆和认知相关的区域,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

这种神经元丧失主要发生在胆碱能系统中,胆碱能系统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产生和释放的主要区域。

神经元丢失进一步加重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下降。

此外,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理学特征之一。

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突触蛋白Tau异常聚集形成了纠缠体,进一步形成神经纤维缠结。

神经纤维缠结干扰了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异常,影响神经传递的正常运作。

这些缠结主要在大脑皮层和海马体等脑区形成,加剧了神经元损害和认知下降的程度。

最后,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病理学特征还包括脑萎缩和神经胶质病变。

随着疾病的进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特别是与记忆和认知相关的脑区。

此外,神经胶质病变也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常见的病理学改变,包括胶质细胞的异常增生和活化,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综上所述,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病理学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元丢失、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脑萎缩和神经胶质病变。

这些病理学改变导致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智力和认知功能的下降。

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生理机制解析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生理机制解析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生理机制解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主要影响老年人的退行性脑部疾病,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该疾病以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功能下降为特征,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本文将深入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特征是在大脑中出现异常的蛋白质沉积,其中最重要的是β淀粉样蛋白(Aβ),其沉积形成了脑部解剖学上称为“淀粉样斑点”的病理特征。

研究表明,积累的Aβ蛋白质可以干扰神经元之间的正常通信,并激活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发生退行性改变。

除了Aβ的沉积,另一个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特征是神经原纤维缠结。

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Tau蛋白聚集形成了神经纤维缠结。

这种Tau蛋白异常沉积会导致神经元内的细胞骨架崩溃,干扰细胞正常的代谢和养分输送,从而导致神经元逐渐死亡。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不能简单归因于Aβ和Tau蛋白的异常沉积。

许多其他因素也与疾病的进展相关。

例如,炎症反应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炎症细胞和分子可以促进Aβ蛋白的生成和Tau蛋白的异常改变,进一步加剧神经元的损伤。

此外,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紊乱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一些信号转导通路正常调控了细胞的存活和死亡,其中细胞凋亡通路的异常激活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相关。

此外,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异常、兴奋毒性等因素也被认为与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尽管目前还没有完全破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但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并开始探索潜在的治疗方法。

例如,一些药物试图通过减少Aβ的生成或增加Aβ的清除来阻止病理过程。

此外,针对Tau蛋白的聚集和相关的细胞骨架缺陷的药物也处于研究阶段。

总体而言,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对于这种疾病的了解与日俱增。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以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痛苦。

阿尔茨海默症病理分析讲解图文PPT课件

阿尔茨海默症病理分析讲解图文PPT课件

02 血液学检查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主要用于发现存在的伴随疾病或并发症、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排除其他病
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评估: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和 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CMAI)等,常需要根据知情者提供的信息基线评测,不仅发现症状的有无,还能够评价症状频 率、严重程度、对照料者造成的负担,重复评估还能监测治疗效果。Cornell痴呆抑郁量表(CSDD)侧重评价痴呆的激越和 抑郁表现,15项老年抑郁量表可用于AD抑郁症状评价。而CSDD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但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无关。
损害。应进一步进行详细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运用和视空间能力等各项认知功能的评估。如AD评
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是一个包含11个项目的认知能力成套测验,专门用于检测AD严重程度的变化,但主要用于临
床试验。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检查方法
临床表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8um,大脑皮质Betz细胞30 ~135um • 形状不等,呈圆形、星形、梭形和锥形等; • 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22
阿尔茨采默病的病理改变
➢4.1 神经细胞间的神经炎性斑块 (neuritic plaques, NP)
➢4.2 神经细胞内的神经原纤维缠结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
胼胝体下区 钩
舌回
海马旁回
枕颞沟 侧副沟
嗅脑沟 枕颞外侧回 枕颞内侧回
12
2.2 AD解剖特点:
• 脑细胞退化 • 脑皮质萎缩 • 脑回变薄 • 脑沟变宽 • 脑室扩大
13
脑萎缩是AD早期表现嘛?还是不一定啊?
当然不是。虽然痴呆和脑萎缩是相伴相随的,但是反 过来,有脑萎缩的老年人却不一定向痴呆的方向发展。 只有当患上某些可以导致痴呆的疾病时,才会逐渐发展 到痴呆。
Tau蛋白
属于微管相关蛋白(MAP)家族,主要分布于神经 元轴突内。
主要功能:促进管蛋白聚集成微管,维持微管的 结构。
doi:10.1001/jama.2019.4782
5
1.3我国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现状
①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约有该病患者超过500万人。 在我国患病人群年龄>65岁的人群中痴呆的检出率平均 为5%,超出80岁者有严重痴呆者高达15%-20 %。
② 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 4.51亿,老年痴呆人口1974万人。
➢4.3 拓展
23
24
4.1神经炎性斑块(NP)
➢主要是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沉积所致 ➢Aβ来自淀粉样前体蛋白(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经α、β、γ-分泌酶水解而来 ➢α 、γ-分泌酶使APP水解成sAPP ,具有神经保护作
用,阻止Aβ的形成 ➢β、γ-分泌酶则使APP水解成Aβ1-40或Aβ1-42
25
APP分子结构模式图
26
APP分子的剪切
27
神经炎性斑块的形成过程
28
APP 的代谢过程示意图

×
29
特点
➢这种斑块是细胞外的结构,在AD病人的脑中常 见,特别是在海马和新皮质中
➢在AD的神经炎性斑块是一种致密的、不溶性的 结构
➢斑块由中心的ß-淀粉蛋白和周围异常的轴突和树 突组成
30
阿尔茨海默症
——解剖结构
汇报人:某某某
1
目录
1.阿尔茨海默症简介 2.大脑解剖结构 3.海马解剖结构 4.微观蛋白变化
2
1.阿尔茨海默症简介
3
1.1命名
阿洛依斯·阿尔兹海默 ( ALOIS ALZHEIMER )在检查一位55岁因精神疾病死亡病人 的大脑切片时发现有异常“沉淀物”沉积在脑组 织,对于这一新发现的,不知原因的病例,医学 界命名为——阿尔兹海默综合症,又称老年痴呆 症。
75-79
80-84
年龄(岁)
85-89
90-94
95-99
李昂. 2010-2050年中国老年痴呆的预测研究[D].苏州大学,2015.
7
发病现状和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率越来越高, 已上升为常见死亡原因的第4位,仅次于心脏病、肿瘤 和脑卒中。
8
2.大脑解剖结构
9
2.1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③ 痴呆已经成为60岁以上老年人主要的致残因素。 大多数的痴呆老人住在家里,依赖于家庭成员照顾。
李昂. 2010-2050年中国老年痴呆的预测研究[D].苏州大学,2015.
6
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高
患病率(%)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65-69
70-74
大脑纵裂 中央沟 顶枕沟 额叶 颞叶 枕叶 顶叶 岛叶
中央沟
额叶 中央沟
顶叶
大脑纵裂
顶枕沟 顶叶
岛叶
枕叶 额叶
顶枕沟
颞叶
外侧沟
枕叶
颞叶
10
外侧面
额叶: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中央前回
额上回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额上沟 额中回 额下沟
中央前沟
中央沟
中央后沟 顶上小叶 顶内沟
缘上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薛爽,壹图(图).发现脑萎缩怎么办?.中老年保健,2019(2):8-9.
14
3.海马解剖结构
15
海马的解剖
16
17
18
分区
CA4
CA3 CA2
CA1
19
20
4.微观蛋白变化
2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构造
胞体 cell body
突起 轴突 axon 树突 dendrites
(一)胞体
• 细胞代谢和信息整合中心; • 大小不等(直径5~135um);小脑颗粒细胞
顶枕沟
顶叶:
中央后沟
顶内沟
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角回)
额下回 外侧沟
颞叶: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上回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中回
角回 颞下回
枕前切迹
颞下回
11
扣带回 额上回
胼胝体沟
扣带沟 中央旁小叶 楔前叶
胼胝体干
胼胝体
穹窿
(压部)
透明隔
楔叶
胼胝体膝
顶枕沟
胼胝体嘴
前连合
终板旁回
距状沟
4

1.2世界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现状
全世界有4700万人患有痴呆症,到2050年,这一数字预 计将增加到1.31亿,绝大多数发生在65岁 ~ 90岁以上的老 人。
Arvanitakis Z, Shah RC, Bennett D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ementia: Review. JAMA. 2019;322(16):1589–1599.
G.G. Glenner, C.W. Wong, Alzheimer's disease and Down's syndrome: sharing of a unique cerebrovascular amyloid fibril protein,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22 (1984) 1131-1135.
神经炎性斑块
31
4.2神经原纤维缠结
Tau蛋白在AD患者神经元细胞内被过度磷酸化, 导致其聚集成由螺旋状细丝组成神经原纤维缠结( NFT),NFT会影响神经细胞功能,进而导致神经元死 亡。
32
T. Guo, W. Noble, D.P. Hanger, Roles of tau protein in health and disease, Acta neuropathologica, 133 (2017) 665-7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