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知识总结鲁教版.doc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微粒观点

1、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3、微粒之间有空隙

【知识解读】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指分子、原子、离子,它们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肉眼看不见。灰尘满天,就不能说微粒在不断运动,原因是灰尘肉眼看得见,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微粒。

2、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与压强有关: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如热胀冷缩;压强越大分子间的间隔越小,如:空气加压压缩,体积减小。

3、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是,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知识解读】

1、从微观角度把握概念:纯净物里只有一种分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的

2、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判断:①自然界中的物质、食品饮料、溶液、合金都是混合物;纯净物一般都是按化学名称命名,即根据名称可知道其组成。②纯净的空气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③自然界中的水是混合物,只有说“水”“纯净水”“蒸馏水”时才是纯净物。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水的净化方法有: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吸附(除去悬浮在水中颗粒较小的杂质)、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消毒杀菌。

【知识解读】

1、沉降包括静置沉降和吸附沉降。净水过程中先静置自然沉降后,再加明矾进行化学沉降。

2、明矾:吸附水中的悬浮的杂质而沉降;活性炭:吸附水中细小的杂质。氯气、漂白粉:消毒杀菌

3、吸附、沉降、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使浑浊的水变清澈,但是不能除去溶于水的杂质;要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要用蒸馏法。

4、蒸馏与蒸发的区别:蒸馏和蒸发都是分离提纯混合物的常见方法。蒸发是加热煮沸将水蒸干,目的是得到可溶性固体(即溶质);蒸馏是加热煮沸并把水蒸汽冷凝,目的是得到蒸馏水。

5、饮用水:纯净水——长期饮用降低免疫力;矿泉水——矿物质适中,才是健康水;自来水——含天然水中有益矿物质,是健康水。但是,自来水要煮沸才能饮用。

四、硬水和软水:

硬水:只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只含有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知识解读】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1、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净衣服;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的还可以引起锅炉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2、硬水与软水的鉴别:取样,分别滴入肥皂水。泡沫少且有白色垢状物出现的是硬水;泡沫丰富且没有白色垢状物出现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加热煮沸,蒸馏、离子交换法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

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通电2H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知识解读】

1.反应的微观过程:

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④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3、现象要点:“正氧负氢”—争养父亲;“氢二氧一”—V 氢气:V 氧气=2:1。描述体积比时要注意比例顺序。

4、在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主要原因是:a.由于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b.在电解水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

5、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氢气的化学能。

二、水的合成—氢气燃烧

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 2+O 点燃2H 2O

2.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知识解读】

1.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但是氢气易燃,与空气混合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点燃,如果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如果只有“噗”的很轻微的响声,则氢气纯净,可以点燃。

2.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①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②燃烧产物是水不会

污染环境;③可以用水为原料制取氢气,原料易得且可以循环利用。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知识解读】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化学变化只是研究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余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4、关于原子的结构

①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④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⑤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同种元素的原子有很多种,它们

的质子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同。如氢原子有三种,分别叫氕p i ē、氘d āo 、

氚chu ān 其结构如图:

⑥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⑦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⑧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热点)

【知识解读】

1、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

上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2、8、8。

2、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原

子很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

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