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指导教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书交流会与阅读指导课教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书交流会与阅读指
导课教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书交流会与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丰富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交流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师:黑板、多媒体课件。
2.生:认真阅读《伊索寓言》,做好读书笔记。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3分钟)
1.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2.课件出示,小结过渡。
这些小故事总结了受欺凌下层平民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通过动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
这些故事中蕴含着一定的道理。
二)汇报交流:
1.再现情节:(12分钟)
学生分享觉得有趣的故事,可以朗读或表演给其他同学听。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出示大多数同学感兴趣的故事,也可以采用赛一赛的方法激发兴趣。
2.交流心得:(20分钟)
学生任选一则寓言谈谈自己的见解或受到的启发,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相同篇目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教师也可以穿插自己的见解。
三)师、生共同小结:(2分钟)
深化主题,突出“我读书、我快乐”。
四)推荐读物:(1分钟)
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五)成果展示:(2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将读书卡粘在白纸上作为小报展示,贴在小黑板上,在全班展示。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学习目标:1.读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丰满寓言的故事情节。
2.学习“续写”和“扩写”两种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悠悠五千年,寓言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寓言》一书,去捡拾那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吧!1.同学们,读完此书,你印象最深刻的寓言故事有哪些?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2.从这些故事中,你发现“寓言”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生说)师出示:寓言是一种文学作品体裁,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它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二、读中感悟,合理补白1.看到大家交流的这么热烈,老师也想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请看《更渡一遭》。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捉到甲鱼想吃掉甲鱼,却又不想承担杀生罪名的人,他烧了一锅沸腾的水,并在锅顶架起一根细细的竹桥,让甲鱼两次从上面爬过的事,讽刺了那些面目伪善口蜜腹剑的小人。
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甲鱼?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自由说)师:这是一只可怜、悲哀的甲鱼。
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一下,大致有这几个:(1)甲鱼第二次听到主人让它爬过细竹条时,它会怎样想?会怎样说?又会怎么做?(2)甲鱼第二次到底有没有爬过去?3.是啊,故事的结局甲鱼第二次有没有爬过去,我们不得而知。
这正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巧妙之处:故事言简意赅,却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4.同桌两人合作学习,说一说甲鱼在第二次过细竹桥时它是怎么想的,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5.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闪光。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吧!6.交流,评价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都很丰富,但有一点要注意,无论怎样想象都不能背离寓言的寓意,不能违背事实。
三、深思熟读,丰满情节过渡: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幽默深刻。
三下《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阅读推进阶段一、寓言再叙,回忆.星”点第一名《拒苗助长》第二名第三名二、开讲故事,梳理“怪”点1.讲寓言故事《邯郸学步》。
中Hi 古代离立〜任”之排行桢名次 *力依*名称给Mt毕一名 «加华8孚省》* © 布二a 《报苗助仁》T泊三.名«却人女恒》・次顺德小谙2.提取信息,关注方法。
三、分析评价,剖析“怪”点四、聚焦“怪点”,领 悟寓意02聚焦讽刺类寓言,感受“怪”点名次田言故串名称《即单口学步》《郑人买旗》五、联结生活,思辨寓意1.情境思辨。
2.联系生活思辨。
六、举一反三 1.学习排名前三的另外两个寓言故事:《掴苗助长》《郑人买履》。
2.给这两 个故事制作“寓言故事身份证”。
七、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1.小结:运用“读 懂内容、体会故事、联系生活、深入理解”的方法学习寓言。
2.继续阅读其他 寓言故事。
八、板书设计联系生活,深入理解------------ 生活道理Q故事一―。
3采撷成果,升华“怪”点阅读成果展示交流阶段一、演一演:寓言故事会故事名称>奇怪的行为: 结局:寓意r答案预设:寓言故事身份证寓言故事身份证故事名称?《邯郸学步》奇怪的行为:丢掉自己展来的步法,从头开始学邯郸人走路, 结局,不仅没学会比郸人的走法,还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记了,爬 看回国,寓意: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没学到别人的,反而连 \ 自己原有的也给丢了.真是大可不必.读懂内容,体会故事工二屈竟小“寓言故事会”评分细则二、秀一秀:展示寓言故事身份证三、分一分:给寓言故事分类1.从内容上分类。
2.从寓意上分类。
四、拓展阅读更多〃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
4心得体会美妙的阅读单设计之旅何谓整本书阅读?如何设计?在接到顺德区2020年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比赛通知的那一刻起,这两个问题便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后来,有幸得到顺德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林雪玲老师、容桂海尾小学陈翠校长的指导,我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认识逐渐清晰了。
(完整版)《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详细课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课程详情第1单元了解故事:故事身份证导入语:阅读一本书,首先吸引我们的就是这本书的故事。
那什么是故事?故事又有哪些要素呢?1、故事及故事要素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对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例如:一只蟋蟀被早餐篮带到了时代广场,玛丽收养了它,它展现了自己演奏的天赋,并帮助玛丽一家脱离了困境,功成名就后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这就是《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的故事。
阅读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蟋蟀从康妮迪克来到时代广场又回到康妮迪克的过程。
阅读一个故事,我们需要关注哪些重要信息呢?以揠苗助长为例,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大概情节之后,我们应该首先关注谁是主人公,这个故事是围绕谁展开的?揠苗助长讲的是一个宋国人,因为觉得禾苗长得慢,就把禾苗都拔高了些,导致所有的禾苗都枯萎了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宋国人是自始至终活动着的人,整个故事围绕他展开,所以他就是主人公。
其实我们也会把他是什么时代的人,他生活在哪里,有时候我们也会关心故事中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就会觉得这个故事更可信了。
《揠苗助长》就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地点是宋国。
阅读故事除了关注谁何时何地之外,我们还会关注事件以及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如揠苗助长,我们会关注宋人将禾苗拔高这个事件,同时我们也会好奇宋人为何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故事这样写道,宋人是个急性子,他多次焦虑的想:怎么长得这么慢,怎么才长这么一点呢,有什么办法让它们长得更快一点儿呢。
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宋人拔苗是因为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
知道了原因,往下看看文中有没有结果呢。
这样一句话,所有的禾苗都枯萎了,这就是结果。
总结一下这个故事,我们关注了谁,何时何地事件的原因,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实践的结果。
这就是故事的重要素材。
2、如何登记故事身份证用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等信息确定一个人,这些信息记录在咱们的身份证上,只要拿出身份证就能看到这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信息。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教案XXX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教案XXX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目标:1.感受寓言故事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兴趣。
2.初步掌握阅读、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寓言故事中蕴藏的道理。
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他人分享整本书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阅读、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寓言故事中蕴藏的道理。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XXX、比较、图像化、联系阅读策略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初聊寓言,发现“怪”点教学目标:1、感受寓言故事的丰富多彩。
2、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书,教师准备PPT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播放《守株待兔》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故事,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二、观察图片,猜测寓言1.看图猜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画蛇添足。
2.擂台赛:你说我猜。
“故事大王”评判标准1.发音准确2.表达流畅3.栩栩如生讲故事评价等级优良()优秀()一般()1“猜故事大王”评价标准1.会倾听2.又准又快地猜故事3.能适当评价评价等级优秀()良好()一般()3、像《守株待兔》、《南辕北辙》这样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4、通过比较刚刚这些故事,你有什么发现?三、定义引入,了解“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学文体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的故工作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中国向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冲突》《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四、初识目录,发现“怪”点1.浏览目录,整体感知。
2.借助例子《南辕北辙》,发现怪点。
说一说:假如是你,你会选择哪个方向?五、制定计划,领略“怪”点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计划活动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周)活动内容1、在原有阅读储备的基础上,看视频、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根据卡片提示讲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设计4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设计4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蕴含的中华灿烂文明,领略寓言独具特色的形式。
2.初步掌握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方法理解寓言,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4.制定阅读计划表。
教学重难点:带领学生走进寓言故事,初步归纳运用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进一步感受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朗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明确寓言特点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从一年级至今所有学过的寓言故事都请来了,你能找到其对应的道理吗?活动:故事、道理连一连。
2.这些寓言故事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近代的,大家发现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预设1: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小故事,大道理3.魔袋4.镜子)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爷爷,他对寓言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这个魔袋,装进去的是故事,抖出来的是道理。
二、初识书本,激发兴趣1.看封面,做名片老师还带来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其中精选了76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每一个都有趣味、有意义、有智慧。
文字虽简,含义却丰。
你能看着封面给它做个名片吗?2.看目录,说说哪个寓言故事你读过?最想看哪些寓言?从目录中,我们知道这些寓言故事被分为6个篇章。
每个篇章前面都有一篇阅读指导。
3.看阅读指导,说说它能给我们哪些方面的指导?(预设1:阅读方法2.道理)三、归纳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1.回顾以前学习寓言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了那么多篇寓言故事,你觉得用什么办法才能读出故事中藏的道理呢?(预设1:了解故事内容2.分析出人物形象3.联系生活经验)还有两个方法:看题目猜一猜;看图画想一想。
我们来试试吧!2.学习《姜从树生》(1)猜题目:看了题目,你猜到什么?(2)想图画:想一想,图画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这本书里每一篇故事都附有一幅或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它是故事精华的浓缩,猜想图画,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把握故事内容。
整本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教学设计

整本书《中国古代寓言》教学目的:1.联系第二单元主题“寓言故事”,通过阅读,让孩子体会寓言故事的魅力;2.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孩子们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读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教学难点:1.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2.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感受爱。
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你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有寄托的意思。
)(二)自我发现。
1.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题目的成语?2.先看看目录。
⑴出示《中国古代寓言》部分目录目录中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哪个故事最吸引你?⑶看图猜成语(出示课件)(4)重点讲《杯弓蛇影》、《买椟还珠》揭示道理2.了解寓言故事⑴《杯弓蛇影》的故事有一个叫应彬的人在汲县作县令。
夏至这一天,他的一位老朋友来访,应彬设宴款待。
朋友座位背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弩弓,映在酒杯中,形状就像一条小蛇。
朋友端起酒杯,正欲饮酒的那一瞬间,他瞥见了酒杯中的蛇,可他已经将那杯酒喝进肚里去了。
朋友当时就觉得又惊又怕,十分恶心。
回到家里,只觉得胸腹疼痛难忍,以至于饮食不进,身体渐渐消瘦下去。
家里人为他请了好多医生,用了好多办法,也不见治好。
自从老朋友那次来访后,已好长时间不见面了,应彬觉得奇怪,于是决定到朋友家去回访。
只见朋友形容憔悴,病得不轻。
应彬便问是什么原因。
朋友如实相告:自那次在你家喝酒,因酒杯里有一条小蛇被我吞进肚里,使我十分害怕,回家后就一病不起。
应彬觉得这事有些蹊跷,酒杯中哪来的蛇呢?他回到县衙后,还在琢磨这件事。
猛一回头,看见挂在墙上的弩弓,心里一下子明白了。
他于是专门备了车马,把老朋友再次请到家中,重摆宴席,仍让朋友坐在原来的位置上。
当朋友拿起酒杯一看,忽然惊叫起来,原来杯中又出现了蛇影。
这时,应彬也端着酒杯走到朋友的座位旁,将自己的酒杯端给朋友看,里面同样有一条蛇影;后来,他请朋友端着原来那杯酒离开那个位置,再看杯中,那蛇影就分明没有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课教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课教案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课教案1. 简介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观念。
通过讲解寓言故事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2.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起源和特点;- 掌握常见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 教学内容3.1 寓言故事概述- 寓言故事的起源和发展- 寓言故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3.2 寓言故事欣赏- 选择几个经典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和解析-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和智慧启示3.3 创作寓言故事- 引导学生利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故事- 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结构和表达方式4.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寓言故事概述的讲解和讨论(15分钟)- 学生阅读一篇寓言故事(10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故事的寓意(15分钟)-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第二课时- 寓言故事欣赏的讲解和实例分析(15分钟)- 学生阅读一篇寓言故事(10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故事的道德教育意义和智慧启示(15分钟)-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第三课时- 创作寓言故事的导入和解释(15分钟)- 学生利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创作小故事(20分钟)- 学生展示创作成果(15分钟)5. 评价方法- 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的质量和深度- 学生创作的寓言故事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于寓言故事背后道德教育意义的思考和理解程度6. 参考资料- 《中国寓言故事选集》- 《中国寓言故事百科全书》- 《古代寓言故事导读》以上为教案大纲,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前冯小学刘秀平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 、初步掌握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并运用方法理解寓言
3 、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带领学生走进寓言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寓言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仔细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来给大家上一节阅读指导课。
大家欢迎吗?好,我们来打擂台,进行看图猜成语的挑战。
1、大屏幕出示成语图片,学生猜。
2、这些都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是出自
寓言故事?
3、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寓言的阅读方法
1、你知道怎么阅读寓言故事吗?出示四个步骤:
了解情节,分析角色,领悟道理,学以致用。
2、让学生用上面的四步阅读法,自主进行《杯弓蛇影》的阅读。
3、小组讨论,交流。
4、班内交流四步学习的情况。
5、进行拓展阅读填空练习。
6、你心中的寓言是什么样的?
学生交流后,师总结。
寓言就是那雨后的彩虹,色彩斑斓,绚丽夺目;寓言就是那和煦的春风,吹开了万紫千红,吹皱了一池春水,吹得大地一派生机盎然。
7、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请大家用上读书卡片,记录下自己阅读的点点滴滴,在自己的记忆中增添最瑰丽的一笔。
8、美好期待,好的寓言故事不仅存在于过去,更是你头脑中的灵光乍现,精彩无限。
请你积累下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写下最优美的寓言故事,与我们共勉吧。
三、作业及拓展作业
作业:请大家课后阅读《先秦寓言故事》,按今天讲的方法读一读。
拓展作业:我们可以尝试自己写寓言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