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道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道理【三篇】

【导语】告诫准备讲话的⼈能从中得到这样的启发:当你说话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的话对与不对,还要想⼀想⾃⼰的地位和处境,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寓⾔故事道理,欢迎阅读参考。
【对⽜弹琴】原⽂:公明仪为⽜弹清⾓之操,伏⾷如故。
⾮⽜不闻,不合其⽿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蹀躞⽽听。
(出⾃《牟⼦》)译⽂:公明仪给⽜弹奏古雅的清⾓调琴曲,⽜依然埋头吃草。
⽜并⾮没有听见,⽽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公明仪于是⽤琴模仿蚊⼦、⽜虻的叫声,以及⼩⽜犊寻找母⽜哞哞的声⾳。
⽜⽴刻摇着尾巴,竖起⽿朵,⾛来⾛去地听起来了。
【⾼⼭流⽔】《列⼦》原⽂:伯⽛善⿎琴,钟⼦期善听。
伯⽛⿎琴,志在登⾼⼭。
钟⼦期⽈:“善哉!峨峨兮若泰⼭!”志在流⽔。
钟⼦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所念,钟⼦期必得之。
伯⽛游于泰⼭之阴,卒逢暴⾬,⽌于岩下;⼼悲,乃援琴⽽⿎之。
初为霖林之操,更造崩⼭之⾳。
曲每奏,钟⼦期辄穷其趣。
伯⽛乃舍琴⽽叹⽈:“善哉!善哉!⼦之听夫!志想像犹吾⼼也。
吾于何逃声哉?”译⽂:伯⽛擅长弹琴,钟⼦期善于倾听。
伯⽛弹琴,⼼⾥想着⾼⼭。
钟⼦期说:“好啊!⾼峻的样⼦像泰⼭!”⼼⾥想着流⽔,钟⼦期说:“好啊!⽔势浩荡的样⼦像江河!”伯⽛所思念的,钟⼦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在泰⼭的北⾯游览,突然遇到暴⾬,在岩⽯下;⼼⾥伤感,于是取过琴⽽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的曲⼦,再作出崩⼭的声⾳。
每有曲⼦弹奏,钟⼦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好啊,好啊!⼼⾥想象就好像我的⼼意啊。
我从哪⾥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朵呢?”【韩娥善歌】 《列⼦•汤问》 原⽂: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既去,⽽余⾳绕梁丽,三⽇不绝,左右以其⼈弗去。
过逆旅,逆旅⼈辱之。
韩娥因曼声哀哭,⼀⾥⽼幼悲愁,垂涕相对,三⽇不⾷。
遽⽽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
⼀⾥⽼幼喜跃抃舞,弗能⾃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赂发之。
故雍门之⼈⾄今善歌哭,仿娥之遗声。
寓言故事及其道理

寓言故事及其道理先秦寓言体制短小,却精致非凡:含蓄雅致,诙谐幽默,绝妙的说理,不动声色的讽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寓言故事及其道理。
寓言故事及其道理1:庄子知鱼乐庄子在濠水桥上与著名的哲学家惠施一起散步。
他看见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戏,便对身边的惠施说:“这是鱼儿的乐趣啊!”惠施不以为然地反问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庄子反唇相讥:“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乐趣呢?”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惠施辩解道:“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感觉。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肯定也不会知道鱼的感觉。
”庄子到底是做学问的人,十分善于总结问题的症结。
他认为两人争论的焦点是,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这是你承认我了解鱼的乐趣以后才会提出的问题。
于是他告诉惠施:“那是因为我在桥上的心情很高兴,所以我就认为鱼儿在水中也是很快乐的。
”这篇寓言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的辩论,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
惠施的观点是,人只能自知,不能他知;而庄子的观点则是,人既可自知,又能感知其他事物。
寓言故事及其道理2:挥斧如风战国时,有一个叫惠施的人,他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哲学家。
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但在哲学上他们又是一对观点不同的对手。
庄子与惠施经常在一起讨论切磋学问。
他们在互相争论研讨中不断深化、提高各自的学识。
特别是庄子,从惠施那里受到很多启发。
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才智过人、博古通今,能与自己交心、驳难、使自己受益匪浅的朋友了。
因此,庄子感到十分痛惜。
一天,庄子给一个朋友送葬,路过惠施的墓地,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为了缅怀这位曲高和寡不同凡响的朋友,他回过头去给同行的人讲了一个故事:在楚国的都城郢地,有这样一个泥水匠。
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鼻尖上涂抹了一层像苍蝇翅膀一样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后请自己的朋友、一位姓石的木匠用斧子将鼻尖上的白灰砍下来。
石木匠点头答应了。
只见他毫不犹豫地飞快抡起斧头,一阵风似地向前挥去,一眨眼工夫就削掉了泥水匠鼻尖上的白灰。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明白的道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明白的道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故事通过描述动物或其他寓言人物的形象和行为来传达哲理和道德。
这些故事在形式上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道德教育,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道理。
一、《老鼠嫁女》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老鼠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一只猫,结果猫不仅没有捉住老鼠,反而被老鼠连哄带骗地娶了进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别人常常会在其中自食恶果。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人们应当明白,不诚实、不真实的行为最终会被揭穿,只有真实、真诚的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二、《狼来了》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多次用假消息骗村民说狼来了,最终导致真正的狼出现时,村民不再相信他的话,并没有及时采取行动,结果导致损失。
这个故事教育人们要慎重对待传播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黔之驴》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驴被主人用草包欺骗了两次,在第三次主人真的要送它去卖时,它却以为又是一次欺骗,导致错失了真正的机会。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珍惜机会,机会往往只有一次,不要因为先前的失败而放弃追求成功。
四、《井底之蛙》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住在井底的蛙,它对外界的世界毫无了解,自以为是地以为井底是整个世界。
当有一只来自外界的蛙告诉它外面有更广阔的世界时,它不予相信并嘲笑来者。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拓宽眼界,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不要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要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接受新观念。
五、《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述了孔融与李肃比试让梨,虽然孔融有机会先取得胜利,但他却选择了让梨给李肃。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有谦让之心,善于让利他人,不要追求个人的狭隘利益而去伤害他人的利益和感情。
这些寓言故事虽然在具体的内容和形式上各异,但它们都蕴含着智慧和道德教育。
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体会到真善美的力量,明白到底积累的道理和智慧。
这些故事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自身,管理自己,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相处,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国古代寓言的故事十个和道理

十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它们所传达的道理好的,以下是十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它们所传达的道理:1. 《老鼠娶亲》故事梗概:老鼠找了一只非常美丽的老鼠新娘,但由于他自己的样貌丑陋,被嘲笑和拒绝。
最后,他请来蛇作为新娘的伴娘,让老鼠新娘看到了丑陋的蛇后,觉得自己的新郎还是不错的。
道理:美丽不是唯一重要的,内在品质和相处态度也十分重要。
2. 《乌鸦喝水》故事梗概:乌鸦渴了想喝水,发现一个瓶子里有点水,但瓶口太窄,无法直接喝。
于是,它用小石子一点一点地把水位提高,直到能够喝到水为止。
道理:智慧和耐心可以解决许多困难。
3. 《愚公移山》故事梗概:愚公和家人住在两座高山中间,为了方便出行,他决定移山。
尽管受到其他人的嘲笑,但他坚持不懈,最终感动了神仙,神仙帮助他实现了愿望。
道理:坚持和毅力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4. 《狐假虎威》故事梗概:狐狸借助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谁敢违抗就会被虎吃掉。
最后,狐狸被发现并受到惩罚。
道理: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欺压弱者是不道德的行为,最终可能会自食恶果。
5. 《小毛驴进城》故事梗概:小毛驴听信别人说自己很丑,于是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样貌,结果被人骗走了。
道理:自信和自爱是最重要的,不要被他人的看法左右。
6. 《捉鱼儿》故事梗概:一个小孩用手捉鱼,结果被鱼儿引诱到深水区,差点被淹死。
道理:贪心和自负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7. 《牧羊女和采蘑菇》故事梗概:牧羊女为了采蘑菇忘记了照顾羊群,结果丢失了一只羊。
道理: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不要因小失大。
8. 《猴子捞月》故事梗概:猴子在水中试图捞取月亮的倒影,最终什么都没捞到。
道理: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
9. 《狼来了》故事梗概:小孩子多次恶作剧说狼来了,村民们因此误以为是假的。
当狼真的来袭时,没有人相信他的求救。
道理:撒谎会导致信任的丧失,对于真正的紧急情况可能无法得到帮助。
10. 《鹿角问题》故事梗概:鹿问其他动物自己的角为何落叶,得到不同的回答,最后明白原来自己根本没有角。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欢迎阅读。
1、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2、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
”便返回家中取尺码。
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非常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十五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十五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1假期中,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好书,明白了很多道理,内心深受感触。
《乌鸦和狐狸》这则寓言告诉我不能轻易相信别人,不然会让上当受骗。
《狐狸和山羊》告诉我们不能轻易地听信他人的话,如果听信他人的话,不去思考是否正确,下场只会和那只故事中的羊一样,被狐狸欺骗利用。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还有《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等,其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寻味。
这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富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
短小的故事让我产生浓厚的兴趣,读起来犹如洪水一发不可收拾,让我废寝忘食,想要从中汲取的更多的深刻道理,不自觉地频频点头起来。
书中不但仅引导我们小朋友要拥有不错的品质,更让我感受到古人的聪明和才智,写出了一个个流传至今的不朽的故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将阅读更多的书籍,学习更多的知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2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很多多的道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
其中,《掩耳盗铃》这篇小短文,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想偷一口钟。
这人想把钟背上就逃跑,可是钟太重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砸碎,刚一砸就有较大的声音,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身的耳朵捂住。
这样只会骗了自身,而不会骗了别人。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能让我们心静下来;会给我们一生照上诗意的光芒,是我们的一生都有一股温暖向上的力量相伴;能让我们的体悟到什么是勇气,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信念……《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3上个月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里的故事篇幅不长,但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明白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在所有的故事中,我最喜欢《鱼目混珠》这个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道理_简短的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寓⾔故事和道理_简短的古代寓⾔故事有哪些寓⾔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定的教育功能,能够培养智障学⽣多⽅⾯的能⼒与良好品质,⽽寓⾔中的智慧,会给⼈的⼀⽣带来⽆穷的启迪,这样的启迪是很珍贵的。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古代寓⾔故事和道理,供⼤家参考。
更多寓⾔相关⽂章内容推荐(↓↓↓)古代寓⾔故事1鲲鹏与蓬雀传说古代在很远很远的北⽅,⼤地以草⽊为⽑发,⽽那个地⽅⽓候异常的寒冷,草⽊不⽣,于是⼈们把那个地⽅叫“穷发”。
在那个草⽊不⽣的地⽅,有⼀⽚⼤海,是⼤⾃然造就的⼀⽚辽阔的⽔域。
在这⽚⽔域中,⽣活着⼀条硕⼤⽆⽐的鱼,这条鱼的⾝体有⼏千⾥宽,⽽它的⾝体有多长呢,谁也说不清楚,这条⼤鱼的名字就叫做鲲。
有⼀天,这条⼤鱼变作了⼀只鸟,也同样是⼤得不可思议。
这只鸟的脊背有泰⼭那样⾼⼤,双翅⼀展,就像是挂在天空的云彩遮住了半个天空,这只鸟名叫鹏。
这只⼤鹏鸟打算从北海飞到南海⼀游,它扇动起两个巨⼤的翅膀,盘旋直冲天空⽽形成⼀股狂飚,⼤鹏鸟直飞到九万⾥的⾼空,那是⼀个连云⽓都达不到的地⽅。
⼤鹏的脊背⼏乎是紧靠着青天了,然后它再准备朝南海的⽅向飞去。
有⼀群⼩蓬雀活动在⼀⽚灌⽊丛中,整天聚集在蓬刺矮树间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倒也⾃得其乐⼗分满⾜。
当它们听说了⼤鹏鸟上飞⾼空九万⾥的事情后,⼗分惊讶与困惑,它们嚷嚷道:“简直是发了疯了,发了疯了。
它⼲嘛要飞那么⾼呢?它到底想⼲什么呢?”其中⼀只蓬雀以⼀种批评家的⼝⽓说:“我跳跃着向上⼀飞,也不过⼏丈⾼就落下来,我在灌⽊丛中飞来飞去,悠然⾃得,我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飞翔了,那只奇怪的⼤鹏⼲嘛要飞那么⾼呢?飞那⾼有什么意义呢?”看来,这些胸⽆⼤志的蓬雀不但不能理解壮志凌云的鲲鹏,反⽽还讥笑它,这真是⼩和⼤的鸿沟,愚蠢和智慧的区别啊。
古代寓⾔故事2臧和⾕亡⽺臧⾕⼆⼈都是给财主家放⽺的牧童。
因为家境贫寒,这两个孩⼦刚过记事的年龄就⾛上了与⾃⼰的⽗母⼀样为财主卖命的⼈⽣道路。
开始放⽺的时候,他们把⽺看成和鸡、鸭、猪⼀样,都是可供驱赶的玩物,觉得和这些畜、禽相处挺有意思。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所有的道理和启示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所有的道理和启示古代寓言故事及寓意和道理如下:1、狐狸和葡萄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
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寓意: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2、两只口袋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他们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
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
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
寓意: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3、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人丢了一只羊,晚上被狼吃掉了,而他没有修好羊圈,第二天又少了一只羊,修好羊圈羊就再也不丢了。
寓意: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犯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不晚。
我们应该勇于承认错误,尽最大努力挽救和改正。
4、拔苗助长讲的是有一个宋国人,他很期待幼苗长高,就去田里一个个拔高幼苗。
一天下来,他很累,但很满足。
回到家,他对家人说:我累了。
我帮幼苗长高!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但苗都枯萎了。
寓意:告诉我们人要把事情做好,就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反过来说,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美好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5、画蛇添足;讲的是楚国一家画蛇比赛赢酒,其中一人画完蛇,看别人没画完,就给蛇画了脚,最后输了。
寓意:告诉我们做事没必要多余一举,画蛇添足,无中生有,是有害无益的。
1、自相矛盾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围观的人先都一愣,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人要诚实,不要自欺欺人。
一叶障目:任何理论都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看待。
堵门防盗:为了防盗把门堵死了,自己也出不去了,比喻措施过当。
鹬蚌相争:处理事情要注意外部情况,否则,只顾与对手争强好胜,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远水不救近火: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猫头鹰搬家: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选择逃避态度,而是要勇于改正。
燕子和蝙蝠的争论:不要站在个人角度看问题,不然结果一定是片面的,不完整,不正确的。
朝三暮四:原来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囫囵吞枣:接受事物不应该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而应充分消化。
卖油翁:一要勤学苦练,才能熟能生巧。
二不要仗着自己的能耐本事就自负自夸。
黔之驴: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迟早会露出马脚。
歧路亡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老马识途: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百发百中:一个人做事要善于休息,善于恢复自己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取得成功。
三人成虎:谣言一再反复,就有人信以为真。
打井得一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疑邻盗斧:不要用自己的心理去看任何事物,要实事求事。
疑心生暗鬼:对人对事不要心存怀疑,怀疑多了就会觉得事情跟你想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