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杨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宜四中工会 杨洪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 )认为,“民主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也是一种联合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学校“领导应当是通过和别人交换意见从而激发和指导智慧的领导,而不是那种孤立地依靠行政方法专横独断地将教育目的和方法强加给别人的领导。”

学校民主管理的本质就是教师民主参与管理,教师民主参与决策,是以发挥教师主人翁地位为基础,以权责利统一为前提,与校长负责、党组织监督保证相联系的,教师参加并以自己的主体意识影响学校的目标和决策的制定、执行与监督的一种学校管理制度。它本质上是广大的教师与学校党政领导真诚沟通、相互合作和分权的过程。在政治上体现广大教师当家作主的地位;在职能上发挥教师参政议政,对学校工作实现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的作用。

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以成为大家的共识。学校是围绕“人”而开展工作的,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人为本”关键在于尊重人,在管理过程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人的潜在能力,以人的发展为本,并且将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捆绑在一起。

一、 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选择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强调人本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这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不仅要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方法之中,更要体现在学校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上,

体现在学校建设的整

体氛围和校园文化里。

学校的管理是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的,即一切为了“育”好人。一所成功的学校,不仅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而且需要发挥他们的集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其潜力。法国管理学家罗贝尔•萨蒙在他著作中引用了亨利•明兹伯格的一段话:“管理已经成为一项主要基于分析性方法的技术任务,而制定公司战略则首先是一项综合性任务。在我看来,我首先相信知识的获取和对人的开发;相信直觉的力量,相信一种根据经验的和渐进的方法(类似于我们在学习中可能偶尔采用者);相信新生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一句话,我相信人。”萨蒙分析了这段话,他说:“无论在管理中或生产中,翻来覆去老一套的常规工作,正不断地失去其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是全体公司职工的创造性潜力处于最佳状态。”正如所言,学校的发展需要在学校领导带领下全体教师同心协力去完成学校的发展目标,挖掘其内在潜力,才能真正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二、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原则

学校管理,核心是人的管理。在学校的管理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笔者认为:

第一、坚持教师是学校主体的原则。

马克思指出:“能够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的人。”这就意味着,在学校实行人本管理,首先应从尊重教师、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开始。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基础,也是教职工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教师的主体地位是由学校的职能决定的。再高明的管理,都必须依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去贯彻。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是人本管理的开始,也是实施人本管理应坚持的首要原则。

要真正赢得教职工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职工,作为职工都希望得到领导的理解信任关心与支持,所以领导要多接近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沟通思想、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多办实事,搞好服务。只有把职工当学校的主人,他们才能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家,工作才有归属感,并忠诚于学校,变被动工作为转动工作,才能无私的奉献!总之要体现“人优先”、“人为主”的原则。

第二、坚持教师参与管理的原则。

教师通过教代会、工会等形式参与学校目标、制度讨论和决策,能让教师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而这种感情上的认同,又促使教师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参与管理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三国志》云:“能用众力者,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者,则无畏十圣人矣。”让教师参与决策,可以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集体智慧,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第三、坚持对教师的鼓励性原则。

现代学校管理研究认为,一个优秀的学校管理者应该是一个不断唤醒教师心理动力的激励者。对教师的激励,主要是满足教师的贡献感、成就感、创造感等高层次的需要。当教师获得这种激励后,不仅能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而且能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激情,由此而激发起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稳定强大、持久的推动作用。

对教师的激励,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重在精神激励。教师对尊重、成就、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的要求高于物质需要。管理者应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激励。对于青年教师,利用培训、进修、继续教育为主进行激励,以满足他们发展需要;对中年教师,给予挑战性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管理工作进行激励,满足他们自我实现及成就需要。

第四、应坚持对教师的公平性原则。

平等、公平原则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教师对公平感要求比较强烈。“不患物之不丰,唯患分之不公”。通过比较,特别是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仿的人比较,若双方的获得与投入的比率基本相等时,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足,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否则就感到不公平,产生情绪上的苦恼与不安,甚至发牢骚,影响积极性。一般来说,教师不会因为绝对报酬小而影响工作,但如果管理者对教师不能一视同仁,则会极大地伤害教师的自尊心,引起教师的强烈不满,导致积极性受挫。

教师工作的特点使公平难以实现。教师工作的个体性和教学岗位的差异性,加之教学成果的各种因素又处于永不停息的动态之中。这就使教师的相对报酬难以准确合理的计算,教学奖励中的不公平现象往往是难以避免的。领导的职责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缩小相对报酬的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