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讲义:必修4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

考前语基回扣第9组阅读理解之障碍词汇1.atmosphere n. 大气;气氛;环境2.awful adj. 可怕的;讨厌的;糟糕的3.adolescent adj. 青春期的;青少年的n. 青少年4.botanical adj. 植物学的5.characteristic adj. 典型的;独特的6.certificate n. 证书;证明7.clumsy adj. 笨拙的;愚笨的8.coincidence n. 巧合;巧事9.distinction n. 区别;差别10.dilemma n. 窘境;困境;进退两难11.enthusiastic adj. 热情的;热心的12.fantasy n. 幻想;怪念头13.involve v. 包含;使参与;牵涉14.numb adj. 失去知觉的;麻木的;惊呆的15.prescription n. 处方16.phenomenon n. 现象17.sacrifice vt. 牺牲;献祭n. 牺牲;祭品18.sensitive adj. 敏感的19.vacant adj. 空的;空缺的;空虚的;茫然的20.welfare n. 福利;救济完形填空之熟词生义1.shoot n. 嫩芽;新枝(熟义:v. 射击;射中)The trees give out new shoots in spring.2.shoulder v. 承担(熟义:n. 肩膀)Young people should learn to shoulder the blame.3.sound adj. 健全的;酣睡的(熟义:n. 声音)It's important to have a sound body.My wife is a sound sleeper.4.spring v. 跳;跃;突然出现(熟义:n. 春天;泉水)Fast food restaurants are springing up all over the city.5.spot v. 瞥见;发现(熟义:n. 地点;场所)I read through the first page of the book and spotted a spelling mistake. 6.strength n. 强项;优点;优势(熟义:n. 力气)Maths is not my strength.7.stand v. 忍受n. 货摊(熟义:v. 站;站立;直立)The author could not stand living in a wooden house.I found the fish stand surrounded in a sea of customers. 8.subject n. 实验对象adj. 易受影响的(熟义:n. 科目;话题) The subjects of this experiment were men aged 18-50.The child is a subject to colds.9.taste n. 鉴赏力;爱好(熟义:v. 品尝;尝出……的味道)While she was in Paris,she developed a taste for fine art. 10.ticket n. 罚单(熟义:n. 票)The new driver got a ticket for speeding.语法填空之派生词汇1.形容词后缀-ive(1)attractive 吸引人的(2)impressive 使印象深刻的(3)creative 创造性的(4)constructive 建设性的(5)expensive 昂贵的2.形容词后缀-ed(1)crowded 拥挤的(2)polluted受到污染的(3)skilled 熟练的(4)experienced 有经验的(5)limited 有限的3.名词后缀-y(1)honesty 诚实(2)difficulty 困难(3)modesty 谦虚(4)discovery 发现(5)delivery 投递;交付4.名词后缀-sion(1)permission 允许(2)decision 决定(3)discussion 讨论(4)possession 拥有(5)explosion 爆炸书面表达之高级词汇——动词短语。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 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本原 • 意识是________ 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 识决定物质。 •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精神 •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____________ 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 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精神 •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____________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 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 (3)哲学史上存在的“两个对子” •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 _______和形而上学“两个 对子”。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 (1)从社会实践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 实践 和 ________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 (2)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 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 决定________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基本性质 学的 ____________和方向,
术语必背 1. 哲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也就是意 识和物质的关系问 题 2.思维和存在何 者为本原的问题,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 最重要的方面 3.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 识,物质决定意识
1.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 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 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 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 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特点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 心主义
1. 一 个 分 歧 : 唯物主义与唯 心主义的分歧 2 . 两 个 对 子:唯物主义 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 上学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课件(共27张PPT)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 毛泽东思想 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注意:精髓、活的灵魂)
邓小平理论
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
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
哲学起源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生
哲学内涵及作用
知
活 智
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与时代精神
识慧
与
梳
时
哲学基本问题
理
代 精
内容、原因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神
产生条件及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特征
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聚焦热点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 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 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 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 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 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坚持,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C
④完成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型例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详解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新人教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详解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新人教必修4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的作用(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2、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必修4

结合材料,分析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是如何体现了唯物辩证 法的发展观的。 答案:
教材内容·理论依据(唯 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
答案
(1)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和普遍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 旧事物,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人类探索科学的历程就是科
学发展和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
发展的方向
(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人类科学探索 不可能一帆风顺,科学蒙难是科学发展曲折性的表现
二、启示型主观题解法 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
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 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它 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 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 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 “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十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 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 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三、措施型主观题解法 此类题要求我们回答的是应该怎么做(如措施、对策、办法、
建议等),考查的是探讨问题的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 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 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要针对问题的实质或该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 案、措施等。回答怎么样做的时候一定要分清行为主体是谁。
1.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1)市场:面 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 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2) 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3)管理:加强 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 的素质。(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 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 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
2020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归纳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的生活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和追问,是实践的产物。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真正的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经过教育才能形成自觉的系统的世界观(哲学思维);哲学家是建立哲学理论的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是可知论,否定的回答是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
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提升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唯物史观是相互渗透的。 哲学的总体结构如图:
解题指导 引文类选择题一般解题方法
一、题型特点 引文型选择题一般是以名人名言、成语、俗语、经典著作中 的著名论断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为素材,要求考生 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生活与哲学 道理。引文型选择题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引文为题干, 题肢为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种是题干规定了基本理论知识,题肢 为成语、俗语等引文;第三种是题干和题肢都是名言、成语或俗 语等引文,要求考生找出与题干包含的道理相同或不同的题肢。
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看,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 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全面把握生活与哲学的内在结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 系问题)。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哲学可分成四大部分内容,即唯物 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唯物史观。唯物论介绍的是世界的本质或 本原问题,辩证法说的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认识论则主要介 绍认识的发展问题,唯物史观研究的是社会的基本问题。
(4)唯物论和辩证法侧重介绍的是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则主要 是在认识论中加以阐述。认识论主要研究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问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 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5)唯物史观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与人生的重大问题。如人类社 会的基本问题、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生价值等。这些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子课题。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③个人的人生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自然转化为现实
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讲义:必修4 生活
1/ 7
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知识点一美好生活的向导] [记牢知识] 1.哲学的含义 (1)从哲学的内涵来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从哲学的外延来看: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正确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哲学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含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区观点别形成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特点是零散的、朴素的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联系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区别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联系两者统一于哲学 [特别提醒] (1)哲学不等于世界观,世界观能否成为哲学,主要看它是否系统化、理论化、体系化。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非科学之分。
[练通小题]
一、判断题 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 纠错:哲学揭示的是事物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 纠错:哲学来源于实践。
二、选择题 3.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以上材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解析:选 B 该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命由天定”和“人定胜天”都是世界观,“消极等待”和“积极奋争”则属于方法论,由题意可见,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选B 项。
其余三项和题意无关。
4.博士学位的英文是 Ph.D.,即 Doctor of Philosophy,也就是“哲学博士”,表示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科,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
这表明( ) ①哲学博士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导师②哲学思维寓于
3/ 7
各门具体科学之中③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知识的高度概括④各门具体科学的学习都应以哲学为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C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②③正确。
[知识点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记牢知识]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特别提醒]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从社会实践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要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区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质具有反作用,认为人类社会在就是物质的属性别本质上也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基方向,本质上是正
5/ 7
确的,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本可惜只是一种猜测,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评史观上是唯心主义(唯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价局限性心史观)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要区别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基本评价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的作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借鉴意义 [特别提醒]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5.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区别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要正确揭示联系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特别提醒] 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从哲学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