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轻轨
台州轻轨

一、公示注意事项1.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5日2.公示期限:2009年11月25日- 2009年12月24日3.公示类型:批前公示4.联系人:5.联系电话:二、公示文本1.项目背景《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确定台州市城市性质为浙江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提出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69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市域城镇体系为“一核、两心、三带”空间布局;中心城区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50万人,远景控制在250万人以内。
《台州市域总体规划纲要(2007-2020)》对台州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节点和世界制造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长三角城市地区承接上海、辐射外围的重要轴心和纽带;成为浙江省域经济强市和省域沿海经济带的中核。
打造“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三张名片。
市域城镇体系框架为“一核二圈、一带二轴、四副五级”,“一核”为中心城市,“两圈”分别指由温岭、临海和东部滨海新城构成的内圈层与由三门、天台、仙居、玉环构织的外圈层,“一带”是指依沿海大通道形成的滨海城镇和产业密集带,“二轴”即分别贯通市域南北、东西,呈“十”字型分布的两条城镇发展轴线。
目前,台州中心城市集聚力不够,区域性资源缺乏整合和统一配置,如何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和经济辐射力,构筑大台州城市圈发展框架,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基础设施资源的配置和带动将成为重要的推力。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对于加强区域衔接,调整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土地集约使用,支撑城市产业升级将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台州市主管部门组织“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
2009年11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
2.规划目标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目标如下:(1)建立台州市城市公共客运骨干系统,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引导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向合理方向发展。
仙居轻轨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仙居轻轨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我是仙居轻轨项目的负责人,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一下仙居轻轨项目的进展情况。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仙居轻轨项目的背景。
仙居轻轨项目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项目起点位于仙居县,终点位于周边重要城市,全长约100公里。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首先,在前期规划阶段,我们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深入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交通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轻轨线路规划。
其次,在项目建设阶段,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了施工方案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了项目建设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沟通,做好了项目宣传和政策解释工作,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目前,仙居轻轨项目已经进入了关键的建设阶段。
轨道线路的土建工程已经完成了30%,轨道铺设工程已经完成了20%,车站和站台的建设也已经开始。
同时,我们还在积极筹备轨道车辆的采购和线路的供电系统建设工作。
我们相信,在全体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仙居轻轨项目一定能够按时高质量完成。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好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协调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总之,仙居轻轨项目的建设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更离不开全体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确保项目能够按时高质量完成,为当地居民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谢谢大家!。
台州市域铁路S1线

台州市域铁路S1线全长52.568千米,其中地下线长17.47千米、高架线长29.511千米,山岭隧道4座长度为 4.812千米;全线设站15座,其中地下站7座,高架站8座;线路初期采用4节编组市域D型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40 千米/小时。
台州市域铁路S1线,是浙江省都市圈市域铁路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台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 五”规划中公交高能级标志性工程,是完善台州市域综合交通络、统筹推进“三区两市”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战 略举措,对于推动台州城市交通更高质量的互联互通、加快“三区两市”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化都市区都 具有重要作用 。(河北络广播电视台评)
台州市域铁路S1线钻孔取土作业现场2017年1月9日,洪家特大桥标段开工 。1月19日,台州市域铁路S1线 一期工程完成9个桩基作业。3月13日,台州市召开台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政策处理动员大会。3月31日,台 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PPP项目社会资本方中车联合体中标 。4月22日,台州市域铁路S1线“第一墩”正式开 始浇筑 。4月28日上午,温岭城南隧道金山段完成首次爆破作业 。6月23日,中车联合体与台州市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在台州市政府行政大楼签署PPP合作协议 。8月22日,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工商银行浙江 省分行就台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项目,签约资金60亿元。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2016年10月,台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已获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一期工程总预算228 亿,总长度是52.4千米 。9月11日,台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通过专家组评审 。11月17日,台州市 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开工仪式于在洪家义民村举行,椒江洪家特大桥段、温岭城南隧道金山段同时开工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地区土地利用优化研究——以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

1定 义 .
适 应 型 模 式 主要 指 轨 道 交 通 站 点 基
《 城市观察》 01 21年第3 } 7 期 17
Ur n s 卅 3・ 011 ba No 2
;
CASE S TUDY
础 层 内现状土 地利用 协调性 较好 、开发 强 出行 密度 ,叠加 形成 站点 周边土地 利用 效
— —
站 点 周 边 土 地 利 用 呈 现 出 圈 层
显 的 “ 心 ”状态 ,需要通 过 引导和优 化 式 的结 构 ,中心 1 0 范 围 内一 般 为商 贸 偏 0米
促 使建设 量 、客流量 重新 分布 ,以达 到耦 办 公 区 ,20~30 范 围内一般 为 中 、高 0 0米
合 的理 想状态 。
— —
需要 通过 土地利 用布局 的调 整 以及经 济指 叉 口处 ,周边 的土 地大 多 已经 建成 ,主要
站 点 周 边 不 同 范 围 有 不 同 的 开 学 、青 年公 园及若 干居住 小 区与村 民住宅
发模 式 ,如站 点 3 0 范 围 内 以城市 综 合 用 地为 主 ,建 筑 以2 层 住宅 建筑 为主 , 0米 ~6
结 构最佳 的交 通方式 ,并 在车 站地 区形成 两类 站点 的土地 利用 特征分 析 ,可 以得 出 公交 引导 开发 的最优 化土 地利用 。根 据轨 两者 的规 划优化方 向和建议 ,对轨 道交 通
道交 通站 点与 土地利 用 布局 的耦 合关 系 ,
空 间结构特 征下 ,适 应型 和引导 型站点 土
E 地鲑卓
嚣鬟 糟 鞋i r g, o 一 5 t。 —■ l m
轻轨1号线运营时间

轻轨1号线运营时间轻轨1号线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一条重要线路,连接了城市的不同区域,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它的运营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轻轨1号线的运营时间。
轻轨1号线的运营时间是根据不同的日期和时间段进行调整的。
一般来说,轻轨1号线在平日和周末的运营时间有所区别。
在平日,轻轨1号线的运营时间通常是早上6点至晚上11点30分。
在这个时间段内,轻轨1号线将持续运营,为广大乘客提供方便的出行服务。
这个时间段的选取是基于城市的交通流量和居民的出行需求进行科学规划的。
而在周末,则有可能根据不同节假日或特殊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在大型活动或节日期间,为了满足更多乘客的出行需求,轻轨1号线可能会延长运营时间,并在晚上12点首班车之前结束运营。
这种调整通常会提前公告,并在车站内外显示相关信息,以便乘客做好合理的出行安排。
此外,有时候轻轨1号线可能还会在特殊情况下临时停运。
比如在遇到自然灾害、重大安全隐患或设备故障等状况下,轻轨会立即暂时停运,以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运营的顺利进行。
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会及时发布停运通知,并在车站内外进行广播或显示相关信息,以引导乘客选择其他出行方式。
轻轨1号线运营时间的设定和调整,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并保障轻轨的正常运营。
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和时间安排,乘客可以更加轻松地抵达目的地,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
另外,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轻轨1号线的早晚高峰客流量较大,因此在这一时间段内,轻轨的发车间隔会适当缩短,以确保乘客的出行舒适和安全。
综上所述,轻轨1号线的运营时间通常是早上6点至晚上11点30分,根据城市的需要,也会根据特殊情况或节假日进行调整。
乘客可通过公告、广播或车站信息屏幕获取最新的运营时间信息,从而合理安排出行。
轻轨1号线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台州市域铁路s1线中标单位

台州市域铁路s1线中标单位
摘要:
1.台州市域铁路S1 线的概述
2.S1 线的中标单位
3.S1 线的建设情况
4.S1 线对台州市的影响
正文:
台州市域铁路S1 线是台州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终点位于台州湾新区方特乐园,全长约66.57 公里。
该线路共设有20 座车站,其中高架站12 座,地下站7 座,地面站1 座。
线路的建设包括地下段18.45 公里,路基段1.39 公里,高架段42.8 公里,山岭隧道3.36 公里。
此外,还将新建北洋停车场和滨海车辆段。
近日,台州市域铁路S1 线的中标单位已经公布。
中标单位将负责S1 线的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和调试等工作。
据了解,S1 线的土建施工投资约为91 亿元,整个项目的总投资约为307 亿元。
S1 线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台州市的交通网络,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
线路建成后,将串联起台州市的主要区域,包括黄岩区、临海市、椒江区和台州湾新区,为市民提供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同时,S1 线还将与台州市的其他轨道交通线路相连,形成一个覆盖全市的轨道交通网络。
总之,台州市域铁路S1 线的建设将对台州市的交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它将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促进城市各区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台
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温州轻轨规划

温州轻轨规划温州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也是浙江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为了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温州市政府制定了温州轻轨的规划。
温州轻轨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一条连接城市各个重要区域的轻轨线路网络,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温州轻轨规划的线路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的线路从东南沿海地区起点,穿过市中心区域,最后延伸到城西地区。
南北方向的线路则从南方有轨电车起点,经过市中心,最后延伸到北方。
根据规划,温州轻轨的总里程约为100公里,全线共设站超过40个。
轻轨线路与市区道路相互连接,方便乘客的换乘和出行。
同时,轻轨线路还设置了多个连续站点,方便乘客在出行中选择就近的站点上下车。
温州轻轨的列车将采用无人驾驶技术,具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列车的最高时速约为80公里/小时,可以满足市民的各种出行需求。
此外,列车的运营时间将根据市民出行的需求进行调整,早晚高峰期间将增加列车的发车频率,提高运输能力。
温州轻轨规划的实施将带来多重好处。
首先,它将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其次,轻轨的建设将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方便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最后,轻轨的建设还将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在轻轨规划的过程中,温州市政府还将注重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与已有的交通系统进行无缝连接,方便市民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出行。
总而言之,温州轻轨规划的实施将对温州的交通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提高交通系统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轻轨将成为温州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轻轨列车知识点总结图解

一、轻轨列车概述轻轨列车是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具,通常用于城市内部或城市周边的交通运输,具有速度快、环保、能耗低、载客量大等优点。
轻轨列车通常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源,并且可以在地面、高架或地下轨道上行驶。
它主要分为有轨电车和轻轨列车两种类型,有轨电车通常是在城市繁忙的街道上行驶,而轻轨列车则更适合长距离运输和城市快速交通。
二、轻轨列车的构造1.车体结构:轻轨列车通常由车头、车体和车尾三部分组成。
车头是列车的前部,通常有司机车厢和控制室,用于操作列车的行驶和停车。
车体是列车的主体部分,主要用于承载乘客和货物,通常会有多个车厢相连。
车尾则是列车的后部,通常没有车门和乘客区域,主要是用于连接其他车辆。
2.动力系统:轻轨列车的动力系统通常由电动机、电池和牵引系统组成。
电动机负责将电能转化为动力,驱动列车行驶;电池则是储存电能的装置,可以提供列车运行所需的电力;牵引系统则是将电能传递给电动机的装置,通常是通过电缆或接触网进行传输。
3.控制系统:轻轨列车的控制系统包括列车的自动控制、制动和安全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帮助列车在轨道上稳定行驶,确保列车的安全和顺畅;制动系统则用于控制列车的减速和停车,确保列车能在需要时安全停下;安全系统则是为了保障列车和乘客的安全,包括紧急制动、防撞系统等。
4.辅助设备:轻轨列车通常还配备有列车通信设备、空调、灯光、紧急逃生设备、报警装置等辅助设备,以提供列车运行所需的各种设施和便利条件。
三、轻轨列车的运行原理轻轨列车的运行是依靠电力来进行的,其基本原理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列车在轨道上行驶。
具体而言,轻轨列车的运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量供给:轻轨列车的能量主要来自电能,可以通过接触网或第三轨等方式供给。
当列车行驶时,电能会被传递给列车的动力系统,转化为电动机的动力。
2.牵引和制动:列车的动力系统会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牵引系统传递到车轮上,从而驱动列车行驶。
当列车需要减速或停车时,制动系统会通过摩擦或回收能量的方式将列车的动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实现列车的减速和停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公示注意事项
1.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5日
2.公示期限:2009年11月25日- 2009年12月24日
3.公示类型:批前公示
4.联系人:
5.联系电话:
二、公示文本
1.项目背景
《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确定台州市城市性质为浙江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提出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69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市域城镇体系为“一核、两心、三带”空间布局;中心城区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50万人,远景控制在250万人以内。
《台州市域总体规划纲要(2007-2020)》对台州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节点和世界制造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长三角城市地区承接上海、辐射外围的重要轴心和纽带;成为浙江省域经济强市和省域沿海经济带的中核。
打造“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三张名片。
市域城镇体系框架为“一核二圈、一带二轴、四副五级”,“一核”为中心城市,“两圈”分别指由温岭、临海和东部滨海新城构成的内圈层与由三门、天台、仙居、玉环构织的外圈层,“一带”是指依沿海大通道形成的滨海城镇和产业密集带,“二轴”即分别贯通市域南北、东西,呈“十”字型分布的两条城镇发展轴线。
目前,台州中心城市集聚力不够,区域性资源缺乏整合和统一配置,如何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和经济辐射力,构筑大台州城市圈发展框架,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基础设施资源的配置和带动将成为重要的推力。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对于加强区域衔接,调整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土地集约使用,支撑城市产业升级将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台州市主管部门组织“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
2009年11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
2.规划目标
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目标如下:
(1)建立台州市城市公共客运骨干系统,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引导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向合理方向发展。
(2)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引导城市新区及都市区空间有序发展,促进市域空间布局结构有效形成。
(3)合理衔接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与国家干线铁路、甬台温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提升台州市在长三角大城市连绵区的地位,促进区域城镇一体化发展。
(4)台州市居民乘轨道交通方式的出行时间目标为:
∙从台州市区三个组团中心到城市核心区的出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从市域城镇密集区温岭中心区、临海中心区、临海东部滨海新城副中心到台州市核心区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
∙从市域城镇密集区主要组团中心到国家干线铁路、甬台温城际轨道交通车站等区域交通枢纽的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
∙市域城镇密集区范围内任意两点的出行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
3.规划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远期为2020年,远景规划期限暂定2050年,按照城市远景发展规划(或设想)确定的市域城镇密集区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及其人口发展规模为基础,作为远景线网规划的控制条件。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市域城镇群功能区域划分的中心区范围,包括台州市区、温岭市和临海市,土地面积4543平方公里,远期建设用地规划约460平方公里。
4.台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4.1.台州远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通过对城市空间发展结构、主要客流走廊以及主要交通枢纽和客流集散点的分析,提出了远期“中”字型轨道交通线网方案。
该方案由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线网总长140.70公里,车站总数为65座,其中换乘车站4座,线网密度0.31km/km2。
表 1 台州市远期轨道交通线路特征一览表
(1)1号线
线路功能:连接城镇密集区中心地带,为沿线各组团之间提供快速、舒适的交通服务;加强椒江、路桥、泽国、温岭市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强化中部交通走廊的核心地位;疏解椒江旧城交通压力。
主要经由地:外沙路、青年路、建设路、中山西路、中心大道、南官大道、新安南街、104国道、月河路、中华路、体育路。
(2)2号线
功能:线路为沿线各组团之间提供快速的交通服务,加强黄岩、椒江和滨海工业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轨道交通引导滨海工业区的发展,解决市区与滨海工业区的通勤客流问题。
主要经由地:世纪大道、站前大道、台州火车站、82省道、台州大道、市府大道、中心大道(滨海工业区)、75省道、金北大道、十一条河路、新台州机场。
(3)3号线
功能:连接城镇密集带中部地区,为沿线黄岩、路桥、椒江和滨海工业区中心之间提供快速的交通服务,以轨道交通为支撑促进台州市区空间结构和土地使用发展模式的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主要经由地:二环西路、104国道、路桥大道、甲南大道。
附图 1 台州市远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4.2.台州远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远景年轨道交通线网在远期方案3条骨架线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加密,形成由6条线构成的远景方案,线网总长度318.40公里,车站总数124座,其中换乘车站13座,线网密度0.53km/km2。
表 2 台州市远景轨道交通线路特征一览表
(1)4号线
功能:连接温岭、台州市区,椒北地区和临海东部新城、杜桥,满足跨江交通需求;同时与1号线共同分担市区内部南北向客流需求。
主要经由地:临海滨海新城、杜桥、75省道、解放路、东环大道、经中路、机新北路、院路金快速路、路泽太大道、泽国大道、万昌北路、中心大道(温岭)、甬台温铁路玉环支线。
(2)5号线
功能:加强温岭市区和东部新城以及滨海工业区南部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轨道交通促进温岭市土地集约使用和经济的发展。
主要经由地:大溪客运站、大石公路、104国道改线、温岭火车站、站前大道(温岭)、泽国镇、新河镇、滨海镇、椒金路、金北大道。
(3)6号线
6号线全长65.17公里,其中主线长55.72公里,支线长9.45公里。
功能:加强临海主城与市区和临海东部新城的联系。
支线在台州火车站与2号线衔接。
主要经由地:临海火车站、东城路、东方大道、靖江路、汛桥、钓鱼亭、83省道。
支线沿甬台温铁路接入台州火车站。
附图 2 台州市远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4.3.台州轨道交通近期建设线路
根据台州市的经济实力和客流需求,计划到2020年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形成“十”字形的基本骨架,覆盖城市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主要客流走廊,同时支持温岭的发展,加强与城际铁路台州站的联系。
⏹∙线网构成:1号线、2号线一期。
⏹∙线网规模:近期建设轨道交通线网规模79.63km,设站39座,其中换乘站1座。
1号线全长47.82km,
设站25座;2号线一期全长31.81km,设站14座。
附图 3 台州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线路
来信请寄:台州市建设规划局政务受理中心
地址:台州市市府大道465号
邮编:318000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