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艾萨克·阿西莫夫简介

合集下载

阿西莫夫介绍作文

阿西莫夫介绍作文

阿西莫夫介绍作文
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生于1920年,是俄罗斯犹太裔美国人哦。

他写了好多好多的科幻小说,比如《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这些都被誉为“科幻圣经”呢!
他的作品可有趣啦,充满了奇思妙想。

他用他的文字带我们去探索宇宙的奥秘,让我们想象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

他的故事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它们聪明又可爱,让人忍不住想要拥有一个呢!
艾萨克·阿西莫夫还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这可是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呢!他的想法真的好厉害呀!
哎呀,我真的好喜欢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作品呀!每次读他的小说,我都会沉浸在那个神奇的科幻世界里,嘿嘿。

我觉得他是一个超级棒的作家,他的作品会让我们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生于俄罗斯,后移民美国。

他是美国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科幻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普作家之一。

阿西莫夫的作品风格多样,包括科幻小说、科普读物、历史著作等。

他的作品以严谨的逻辑、深入浅出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闻名于世。

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概述本课文是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2课,包含两篇阿西莫夫的短文作品:《是谁谋杀了温柔?》和《超越地狱》。

这两篇短文都是科幻题材,充满了阿西莫夫独特的思辨和推理。

三、《是谁谋杀了温柔?》1. 主要内容该短文讲述了一个在未来世界中,跌跌撞撞地前往一个时光机器展览的男子发现,所有人都异常暴躁和敌意满满。

最终,他发现这个世界里的人都拥有一种叫做“权利”的毒品,而这种毒品的副作用是使人丧失善良和温柔。

2. 知识点•反思现实社会中的毒品问题,探讨其对人性的影响。

•了解科幻作品中人性的探索和思辨。

•理解作者通过故事情节来表达对人性可塑性的思考。

3. 阅读策略•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来探讨其中的含义和思想。

•思考毒品问题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四、《超越地狱》1. 主要内容该短文描述了一个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复活的故事。

主人公亚历克斯在一场事故中丧生,但他的脑袋被保存下来,成功地复活了。

然而,亚历克斯发现自己复活后的生活并不如他预期的那样美好,他面临着由于技术原因而导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2. 知识点•探讨复活技术对个体和社会带来的问题和影响。

•深入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和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

•分析主人公在面临困境时的心理变化和思考。

3. 阅读策略•理解故事情节中的科技元素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思考现实中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可能的伦理问题。

五、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和阅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生将能够:•了解阿西莫夫及其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艾萨克·阿西莫夫简介阿西莫夫的名言

艾萨克·阿西莫夫简介阿西莫夫的名言

艾萨克·阿西莫夫简介阿西莫夫的名言
艾萨克·阿西莫夫别名乔治·戴尔、保罗·弗兰克西,生于美国俄罗斯彼得罗维奇,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是着名的作家、生化学家和历史学者,在科幻小说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阿西莫夫艾萨克·阿西莫夫简介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国着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西莫夫一生着述近500本阿西莫夫简介,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

同时也是着名的门萨学会会员,并且后来担任副会长。

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300024)、股吧】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阿西莫夫的名言任何事情都不必为真阿西莫夫简介,但必须令人信以为真。

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

不要让道德观阻止你做正确的事。

暴力是无能者的最后手段。

人类总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进,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

人生难道还有什么事,会比寻找答案更令人感到振奋?惟有大言不惭的谎言方能成功。

愤怒有时是非常有用的情绪。

至少,一个愤怒的人绝不会像平常那样胆怯。

人教(2017部编)语文八下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3)

人教(2017部编)语文八下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3)

找出答案
得出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 恐龙灭绝的原因 。 作者提到的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是 撞击说 和 火山说 。 在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 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 证据是:①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 岩石层中,发
“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中
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 而一起运动,如果换成“迁移”,就不恰当了。
2.第6自然段最后一句中的“几乎”和第9自然段最后 一句中的“似乎”是如何体现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说说 你的理解。 “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
衍射( yǎn )
(2)词语释义 不解之谜: 解不开的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 难以理解的事物。
迹象: 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 断事物的过去或将来。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
没有一点儿破绽。 褶皱: 文中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 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携带: 随身带着。
旨。
内容探究
1.本文开篇两句起什么作用?
开篇突发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用“紧 密相连”“产生影响”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了
文章所要说明的中心内容。
2.为什么说“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因为在地球的其他大路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在靠近南极的詹姆斯罗斯岛也发现了恐龙化石。
3. 作者由恐龙化石的发现联 想到什么问题? 第一,恐龙这样的两栖动物 不适应南极气候,那么它如何能
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为科幻
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 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

艾萨克阿西莫夫

艾萨克阿西莫夫

阿西莫夫所著小说类作品共201种,含科学幻想小说38部、探案小说2部、短篇科幻和短篇故事集33种、短 篇奇幻故事集1种、短篇探案故事集9种,此外还主编科幻故事集118种。 其中最有名的是“大基地系列”,即基 地系列、机器人系列、帝国系列三大系列。
大基地系列
本来“银河帝国三部曲”系列是独立的故事,“机器人系列”也跟“基地系列”没什么关联,到了阿西莫夫 晚年,他将三大系列的宇宙历史观溶进“基地系列”,于是便诞生整个“大基地系列”。
其他科幻小说
下面所列的是阿西莫夫的其他较有名的科幻小说,包括小说和小说集,一般不属于“大基地系列”。
阿 西 莫 夫 所 著 非 小 说 类 作 品 共 2 6 9 种 , 包 括 科 学 总 论 2 4 种 、 数 学 7 种 、 天 文 学 6 8 种 、 地 球 科 学 11 种 、 化 学 和 生物化学16种、物理学22种、生物学17种、科学随笔集40种、科幻随笔集2种、历史19种、有关《圣经》的7种、 文学10种、幽默与讽刺9种、自传3卷、其他14种。
艾萨克 ·阿 西 莫 夫
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
01 人物经历
03想
05 人物轶事
07 人物评价
目录
06 人物影响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俄罗斯犹太裔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 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特点
小说特点
科普特点
场景宏大
《基地》 阿西莫夫借鉴《罗马帝国衰亡史》所写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说中的“未来的历史”,发生在非 常非常遥远的将来。那时候,人类文明已遍及银河系的两千五百万个行星,总人口也大大膨胀,出现了一个横跨 整个银河系的“银河帝国”。这一系列与《机器人》、《帝国》等系列相互贯串起来,其时间跨度超过两万年。 在这三大系列中,阿西莫夫通过银河帝国的兴亡史讨论了人性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的互动影响。这种 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比起一般的科幻作品更加充满人文关怀。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PPT精品课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PPT精品课件
时间: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汇报人:
语文(人教版)八 美国科普作家、科幻 小说家。曾获得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 云奖。其代表作有“基地”系列、“银河帝国”系 列、“机器人系列”等。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 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在,地质 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 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非洲、 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命的大陆漂移 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 证据。
2.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 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 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3.作者由恐龙化石的发现联想到什么问题?
第一,恐龙这样的两栖动物不适应南极气候。恐龙如何能在南 极地区生存呢? 第二,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压扁的沙子。
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 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被压扁的沙子》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特性等 的介绍,证明了外星体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的观点。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追寻恐龙灭绝原因,写成此文。

初中语文课课通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课课通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讲解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背景知识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他出生于俄国,3岁时随全家迁居美国。

1949年他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到波士顿大学担任生化教授。

他出版了100多本书,代表作是《新疆域》。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根据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受到启发,写成此文。

恐龙化石在“七大洲”都曾被发现,说明恐龙在灭绝之前遍布全球,无处不在,而恐龙又无法在南极生存,这就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

二、字词句评析遗骸(hái):遗留下来的骨骸。

蟾蜍(chán chú):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褶皱(zhě 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潮汐(xī):原指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自然现象。

这里特指海潮。

追溯(sù):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地走。

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中,仙女穿的仙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三、文章结构分析《恐龙无处不在》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被压扁的沙子》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第2和第3自然段先后举了两个例子提出了关于“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至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精品课件
• 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 块构造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 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 来“泛大陆”又分裂成四部分,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 龙而去。
•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 证据。
1.分析“大陆漂移”学说推断思路: 恐龙的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 这说明,恐龙曾经生活在每一块大陆上。
但是,恐龙不可能是在每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的。
所以,现在的各块大陆在远古曾经是联结在一起的一 整块大陆或者说“泛大陆”。
这块“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为现在的 各块大陆。
• 2.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 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霸王龙
三角龙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 业
新课导入——“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出现在中生代时期,曾经称霸整个地球长达一亿 七千多万年之久,但却在6500万年前突然全部灭绝,只留 下了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这也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迷, 那究竟这些化石在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 看看美国著名小说家阿西莫夫是如何解答的呢?
第二节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 业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作者在两篇 短文中阐释的观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文章 严谨的论证思路。
3.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 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萨克·阿西莫夫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是出生于俄罗斯的美国犹太人作家是生物化学教授,门萨学会会员,他创作力丰沛,产量惊人,作品以科幻小说和科普丛书最为人称道。

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西莫夫一生创作和编辑过的书籍超过500册,据估计他至少写过9000封的信函和明信片,著作类别除了哲学类以外,几乎涵盖整个「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

阿西莫夫是公认的科幻大师,与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

阿西莫夫的作品中,以「基地系列」最为人称道,其它的主要著作还有「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最后在「基地系列」的架空宇宙中合归一统,被誉为“科幻圣经”。

阿西莫夫笔下产出不少短篇小说,其中〈夜归〉(Nightfall)曾获美国科幻作家协会(Science Fiction Writers of America)票选为1964年前的最佳短篇小说。

他也写推理小说和奇幻小说,以及大量的非文学类作品,并曾用笔名保罗·法兰西(Paul French)为青少年撰写科幻小说「幸运之星系列」。

阿西莫夫治学有方,他的科普著作多以史学手法阐述科学概念,尽可能细数从头,理性分析科学脉络。

提及某个科学家时,也会一并附上详细的背景资料,诸如国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并以语源学和发音方式介绍科技名词。

这些特点在他的《科学指南》(Guide to Science)、三大卷的《认识物理学》(Understanding Physics)和《阿西莫夫的科学探索史纲》(Asimov's Chronology of Science and Discovery)里处处可见。

阿西莫夫参与门萨学会多年,后来有点不甘愿的被任选为副会长,他说这个学会的会员都「好逞能斗智」,相较之下,他更乐意担任美国人道协会(American Humanist Association)的会长。

小行星「5020 Asimov」、《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艾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阿西莫夫以真确的物质科学及人文现象演绎出他的科幻世界,又杂进侦探与推理的小说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人不忍释卷。

阿西莫夫许多的小说,都有着浓厚的温和专制主义。

他的第一篇机器人短篇小说〈小机〉(Robbie)谈的是一个机器人保姆。

在〈兰尼〉(Lenny)的故事里,谈到机器人心理学家苏珊·凯文(Susan Calvin)对一个只有三岁智能的正子脑机器人产生母爱。

慢慢的,机器人越来越老于世故,它们的介入也变得广泛而微妙。

在〈证据〉(Evidence)里,机器人伪装成人类,成功赢得选举。

〈可避免的冲突〉(The Evitable Conflict)中,机器人在幕后以人道主义,扮演起全人类的褓姆。

其后,在《曙光中的机器人》和《机器人与帝国》中,机器人发展出“机器人第零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整体受到伤害。

”他使得机器人的存在对人类的自由主权造成压迫,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让机器人分阶段逐步撤出人类的世界。

无巧不成书,同样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也在一本非机器人系列的时间旅行小说《永恒的终结》(The End of Eternity)里出现。

“第零法则”的重要性在于地位凌驾其它三大法则,如若有个机器人为保护人类整体(维护第零法则),必须杀害一个人或一群人(抵触第一法则),机器人的正子程序为了人类整体着想就会同意谋杀罪行。

在“基地系列”中(起初并没有机器人),一位科学家执行了一项半机密的计划,用千年的时间建立起新的银河帝国。

故事里有一个精神守护者,称作《第二基地》,负责保护计划顺利完成。

阿西莫夫在1950年代中场休息时,第二基地还是人类保护者,1980年代他重拾科幻笔杆,就把温和专制主义发挥得更淋漓尽致。

盖娅行星(Gaia)在《基地边缘》登场,显然是基于盖亚假说。

盖娅行星所有动植物跟矿石,都分享着一个整体意识,构成一个超级心灵,合力为大我奉献。

在《基地与地球》里,主角开始搜寻地球,想找出他在《基地边缘》选择盖娅星系的原因。

阿西莫夫企图藉由盖娅行星,探索集体意识的可能性。

在《复仇女神》(Nemesis)里他更进一步,让艾利斯罗行星上的原核生物拥有自我意识,并且试图与人类交流。

阿西莫夫从《基地与地球》开始,将机器人带进“基地系列”,他在最后两部小说《基地前奏》和《基地缔造者》巨细靡遗探讨了它们的行为。

机器人被描写成暗地里为人类福址努力的行动者。

另一个常见的特色,大概就是温和专制主义的相反面,社会压迫。

在《星空暗流》中有颗生长特殊植物纤维的行星,行星上的农工都被邻近行星的贵族们所剥削。

《繁星若尘》里的英雄则协助一颗行星对抗傲慢自大的行星帝国大暴人。

艾萨克·阿西莫夫通常受压迫的对象不是地球人(对抗其它行星的殖民者)就是机器人。

《双百人》(The Bicentennial Man)里机器人力抗偏见想变成人类。

在《钢穴》里,地球人怨恨富有的“外世界人”和他们对待机器人(由外世界人所组装)的态度,认为他们有如指鹿为马,把机器人当“小男孩”看待。

《苍穹微石》里也有类似的情形,银河帝国统治地球,戏称地球人为“地球仔”,而地球则成了一个神权独裁世界,强迫每个人只能活到60岁就得接受安乐死,书中主角贝尔·艾伐丹是上流阶层的银河考古学家,力图克服自己的偏见。

而另一位主角是62岁的约瑟夫·史瓦兹,来自20世纪,从受迫害的欧洲逃难到美国(他可能是犹太人]吧),意外被传送到艾伐丹的时代。

他必须决定是否要帮助这个想要他命的弱势社会。

阿西莫夫的作品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理性逻辑。

他在小说《钢穴》和《Asimov's Mysteries》里,发明了科幻推理风格,他通常都会遵守“公平游戏”的游戏规则,先在故事中详尽介绍所有跟答案有关的科学或技术。

后来他也写非科幻类的推理小说,包括《Murder at the ABA》和《The Black Widowers》和《Union Club》短篇选集,公平公开,从不造次。

在他的小说里,重要事件通常都是辩论戏,比较理性、人道(或具说服力)的一方就是赢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