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教程1
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手册 共四册

《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手册》系列共四册第一册: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基础知识1. 概述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是指在地下,为保护人员和设备免受空袭、核辐射等灾害的影响而建造的地下建筑。
它在军事、民用建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结构设计原理(1)承载力设计原理(2)破坏防护原理3. 材料选择与使用(1)混凝土材料(2)钢筋材料第二册: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与施工4. 地下室结构设计(1)地下室平面布置(2)地下室结构分析5. 地下室施工工艺(1)地下室施工单位选择(2)地下室施工流程第三册:防空地下室结构使用与管理6. 防空地下室结构使用(1)防空地下室在灾害事件中的应用(2)防空地下室的可持续利用7. 防空地下室结构管理(1)防空地下室管理制度(2)防空地下室安全管理第四册: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案例分析8. 案例分析(1)军事用地下室案例分析(2)民用建筑地下室案例分析总结与回顾: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手册对于建筑工程人员、军事人员、民用建筑管理者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这一系列手册的学习与应用,可以更好地提升防空地下室的建造质量,确保人员和设备在灾害事件中的安全。
个人观点: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手册的编写对于我国的国防事业和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为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作出更大的贡献。
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手册的编写对于现代社会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防空地下室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防空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与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防空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混凝土和钢筋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防空地下室对于强度、耐久性和防护性能的需求。
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不断被引入到防空地下室的设计中,比如高强度轻质材料、钢结构、复合材料等,以提高地下室的抗压能力和防护效果。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防空地下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一)2024

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一)引言概述: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在当今世界安全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概述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的关键要点,包括选择适当的地点,建筑结构设计,通风和供氧系统设计,紧急逃生通道设计以及安全设备与装备等内容。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要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和特点。
正文:一、选择适当的地点1.考虑地理位置:选择位于较低风险地区的地点,远离可能成为目标的重要建筑物或军事设施。
2.评估地质条件:选择地下水位低、土壤稳定、地质条件良好的地点,以确保地下室的稳定和安全。
3.分析环境因素:考虑周边环境的特点,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以调整地下室建筑设计的细节。
二、建筑结构设计1.确定最佳结构类型:根据地下室用途和使用寿命,选择适当的结构类型,如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等。
2.加强结构安全性:建立抗冲击的结构设计,包括增加墙壁和天花板的厚度以及设置抗震装置。
3.考虑地下室容量:根据人员或设备的需求,计算并设计合适的地下室容量,以确保舒适和安全。
4.确定功能分区:将地下室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生活区、医疗区、物资储备区等,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5.防水与排水设计:考虑防水措施和排水系统,以避免地下室被水灾或地下水侵入。
三、通风和供氧系统设计1.确保新鲜空气循环: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以确保地下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和氧气供应。
2.考虑气体过滤和净化:安装适当的过滤器和净化设备,以去除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3.应对紧急情况:设计备用供氧设备,以及供氧系统故障时的备用通风方案。
四、紧急逃生通道设计1.设立主要逃生通道:设置标识清晰的主要逃生通道,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离开地下室。
2.划定紧急出口:在地下室内设置紧急出口标识,并确保出口通道畅通无阻。
3.设计应急照明:考虑在疏散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电力中断,设计应急照明系统以提供充足的照明。
4.培训与演练:定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使地下室中的人员熟悉和掌握应急逃生流程。
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1-PPT精选文档

行业标准,至少是秘密
概述
2
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措施
武器破坏效应
核武器破坏效应 常规武器破坏效应 生化武器破坏效应 城市次生灾害
工程防护原则与措施
工程防护原则 工程防护措施
常用建筑防护设备
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 防爆波活门和扩散室 密闭通道与防毒通道 洗消间 洗消污水集水坑
武器破坏效应
—— 核武器破坏效应 核武器是以核裂变反应(原子弹)或核聚变反应(氢弹)在瞬
防护工程
国防工程
人防工程
地 下 建 筑
暗挖工程
明挖工程
单建式人防工程
防空地下室
防空地下室是结合地 面建筑修建的防护性建筑 物,是人防工程的重要组 成部分。
1
概述
相关重要概念
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是战时掩蔽人员、物 资,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场所,是实施人民防空最重要 的物质基础。 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国家有关部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关于结 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规定。目前国家规定:新建10层以上 或基础埋置深度达3米以上(含3米)的9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应建 “满堂红”(即与地面建筑底层相等的面积)防空地下室;城市规 划确定修建的居住区、小区和统建住宅,按一次下达的规划设计任 务,地面新建总建筑面积的2%统一规划修建防空地下室;总建筑 面积达7000平方米以上按地面建筑2%修建防空地下室。该项工程 建设一律由建设单位负责,所需资金,列入项目的设计任务书和概 (预)算之内,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迅速掩蔽人员或物资
形式容易受到上部建筑制约
1
概述
人防工程的分级
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级主要用以反映人防工程能够抵御敌人核 袭击能力的强弱,其性质与地面建筑的抗震裂度有些类似,是一 种国家设防能力的体现。抗力等级按防核爆炸冲击波地面超压的 大小和抗常规武器的抗力要求划分。 目前常见的面广量大的防空地下室一般为抗核武器5级、6级 和6B级,抗常规武器 5级和6级。
防空地下室设计(一)2024

防空地下室设计(一)引言概述:防空地下室设计是一项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工程,旨在提供避难所和紧急疏散通道,在发生灾害或战争时保护人们免受伤害。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探讨防空地下室设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正文:一、合适的地理位置选择1. 考虑地理条件:选择远离河流、湖泊等容易被洪水侵袭的区域。
2. 考虑地质条件:避免选择地质灾害多发区,如地震、滑坡等。
3. 考虑人口密度:尽量选址在人口稀疏地区,减小因避难人数过多而产生的难题。
4. 考虑交通便利性:选择容易接近的区域,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
二、合理的结构设计1. 坚固的建筑材料:使用耐压强度较高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以确保地下室的稳定性。
2. 合理的空间规划:根据预计避难人数确定地下室容纳能力,并设计合理的通道和出口,保证人员顺利撤离。
3. 良好的通风系统:安装高效的通风设备来保证地下室内的氧气供应充足,减少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积聚。
4. 稳定的支撑结构:采用合理的支撑结构和加固措施,以防止地质灾害时导致地下室塌方。
5. 防水保护措施:设计合理的防水层和排水系统,避免地下室被地下水侵入。
三、必备的设施和装备1. 供水系统:配置储水设备和过滤设备,提供洁净饮用水和用水。
2. 食品储备:储存足够的非易腐食品,以供人们在避难期间食用。
3. 卫生设施:建设合理的卫生间和洗漱设施,保持卫生环境。
4. 床铺和座椅:提供足够的床铺和座椅,保证人们在避难所内有休息和休闲的空间。
5. 电力和照明:配置备用发电机和照明设备,以保证地下室内有足够的电力供应。
四、安全措施和紧急应对方案1. 火灾安全:配置火灾报警装置和灭火设备,定期进行演练,提高人员逃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2. 通信设备:配备备用通信设备,以保持与外界的联系。
3. 适当的安全出口:设计足够数量和尺寸的安全出口,并确保通道畅通,提供紧急疏散的通道。
4. 应急救护设备: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应对伤病情况。
5. 停电应对措施:考虑可能的停电情况,提供备用电源或照明设备。
防空地下室设计手册

防空地下室设计手册第一章:防空地下室的背景和重要性1.1 防空地下室的定义防空地下室是一种用于保护人们免受空袭、灾害和其他危险事件的安全容身之地。
防空地下室可以帮助居民在空袭或紧急情况下寻找安全避难所,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2.1 安全性防空地下室的设计应遵循相关安全规范和标准,确保其结构坚固、耐久并能抵御各种形式的外部攻击。
2.2 通风系统防空地下室应有适当的通风系统,能够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并排除潜在的有害气体。
2.3 绝缘和防水防空地下室的墙壁、地板和天花板应有良好的绝缘和防水性能,以保证内部环境的干燥和舒适。
2.4 照明和电力防空地下室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和电力供应,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运作。
3.1 空间规划防空地下室的设计应合理利用空间,确保可以容纳足够数量的人员,并且能够提供基本的座位和睡眠区域。
3.2 入口和出口防空地下室应设有多个入口和出口,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快速进入和离开。
3.3 储备食品和水防空地下室应有储备食品和水供人员在需要时使用,以确保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生存。
3.4 应急药品和医疗设备防空地下室应配备基本的应急药品和医疗设备,以满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医疗需求。
4.1 建设阶段在建设阶段,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建设,确保使用优质材料和符合标准的施工。
4.2 维护和巡检防空地下室应定期进行维护和巡检,保证其设施设备的正常运作,并及时修复任何损坏或故障。
4.3 人员培训所有居民应接受相关的防空地下室使用培训,了解如何正确应对紧急情况,并熟悉地下室的布局和设备位置。
结论防空地下室的设计和建设是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手册的目的是提供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和建议,以帮助设计师和相关人员在建设防空地下室时确定合适的措施和设备。
鼓励社会各界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防空地下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防空地下室设计

防空地下室工程施工图建筑设计目录第一节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二、建筑规模;三、防护类别、防护等级;四、平、战用途;五、防火设计;六、防水设计;七、平战转换设计;八、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二节一般规定一、人员掩蔽工程布局要适中;二、防空地下室之间应相互连通;三、无关管道穿墙应限制;四、染毒区与清洁区之间的密闭要求;第三节主体设计一、顶板最小防护层厚度;二、口部临空墙最小防护厚度;三、防护单元、搞爆单元的划分;四、防护单元应自成系统;五、相邻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的设置;六、顶板底面不得超过室外地平面;七、电梯不得进入防护区内;八、防护单元内不宜设置变形缝。
第四节口部设计一、室外出入口的设置;二、防倒塌棚架的设置;三、出入口人防门的设置;四、门前最小尺寸要求;五、出入口疏散宽度;六、出入口防护密闭门、活门上的设计压力值;七、室外出入口防护密闭门的防护措施;八、内通道的防护设施。
第五节风、水、电口设计一、通风口——通风竖井、活门及扩散室;二、水口——污水冲洗集水坑(集水池);三、电口——防爆波电缆井。
第六节辅助房间设计一、战时厕所;二、战时防化值班室;三、柴油电站。
第七节平战转换设计一、平战转换基本原则;二、平战转换有关规定;三、常见转换部位;四、转换基本方式;五、封堵方式表达要求;六、常见问题。
第八节常用构件标准图集选用一、防倒塌棚架选用;二、采光窗井选用;三、通风竖井选用;四、防爆波电缆井选用;五、集水坑选用;六、人防门选用。
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第一节:建筑设计说明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说明应符合“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做到完整、规范,并能体现人防工程特点。
一、设计依据1、防空地下室设计依据应包括以下内容: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规范等;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2007合订本);山西省防空地下室建设条例;太原市人防(2008)3号文件及人防主管部门审批文件。
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全文)

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全文)【文档一】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方案,以确保建筑物在遭受空袭或自然灾害时能够提供安全避难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二、设计目标2.1 防空地下室的功能目标防空地下室主要目标是为居民和工作人员提供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避难所,包括提供避难、防护和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2.2 防空地下室的建筑目标防空地下室的建筑目标包括抗震、防水、防火等,确保其能够在任何紧急情况下保持稳固、安全的状态。
三、设计要求3.1 构建材料要求根据地下室的用途和需要,应选择具备防炸、防抗冲击、防火等特性的高强度材料,如抗震钢筋混凝土等。
3.2 结构设计要求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应符合抗震设计要求,并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抗震措施,如设立加强墙体、增加框架柱等。
3.3 通风与消防设备要求地下室内应设置合适的通风和防烟系统,并安装消防设备和应急照明装置,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
3.4 紧急逃生通道要求地下室应设置多个紧急逃生通道,通道宽度要满足人员疏散的需求,并配备防护门,避免紧急情况下的混乱和堵塞。
四、设计方案4.1 地下室布局设计根据地下室的用途和功能,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包括座位、通道、设备存放区等。
4.2 声音和照明设备设计地下室应配备适当的声音和照明设备,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获得信息和指引。
4.3 室内装饰材料选择选择符合防火、防震和防炸等要求的室内装饰材料,确保地下室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设计图纸、结构计算书、灾害应急预案等,请参阅附件文件。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是指根据地震活动带、地震区分级等因素,制定的针对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规范。
6.2 地下室建设管理条例地下室建设管理条例是指国家对地下室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文档二】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一、前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方案,以确保建筑物在遭受空袭或自然灾害时能够提供安全避难所。
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2(一)

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2(一)引言概述: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们提供了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避难场所。
本文将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通风系统、防水措施和紧急疏散通道等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要素。
正文内容:一、结构设计:1.1 确定地下室的地理位置和可用空间大小1.2 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或壳体结构1.3 考虑地下水位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结构的影响1.4 采用适当的结构加固手段,确保地下室的稳定性和抗震性1.5 设计合理的出入口、通风孔和疏散通道,以方便人员的进出和疏散二、材料选择:2.1 选择具有良好抗压能力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2.2 确保材料具有良好的防火、耐酸碱等性能2.3 选择适宜的隔热材料来增加地下室的保温性能2.4 选用环保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2.5 对材料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地下室的持久性和安全性三、通风系统:3.1 设计合理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以实现自然通风3.2 安装适当的风机和换气设备,以促进通风和空气循环3.3 配备过滤装置,以净化空气和防止有害气体的侵入3.4 设置排烟系统,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排出烟雾和有害气体3.5 建立定期检测和维护制度,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四、防水措施:4.1 采用防水材料和防水层,以防止地下水渗透4.2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室内的积水4.3 定期进行防水层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有效性4.4 建立应急响应方案,以应对突发水灾等情况4.5 定期进行防水系统的维修和更新,以保持其长期的可靠性五、紧急疏散通道:5.1 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确保人员的迅速撤离5.2 设置紧急照明系统,以方便疏散过程中的能见度5.3 安装适当的标识和指示牌,以引导人员正确疏散5.4 设计适宜的疏散路线,避免短时间内的拥挤和堵塞5.5 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以提高人员的应急疏散能力总结: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是保障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3
总防护剂量 (毫克•分/升
) ≥30
≥20
≥10
时间 天
≥3 ≥2
≥1
透过率 (%)
≤0.001
时间 (小时)
总防护剂 量(毫克 •分/升)
≥2.5
≥30
≤0.003
/
/
≤0.005
/
/
/
/
/
/
/
/
相关规范和标准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94
1.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出入口数量 防倒塌棚架
密闭阀门
防爆波活门 扩散室 防塌风口 防堵篦子
武器破坏效应_核武器
核武器基本情况
2.
◆ 种类: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
◆ 当量(TNT)
工
◆ 爆高:比例爆高=高度/当量1/3
程 核武器破坏效应 防
光辐射
护
冲击波
早期核辐射
措
核武器
施 核电磁脉冲 放射性沾染
武器破坏效应_常规武器
防
◆ 配置要求
护
防护密闭门应向外开启,密闭门宜向外开启。
措
按由外到内的顺序设置防护密闭门、密闭门。
施
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的门前通道,其净宽和净 高应满足门扇的开启和安装要求,否则会给施
工或使用带来麻烦。
常用防护设备_
防爆波活门
2.
◆ 工作原理
工
◆ 安装要求
程
(3.4.22)
防 护
◆ 定型产品 MH5700-3
措
HK600
施
常用防护设备_
2.
扩散室
工 程 防 护 措 施
◆ 工作原理
◆ 设计要求(3.4.23)
扩散室内横截面净面积不宜小于悬板活门通风面积的9倍。 扩散室内净宽与净高之比 0.4 <bs/hs<2.5 扩散室的长度通常取其宽度的2~3倍 连接口应设在距后墙面三分之一扩散室的净长(ls/3)处 扩散室应设置检修孔 扩散室内应设地漏或集水坑
工 程
2、为在室外染毒情况下,能给室内人员提供必 要的新风,在进风系统中设置滤毒通风设施。
3、为在室外染毒条件下,使人员能够进出人防
防
工程,在主要出入口设置防毒通道和洗消间
护
(或简易洗消间)。
措
施
常用防护设备_
2.
防密门和密闭门
◆ 人防门规格和代号
工
人防门的规格以门洞口净宽和净高来表示
程
如:密闭门:M1020 防密门:FM1020-3
武器及次生灾害 主体
口部 出入口 通风口
化学武器 生物武器 放射性沾染
围护结构密闭, 有一定室内空间
密闭门 防毒通道 洗消间
密闭阀门 滤毒器
早期核辐射
核
热辐射
武 城市火灾
器 冲 空气冲击波
击 土中压缩波
波 房屋倒塌
常规武器
有一定结构厚度 顶板上方覆土
结构抗力 防护单元 抗爆单元
通道拐弯 通道长度
防护密闭门
◆ 种类:沙林和VX ◆ 特性:剧毒性 多样性 流动性 持续性 局限性
措
施
武器破坏效应_城市次生灾害
◆ 城市大火(火风暴)
2. ◆ 有毒气体外泄
◆ 房屋倒塌(产生倒塌荷载)
工 程 防 护 措 施
对地面冲击波防护
2.
1、人防工程的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抗力,满足
抗核爆动荷载和建筑物倒塌荷载的强度要求。
内
6 平战功能转换
[要点] 转换要求 口部转换 主体转换
容
7 建筑防火
[要点] 安全疏散 防火分区与防护单元结合设计
8 工程范例与设计要点
相关概念
(1)地下建筑与人防工程
1. (2)防护工程与人防工程
绪
(3)人防工程与防空地下室
论
(4)人防有效面积与掩蔽面积
人防工程的组成
◆ 结构:使建筑成形并能承载的构件
常用防护设备_
洗消间(3.4.14)
2.
◆ 组成: 脱衣室、淋浴室和检查穿衣室
工 程 防 护 措 施
◆ 洗消间设置要求
脱衣室的入口应设置在第一个防毒通道内(设普通 门),脱衣室与淋浴室之间应设置一道密闭门,淋浴室与 检查穿衣室之间可设普通门,检查穿衣室的出口应设置在 第二防毒通道内(设普通门)。
淋浴器的布置应避免洗消人员的足迹交叉。 面积指标和数量。
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
2004年8月
1 绪论
[要点] 概念 工程分类分级 相关规范资料
2 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措施
[要点] 防护原则与措施 常用防护设备
主
3 口部设计
要
[要点] 出入口形式 通风口防护 口部综合防护
4 早期核辐射的防护
讲
[要点] 防护原则与指标
5 主体设计
授
[要点] 防护、抗爆单元概念与措施 辅助房间设计
程 防
①每个防护单元出入口满足一定的数量(至 少两个),②每个防护单元至少设置一个室 外出入口,③出入口要尽量分散配置。
护 措
3、对有抗常规武器直接命中要求的指挥工程应 按其所抗当量设计必要的遮弹层等。
施
对生化武器的防护
2.
1、人防围护结构要满足密闭要求;战时出入口
设置密闭门;通风口设置密闭阀门。
常规武器基本情况
2.
◆ 弹种:普通爆破弹、砼爆破弹、穿甲弹、
半穿甲弹
工
◆ 口径:500磅、1000磅、2000磅、
程
5000磅
防
护 常规武器破坏作用
措
◆ 整体
施
◆ 局部
武器破坏效应_生化武器
生物武器
2.
◆ 种类: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和病毒
◆特性:致病性 传染性 迟缓性 局限性
工 程 防 护
化学武器
地面冲击 波超压
≥1.5
1.2
0.9
0.6
0.3
0.2
0.1
0.05
0.03
人防工程的分级_抗力
1. 绪 论
(1) 按常规武器划分为1级(750磅爆破 弹)和2级
注:新战术技术要求按常规武器划分为二类共6级
级别 1
2
3
4
5
6
打击 方式
口径
2000 磅侵 彻爆 破弹
直接命中
非直接命中
2000 磅低 阻式 爆破
1.
◆ 防护层:结构上方起防护作用的材料
◆ 内部设备:通风空调、给排水和电气
绪
◆ 防护设备:防护门、密闭门等
◆ 密闭区与非密闭区
论
◆ 主体与口部
人防工程的分类
(1) 按战时功能分
1.
通信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
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配套工程五大类
绪
(2)按施工方法分
暗挖式(坑道式和地道式)、掘开式(单
弹
1000 磅低 阻式 爆破
弹
500磅 低阻 式爆 破弹
1000 磅低 阻式 爆破 弹
500磅 低阻 式爆 破弹
1. 绪 论
人防工程的分级_防化
防化等级是以人防工程对化学武器的不 同防护标准和防护要求划分的等级。
级别
隔绝式防 护时间
(小时)
甲
≥8
乙
≥6
丙
≥3
丁
≥3
过滤式防护
沙林
维埃克斯
氯化氰
时间 天
◆ 简易洗消间
楼梯间
扩散 竖井
室外通道
2. 洗上 消密 通间闭 道 示意
清洁区
工
未设通风口的室内出入口
程图3-11
设密闭通道的出入口
防
护
措
施
简洗
防毒 通道
图3-12 清洁区
室内(清洁区)
设简易洗消间的出入口
防毒
穿衣
防毒
脱衣
淋浴
扩散
室外通道
竖井
2. 工 程 防 护 措 施
武器及次生灾害 主体
口部 出入口 通风口
化学武器 生物武器 放射性沾染
围护结构密闭, 有一定室内空间
密闭门 防毒通道 洗消间
密闭阀门 滤毒器
早期核辐射
核
热辐射
武 城市火灾
器 冲 空气冲击波
击 土中压缩波
波 房屋倒塌
常规武器
有一定结构厚度 顶板上方覆土
结构抗力 防护单元 抗爆单元
通道拐弯 通道长度
防护密闭门
出入口数量 防倒塌棚架
密闭阀门
防爆波活门 扩散室 防塌风口 防堵篦子
论
建掘开式和附建式)
人防工程的分类
1. 绪 论
人防工程的分类
其中防空地下室主要特点
1.
◆ 造价经济
◆ 上下建筑互为加强
绪
◆ 不单独占用城市用地,便于实现平战
结合
论
◆ 迅速掩蔽人员或物资 ◆ 形式容易受到上部建筑制约
人防工程的分级_抗力
1. 绪 论
(1) 按核武器划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等级
1 2 2B 3 4 4B 5 6 6B
GB50225-95
·《人防工程防化设计规范》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98
绪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人防指挥工程设计标准》
GB50108-2001 RFJ1-99
·《人防工程防护功能平战转换设计标准》
论
· 防护设备、平战转换图集
RFJ1-98
……
2. 工 程 防 护 措 施
工
2、战时出入口设置防护门或防护密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