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课后同步练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8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8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八单元第24课1.下图是“德国某品牌轿车的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示意图”。

该图反映( )A.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B.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C.德国的汽车生产技术相对落后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图片充分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中的生产全球化现象,故选A项。

2.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这直接源于(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依存B.东西文明相互交流融会C.各国生产和销售连成一体D.交通和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答案】D 【解析】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故选D项。

3.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表明( )A.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淡化B.各国的利益趋于一致C.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强D.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减弱【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A项是政治方面的发展状况,排除;B、D两项的说法错误,排除。

4.(湖南师大附中期中)“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

”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态度。

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年底正式加入(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答案】C 【解析】2001年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故选C项。

5.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中国从惊呼“狼来了”到现在“与狼共舞”,说明中国( )A.抑制了全球化的趋势B.遏制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C.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中,机遇和挑战并存D.已融入世界大市场中【答案】C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对于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只有趋利避害,融入世界,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

从惊呼“狼来了”到“与狼共舞”反映了我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不断深化,故选C项。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 24 课世界经济的全世界化趋向1.地理大发现期间,欧洲的航海家们发现“世界是圆的”;500多年后,美国作家弗里德曼乘飞机沿哥伦布的航线到达了印度,却发现“世界是平的”。

假如前者重视于地理知识的话,那么后者旨在重申()A .经济地区化B.世界两极化C.经济全世界化D.制度多元化答案C2.(2019 临·汾高二检测 )当前,世界经济日趋走向“自由化、网络化、交融化和多边化”。

这反应出此刻世界经济发展的()A .全世界化B.趋同化C.公司化D.同等化答案A3.“ 20世纪 90 年月后,跨国公司大制造商‘以世界为工厂,以国家为车间’。

”致使此现象形成的主要原由是 ()A.各国贸易保护主义从头流行B.世界各地区经济公司的形成C.西方新殖民主义扩充的结果D.经济全世界化加快了国际分工答案D4.(2019 ·都高一检测成 )20 世纪五六十年月,经济全世界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有学者以为此时的全世界化不过“半球化”,只有到 20 世纪八九十年月的经济全世界化浪潮才真实拥有全世界性。

致使“半球化”的主要原由是 ()第1页/共6页B.两种经济系统的差别C.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D.经济地区一体化的发展答案A5.历史漫画常常以风趣夸张的笔法描述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进而揭露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点。

以下图漫画《追不上了》反应了()A.经济全世界化是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新一轮扩充B.经济全世界化来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加剧C.经济全世界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次机会D.经济全世界化推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答案B6.经济地区公司化是此刻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之一。

以下国际组织的成立不可以反映这一趋向的是 ()答案D7.(2019 武·汉高一检测 )2019 年运转了 47 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议》结束了其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使命,被世界贸易组织所代替。

这反应了()A.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败B.国际格局多极化的需要C.多边贸易次序的加强D.地区经济公司化的深入答案C8.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一次机会,也面对挑战。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与全球化有密切关系的。

据统计,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年——1960年为6.8%,1960年——1965年为7.9%,1965年——1970年为11%,从全球化的角度看,这组数据表明()A.该体系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B.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命脉C.该体系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D.该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2、2019 年 11 月 30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 2019 年 10 月 1 日加入 SDR (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以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据此材料可以判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A.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B.稳定国际汇率,促进国际货币合作C.为困难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D.为成员国的发展提供长期贷款3、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

”这有利于()A. 有利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和技术投资B. 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C. 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D. 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4、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

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到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B. 欧洲经济的复兴和日本的崛起C. 第三世界提高石油价格和关税D. 美国经济地位下降和美元贬值5、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944年,《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美元地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危机使货币贬值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国际贸易体系的变化 D.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2、1971年12月与1973年2月,美国政府先后两次宣布美元贬值;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护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

由此导致( )A.美国丧失世界经济领先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C.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D.世界经济陷入无序状态3、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有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

对其历史地位相同点的概括,不符合的是( )A.美国经济实力膨胀的产物B.美国都占有特殊地位C.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D.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4、法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创始员国,也是受益国之一。

但20世纪60年代,随着法国实力的增强,法国不断用国内的美元储备挤兑美国的黄金储备,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向美国施压。

以至于尼克松说:“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表明美法的金融冲突引发政治危机B. 反映出美法均势局面的形成C. 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着挑战D. 推动了美苏“冷战”的结束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定,人民币从2016年10月1日起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 D.R)货币篮子,成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首个被纳入S D.R 篮子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后,特别提款权中的第五种货币。

下列宗旨或使命,与此举相吻合的是()A.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 B.消除关税壁垒C.促进自由贸易 D.稳定国际汇兑6、20世纪40年代各国对建立战后国际金融秩序进行讨论时,美国代表怀特认为财政赤字国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应采取内部调整措施并配合一些外部的调整,不应该获得无限制条件的融资。

南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训练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精选文档

南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训练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精选文档

南平市高级中学2019-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训练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有学者说:“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世界联系日益密切C.国家之间对抗激烈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答案及解析:1.B试题解析:材料重在强调全球化、一体化,故B正确。

AC不符合材料后部分的内容。

D不符合史实,20世纪的民族矛盾并非逐渐缓和,且材料着重强调全球化。

2.七国集团(由七大工业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组成的联盟)中4个欧洲国家无视美国反对.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

这反映出当今世界A.多极化趋势明显B.中美争夺世界领导权C.秩序混乱且多变D.区域集团化发展受阻答案及解析:2.A七国集团中4个欧洲国家无视美国反对,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不全受美国摆布,故选A;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只是经济组织,排除B;材料不能说明秩序混乱且多变,排除C;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是区域集团组织,排除D。

3.拉尔夫·达伦道夫认为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相象和恐惧”。

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全球剧变令人优虑B.世界联系日益密切C.国家之间对抗激烈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答案及解析:3.B从材料中的“全球化”“一体化”等信息可以看出,达伦道夫强调的是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故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全球一体化必要性,不是全球巨变的担忧,故A错误;国家之间对抗和民族矛盾缓和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和D项。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练习题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练习题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练习题1.1975~1989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先后签订4个“洛美协定”,主要内容有向非加太地区国家提供财政援助,确定双方之间的平等伙伴和相互依存关系,放宽对非加太地区国家产品进入欧共体市场的限制等。

协定的签订表明A.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依存度的加强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非加太国家经济区域集团化成效显著D.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收效明显2.据1999年美国《商业周刊》所公布数据显示:在全球排名前1000家巨型国际垄断公司中美国有494家,占49.4%,美、日、德、法、英、意、加7国加起来有866家,占86.6%.材料现象说明A.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B.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世界贸易C.国际垄断公司是阻碍了全球化D.全球化排斥了发展中国家参与3.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

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这一现象表明()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B.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D.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4.目前除了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外,APPlepay与谷歌、三星支付已经开始在全球普及。

这一现象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科技促进社会转型C.大公司的相互竞争D.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5.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由此而形成的相互影响、制约也大大增强,这对超级大国以实力和强权推进单极进程无疑会起到牵制作用。

这表明经济全球化A.影响世界政治格局B.严重削弱超级大国实力C.改变美苏争霸局面D.延缓了“一超多强”进程6.182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基于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纱线拧成绳,团结力量大。

下图是瑞士1957年发行的一枚专题邮票。

其寓意是()A.欧洲国家正在走向联合B.东盟各国团结合作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D.欧洲联盟正式成立答案A2.2019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或将最终与欧盟“分手”。

对于这段历史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B.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中断C.英国将同时退出欧元区D.欧盟的发展道路面临挑战答案D3.下图反映了1994年成立的某区域经济集团,该集团规定各会员国彼此必须遵守协定规定的原则和规则,如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及程序上的透明化等来实现其宗旨,藉以消除贸易障碍。

据此判断,该区域经济集团指的是()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东南亚国家联盟答案B4.(2019·淮安高一检测)康德曾预言:“国际组织发展成为一个有权威的、对所有主权国家都具有约束力的体系。

”当今世界哪一个区域集团组织越来越接近于康德的预言()A.欧洲联盟B.世界贸易组织C.联合国D.亚太经合组织答案A5.有人对某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特点作了如下总结:范围最广,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没有组织首脑;没有常设机构;软约束力;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等。

该组织是()A BC D答案D6.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

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D.美国经济实力独霸天下答案B7.(2019·怀化高一检测)某国际经济组织具有“联合国下属金融机构”“全球最大的发展援助机构”“战后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的支柱”等性质,该经济组织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8.(2019·德阳期末)1961年,美国联合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八个国家建立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并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课后习题: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课后习题: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冷战结束后,一些实力较强的大国或国家集团,极力争取“极”的地位,出现一种“多元争极”的态势。

这一“态势”反映出()A.新国际格局尚未定型B.国际力量出现了平衡C.美国力量遭到了削弱D.世界多极化基本形成“极力争取‘极’的地位,出现一种‘多元争极’的态势”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处于多个较强的国家或集团争“极”的状态,说明冷战后新的国际格局还没有定型,故A项正确;“极力争取‘极’的地位,出现一种‘多元争极’的态势”说明各个大国或集团之间的力量不平衡,才会出现争“极”的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美国的力量被削弱的问题,故C项错误;冷战后实力较强的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争“极”说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但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故D项错误。

2.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

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B.战争与革命再次成为时代主题C.俄罗斯与中国结盟挑战美国霸权D.美国丧失干涉地区冲突的实力,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会使美国面临多重挑战,故A项正确;苏联解体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故B项错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C项错误;苏联的解体不会削弱美国干涉地区冲突的实力,反而加强了美国在部分地区的影响,故D项错误。

3.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是()A.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B.各国经济依赖程度加深C.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日本的崛起和欧共体的成立,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两极格局瓦解后,俄罗斯经济逐渐恢复,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所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故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

本卷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反全球化的主张和行动从民间层面上升到政府层面,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诸多国家表现出对“去美元化”“去美国化”和“去西方化”的极高热情。

上述材料体现了A.美国霸权主义是阻碍全球化的根本原因B.各国民众已从心理上完全接受了全球化C.反全球化成为反对美国霸权的重要表现D.各国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全球化的危害【答案】C2.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该观点认为A.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历史倒退现象B.经济全球化是新殖民扩张与不稳定的因素C.应该阻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答案】B3.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

这说明A.世界经济规则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B.欧美国家企图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C.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占有优势地位D.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答案】B4.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

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

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答案】A5.“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A.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B.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C.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D.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答案】C6.2019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使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同年,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提出反对自由贸易的主张,实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并在选举中获胜。

这说明经济全球化A.导致美英两国迅速走向衰落B.遭遇与利益相悖群体的大力抵抗C.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对世界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答案】B7.加入世贸组织后到201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长期保持世界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的地位,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已经提前全部履行完毕;同时中国建立起了符合世贸规则和入世承诺的国内涉××法律体制。

这一切表明,入世后的中国经济A.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B.日益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C.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D.日益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答案】D8.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为特征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这表明A.建立世界货币体系利于战后世界经济发展B.由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具有必要性C.美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利于经济发展D.为摆脱滞胀各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B9.2019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举行。

金砖五国协商制定了《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合作路线图》《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纲要》《金砖国家电子商务合作倡议》《金砖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等,在税收、电子商务、本币债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络化布局等方面达成积极共识。

此举说明A.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B.金砖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一体化C.金砖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答案】C10.1960年,石油资源富集的中东地区成立了以保持石油市场稳定与繁荣为宗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它在协调各国石油政策、控制原油产量和价格、保障石油生产国收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了国际能源机构(IEA),展开国际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

两个组织的先后建立表明20世纪后半期A.经济外交拆除各种围墙藩篱B.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C.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相对应D.发达国家主导石油生产消费【答案】B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2小题11.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

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全球化空前曲折及调整时期,一战爆发和19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

——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材料二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

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

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

——吴志成、吴宇《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材料三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映,也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摘编自陈伟光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1)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化开始第一次逆转”的背景和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本轮逆全球化倾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对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答案】(1)特点:阶段性、曲折性、渐进性。

背景: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表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战或贸易战)。

(2)变化:逆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由民间主导转为政府主导(政治力量主导)。

原因:政府利用国家权力干预自由市场;金融危机的冲击;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部分大国国际责任意识的消减;民族(民粹)主义思想抬头。

(3)实质: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

不利: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

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材料二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

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

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

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摘编自[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19年)材料三美国《世界日报》2019年4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防止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经济奴役”的文章中说:“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材料四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

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

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

——钱乘旦(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推动力。

与材料一中的第一次“全球化”相比,有何显著特点?(3)材料三反映了当代全球化下,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材料四针对全球化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答案】(1)内在动力:建立高效的行政机器;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

影响:打破世界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推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

显著特点:资本扩张。

(3)问题: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新殖民主义的出现;环境恶化;贫富分化加剧;社会动荡。

观点:全球化与本土化相融。

(4)基本认识: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既要主动融入,又要保持民族性;全球化利弊并存,应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