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硅肥用量与栽插苗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硅、锌肥配合施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硅、锌肥配合施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硅、锌肥配合施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作者:马朝红,汪应城,陈家贵,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24期马朝红1,汪应城2,陈家贵3,黄学富4,王乾璋5(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武汉430064;2.钟祥市农业局,湖北钟祥431900;3.钟祥市官庄湖农场,湖北钟祥431900;4.枝江市农业局,湖北枝江443200;5.利川市农业局,湖北利川445400)摘要:研究了硅、锌肥配合施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配合施用60kg硅肥和3kg锌肥,对水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较,水稻有效穗平均提高8.6%,空壳率平均下降7.1%。

硅、锌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比,施肥区的水稻平均增产率达到10.85%。

3种不同土壤上的试验结果,以灰潮土增产率最高,为13.16%;紫泥土田和黄棕壤田次之,增产率分别为10.39%和9.01%,增产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

与对照区比较,硅、锌肥配合施肥区土壤pH绝对相差值提高0.57,水稻硅、锌肥配合施用能有效阻止土壤的酸化。

关键词:硅肥;锌肥;水稻;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S1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4-5956-03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24.014收稿日期:2014-09-10基金项目:湖北省农科院扶持性计划项目(2014fcxjh07)作者简介:马朝红(1962-),男,湖北公安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肥料研究和推广工作,(电话)027-87389268(电子信箱)857492370@qq.com。

水稻是典型的喜硅、喜锌的作物[1,2]。

土壤中硅、锌的有效含量和水稻的吸收量,与水稻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密切相关[1-3]。

湖北省主要稻区土壤有效硅、锌含量偏低[4,5],水稻生长过程中硅、锌营养缺乏现象较普遍,随着高产水稻品种的广泛种植,N、P、K肥用量的增加,水稻生产中大、中、微量元素营养不平衡的现象更加突出,水稻大、中、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是水稻高产优质和高效利用水肥资源的重要施肥技术。

硅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硅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硅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硅是水稻生长发育的有益元素。

水稻具有很强的吸硅能力,在水稻茎叶中SiO2的含量可达到10—20%,硅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增加水稻生长过程中硅的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根系的氧化力,降低铁锰等的毒害;增强土壤中磷元素的有效性,提高水稻磷素利用率;改善蒸腾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促进茎叶机械强度,株型挺拔,保持良好的收光姿态,提高光能利用率;强化水稻茎杆表皮的硅质化,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和抗倒伏性能和抗逆性[1-5];提高水稻产量。

此外,施硅能够改善稻米品质,还能提高水稻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一、硅肥的施用方法硅肥的施用方法主要有根部施用和叶面喷施。

根据水稻硅素的阶段性吸收特征,又分别可以作为基肥和追肥施用。

由于枸溶性硅肥的缓释性,生产上一般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

水溶性硅肥既可以作为基肥,又可以作为追肥施用。

夏圣益等研究认为,在土壤有效硅含量低于100mg/kg的土壤上,于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喷施2次硅肥的增产效果明显高于只在拔节期喷施1次[6]。

叶面喷施水溶性硅肥,可增加叶片组织的硅细胞数量,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从而起到增粒增穗作用。

申义珍等研究表明,硅肥基施效果好,可比对照增产9.4%,后期追肥也有一定效果,但施用期推迟,增产效果会变差[7]。

总体而言,水溶性硅肥叶面喷施的方法可节省硅酸盐的用量,减轻肥料损失,在施用时间上,要注重前期的施用,以早日促进水稻细胞的硅质化,提高对逆境的抵抗能力和协调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

二、水稻对硅肥的吸收过程水稻的生育特点决定了在不同的生长期,水稻对硅的吸收不同。

在水稻吸收硅的数量基本随着生育进程而增加,进入生殖生长期,水稻对硅的吸收量开始增大。

据报道,水稻对硅的吸收,营养生长期为9.1%-9.6%,生殖生长期为65.3%-66.5%,成熟期为23.8%-25.6%。

表明水稻分蘖前吸硅能力较弱,而分蘖后吸硅能力较强,可能是新分蘖增强了整个稻株吸硅的能力,说明生殖生长期是水稻硅素营养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满足水稻对硅素的需求,对水稻高产有重要作用。

【多效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硅肥对水稻的作用

【多效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硅肥对水稻的作用

【多效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硅肥对水稻的作用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

硅素可明显提高水稻的产量、品质及抗逆性、抗病性。

施用多效硅肥是补充水稻营养的重要途径,可提高成穗率、叶面积指数、粒/叶和粒重/叶,改善茎系结构,使水稻机械组织发达,株型挺拔、茎叶直立、茎叶间夹角减少25.4°,增强抗倒伏能力,从而使群体质量明显提高,水稻增产效果突出。

目前,在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中,种植户往往重视氮、磷、钾肥的施用,对硅等元素不够重视,加之多年连作的老稻田每年生产的稻谷要从土壤中摄取大量的硅(每产稻谷100 kg从土壤中带走硅22 kg),导致水稻缺硅。

可通过灌溉水补硅和施用硅肥进行土壤补硅。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邳州市铁富镇铁南村进行,土壤类型为壤土,肥力中等。

前茬小麦,单产5 625 kg/hm2。

该试验地2年未施有机肥[1-2]。

1.2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镇稻88,于6月13日栽插,栽插密度52.5万穴/hm2,基本苗195万株/hm2以上。

1.3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即分别施多效硅肥75 kg/hm2(A)、150 kg/hm2(B)、225 kg/hm2(C),以不施多效硅肥作对照(CK)。

其他施肥和田间作业均同大田。

采用大区试验,不设重复,小区面积200 m2 [3-4]。

该季于整地前施碳铵1 200 kg/hm2、磷酸二铵262.5 kg/hm2,生育后期施尿素75 kg/hm2作保花肥,全生育期折合施用纯N 297.75 kg/hm2、P2O5 120.75 kg/hm2 [5-7]。

2结果与分析2.1硅肥对水稻分蘖速度、叶色、灌浆的影响施用多效硅肥能增加水稻叶片的光合效能,增加物质积累,促进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加速水稻生长发育进程,但对水稻返青期影响不大,而对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有一定影响,平均比CK提前1~3 d。

根据分蘖期观察,施硅区较CK分蘖速度明显加快,叶色也较CK浓绿。

高效硅钾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高效硅钾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水稻 于 5 月2 5日播种 , 6月 1 2日耕翻整地 , 6月 1 4 F t 机 插,栽插密度 为 1 . 5 8万穴 / 6 6 7 m ,基本苗 4 . 3 万苗 / 6 6 7
m , l 1 月 7曰按 小 区 单 独 收 获 , 计 产 。 各 处 理 常 规 肥 料 施 用 总 量 和 方 法 一 致 , 6月 1 2日基 肥 施 碳 铵 4 0 k g / 6 6 7 m ,6 月2 0日分 蘖 肥 施 尿 素 1 0 k g / 6 6 7 m! , 7 月2 0 日长 粗 肥 施 4 5 %
6 9 . 7元 / 6 6 7 m ,增幅 为 0 . 8 %、2 . 6 %、4 . O %。
3 小 结
缩短 0 . 1 c m , 第二节 间缩短 0 . 3 ~0 . 8 c m, 第三节 间缩短
收稿 日期 :2 0 1 2 一} 2 —0 6

3 . 1 水 稻于分 蘖肥 加施 高效 硅钾 肥具有 一定 的增产增 收 ( 下转第 1 0 1 页)
2 . 4 效 益 情 况
本试验是在常规 施肥的基础上 加施硅钾 肥, 所 以经济效 益以每 6 6 7 m 水稻产值 减去每 6 6 7 m 硅钾肥成本进行 比
千粒重 比C K增加0 . 1 ~O . 3 g 。结果表 明, 随着硅钾 肥用量
增加 , 有效穗数 、 实粒数 、 千粒重 同步增 加 , 与对 产量的影 响趋 势一致。
二、三节间的长度 ,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施用高效硅钾肥 3 ~1 0 k g / 6 6 7 m .水稻可增产 1 . 6 %~ 6 . 8 %,经济效益增
加0 - 8 %~4 . 0 0 / 0 。
关键 词 : 水稻 ;高效 硅 钾 肥 ;应用 效 果

不同用量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用量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运粳 24, 硅肥为常熟市陆富新型肥料 研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硅肥, 含 SiO2 50% 。 1 3 试验设计
试验设 3 个处理, 施用硅肥 5 kg/ 667 m2 ; 施用硅 肥 10 kg/ 667 m2 ; 施 用硅肥 15 kg/ 667 m2 , 硅肥一 次性作 基肥施用, 以不 施硅 肥为 对照( ck) 。各 处理 不设重 复, 面积 1 333 4 m2 , 各处理用田埂分隔。
重提高 3 3% 。不同硅肥用量间, 以处理 产量最高, 比 对照
提高 18 9% , 处理 与处 理 差 异较 小, 产量 提高 18 6% ,
处理 产量提高 16 5% , 据此, 该硅肥 在如东 的建议 参考用
量为 10 kg/ 667 m2 左右。
3结论
3 1 施硅肥后, 水 稻植 株吸收 二氧 化硅 于稻体 中形 成硅化 细胞, 因此增强了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3 2 水稻是喜硅作物, 施入后增加了植株细胞壁强度, 促进植 株挺拔、叶片坚挺、叶片与茎夹角减小, 促进了水稻早发, 水稻群 体结构合理, 改善了田间通气条件, 有利光合作用, 有利于籽粒 充实, 结实率和千粒重高, 稻谷成熟度整齐达到多穗高产。 3 3 如东当地硅肥的适宜用量为 10kg/ 667 m2 左右。
较粗 , 清秀挺拔, 叶片上举、分蘖增多、病虫 害发生轻, 对照田 有不同程度的基腐病、纹枯病和穗 颈瘟。成熟期 施用硅肥的 处理有绿叶 3 7 张, 而对 照田有 纹枯病 冒 穿 现象, 平均有 绿叶 0 8 张。 2 2 茎蘖动态
从附图可以看出, 施用 硅肥 后水稻 分蘖 发生快, 有 利于 早发, 足穗。
氮、磷、钾肥用量参照当地常规施肥, 纯氮 20 kg/ 667 m2 , 基蘖肥 穗肥 = 6 4, 基 肥 分 蘖 肥 = 7 3, 穗肥 中 促花 肥 保花肥= 6 4。施过 磷酸 钙 20 kg/ 667 m2 , 一次 性作基 肥施用。施氯化 钾 10 kg/ 667 m2 , 50% 作基 肥, 50% 作 分蘖 肥。水稻于 5 月 29 日播种, 6 月 18 日移栽, 秧龄 20 d。插秧 机选用东洋 PF 455S 步行 式 插秧 机, 株 行距 为 14 1 cm 30 cm。其余田间管理同高产 栽培管理。 1 4 测定项目与方法

多效硅肥在水稻上的不同用量探讨

多效硅肥在水稻上的不同用量探讨

多效 硅 肥在 我 市水 稻 上 的增产 效 果安 排了 多效 硅肥 不 同用 量试验 。
1 试 验 材 料 与 方 法
() 1 试验 地 基本 情况 。试验 设在 我市 陈 楼镇 杜 村 , 土壤 类型 为壤 土类 , 土壤 肥力 中等 。前茬 小 麦单 产 56 5 g h 。 2 k / m2
() 4 施多效 硅肥 有 较明 显 的增产 效果 。施硅 区较 常规 区 增产 幅度 平均 为 64 主要 表现 为增穗 增 粒 。 .%, 同时 , 量 、 产 穗
数和 穗粒 数 随着施 硅 量 的增 加 而增加 。 表 3 各 田块高 产 区需氮量 及氮 肥 当季 利 用率
结果 基本 一致 。 过两年 的试 验结 果 , 通 产量 超过 9 5k/m2 0gh 7
病和 倒伏 等都 有很 明 显的抗 逆性 。
() 肥 对 茎 强 度 和 抗 病 性 的影 响 。施硅 各 小 区 均 表 3硅
现 基 部 节 间短 粗 。 度 加 大 。据 灌 浆 测 试 , 硅 区 第 一 节 强 施 间长 度 平 均 缩 短 03 c , 二 节 间缩 短 02 c .5m 第 .4m。 同 时 施 硅 区纹 枯 病和 稻 瘟 病 明 显 减 轻 。成 熟 时 施 硅 区 表 现 叶 绿 青 籽 黄 , 秆 底 脚 青 爽 , 部 剑 叶 绿 中 带 黄 , 粒 表 现 金 茎 上 籽 黄 。而 对 照 区基 部 茎 秆 柔 软 , 叶 簇 拥 , 枯 上部 叶 尖 干 枯 发 20 0 4年 试验 结果 来分 析 。 高产 田块 实 收 1 8 .- 03 31 各 00 1 1 7 . 5 k / m2 g h ,土壤 供 氮 量 为 8 .5 9 .5 g h ,高 产 区 补氮 量 56 " 01k /m2 162 - 2 .k / m2每 生 产 出 l O g稻 谷 , 氮 量 为 1 7 1 .5 139 g h . Ok 需 .- 9 21 k , .0 g 平均 为 20 k 氮 素一 部 分来 自土壤 供 应 , 一 部 分 .3 g, 另 需 由氮肥 提 供 , 1 0 g稻 谷 需 氮量 与 2 0 每 0k 0 3年 试 验 所得 的

多元复合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结果分析

多元复合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结果分析

试验 在海 城市 八里 镇南 腰 村稻 田进行 , 供试 土壤 为水 稻土 ,稻 田翻耕 前取 耕层 土壤 进行 化 验 。化验 结 果表 明 , p H值 为 6 , 机质 为 1 6 碱 解 氮 为 16 g g有 效 .有 2 . %, 8 1.m , 3
磷为 2.m ,g速效钾为 12 g g 48 g(, l 0 .m / 。 8 k
【 编】 12 0 邮 10 1
【 作者简介】 杨 占: 1 8 一) 男,  ̄(9 1 , 辽宁铁岭人 , 助理讲师 , 主要从事教 学管理工作 。
A RC LU A C N LG &E U M N 1 G IUT R L E H OO Y Q I E T T P 5
理论研究
2011 0 . 4B
总第 2 2 1 期
文章编号 : 3 8 7 2 1 )4 0 1 — 2 1 7 - 8 X(0 0 — 0 0 6 1 5
多元复合硅肥在水稻 I = = 的应用结果分析
辽 宁职 业 学院教务处 杨 占军
摘 要 介 绍 了多元 复 合硅 肥 在 水稻 生产 中应 用 的 田 间试 验 内容 、 法 , 试验 结 果 进 行 了分 析 , 方 对 研
表 1 各 处 理水 稻 生 育 时 期调 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杨 占军 : 多元复 合 硅 肥在 水 稻 上 的应 用结 果分 析
处理编号
移栽期
月 一日 0-0 53 0-0 53 0-0 53
肥 , 肥 复 合 肥 ( 1 1— )5 g . 7 m , 分 蘖 肥 硫 铵 底 2 — 59 3 /0 追 kO 6 h 2 /. 7 m ,穗肥 尿素 1 g . 7 m+氯 化钾 5 g . 5g 0 k0 6 h 0 /0 2 k0 6 h / k0 0 7 m ;处 理 2 当地 常 规施 肥 +多 元复 合 硅肥 2 0 6 h 。 0g . k 07h 6 m ;处理 3 。当地 常规 施 肥 +多元 复 合硅 肥 3 /. 0g k0 07 m ;处 理 4 当地 常规 施肥 +多元 复合 硅 肥 4 幻 6 2 h 。 0k . 野 07 m 。多 元 复合硅 肥做 底肥 , 6 h 一次 性施 人 , 机排 列 , 随 小

硅肥在各种作物上的作用和增产效果

硅肥在各种作物上的作用和增产效果

硅肥在各种作物上的作用和增产效果(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硅肥在各种作物上的作用和增产效果1、水稻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对硅需求量较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硅对水稻生长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水稻吸硅后表现为根系发达,可使植株表皮细胞硅质化、茎秆粗壮、叶片挺举,减少遮光,光合作用增强15%-20%,抗倒伏能力提高85%左右,抗旱、抗病抗虫能力大大增强。

特别是对稻瘟病、叶斑病、茎腐病、水稻白叶枯病和二化螟、钻心虫、蚜虫、稻飞虱抗性加强。

同时还可预防水稻根系的腐烂和早衰,特别是对根治水稻中毒性烂根病有重要作用,一般增产幅度可达20%-30%以上。

2、小麦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表现为分蘖多、群体大、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片直立不披,株型挺拔,叶面积系数提高,光合作用增强,干物质积累增加,抗寒、抗旱、抗干热风等抗逆能力增强,穗空秕数减少,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增加,成熟时秸秆清秀、不倒伏,病虫害少(小麦蚜虫、钻心虫、吸浆虫和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害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提早成熟2-3天,一般可增产。

小麦吸硅特点为抽穗期>成熟期>拔节期>返青期。

硅肥可做基肥施肥也可以在返青期做追肥,水溶性速效硅肥也可在拔节期、灌浆期进行叶面喷施。

3、玉米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玉米施用硅肥后表现为玉米茎粗、叶色深绿、光合作用增强,长势好,穗大粒多、籽粒饱满,抗倒伏能力提高80%以上,并能显著增强玉米的抗病、抗虫能力(青枯病、粗缩病、叶斑病及蚜虫、玉米螟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尤其是对减少玉米秃尖、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效果最为明显,增产幅度可达%%。

玉米进入拔节期吸硅量和速度明显增加,到抽雄初期为吸收硅素高峰期,无论基施还是追施在玉米吸硅高峰期(抽雄初期)均能明显促进作物对氮磷钾肥的吸收,增加玉米的产量。

4、花生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花生施用硅肥后光合作用增强,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深绿,根系发达,分枝多,抗逆性强,青枯病、叶斑病、蚜虫、棉铃虫等病虫害的发生明显减少,百仁重和百果重增加,果实饱满、空壳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硅肥用量与栽插苗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作者:李珂清王茂辉聂金泉李霜霜梁家伟顾春波钟春燕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0年第22期摘要以優质水稻品种粤禾丝苗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个硅肥用量(0、90、180、270 kg/hm2)处理和4个栽插苗数(每穴2、4、6、8苗)处理,通过分析株高、茎秆强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因素,研究不同硅肥施量和插秧苗数配置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处理水稻各指标测定结果比未施硅肥处理高,而且不同硅肥施用量和栽插苗数对水稻生长影响不同。

水稻栽插苗数对水稻农艺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株高和茎、叶干物质量以插秧6苗处理最高,穗干物质量以插秧4苗处理最高;水稻茎秆强度在不同生育期表现不同,均在插秧2苗处理时最高。

从水稻产量指标的研究结果发现,270 kg/hm2的高肥处理产量最高,表明硅肥能够促进植株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转化,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与产量表现相似,且不同施肥量与栽插苗数对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

关键词硅肥;苗数;茎秆强度;干物质;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22-0028-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22.008Effects of Different Silico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s and Transplanting Seedling Number on Growth and Yield of RiceLI Ke-qing, WANG Mao-hui, NIE Jin-quan et al(Zhaoq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aoqing, Guangdong 526070)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rice variety Yuehesimiao seedlings was used as the test material for field trials, with 4 silicon fertilizer dosages (0, 90, 180, 270 kg/hm2) treatment and 4 planting seedlings (2, 4, 6, 8 seedlings per hole) treatment. By analyzing the factors such as plant height, stem strength,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yield, the effects of silico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s and transplanting seedling number on rice growth and yield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silicon fertilizer was higher than no silicon fertilizer in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rice indexes,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ilico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transplanting seedling number on rice growth were different. The number of transplanted rice seedlings had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agronomic traits of rice. Among them, the plant height and stem and leaf dry matter quality were highest in the 6-transplant seedling treatment, and the panicle dry matter quality was the highest in the 4-transplant seedling treatment;the rice stalk strength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nd the highest was in 2-transplant seedling treatment.The results of rice yield index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270 kg/hm2 high-fertilization treatment was the highest, which indicated that silicon fertilizer could promote the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lant nutrients, and then improve rice yiel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yield components, total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1 000-grain weight and seed setting rates were similar to the yield, and the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rates and the number of transplanted seedlings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total grains per panicle and 1 000-grain weight.Key words Silicon fertilizer;Number of seedlings;Stalk strength;Dry matter;Yield作者简介李珂清(1988—),女,河南夏邑人,助理农艺师,硕士,从事水稻等农作物栽培及示范推广研究。

*通信作者,高级农艺师,硕士,从事农作物繁育栽培及示范推广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5-03水稻是广东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稻谷产量占粮食作物产量的比例平均保持在76%以上,常年种植面积200万hm2左右[1-2]。

肇庆市地处广东省中西部,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绿色优质农产品种类多,特色产业发展良好,粮食、水果、蔬菜、畜禽、水产、南药等产业区域优势明显,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业产业基地。

肇庆市水稻产业是全市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肇庆市十分重视粮食尤其是优质水稻的生产,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22万hm2左右,其中水稻面积16.7 22万hm2,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实现优质稻覆盖率90%。

研究发现,水稻产量由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粒质量构成,而水稻穗数与插秧基本苗数有一定的相关关系[3]。

合理插秧苗数既能充分发挥水稻较强的分蘖和群体自身调节能力,减少群体内竞争,获得理想穗数,又能保证群体充分利用光能,积累足够干物质,提高水稻产量[4]。

硅是水稻生长的有益元素[5]。

硅肥是一种中量元素肥料,既可作肥料,提供养分,又可用作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此外还兼有防病、防虫和减毒的作用,将硅肥作为植物调节性肥料而配合大量元素肥料施用十分重要[6]。

前人研究表明,增施硅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作物产量[7],提升其抗倒伏性[8],增强植物抗旱性[9]。

硅也是水稻良好生长所必需的元素,我国硅肥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后在浙江、江西及江苏等省份进行了硅肥对水稻增产的试验研究[10]。

大量研究表明,施用硅肥可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促进水稻光合作用,进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硅肥不仅在水稻上得到推广,在水果类、蔬菜类以及烟草、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上均得到应用,同时在玉米等作物上的研究较多[11]。

该研究以常规稻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插秧基本苗数和硅肥施用量,研究不同硅肥施用量和栽插苗数对水稻主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产量的影响,同时监测水稻生育期内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旨在为该地区常规稻高产节本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便于优质水稻在肇庆地区的推广应用。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粤禾丝苗(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亲本为粤农丝苗和粤银丝苗)。

粤禾丝苗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丰产性较好,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2级和省标优质2级,同时还具有植株矮壮、株型紧凑、分蘖力中、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后期熟色好等特点。

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1.2 试验处理及种植管理试验于2018年早造在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基地进行,该区位于西江干流中下游,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和日照充足。

常规施肥管理,基肥:根据水稻生理需求配施N、P、K肥,尿素(纯N 46.4%)97.5 kg/hm2、过磷酸钙(P2O5 12%)125 kg/hm2、氯化钾(KCl 60%)112.5 kg/hm2。

施肥过程由一人完成,数量均匀。

试验设计为裂区试验,设施肥和移栽插秧苗数2个因素处理。

A处理:硅肥为俄罗斯进口矿物硅(必奥力,SiO2>70%),作基肥和孕穗肥2次等量施用。

设置4个硅肥施肥处理,即:A1(不施肥处理,0 kg/hm2);A2(低肥处理,90 kg/hm2);A3(中肥处理,180kg/hm2);A4(高肥处理,270 kg/hm2)。

B处理:B1~B4分别为每穴移栽插秧苗数2、4、6、8苗。

2018年3月5日播种,4月2日移栽,株行距均为19.8 cm×19.8 cm,每个试验小区20 m2(10 m×2 m),共16个小区,小区间作埂隔离,保证单独排灌。

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割前7 d断水搁田。

其他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常规高产栽培管理,注意秧苗期防治福寿螺。

病虫害防治:送嫁药:插秧前2~3 d,防治福寿螺、稻蓟马、稻叶蝉、稻飞虱等;孕穗药:施分化肥后7~10 d,防治紋枯病、二化螟和三化螟;破口药:始穗期,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

1.3 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收获前2 d每个小区按对角线3点取样,连续取3穴考察株高、单株穗重、有效穗数、穗长等农艺性状。

同时考察每穗实粒数、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