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第3课 《老人与海》品质教案.doc

合集下载

《老人与海》的教案

《老人与海》的教案

《老人与海》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帮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概述:介绍小说的基本情节,包括老人圣地亚哥的出海捕鱼经历和与大马林鱼的斗争。

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老人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如勇敢、坚韧、智慧和慈悲等。

3. 象征意义探讨:讨论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大海、大马林鱼、鲨鱼等,以及它们在小说中的寓意。

4. 主题思想解析: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如人类的顽强斗争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等基础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和描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老人与海》原著或相关教学辅导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文本内容和教学PPT。

3. 教学PPT:制作相关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的PPT。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

3. 第三课时: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深入理解作品。

5. 第五课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报告,分享他们对主题思想的研究和看法。

七、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海洋和斗争的文学作品,如《白鲸》或《鲁滨逊漂流记》,并比较它们与《老人与海》的异同。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老人与海》的电影版本,并讨论电影如何呈现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3.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雕塑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对《老人与海》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难点1. 象征意义的理解:学生可能对小说中的象征元素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引导来帮助他们深入领会。

《老人与海》教案三篇

《老人与海》教案三篇

《老人与海》教案《老人与海》教案三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人与海》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人与海》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3、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重点: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教学难点: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

引出课题并板书。

(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2)指名读,强调: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炸了营似(shì)的(3)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如:俯、歇、瞻3、理解新词的意思。

如: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人与海》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教案篇1课文分析:课文《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教学目标:1、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灵魂。

2、学习描写海鸥动作的词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们的加倍回报。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深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想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许多画面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老人与海鸥和谐相处的录像,学生观看)。

师: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师:说得真好!一个充满着温情的词语:亲人。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要求1.认识6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积累“海鸥、褪色、瞻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沉感情。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详细地表达出来,并进展语言积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沉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详细的。

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清的条理,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的条理,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1.老师: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啄食,在他身边蹁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

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名字就叫“海鸥老人”。

这位老人叫吴庆恒。

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

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

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这篇,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

2.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归纳中心问题。

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⑵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⑶“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4.老师导读: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很好。

《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点。

(3)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写作、演讲、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通过比较、联系等方式,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对勇气、毅力、自信等品质的认同和追求。

(3)培养对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和作者介绍(1)海明威的生平和作品简介。

(2)《老人与海》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1)老人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

(2)大马林鱼和鲨鱼的形象象征意义。

(3)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3. 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点(1)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斗争。

(2)简约的写作风格和冰山理论。

(3)象征主义和寓意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点的分析。

2. 难点:(1)对老人圣地亚哥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的理解。

(2)对小说象征主义和寓意手法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原著,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讨论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点。

3. 写作表达:通过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比较联系:通过比较其他相关作品,拓展文化视野。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阅读笔记、写作练习的情况。

3. 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表演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个人表达能力:学生在写作和演讲中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1. 第1-2周:介绍海明威的生平和作品,阅读《老人与海》原著。

2. 第3-4周: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点。

《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掌握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生百态,体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关系,培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掌握人物形象。

2.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感悟人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2.感悟小说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老人与海》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老人与海》的了解。

(二)阅读与讨论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1)老人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是什么?(2)小说中的大海象征着什么?(3)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4)为什么说《老人与海》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三)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

(1)坚韧不拔、勇往直前:面对失败,老人毫不气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2)自信、乐观:老人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3)谦逊、善良:老人对待他人谦逊有礼,对待海洋生物充满敬畏和善良。

2.学生分享自己对圣地亚哥形象的理解。

(四)分析主题思想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1)人与自然的和谐:老人与海洋生物的和谐共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勇敢面对困难:老人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人们面对困难时的榜样。

(3)人性的光辉:老人在困境中表现出的自信、乐观、谦逊、善良等品质,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2.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对《老人与海》的感悟,体会人生百态,培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五、课后作业1.课后阅读《老人与海》全文,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重点:深入理解小说《老人与海》的基本内容,掌握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难点:准确把握圣地亚哥形象背后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深层主题的内涵。

(完整版)《老人与海》优秀教案.docx

(完整版)《老人与海》优秀教案.docx

教学内容:1、冰山理2、硬;海明威介3、学案部分的解决4、合作互三个一、介作者同学,通,你海明威的奇一生了解了多少? [ 在学生介的基上作充 ] 明确:海明威: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他的一生都在:他当地者,打仗,;在和平年代里也不安分:斗牛、狩、捕、巡艇和机。

他年少就因其痴迷拳而致一只眼睛永久失明;他两次参加世界大,出生入死以致遍体,他因膝盖被打碎而开 12 次刀,取出 237 碎片;他擅,曾 7 米多的大;他喜冒,斗牛、打在行,去非洲打机失事,成生前能到自己告的极少数作家之一。

晚年患有多种疾病:消瘦症、皮肤病、酒精中毒、力衰退、糖尿病、血色沉着病、肝炎、炎、精神疾病等,最用自。

充:①克吐温《姆索》《百万英》;②迷惘的一代: 1926 年,海明威将美国女作家斯泰恩的一句作《太阳照常升起》一的:“你全是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就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名,用来指第一次世界大前后成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

它是后一代美国青年、恐惧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彷徨、失望的集中反映,当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生很大影响。

海明威被称“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③冰山原:。

所“冰山”原,就是用的文字塑造出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者通明形象的感受去掘作品的思想意。

(指的是人的言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人的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于作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于直露,因者是能懂的。

种作理首先是由的,有大的影响。

)如果你用一个概括海明威的,你能想到哪个?尤其是争期,如果欣某个男子,会“他是个⋯(子)。

”那什么的人,才能被称子呢?——天立地;有任有担当;不屈;毅勇敢;不易言⋯⋯(子:天立地,不屈,任、有担当的男子。

)我得是“ 子”一不足以明海明威的气概与精神,我得能称其“硬” 。

他用自己的一生及作品着“硬”的含。

他的小里大多数内容都取材于自己的生活,并塑造了多“硬”形象。

《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老人与海》,使学生了解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通过对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象征手法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介绍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老人与海》的故事梗概。

2.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老人桑迪亚哥、大马林鱼和鲨鱼等,理解它们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3. 情节分析:分析作品的情节结构,探讨其对于主题的揭示作用。

4. 象征手法: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如大海、老人、鱼等,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分析人物、情节和象征手法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写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老人与海》的考试题目,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老人与海》教案(二)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对作品的人物、情节和象征手法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老人与海》。

2. 相关资料:关于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以及作品的相关评论和分析。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老人桑迪亚哥、大马林鱼和鲨鱼等,理解它们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3. 情节分析:分析作品的情节结构,探讨其对于主题的揭示作用。

4. 象征手法: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如大海、老人、鱼等,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老人与海》品质教案
1、正确把握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2、体会“硬汉精神”对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

本课课文较长,因此一节课时的安排必须做到高效。

本课采用小组教学模式,做到了自主探究式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加深对“硬汉精神”的理解,并且明白这一精神对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

一、导入
在开始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老人对战大马林鱼)。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老渔民桑地亚哥与一条长5米多、重1360多斤的大马林鱼搏斗的激烈场景,桑地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他已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了。

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耗尽了体力,双手被渔绳勒得血肉模糊、皮开肉绽才最终捕获了这条巨大的马林鱼。

正当老人要高兴地返航时,却遇到了鲨鱼来袭,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板书)
1、先来看一下第一部分表格的完成情况。

对照自己组的导学案看看他们组有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

(学生纠错)
我们来看一下这张表。

纵向比较,每一列信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象”什么特点?……
①对象——接二连三、成群结队②武器——简陋③身体状况——年老有伤、精疲力竭、体力耗尽④结果——每况愈下,直至一无所有。

⑤内心状况——坚持抗争,始终如一。

小结:尽管外部条件越来越不利,但老人内心始终不曾动摇。

如果横向来看,作者写鲨鱼来袭写了五次之多,写两次、三次可以吗?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突出老人的百折不挠。

从刚才的分析中你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小组举牌回答,并在回答问题后派代表将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

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永不言败,永不屈服……
从这些词语中我们不难看出老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形象。

(板书)
2、接下来看导学案第二部分。

“你在预习过程中有哪些疑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在这里臧一同学提出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老人有可能将大马林鱼成功的带回港口吗?谁能为他解决一下这个疑问。

学生互相辩论。

结论:老人不可能成功带回大马林鱼。

如果他不反抗,鲨鱼会吃掉大马林鱼,如果他反抗,鲨鱼必会受伤流血,定会招来更多的鲨鱼围攻,也会吃掉大马林鱼。

鲨鱼凭借血腥味进行追踪觅食,老人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渔夫不可能不知道,面对着注定的失败和死亡的威胁,老人却从未放弃过抗争,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宁死不屈,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硬”气。

男子汉的一切特质再加上这种宁死不屈的硬气我们称之为“硬汉精神”
(板书)男子汉——硬汉
3、到此,通过5次与鲨鱼搏斗的描写,老人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而伟岸。

他是一位硬汉,一位顶天立地的真英雄。

由此我们可以怎样概括文章的主旨啊?
通过5次与鲨鱼搏斗的描写,热情讴歌了老人桑地亚哥所具有的硬汉精神。

请找出主旨句在第几页?是哪一句?
我们把它齐读一下。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面对鲨鱼,一位老人能大声疾呼:在肉体上你可以消灭我,但在精神上我永远不可战胜。

想一想鲨鱼象征着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事物需要我们与之抗争到底?
不幸、厄运、困境、疾病、挑战……
4、总之,面对一切逆境,我们都不能轻言放弃!!!!桑地亚哥仅仅是个代表,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具有这种硬汉精神。

他自己也是硬汉精神的努力践行者。

我们来看看他传奇的一生。

(四)故事梗概[课件展示]
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这篇小说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篇小说的创作素材来源于一位古巴老渔夫的亲身经历。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

小说叙述的是
古巴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未捕到鱼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个人出海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

本文节选的是主要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五)梳理课文情节
因为小说节选的部分比较长,共有几段?(97)那我先给大家一些提示,大家可以根据五次与鲨鱼搏斗、两次搏斗后的心理活动、最后返港回家把全文分为八个部分。

[学生从文中找,讨论交流后明确] [课件展示]
(六)问题探究:
1. 老人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
年老体衰精疲力竭头昏眼花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没有食物缺乏武器孤立无援
2. 小说为什么要描绘鲨鱼的凶残?
鲨鱼:接二连三成群结队凶残强悍
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3. 老人先后几次与鲨鱼搏斗?结果如何?
①用鱼叉杀死一条鲭鲨
②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
③用刀子杀死一犁头鲨
④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
⑤用短棍劈打成群鲨鱼
每次胜利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最终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4. 如何理解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人—--自然(象征:不幸厄运困境)
弱----强(象征:敢于挑战,永不屈服、永不言败)
5. 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失败?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

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
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

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

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

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6. 桑地亚哥是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分析)
硬汉形象: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坚韧
忍着饥饿,疼痛,贫穷,竭尽全力,不屈不挠,顽强(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子!)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桑地亚哥
7. 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

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

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从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文章主题两方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