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老人与海》品质教案

合集下载

《老人与海》的教案

《老人与海》的教案

《老人与海》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帮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概述:介绍小说的基本情节,包括老人圣地亚哥的出海捕鱼经历和与大马林鱼的斗争。

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老人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如勇敢、坚韧、智慧和慈悲等。

3. 象征意义探讨:讨论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大海、大马林鱼、鲨鱼等,以及它们在小说中的寓意。

4. 主题思想解析: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如人类的顽强斗争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等基础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和描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老人与海》原著或相关教学辅导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文本内容和教学PPT。

3. 教学PPT:制作相关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的PPT。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

3. 第三课时: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深入理解作品。

5. 第五课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报告,分享他们对主题思想的研究和看法。

七、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海洋和斗争的文学作品,如《白鲸》或《鲁滨逊漂流记》,并比较它们与《老人与海》的异同。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老人与海》的电影版本,并讨论电影如何呈现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3.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雕塑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对《老人与海》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难点1. 象征意义的理解:学生可能对小说中的象征元素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引导来帮助他们深入领会。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人与海》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教案篇1课文分析:课文《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教学目标:1、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灵魂。

2、学习描写海鸥动作的词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们的加倍回报。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深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想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许多画面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老人与海鸥和谐相处的录像,学生观看)。

师: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师:说得真好!一个充满着温情的词语:亲人。

【热门】《老人与海》教案四篇

【热门】《老人与海》教案四篇

《老人与海》教案【热门】《老人与海》教案四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人与海》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人与海》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3、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重点: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教学难点: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

引出课题并板书。

(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2)指名读,强调: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炸了营似(shì)的(3)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如:俯、歇、瞻3、理解新词的意思。

如: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要求1.认识6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积累“海鸥、褪色、瞻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沉感情。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详细地表达出来,并进展语言积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沉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详细的。

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清的条理,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的条理,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1.老师: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啄食,在他身边蹁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

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名字就叫“海鸥老人”。

这位老人叫吴庆恒。

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

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

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这篇,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

2.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归纳中心问题。

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⑵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⑶“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4.老师导读: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很好。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第一篇:老人与海教案老人与海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写作风格2、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3、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内心独白,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4、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上课,同学们好。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有四个大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海明威曾这样描述《老人与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人与海》。

(2分钟)二、问题设计及答案要点提示1、课前内容: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以做到知人论世。

请同学们先说说自己的认识。

(既然同学们不太了解,)那老师先介绍一下(找同学读PPT)不知道同学们对“迷惘的一代”有什么了解,迷惘的一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

这些作家之所以迷茫是因为这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应战后的世界,可是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

(3分钟)2、既然了解了作者,那么谁能讲一下老人与海这个故事呢?用简短的几句话描述一下。

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

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三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在归航途中,一条条凶猛的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最终依然没能抵挡住鲨鱼的进攻当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

(2分钟)3、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海》小说的高潮部分,那么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老人与鲨鱼的5次搏斗。

(老人又是与什么鲨鱼搏斗?使用什么武器?搏斗的结果呢?)(8分钟)第一次: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第二次:用刀子杀死两条铲鼻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第三次: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第四次: 用短棍击退两条铲鼻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第五次: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没有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4、文章通过五次搏斗塑造了老人的形象,从具体情节分析本文塑造了老人怎样的形象?(结合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以及侧面描写方法进行分析,从课文中找出语句。

《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老人与海》,使学生了解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通过对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象征手法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介绍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老人与海》的故事梗概。

2.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老人桑迪亚哥、大马林鱼和鲨鱼等,理解它们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3. 情节分析:分析作品的情节结构,探讨其对于主题的揭示作用。

4. 象征手法: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如大海、老人、鱼等,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分析人物、情节和象征手法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写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老人与海》的考试题目,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老人与海》教案(二)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对作品的人物、情节和象征手法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老人与海》。

2. 相关资料:关于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以及作品的相关评论和分析。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老人桑迪亚哥、大马林鱼和鲨鱼等,理解它们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3. 情节分析:分析作品的情节结构,探讨其对于主题的揭示作用。

4. 象征手法: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如大海、老人、鱼等,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老人与海的教学教案设计

老人与海的教学教案设计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设计精选(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说《老人与海》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2)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文学作品鉴赏。

(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海洋文化的魅力,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2)学习主人公圣地亚哥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3)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小说基本情节梳理:老人圣地亚哥连续84天未能捕到鱼,第85天独自出海,与一条大马林鱼展开了为期三天三夜的搏斗。

2. 人物形象分析:圣地亚哥(勇敢、坚韧、充满智慧的老渔夫),大马林鱼(勇敢、坚韧、聪明的对手),鲨鱼(贪婪、凶残的掠食者)。

3. 象征意义解读:大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目标,鲨鱼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大海象征变幻莫测的命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文本,了解小说基本情节,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深入解读文本。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4. 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讲授。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深度等。

2. 结果性评价:评估学生对小说基本情节、人物形象、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综合性评价: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情况。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激发学生兴趣。

【精品】《老人与海》教案三篇

【精品】《老人与海》教案三篇

《老人与海》教案【精品】《老人与海》教案三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人与海》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人与海》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析与大海的斗争来分析人物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重难点】重点: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难点: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学层次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5分钟)一,导入(2分钟)“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毁灭,可就是打不败他”相信这句话大家有所耳闻,它出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老人与海》,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样的人永不能被打败。

二、知人论世(8分钟)PPT1.作者简介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

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

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老人与海》品质教案
1、正确把握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2、体会“硬汉精神”对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

本课课文较长,因此一节课时的安排必须做到高效。

本课采用小组教学模式,做到了自主探究式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加深对“硬汉精神”的理解,并且明白这一精神对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

一、导入
在开始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老人对战大马林鱼)。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老渔民桑地亚哥与一条长5米多、重1360多斤的大马林鱼搏斗的激烈场景,桑地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他已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了。

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耗尽了体力,双手被渔绳勒得血肉模糊、皮开肉绽才最终捕获了这条巨大的马林鱼。

正当老人要高兴地返航时,却遇到了鲨鱼来袭,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板书)
1、先来看一下第一部分表格的完成情况。

对照自己组的导学案看看他们组有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

(学生纠错)
我们来看一下这张表。

纵向比较,每一列信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象”什么特点?……
①对象——接二连三、成群结队②武器——简陋③身体状况——年老有伤、精疲力竭、体力耗尽④结果——每况愈下,直至一无所有。

⑤内心状况——坚持抗争,始终如一。

小结:尽管外部条件越来越不利,但老人内心始终不曾动摇。

如果横向来看,作者写鲨鱼来袭写了五次之多,写两次、三次可以吗?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突出老人的百折不挠。

从刚才的分析中你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小组举牌回答,并在回答问题后派代表将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

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永不言败,永不屈服……
从这些词语中我们不难看出老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形象。

(板书)
2、接下来看导学案第二部分。

“你在预习过程中有哪些疑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在这里臧一同学提出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老人有可能将大马林鱼成功的带回港口吗?谁能为他解决一下这个疑问。

学生互相辩论。

结论:老人不可能成功带回大马林鱼。

如果他不反抗,鲨鱼会吃掉大马林鱼,如果他反抗,鲨鱼必会受伤流血,定会招来更多的鲨鱼围攻,也会吃掉大马林鱼。

鲨鱼凭借血腥味进行追踪觅食,老人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渔夫不可能不知道,面对着注定的失败和死亡的威胁,老人却从未放弃过抗争,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宁死不屈,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硬”气。

男子汉的一切特质再加上这种宁死不屈的硬气我们称之为“硬汉精神”
(板书)男子汉——硬汉
3、到此,通过5次与鲨鱼搏斗的描写,老人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而伟岸。

他是一位硬汉,一位顶天立地的真英雄。

由此我们可以怎样概括文章的主旨啊?
通过5次与鲨鱼搏斗的描写,热情讴歌了老人桑地亚哥所具有的硬汉精神。

请找出主旨句在第几页?是哪一句?
我们把它齐读一下。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面对鲨鱼,一位老人能大声疾呼:在肉体上你可以消灭我,但在精神上我永远不可战胜。

想一想鲨鱼象征着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事物需要我们与之抗争到底?
不幸、厄运、困境、疾病、挑战……
4、总之,面对一切逆境,我们都不能轻言放弃!!!!桑地亚哥仅仅是个代表,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具有这种硬汉精神。

他自己也是硬汉精神的努力践行者。

我们来看看他传奇的一生。

(四)故事梗概[课件展示]
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这篇小说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篇小说的创作素材来源于一位古巴老渔夫的亲身经历。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

小说叙述的是
古巴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未捕到鱼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个人出海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

本文节选的是主要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五)梳理课文情节
因为小说节选的部分比较长,共有几段?(97)那我先给大家一些提示,大家可以根据五次与鲨鱼搏斗、两次搏斗后的心理活动、最后返港回家把全文分为八个部分。

[学生从文中找,讨论交流后明确] [课件展示]
(六)问题探究:
1. 老人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
年老体衰精疲力竭头昏眼花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没有食物缺乏武器孤立无援
2. 小说为什么要描绘鲨鱼的凶残?
鲨鱼:接二连三成群结队凶残强悍
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3. 老人先后几次与鲨鱼搏斗?结果如何?
①用鱼叉杀死一条鲭鲨
②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
③用刀子杀死一犁头鲨
④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
⑤用短棍劈打成群鲨鱼
每次胜利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最终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4. 如何理解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人—--自然(象征:不幸厄运困境)
弱----强(象征:敢于挑战,永不屈服、永不言败)
5. 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失败?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

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
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

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

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

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6. 桑地亚哥是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分析)
硬汉形象: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坚韧
忍着饥饿,疼痛,贫穷,竭尽全力,不屈不挠,顽强(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子!)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桑地亚哥
7. 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

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

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从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文章主题两方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