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十一章《三角形》拔高题练习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十一章《三角形》拔高题练习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十一章《三角形》拔高题练习

第十一章《三角形》拔高题练习

一.选择题

1.在△ABC中,∠B、∠C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BOC=132°,则∠A的度数为()A.42°B.48°C.84°D.100°

2.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5 B.6 C.7 D.8

3.八边形的内角和为()

A.180°B.360°C.1080°D.1440°

4.把一张形状是多边形的纸片剪去其中某一个角,剩下的部分是一个四边形,则这张纸片原来的形状不可能是()

A.六边形B.五边形C.四边形D.三角形

5.如图,∠ABD,∠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若∠A=50°,∠D=10°,则∠P的度数为()

A.15°B.20°C.25°D.30°

6.下列各图中,正确画出△ABC中AC边上的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下列图形中不具有稳定性的是()

A.锐角三角形B.长方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8.如图,∠1+∠2+∠3+∠4+∠5+∠6+∠7=()度.

A.450 B.540 C.630 D.720

9.在△ABC中,2(∠A+∠B)=3∠C,则∠C的补角等于()

A.36°B.72°C.108°D.144°

10.现有2cm,5cm长的两根木棒,再从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选取一根,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2cm B.3cm C.5cm D.7cm

11.如图,AD是△ABC的中线,AB=5,AC=3,△ABD的周长和△ACD的周长差为()

A.6 B.3 C.2 D.不确定

12.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13.如图,在△ABC中,∠ABC=40°,∠ACD=76°,BE平分∠ABC,CE平分△ABC的外角∠ACD,则∠E=()

A.40°B.36°C.20°D.18°

1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1,4,则化简|a﹣3|+|a﹣7|的结果为()A.2a﹣10 B.10﹣2a C.4 D.﹣4

15.如图,∠A=120°,且∠1=∠2=∠3和∠4=∠5=∠6,则∠BDC=()

A.120°B.60°C.140°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6.正八边形一个内角的度数为.

17.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8.甲地离学校4km,乙地离学校1km,记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dkm,则d的取值范围为.

19.用含30°角的两块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板拼图,拼出的不同四边形中能够满足对边互相平行的有种.

20.如图,D为△ABC一点,AB=AC,BC=CD,∠ABD=15°,则∠A=°.

=4cm2,21.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且S

△ABC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cm2.

三.解答题

22.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高,∠BAC=60°,∠BCE=40°,求∠ADB的度数.

23.已知:∠MON=40°,OE平分∠MON,点A、B、C分别是射线OM、OE、ON上的动点(A、

B、C不与点O重合),连接AC交射线OE于点D.设∠OAC=x°.

(1)如图1,若AB∥ON,则

①∠ABO的度数是;

②当∠BAD=∠ABD时,x=;当∠BAD=∠BDA时,x=.

(2)如图2,若AB⊥OM,则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ADB中有两个相等的角?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4.如图,在△BCD中,BC=4,BD=5,

(1)求CD的取值范围;

(2)若AE∥BD,∠A=55°,∠BDE=125°,求∠C的度数.

25.如图,在△ABC中,∠ABC=65°,∠C=35°,AD是△ABC的角平分线.(1)求∠ADC的度数.

(2)过点B作BE⊥AD于点E,BE延长线交AC于点F.求∠AFE的度数.

26.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CE是∠ACB的平分线.

(1)若∠A=40°,∠B=76°,求∠DCE的度数;

(2)若∠A=α,∠B=β,求∠DCE的度数(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

(3)当线段CD沿DA方向平移时,平移后的线段与线段CE交于G点,与AB交于H点,若∠A=α,∠B=β,求∠HGE与α、β的数量关系.

27.已知△ABC中,BE平分∠ABC,点P在射线BE上.

(1)如图1,若∠ABC=40°,CP∥AB,求∠BPC的度数;

(2)如图2,若∠BAC=100°,∠PBC=∠PCA,求∠BPC的度数;

(3)若∠ABC=40°,∠ACB=30°,直线CP与△ABC的一条边垂直,求∠BPC的度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如图:

∵∠BOC=132°,∠BOC+∠OBC+∠OCB=180°,

∴∠OBC+∠OCB=180°﹣132°=48°,

∵∠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ABC=2∠OBC,∠ACB=2∠OCB,

∴∠ABC+∠ACB=2(∠OBC+∠OCB)=96°,

∴∠A=180°﹣96°=84°,

故选:C.

2.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根据题意得,

(n﹣2)?180°=900°,

解得n=7.

故选:C.

3.解:(8﹣2)?180°=6×180°=1080°.

故选:C.

4.解:当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部分是一个四边形,

则这张纸片原来的形状可能是四边形或三角形或五边形,不可能是六边形.故选:A.

5.解:延长DC,与AB交于点E.

∵∠ACD是△ACE的外角,∠A=50°,

∴∠ACD=∠A+∠AEC=50°+∠AEC.

∵∠AEC是△BDE的外角,

∴∠AEC=∠ABD+∠D=∠ABD+10°,

∴∠ACD=50°+∠AEC=50°+∠ABD+10°,

整理得∠ACD﹣∠ABD=60°.

设AC与BP相交于O,则∠AOB=∠POC,

∴∠P+∠ACD=∠A+∠ABD,

即∠P=50°﹣(∠ACD﹣∠ABD)=20°.

故选:B.

6.解:根据三角形高线的定义,AC边上的高是过点B向AC作垂线垂足为E,纵观各图形,①②③都不符合高线的定义,

④符合高线的定义.

故选:D.

7.解:长方形属于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8.解:如图

∵∠3+∠4=∠8+∠9,

∴∠1+∠2+∠3+∠4+∠5+∠6+∠7,

=∠1+∠2+∠8+∠9+∠5+∠6+∠7,

=五边形的内角和=540°,

故选:B.

9.解:∵2(∠A+∠B)=3∠C,∠A+∠B=180°﹣∠C,

∴2(180°﹣∠C)=3∠C,

∴∠C=72°,

∴∠C的补角等于108°,

故选:C.

10.解:设第三根木棒长为xcm,由题意得:

5﹣2<x<5+2,

3<x<7,

∴5cm符合题意,

故选:C.

11.解:∵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

∴BD=DC=BC,

∴△ABD和△ADC的周长的差,

=(AB+BC+AD)﹣(AC+BC+AD),

=AB﹣AC,

=5﹣3,

=2,

故选:C.

12.解: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有Rt△ABD、Rt△BDC、Rt△ABC,共有3个,故选:C.

13.解:∵∠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ACD=∠A+∠ABC,

∴∠A=∠ACD﹣∠ABC,

∵∠ABC=40°,∠ACD=76°,

∴∠ACD﹣∠ABC=36°,

∵BE平分∠ABC,CE平分∠ACD,

∴∠ECD=∠ACD,∠EBC=∠ABC,

∵∠ECD是△BCE的一个外角,

∴∠ECD=∠EBC+∠E,

∴∠E=∠ECD﹣∠EBC=∠ACD﹣∠ABC=18°.

故选:D.

14.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4﹣2<a﹣1<4+2,

即3<a<7.

∴|a﹣3|+|a﹣7|=a﹣3+7﹣a=4.

故选:C.

15.解:在△ABC中,∵∠A=120°,

∴∠ABC+∠ACB=180°﹣120°=60°,

又∵∠1=∠2=∠3,∠4=∠5=∠6,

∴∠DBC+∠DCB=×60°=40°,

∴∠BDC=180°﹣40°=140°,

故选:C.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解:正八边形的内角和为:(8﹣2)×180°=1080°,

每一个内角的度数为×1080°=135°.

故答案为:135°.

17.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根据题意得:

180°?(n﹣2)=3×360°

解得n=8.

故答案为:8.

18.解:(1)甲乙都在学校同侧,则d≥4﹣1=3;

(2)甲乙在学校两侧,则d≤4+1=5;

则d的取值范围为:3≤d≤5.

19.解:30°角与60°的角拼在一起,30°角与90°的角拼在一起,90°的角与60°的角拼在一起,共3种.

20.解:设∠A=x.

∵BC=CD,∠ABD=15°,

∴∠CBD =∠CDB =15+x .

∵AB =AC ,

∴∠ACB =∠ABC =30+x .

∴x +2(30+x )=180°,

x =40°.

即∠A =40°.

21.解:∵D 为BC 中点,根据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S △ABD =S △ACD =S △ABC =×4=2,

同理S △BDE =S △CDE =S △BCE =×2=1,

∴S △BCE =2,

∵F 为EC 中点,

∴S △BEF =S △BCE =×2=1.

故答案为1.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2.解:∵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C =60°,

∴∠DAC =∠BAD =30°,

∵CE 是△ABC 的高,∠BCE =40°,

∴∠B =50°,

∴∠ADB =180°﹣∠B ﹣∠BAD =180°﹣30°﹣50°=100°.

23.解:(1)①∵∠MON =40°,OE 平分∠MON ∴∠AOB =∠BON =20°

∵AB ∥ON ∴∠ABO =20°

②∵∠BAD =∠ABD ∴∠BAD =20°∵∠AOB +∠ABO +∠OAB =180°∴∠OAC =120°

∵∠BAD =∠BDA ,∠ABO =20°∴∠BAD =80°∵∠AOB +∠ABO +∠OAB =180°∴∠OAC =60°

故答案为:①20°; ②120,60;

(2)①当点D 在线段OB 上时,

∵OE 是∠MON 的角平分线,

∴∠AOB=∠MON=20°,

∵AB⊥OM,

∴∠AOB+∠ABO=90°,

∴∠ABO=70°,

若∠BAD=∠ABD=70°,则x=20

若∠BAD=∠BDA=(180°﹣70°)=55°,则x=35

若∠ADB=∠ABD=70°,则∠BAD=180°﹣2×70°=40°,∴x=50

②当点D在射线BE上时,因为∠ABE=110°,且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所以只有∠BAD=∠BDA,此时x=125.

综上可知,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ADB中有两个相等的角,

且x=20、35、50、125.

24.解:(1)∵△BCD中,BC=4,BD=5,

∴5﹣4<CD<5+4,

∴CD的取值范围是:1<CD<9;

(2)∵AE∥BD,

∴∠AEF=∠BDE=125°,

∵∠AEF是△ACE的外角,

∴∠C=∠AEF﹣∠A=125°﹣55°=70°.

25.解:(1)∵∠ABC=65°,∠C=35°,

∴∠BAC=80°,

又∵AD是△ABC的角平分线,

∴∠DAF=∠BAC=40°,

∴△ACD中,∠ADC=180°﹣40°﹣35°=105°;

(2)∵BE⊥AD,

∴∠AEF=90°,

由(1)可得∠EAF=40°,

∴∠AFE=180°﹣40°﹣90°=50°.

26.解:(1)∵∠A=40°,∠B=76°,

∴∠ACB=64°,

∵CE是∠ACB的平分线,

∴∠ECB=∠ACB=32°,

∵CD是AB边上的高,

∴∠BDC=90°,

∴∠BCD=90°﹣∠B=14°

∴∠DCE=∠ECB﹣∠BCD=32°﹣14°=18°;(2)∵∠A=α,∠B=β,

∴∠ACB=180°﹣α﹣β,

∵CE是∠ACB的平分线,

∴∠ECB=∠ACB=(180°﹣α﹣β),∵CD是AB边上的高,

∴∠BDC=90°,

∴∠BCD=90°﹣∠B=90°﹣β,

∴∠DCE=∠ECB﹣∠BCD=β﹣α;

(3)如图所示,∵∠A=α,∠B=β,

∴∠ACB=180°﹣α﹣β,

∵CE是∠ACB的平分线,

∴∠ECB=∠ACB=(180°﹣α﹣β),∵CD是AB边上的高,

∴∠BDC=90°,

∴∠BCD=90°﹣∠B=90°﹣β,

∴∠DCE=∠ECB﹣∠BCD=β﹣α,

由平移可得,GH∥CD,

∴∠HGE=∠DCE=β﹣α.

27.解:(1)∵BE平分∠ABC,∠ABC=40°,

∴∠ABP===20°,

∵CP∥AB,

∴∠BPC=∠ABP=20°;

(2)设∠ABP=x,则∠PBC=∠ACP=x,

△ABC中,∠ACD=∠A+∠ABC,

x+∠PCD=100°+2x,

∴∠PCD=100+x,

△BCP中,∠PCD=∠PBC+∠BPC,

∴100+x=x+∠BPC,

∴∠BPC=100°;

(3)①当CP⊥BC时,如图3,则∠BCP=90°,

∵∠PBC=20°,

∴∠BPC=70°;

②当CP⊥AC时,如图4,则∠ACP=90°,

△BCP中,∠BPC=180°﹣20°﹣30°﹣90°=40°;

③当CP⊥AB时,延长CP交直线AB于G,如图5,则∠BGC=90°,

∵∠ABC=40°,

∴∠BCG=50°

△BPC中,∠BPC=180°﹣50°﹣20°=110°;综上,∠BPC的度数为70°或40°或11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拔高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拔高题 一、填空题 ⒈ 你观察过校园里的树吗?你觉得树的高度和它的年龄是( )比例的。 2、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和是40立方厘米;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3、如果b a 107=;那么a :b =( ):( );a :10=( ) :( )。 4、如果a b =5 ;b a 和成( )比例。 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都是3;这个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6;这个比例是( )。 6、()24 =0.375=( ):( )=6÷( )=( )%。 7、 ①写出两个比值是3的比;再组成比例是( )。 ②如果a ×4=b ×6;那么a :b =( ):( )。 8、 4 360) () (:6)% (53====:( ) 9. 你去参观过北京天安门吗?北京天安门城楼有118米长;可在李华拍的照片上只有4厘米长;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 10. “可爱多”蛋筒(如右图)的高约是16厘米;底面半径约是3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约重 0.45克;那么它的重量约是( )克。(保留整数) 11、 错误!、0.2、3和a ;当a =( )或( )时;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 12、 将底面周长6.28分米;高20厘米的圆柱沿直径切开;则表面积增加( )平方厘米。 13、 一个正五边形按1∶3缩小后的面积是原来的( )。 14、 (如右图)在长3厘米、宽2厘米的方格中画出一个“逗号”; 这个“逗号”的周长是( )厘米。 15 一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6、 某品牌洗衣粉“加量不加价”;加量25%后零售价还是8元。实际便宜了( )元。 17、 为了参加“六一”儿童节的服装表演;王宇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硬纸片做个礼帽(如右图)。请你帮他计算一下;他至少要用硬纸片( )平方厘米。 二、选择题。

小学5年级数学拔高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拔高题 1、有两根电线,分别长36CM和24CM,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不许有剩余,每段最长多少? 2、有一批货物,3个3个地数剩2个,5个5个地数也剩2个,那么这批货物至少有多少个? 3、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4小时后在距中点48千米处相遇。已知慢车是快车速度的七分之五,快车和慢车的速度各是多少?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一批零件,甲乙两人合作12天可以完成。他们合作若干天后,乙因事请假,乙这时只完成了总任务的十分之三。甲继续做,从开始到完成任务用了14天。请问:甲单独做了多少天? 5、.修一段公路,原计划120人50天完工。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算)后,有20人被调走,赶修其他路段。这样剩下的人需比原计划多干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

6、火车站的大钟每逢几点敲几下,如1点敲一下,2点钟敲二下,每逢半点敲一下。问这个大钟一昼夜共敲多少下? 7、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小车每小时比大车每小时多行驶12千米.小车4.5小时到达乙地.沿原路返回,在距离乙地31.5千米的时候与大车相遇,问小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8、一个水池,单开甲管40分钟可以注满,单开乙管1小时可以放完全池水。若两管同时打开,多长时间才能注满全池的4分之3? 9、用载重量相同的汽车运一批小麦,装满5辆还剩总数的5/6,装满10辆还剩110吨.这批小麦共有多少吨? 10.有20筐橘子,每筐27千克.如果每筐多装1/9,每筐是多少千克?只要多少个筐就可以装下这筐橘子?

11.一列火车用64秒可以完全通过一座长572米的大桥,而火车通过路边的一棵树只需20秒,火车长多少? 12.某人以12千米/时的速度从A到B,在用9千米/是的速度从B到C,G、共用55分钟。从C到B返回用8千米/是的速度,在一以4千米/是的速度从B到A,返回工用1.5小时,求A C 俩地的距离 13、某工程队修筑一段公路。第一周修了这段公路的四分之一,第二周修了这段公路的七分之二。第二周比第一周多修2千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14.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36千米/时,摩托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速度为24千米/时,摩托车从乙地开出2.5小时后,汽车也由甲地开出,问汽车开出后几小时遇到摩托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练习题 一、填空。(15分) 1、13.5×0.5表示( )。 2、13.5÷0.5表示( )。 3、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 4、计算0.756÷0.18,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将除数转化为整数,变成()÷()再计算。 5、在○里填上>、<或=。 19.7×2.6○19.7 36×0.5○36÷2 35.6○35.6÷0.25 6、1200平方米=()公顷 5.2吨=()吨()千克 1.05米=()厘米 7、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为 1.2分米,面积是()。 8、甲、乙两辆客车同时从安阳开往郑州,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经过 1.5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可以先求(),再求相距多少千米,列出综合算式是(),也可以先求(),再求相距多少千米。 二判断。在正确说法的后边()里打“√”,错误说法后边的()里打“×”。(4分)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2.5×4.4可以这样简单的计算: 2.5×4×0.4。() 3、5.32727…….可写作5.327。() 4、两个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添在()里。(3分) 1、3.14×102的正确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①3.41×100×2 ②3.14×100+2 ③3.14×100+3.14×2 2、食堂运来10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正确的列式为:()。 ①10÷(10÷40-5) ②10000÷(10000 ÷40-5)③1000÷(40-5) 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5倍,高扩大5倍,面积()。 ①扩大5倍②不变③扩大25倍 四、计算。(48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1.5×4= 0.12×3= 0.49÷0.7= 6.4×0.2+3.6×0.2=42÷0.6= 7 2.8÷0.8= 1.5÷30= 3×0.2×0.5= 2、用简便方法计算。(8分) 99×2.45 5.6÷1.6 1.25×32+215×9.76×0 9.85× 2.3-8.85×2.3

五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小学期中拔高卷人教版(1)

五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小学期中拔高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面的算式中,得数大于第一个乘数的是() A.23.1×3B.23.1×0C.23.1×1 2.(2分)()和1.8×2.7的积相等. A.0.18×2.7B.0.18×27C.180×27D.18×27 3.(2分)A点的位置是(5,7),B点的位置是(6,9),C点与A点在同一列,C点与B点在同一行,那么C点的位置是() A.(5,6)B.(6,7)C.(5,9) 4.(2分)如图,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分别是A、B、C、D,如果A点的位置是(1,1),B点的位置是(5,1),C点的位置是(5,5),那么D点的位置是() A.(5,1)B.(1,5)C.(5,0)D.(0,5) 5.(2分)0.45÷6=0.07…() A.3B.0.3C.0.03 6.(2分)下面各数中,()最大. A.8.3B.8.C.8.0D.8.6 7.(2分)在下列情况中,()箱里的红球更容易摸出. A.8白,1红,3黑B.5蓝,5白,2红 C.4红,4白,4黑 8.(2分)两支篮球队进行比赛,结果() A.两队都失败了B.两支队伍都赢了 C.两支队伍战平了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 9.(2分)0.27×0.4中,两个因数一共有位小数,积就有位小数。 10.(2分)6.08×0.56的积是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11.(2分)张华和李军在同一个教室,张华的位置在第2列,第3行,表示为(2,3);李军的位置为(5,2),他在教室的第列,第行. 12.(2分)教室内第3列第2行用数对来表示是(3,2 ),那么第4行第5列用数对来表示是(,). 13.(2分)76.4÷1.7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其商保留整数约是. 14.(2分)4.08787……用简便形式写作,保留三位小数是. 15.(2分)转盘,指针停在的可能性最大,停在的可能性最小. 16.(2分)从如图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的是白球.(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三.判断题(共4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2分) 17.(2分)3.999×0.5的积是四位小数.(判断对错) 18.(2分)用(4,4)表示位置时,2个4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判断对错) 19.(2分)4.025025是一个无限小数,也是一个循环小数.(判断对错) 20.(2分)将2个红球、3个黄球、4个绿球放进一个袋子里,从中摸出任意一个球,摸绿球的可能性的最大.(判断对错) 四.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21.(6分)直接写出得数. 0.6×4=0.3×0.8=7×0.3= 5×0.04=0.05×2= 2.5×0.4= 22.(9分)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4.03÷6.1 △0.58×2.5 △2.52÷0.72 五.应用题(共4小题,满分27分) 23.(6分)小胖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他沿着操场跑8圈,每圈长0.28千米.小胖每天跑多少千米?24.(6分)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图形,用数对描述出各个顶点的位置。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拔高题库

六年级总复习拔高题库 数与代数 1.猜数: 1)我是一个由3个9,3个2和2个0组成的八位数。 2)我比一亿小的多,比二千万大一些。 3)我读起来一个零也不读,加上1末尾就有3个零。 这个数是:() 2.一个数四舍五入后约等于35万,那么这个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3. 999()5001≈1亿。()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4.有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5,最低位的数字比最高位的数字少1,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的数字的2倍,而且这个数的前三位和后三位的数字之和是12,求这个五位数是多少? 5.一个数四舍后得到近似数是9亿,那么这个数的千万位上最大是多少? 6.按规律写数:三千万,六千万,九千万,(),()。 7.用4,6,7,8,0,0,0,0这八个数完成下列问题。 1)最大只读一个零的数: 2)最小的要读两个零的数: 3)最大要读三个零的数: 4)最小的要读三个零的数: 5)能否组合成读四个零的数:

8.判断: 一个六位数,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十万位。 94200这个数中9所占的数位是万。 判断大小:100万米和1000千米。 9.用0,0,5,4,3这五个数组成的五位数中,罗列两个零都读出来的数。 10.由5个6和3个0组成的八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的是数是: 11.有一个数是45 2341,最左面的4是最右面的4的多少倍? 12.有数字2,3,4,5,和4个0的8位数,写出符合要求的数: 1)只读一个零的八位数(写4个); 2)读两个零的八位数(写4个); 3)一个零都不读的八位数(写4个); 4)改写成3425万的八位数; 5)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后,近似数是3241万的数。

五年级数学拔高之一般应用题(一)含答案

第7讲一般应用题(一) 一、知识要点 一般复合应用题往往是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有的已知条件是间接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叙述的方式和顺序也比较多样。因此,一般应用题没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可循。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帮助分析。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综合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分析法)。在实际解时,可以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相等。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原来每班多少人? 【思路导航】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6个班共选16×6=96(人)。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那么,96人就相当于原来(6-4)个班人人数,所以,原来每班96÷2=48(人)。 练习1: 1.五个同学有同样多的存款,若每人拿出16元捐给“希望工程”后,五位同学剩下的钱正好等于原来3人的存款数。原来每人存款多少? 2.把一堆货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运,当每个小组都运了68箱时,正好运走了这堆货物的一半。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箱? 3.老师把一批树苗平均分给四个小队栽,当每队栽了6棵时,发现剩下的树苗正好是原来每队分得的棵数。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 【答案】1.16×5÷(5-3)=40(元) 2.68×6×2=816(箱) 3.原来每队分得6×4÷(4-1)=8(棵)8×4=32(棵) 【例题2】某车间按计划每天应加工5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56个零件。这样,不仅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加工零件的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20个零件。这个车间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如果按原计划的天数加工,加工的零件就会比原计划多56×3+120=288(个)。为什么会多加工288个呢?是因为每天多加工了56-50=6(个)。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拔高试题以及答案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额期末测试试题 一、填空题。 1、填上合适的分数和整数。 4.56时=( )时( )分 3.2公顷=( )平方千米=( )平方米 3078米=( )千米( )米 780千克=( )吨=( )克。 2、分母是9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3、5 2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 分数单位,在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合数,在减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假分数。 4、在分数9 4中,如果分子乘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 ),如果分母加上4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加上( )。如果分子减去3,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乘( )。 5、一根长是3.6米的绳子,平均截成若干段,截了6次,则2段长是3.6米的( ),3段长是( )米。 6、3个棱长是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 )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7、如下图,是一个几何体的左视图和俯视图,,这样的几何体所需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多是( )个,最少是( )个。 左视图 俯视图 8、在数20 17 58.0856.058.076、、、、???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左边第三个数是( )。 9、如果a 、b 都是正整数,且满足a=38b ,则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 10、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三位数是( ),最小四位数是( )。 11、我们规定:a@b=35×b -35×a ,则34.56@14.56等于( )。 二、判断题。 1、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2、3 a 等于3个a 相加。( ) 3、3千克的7 2和1克的7 6一样多。( )

(强烈推荐)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拔高测试题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目标检测 一、填空。(每空2分,共28分)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形。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5平方米,底边上的高是1.5米,底长是()米。 3.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形,也能拼成一个()形。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5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分米、4分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6.一个梯形的高是1.2米,上下底的和是3.6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7.在下图形中,当a缩短成一个点,也就是a=0时,这个图形就变成了(),公式S=(a+b)h÷2就变成了();当a=b时,这个图形就变成了(),公式S=(a+b)h÷2就变成了()。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底扩大4倍,高不变,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9.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腰长16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0.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4.8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10分) 1.一个三角形底长8厘米,高5厘米,它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 2.下面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都相等。() 3.任意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任意一个梯形都能分成两个一样的平行四边形。() 5.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形状不同,它们面积一定不相等。() 三、选择符合要求的答案,把字母填在括号里。(每空2分,共14分) 1.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3倍,高不变,它的面积()。 A.扩大3倍 B.不变、 C.扩大6倍 2.用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相比: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3.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扩大2倍,它的面积扩大()。 A.2倍 B.4倍 C.8倍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拔高题.docx

拔高测试卷 一、填空题 ⒈ 你观察过校园里的树吗?你觉得树的高度和它的年龄是 ( )比例的。 2、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和是 40 立方厘米,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圆锥 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3、如果 7a 10b ,那么 a : b =( ) :( ), a :10=( ) :( )。 b a , a 和b 成( )比例。 4、如果 5 5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3 ,这个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 6,这个比例是 ( )。 6、 =0.375=( ):( )=6÷( )=( ) %。 24 7、 ①写出两个比值是 3 的比,再组成比例是( )。 ②如果 a ×4=b ×6,那么 a :b =( ):( )。 8、 3 ) ( ) 3 ) ( )% 6 : ( 60 :( 5 4 9. 你去参观过北京天安门吗?北京天安门城楼有 118 米长,可在李华拍的照片上只有 4 厘 米长,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 )。 10. “可爱多”蛋筒 (如右图 )的高约是 16 厘米,底面半径约是 3 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约重 0.45 克,那么它的重量约是 ( )克。 (保留整数 ) 3 11、 5 、0.2、3 和 a ,当 a =( )或( )时,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 12、 将底面周长 6.28 分米,高 20 厘米的圆柱沿直径切开, 则表面积增加 ( ) 平方厘米。 13、 一个正五边形按 1∶ 3 缩小后的面积是原来的 ( )。 14、 (如右图 )在长 3 厘米、宽 2 厘米的方格中画出一个“逗号” , 这个“逗号”的周长是 ( )厘米。 15 一个棱长 4 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 ( )立方厘米。 16、 某品牌洗衣粉“加量不加价” ,加量 25%后零售价还是 8 元。实际便宜了 ( )元。 17、 为了参加“六一”儿童节的服装表演,王宇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硬纸片做个礼帽 (如右 图) 。请你帮他计算一下,他至少要用硬纸片 ( )平方厘米。 二、选择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拔高试题

数学拔高试卷 一、填空:(18%) 1、×的积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 2、11÷6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精确到十分位是( )。 3、36000平方米=( )公顷千克=( )千克( )克 2千米7米=( )千米( )小时=2小时45分 4、在○里填上“>”、“<”或“=” ÷○×○○ 5、根据“一种钢丝米重千克”可以求出( ),列式是( );也可以求出( ),列式是( )。 6、一条马路长a米,已经修了5天,平均每天修b米,还剩( )米没有修。当a=600,b=40时,还剩( )米。 7、小林的平均步长是米,他从家到学校往返一趟走了820步,他家离学校( )米。 8、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一个新数,与原数相差,原数是( )。 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斜边上的高是( )厘米。 二、判断:(5%) 1、保留整数是10。………………………………………() 2、×÷×的结果是1。…………………………() 3、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商也缩小10倍。………………() 4、a÷=a×10 ………………………………() 5、甲数是a,比乙数的4倍少b,求乙数的式子是4a-b。……() 三、选择:(5%) 1、大于而小于的两位数有( )个。 A、9 B、0 C、无数 D、99 2、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这个数最小是( )。 A、B、C、D、 3、昙花的寿命最少保持能4小时,小麦开花的时间是昙花寿命的倍,约( )左右。 A、分钟 B、5分钟 C、分钟 D、4分钟 4、a÷b=c……7,若a与b同时缩小10倍,则余数是( )。 A、70 B、7 C、 D、 5、对×101-进行简算,将会运用(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结合律 四、计算: 1、口算:(5%) ×= += ÷3= ×= 16÷= ÷= 7÷= 99×= ×+×= 4×+= 2、递等式计算: (12%) ×+××-÷ ÷+×-÷+

【分层训练】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拔高卷(有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 拔高卷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我们可以用数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如A(3,4)表示这个物体在第( )列,第( )行;B(6,2)表示这个物体在第( )列,第( )行。 2.新学期,小凡、张飞和李红同在五(1)班学习,张飞坐在第2列,第4行,用数对表示为( );小凡坐在第3行,第5列,用数对表示为 ( );李红的座位用数对表示为(6,3),那么她坐在第( )列,第( )行。 3.教室里,小丽的位置在(3,5),在他后面一排的同学的位置可以用数对( )表示,在他左边与他相邻的同学的位置可以用数对( )表示。 4.在运动会上,五(1)班排着整齐的方队走过主席台,小明的 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6),小红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6,6)王欢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7),小明和小红在同一( ),和王欢在同一( )。 5.飞机票上标识的“36E ”表示座位的位置在第 36排,第E 列。如果我们把它记作(36,E),那么(28,K)表示的座位是第( )排,第( )列。 6.在同一平面中,点A(4,2)和点B(4,4)在同一( )上, 点( )在点( )的前面。 7.点C(5,6)向上平移2格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点C(5,6)向左平移3格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8.青青的座位在第2 列、第3行,用数对表示为(2,3),那么青青的同桌的座位用数对表示为( )。

二、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 1.如下表,小海的位置可以用数对(5,3)来表示,根据这一信息,完成下面各题。 (1)小斌的位置用数对( )来表示。 A.(4 ,2) B.(2 ,4) C.(4 ,4) D.(2 ,2) (2)数对(2,3)表示的是( )的位置。 A. 小青 B. 小林 C. 小慧 D. 小平 2.电影票上的7排16座记作(16,7)则18排13座记作( )。 A. (13,18 ) B. (18,13) C.(18,7) 3.明明坐在教室的第2列第4行,用数对(2,4)表示,聪聪坐在明明正后方第一个位置,聪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 (3,4 ) B.(2,5) C.(4,3) 4.同一幅图上,如果点A 用数对(2,5)表示,点B 用数对(2,3)表示,点C 用数对(4,3)表示,那么三角形ABC 一定是( )三角形。 A. 锐角 B.直角 C.无法判断 三、判断题。(5分,每小题1分) 1.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 2.在方格纸上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用数对这样表示:A (1,0)B (1,5)c (5,3),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 ) 3.数对(5,3)表示第3行第5列。 ( ) 4.在同一平面上的A 、B 两点,A 在(7,4)的位置上,B 在(7,9)的位置上,两点在同一列上。 ( )

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拔高测试题教程文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目标检测 一、填空。(每空2分,共28分)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形。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5平方米,底边上的高是1.5米,底长是()米。 3.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形,也能拼成一个()形。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5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分米、4分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6.一个梯形的高是1.2米,上下底的和是3.6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7.在下图形中,当a缩短成一个点,也就是a=0时,这个图形就变成了(),公式S=(a+b)h÷2就变成了();当a=b时,这个图形就变成了(),公式S =(a+b)h÷2就变成了()。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底扩大4倍,高不变,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9.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腰长16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0.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4.8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10分) 1.一个三角形底长8厘米,高5厘米,它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 2.下面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都相等。() 3.任意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任意一个梯形都能分成两个一样的平行四边形。() 5.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形状不同,它们面积一定不相等。() 三、选择符合要求的答案,把字母填在括号里。(每空2分,共14分) 1.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3倍,高不变,它的面积()。 A.扩大3倍 B.不变、 C.扩大6倍 2.用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相比: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3.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扩大2倍,它的面积扩大()。

小学六年级数学拔高之 巧解分数应用题(二)

第7讲巧解分数应用题(二) 本讲将重介绍一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解决这些问题常用的思考技巧如下: (1)充分运用直观性原则,学会化示意图。 (2)注意这些应用题与整数应用题的联系。 (3)学会从不同角落去分析和思考。 一、“整数化”解分数应用题 涉及量与量转化的问题一直是分数应用题的难点之一,但只要充分借助“整数化”这个重要的方法,结合“假设”思路,就会使解法简捷、形象。 例1、甲、乙两组共有54人,甲组人数的1与乙组人数的1相等。甲 45 组比乙组少多少人?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甲组: 乙组: 由线段图知:甲组用4份表示,乙组用5份表示,甲组比乙组少1份。54÷(4+5)×(5-4)=6(人) 答:甲组比乙组少6人。 做一做1有两个书架,甲书架存书的1等于乙书架存书的2,甲书 45 架比乙书架多存120本。问:乙书架存书多少本?

例2、某校男生人数的1比女生人数的1多50人,男生人数的3是 434 女生人数的两倍。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画图,把男生用4份表示,则女生用其中的1.5份表示。 可直观地看出“1份”恰好是100人,即有女生有150人,男生有400人。 答:男生有400人,女生有150人。 做一做2姐妹两人共养兔100只。姐姐养的1比妹妹养的1多16 310 只。求姐妹两人各养兔多少只。 例3、某小学一至六年级共有学生780名。在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 学生中,恰好有8是六年级的学生,有9是五年级的学生。那么, 1723 该校没有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由于人数是整数,可由两个分率直接估计总量,(参加的 人数)。 由以上分析可知,参加的人数应该是17和23的公倍数,因[17,23]=391,所以,参加的人数可能是391,391×2,391×3,… 因该校的总人数是780<391×2,所以参加的人数只能是391人。因此,该校没有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有780-391=398(人) 做一做3某小学六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约有二百多人。竞赛后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应用题(拔高练习)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应用题 1.革制品厂计划本月生产皮鞋 2940 双,实际上半月完成了计划的 4/7,下半月再生产多少双就可超产 3/ 14 ? 2. 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值是 11,乙是甲的1/4,丙比甲小1,求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 3.六(1)班男生占 5/7 ,六 (2)班男生比六(1)班少6人,而女生是六(1)班的两倍。若两个班的学生人数相等。六(2)班男生有多少人? 4.一种商品降价前比降价后贵 80 元,降价后比降价前便宜了1/5,求这种商品降价后售价是多少元? 5.两人分别从AB 两地出发同时相向而行,当甲走了全程的2/3时,乙离A地还有 1/4,这时两人相距600米,求全程是多少米? 6.将 200 减去1/3 后再减去余下的 1/4,然后再减去余下的 1/5,这时还剩多少? 7. 甲数的 1/3 和乙数相等,且甲乙的和为160,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8. 甲乙合作合作修一条路,原计划甲比乙多修 90 米,结果乙因有事比计划少修 70 米,因此任务完成时,乙比甲的总数的一半多30 米,这段路长多少米? 9.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比第一天少看了15 页,结果还有230页没看。全书共多少页? 10. 红光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女生占 6/13. 后来转来了16名女生,这样女生占六年级总人数的 1/2。求六年级原来有学生多少人?

11.一桶油,第一次倒出1/4. 第二次倒出4 升,第三次倒出剩下的1/8,第四次加入6 升,这时桶中有油20升,求原有油多少升? 12. 三天运完一堆沙子,第一天运走 8.4 吨,第二天运走余下的 2/7,第三天运的正好是这堆沙子的 1/2,求这堆沙子共有多少吨? 13. 参加数学竞赛,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4/5,如果女生再有 20人参加,女生人数比男生多1/5,参加竞赛的女生有多少人? 14.工地有一堆沙子,运走 25 吨后,又运走余下的1/3,这是剩的沙子还有30吨。原来这堆沙子有多少吨? 15. 一个分数扩大 5 倍后,分数的分子就比分母大8,若把这个分数除以 1/3 后,分子就比分母小 2,求这个分数。 16.小华三天看一本 375 页的书。第一天看了85页,第三天看的是第一、二两天所看页数和的1/4。第二天看了多少页? 17.小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 1/4. 第二天读了余下的1/4,这时未读的页数正好比这本书 的 1/4还多 50 页,求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18.酒精与水混合,酒精比总量的一半多30升,水比酒精的一半多5升,求酒精与水分别是多少。 19.服装厂加工一批服装,第一天加工了 40套,第二天加工的比总数的 2/5 少 4套,两天共加工了总数的 3/5。求这批服装共多少套 ? 20. 甲数的 1/3 与乙数的 2/5 相等,若甲比乙大 3,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完整版)六年级圆柱圆锥拔高题4

圆柱、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练习一 例题:一个圆柱体木块,底面半径是6cm,高是10cm,截成两个圆柱体之后,表面积增加多少cm2? 练习 1、一个圆柱体木头,底面半径是8cm,高是230cm,现截成两个圆柱体木头,表面积增加多少? 2.把一个直径20cm的圆柱形木头锯成3段,表面积要增加多少? 练习二 例题:一个圆柱,高减少2cm,表面积就减少18.84cm2,求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 练习 1、一个圆柱体,高减少4cm,表面积就减少75.36cm2,求这个圆柱体的底面积。 2、一个圆柱体,高增加5cm,表面积就增加125.6cm2,求这个圆柱体的底面积。 3、一根长2m的圆柱形木头,截去2分米的一段小圆柱后,表面积减少了12.56平方分米,那么这根木头原来的体积是多少?

练习三 例题:如下图,高都是10厘米,底面半径分别是3厘米、6厘米的两个圆柱组成了一个几何体。求这个物体的表面积。 练习 1、高都是2分米,底面半径分别是2分米和5分米的两个圆柱组成的几何体。求这个物体的表面积。 2、某零件如图,两圆柱的高分别是4cm、2cm,地面半径分别是1厘米和3厘米。求这个零件的表面积。 例4、圆柱的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是0.5米、1米和1.5米。求这个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练习四

例题:在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的六个面各中心挖去一个地面半径为1厘米,深1.5厘米的圆柱,求它的表面积。 练习 1、在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各面中心都挖去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求挖去后这个物体的表面积。 1、把一张长9.42分米,宽3.14分米的长方形铁皮圈成一个圆柱形无盖容器,要配上底面半径多少分米的圆形铁皮。 2、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如果高缩短了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12.56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 3、取出直角三角尺(30度、60度、90度),进行操作观察: 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平放在桌面上,以另一条直角边为轴作快速的旋转,看到了什么?试画出示意图。怎样旋转后图形的底面积才会最大? 4、下面的圆柱沿着箭头方向竖着切开,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厘米,求圆柱的表面积。 5、一个圆柱的表面积是50.2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则这个圆柱的高是多少分米? 6、一个高是20厘米的圆柱,把高增加4厘米后,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5.12平方厘米,那么新的圆柱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将这根水管内外表面镀锌,求镀锌的面积(单位:厘米) 6 8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拔高训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14?广州)把2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 A.B. 米C. 米 D. 2.(2014?舒城县)能同时被2、3、5除余数为1的最小数是() A.29 B.31 C.61 3.(2014?贺兰县模拟)的分子加上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A.4B.7C.14 D.21 4.(2014?宿城区模拟)甲、乙、丙三个数,乙数是甲数的,丙数是乙数的.甲、乙、丙三个数的关系 是() A.甲>乙>丙B.丙>乙>甲C.乙>丙>甲D.甲>丙>乙 5.(2013?五华区模拟)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是糖水的() A.B.C.D. 6.(2013?蓬溪县模拟)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有()个公约数. A.0B.1C.不能确定 7.(2012?威宁县)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A.4:9 B.4:5 C.5:4 8.(2013?华亭县模拟)A=2×2×5,B=2×3×5.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A.2B.10 C.60 D.120 9.(2012?重庆)2×3×6=36,2、3、6这三个数都是36的() A.倍数B.质因数C.公约数D.约数 10.(2012?泗县模拟)6是36和48的() A.约数B.公约数C.最大公约数 11.(2012?黄岩区)m、n是非零自然数,m÷n=1…1,那么m和n的最大公因数是() A.1B.m n C.m D.n 12.(2014?广州)如图的三角形ABC中,AD:DC=2:3,AE=EB.甲乙两个图形面积的比是() A.1:3 B.1:4 C.2:5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 / 2

六年级数学拔高练习题

1、有67吨铁矿石要从矿山运到冶炼厂。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一辆大、小卡车的耗油量分别是10升和5升。用大、小卡车各多少辆来运,才能使总的耗油量最少? 2、仓库里有一批8米长的钢筋,现在要截出3米长的钢筋40根,2米长的钢筋80根。那么最少要用多少根8米长的钢筋? 3、修建队要安装一条长31米的水管。现有3米和5米长的两种规格的水管。已知3米长的水管每根32元,5米长的水管每根50元。安装这条水管至少要用多少钱? 4、甲、乙、丙、丁四人各拿一个水桶到水龙头前接水。水龙头注满甲的水桶要5分钟,注满乙的水桶要3分钟,注满丙的水桶要8分钟,注满丁的水桶要7分钟。现在只有一个水龙头可用,问怎样安排甲、乙、丙、丁的先后顺序,使他们接水所花的总时间最少?最少的时间是多少?

5、小明、小华、小强同时去卫生室找张大夫治病。小明打针要5分钟,小华换纱布要3分钟,小强点眼药水要1分钟。问张大夫如何安排治病次序,才能使他们耽误上课的时间总和最少?并求出这个时间。 1、1、张老师、刘老师、李老师三人在语文、数学、美术三门课中,每人教一门课。 张老师说:“我不教数学。” 刘老师说:“我既不教语文,也不教数学。” 请你说出这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2、甲、乙、丙、丁四人参加数学竞赛获得前四名,他们的得分情况如下: (1)丁比丙得分高。 (2)甲、乙两人得分之和等于丙、丁两人得分之和。 (3)乙、丙两人得分之和比甲、丁两人得分之和多。 那么,请你给四人排名次。 3、甲、乙、丙三位老师对参加数学竞赛的四位学生A、B、C、D的名次进行预测。 甲老师认为:A第一,C第二; 乙老师认为:A第二,C第三; 丙老师认为:D第一,B第二。 结果公布后,每位老师各猜中一人,那么这四位学生的真正的排名应当是怎样的?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拔高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拔高练习题(一) 一、填空。(15分) 1、13.5×0.5表示( )。 2、13.5÷0.5表示( )。 3、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 4、计算0.756÷0.18,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将除数转化为整数,变成()÷()再计算。 5、在○里填上>、<或=。 19.7×2.6○19.7 36×0.5○36÷2 35.6○35.6÷0.25 6、1200平方米=()公顷 5.2吨=()吨()千克 1.05米=()厘米 7、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为 1.2分米,面积是()。 8、甲、乙两辆客车同时从安阳开往郑州,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经过1.5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可以先求(),再求相距多少千米,列出综合算式是(),也可以先求(),再求相距多少千米。

二判断。在正确说法的后边()里打“√”,错误说法后边的()里打“×”。(4分)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2.5×4.4可以这样简单的计算:2.5×4×0.4。() 3、5.32727…….可写作5.327。() 4、两个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添在()里。(3分) 1、3.14×102的正确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①3.41×100×2 ②3.14×100+2 ③3.14×100+3.14×2 2、食堂运来10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正确的列式为:()。 ①10÷(10÷40-5) ②10000÷(10000 ÷40-5)③1000÷(40-5) 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5倍,高扩大5倍,面积()。 ①扩大5倍②不变③扩大25倍 四、计算。(48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1.5×4=0.12×3=0.49÷0.7=6.4×0.2+3.6×0.2= 42÷0.6= 72.8÷0.8= 1.5÷30= 3×0.2×0.5=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精选(二)

(一) 一直接写得数 1.6÷0.8=7.2÷0.6= 3.9÷3.9= 1.8×0.8= 3.7+ 4.8= 0÷6.82= 2.5÷10= 16- 5.7= 1.3×0.6+1.3×0.4= (9.57-1.34)-3.66= 9.57-1.34-3.66= 二脱式计算(能简算的应该简算) 10.64+7.65×2.4+11.76 12.75÷[14.6-(1.3+8.2)] 9.83×1.5+6.17×1.515.4÷[8×(6.34-4.59)] 三填空 (1)3.4×5表示的意义是:。 (2)已知两个数的积是5.6,其中一个数是35,另一个数是()。 (3)加减法叫做第()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级运算。 (4)在0.66……、0.0324252……、7.454545、其中()是循环小数,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为(),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5)我们在计算3.56÷0.8时,实际是计算的( )÷8。 (6)判断大小 2.4○2.4×1.01 2.4○2.4÷1.01 (7)0.85×1.12保留两小数是()4.8÷2.3保留一位小数是()。四判断题 (1)一个数(零除外)乘以1.02结果要比原数大。() (2)2.32×0.06的结果有4位小数。() (3)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中也一定有几位小数。()

(4)0.6时等于6分。() (5)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都是小数。() 五文字题 1. 10与8.7的和,除以4.5与1.1的差,商是多少? 2. 7与4.5的和除以12,得出的商再乘以0.3,积是多少? 六应用题 (1)四年级要买5枝自动铅笔和5本相册。买相册用了28.75元,买自动铅笔用了11.15元,一本相册比一枝自动铅笔贵多少元? (2)一本290页的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20页,以后每天看30页,再用几天可以看完? (3)一个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8米,改变裁剪方法后每套节省用布0. 2米,原来能做1800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4)食堂有280千克大米,计划吃7天,实际每天比计划少吃5千克,这批大米实际吃了多少天? (5)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长675米长的隧道,同时各从一端向另一端开凿,第一队每天开12.6米,第二队每天开14.4米,这条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拔高题

拔高测试卷 一、填空题 ⒈ 你观察过校园里的树吗?你觉得树的高度和它的年龄是( )比例的。 2、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和是40立方厘米,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3、如果b a 107=,那么a :b =( ):( ),a :10=( ) :( )。 4、如果a b =5,b a 和成( )比例。 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都是3,这个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6,这个比例是( )。 6、()24 =0.375=( ):( )=6÷( )=( )%。 7、 ①写出两个比值是3的比,再组成比例是( )。 ②如果a ×4=b ×6,那么a :b =( ):( )。 8、 4 360) () (:6)% (53====:( ) 9. 你去参观过北京天安门吗?北京天安门城楼有118米长,可在李华拍的照片上只有4厘 米长,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 10. “可爱多”蛋筒(如右图)的高约是16厘米,底面半径约是3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约重 0.45克,那么它的重量约是( )克。(保留整数) 11、 35 、0.2、3和a ,当a =( )或( )时,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 12、 将底面周长6.28分米,高20厘米的圆柱沿直径切开,则表面积增加( )平方厘米。 13、 一个正五边形按1∶3缩小后的面积是原来的( )。 14、 (如右图)在长3厘米、宽2厘米的方格中画出一个“逗号”, 这个“逗号”的周长是( )厘米。 15 一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6、 某品牌洗衣粉“加量不加价”,加量25%后零售价还是8元。实际便宜了( )元。 17、 为了参加“六一”儿童节的服装表演,王宇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硬纸片做个礼帽(如右图)。请你帮他计算一下,他至少要用硬纸片( )平方厘米。 二、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