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近期)工程项目表.xls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正文:----------------------------------------------------------------------------------------------------------------------------------------------------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新绛县、稷山县、河津市、万荣县、绛县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今年启动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我市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八年六月二十五日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孕育了山西的古老文明,承载着三晋的悠久历史。
汾河干流全长716公里,在流经中上游5市23县(市、区)后在新绛南梁进入我市,流经我市新绛、稷山、河津、万荣4县(市),从万荣汇入黄河,除干流流经的4县(市)外,流域范围还包括绛县。
汾河流域涉及的5个县(市),是我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人口密集区、粮棉主产区、经济发达区。
但近年来,随着全流域内人口持续增长,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经济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影响,汾河运城段也由历史上的行船河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流水哗啦啦”变成了“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病态河流,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为了推进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运城市位于山西西南部,汾河下游,北与临汾相连,西与陕西、南与河南隔黄河相望,东与晋城相邻,总面积1.4万k㎡,其中汾河流域面积2493k㎡,占总面积的17.8%。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原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原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13•【字号】并政发[2008]34号•【施行日期】2008.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原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并政发〔2008〕3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太原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八年九月十三日太原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对资源的过度开采,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直接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生存质量。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的决定,有效改善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坚持修复与保护、疏浚与治污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原则,突出重点,依法治理,有效遏制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使之得到修复保护,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在汾河进入娄烦县河段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的前提下,通过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对流域内地表水、中水、矿井水等水资源合理调度,达到以下目标:(一)疏浚目标:确保汾河干流188公里河道常年至少保持最低生态流量及部分农业灌溉用水,恢复汾河自然流水;河道复流入渗,逐年补给兰村、晋祠泉域地下水,确保地下水位止降复升;修复河道自然形态,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改善沿河生态环境,促使适宜浅水生物生存的湿地基本得到修复和改善;力争通过城区主干道径流量达到 5立方米 /秒。
最终通过对流域内各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实现绿色转型。
(二)治污目标:汾河干流兰村以上河段常年争取达到地表水Ⅲ类,兰村以下河段力争常年保持地表水Ⅴ类;对严重污染企业实施关停搬迁,使水资源和水生态得到有效保护;种树、种草,有效管护,加强流域内植被绿化和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形成自然生态良性循环。
工程队进驻工地框架协议

洪洞县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工程队进驻工地框架协议甲方:洪洞县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工程指挥部乙方:洪洞县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是为了改善汾河流域(洪洞段)和城市生态人居环境,全力建设提升全县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惠民工程。
为加快本项目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期竣工。
现甲乙双方本着友好合作、互利互惠的原则,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达成一致,特制订本协议供双方遵守。
一、工程概况1、实施范围:北起恒富桥以北1公里处,南至飞虹桥以南1.5公里处,南北总长5.5公里,河槽东西平均宽度230米的汾河城区段河道。
2、清淤工程量:340万立方米。
3、工程名称:洪洞县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一期)工程。
4、工程规模:总投资约4600万元。
5、计划工期:4个月,具体建设期按照甲方要求自双方确认之日起计算。
二、工程质量要求:1、质量标准:合格。
2、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严格履行乙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3、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有关条款,确保建设工程施工质量。
三、施工队伍条件:1、有相关资质。
2、有相应的技术力量。
3、有一定业绩。
4、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进驻工地前必须向甲方账户打入500万的工程保证金。
四、双方的责任:甲方责任:1、负责工地现场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进度、配料用料的指挥、监督与管理。
2、负责安排乙方工作量及现场进度,审核完成工程量,申报预决算,申请拨付工程款。
3、负责与设计、监理等单位及部门进行工作联系并申报有关文件资料。
乙方责任:1、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与设计变更通知施工,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施工技术验收规范》。
尊重和服从监理单位及甲方管理人员的监督与指挥,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并确保达到优良等级以上。
2、强化本施工队伍的安全生产教育,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不强行、违章施工,严格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否则由乙方承担由此产生之全部责任。
3、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做到文明、安全施工、工完场清。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生态修复总体思路探析

14 0m 左右ꎬ 到 2004 年临汾盆地地下水位持续降
1 概况
低到 82 0m 左右ꎬ 地下水位降幅达 68 0mꎮ 主要是
汾河是山西省最大的河流ꎬ 被誉为母亲河ꎮ 临
地下水抽采的过多ꎬ 补给的过少和保护不够三大因
素ꎮ ①地下水开采量增加ꎮ 改革开放以后ꎬ 随着国
汾市属汾河中下游地区ꎬ 境内汾河长 161 5kmꎬ 约
汾河两岸修建的堤防间距在 2 0 ~ 3 0kmꎬ 随着经
的支流浍河ꎬ 流域面积为 2060km ꎮ
2
济社会的发展ꎬ 两岸的水域、 湿地被改造为良田或
临汾市汾河流域属汾河中下游ꎬ 流域内地势北
高南低ꎬ 山区面积大于平川ꎬ 约占 68% ꎬ 境内林
被村镇扩张挤占和压缩ꎬ 汾河宽度被压缩到只有
地面积较少ꎬ 约为 1629km ꎬ 复盖率为 16 1% ꎬ 总
地表径流量持续变小ꎬ 水域面积不断缩小ꎬ 植被破
坏退化加剧、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ꎬ 以及河流污染问
题日益突出ꎮ
2 1 地下水位持续降低
自 1970 年 以 来ꎬ 临 汾 盆 地 地 下 水 位 平 均
32
收稿日期: 2020 ̄03 ̄24
E ̄mail: 1074610054@ qq com
植被覆盖逐步降低、 水土流失随之加剧、 湖泊面积
析ꎬ 1979 年之前年均降水量 555 7mmꎬ 年均径流
逐步湮没、 水旱灾害的频次增加ꎮ 现在汾河流域生
量 10 43 亿 m3 ꎻ 1980—2000 年 年 均 降 水 量
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流域地下水位持续降低ꎬ
516 5mmꎬ 年均径流量 7 58 亿 m3 ꎻ 2001—2017 年
大ꎬ 蒸发能力强ꎬ 水面蒸发量在 900 ~ 1100mm 以
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

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一、前言市汾河流域是山西省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此次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旨在通过实施一系列针对性的治理和修复措施,尽可能减少治理和修复成本,使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二、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工程1. 林草植被的恢复与重建: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政策,逐步恢复流域的植被,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流域内的土壤流失。
2. 土地整治工程:对流域内的河道、沟渠、滩区等进行整治,保持其良好的水土流失控制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程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3. 土壤改良措施:通过施加有机肥、改良土壤物理性能和结构等方式,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水能力,并减少水土流失现象。
三、水体净化工程1. 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通过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火等方式,逐步恢复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减少水体中的污染源。
2. 农业源污染控制:对农业生产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农药等进行有效处理,减少其对水体的污染。
3. 工业废水净化:通过升级现有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和新建相关设施,对流域内的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提高处理效果和管理水平。
四、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1. 水生生物保护和修复:通过加强汾河上游和下游的保护,恢复江豚和鲟鱼等绝灭或濒危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2. 水域湿地生态修复: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等方式,修复湿地生态,使其恢复到自然状态,保持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
3. 生态旅游开发工程:通过生态旅游开发,逐步征服当地居民,从而增加靠近流域的农村地区的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度。
五、总结为了保护市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必须加强治理与修复活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汾河流域土壤、水、植被、气候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改善措施。
以上方案只是治理和修复之一,下一步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地采取适合当地的治理方案,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汾河生态修复施工方案最新

汾河生态修复施工方案最新1. 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汾河沿岸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质恶化、河岸塌陷、野生动植物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汾河生态系统,制定最新的生态修复施工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汾河流域的研究背景入手,介绍汾河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然后,分析生态修复的目标和原则,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并介绍生态修复后的预期效果。
最后,对生态修复施工方案的实施方式进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2. 汾河生态系统现状与问题2.1 汾河流域的研究背景汾河流域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是山西省的母亲河流。
多年以来,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
水质污染、河岸塌陷、湿地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已成为该地区关注的焦点。
2.2 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2.2.1 水质恶化由于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原因,汾河的水质恶化严重。
大量有害物质的排放导致水中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生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2.2.2 河岸塌陷河岸的破坏与工业、农业活动密切相关。
不合理的河岸管理和采矿等人类活动导致河岸的塌陷,威胁到沿岸农田、村落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汾河流域的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但由于城市化和农业活动,湿地退化现象逐渐严重。
湿地退化不仅影响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也影响了汾河的水文循环和水质净化功能。
3. 生态修复的目标和原则3.1 生态修复的目标3.1.1 恢复水质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水体的净化处理,改善汾河的水质,并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3.1.2 修复河岸采取合理的河岸管理措施,预防河岸塌陷,恢复河岸的稳定性,并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通过植物恢复、湿地保护和修复等措施,促进湿地的恢复,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3.2 生态修复的原则3.2.1 依法依规生态修复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过程必须合法合规进行。
3.2.2 综合施策生态修复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包括生态工程、生物修复、物理修复等,综合施策才能达到最好的修复效果。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标 准 和 要 求 ,针 对 流 域 规 划 方 案 实 施 可 能 涉 及 的 敏 感 环境保护要素及引发的环境问题确定。环境保护目标 包括环境和生态功能目标。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 上 ,结合环境规划内容、现状调查和保护目标,初步确 定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见 表 1。 3 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3 . 1 环境保护指标实现影响因素 3.1.1政策因素
结 合 汾 河 流 域 生 态 现 状 和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实 际 ,生 态 修 复 的 总 体 思 路 是 :立 足 山 水 林 田 湖 生 命 共 同 体 , 坚 持 节 水 优 先 ,控 制 用 水 总 量 ;充分利用山洪水和外 调 水 ,压 采 、限采地下水,增 加 水 域 面 积 ,加大人渗补 给 ,提升地下水位;恢复森林植被,涵 养 河 流 水 源 ;强 化 污 染 治 理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优 化 水 土 结 构 ,保障经济 发 展 ,使 汾 河 流 域 实 现 植 被 茂 盛 、河 宽 水 清 、支流纵 横 、生态和谐。把 “海绵城市”延伸到“海绵流域”,促进 绿 色 基 础 设 施 与 灰 色 基 础 设 施 结 合 ,自然水循环和社 会 水 循 环 结 合 ,地 表 水 与 地 下 水 结 合 ,使流域的上下 游 兼 顾 ,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根据流域实际情况 和 功 能 地 位 ,规 划 主 要 任 务 有 :水 土 资 源 优 化 配 置 、节 水工程及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河流水系整治规划和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地下水保护及岩溶泉恢复规 划;河源和泉源保护区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水污染防 治规划。 2 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新的科学技术为此次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带 来 了 新 理 念 、新 特 点 。规 划 的 成 功 与 否 很 大 程 度 上 在 于是否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要对项目的科学 技术水平进行分析、评 估 和 论 证 ,兼顾区域经济条 件 ,求得技术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协调。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6.25•【字号】晋政办发[2008]59号•【施行日期】2008.06.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08〕5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2008〕9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
请认真传达贯彻,抓紧组织实施。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六月二十五日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省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省委、省人民政府紧紧抓住国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机遇,提出重点推进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作任务,并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省人民作了郑重承诺。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涉及水利、环保、林业、农业、建设、国土、煤炭、焦化、化工、冶金、造纸、引黄、扶贫等十多个行业和全省6市40个县(市、区),是目前我省跨越区域最大、实施内容最多、受益面积最广的综合性工程,是实现山西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蓝天碧水战略的重点示范性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和惠民工程,同时也是国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在山西境内的重要标志性工程。
工程的实施,不仅对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省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而且对全国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
为实施好这一工程,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实施目标与实施重点(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作全局。
从完成蓝天碧水战略任务的高度,围绕全面建设和再现汾河流域自然生态和秀丽景色,构建和谐文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总体目标,针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存在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按照“能宽则宽,能弯则弯,人水相亲,和谐自然”和“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理念,坚持治理修复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统筹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近期)工程项目表
总投资
申请 中央
原渠道 省投资
省级专 项基金
原渠道 市县自
筹
企业及 社会融
资
新增投资
省级煤炭 小计 可持续发 市县
展基金
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启动年限及 工期
牵头协调 (监督指导) 或组织实施 单位(省直
部门)
单位:万元
备注 (筹资方案)
合计
4000
4000
在干流两侧建设水保调蓄淤地坝100座, 增加坝地480公顷。
2008年启动 2年工期
水库总库容992万m3,水电装机2000kw。
2007年已启 动 4年工期
工程总库容9820万m3,电站装机1000kw。
2008年启动 4年工期
省水利厅
比照国家投资政策,省、市 (县)各半
省水利厅
按现有应急水源工程投资渠道 解决
64018 46863 17155
第 1 页,共 4 页
项目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近期)工程项目表
总投资
申请 中央
原渠道 省投资
省级专 项基金
原渠道 市县自
筹
企业及 社会融
资
新增投资
省级煤炭 小计 可持续发 市县
展基金
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启动年限及 工期
牵头协调 (监督指导) 或组织实施 单位(省直
2008年启动 2年工期
①省水利厅 ②省以工代
赈办
地坝投资政策,省、市(县) 各半;②总投资0.7亿元,按照 以工代赈及生态扶贫管理规 定,申请中央0.12亿元,省以
76公顷。
工代赈及生态扶贫资金安排0.5
亿元,市县自筹0.08亿元。
汾河干流植被建设项目
34168
汾河流域湿地保护项目
9500
汾河干流沿线草地治理项目 16350
1060235 40250 66123 62088 150725 475031 266018 186565 79453
一、汾河中下游河道生态修复工 程
137250
汾河中下游河道整治疏浚项 目
41610
1000 2210
134040 85550 48490
41610
23130
疏浚河道350km;修建和加固险工控导工
省林业厅
省、市(县)按7:3投资比例 执行
省林业厅 全由省安排
16350
11445
围栏封育2.9万公顷(43万亩)、鼠害防治
4905
3.3万公顷(50万亩)、虫害防治6.4万公顷 (96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青贮窖、饲
2008年启动 2年工期
草机械设备配套等退牧工程。
省农业厅
省、市(县)按7:3投资比例 执行
6420
1000 2210
71018 1200 5000
800
3210
1000
铅丝石笼跌水19座;铅丝石笼护堤
2210
4600m,浆砌石护坡2050m,水工砖护坡 4450m,浆砌石堤防10.1km,河道清理
10km等。
2008年启动 2年工期
省水利厅
按既定省补资金安排(2008省已 安排1000万元水利基金)
部门)
单位:万元
备注 (筹资方案)
干流沿线重点小流域综合治 理项目
11000 1200 5000
①总投资0.4亿元,比照国家淤
800
4000
2000
①建设谷坊500座、荒滩造地180公顷;②
营造生态防护林820公顷,经济林380公 2000 顷;修筑以淤地为主的小型淤地坝147
座,生产坝350座,谷坊680座,荒滩造地
2009年启动 2年工期
省水利厅
干流水量调蓄工程,全由省安 排
支流河口整治项目
13330
兰村至柴村桥段整治项目
1000
13330 1000
4000 9330 整治支流河口31个。
2008年启动 2年工期
1000
利用二库下泄洪水充填砂坑,平整河床, 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根据地形修建人工 湿地。
2008年启动 2年工期
14150 38700
14150
下延汾河堤防工程
2008年启动 2年工期
27090
11610
修建河道人工湿地21个,总面积2020万平 方米。
2009年启动 2年工期
省水利厅 骨干防洪工程,全由省安排
省水利厅
省、市(县)按7:3投资比例执 行
调蓄工程清淤项目
12240
12240 12240
汾河中游河道的二、三和四坝水量调蓄工 程的库区清淤和围堰堤防的加高加固,桥 闸改造。总清淤土方量350万立方米。
34168 9500
23918ຫໍສະໝຸດ 建设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2.1万公顷 (31.6万亩),干流护岸林带373.5公里 10250 (11.2万亩),林网(带)0.36万公顷(指折 合林地面积,5.4万亩),封山育林0.7万 公顷(10.5万亩)。
2008年启动 2年工期
9500
建设湿地保护区13个,建设保护站、动物 救护站、瞭望塔、防火道路,购置防火设 2008年启动 备、输电通讯设施、科普宣传及巡护、科 2年工期 研仪器等设施设备。
18480
程208处,长102km;堤防加固70km,堤基 隐患处理45段50km;泥结石硬化堤顶路面
2008年启动 2年工期
440km;拦河潜坝46道。
投资按农村段和城市段划分, 省水利厅 农村段省和市县为7:3,城市
段省和市县为3:7
汾河入黄口堤防下延项目 汾河人工湿地建设项目
14150 38700
资
新增投资
省级煤炭 小计 可持续发 市县
展基金
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省水利厅
按现有应急水源工程投资渠道 解决
工程总库容9734万m3,电站装机2500kw。
2009年启动 4年工期
省水利厅
按现有应急水源工程投资渠道 解决
第 2 页,共 4 页
项目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近期)工程项目表
总投资
申请 中央
原渠道 省投资
省级专 项基金
原渠道 市县自
筹
企业及 社会融
省水利厅
市区域内项目,省、市(县)按 3:7投资比例执行
省水利厅
重点生态治理河段,全由省安 排
太原城市水系循环项目
9800
9800
2940
6860
在迎泽公园南侧修建提水泵站,在晋阳湖 与汾河之间修建退水渠与节制闸。
2009年启动 两年工期
省水利厅
市区域内项目,省、市(县)按 3:7投资比例执行
风峪河河道治理项目 二、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三、流域地表水调蓄利用工程
213249
水土保持调蓄淤地坝项目
8000
五马水库项目
15269
松塔水电站项目
74376
柏叶口水库项目
74764
49998
5955 16363 20560
63084 92167 8000 8000
3970 5344 24544 33469 20560 33644
4000 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