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社会学名词解释全

社会学名词解释全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社会结构的含义: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文化的含义: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文化的特点: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文化的类型:1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观念的东西。

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艺术、宗教思想、价值观等;社会制度与行为规范。

2 .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指在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指在一定社会中占次要地位的,仅为一部分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3 .主文化与反文化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从对立、冲突的角度来划分,文化也可以区分为主文化与反文化。

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有主导地位,并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则是指在社会上占次要地位的文化,对现存社会秩序有着背离和否定作用。

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习惯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文化相对主义: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文化滞后”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良心运动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共同体。

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建立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社会化:狭义理解为,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广义理解为,社会化不仅是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社会组织:广义上指任何一群人,只要相互有比较经常固定的交往,如家庭、社会、国家,就可称为组织。

或者说,所有的群体都可以说是组织。

包括初级和次级群体。

狭义:专指那些为了完成某种事务而设的群体,例如:军队、学校、医院、教堂等,主要指的是次级群体。

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有密切联系,因此,一般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社会制度:是指通过长期的社会互动,人们为调整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而基于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所创设形成、并为此特定领域中大多数人所共同遵循的一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

社区:是指有一群人长期在一起生活,为了他们共同的需求和利益,他们需要频繁的社会交往互动,渐渐形成了自然的情感维系和心理认同,成为一个人群共同体。

城市化:就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聚体,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群学:清朝末年,西方社会学说被介绍到中国来有两种名称,一曰群学、一曰社会学。

谭嗣同于年著《仁学》一书中就提出社会学。

章太炎于年翻译出版日本岸本武太著《社会学》,中文书名也定为《社会学》。

但为什么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却称为“群学” ,而不称为“社会学”?这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情况,倡言群学是适应了时代潮流,能够起到鼓励中国人救亡图存、团结御敌的功效,对国家、社会的进步更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严复在其《原强》一文中说,为什么称斯宾塞的书(指《群学肄言》)为“群学” ,“就荀卿言人之贵于禽兽者,以能群也,故曰群学” 。

、结构功能主义:是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为代表的理论派别提出的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它认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平衡状态,各部分之间互相协调。

社会有自我调节功能,当它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时,各部分会相互适应,使社会系统达到新的平衡。

本世纪至年代该理论在美国有重要影响。

、冲突理论:使世纪年代形成的以反对结构功能学派为特点的社会学流派。

该理论流派不同意结构功能学派用均衡来解释社会现象,而强调社会生活中的冲突性,并以此来解释社会变迁。

它认为现实社会中冲突不可避免,冲突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社会现实是冲突与和谐的循环过程。

、符号互动理论:是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过程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是借助于符号这种工具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而其效果有赖于对所有工具——符号的理解,因此,互动实际上是角色互动、符号的互动。

交换理论:是研究人的外显的社会交往活动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的交往实际上是一种交换活动,这既包括物质交换也包括非物质的交换。

在交换过程中,双方采取了类似经济学的成本、价值、利润原则,人们之间相互交往也是想通过付出成本而追求最大的价值和奖赏。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1.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体的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作为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一是地理环境、人口、交通、住房等物质性的社会事实;二是宗教、道德、法律、风俗等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另一个特性是它们对个体施加某种强制性力量社会事实难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不能被直接观察。

所以必须通过分析它们的效果,或者考虑它们的表达方式,诸如法律、宗教文本或书面的行为准则等,看其中蕴含的努力,才能间接地揭示社会事实的特性2.社会学想象力:认识到个人活动与广阔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心智素质――区别“局部环境中的个人困挠”与“社会结构中的公众问题”——看待问题的视角一般人不具有一种基本的心智素质以掌握个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掌握事件和历史的相互作用以及自我和世界的相互作用……这种特有的心智素质可以被称为社会学的想象力3.社会性别:指男性和女性之间在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性别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概念的社会建构相关。

它并不一定是一个人生物性别的直接产物我们通常所说的性别就是社会性别,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生理性别指的是男性和女性身体之间的生物性差异4.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无助的婴儿逐渐按变成一个有自我意识、有认知能力的人,并熟悉掌握她或他生于其中的文化的习俗。

(吉登斯)社会化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转化成被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人的过程狭义社会化——人接受社会文化并被社会认可的过程广义社会化——个人学习社会角色、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人格的整个一生。

5.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一级社会化):指儿童在进入成人前,为承担正式的社会角色做准备时期的社会化--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交际语言、社会规范、内化文化与角色、形成个性人格和完美的自我等。

6.再社会化:使个人改变以前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建立起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与行为的过程――主动与被动7.社会互动: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进行沟通、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共同行动的过程。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变迁的学科。

它涉及社会机构、社会政治运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变革等概念,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社会学名词解释
1)会机构:社会机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指社会组织和集体行动的一种形式。

它可以是一个经济和政治的结构实体,如宗教、商业、政府和教育结构。

2)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社会情景的重要特征,指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中可以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文化价值观、关系网络、社会规范等等。

3)会政治运动:社会政治运动是指社会可以在有权威结构的支持下对社会规范进行改变。

它可以用于改变社会中某些社会机构或社会整体的发展方向,提出要求,促进社会变革,改变社会中不公或不均等的现象。

4)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社会现象的组织形式,它包括家庭、宗教、学校、政治组织、工会、慈善机构、文化组织等。

社会组织构成了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它们也构成了社会形态。

5)会变革:社会变革指的是社会系统本身发生变化的过程,它可以是一种文化变革、政治变革、社会制度变革、社会规范变革等。

它的变化可以是量变、也可以是质变。

以上是对社会学名词的解释。

社会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想。

它通过研究社会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旨在分析和探究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脉络,以期依据科学的观点和原则来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社会学研究中,可以采用实证研究和全球视角的方法对现象和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不同社会发展模式的差异,以更好地掌握社会变迁规律。

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想。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s ociology): 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学。

科层制(bureaucracy):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

(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3)组织成员都具有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

(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

(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是普遍适用。

(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与管理模型。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社会越轨(social deviance):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社会团体工作(Social group work) :也称“社会群体工作”、“社会小组工作”,它以社会各种群体为研究对象,注意人类的群体特质,探讨群体中人们互动模式及相互关系,引导个人与群体的协调,消除群体内个人之间的各种障碍,最后提高群体活动的质量,增强群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社区工作(Community work ):是指社会工作者以社区为工作对象,建立社区协调、服务机构,调查和研究社区中存在的问题,组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的建设,培育社区成员的社区归属感,从而改善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社会个案工作(Social case work):指社会工作者以个人或家庭为工作对象,运用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在与工作对象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其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其发掘自身解决问题的潜能,调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社会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学科。

【芝加哥学派】美国芝加哥学派是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注重经验研究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学派。

其特点是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和应用研究。

主要对城市的外来移民、贫民窟、犯罪、人口以及种族等问题展开经验研究,目的是为了真挚社会弊病,改善城市运行。

【范式】库恩首先提出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科学研究共同体成员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规范和理论与方法论模式。

【定量研究法】通过对变量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的测量,以及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或过程的方法。

(适合与从样本推出总体的研究)【定性研究法】注重于描述、剖析和揭示现象或过程的特性和本质的研究方法。

(适合于要揭示研究对象全貌和整体特的研究)【实证主义】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以孔德为代表。

其基本特征是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人文主义】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的一种哲学思潮和世界观。

【田野调查法】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的生活领域,在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领域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

【社会】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

【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

【文化迟滞】(culture lag):社会变迁过程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呆滞的现象。

亦称文化滞后或文化落后。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们对其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立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名词解释社会学

名词解释社会学

名词解释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学科。

它探究人类在社会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等。

首先,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

社会结构指的是包括社会角色、社会层级、组织结构等在内的人际关系网络。

社会学通过研究社会结构,探讨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地位以及角色扮演,进而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功能与运行机制。

社会制度则指的是社会共同行为的规范或惯例,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制度对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其次,社会学研究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在时间中的变化。

社会学着眼于社会变迁的原因与影响,例如技术革命、经济转型、政治变革等,以及不同群体在变迁过程中的适应和反应。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存在的不平等、冲突、不公正等问题,如贫富差距、种族歧视、性别不平等等。

社会学关注社会问题的出现原因和解决办法,试图通过研究和改变社会结构与制度来解决社会问题。

最后,社会学也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

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社会学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模式和动机,以及个体与群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研究这些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某些行为,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

总之,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通过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揭示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关系。

社会学帮助我们理解个体与社会群体的互动以及社会的发展变化,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中我”理论(looking-glass self)
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言语的激励,给学生一个良好的“
镜中我”定位,这对学生培育积极的自我意识是相当重要的。这种“
镜中我”的定位对他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坚定自己的在此基础上调适自己的
行为,以便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与他人和谐相处并适应社会,是每
角色失败
复 旦 投 毒 案
角色失败
大学生存在角色失败
文化震惊 (culture shock)
文化震惊(culture shock)
文化: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 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 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简单而言,文化就 是“自然的人化”(马克思)。
——《鲁滨逊漂流记》
文化震惊(culture shock)
文化震惊(culture shock)
【千年的传承,可怕 的日本】前不久我去 日本考察,亲眼目睹, 不能用震惊来描述, 是可怕!那种纪律性、 统一性奉献精神,世 界上无与伦比。这种 文化是从而何来呢? 从中国的魏晋、唐宋 而来。中国的传统文 化,儒家文化,尤其 是佛家文化早已深入 他们的骨髓里去了!
文化震惊:
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 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在文化分析中,比较不同 文化是具体内容。关于比较不同文化,社会学提出的分析视角)
文化震惊(culture shock)

“我从山岗上下来,走到岛的西南角,我马上就吓得惊慌失 措、目瞪口呆了。只见海上满地都是人的头骨、手骨、脚骨, 以及人体其他部分的骨头。我心里的恐惧简直无法形容.我还 看到有一个地 方曾经生过火,地上挖了一个斗鸡坑似的圆圈, 那些人大概就是坐在那里,吃掉自己同类的肉体……我转过脸 去,不忍再 看这可怕的场面。我感到胃里的东西直往上冒,几 乎快晕倒了.”
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 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角色失调与角色调试:
角色失调是角色扮演中出现的社会角色内部或角色之间的矛盾、 失调等现象。角色失调是角色扮演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
扮演者不成功或中止扮演。是一种角色失调现象。
两种类型: 扮演者半途退出 实践证明已失败
概念:自我或人格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是在不断观察和反省他人对自己的反应 的过程中形成的。
(C.H.Cooley,1864-1929)
“镜中我”理论(looking-glass self)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将自我 意识分为三个阶段
1、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2、 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 为评价 3、 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 评价自己行为
社会学名词解释
1 “镜中我”理论 2 角色失败 3 文化震惊 4 微观社会 5 科层制
目录
6 初级社会群体 7 社会流动 8 制度化逃避 9 差序格局 10 “二元”社会结构
目录
“镜中我”理论 (looking-glass self)
“镜中我”理论(looking-glass self)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最早将“自我”概念 引入社会化研究并其作出出色研究的社 会科学家之一。
“镜中我”理论(looking-glass self)
“镜中我”理论在微博中的体现
微博的好处就在于它彻底的平民化特 征,真正实现了分享信息的即时互动,无论 在政治、社会、娱乐、社交等方面多层次互 动,网民可以说自己的话,并且拥有相当一 部分的粉丝,似乎真正实现了“自我明星化 ”特征。就像镜中我理论一样,每个人说的 话反映到微博中,折射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 感受。微博虽短,可是针针见血,折射出生 活在社会中的人心理最深层的感受。但是任 何事物有利必有弊,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微 博也有自身的负面效应。新媒体微博微信因 为平台广、不受限制,所以在监管力度方面 往往不可控的。
“镜中我”理论(looking-glass self)
有个 “四颗糖”的故事可以说明 “镜中我”的重要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担任中学校长时,某天,他看到一个男生 正想用砖头砸其同学。陶行知先生立刻制止了这个孩子的行为,叫他 到校长办公室去。然后,陶先生向别的同学简单地了解了一下学生打 架的起因和过程,回到办公室,那个男生在等他。陶先生掏出一颗糖 递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接着又掏出 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 明你很尊重我。”这个学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先生又掏出一 颗糖给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 感。”这时,那名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 能采取打人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再 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
文化震惊(culture shock)
旅游中文化震惊:
不同的心理特征的组合,会产生不同性格特征的旅游者。一是以自 我为中心的旅游者,在遇到异质文化时,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进而 横加指责。这种人较少与旅游目的地的当地人士接触,不能迅速地学 习和尽快适应,更不愿融人当地社会。这类旅游者在异质文化中产生 的文化震惊最为强烈,后果最为严重。二是边缘型的旅游者,这种类型 的旅游者在异质文化中显得很软弱,不知道如何与当地人打交道。他 们成天生活在自己旅游团队中的小圈子里,尽量逃避参与与当地人的 活动。逃避主流,也就滑向边缘。这种旅游者希望用逃避的方式来减 轻异质文化带来的文化震惊,希望自身的文化与异质文化各行其是,井 水不犯河水。三是迎合型的旅游者,这种旅游者没有自己的主见,且对 自身的文化抱有一种自卑感。与本国人在一起,言必称:“人家那里如 何如何”,不加选择地模仿旅游东道主的言行举止。这种旅游者所受 旅游震惊的冲击最少,但容易发展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四是适应型 的旅游者,他们在旅游地的公共场合或参与性的社交场合态度积极,主 动理解他人的文化,并且通过跨文化交往的实践,更加客观深刻地
个人都要做的 “功课”。
“镜中我”理论(looking-glass self)
你从别人身上看到 的是自己。我们对别人 的意见,主要是取决于 他们使我们看清自己什 么,而不是我们如何看 他们。你所有的人际关 系都是一面镜子,透过 它们,你才能认识真正 的自己。
角色失败
社会角色:
角色失败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